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在大宋-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
………………………………
第188章 宋辽之战
西军统帅种师道在奏折中,为此次宋辽之战的有功之人请封,大宋新皇帝赵枢,在奏折上批复了准奏两个字。
新皇帝赵枢脸带笑容的放下了,手中已经批复好了的奏折,重新拿过来另一封奏折,当他打开之后,奏折上的内容另他脸色一下子,变得很不好看了起来。
皇帝赵枢气得将奏折随手甩在了一边,又拿起了下一封奏折,发现奏折上的内容,竞然是如出一辙一样。他再翻了翻下面的奏折,发现许多的奏折,竞然是为了同一件事情,不由的气的脸色铁青了起来。
第二天的朝会上,新皇帝先是大肆的封赏了,对西夏作战中的有功之臣。然后便示意值殿太监宣布退朝。
此时,吏部尚书白时中,上前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有何事所奏,快些奏来。”赵枢忍着怒意,不快的说道。心里却在想,该来的终归要来。
“陛下!我大宋大祖皇帝开国以来,以孝治天下,创下了我朝立国一百多年来,皇位交替时,从未有过动荡。
现太上皇正值壮年,在位二十多年,将我大宋治理的繁荣强大,此前因江南叛乱,太上皇为了尽快平定江南民怨,将皇位禅让于陛下。
如今方腊乱党己平,大局己定,臣等建议陛下退位,恭请太上皇复位,重新带领我大宋,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吏部尚书白时中振振有词的说道。
“还有谁要附议赞成白尚书的?”皇帝赵枢沉声说道。
殿中的一些文官们,看了看,有些迟疑不决,犹豫了一下,张邦昌上前道:“臣附议!”
有了领头的,后面的人胆子更大了一些,不少的文官们纷纷附议,尤其是前太子赵桓,郓王赵楷,康王赵构等王爷,更是想着把这一位前肃王,如今的皇帝赵枢,拉下皇帝的位子来。
虽然说他们的父皇赵佶,复皇帝位后,也未必轮得到他们做下一任皇帝,但总归还有一线希望不是。
“看来是朕对你们太好了啊!也罢!看朕怎么收拾你们。”赵枢心里想道。
“岭南西路的邕州,自熙宁年间发生了交趾人入侵,大举屠城之后,历经几十年的重建后,己经恢复了昔日的繁盛,但近来交趾人又有不轨之心,常有犯边之举,邕州知州刘文炳,上奏称年事已高,乞回乡养老,就劳烦吕尚书赴邕州,替朕把守我大宋国门吧!”
“陛下!臣身体一直欠佳,恐难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还请陛下另派能臣前往,就任邕州知州。”白时中己是朝廷的吏部尚书,二品大员,一介知州大人,最高不过五品,更何况是邕州那种地方,白时中既便是脑袋被驴踢了,也不会干心从此远离朝堂之外。
“既然白尚书身体欠佳,而吏部尚书一取,事关为朝廷选才的重任,岂然让你带病上岗呢?朕特批你回家静养,等你把身体调养好了,朕另有重任于你。”皇帝赵枢轻飘飘的说道。
“陛下!臣何罪之有?陛下竞如此对臣,臣心中不服。”白时中一看皇帝赵枢,这是要把自己往死里整啊!
