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活在大宋-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诏让肃王回京倒是简单,但赵富贵已经不在朝中为官,却不好无故让他跑到京城来。”宋徽宗赵佶有些迟疑的说道。

    “这个也很简单,他虽然官职不在,但陛下赐给他,等同进士的身份还在,而且肃王在位时,因为赵富贵被困在了杭州城内,肃王为了安抚他的家人,曾经大肆的封赏了,他的几位妻妾为诰命夫人,他的几个儿女也各有封赏。

    陛下只要下旨命他们进京见驾,他们又岂然不从,等他们进京后,陛下道他交出大宋银行和天下第一集团的股权,将大宋银行和天下第一集团收为朝廷所有,由陛下派人掌管经营。

    如此一来,赵富贵再有能耐,手中既无钱,又无权,便不足为虑了。”范琼阴险的说道,他垂涎于大宋银行和天下第一集团已经很久了,此时有机会落井下石,他又岂会客气。

    杭州效外的杭州书院内,新建的校园内,己经陆续的吸引了不少的学生前来,但相对于占地近二百亩的杭州书院而言,仅有二百多名学生,显得还是很空旷的感觉。

    书院从刚刚识字的启蒙班,到各种兴趣爱好班,应有尽有。

    赵富贵亲自主讲综合班,今天便是正式上课后的第一堂课,此时离方腊的判乱被平定,己经过去了一年多,历史进入了公元一一二一年,赵富贵来到大宋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的赵富贵已经二十二岁了,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字,光明。

    赵光明的意思,便是取其想要给这个大宋,带来光明的前途。

    现在的赵富贵,正在踏出他重要的一步,他将以杭州书院为起航的起点,灌输给杭州书院的学生们,一个崭新的世界。

    “同学们有谁知道我们的大宋有多大吗?又有谁知道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有多大?”进入正式的讲课环节后,赵富贵,不对,应该称他为赵光明了,赵光明对听课的学生们问道。

    (本章完)
………………………………

第195章 开封被围

    大宋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大宋的州,府,路,经常会有变化和更改,但学生们仍然涌跃的发言,这人说一个两浙路,那人说一句江南东路,难后又有人说一句江南西路。

    赵富贵信手用自制的粉笔,在进台前的黑板上,画了一幅后世的雄鸡地图的形状出来。

    在大概的地方标出了杭州两个字说道:“这里便是我们所在的杭州。”

    赵富贵说完之后,又在开封的位置上写下了开封二字说道:“这里是我们大宋的京城开封。”

    赵富贵一边写着州府的名字,一边说着,很块便将大宋管辖的州,府,路的大概位置,标出来了。

    “这便是我们大宋现在的地形国,大家认为我们大宋大不大?”赵富贵问道。

    “大!”下面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大家知道唐朝时的面积有多大吗?”赵富贵继续问道。

    赵富贵不等下面的学生们回答,又继续的填写着地名,标上了燕云十六州,辽国,金国,西夏,大理,交趾,占城,真腊,天竺,巴比伦的耶路沙冷,月氏国,大食国,高昌国,碎叶城,吐番,青塘,高丽,南掌,倭国,吕宋。

    随着赵富贵的字越写越多,连黑板上都写满了,同学们都惊呆了。

    杭州的海上贸易非常的发达,一些波斯,大食国的色目人也经常能看到,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己经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最远地方的人了。

    可赵富贵标示的简单版世界地图,却颠覆了他们的想象。这个世界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的多的多了。

    “我们大宋所占的位置,仅仅只是这个世界很少的一部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地方,还只是生活着一些原始人类,他们占据着富的流油的土地,却过着原始部落的生活,在这个地方。”赵富贵指着南美洲大陆说道。

    “在这个叫南美洲的大陆上,运气好一点的人,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一块巨大的狗头金给绊倒在地。”

    在座的学生们,听了倒吸了一口凉气,防止口水流了出来。

    赵富贵又指向了标着澳洲字样的一个大岛说道:“南美洲距离我们太远,这块无主之地离我们便不算大远了,在这块陆地上,有着天然的优质牧场,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优质铁矿,金银矿分布也很广。”

