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之鼎-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可曾记清楚了。”孙夫子望着堂下一众学童,眼睛在角落里多停留了几分。
“记住了!”见着角落里的那个孩子和其他人一般大声回答,孙夫子满意的点点头,接着道:“候莫宋清,今日下课以后罚抄礼记兄弟篇百遍,明日早课前上交!”
候莫宋清涨红着脸,答了声是,讪讪坐下。
“你们在坐的大都是候莫一族,家族的兴旺在于你们。若是想要将传世世家的名称保持下去,以后少不了各位的努力。兄恭弟谦,方可长久,你们可要牢记了!”
“扑打扑打”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孙夫子朝那儿望去,就见自家的童子通红着脸小跑着而来。
“夫子,夫子!”
孙夫子皱了皱眉,显然不喜他这副沉不住气的模样,快几步走到身前。不过,在躬身聆听之后。一向稳重的夫子也是面色微显激动,走路时都有些摇晃。
“明日休沐一天。朝廷将在西门举行受降典礼,你们大可也去参观参观。看一看我大汉军士的威风。”说完,他急匆匆的随着童子朝外走去。
课堂内一阵欢呼,候莫宋清带头大呼”万岁,大汉万岁,陛下万岁,西军万岁!”其余同学也跟着他一同喊叫。
却不料夫子刚走到院门外,又转过身道:“候莫宋清,即是如此。功课你也无须忘做,明日受降典礼完毕后交给为师。”
候莫宋清如同被卡住了喉咙的公鸡,话一下噎住了。那滑稽的模样更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候莫宋安一个人默默的最后离开学堂,与同学们结伴归家对他是种奢望。虽然刚刚在欢呼的时候他也竭尽大声,可终归没有人往他这边多看一眼。
回到府中,便见下人们三三两两忙碌着什么。他好奇的驻足看了一会儿,似乎在搭建什么台子之类的。还想再看之时,听见里面传来少奶奶的声音,他连忙转过脸急急从另一旁回到屋内。
房间内阿福叔也不在,候莫宋安一个人发了阵呆。离与娘亲相见的日子还有三天,也不知娘亲在干些什么。每次与娘亲见面,总是念及西边的那场战争,也不知娘亲究竟是念的大汉还是父亲。
想到候莫唐信,他不禁有些迷糊。“我究竟算不上的上父亲的孩子呢?娘亲与阿福叔告诉我是父亲的孩子,祖父与祖母似乎也没有否认。可是为什么同学们会不认可呢?宗谱又是什么,难道没有进宗谱就算不得父亲的孩子吗?”
他痴痴的想着,这些日子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让他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怀疑。府里的人们见着我为什么也是避开不愿多理我,难道从心里来说他们也不认可我的身份吗?
他脑袋越想越迷糊,越想越不明白。他不愿意在娘亲面前问这些问题,因为没此娘亲提及自己身份时总是偷偷低泣,他不想让娘亲知道他在想这些。可是这些问题困扰他好久,他很想弄明白自己究竟是个什么身份?
头似乎有些痛,候莫宋安站起来想要倒杯水喝。却只觉胸口一股胀气抖升,这种滋味他太清楚不过了。过往一年多来,他无时无刻不处在这种病痛下。
“我上床躺一下便好。”候莫宋安自己安慰道。距离首次候莫唐信于他换血已近两月,似乎渐渐已经有些压制不住原本的那股血气了。他刚爬到床边,一股气血上来,候莫宋安只感脑袋“轰”的一下,便什么事也不知道了。
阿福今日是去候莫夫人那儿打探消息去了。小姐的担忧他一直看在眼里,想要获取些最真实详尽的消息,在这府中,除了候莫柱国,便也只有候莫夫人了。候莫柱国态度不善,他也没打算去开口求之。相反,候莫夫人反而倒还体现得有一些人情味。
只是今日宫里来了圣旨,一家人都在忙于准备谢天恩。阿福枯等一阵,见还是夫人还是没有回转,只得自行先回转。
一进屋内,见着候莫宋安瘫倒昏迷在床边。他骇得脸色大变,几步上去扶起宋安。手指探到鼻息犹存,这才稍有心安。他小心将宋安放在床上,奔出屋外随手拉住一名仆人,“快去将家中郎中唤来,小公子生病了。”
这小院里的仆人在候莫唐信临走前被专门叮嘱过,闻言不敢疏忽,答了声是就赶紧去找府上的郎中。
不久,郎中便到了。对于他们来说,医者仁心。在有候莫府的供养下,自然不会对病者身份过多在意。
他仔细观察一番,开了一副方子交给阿福。“这孩子的病乃是先疾你也是知道的。我观其脉象,气血又有复发之意。这药只能暂缓,还请按照高人意思,准备下次换血之机吧。”
“可,可这并未满三月之期啊!”
