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习近平讲故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住在民众家中,抓住一切机会了解美国;他回国后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其中很多内容都引用了美国当地人的原话,给正定县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做参考。在当地人眼中,习近平是一个“很有能力的领导者,很清楚自己要了解什么内容,每次都很守时出现且穿戴整洁,而且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请教、询问。

    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问美国期间重访该地。艾奥瓦州州长布兰斯塔德夫妇、副州长雷诺兹夫妇、马斯卡廷市市长、当年曾接待过习近平的房东德沃切克夫妇以及当地高中生代表等热情接待了习近平一行。老朋友们纷纷表示,习近平的这次访问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续写了27年前结下的特殊缘分和友情,同时也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树立了一个榜样,希望并相信习近平的来访将推动美中两国之间建立更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随后,马斯卡廷市市长再次向习近平赠送了该市的“金钥匙”。在马斯卡廷市历史上,习近平是第一位获得两把“金钥匙”的人。

    “对我来说,你们就是美国”,马斯卡廷人至今牢记着习近平的这句评价。2015年9月17日,马斯卡廷市市长德文·霍普金斯宣布,将习近平30年前曾经住过的那所民宅命名为“中美友谊屋”,作为中美地方合作和民间友谊的见证,免费向公众开放。“这间房子是中美两国友谊的象征”,德沃切克夫妇的儿子格雷·德沃切克说。走进“中美友谊屋”,温馨的房间内“中国风”浓郁。墙壁上、壁炉上挂满了习近平和马斯卡廷朋友的合影照片。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重访马斯卡廷市,他用这句中国古语,表达了与老房东德沃切克夫妇的情谊。正如他所言,“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淳朴、勤劳、热情、友好,两国人民之间共同语言很多,完全能够成为互利合作的好朋友、好伙伴”。他在欢迎午宴上讲述“金钥匙”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念旧情、重故交、续新谊的交友之道,也突出了中美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习近平,特别重视与外国地方开展合作交流,2015年9月22日,在美国西雅图出席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时,他再次强调“国与国关系归根结底需要人民支持,最终也服务于人民”,而“地方是最贴近老百姓的”。
………………………………

对外篇 三、文化融通故事:“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

来自捷克的小鼹鼠

    捷克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建交67年来,中捷两国和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不断加深。上世纪50年代,捷克著名画家斯克莱纳尔到访中国,同吴作人、齐白石等中国美术大师结下友好情谊。斯克莱纳尔回到捷克后创作了许多《美猴王》画作,被称作孙悟空的第七十三种变化。《鼹鼠的故事》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动画片。小鼹鼠憨态可掬、善良勇敢的卡通形象深受中国广大少年儿童喜爱。音乐大师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文学家哈谢克的著作《好兵帅克》在中国广为人知。

    ——在捷克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2016年3月26日)

    延伸阅读

    捷克著名画家兹德涅克·斯克莱纳尔出生于1910年。20世纪50年代,斯克莱纳尔到中国办展览,被中国美猴王孙悟空的故事深深吸引,于是开始用画笔将美猴王和《西游记》故事介绍给捷克人民。斯克莱纳尔创作的捷克版“美猴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捷克民族特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变化强烈、形象多样,500多个《西游记》人物被重新设计,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有了第七十三变,斯克莱纳尔也因此被誉为“捷克美猴王”。

    “小鼹鼠”是捷克国宝级卡通形象。《鼹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插图画家、电影导演兹德涅克·米勒的经典著作。为了使“小鼹鼠”能够跨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米勒在动画片创作中,选择了以丰富的动作、表情和简单的声音来传递信息,而尽量避免用言语表达。20世纪80年代,《鼹鼠的故事》引入中国,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回忆。2016年3月,一部由中捷两国合拍的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开播,融入中国元素的“鼹鼠的故事”,也让小鼹鼠继续在两国的孩子们心中播撒友谊的种子。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出生于1824年,是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捷克民族歌剧的先行者、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1874年,斯美塔那不幸耳聋,但仍继续坚持创作,创作了大量作品。习近平提到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就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而1883年出生的捷克著名作家哈谢克,作品以幽默和讽刺见长,代表作《好兵帅克》以一个普通的捷克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情节线索,深刻揭露了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恶专横及其军队的腐败堕落。很多评论家都把帅克比作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好兵帅克》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近30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2016年3月,习近平访问捷克,是他担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访问中东欧国家。在讲述中捷人文交流的故事之前,习近平特意提到捷克“人杰地灵,山川秀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回忆20世纪90年代曾经到访捷克,勤劳智慧的捷克人民、蓬勃开展的捷克经济社会建设、伏尔塔瓦河孕育的波西米亚文明,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捷克画家根据孙悟空的形象创作了《美猴王》画作,《鼹鼠的故事》在中国少年儿童中广受欢迎……习近平在捷克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讲述的这些故事,不仅形象道出了中捷的历史情谊,更生动指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他由此指出,中捷两国人民素来互相欣赏对方的文明、文化,近年来更是不断掀起交流高潮,希望能够“加强人文交流,赋予时代内涵”。
………………………………