    不等同学们说什么,赵富贵又将手指向了吕宋这一片说道:“在这里,人口还很落后,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国家的观念,这里的黄金储量也非常的丰富。”

    “老师!这些地方不仅非常的远,还隔着大海,怎么去的了?”有个学生说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现在没有办法,不等于永远没有办法,人类的智慧是永无止镜的,只要大家愿意去想,去思考,去发明和刨造,便会有无数个可能产生,上天入地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赵富贵大声的说道。

    “这怎么可能,难道有人还能飞到天上去,入地就更不可能了,在地下还不得憋死啊!”又有学生表示不理解了。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讲的第二个问题了。”赵富贵说着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科学二个字。

    “科学!”赵富贵指着黑板上的字说道:“我们人类是肯定不可能身上长出翅膀来的,要想上天入地,只有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力量。

    什么是科学技术呢?比如我们现在写字用的纸,在东汉以前是没有的,但东汉时有个叫蔡伦的人,发明出了造纸,这便是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在比如我们所用到的许多的生活用品,身上穿的衣服,吃饭用的碗,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再比如火药,大家都应该不莫生吧?火药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有了火药的发明,我们可以灵活的掌握它的性能,发明出更利害的火器,便可以远距离的杀敌。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在,只有我们不断的仔细观察,仔细去想,便可以发明出许多的东西,改变我们的生活。”

    “现在老师向大家举个例子,大家都在家里用水壶烧过热水吧?当水烧开了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谁能回答老师?”赵富贵问道。

    “我来说!”一个学生起身回答道:“水烧开了以后,水会不停的冒泡。”

    “水烧开了以后,会有大量的水雾冒出来。”又一个学生说道。

    “还有人要补充的吗?”赵富贵显然并不满意学生们的回答。显得有些大失所望的问道。

    “老师!水烧开了会把水壶的盖子掀开来。”说话的人,居然是那个叫杨安的八岁孩子。

    “说的非常好!杨安小同学的观察,非常的仔细,水加热后所产生的汽,叫做水蒸气,一壶水烧热后的水蒸汽,可以轻易的将壶盖顶起来。那么如果是更多的水呢!当然就会产生更大的热量。”赵富贵说道。

    “假设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蒸汽,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这就需要大家自已亲自动手去尝试。老师可以给你们做一个参考。

    以如说我们可以先想办法做出一台蒸汽机来,只要蒸汽机造出来了,用处就多了,比如把它装在船上,便可以不用划船,直接用蒸汽机来带动船行。”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海边时,有人去过海边吗?”赵富贵问道。

    “我!”

    “我家就在海边!”

    “我也去过”

    “我经常站在海边,等我爹爹出海打渔回来。”小杨安怯生生的说道。

    “好!杨安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你在海边等船时,你是先看到船帆,还是整个船,请你仔细想清楚了再回答。”赵富贵说道。

    “嗯……,老师!我感觉我每一次看到海面有船出现时,总是先看到了船的风帆,然后才会出现整艘的船。”杨安想了一下说道。

    “大家认为杨安同学说的对不对?你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赵富贵问道。

    (本章完)
………………………………

第196章 外城失守

    很多到过海边的人,仔细的一想,便发现的确是如此,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老师!为什么不是整艘船同时出现在海面上呢?”有同学问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老师需要再问你们一个问题,

    我们脚下站着的地?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赵富贵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说道。

    “天圆地方,地当然就是方的了。

    “那可未必,老师没理由不知道这句话,但老师既然发问,就肯定这句话有问题。”

    同学们议论纷纷,赵富贵任由学生们讨论了一阵,这才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道:“事实上我们脚下的地,应该是圆的,只有地是圆的,才能解释,我们在海边看到海平线上,有船出现时,是先看到船帆出现的,而船又为什么会是突然才出现的呢?那是因为当船在海平线下的时候,它被海面给遮掩住了,我们当然就看不见了。”赵富贵解释着说道。

