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活在大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接到奏报后,也不可能马上派兵下来,攻打我们,预计拖拖拉拉,开会讨论,也需要一个多月时间,训练军队调拔粮饷,等到朝廷发兵的时候,估计都在半年以后了,这样,我们走兵前后都有一年了,局势也已经差不多稳定了,不用担心了。

    况且对于西边和北边的强敌,每年进贡的银两,高达百万两之巨,每年的军政费用高达十万之巨,这些钱财大都出自于江南地区。

    我们掌控了江南地区之后,朝廷必将残酷地向中原地区的百姓们榨取,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受不了之后必然要造反,西边和北边的外敌知道之后必然也会乘机进攻,朝廷受到了内外夹击,即便有伊尹和吕尚这样的良相,也必定会无计可施。

    我们只要依托长江天险,守住江南,减轻劳役,减免赋税,使百姓人力和物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天下四方那个不会恭恭敬敬的来朝拜我们,十年之内,必将统一四方。

    如不能这样,就只有白白的死在贪官污吏的手里罢了,请诸位好好的谋划这件事吧!”

    大家轰然叫道:“好!我们大家唯方大哥之命所从。”

    (本章完)
………………………………

第172章 强制征粮

    杭州城内,苏杭供奉局衙门内的公堂上,赵富贵召集的会议,仍然在进行着。

    “从种种迹象表明,牟尼教正在酝酿一场大的暴动,我们必须加以提防,目前我们可以调动的军队,只有杭州的守城厢军,人数仅为一万人左右,加上城外的巡检兵,以及治安衙役,乡兵乡勇等人在内的杂牌军,总共不会超过二万人,

    如果发生判乱,以东南所遭受到的花石纲,所害的程度,恐怕聚众数万人,是很容易的事情,他们所缺的,就是一个肯跳出来带头闹事的人。一旦有人带头造反,必定会从者云集。

    一旦发生判乱,必定会扑向杭州,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当务之极,是必须早作防守,调集可以调集的人手,死守杭州,等待救援。”赵富贵凝重的说道。

    “防守是必须准备,但如果能知道暴动的中心,牟尼教在江南的据点,甚至是教主等牟尼教主干所在的地方,我们便可以掌握主动权,来一个先发制人,堵住暴动的源头。如此一来,便可以以攻代守,以逸代劳。我想暴动的一开始,人数肯定不会太多,撑死也不气上万。”公孙胜意味深长的看了看赵富贵说道。

    “公孙先生的计策,不可谓不妙,但牟尼教一向以神秘著称,谁又知道教主藏身何处,何况我们谁又认识教主是谁。”韩世忠不以为然的说道。在他的心里,想找出牟尼教主的藏身处,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呵呵!”公孙胜神秘的笑了笑说道:“我公孙胜虽然自命不凡,很想与诸葛孔明并肩,但在赵大人面前,却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风。不过我猜想赵大人,想必应该知道牟尼教的教主和老巢。”

    韩世忠,宋江等人,齐齐看向了赵富贵,心里却在想,赵大人怎么会知道这个情报,宋江掌握着粱山军,新设立的情报特工组织,他也没有收到过这方面的情报,韩世忠的保安军,也有特工情报人员,而且在杭州呆了大半年,也只知道牟尼教很神秘,却也不知道这方面的情况。

    赵富贵惊讶于公孙胜的判断力,倒也不反驳他,而是走到了正中,打开了一幅东南地区的地图,仔细的看了起来,用手在青溪县的位置上点了点说道:“在歙州青溪县有个地方叫做帮源洞七贤村,村中以方姓为主,牟尼教教主此人姓方,名叫方腊,他的身份只是当地保正方有常家中的长工,长期帮助保正方有常家里,看守一片漆园,牟尼教的秘密据点,便设在方家的漆园之中。”

    众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均着得不可思议,这个情报实在是令人惊讶,神秘的牟尼教教主,竞然会藏身于漆园中,帮人家做长工,最主要的是,赵大人又是如何得知这种情报的呢?这真是太神了。

    即便是早己心中有所准备的公孙胜,也有些不可思议了,这个情报实在是太精准了吧!似乎好像是赵大人在排练戏曲一般,难怪赵大人可以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的奇书来。