新加坡大学生看中国

    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两名大学生则用一年时间拍摄了50个新加坡当地人物的梦想故事。相信在座的同学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2015年11月7日)

    延伸阅读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和会林文化基金联合主办,是一项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观察中国,并通过自主拍摄讲述中国故事、记录中国风貌、展现中国精神的文化体验活动。2015年的“看中国”项目,共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的100位青年大学生参加,他们围绕“人·家·国”主题,拍摄了100部纪录短片。其中,既有通过“筷子”探寻中国阴阳平衡文化的《筷子:青岛的阴与阳》,也有以牛肉面为线索思考“家”文化的《来一碗兰州牛肉面》,还有聚焦一对在高校做后勤工作多年的老夫妻的《相伴》……近距离的接触,连续的跟踪,深度的观察,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一位参加者在甘肃兰州经历17天的拍摄生活后,就表示“改变了对中国西部城市的传统印象,看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新中国西北地区城市”。

    同样是“他者视角”,两名中国大学生以镜头记录下了50位新加坡当地人的故事,同样让人“感受到梦想的巨大力量”。这50个人中,年龄最小的刚刚出生还没几天,年龄最大的已经97岁了,他们的故事拼接起来,就是一幅斑斓的新加坡时代画卷。摄影的首展是在一个商场里,来看的基本上都是路过的本地观众。他们在看完展览后感叹,原来在狮城不仅有曾参加对日作战的“飞虎队”队员,还有几十年如一日打磨出数不胜数作品的木雕师,更有用草根书店筑起一片郁郁葱葱“文化防护林”的守望者……所感者,是有那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所叹者,是这些故事就在身边,自己却未曾发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讲述中新两国大学生探索与发现对方国家的故事,既展示了两国友谊的接力棒正在由两国年轻一代接过来、跑下去,更要说明,只有在加深了解、互学互鉴中,才能增进友谊。

    每一次的文明探索之旅,每一次的深入交流之行,都是拆除心灵围墙的契机。习近平多次向世界各国人民发出邀请,热诚欢迎他们来感知中国、了解中国,并强调,“了解中国,不能只看一个点、一个面,切忌盲人摸象”“我们期待时间能够消除各种偏见和误解,也期待外界能够更多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在他看来,“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即相容”。
………………………………

寻找莎士比亚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相信,每个读过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卓越的才华,而且能够得到深刻的人生启迪。

    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戏剧享誉世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两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明年是他们逝世400周年。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2015年10月21日)

    延伸阅读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代的东西方戏剧大师,两位大师同在1616年逝世,又在2000年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莎士比亚写过众多剧作和十四行诗,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更有耐人寻味的立意和主题。在他笔下,延宕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邪恶冷酷的阴谋家麦克白、刚愎自用的将军奥赛罗、昏聩暴虐的李尔王等,人物形象令人过目难忘;爱与宽恕、复仇与背叛、死亡与毁灭、“人的哀乐与生的光华”,作品的主题恢弘深刻。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感慨:“每一条意识的河流都通往莎士比亚,白天和黑夜都迂回而不间断地通往莎士比亚。”莎翁的挚友、诗人本·琼森更是断言:“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他的代表作除了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经典作品。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戏剧作品《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如同莎士比亚的鸿篇巨制一样,这些作品展现了极为丰富广阔的人生,其中许多名句和形象早已家喻户晓,流传千古而不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杜丽娘,黄粱一梦经荣辱的书生卢生,梦入蝼蚁之槐安国为南柯郡太守的游侠淳于棼……汤显祖以梦境写人生,以虚幻写现实,其浪漫的文学想象、绮丽的艺术文笔、深邃的人文精神,在当时的剧坛超迈绝伦。与汤显祖同时期的曲论家王骥德称赞他的剧作“婉丽妖冶,语动刺骨”。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是“巨人时代”的“时代巨人”,以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讴歌,成为西方文艺复兴和东方人文启蒙的“时代的灵魂”,艺术的魅力使他们不仅属于一个国家,更是属于整个世界。