郎中摇摇头道:“话是如此说,可其效也在减弱。此次方才还是轻的,据脉象而看。怕是往后几日会愈发的严重。”
阿福谢过郎中,守在床前一时没了主意。小姐那边肯定是要通知的,可是,就现下情况。一心为宋安的候莫唐信不在,这剩下的候莫柱国和候莫唐易都不是肯安心为宋安付出的。到时只怕他们会以约定的时间来推诿。
候莫宋安悠悠醒转过来,见阿福在一旁愁眉苦脸的紧锁着眉头。赶紧开口道:“阿福叔,你不用为我担心,比以前那种难受,现在要好的多了。”
阿福心疼的将他抱起,从桌边将熬好的汤药端到他面前:“恩,刚刚郎中也来了。说小少爷您的病没什么大碍,喝下这碗药就没事了。”
宋安懂事的一口气将药喝完,眨巴眨巴眼睛道:“阿福叔,我想和你商量个事!”
“啊,什么?”
“我听夫子讲,明日有受降典礼。我想和娘亲一起去看看。”
“不行!”阿福断然拒绝道,这病又复发了,哪还经得起外面的折腾。见着宋安不解的模样,阿福解释道:“呃,这几日你祖父与你二叔就要于你治病。你还需在家好生休养才是。”
“可是,可是这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吗!我听同学们说,这是大汉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典礼,我不想错过的!”
阿福心中叹气,哄着宋安道:“那有什么好看的。待你以后长大,阿福叔带你到边疆去看看。在那里,才是男儿该当向往之地。一个小小的受降典,用不着看的。”
两人正说着,门口传来急急的叩门声,随即刚刚帮着喊郎中的那名下人闯了进来。阿福眉头一皱,正要发火。就听见那下人道:“赶快准备一下,到院前恭迎圣旨!”
(今天登陆后台发现这本书居然有了第一个收藏!虽然不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这段话。但还是要感谢一下,谢谢你的这个收藏让我很是振奋了一下。)
………………………………
五十七章
《汉律》定:凡天旨临,方圆半里内,无论王、官、民、犯、奴皆须跪迎。受旨者需沐浴清静三日,摆案香恭迎。违礼者,以不大敬罪论斩!
等阿福带着宋安到时,候莫一族近三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族人都已经到了,大院内密密麻麻的全是人。站在最前方的,自然是候莫隋礼夫妇一家,后面跟着的候莫二房、三房,候莫家各方尊贵秩序,此刻便可一览清楚。
阿福带着宋安低调的站在离家仆不远的地方,静静望着最前方那一排,也不知道心里想着什么。
宋安倒是新奇得很,他已经瞧见不少同学,大都是站在前几排的。上午取笑自己的候莫宋清更是随着家人站在三排。他难得见到如此热闹的景象,低低问着阿福:“阿福叔,这是干什么啊?怎么这么多人都聚在一起了?”
阿福轻轻拍拍他,示意他不要说话。
几声锣鼓声响起,一个尖锐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圣旨到!柱国大将军候莫隋礼接旨。”一队禁军武士拥着一白面无须的宫人走了进来。候莫隋礼赶紧带着族人向前几步,随即扑哧扑哧一片的跪地声。
“圣喻,候莫氏长子唐信,英勇有智,大破盎西曼十字军,声名海内,扬我大汉国威,其功甚伟!今特授候莫唐信大将军一职,其父母教育有功,赐良田百亩,黄金千两,奴仆百人,划皇家园林五里赐予柱国府,加封其夫人夏氏为三品诰命夫人,长子候莫宋全得胜候!”
钱财土地,对于候莫隋礼夫妇不过是聊胜于无。真正让人震惊的却是那赐予柱国府的园林与得胜候的爵位。
这大兴城建都三百余年,东市一带皆是王侯权贵,土地寸土寸金,想要扩建实在难上加难。这一次封赏五里,亦是将皇室园林与柱国府相连一部分封给候莫柱国。还有那得胜候,要知道候莫唐信嫡子候莫宋全不过襁褓小儿。大汉建国以来,他怕是年纪最小的侯爵了。这,实乃天大的圣眷啊!
