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之鼎-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圣明!大汉之福!”几位大人同时恭敬奉上一记马屁。

    刘玄昌脸上得意之色一现,随即正色斥道:“朕,做得不好。只求万民不怪即可,哪儿还有心思关心这些名声!”

    钱惟络道:“百姓自是能理解陛下的。特别是派出天家血脉亲临赈灾一线。”

    刘玄昌不过一番作态,心情好转之余。饶有兴趣问道:“我闻各地百姓纷纷上言请求越儿去他们那儿。可是真的?”

    几位尚书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太子的做派,不过是哗众取宠,妄取名声罢了。忽悠忽悠不明事的寻常百姓还可以,陛下你还看不出来?

    皇帝的心思一时有些难以捉摸,钱惟络只好小心斟酌着道:“虽有些夸大,可太子殿下的名声倒是经此更进一步了。”他话锋一转,微笑道:“不过,百姓这些日念的最多无非是‘圣君万岁’四字。”

    刘玄昌淡淡一笑,看不出什么心思。

    “此次太子与琪儿做得不错。朕心稍慰!当奖。”刘玄昌轻轻说道,“不过,刘畅那边,急行急利。虽保住了延县,可禁军及复州府军也因他的疏忽折了不少人。去告知他,自己入宗正府领禁七日。另外,让夏宣德尽快整理出功绩书,不可让军士白白流血。”

    下面三位尚书面面相觑。大皇子舍身为桥的壮举便是令他们这些官场的老人们也不禁闻之心生澎湃。虽然朝廷没有宣扬,可关内道十数州县谁人不知啊!那信州及延县的百姓,但凡听闻大皇子的名字无不含泪跪拜。像您说的折了军士,哪个州县没有啊!何况也不过区区十一人而已,江南山东两道随便一个州县抽出来折损的军士也不止这点吧!

    刑部元尚书性格坚定,不为皇帝话锋所动。上前道:“陛下,以臣所见,畅皇子有功无错。当初物资遗落,也是因为灾情紧急,路途遥远。何况,畅皇子舍身为桥救尽北地流民。身子骨折之下,仍然携手军士下河为坝堵住洪水,保住延县!此等所做,太子是不能相比的!”

    刘玄昌征了片刻,问道:“哦,受伤了吗?”

    钱惟络赶紧应道:“不止如此。水退之后,畅皇子便昏了过去。床上躺了五日方才醒转,现下仍是下不得床的。”

    “那便免了他的禁闭。”也不知想到了什么,此刻的刘玄昌转变之快。“让他,进宫来见朕一趟!”

    户部尚书苦笑道:“夏大人就是为此事去了延县。那里的百姓不愿放畅皇子离开。声称殿下在延县遭的罪,便要延县万民来还。非要等殿下伤好了才能走!”

    “放肆!”刘玄昌坐不住了,怒吼道:“他刘畅是在以民意要挟朕么?”
………………………………

十二章 深宫的父子谈话

    深夜的太极殿上,偌大的地方只有一父一子一太监三人。空旷的大殿中时不时呜呜怪叫的风声来回萦绕,更显得此刻的渗人寂静。

    莫说这一对见面双方的父子关系,便是以人数来说,御书房才应该是更好的地点。只是刘玄昌不知出于什么想法,或许是因为长子的所做令他很不满意,也或许是因为接下来要谈的话很是重要,更或许的是…害怕与许久未见长子单独相处的那份尴尬。

    仅有的三人在场,却是灯火通明。山南人冒死从亡海取出的鱼油让夜里的太极殿犹如白昼那般明亮。刘玄昌坐在光线不能触及的上首,从阴暗的龙椅上打量着五年没有见过的长子。

    不对,不是五年!从自己坐稳帝位废除那个贱人后。十六年的时间里,就再没有正眼观察过眼前的长子了。这个长子,是带着自己的愤怒与不甘来到的这个世上。见到他,便会令自己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年的那份屈辱。

    与其余诸子不同,刘畅的五官并不像他那位在掖庭冷宫的母亲。方脸英武,比他的诸位皇弟多了份气概,少了些柔弱。其面容气质,更像极了年轻时的刘玄昌。不过,这并不能引起此时这位皇帝心思的波动。

    “此番赈灾,你做得很不错!”刘玄昌威严的声音平淡的从上首传来,就像平时对臣子般的那样。

    “虽然对外罚了你。但朕很清楚你的功绩!”

