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真的是捡漏王-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彭专家打了个电话。

    “彭叔,最近洛城这边,有没有拍卖会?”

    彭专家几乎没想,就说。

    “有啊,年终大拍,风铃园的,洛城本地,应该是下半年最大规模的拍卖会。怎么,你手上又有东西要出手?”

    “是啊,不过暂时不多,就一幅画。”

    “哦?谁的作品?”

    “黄胄老先生的,一张《喂驴图》,我感觉还不错。”

    “那是,黄老先生的画,开创速写和水墨的融合,别具一格,何止是不错啊!”

    彭专家如此说道。

    他就知道,张易手上出的东西,都不错。

    “准备怎么安排?”

    “风铃园的年终大拍,在跨年晚上,差不多还有一周的时间开始!”

    彭专家说道。

    “那就先上这幅画吧!这两天,我去古玩市场转转,运气好的话,如果我手上还能有别的东西,再说!”

    张易这话,彭专家听得汗颜。

    捡漏就像家常便饭。

    但是,彭专家偏偏又觉得,张易这话是认真的。

    “那行,就这么定了!”

    彭专家说完,想了一下,自然是想到张易肯定在忙他父亲的时候,他就继续说。

    “小易,你最近要是太忙的话,不用麻烦,我也没啥事儿,等下我开车过去,到你那边把画取过来,实在翠微华府吧?”

    “彭叔,我不忙,还是等下我把画给您送过去吧!”

    “也成!”

    彭专家回答。

    说完。

    张易又道。

    “对了,彭叔,这次能不能顺带这幅画,把我也给宣传出去?”

    听到这话,彭专家一愣。

    一时没搞明白,张易这话是什么意思。

    “把你也宣传出去?”

    “是啊,就是让那些藏家都知道,那幅画的持有者就是我,我张易要参与这次风铃园的年终大拍!”

    张易这么解释道,已经十分直白了。

    彭专家笑了笑说。

    “我估计,风铃园那边巴不得这么做呢!”

    “为什么?”

    张易疑惑。

    “这叫收藏家效应。不管哪种古董,如果经手过名家的收藏,价值一定会有所提升。比如一幅古画,如果有乾隆的收藏印章,价值甚至要翻数倍。比如说,现在的收藏家碧湖山庄主人方闻,如果是他收藏过的东西,价值也要翻倍。”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再临夜市

    “是吗?不过,我收藏过的,估计不折价就不错了。”

    张易自我调笑道。

    彭专家也是一笑,他说。

    “小易,不是我恭维,你真的有成为大收藏家的潜质。”

    “大收藏家?”

    张易疑惑了一句,陷入了沉思之中。

    以前,张易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当此时,彭专家提到的时候,张易想了。

    或许,并不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上,收藏家有很多,但是,真正的大收藏家,屈指可数。这些人物,都是收藏圈内宗师级别的人物。”

    “不是手上有钱,就能够做到的!”

    彭专家如此说道。

    “那……国内的大收藏家,都有哪些?”

    张易问。

    “这就难说了,有的隐而不出。我所知的,碧湖山庄主人是一位。北城,有位马先生,也是一位,其他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彭专家回答道。

    之后。

    两人又聊了一阵子别的。

    张易收拾了一下,把那幅画弄好,便去了彭专家那里一趟。

    这一趟。

    张易有所观察。

    他发现,后边也一直都有人跟踪。

    在彭专家那里,聊了一阵子,彭专家煮了梅子酒,张易小酌两口。走的时候,没办法只好叫了代驾。

    回到茗山居。

    张易下一步的计划,已经来了。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陈叔的电话。

    “陈叔,最近古玩城那边,有没有什么活动啊?”

    陈叔愣了一下。

    “你问的还真是时候,冬至晚上,有夜市,跟上次的鬼市差不多,到年终了,可能规模会比以前更大一些。”

    “那正好,晚上咱们去一趟。”

    “真去?”

    “真去!我还是很怀念,以前跟陈叔您一块到处捡漏的日子,挺自在的!”

    陈叔一笑。

    他说。

    “你小子的嘴,现在是越来越得劲了!”

    其实。

    鬼市对于张易来说,的确是个非常不错的去处。

    正好。

    可以到鬼市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检验一下,张易右手的能力,到底提升了多少。除了“汲取”之外,有没有什么别的变化。

    当然,去鬼市。

    张易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那就是,吸引张家人,还有那个假冒的墨先生的注意力。张易接下来,就是要把他自己当成鱼饵。

    对付那种多疑的人。

    就应该给他抛出多条线,让他想破自己的脑袋。

    等张易和他父亲,重新出现在张家别墅的时候,那些人,一定会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特别是那老太太。

    不知道,他到时候,能不能受得住!