“你好大的胆子!君命难违的道理,你一个读书人都不明白吗?朕让你去邕州上任,你推托身体欠佳,朕体恤你身体欠佳,让你回乡静养,你却说你心中不服。你想要怎么样?造反吗?”皇帝赵枢腾地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伸手指着白时中喝问道。
满朝文武从未见过皇帝赵枢,发过这么大的火,那些附议的大臣们,脑门上不停的冒汗,心里很是后悔,不该冲动的跟风附议。
“张邦昌!”皇帝赵枢不在理白时中,开口说道。
“臣在!”张邦昌有些心怀忐忑的应道。
“朕任命你为琼州刺史,即刻起程赴任,不得有误。”皇帝赵枢不容置疑的说道。
皇帝赵枢又接连下旨,将王时雍,吴拜,莫俦,范琼等人,发配到岭南东路的梅州,惠州,岭南西路的桂州,池州等地任职。
退朝之后,皇帝赵枢忙于政务,却并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危机,正在发酵之中。
大上皇居住的艮岳一处宫殿之中。自从退位禅让于儿子赵枢之后,宋徽宗赵佶逃往登州暂避,得知方腊的义军被击退之后,他便返回了东京开封府。
虽然他还是太上皇,但当惯了皇帝的赵佶,却倍感身份上的巨大落差,当皇帝时的那种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日子,己经结束了。
宋徽宗赵佶尽管不适应现在的身份,但也打算寄情于山水,因此主动搬到了艮岳中来居住。
蔡京父子闲赋在家之后,两人不再有权力上的争执,父子关系反倒融洽了许多,与高俅等人,时常会相约一起,到艮岳中陪伴太上皇赵佶。
“这艮岳之美,真是过神仙都要妒忌妒啊!”某一天,蔡京垂垂老矣的长叹道。
“美则美矣!可惜的是还不够完美,令朕十分的遗憾,只要再给朕二三年的时间,朕的艮岳便一定可以,按照朕的设想建成,建成后的艮岳,到少还要比现在更美上几倍都不止。”宋徽宗赵佶遗憾的摇着头说道。
“太上皇还请慎言!自称为朕,恐新皇陛下有所不喜。”蔡攸小声的提醒宋徽宗赵佶道。
“逆子岂敢!朕还没死,称朕又怎么了?太上皇可是比皇帝还要大的级别,朕禅让于他,现在想来都还不是滋味,称朕他还能说什么?朕没要求复位,便是已经让了其三分。”宋徽宗略微有些气闷的说道。
“我大宋以孝治天下,如果太上皇有心想复位,想来以新皇陛下的孝心,当会主动让位于太上皇的。”蔡京想了想说道。
“蔡卿家所言在理!只是朕却羞于开口,毕竞历史上也没有过这么回事,那有老皇帝让位给了儿子,又要让新皇帝让位给老子的道理,将来的史官,又将会如何的记录朕的行为,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宋徽宗赵佶摇头说道。
(本章完)
………………………………
第189章 燕京易手
旱地忽律不敢将两位辽国公主,还有上千的追随着蜀王耶律敖卢斡的辽兵,直接带到东京开封城中,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带着她们,前往梁山县的老巢。
粱山县所剩的粱山军和保安兵并不多,接待他们三千多人,一点压力都没有。
方腊的义军杀到了开封城下,对梁山县城并无影响,粱山县此时己经比旱地忽律朱贵离开时,要繁华了许多。
辽国的两位公主,粱山县的县令蔡明远也是认识的,怎么说也是他结义大哥的女人,蔡明远还是很客气的接待了两位大嫂,至于蜀王和文妃,为了避嫌,蔡明远并没有要求见他们,毕竞宋辽关系很特殊。
“两位公主大嫂,既然来了大宋,便等于是回家了,大哥在杭州那边,处理战后的重建工作。恐怕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了。”蔡明远对两位辽国公主说道。
“驸马自辽国南京一别后,转眼己近二年了,我们姐妹甚是挂念。也不知道驸马是不是瘦了,听说驸马在杭州城,被叛军围困了大半年,最苦时甚至要靠吃野莱煮的粥,来维持生活。”晋国公主有些多愁善感的说道。
“两位公主大嫂尽管放心,大哥身边还有几位大嫂在身边,自然会照顾好他的。”蔡明远忙解释着说道。
“我们也去杭州照顾他,你说他会怪我们不该去影响他吗?”燕国公主耶律骨欲突然说道。
“这个倒不会,大哥其实也挺掛念着你们,而且大哥己经写信给了金莲大嫂,让她们去杭州团聚。并派了韩世忠将军带人来接。