    刘畅背挺的很直,胸抬的很高。五年来在边关的军人生活改变了他很多。脸朝上方,行一正式军礼后,用军中特有的嗓门回道:“一切以百姓为重!这是陛下的旨意,刘畅只是做了一名军人该做的事情。”

    刘玄昌微微蹙眉,手掌不自觉的握紧了些,很不满意他的回答。语气带着警告,“如此便是最好。朕,很不希望你是存了朕想的那般心思!”

    刘畅微有迷茫的抬头,但随即领悟到了上首父亲的话意。他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道:“刘畅此次领军赈灾,只有陛下那句‘百姓为重’的旨意。”

    “看来在边关,你九叔教你教的很不错啊!”刘玄昌眼神不自觉的向右,淡淡道。

    “九叔乃我大汉军人之楷模!”提到刘玄止,刘畅的语气略略一高。露出笑容道:“只要是为大汉,为百姓。所做的,都是刘畅向来努力的方向!”

    刘玄昌心中莫名一股闷火起,却是不知该如何发泄出来。他话锋一转道:“你的字,宗正府可有告知你?”

    “畅已知道了。”刘畅语气回落正常。片刻,跪下行父子大礼,抬头微笑道:“谢父皇赐字。”

    这是今晚刘畅第一次口称“父皇”二字。只是刘玄昌此时倒觉得有些心虚,他眼神避开刘畅,道:“你很喜欢‘皓缄’二字?”

    “长者赐,不敢不受!”刘畅回道:“畅成年已久,军中士兵亲近时又多以字相称。畅渴求已久!”

    “想必你能理解这字的含义吧。”

    刘畅沉默片刻,道:“陛下不用担心!”

    缄字意同沉默,配上皇室此代字辈皓。谐音又通…按理说,再没有文化的百姓也不会取如此羞辱的字为自己的子孙。更别提皇室了!

    但刘玄昌偏偏赐了!还当着长子的面问一句喜欢否。

    见着长子沉默,他心中舒畅之极。继续道:“你的太子弟弟因身份不能远行。其余的又年岁不够。现下,朕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去做!”

    刘畅正色道:“但请圣言。”

    “红口年底就要回归我大汉了。”刘玄昌缓缓道:“这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代表我华族又一块土地从夷人手中拿了回来。”

    他斟酌着,似乎组织着话语:“可是,当地有一些人,做奴才做惯了。竟然忌惮起自己的同胞来。据礼部报,从去年起,有大批红口华民携带家产移居盎西曼想要继续追随他们心中的主子!原本,这些人走了便走了。我华族,大汉也不需要这些数典忘宗的奴才。只是这些走狗在当地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是我大汉给他们的。若是愿意留下来振兴红口,朕本是不愿去管他们的。不过现在想要将我华族的财富带出去,那却是不行了。”

    刘玄昌顿了顿,声音猛地提高:“朕要你即日起赶赴红口。不可让这些汲取我华人财富又不承认自己身份的走狗带走属于红口的财富!”

    刘畅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想了想道:“此事,当派朝廷稳重大臣去做。畅怕力不能及!误了大事,罪人矣!”

    “红口回归,你将是我皇室的代表。朕也会将那里封为你的属地。”刘玄昌没有理他,继续道:“以你的身份,相信不少当地人会急于依附上来的。所以,这件事你最合适不过!”

    “朝廷,想要一个怎样的红口?”

    刘玄昌意外的看了眼长子,满意道:“只有两字。稳定!”

    “稳定?”刘畅斟酌着二字的意思,再问道:“哪一步?”

    “除了军队,一切但有当地人自行做主。”刘玄昌道,“甚至,维持西夷治地的政策也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司律、通商、民生特权。尽快让他们对大汉产生归属感!”

    刘畅震惊了,不敢置信的望向刘玄昌:“这是‘国中国’啊!长久以往,只怕红口之民会对关内汉民产生歧视感。那对我大汉之民何其不公?”

    刘玄昌何尝不知其后果。只是想到西北那片称为西唐的土地以及京吾鸿远两位先生的计定。皱眉斥道:“朝廷政策既定,你只管去做。记住,稳定为首!”

    见事无可违,刘畅只得道:“那孩儿有一个请求!”