    “现在本官担忧的是,现在调兵围堵青溪一带,时间上是否来的及,帮源洞一片都是山区,易守难攻,如果他们率先攻下青溪县,必定会集中力量攻下歙州府,那时候必然会发展壮大了起来,整个两浙路的常备军,可以随意调动的兵力非常有限。”赵富贵说道。

    两浙路地处内陆,朝廷配置的兵力非常稀少,一旦发生大的暴动,必须由开封那边派禁军过来。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方腊错误的估算了朝廷反应的速度,可以说是撞到了枪口上,正碰上朝廷任命童贯,率领禁军和抽调了部分西军,种师道部准备配合金国,攻打辽国的南京,收回燕京地区。

    结果就是方腊此时起义,江南作为朝廷的钱袋子,朝廷十分的重视,马上派准备攻打辽国的童贯,种师中等西军和禁军,掉转了方向,前来镇压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结果就是朝廷的十五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扑己经被方腊占领了的杭州,一路扑向了方腊的老巢歙州。一场涉及百万人数,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仅仅不过半年,便烟消云散。虽然后面还有零星的起义军在战斗,但那己经无法改变什么了。

    但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了,童贯等人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提前完旦了,攻打辽国也己经提前了一年,并且失败了,

    好在赵富贵穿越而来,洞悉了先机,方腊起义又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开始和结束呢。

    “不管是否还来的及,我们都要做二步走,杭州的防守重要,但还是要派兵去青溪县那边堵住暴动的开始,否则的话,江南的陨失是难以估算的。”公孙胜说道。

    赵富贵的心中,十分的矛盾,方腊造成的江南震荡,人口急骤减少,生产秩序严重停滞,陨失难以估算,这些赵富贵都十分的清楚。

    但这又是一个迫使宋徽宗赵佶退位的绝佳时机,尽管历史上的宋徽宗赵佶,是在金兵南侵时,才匆忙退位于太子桓的,但此一时,彼一时,赵富贵认为,利用方腊起义的严重性,或许也可以逼迫宋徽宗赵佶退位让贤。

    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要付出的代价,为免也太大了一些,毕竞太多的百姓,会因此而死在这一场动乱之中。这是赵富贵难以下定这个决心的关键所在。

    果然,方腊假借得天符牒,率众杀死保正方有常,在歙县七贤村,正式号召农民们,拿起手中的农具作为武器,冲进了帮源洞的寨中,杀死了朝廷派驻的地方官吏,以帮源洞为据点,召开了誓师大会,将先前在漆园中,对一百多混混们所说的,又重新说了一遍。

    方腊带领众人,攻占了以帮源洞为中心的十里八乡,见官就杀,百姓们因为饱受官吏的压榨而苦不堪言,纷纷响应起义,再加上一百多的泼皮混混们,对一些犹豫的百姓们,多有威胁利诱,许多原本迟疑的老百姓们,也都加入到了起义军的行列。

    两渐路的常备军五千兵马,在兵马军都察颜坦的带领下,首先进军到了青溪境内的息坑,与方腊的起义军交战。

    方腊尽起牟尼教中的精锐,领兵与朝廷的两渐路常备军,在息坑交战。

    方腊为了此次的起义,做了长足的准备,教出了一帮武功超群,战力惊人的子弟兵,杀的缺少训练的官军大败,方七佛更是直接将领兵的兵马都察颜坦,斩杀当场,五千溃兵杀死大半,其余的四散逃命,方腊誓师时严令,不招降官车,不接受朝廷招安。致使一些想要投降的官军,反倒是更加先死,其余人见投降没有用处,除了逃命,便只能拼死反抗了。

    方腊领着农民起义军,挥舞着锄头,镰刀,等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的武器,一路追杀溃逃的官军,来到了青溪县城,随着逃兵们冲进了青溪县城,见了官军和官员便杀,青溪县尉翁开,急忙领着尉兵前来抵抗,但无奈县城兵少,那里是方腊所率领的义军对手,终被俘虏了,青溪县城陷落。

    (本章完)
………………………………

第173章 城下会师

    青溪县城被方腊占领了之后,方腊将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杀尽所有朝廷官吏,自封圣公,大封有功之人。

    占据了青溪县城之后,方腊马不停蹄的攻占了歙县,睦州,占领了寿州,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全歼了宋东南军病关索郭师中部,向东进攻富阳,新城。至此,两路大军包围了杭州。