    “老师!地如果是圆的,那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呢?”又有同学无法理解的问道。

    “这就是另一问题了,因为地是圆的,像一个圆球,我们可以称之为地球,地球是有磁力的,好比一块巨大的磁石,地球上所有东西,都受到了它的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天上飞的,都是比较小而轻的鸟类,而牛和马,却只能在地上跑的原因了。

    再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地球,是在不停的围绕着太阳转,当我们大宋是白天的时候,在这些地方就是黑夜了,当我们是黑夜的时候,这些地方上的人,正在享受着阳光。”

    一堂课讲下来,不知不觉中,竞然过了一个上午,所有人都觉得时间会过得这么快,他们一上午居然都忘记了,口渴要喝水,也没有人想到要上茅厕,若不是书院的饭堂师傅,前来催大家吃午饭,都没有人觉得已经饿了。

    日子就在无声无息中度过,慕名而来听赵富贵讲课的人,越来越多了,已经不在局限于本书院的学生,甚至是不局限于杭州一地的书生,不少江南东路,淮南路的知名学者,也开始因为好奇和质疑,纷纷的跑来杭州书院听课。

    赵富贵讲课的地方,己经甘脆从教室之中,搬到了书院的操场上来讲课了,对于想来听课的人,赵富贵来者不拒,他甚至会在课堂上,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开导大家的思考能力。他讲课的内容,都被听深的人用心的抄录了下来,他专门空出几间教室,成立了科研实验室,分设了蒸汽机科研公关组,火药火器研发组,以及各种兴趣研究项目。

    江南请愿团回到了杭州,赵富贵心中踏实了起来,他从来没有抱着成功的想法,因为那根本不合实际,他之所以发起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让朝廷看到江南人民的痛苦,从而良心发现的善待百姓,也是想让百姓们尝试一下,自己通过努力,有时也是可以改变朝廷的政策的。

    尽管朝廷和皇帝赵佶,并没有马上终止苏杭供奉局的运作,但也担心过度的压榨,会爆发二次方腊起义。在执行花石岗运送的过程中,开始有偿的雇佣老百姓了。尽管工钱有限,但好歹也能混顿饱饭了。

    难而,朝廷的圣旨却在此时送到了杭州,令肃王赵枢和等同进士赵富贵,于旨到之时起程前往京城开封听旨,朝廷将对两人另有重用。

    为了消除两人的顾虑,宋徽宗赵佶还在圣旨中大夸特夸了一下,两人在方腊叛乱中的功劳。更言思念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心切,又言赵富贵的妻妾,既贵为诰命夫人,当与朕见上一面。

    整个圣旨的意思,便只有一个,令两人携带着妻儿老少,返回开封呆着,朕对你们呆在江南杭州,非常的不放心。

    “该来的还是来了!”赵富贵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

    “大哥!我们几时动身去开封?”肃王赵枢问道。

    “五弟!陛下的意思己经很明白了,他这是对你不放心啊!”赵富贵意味深长的说道。

    “那又能怎么样?我原本没有指望过当皇帝,因为么方腊的叛乱,阴错阳差的当了近半年的皇帝,也算是过了一回江山在手的日子。”肃王赵枢意志消沉的说道。

    “如果再给你一个机会,你还会选择退让吗?我指的是,如果大哥我支持你继续做皇帝,你是否愿意为了天下的百姓,去做一个好皇帝。”赵富贵看着肃王赵枢,无比认真的说道。

    “大哥的意思我懂,但我们赵宋立国以来,虽然没有像唐朝时,所讲究的立长不立幼,但如果不出意外,是怎么也轮不到五弟我的头上来。”肃王赵枢说道。

    “五弟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只要登高一呼,天下愿意奉你为皇帝的人,比起你的父皇来说,只多不少。”赵富贵有些激愤的说道。