再过十天半月的,等大嫂她们处理好了开封的事情,便会经过梁山,前往杭州与大哥团聚,到时候你们也可以同去,大哥定会十分的惊喜。”蔡明远笑着说道。
“这是真的吗?我们马上就可以去杭州见驸马了吗?”两位公主听了,十分惊喜的说道。
“自然是真的。”蔡明远点头说道。
两位公主万分的高兴,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只要能够早日见到她们的驸马,这一番从辽国长途跋涉的辛苦,便值了。
大宋都城开封府,皇宫之中的新皇帝赵枢,手里拿着一封赵富贵的亲笔信,信是快马送奏章的人,亲自交到他手中的,送信的人他也从识,乃是赵富贵最为看重的保安军教头韩世忠。
韩世忠此行的目的,便是护送赵富贵的家眷,离开开封城,南下杭州与他团聚。
皇帝赵枢匆匆看过了奏章之后,便急忙的拆开了赵富贵大哥给他的亲笔信。
虽能赵富贵的奏章,是以中规中矩的君臣身份所写的,但这封私信却是以兄弟大哥的口吻写的。
“五弟见信安好,江南己经平定,西夏业己退兵,兄欲接家眷来杭州团聚,五弟若无事,可带弟妹王妃,并儿女一家来杭州游玩,朝堂风高浪急,五弟姑且暂避为安,五弟在开封危急之时的表现,大哥为你而感到骄傲而自豪。”
皇帝赵枢看罢之后,心里不由的苦笑一声,小声的自语道:“大哥明明才华横溢,写的诗词,首首可称经典。写的奏章也罢,私信也罢,却又处处写的是粗俗易懂的白话文。”
自语过后,皇帝赵枢又陷入了沉思之中,心中却在想,大哥信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朝堂风高浪急,姑且暂避为安,难道大哥这么快便已经知道了,朝堂上所发生的事情了吗?”皇帝赵枢轻声念叨着。
“不对啊!大可突然想让我去杭州,而且还是带着王妃和儿女们同去,莫非太上皇父亲,会对我不利吗?可朝廷的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我的手上啊!太上皇有什么资本翻牌呢?武将们都应该是拥护我的呀!”皇帝赵枢百思不得其解。
当天夜里,狗急跳墙的白时中,张邦昌,范琼,吴敏等人,发动自己的人脉和掌控的力量,将皇宫给包围了起来。
张邦昌,白时中等人拥护着宋徽宗赵佶,走进了后宫的皇帝寝宫之中。
“太上皇!你这是什么意思?”惊醒过来的皇帝赵枢,完全没有料到,他的父亲为了重新回到皇宫中的权力中心,竞然不惜以武力来对付他。
“你的所做所为,令群臣对你意见很大,朕对你的执政能力,非常的失望。你还是暂时的休养一下,随朕多学一些治国的经验吧!”宋徽宗赵佶冷冷的说道。
从震惊之中醒来了的赵枢,很快就开始了思考对策。
他再一次的联想到了,大哥赵富贵写给他的私信,仿佛一瞬间便想明白了大哥的意思了,心里对大哥赵富贵的佩服,更加的五体投地。
“父皇!皇帝之位乃是父皇所让的,父皇什么时候要坐回这个位置,只要说一声便行了,父皇不必经由外人来干预,皇位始终都是我们赵家人的,父皇想做,儿臣岂全不允。”赵枢说道。
见儿子赵枢如此识趣,宋徽宗赵佶心里感到一阵别扭,早知道儿子这么好说话,何必去让这些人来看戏呢。
“枢儿果真是个仁孝之人,是朕的好儿子,朕百年之后,必定将皇位传回给你。”宋徽宗赵佶说道。
“这些话还是以后再说吧!这半年来,儿臣己经感觉疲惫了,想出京城去散散心,还望父皇恩准。”赵枢有些心凉的说道。
“好!出去走走也好,朕准了。”宋徽宗赵佶强抢了儿子的皇位,心里还是有些愧疚难安的,既然儿子想出京去走一走,他又岂会不愿意呢?他正好借此再巩固一下自己的位子。
公元一一二一年七月初八,退位半年之久的太上皇赵佶,宣布重新登基,改年号为重治,将一一二一年定为重治元年。
赵枢忙了大半年,年号都没有保留下来。
由于朝廷的变动,谢金莲等人,秘密的出了开封城,分批从开封到梁山县集中,此次同去江南杭州的人,不仅是赵富贵的家眷,也包括了谢有财等人,重新成为肃王的赵枢一家人。
(本章完)
………………………………
第190章 新的起点
大宋的东京开封,风云变幻,西夏的兴庆府,李乾顺正在默默大修复着战争带给西夏的伤口,这一次的宋夏之战,西夏国伤亡惨重,大宋的新式铁蒺藜,还有轰天炮的威力,给了西夏一个惨重的教训。