    赵富贵在发出召集东南守军合围睦州青溪之后,仅仅过了两天,便收到了方腊己经攻下了青溪县城的消息,心里只能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赵富贵的心里,一直在救宋和灭宋之中,犹豫徘徊,难以下定决心,可东南百姓之苦,又在不断的动摇他,保住大宋的决心,然而自己对于大宋的那一点执念,又令他无法下定灭宋的决心。

    此时的杭州城,有着粱山军仅不到五千人,保安军一万人,杭州守备军一万人,地方团练兵一万人,加上城防衙役,大概三万多人。

    而方腊的两路义军,足有二十万之众,兵力悬殊的十分巨大,这一些并不是赵富贵所担心的,令他揪心的是,这一场围城之战打下来,无论谁输谁赢,死去的都是一些无辜的百姓和士兵。这对于即将面临金国攻打的大宋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内耗。

    大宋都城开封府皇宫之中,赵富贵的奏折,震惊了整个朝堂,也震惊了宋徽宗赵佶,睦州人方腊,聚众造反,要求诛杀朱勔父子,诛杀苏杭供奉局的所有贫官污吏,己经攻克了两浙路的大部分州县,包围了杭州城。

    惊慌失措的宋徽宗赵佶,忙对文武百官说道:“江南两浙路失守,这该如何是好,众卿快快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

    “启奏陛下,当务之急是赶快下旨废除苏杭供奉局,停运花石纲,宣布朱勔父子的罪状,以收拢江南百姓的人心,派禁军前往江南平判。”礼部侍郎吕好问说道。

    “朕准了,马上就下令让人拟旨。”宋徽宗赶紧答应了下来。

    “陛下最好还是下一道罪己诏,让百姓们知道,陛下己经知道了,兴办苏杭供奉局,起运花石纲是错误的行为。”刚刚升任右书丞的李纲,上奏说道。

    “胡闹,朕有什么错?真是用银子向老百姓收买奇石异草,只不过是供奉局的官员,贪墨这些银两,错的是朱家父子,朕己经答应了治他们的罪了,凭什么要让朕下罪己诏。”宋徽宗很不高兴的说道。

    “陛下,杭州一失,两浙就全部失守了,起义军中如果有聪明而又懂军事的人,只要再占领了江宁府,据江而守,恐怕我大宋就危险了。”开封府推官刘汲上奏说道。

    “陛下,为了江山社稷着想,陛下当下旨罪已诏,东南百姓之苦,代天巡查使赵大人己经详细的上奏了,而在杭州的公审大会上,老百姓群情激愤中,在邪教妖女的挑动下,竞然将公审台上的朱家父子,以及贪官污吏们,生吞活吃了,足以见老百姓们是有多恨这些人了,

    而根据赵大人送过来的证据所看,当真是骇人听闻,东南的老百姓,不仅没有得到分文的收入,反而因为家中有奇石异草,而倍受欺压,钱财散尽,家破人亡,花石岗为害之烈,可见一窥。”河东安抚使吴敏上奏道。

    “陛下,切不可依了那些刁民所愿,一群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岂然动摇国本,朝廷的禁军一到,危机自然会瓦解。”户部侍郎唐恪上奏道。

    宋徽宗赵佶闻言大喜,一些如张邦昌,李彦等人也大拍宋徽宗赵佶的马屁。

    “高太尉,朕命你率十五万禁军,前位两浙路平判,不得有误。”赵佶不在管李纲等人提出的罪己诏,对高太尉下旨道。

    “陛下,臣近日身体有恙在身,恐无力么率领大军平判。”高太尉己经收到了赵富贵的书信,自然不肯带兵前去了。

    “既然太尉有恙在身,那便罢了。”宋徽宗赵佶想了一下,便说道:“就由李彦任监军,由吴敏带兵前往平判。”

    吴敏心里很是不愿意,但又不好抗旨不遵,只能上前领旨谢恩。

    李彦嘴巴里把农民起义军说的不堪一敌,但心里却万分的不想去冒这个险,想到这完全是唐恪惹出来的事情,便想着把唐恪拖下水去。

    “陛下,臣看唐恪唐大人,可以一起去往两浙路平判,臣毕竞不太懂领兵打仗。唐恪唐大人,在治理水患中立有大功,当比臣要强的多了。”