    除了刚才首次称对方父皇,这也是他很多年后第一次在对方面前自称孩儿。

    “嗯!”刘玄昌眼神出神的盯住他,似乎也被他的自称惊讶住了,

    “这件事,我可以去做!哪怕我也许会大汉万民唾骂。”刘畅站起来,眉宇间哀色分明可见。“我知道我的身份。如您所言,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虽然,百姓不一定能理解,可我是理解您与朝廷所想的。所以,我愿意去做!民族的复兴,是必须要有人背负骂名的!”

    他跪了下来,抬头怔怔望着自己父亲,恳求道:“能不能放母亲出宫,让她陪着孩儿。畅保证,今生绝不让母亲再入京城一步。亦不会让我母子成为他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你在边关与子骞大贤一起时。他没有教过你礼数?”刘玄昌压抑着怒气问道,“你认为你母亲能出宫么?“

    “母亲与孩儿在您心中的地位,畅是很清楚的。畅只求您不要在折磨母亲了,所有苦难尽由畅来背负。哪怕…”刘畅自嘲一笑,道:“您撤了我要这所谓的皇子名号也可以。”

    “混账东西!”刘玄昌猛地起身,心中那股子闷火再也压制不住了。狠狠一拍扶凳怒吼道:“你是我刘玄昌的种,这是天注定的!哪怕你如何不愿,今生今世你就了是我皇室刘家的人。你能抗拒命吗?”

    刘畅不语,双眼含泪看着他。

    刘玄昌心中堵塞,一脚踹翻龙椅。气的来回不停踱步,癫狂怒骂。

    谢公公赶紧小跑来到刘畅身边,“大皇子,认错吧!别让陛下气着了。”

    “我刘畅,甘愿背负亿万百姓的骂名,舍弃天潢身份。都不能换取母亲的自由吗?”他哽咽道:“就算您打她进冷宫,母亲也从未说过您一句不是。您虽对她没有了感情,可对于一个爱您至深的女人。你为何要如此残酷的折磨她?”

    “爱我至深?”刘玄昌停下脚步,嘿嘿冷笑几声。也不知想到了什么,语风忽然一变,转而道:“朕可以允了你的要求!”

    突如其来的态度让刘畅欣喜若狂,咚咚咚磕头后喜道:“刘畅必然完成父皇交待的大事。在所不辞!”

    生怕刘玄昌后悔,连一句告辞都未说。踉踉跄跄的转身奔出宫去。

    谢公公小心翼翼道:“陛下,驱逐前皇后出宫。这…怕是不妥吧。”

    刘玄昌盯着长子的背影,哼道:“我只想让他看清楚那贱人恶心的嘴脸。出宫,呵呵!那贱人舍得吗?她背后那家愿意吗?”

    …

    …

    掖庭宫一角,破落不起眼的一间屋子,莹莹灯光根本照不亮整间屋子。前皇后王氏躺在床上。身旁,仅有一名四十来岁的宫女守候在旁。

    忽然,有脚步声响起。

    宫女皱眉,小姐好不容易才睡下,这个时候了。谁又往这冷僻之地走来。

    她起身想要出去制止,却忽然听到身后的女主人虚弱出声问道:“晴雯啊,是畅儿回来了吗?”

    叫晴雯的宫女强笑道:“小姐,大皇子在边关呢?快躺下,晴雯这便出去将那些人赶走。”

    王氏摇头起身,眼神盯着门外无神道:“是畅儿回来了。我…刚刚,刚刚梦见他了!”

    晴雯心里难受,上前为她盖上披风。不知该如何劝说!

    门被人推开,晴雯大惊之下正要喝骂!却见到刘畅站在门口,呆呆的与自己的母亲对望。

    “母后!畅…畅儿,回…回来接您来了!”

    …

    …

    同日夜晚。有一名老僧,身披破烂袈裟,手执灰扑铜杖。没有惊动汉唐边境的任何一人。轻松跨过汉境,悠悠步入西唐。
………………………………

十三章 东边来的和尚

    这老和尚一路悄然行来。渴了,饮一口山泉水。饿了,便随意摘些野果充饥。脚步几乎未曾停下过。只是偶有夜深之时,才会倚一棵大树静坐。避开皎洁的月光,眼神望向西边,神情幽幽,不知想些什么。

    如此走十五日,西唐林云城已可望见。他才走出了山中,清洗了一番,悄然遁入了俗世。

    得益于五年前大汉门禁开放。以往作为军镇存在的林云城在这些年民生发展极快。远远可望城门口数不清的人流车队来往。由东边而来,自西边而去的人们井然有序的分向而行。茶铺饭馆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官道两旁。其繁荣程度,便是汉之大业城也不过如此。而这,还仅仅只是城外!