除了伤亡士兵的陨失,还有大片土地易主,损失了近三十个州县的收益。西夏国主李乾顺有一种偷鸡不成蚀了一把米的感觉。
辽国西京落入了金国东路军,完颜宗望的手中,南京的耶律淳,坐上了皇位后,乞附于金国的梦想被打破了之后,又企图向大宋称臣,却被刚刚复位的宋徽宗赵佶,强硬的回绝了,理由是燕云一带本就是宋国的,勒令耶律淳等辽国人,赶紧将燕京城一带让出来。
耶律淳在金国和宋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心力憔悴病倒,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便驾崩了,被尊封为辽宣宗。
耶律淳驾崩前,遗诏立秦王耶律定为帝,但秦王耶律定己经跟在天天祚帝身边,只能遥立,由耶律淳的皇后萧普贤女,既原萧德妃,升为太后掌权。
萧德妃掌权后,金国大军已经打到了长城附近,她一面派耶律淳的嫡系怨军,抵挡住金国人的进攻,一面再次派人向金国乞降,条件是金国同意以长城为界,承认耶律定为辽国的皇帝,被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断然拒绝了。
她又再一次的派人到大宋,乞求归附为大宋属国,她在递交的国书中,一在陈述两国乃兄弟之国,唇齿相依,若辽国灭亡之后,金国一定会南下攻宋,唇亡齿寒之际,宋辽应当携手攻金,才是大宋最好的选择。
可惜的是,宋徽宗和张邦昌,白时中等人,皆不以为然。反倒以为收复燕地的机会来了,野心勃勃的命令西军统帅种师道,抽调西军精锐,又命刘延庆为都统制,率兵二十万,再以发起了征辽之战。
这半年多来,赵富贵的重心,已经逐步的徹出了开封城,他名下的产业,也撤到了江南的苏州,扬州,杭州等地,就连大宋银行的总部,也迁到了杭州城。
赵富贵的举动,肯定是瞒不过大家的眼晴,但赵富贵给出的解释,又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他给朝廷的解释是,江南经历了方腊叛乱之后,经济崩坏,急需要重振经济,而开封太过了拥挤,腾不出富余的土地来发展各种手工业。
宋徽宗赵佶一想也是,江南一直是大宋朝廷的金库,钱粮之地,他也不想江南的经济衰退。
此时的江南地区,尚且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况,赵富贵更是以开发江南地区的理由,迁走了开封城外的赵庄。也提议高衙内和张军,到江南来发展。
一切都在按照赵富贵的构想,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方腊的儿子方天定和部下八大天王,以及丞相方肥,兵部尚书等人,被赵富贵秘密安排去了海外的琉球岛上,发展海上贸易,开发琉球岛。
这一年,在朝廷中以张邦昌为首的大臣攻击中,赵富贵主动的辞去了代天巡查使的官职,也辞去了赵枢在位时,任命给他的江南道安抚使兼知杭州的官职。
他把家建在了万亩茶园之中,办起了学堂,学堂教学的内容,有些复杂,以各人的兴趣为主。天文地理,军事武学,兵法谋略,科学自然,物理化学,几乎是后世大学的翻版。
赵富贵在后世是读过大学的,尽管他不是科学家,也不是物理生化学家,他在大学选读的是国际贸易,可后世所学的知识,那怕只是一知半解,也不是这个时代可以比的了的。
因为学校设在杭州,杭州大学在后世也是名校,赵富贵甘脆将自己创办的杂学学堂,命名为杭州大学。
不过后来想了一下,又觉得似乎不妥,毕竞这时代的人,无法理解大学的意思,解释起来似乎会很麻烦,而是又改名叫杭州书院。
学院的名字有了,可招生却并不理想,尽管杭州书院是一所免费就读的书院,但赵富贵也不是什么人都招进来的,尽管赵富贵给先生们开出的月俸不低,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进杭州书院讲学的。
赵富贵在杭州街头摆上了一张桌子,开始了给杭州书院招生打广告了。
赵富贵在后世的大学时,便有过演讲的经验,穿越到大宋后,更是对保安军做过军训,又在开封开讲过《三国演义门,和《西游记》,还有《笑傲江湖》,可以说得上是,有着丰富的演讲经验。
再加上有着美女许心怡的吸引力,很快便围满了人,赵富贵索性爬上了桌子,站在上面对大家大声的说道:“大家认识我身后的四个大字吗?”