    此时。

    另外一边。

    张家和那个假冒的墨先生,已经借助别的力量,查完了物流方面的东西。自然是没有任何收获的。

    他们那边举报的人,还受到了相关单位的批评。

    墨江一直在考虑。

    到底,张易把证据放在了那里?

    他手下问。

    “会不会,当时,东西就在他的行李箱里?”

    “不可能!”

    墨江否认道。

    他不相信他的判断,会出错,自然也不容许别人质疑。

    “先生,张易返回洛城之后,好像并没有把他父亲的事放在心上,他也没有起诉,反倒是参加了风铃园的年终大拍,拍卖一幅画来赚钱!”

    “是吗?都这种时候了,他还有心思赚钱?”

    墨江的手下说。

    “我已经调查过了,张易上拍的,是一幅黄胄的《毛驴图》。”

    “倒是一幅不错的作品,派人过去,想办法盯着!”

    “是,先生!”

    这边刚说完。

    旁边又有个人过来。

    那人步伐匆匆。

    似乎有什么特别的情报要来汇报。

    “先生,张易刚才开车,去了老城古街那边。”

    这个点,外边天色已经擦黑。

    墨江眉头轻锁,不由得疑惑道。

    “他现在去古街干什么?那些古玩店,这个点儿不是都打烊了吗?”

    “先生,古街那边,最近几天都有夜市!”

    “夜市?”

    墨江疑惑,继而,又问了一句。

    “他带人没有?”

    “好像没有吧,他应该是自己一个人开车去的。”

    “行动的时候,有没有掩饰?”

    “没有啊,就直接开车出了翠微华府,车窗还开着,里边就他一人!”

    “这么说,他是故意让你们看到的?”

    “好像……好像是啊……他恐怕是故意想要引我们过去的吧?”

    墨江仔细地想了一下。

    突然间,似乎想到了什么。

    “不不不……他引我们过去的目的,这么明显,说明,他知道,他那么做我们必定起疑心,他这恐怕是反套路。他那么做,恰恰说明,他不想我们过去。看来,今天晚上鬼市上,他说不定会有所行动!”

    墨江的思维,那些手下有些难以理解。

    这时,墨江又吩咐。

    “走吧,既然夜市那么热闹,我们也去走走!”

    “说不定,今天晚上,还能捡个漏!”

    此时。

    另外一边。

    张易开车。

    到陈叔的店铺附近,陈叔快步过来上车。

    俩人驱车赶往东边古街。

    附近找了个停车场,把车子停好,两人下车,再步行去东古街鼓楼附近那边。

    冬至的晚上。

    夜风潇潇,还是很冷的。

    不过。

    这边的古街上,逆势火爆,人来人往。

    看到这一幕。

    陈叔不由得感慨。

    “嗯……就是这种感觉啊!以前,你陈叔我每一趟夜市、鬼市都赶,满满的回忆啊……”

    “陈叔,你不是想起上次了吧?”

    “我……”

    陈叔有些无语,刚来感觉,就被张易泼了冷水。

    上次鬼市上,打眼的经历,那叫一个惨痛。

    见此,张易赶紧转移话题。

    “陈叔,我感觉,今天晚上的夜市,一定会非常热闹的!”

    “是吗?你怎么知道?”

    “后边有尾巴啊!”

    “你是猴子?”

    陈叔故意开玩笑,损了张易一句,过了嘴瘾,当然,张易是什么意思,他自然明白。

    到了夜市这边。

    远远的一路,灯火非常亮。

    现在摆夜市摊,大都是LED灯,不像以前,都是蜡烛油灯。不过,夜色烘托的气氛之下,感觉还是有的。

    老规矩。

    张易和陈叔到夜市摊这边之后。

    分头行动。

    陈叔这次是卯足了劲儿的。

    毕竟上次鬼市上打眼,他依旧耿耿于怀,特别是张易刚才,提了那么一嘴。


………………………………

第三百五十七章 乾隆宝玺

    当然。

    张易那么说,自然也不是为了损陈叔,也是个提醒。

    这样,陈叔再下手的时候,肯定会小心,不会急功近利。

    老城这次的夜市,比以前那次鬼市的规模,要大很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洛城本地这边修地铁,这一个月,连续挖到了两个墓。