候莫隋礼淡然的起身接旨,脸上看不出神色。后面的族人们却纷纷是喜笑颜开,虽说恩赐是给了族长一脉,可那土地钱财奴仆可是会挨家挨家分赏下去。
那白面宫人微笑着将圣旨递给侯某隋礼,“柱国大人有子如此,恭喜了!”
候莫隋礼还礼,“有劳谢公公了!”说罢,还牵着那宫人的手往屋内走去,“留下喝上一盏府上新到的雨前西峰。”
谢公公并不推辞,笑着道:“倒是有了口福!”
随着众人散开,阿福抱着宋安沉默的往自己屋内走去。宋安似乎仍没有从刚刚的仪式中反应过来,笑嘻嘻的问道:“阿福叔啊,五里地是多大啊!”
阿福笑着回道:“嗯,差不多以前街亭村那么大吧!”
“那么大啊!”宋安不敢相信的张大了口,“这里已经那么大了,在有那么大,谁去住啊?”
阿福好笑的刮刮他的鼻子,“不一定非要住人啊。这可是代表了柱国将军的脸面。你想想,加上现在的柱国府。谁人路过时不会羡慕的看着这么大一片房屋啊!”
宋安似懂非懂,悄悄望了望四周,低声道:“可是因为父亲,陛下才赐给祖父的吗?”
阿福点点头,“你父亲为我们汉人挣得了荣耀。这些,都是该得的!”
宋安眨眨眼,眼中带有丝丝欣喜:“父亲可真厉害啊!”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接着道:“对了,那个什么得胜候是什么啊?我看少奶奶听到时可真是高兴啊!”
阿福身子猛的一顿,抱着宋安的手更紧了。他看着宋安,肃声道:“少爷,你要好好养病,好好读书,好好习武。在以后,你会做得比你父亲更好,得到比你弟弟更多!”
宋安不解他为什么会说到弟弟,但还是懵懵的答应道:“阿福叔,我不会辜负娘亲和您的期望的!”
阿福脸上带着歉意,暗恼自己怎么会对着四岁的孩子说这些。语气转而柔和道:“少爷,身子好些了吗?”
宋安安慰般的回道:“嗯,好多了。一点也没事了!
瞧着他红了许多的小脸,又瞧瞧一大堆人簇围着的夏语蓉。阿福暗叹一声,转而寻思道:“怕是要向老爷提出早些医治才行!”
……………………………………………………………………………………………………………………………………………………………………………………………………………………………………………………………………………………
上次被严回生大闹而残缺的大堂已修复如新。候莫隋礼坐在上首,含笑对着品茶的谢公公道:“公公可觉得茶还可以?”这谢公公在宫内几十年,乃是与陛下从小到大的玩伴,深得陛下倚重,有‘隐相’之称。此次圣旨由他前来,候莫隋礼便知事情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宣旨那么简单。
谢公公深品一口,闭上眼仔细回味一番才缓缓道:“江南故茶,可真是有淡淡乡味啊!”
候莫隋礼笑笑:“我候莫府一向是喜饮蜀中茶的。这一点雨前茶叶,也是专门从杨家那边讨了点来。”
谢公公点点头,这雨前西峰一年难得几分产量,向来是只对皇室和另外那一家的。莫说寻常百姓,便是候莫隋礼这等身份。那家不开口,也是拿不到的。他道:“此番唐信世子得封十二大将军之一。一门两上将,恭贺老柱国了!”
候莫隋礼面色并无喜色,反问道:“犬子虽有功,却自忖还没到可以挤掉一位大将军。这正是我担忧之处,还请公公解惑!”
谢公公淡淡道:“老柱国多日未出府上,消息少了许多啊。”
候莫隋礼道:“不过听得的都是些杂谈碎事。”
谢公公再饮一口茶,放下杯子拿捏道:“有些事情,再过一两日,老柱国也会知晓了。咱家也不算泄密了。”他顿了顿,见候莫隋礼一脸倾听的模样,心中有了几分虚荣,说道:“昨日,有人上告陛下原大将军李冲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罪状足足三页。陛下震怒之下召集左右仆射大人以及三位柱国将军,剥了他的大将军。”
“李冲?”候莫隋礼一愣,随即抚须淡笑道:“王柱国怕是心情有些郁闷了!”