    他即走即停,沉默的观望番这般盛世。

    一处简陋帐篷搭建的茶铺。尽管不大,里面仍是坐满了人。他来到铺前,揖了个佛礼,对着店内小二道:“小施主,可否施舍茶水一杯予贫僧!”

    那店小二正忙得不可开交,蓦然听见声音抬头一瞧,见是一白须老和尚。愣了愣下意识往东边望了望,随即便不耐烦以手驱赶:“走一边去,没见正忙吗!怎的连汉地的和尚讨饭都到我唐国来了?”

    他或是无心,又或本就是内心之话。但见话音刚落,里面怒喝声,拍桌声便起。

    “娘的,说什么呢!”

    “看不起汉人吗?”

    几桌带着明显汉地口音的客商起身怒目而视。店小二虽不再言语,但眼神丝毫不曾服软,甚至略有挑衅的与众人对望。

    有脾气不好的汉人便要上前找他理论。店家一步挡在汉人身前,笑容可掬道:“诸位,我不清楚汉国那边风气。但我西唐律法当道,当街斗殴可是要吃官司的。若是不满小店,诸位可结账另换一家。”

    一席话顿时引来其余唐人叫好。几桌汉人涨红着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有人忍不住挥拳便欲揍这店家。

    “阿弥陀佛!”那人拳只伸出去一半,便被一只枯廋的手掌握住。“此事因老僧而起,施主实在没必要妄动了火气。”

    那汉家郎颇为不愤道:“倒也全非是因为大师。”

    他恨恨看了眼带着讥讽笑意的店家,又瞅瞅旁边几桌好整以暇看笑话的唐人。放下拳头招呼同伴:“走,赶紧交完货物归汉去。这鼻屎大的鬼地方老子实在恶心够了!”

    身边的同伴纷纷道:“就是!受够了唐官的气也罢了。他娘的一个烂茶铺的唐巴子也敢瞧不起咱们。这地方老子下次是坚决不再来了!”

    当下一群十几人结伴走出茶铺。刚才动手那汉家郎随手摸出一把银子撒在桌上,对着和尚道:“大师,可要随我等一同入城?不过先提个醒。这西唐,已经不怎么尊佛了!”

    老和尚若有所思的望了眼四周,但见冷笑的店家,不屑的店小二,以及面带讽意其余人。揖个佛礼道:“如此劳烦施主了!”

    这林云城门分为四道,南边为出,北边为进,各占两道。随着这群汉人进城时,他发现南边的商户出城时货税仅百出一,而进城时则是十出一。

    他想了想,问向那仗义的汉人:“西唐如此税收,大汉朝堂可曾知晓?实为不公啊!”

    汉人苦笑道:“多年前便是这样了。朝廷也不知怎么想的,不闻不问。着实苦了咱们这些跑脚行商!赚的又少,还时时受唐人白眼为难。真想舍了这西唐之地。”

    和尚指了指西边,道:“那边呢?”

    汉人道:“您指西夷诸国?”见和尚点头,叹气道:“西夷路途遥远。据说行商环境极好,当地人很是喜爱我汉家货物。可就是路途太远,语言也不相同。若非实力雄厚的大商,像我等这样的商人。想都不敢想!”

    和尚点点头,不再言语。

    一路进城后,但见车水马龙,酒楼鳞次栉比。街道上几乎全是背着行囊,拖着马车的商人。那汉人这才提醒道:“大师,佛家在这边不受重视。像你这般一人而来的僧侣实属难见,不知您欲往何处?”

    老和尚笑着回道:“寻一片故地而。”

    “故地?呵呵,这西唐。除了他们的首府,已是很难见得到庙宇了!”汉人一指远处尖顶建筑,“唐人崇西,无论文化学识,宗教信仰统统向夷人靠拢。现下,佛道几乎不可见。倒是白袍的什么神职多不胜数!”

    老和尚笑而不语,稽首合十谢道:“施主不厌其烦讲解。贫僧谢了!”

    汉人连连摆手:“大师见外了。我等一向信佛,加之同为汉人。应该做的!”

    与众人分开,老和尚独自走进热闹的人潮里。期间不少人低声讨论,更有酒楼中人伸出脑袋打量他。

    他脸色波澜不惊。自顾追寻着脑海里那段古老的路线缓步而行。然后,在城的东南角。他找到了那片记忆之地!