    一座汉代墓葬,一座唐墓。

    出土的文物都不少。

    而经媒体曝光,自媒体的争相报道。

    说修地铁两年期间,挖出的文物,可谓数不胜数。

    有龙形神秘石碑。东周墓,出土了青铜鼎。春秋战国时期的玛瑙杯,铜带钩。西汉时期的“飞仙酿”等等。

    这些消息的铺开。

    竟一下子带火了老城的鬼市和夜市。

    出土文物的买卖,自然是不合法的。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人,用一些手段,铤而走险。

    当然。

    也因为这个噱头。

    老城这边鬼市的红火,引来了很多古董商的参与。

    之前,只有纵横两条街的摊位,这次到的时候,还没过去鼓楼,那边棺材铺附近的地方,就已经有人摆摊了。

    前边横竖几条街。

    大街小巷,全都有摊位。

    这其中,本地的古董商占一部分,外地来赶趟的古董商,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不少人,都是提前几天过来的。

    因为。

    不提前占位,就只能把摊位摆在鼓楼那边的小巷里了。

    陈叔说。

    这次的夜市,会连开三天。

    每天晚上八点开始,凌晨一点左右结束。

    当然,这些都基于这里超高的人流量,人流量大,古董商多,虽然这一切,都是因出土文物的事情而起,但是,真正敢做那种非法买卖的人自然没几个。

    因此。

    这边夜市上的东西,赝品居多,而真品,基本上也都是能见得光的。

    东西多了。

    自然也就有捡漏的机会。

    而这种地方,对于张易来说,那就是乐园。在这种地方,张易右手的能力,那绝对是要如鱼得水。

    夜市纵横几里。

    张易一开始,就是随便闲逛,不会去入手掌眼。

    因为网上炒火了一些东西,这里地摊上的仿品也非常多。东周青铜鼎,战国玛瑙杯,铜带钩,西汉的“飞仙酿”,自然是最多的。

    但是。

    大家都知道,真东西在文物单位,在博物馆。

    不可能在这些地方,那些摊主就会解释,说那些东西发现的时候,是在晚上,其实是一对儿,博物馆里的是一个,他那摊位上的,就是另外一个。

    当然。

    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张易见的多了。

    自然是一笑而过。

    张易一路过去,后边都是有人跟踪的。

    差不多在主街,走了一趟之后,张易又岔道旁边的小街,准备原路返回,再继续开始挑选自己想要入手的东西。

    可是,刚到那边的小街上。

    突然间。

    张易的脑海之中,传来声音。

    “此处,古董古玩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但价值最高的,却藏匿在琳琅满目之中,请问,是否在方圆一华里之内寻宝?”

    一华里就是现代的一里,500米。

    看来。

    这就是右手能力的变化。

    连寻宝的能力,也发生了变化,之前只能在百米之内寻宝。现在寻宝的范围,比之前提升了足足五倍。

    范围大了,相对来说,找到好东西的几率更高。

    寻宝的声音来了,张易自然不会犹豫。

    他心中暗道二字。

    “寻宝!”

    接下来。

    仿佛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在牵引着他自己。

    他朝着某一个方向,快步走去。

    偏僻的街道。

    古旧的青石板路。

    张易似乎只能够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仿佛,那脚步声嗒嗒作响,似有回音,就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响起。

    他穿过前边一条小街。

    然后。

    绕过一个人头攒动的大路口,再岔向另外一条小街上。

    小街的旁边。

    有一条古巷子。

    巷子不宽,但是,这边一样有着各种摊位。

    最终。

    张易在巷子里,靠近里边的一个摊位前,停了下来。

    目光落在摊位中间,一块儿雕件之上。

    张易大概看了一下,这看起来像是一块玉雕,有云纹,有龙纹,龙纹的缝隙之中,还有一点点朱砂红。

    这是血玉,或者是鸡血石雕件?

    张易这么想。

    随之。

    脑海之中的声音便已传来。

    “方圆一华里之内的至宝,已经寻得。”

    看来,真是它了!

    如果是鸡血石,这鸡血含量好像少了一些。

    上边的一大部分,偏黄玉的状态。

    这时,脑海中的声音又道。

    “请问,是否鉴定?”

    张易疑惑,难道,能力变化之后的寻宝,可以直接鉴定?无需将其拿起来,以右手食指鉴定?

    张易本就在疑惑,这块雕件。

    所以。

    心中直接暗道二字。

    “鉴定!”