谢公公同样笑道:“谁说不是呢?当着陛下的面一脚将那上告的言官踢得口中吐血。就是这一下,连其他几位大人连话都不敢说了。被陛下撵出了议政苑!”
“哎!”候莫隋礼叹气道:“老王也真是的,一把年纪了。火气却仍是不减当年,也好!在家清静几日,学学老身我,消消火气吧!”
谢公公笑而不语,自顾品茶。
候莫隋礼又道:“山东道远离京师,也不知我那犬子在那边呆的习惯不。就怕耽误了陛下的圣意,那候莫一族罪孽可就大了!”
谢公公摇头道:“陛下的意思是与杨崇安互换,唐信将军前往陇右道任职!”
“陇右道?”候莫隋礼微顿,身子不由坐正几分。“为何?唐信不过打了一仗而已。边陲之地,岂能让他坐镇?”
谢公公道:“老柱国过于谦虚了。想那十字军号称天下第一军,唐信将军能硬碰硬重创之。这等领兵的才能,放在山东道可是浪费了!”
候莫隋礼不语,沉默想着这里面的的勾心斗角。
“而且,陛下似乎有意将陇右道军府划到灵阳!”谢公公不慌不忙的接着说道。
候莫隋礼抬起头,“九王愿意?”
“这正是他主动提出来的。”谢公公苦笑道:“九王说哎,算了,他那些话你也是懂的。反正就是看不惯杨崇安,要求唐信将军过去。”
候莫隋礼再次沉默,谢公公也知趣的闭上了嘴,由他自己所想。
身为皇帝身边的人,谢公公对着候莫隋礼说了这么多不该说的。要不是皇帝的授意,他有这个胆?候莫隋礼清楚,这是皇帝的一个手段,抬高候莫家的地位,打压另外两家,拉拢一家。
李冲的罢免,杨崇安的换位,都是朝堂利益交换使然。只是,候莫家虽然得到了外人羡慕的地位。可,他没有想把长子安排在边境啊。
半晌,他低沉着声音道:“这事是陛下先提出的,还是九王爷先提出的?”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可不少了。谢公公看着他认真道:“这应该是陛下的意思,九王听闻后也是非常赞同的。”
候莫隋礼点点头,慢慢端起了桌上的茶杯。谢公公知其意,主动站起身笑道:“感谢大人今日好茶招待,宫中还有点事。咱家这就先离去了啊!”
走到门口,候莫隋礼声音传来。“小谢啊,回去你就禀告陛下。但凡皇家的决定,我候莫家一定是坚决跟随的。”他顿了顿,接着道:“那茶还有一些,我是喝不惯的,你都带走吧。”
谢公公一愣,“小谢”这两个字自从他随着陛下登基以来几乎没有人再这样喊过他了。他本就是残缺人,内心阴暗,脸色不自觉的便垮了下来。但想到对方的身份,也只得强忍了下去。还不得不恭敬谢道:“柱国大人的心意,咱家自是会记得的。”
“记得便好,记得便好。”候莫隋礼的声音淡淡飘来,听不出任何意味。
谢公公脸色不豫的离开后,候莫隋礼又呆坐了一阵才缓缓站起来。自言自语道:“哼,阉狗!”微停,叹道:“陛下,您可真是打算将孤家寡人做到底啊!”