“认识,杭州书院嘛!”有不少识字的人大声的说道。
“对了,就是杭州书院这四个字,可大家知道杭州书院是干什么的吗?大家或许可以这么理解,杭州的一个很大的学堂。这个学堂到底有多大呢?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你的心有多大,杭州书院便有多大。”
“要钱吗?”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牵着大概是他父亲的手,怯生生的问道。
孩子的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令孩子难过的低下了头,他的父亲感到很是羞愧,忙有些生气的想把孩子拉走。
“这位大哥等一等!”赵富贵喊住了正要走的那一对父子。
中年男子愣了一下,停了下来说道:“这位大老爷只在叫我们吗?”
赵富贵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他走到孩子面前笑着说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想读书吗?”
“我叫杨安,今年已经八岁了,我很想读书,可我们家里穷,既请不起先生,也上不起学堂。”杨安说道。
“那你为什么想读书呢?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赵富贵问道。
“我想认字,而且我己经偷偷的学会了很多很多的字,都是我每天跑到我们村里黄员外家,偷偷的从窗户外面听先生进课时学的。”杨安很自豪的说道。
“哦!你真了不起,那员外家的先生,难道就没有发现你在偷学吗?”赵富贵很好奇的问道。
(本章完)
………………………………
第191章 科技未来
“发现了。”杨安有些脸红的说道:“不过先生并没有生我的气,还夸我写在地上的字,写的挺好的呢!”
赵富贵有些犹豫和纠结了一下,在他的心里,原本是没有计划开办蒙学的,毕竞他的重心和目的,是想快速的培养出一些军事救国,科学兴国型人材的。面从启蒙学起,显然要发费太长的时间,从一个孩子,成长为国家所急需的各类人才,实非三五年可以办到。
他之所以急着创办杭州书院,就是因为,从己经有了一些文字基础的人教起,可以更快的发现适合培养的人才。
不过杨安的出现,触动了他的内心世界,不管在什么年代,都不可避免的会有穷人出现,而穷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穷的,他们的子女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赵富贵在后世也穷过,靠着勤工俭学赚来的辛苦钱,读完了大学,尽管后世的大学,是一个恋爱成灾的地方,可赵富贵却因为忙于兼职,而错失了在大学中,谈一场风花雪月的初恋机会,以致于他悲催的带着童男之身,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中。
这一世的赵富贵,更加的穷困过,他更是因为三十贯的欠债而轻生过,最后成了谢家的上门女婿。所以赵富贵对于贫穷,有着切身的体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赵富贵决定顺其自然,开设蒙学课程,毕竞从小开始教育,更容易发现各种人才,也更容易培养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你想到我们杭州书院来读书吗?我们愿意收下你这个学生。”赵富贵做出了决定后说道。
“你们学院也是要交钱才能学吗?”杨安的小脸上,没有想象出的高兴和激动,忐忑不安的问道。
“不用,我们杭州书院收下的学生,都不用学生交费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免费提供吃住。”赵富贵笑着说道。
“真的吗?”杨安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是真的。”赵富贵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
“哦!太好了!我要报名去你们杭州书院读书。”杨安终于欢呼雀跃了起来,此时才终于像是一个与他年龄相符的孩子。
“这怎么可能,天下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杨安的父亲不相信的说道。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我们老爷可是原朝廷的江南安抚使兼知杭州,为了保护杭州城,在杭州苦守了大半年,什么时候说话骗过人了?”一旁的丫头秋荷,赵富贵被人怀疑了,忙插嘴说道。
“啊!你就是我们杭州的赵大人,小的给大人叩头,请大人恕小人,对大人言语多有冲撞之罪。”杨安的父亲忙要下跪叩头。
旁边围观的众人也跟着惊呼了起来,争相忙着想向赵富贵行大礼。
“杨老哥不用多礼,不才己经不是杭州的知州了,也不是什么大人了,杨老哥不必行此大礼。”赵富贵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