    “准奏,朕命唐恪暂代太尉之职,至于高太尉便暂且安心歇息一下。”宋徽宗赵佶果断的下令道。

    高太尉知道,这是皇帝在给自己颜色看,倒也不甚在意,经历过对辽作战的失败后,高太尉己经想通了很多事,也看淡了官职的高低,现在儿子高平有了出息,认了一个好大哥,钱财自然不用发愁了,将来仅大宋银行的股东分红。便会源源不断,怎么也不可能花完。

    李纲等人心中气愤,却也只能无耐的接受这一个事实。但难免为困在杭州城内的赵富贵,在心里捏了一把汗。

    于此同时,梁山县的梁山军,还有保安军,在梁红玉,范红英,扈三娘三女,还有梁大海等将领的带领下,向着江南而去。

    幽州府隐藏的梁山军,也收到了赵富贵,及众多包括宋江在内的梁山将领,被困杭州城消息,正星夜兼徎的赶回宋境,扑向南方。

    方腊的义军攻打了三次杭州城,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尽管赵富贵也不忍心,杀死太多的义军,但杭州城绝对不能丢,第一自然是大家的性命要紧,其次是现今的杭州城内,他是代表朝廷的最高级官员,负有守土之责。

    朝廷对于失守城池的官员,处罚也是很严重的。各地驻扎的军队,非奉朝廷之命,不得妄动。虽然赵富贵不是杭州城的地方官员,他们杭州城的贪官污吏都被他全部治罪,然后被杭州城内,愤怒的老百姓杀光了。

    现在守卫杭州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头上了。为了震慑方腊的起义大军,赵富贵动用了爆炸威力极大的铁蒺藜,大大的打击了起义军的攻击。

    “圣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不如分兵攻占江宁府,先守住长江天险,以防朝廷的援军,从后面攻击我们。”起义军丞相方肥,对方腊说道。

    “是圣公我失算了,令兄弟们陨失惨重,再一个就是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朝廷的火器竟然这么犀利,实在是凶猛而霸道。”方腊感叹着说道。

    (本章完)
………………………………

第174章 形势逆转

    “明天开始,留下五万人围困杭州,其它人向江宁方向靠拢。”方腊终于还是决定,暂时放弃攻下杭州城的打算,转而先攻取江宁。

    方腊的决定,让起义再一次与历史背道而驰,随着起义军的撒退,杭州的形势大大的宽松了许多,但杭州城内的粮食价格,却因为被围城,而出现了价格暴涨。

    为了平抑粮价,赵富贵果断的开仓赈济灾民,令民愤平缓了下来,但因为战乱的原因,导致城外的难民大量的涌入城内,官仓的粮食储量有限,根本无法支撑大量的难民涌入。

    看到这样的情况,起义军负责围城的首领,方腊的二太子方毫,与其姐姐方金枝,也就是牟尼教的圣女,不断的将周围的百姓,驱赶入杭州城中,并告诉难民们,杭州城内有大把的粮食,他们是老百姓的军队,不杀老百姓,可以借道给难民进城。

    义军的这一招非常歹毒,为了体现他们的大义,果断的后撤十里地,以便让杭州城的赵富贵,可以放心的大开城门,让老百姓们进入城中避难。

    赵富贵看着城下的难民,却又不得不将难民们,放进城中。如此一来,无疑加剧了城内粮食的消耗。

    而城中的粮商,看到不断涌入城中的难民,脸上竞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似乎己经看到了大把的银子和大宋宝钞,在向他们招手。

    赵富贵深深的知道,围城绝不可能只是十天半个月的事情,要想让杭州城安定下来,必须的粮食,一定要优先保证,并控制起来,这样做或许会得罪商人,但不这样做,杭州城不用起义军来攻打,也会自己破了城。

    赵富贵果断的让梁山军,在街面上挨个粮店的进行收购,价格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收购,赵富贵自己本来就是商人,尽管现在的粮价已经高得吓人,但赵富贵依然狠下心来接受了。

    赵富贵虽然也是商人,但他却不能保证,每个商人都像他一样,那么好说话。人类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杭州城内的粮商,见赵富贵这么好说话,上午还是卖八百文一担的精米价格,到了下午之后,一路从800文涨到了1000文,再涨到了1200文。