    繁华说不上,热闹却是比城中更甚。老妪驻着拐杖晃晃悠悠,婆姨端着盆子来来往往,幼儿光着屁股打打闹闹。就是没有青壮男子的身影!

    这,应该是一处平民的聚集地。年轻的男子们借着林云城的地位,此时应该在城中为养活一家人而努力。留在家里的女人们照顾着老幼,温馨且又平常。

    但这里,又很是违和!处处可见红墙残垣,看似凌乱的分布在外圈。正中间,一处突兀而显的宫殿建筑与周围大部平房极不相合。若是以汉民来看,这分明便是大不敬。供奉神明的庙宇,怎可被凡民拆分用于自家居住?

    但此时在老和尚眼里,似乎并没有流露出佛家被亵渎的不满,而是有了一丝追忆!他站在寺门前良久,在周围居民惊诧的议论声中推开了殿门。

    原本应该是占地极广的庙宇,被百姓拆分占领后仅剩了这样一处主殿。保存的还算完好,院落与佛像并没有被人占领拆分。只是空寂,没有袅袅烛烟供奉,没有靡靡佛音低颂,就是连僧侣都见不到一名。

    竟然寂寥如斯!追忆起当初此地的兴旺。此刻,连他的眼神也不仅黯然几分!

    走进大殿,仔细端详了阵那座肃然的佛像。虽是灰尘满布,但佛像并未遭一丝的损坏。或许植根于华人内心最深处的谨慎畏惧,才使得它能保全吧!

    他盘坐,背靠着佛像之下,闭眼冥思。佛像在他身后,隐隐有一层莹莹宝光,随着他的呼吸频率一闪一灭。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他睁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满意。

    他起身,又仔细打量了一番灰扑扑的佛像。摸摸自己的脸,哑然失笑!

    王氏是这片平房区最靠近庙宇的一家。夫家姓李,但是在西唐,外人对她的称呼并不像东边同宗大汉所谓的李王氏。在讲究人民绝对平等自由的国度,冠以夫姓是不允许的。所以,一般人称她为王氏。

    王氏忙着晚食迎接待会便会下工的夫家。眼神却时不时瞅一眼刚刚老和尚进去的庙宇。在她的记忆里,和尚是很难见到的。而这一月,便见到了三个。她心中有股说不出道不明的天性,想要见到这三名和尚相遇时的场景。

    百年前,西唐议院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明整顿。在那场狂热的整顿中,唐人们高喊着“我们不要与东边乞儿之国的同宗。信奉民主与自由的盎西曼帝国才是我唐人文化上的同宗之国。”在这种号召下,但凡由大汉传来的本族文明损失殆尽!其间,当然也免不了佛家与道家这样信仰。除了在首府还有一两座刻意保存下来的庙宇道观。整个西唐,人们几乎都改奉盎西曼传来的神教!

    而在王氏家中,三代人同样遵循着神教礼数,每日都会诚挚的祷告女神对于世间的恩赐。所以,她很好奇这三名异端待会不会为了场子大闹一场。

    孩子惊恐的大叫打断了她的出神。她放下手中活计,以为又是邻家孩子间的大闹。想着恶狠的邻家婆娘,赶紧拿了根面杖跑了出来。

    门口,那和尚温和的看向自己的孩子,眼神中颇有些无奈。自家孩子慌张哭喊道:“娘,怪怪人!”

    王氏警惕的护着孩子,问道:“你干嘛!”

    和尚双手合十,礼貌道:“女施主,可否借用扫帚一用!贫僧想要打整一番寺中,以求个干净寄居地。”

    听她浓浓一口汉地语,王氏心中不免厌恶,嘲讽道:“哟,汉地来的哦。那破旧肮脏的寺庙还打扫什么。正是适合你们那儿来的人!”

    和尚并不动怒,认真解释道:“女施主偏见了。汉人,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大家同祖同宗,何来歧视呢?”

    王氏虽然在西唐只是平凡人家,但骨子里对汉人的不屑却是与生俱来的。她蔑笑道:“乞儿之地!”

    和尚苦笑摇头,不理解这些唐民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也并不打算与她继续争论下去。只是道:“扫帚可否一借?”

    王氏自认得了口舌便宜,满足的一指墙角。“诺,拿去用。记得归还,你汉家乞儿来我大唐偷摸拐骗不少。若是不还,小心我拆了你的佛像。”

    和尚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