………………………………
五十八章
今日,大兴城热闹非凡,从西门至皇宫的朱雀大道两旁。无论住户,酒家,小贩家家挂灯结彩,拥挤的人群几乎堵塞了整个西市。人们争先恐后的想要挤到最前方,一睹英勇的汉家儿郎。
百来名府尹派出来的衙役与皂吏忙的满头大汗,他们站成一排用手中的木棍拼命想要将拥挤的人群挤回到路边去。大声喊叫道:“不要往前,再往前连行马道都堵住了。”
可是兴奋的人们哪会管得了这么多,街道两边酒楼上好的位置早已被有钱有势的人家给占了。要想第一时间看到大汉威武之师的回归不趁现在挤占个好位置那哪儿行。人群对衙役们的劝吼声只做没听见,一个劲的往道内挤去。
“去,赶快通知府尹大人。速速请派军队来,这些老百姓都疯了,咱们拦不住的。待会儿要是西军走不通这条道可就闹大发了。”
赶紧有人离去报信。半个时辰后,就听见整齐的兵甲声从街道远处传来,数营禁军手执兵戈沿道开始代替衙役们的工作。
一名营将骑着马对着两旁的平民大声道:“百姓们。今日是咱们大汉值得高兴的一天,大家的心情都能理解。可是再怎么高兴,也不能挡住西军将士的路啊。大家规规矩矩的站在两旁,不要挤,也不要吵。”
军队的出现令疯狂的百姓们理智了许多,对于这些手持武器面无表情的军士,内心毕竟还是恐惧的,秩序渐渐安稳了起来。
几支响箭从西门外冲天而起。紧接着,皇宫内那口金钟的敲声也跟着响起。似乎是约定好了的默契,整齐响亮的脚步声由西向东而来。
那是一支不过两百来人的军队,士兵中有的抗着枪,有的持着刀,还有的背着弓。虽然略显凌乱,可脚步声却是再整齐不过了。
他们大都不过二十来岁,红扑扑的脸庞和淡黑的肤色代表着他们来自大汉的最西边。在如此多的京师百姓的注视下,有些人好奇单纯的望着周围的一切,更多的士兵对众多的目光甚至感到紧张,他们害羞的低着头,跟着前方的同袍向着皇宫行去。
“来了,来了,他们来了!”
“大汉万岁,陛下万岁!”
“西军万岁,九王爷万岁!”
“狗日的西夷鬼畜,你们知晓我大汉的厉害了吗?”
“数典忘宗的唐人在哪儿,老子要上去抽他们几个耳光!”
欢呼声,哭泣声,叫骂声此起彼伏。在西军出现后,原本稳定下来的百姓再次炸开了锅,纷纷向着西军将士们挤过去,他们将手中的鲜花想要递给将士们,伸出手想要和这些常年驻扎在外的儿郎们握握手,想要将自己家带来的吃食塞到他们的手里。
朴实的陇西儿郎们似乎被这狂热的气氛吓着了,不自觉将队形靠拢了些,最前方骑着马的王大全见状不满的嗤笑一声,手掌平抬高举。
士兵们见了他的手势,聚集的队形立刻恢复普通的行军阵型,胆战心惊的接受着京师人民的热情。
王安然自若的接受着百姓的欢呼,时不时还挥挥手。更引来无数叫声,里面不乏夹杂着年轻女性仰慕的尖叫求偶声。
奉旨前来领路的郎将对这群同袍也是抱着同样的尊敬,见着王大全那副兵痞模样,靠拢提醒道:“王将军,陛下还在元祀宫等着。正午之前必达,这是军令。你看看这日头,照现在这个速度,搞不好领赏变领罚啊!”
王大全浑身一个激灵,抬头瞧瞧正午已不远,当下收起了那副骚包模样,在四周维序的士兵帮助下,稍稍加快了速度跟着郎将向皇宫而去。
位于朱雀道中段的味香居二楼的小包房内,宁博士陪着莫青甄看完了这场胜利大游行。皇宫内的仪式,莫说他这等普通的商贾,便是许多地位高得多的官员也不一定能观看的到。原本,宁博士并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件事上,那边的生意已经打开了局面。按照小姐的主意,竟是出奇的顺利。不但工期及时,许多当地的商家还主动接触想要分一段走。
宁博士坐在窗边啧啧道:“还好今日随小姐来了,如此激动人心的盛况若是错过了不知会遗憾多久啊!”他瞧着远去的西军道:“有如此威武军队,汉之大业何愁不兴。”
从西军刚一出现在视线里的时候,莫青甄就知道今天白来了。想看的,担忧的那个人并没有如她想的那样会风光回来。听着宁博士在旁感叹,她淡淡笑道:“这些军士军甲破旧,武器五花八门,就连旁边维持秩序的禁军也比他们光鲜许多。何来威武一说?”
宁博士解释道:“这些士兵身上煞气重得很,肯定是边关一线战场上下来的!”
莫青甄笑笑不答,眼神飘向皇宫,想到他是否先行一步领着玄甲军进了皇宫呢?忽然,她想起了什么,不对!玄甲军没有出现,传言的西唐俘虏也没有出现,九王爷与他这两大主帅都没出现!莫非,他还在边境没有回来?
想到此,莫青甄这些日放心的心倏地又提起来了。
普通百姓以为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