    赵富贵的一次次忍让,助长了粮食商人无止境的贪欲,到第二天一早,所有的粮商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粮你直接飙升到了五贯钱一石。

    这一次,好脾气的赵富贵也怒了,下令对全城所有超出1200文钱一石的粮店,进行严惩,没收所有的粮食,这一下彻底将杭州城的粮食,充入杭州府的粮仓中。

    杭州城所有的粮商,对于赵富贵充满了怨恨之心,却又无可奈何,面对明晃晃的刀兵,在财富与性命面前,他们只能选择活下去。

    方腊率领的十万大军,再一次的与另外一路,方七佛所部会合,加上另外一些小股的义军,合计高达三十万人的军队,直扑江宁城。

    至此,方腊的起义早己拿下了两浙路,除杭州外的全镜,江南西路的大部,江南东路大部,两淮南路,两准西路大部地区,福建路的小部分地区,整个长江以南,除了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之外的广大地区,己攻占了绝大部分地区,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和踊跃参加。

    此时的唐恪,和李彦所率领的禁军和西军组成的平叛大军,也正走到了长江边上,正想渡江平判。

    方腊一面对江宁发起强攻,一面分兵据守长江沿岸。江宁府知州赵雷霆,为了配合援军渡江平判,冒然大开城门,对起义军发起了主动出击,结果被起义军大败,江宁府失陷,江宁知州等官员,遭到了方腊起义军的杀害。

    起义军挟大胜之势,对宋军援军发动了反击,一度占领了淮北的广大地区,吓得唐恪和李彦,匆忙北逃,西军将领吴敏,率领西军死守淮兆,最后战死于长江北岸。

    淮北失守的消息,传到了京城。赵宋皇朝之震动,犹如晴天之霹雳,宋徽宗赵佶吓的在龙椅上都坐不住了。

    “淮北失守,江南半壁沦陷,众卿家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吗?”宋徽宗赵佶着急的问道。

    “陛下!还是赶紧废除花石纲,减免劳役和赋税吧!再这样下去,恐怕中原地区的老百姓,也会闻风而反。”蔡京蔡太师忙上前奏道。

    “朕这就下旨停止起运花石纲,减免江南地区的徭役和赋税,只是艮岳即将建成,唉!罢了!罢了!”赵佶到此时,想到的还是他的艮岳,既将建成,令满朝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的大臣们,深感失望的在心里摇了摇头。

    “陛下!臣斗胆肯请陛下,下一道罪己诏,诏告天下,并退位让给新皇继位。”太常少卿李纲上前大胆的奏言说道。

    这己经是李纲第二次重提,让皇帝退位让贤的主张,这事也只有在大宋,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大宋臣强君弱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令文人向往不己。

    “陛下,不可在此时退位,否则会乱了军心,新皇仓促登基,更不利于平判大业。”张邦昌反对着说道。

    “民心已生怨恨,陛下若不退位,百姓们看不到希望,便会一直不断的反下去,只有新皇登基,才会令百姓们看到朝廷的新气象,而从拾对朝廷的信心。”李纲豪不退让的说道。

    “陛下可以向全国宣布,由太子监国,陛下借此避往登州,一旦情势危急之下,可由海路前往辽东,向金国求援,共同灭辽的前提是,向金国人借兵,帮助朝廷平判。”白时中说道。

    “白相此言实在是荒唐可笑,暂且不说金国是否有这个能力,宋金之间还隔着一个辽国,等到辽国被金国所灭,黄花莱都凉了。”武将吴革说道。

    白时中的老脸一红,却又无法反驳,只能尴尬的强言说道:“只要陛下还在,迟早可以平定判乱,重整朝纲。”

    支持李纲提议的大臣,与支持白时中主张的大臣们,再一次的相互斗起了嘴仗,似乎在朝堂上这样吵下去,起义军便会被平判了。

    宋徽宗赵佶匆忙下旨,停运花石纲,减免徭役和赋税,但却绝口不提退位之事,他依然抱有一丝幻想,幻想着自己下旨停运花石纲,减免徭役和赋税之后,起义军便会很快的烟消云散。

    起义军很快就威胁到了,大宋的南京应天府,中原的百姓们也群起响应。

    朝廷开始抽调大批的西军,南下平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