    “大哥!你难道想让我与父皇划江而治吗?这样绝对行不通的,如果是大哥想要自己上位称王,还能说的通,五弟我是绝对会成为千夫所指的。江南的百姓们,也绝对不会拥护一个反叛父皇的人称帝的。”肃王赵枢忙反对着说道。

    “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杀兄逼父,打造出一个强盛的大唐,后人谁又会说他做的不对,当大宋在你的手中,拥有比大唐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更广阔的国土面称,能让老百姓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这一切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赵富贵慷慨激昂的劝说道。

    “几千年华夏历史,也就出了一个唐宗汉武,先不说大哥所说的然否实现,就说我们现在如果宣布自立为王,划江而治,必将会招来父皇的震怒,难后不惜一切代价的征伐江南。

    西夏刚刚打了败仗,吃了一个大亏,此时定会趁虚而入,北方刚刚花了大价钱买来的燕山府州县,也将会重新落入金国人的手中。而你我也将会成为民族的罪人。”肃王赵枢急忙说道。

    “五弟变得成熟了许多了,半年多的皇帝,果然不是白当的。”赵富贵既欣慰而又遗憾的说道。

    赵富贵心想,你说的未尝不是道理,但你却不知道,历史不曾更改的话,你们赵宋皇族,若不是跑了一个康王赵构,几乎都要被金国人一网打尽了。

    可看眼下的情况,历史恐怕很难被改变了,此时的赵富贵多想,金国此时就已经打到了开封城下,那样的话,他和肃王赵枢便可以都不用再选择了。

    (本章完)
………………………………

第197章 议和条件

    赵富贵万般无奈的送走了肃王赵枢,他知道这位五弟虽然很愿意听自已的,但他的骨头里流淌着的是赵宋皇族的血液,在他不愿意反,或是不能反的情况下,他只能任命的回到开封,那个无形的囚笼中去。

    赵富贵以每日有上千人,远道而来听他讲课的牵强理由,留在了杭州,并修书一封,以谢陛下的厚爱。

    不管宋徽宗是否接受这个理由,他都不会去开封见驾,肃王赵枢最多是失去自由,而他赵富贵一个不小心,很可能会身陷于万劫不复之中。

    尽管他有许心怡在身边,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很低,但既能出了一个白衣圣女方金枝,便可能会有几个许心怡也吃不准的历害高手。

    何况圣旨的要求,是带着妻子儿女们,一同前往开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赵富贵明知开封有危险,当然不会愿意把自己和妻子儿女们,置于危险之中了。

    天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而赵富贵也日复一日的在杭州书院中,给学子们科普着一些,在后世之中非常普通,几乎人人都知道的科学常识。

    在后世虽然很普通的科学常识,在这个时候却是非常的不可思议,赵富贵的讲课内容,被整理后刊印成册,发行于江南各路州县,一印再印,又漫延到了中原各地,在开封更是引发了争议。

    争议的关键是,如此精深的内容,却是以前闻所未闻的,但又经得起推敲的内容,比如书中关于论证地圆说,地球是在不停转动的内容中提到,当南方人还在梦乡中时,辽东大地己是艳阳高照,日出的时间足足早了将近一个时辰。

    而月亮也因为地球的转动,每天都是在发生变化的,从初一初二不见面,到初三初四一根线,一直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每月周而复始的不停变化着,便是因为月亮也和地球一样,在围绕着太阳转。

    我们看到的月亮所发出的光党,是太阳照在月亮上的光,而太阳则是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十二个时辰,因此我们在十二个时辰中,经历早上和晚上,白天和黑夜,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需要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因此我们地球上的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

    学者们想要发出质疑,却发现找不到推翻这个学说的理由,但学者们更多的是,著书立传的赵富贵,又是怎么知道这一些知识的,若说是他自己发现的,又很难令人信服。

    “这个赵富贵还真是在做学问啊!他到是常常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只可惜朕想用他,他却躲在杭州不愿意做官,白白浪费了他的一身才华。”宋徽宗叹着气说道。