    在习近平访英后,中国的抚州市向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赠送了一尊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人在一起的青铜塑像。如今,该塑像被放置在莎翁故居里,而另一尊同样的塑像则存放在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作为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以自己与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对话,以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同频共振,生动地阐明了他的一个判断:我们的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表明希望通过人文交流,拉近中国与英国的“文化距离”,让“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能“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

来一杯海明威的莫希托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我青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人的作品。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我认为,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

    ——《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2015年9月22日)

    延伸阅读

    有着“文坛硬汉”之称的海明威,出生于1899年,是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红十字会司机的身份投身于意大利战场。在那里,他被授予中尉军衔和三枚奖章,也留下了237处伤痕和梦魇般的记忆。康复后的海明威在巴黎一边当记者,一边写小说。1926年,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出版,真实表现了战争对年轻一代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巨大伤害。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些作家因而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发表于1952年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之一。它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在大海中,与巨大的马林鱼、成群的鲨鱼搏斗的故事,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便出自《老人与海》。在62年的人生旅程中,他还创作出了《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渡河入林》等诸多不朽名著。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的一生,超过1/3是在古巴哈瓦那度过的。他曾描述道:“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使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乡,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而在这里,有一个“街中小酒馆”,最有名的酒是用古巴特产朗姆酒加薄荷叶和柠檬调配的鸡尾酒,名叫“莫希托”,也是海明威的最爱。

    与海明威一样,《联邦党人文集》也体现着浓厚的美国精神。1787年5月,应美国邦联国会邀请,在乔治·华盛顿主持下,费城举行了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否定了旧的《邦联条例》,重新制定了一部取而代之的新宪法。新宪法在美国各州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拥护,一种反对。因此就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场最激烈的论战。《联邦党人文集》就是这次论战的结果。它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文集。

    托马斯·潘恩被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名也出自潘恩。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曾撰写广为流传的《常识》小册子,鼓舞北美民众争取独立,建立共和政体。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价值。习近平详细列举自己阅读过的美国经典作品和造访海明威酒吧的亲身经历,正是为了表达: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

    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不仅熟络地说起雄伟挺拔的雷尼尔山、波光潋滟的华盛顿湖,还提到电影《西雅图不眠夜》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这部讲述爱与被爱故事的经典电影,塑造了中国观众对西雅图的最初印象:浪漫之都。直至今日,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依然常被人提起:“如果那个你从未遇到,从未见过,从未认识的人,却是唯一属于你的人,那么,你将怎样?这里是西雅图,它相信人和人之间的奇遇。”习近平以此为例,说明一个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

白马驮经与玄奘西行

    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了中国的友邦之谊。印度歌舞、天文、历算、文学、建筑、制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成为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佐证。

    ——《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2014年9月18日)

    一个多星期前,印度总理莫迪先生访问了我的家乡陕西省,我在西安同他一道追溯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的历史。隋唐时期,西安也是中日友好往来的重要门户,当年很多来自日本的使节、留学生、僧人在那里学习和生活。他们中的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同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留下了一段动人佳话。

    ——《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3日)

    延伸阅读

    佛兴西方,法流东国。东汉时期,汉明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西行求法。使者一路向西,到达大月氏(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在此传播佛法的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邀请他们入汉传法。公元67年,高僧随使者一起用白马将经书驮回洛阳,历史上因此称之为“白马驮经”。汉明帝还专门在洛阳城建造了一座白马寺,两位高僧便是在此译出了著名的四十二章经。南北朝时的佛教典籍《洛阳伽蓝记》称:“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

    与白马驮经相比,玄奘西行的知名度或许更高。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就是以玄奘取经为蓝本创作的。据文献记载,唐代时,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西域,历经艰险,到达印度。在印度学成之后,玄奘携带经书回到长安,先后在大慈恩寺、弘福寺、西明寺等处翻译佛经。玄奘谢绝了唐太宗让其还俗任相、辅佐朝政的要求,“专务翻译,无弃寸阴”。因其所依据的印度梵本后来散佚较多,玄奘的译本也被视为“第二梵本”“准梵本”。除了译经,玄奘还把他在印度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生动地记述了印度的风土人情,成为研究中西交通、佛教历史的重要文献。更值得一说的是,据《旧唐书》记载,玄奘还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他在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阿倍仲麻吕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还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与诗人李白、王维等相交甚深。他在回国之前曾写下《衔命还国作》一诗,赠答友人。后来此诗还被收录在宋人编辑的优秀诗文集《文苑英华》里,也是里面收录的唯一一个外国人的作品。王维更是提笔写下《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以“别离方异域,音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