    “他愿意著书立学也好,陛下也就不用担心他不安份了。”蔡攸笑着说道。

    “是啊!朕的艮岳己经建成了,燕山府也收回来了,连西夏也变得老实了,只是朕曾答应过艮岳建成后,要撤了苏杭供奉局,可朕总觉得就这么撤了,是不是有些太可惜了。”宋徽宗沉呤着说道。

    “陛下!收国燕山府可花了不少银子,金国人又不认可大宋银行发行的宝钞,现在的国库中,真金白银所剩无几,依臣看来,陛下是不是让大宋银行拿出一笔金银来,镇镇国库才是。”白时中说道。

    “白尚书所言极是,大宋宝钞虽然用着挺方便,但总感觉心里挺不踏实一样。”吴敏说道。

    却说辽国皇帝耶律延禧执意出夹山攻打金军,想要一股作气的收复西京和南京。

    耶律大石不愿意跟着耶律延禧去找死,见劝不动耶律延禧,左思右想之下,杀了耶律延禧派去监视他的萧里薜和坡里括,带着二百余嫡系人马,的西逃亡了。

    金国二皇子完颜宗望大喜,趁机围歼辽军,辽军大败,损失了近十万人马,辽帝耶律延禧只带着五万兵马逃进了大漠之中。

    至此,辽国精锐尽失,灰头土脸的耶律延禧,终于意识到了萧奉先父子,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便气愤的对他说道:“你们父子不要再跟着朕了,有你们在朕的身边,只会连累朕死的更快。”

    萧奉先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陛下不杀他,是还念着一丝亲情的成份在,便只得憋屈的哭丧着脸,父子三人逃命而去。

    父子三人此时己是尤如丧家之犬,刚刚与耶律延禧分开不久,使被金军捉住了,萧奉先的大儿子企图逃跑,结果被金兵一箭射杀了。

    也许是萧奉先父子运气好,命不该绝,这对金军押着他们父子,去见完颜宗望时,碰上了一队辽军斥候,一场打斗下来,萧奉先父子又被辽军抢了过来,重新带到了辽帝耶律延禧的面前。

    “看来朕想不杀你们都不行了,这就是你们的命,怨不得朕了。”耶律延禧说着便命人将这一对父子押下去杀了。

    此时的萧皇后和元妃,因为逃亡在外,受了风寒,己经先后病逝了,再也无法帮助萧奉先说情求饶了。

    杀了萧奉先父子后,耶律延禧继续逃亡,此时的辽国,大部分的领土已经丧失,完颜宗望紧追着耶律延禧,在一处大漠深处,被完颜宗望包抄了,捉住了除了耶律延禧之外的大部分皇室成员,包括了秦王耶律定如耶律大次里奥,耶律小次里奥,耶律斜里衍在内的皇子公主们。

    耶律延禧命大,正好出去探路,不在行营中,等到金军发现了他时,己不足五百米,但仍然被他逃脱而去。

    无处可去的耶律延禧,只得带着剩下的一点人,投奔西夏国而去,西夏国主当年曾经求娶过辽国的一位公主,耶律延禧去外甥那里避难也说的过去。

    此时的李乾顺倒是没有嫌弃,这位落难的辽国皇帝,很热情的接待了他。

    金国马上派人到西夏交涉,要求西夏交出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否则便要对西夏进行讨伐。

    西夏国主李乾顺意识到辽国己经靠不住了,彻底的跨台了。

    而西夏面对强势的金国,反抗没有任何的好处,西夏和大宋的关系,注定了不会有和平,金国是绝对不能同时得罪的,西夏国可没有办法同时应对两个强国。

    李乾顺虽然不愿意得罪金国,但也不好对辽帝耶律延禧落井下石,亲自抓他交给金国,毕竞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对于西夏还是很不错的,便将耶律延禧礼送出西夏国境。

    金军对耶律延禧进行劝降,耶律延禧思前想后便打算投降算了,可完颜宗望却在此时,命人将耶律延禧的皇子公主及妃子们,押往金国去了,耶律延禧便知道金国根本无心招降他。

    耶律延禧一路逃亡,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