    随即,脑海之中的声音再来。

    “清乾隆昌化鸡血石苍龙教子扭宝玺,敬胜怠。”

    “敬胜怠,是儆戒自律的箴言警句。出自周武王,丹书受戒,户牖置铭的故事,周武王初继位之时,问大臣,何为能简约而能传百世之道,诸位大臣答不上来。只有姜尚,转述了丹书之言,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意为,敬慎胜过惰怠就强盛,惰怠胜过敬慎就危亡。”

    “而这枚宝玺,是乾隆用过的1800多方印章之中的其中一枚。敬胜怠,被刻在这枚宝玺之上,意为时刻警醒自己,乾隆五年之时,就有这枚印章的使用记录。”

    “在乾隆所有的印章印文之中,用自强不息印文的,有45枚,用八征耄念的,有63枚,有很多印章印文,都是重复的,但唯独,敬胜怠,是独一无二的。”

    “此印章,使用昌化鸡血石,利用巧雕的办法,将苍龙教子的故事,与云纹融入其中。敬胜怠,为乾隆自警之用。”

    “在徐启宪,李文善主编的《明清帝后宝玺》之中,有此印记载。且在乾隆帝《御临董其昌节书通书》、《高宗纯皇帝御临董其昌书兰亭》、《高宗纯皇帝御笔仿黄庭坚书东坡墨戏赋》等,都有敬胜怠宝玺检阅。”


………………………………

第三百五十八章 祺祥重宝母钱

    “此宝玺,与众古籍之中的印迹,可以说,完全契合,符合著述之中的描述,传世包浆浑厚自然,宝光十足,确为敬胜怠宝玺传世真品无疑!”

    听到这些鉴定信息。

    张易不由得惊讶。

    没想到,乾隆的宝玺,竟会流落在民间,竟会出现在一个地摊上。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却是不为人知的。

    寻宝的能力,找到的东西。

    果然不是普通物件!

    摊主是一位老年人,穿着很厚的棉衣。

    手上夹着一支烟。

    夜色下,烟头的一点火光,明灭不定。

    见张易一直在看他的摊位,那老人也并没有问话。毕竟,张易并未上手,并未表现出他想要买哪个物件的意向。

    这时候。

    张易把那枚宝玺拿了起来。

    差不多有两个拳头大小,下边的确是“敬胜怠”三个字。

    “老板,怎么出?”

    张易问道。

    老年人打量了张易一眼,然后,才开口。

    “懂的话,自己你来出价。”

    老年人不按套路来,张易倒是挺意外的,让买家出价,不合规矩。

    但也可能是因为,看张易年轻,不做他的生意。

    “老板,我看不好,品相不错,还是您出价吧!”

    老年人一笑,其实那句话是在试探,买东西的到底是不是行家。如果张易真出价,那就说明他是个门外汉,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

    张易没有出价,说明是懂行的。

    所以。老年人想了一下,比了一个巴掌。

    “5000块?”

    张易问道。

    这么问,其实,在情理之中。

    并不是因为张易下手太狠,而是因为,古董交易就是这样的。

    一样东西,如果一上去你就出几万十几万,就算卖家没看出来他的东西值钱,可能也会因为你那比较高的报价,而犹豫。

    这样想要收到这件东西,就比较困难。

    你越是给他加价,对方就越觉得自己的东西值钱,就越不想卖。

    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难以买到心仪的东西。

    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

    不过。

    听到张易的报价,老人倒是笑了笑。

    “不是5000,是五万。”

    “哦?这么贵?”

    张易反问。

    “小伙子,五万块,其实不算贵,鸡血石是真的,就已经值这个价了。加上这雕工,你买回去,还是有得赚的!”

    摊主如此说道。

    张易心说,当然,100万买回去,也是有得赚的。

    不过。

    表面上,他还是要说。

    “贵了点儿啊!”

    “最低价了,要不,你看看别的?”

    张易还真的把那块印章放了下来,不是不准备买,而是因为,下手的时机还不到。

    在摊位上,又看了一阵子。

    其他的东西,没几个能入眼的。

    倒是,那一堆古钱币的旁边,张易看到了一枚不多见的铜钱。

    “祺祥重宝”。

    这枚钱币,单独放着。

    而且,还用了一个小塑料盒给装了起来,保存的十分完好。

    祺祥重宝这种铜钱,张易还真没听说过。

    看形制。

    应该是清代的钱币。

    祺祥,清代的皇帝当中,有这个年号吗?

    见张易拿起了这么枚钱币,摊主说。

    “这个也不便宜,钱不够的话,劝你还是看看别的吧。”

    说一枚铜钱不便宜,不是随便说的。

    除非,摊主是懂这枚钱币的。

    所以。

    张易就问。

    “祺祥重宝,是哪个时期的?”

    摊主便解释了起来。

    “清代咸丰十一年的铜钱。”

    “咸丰时期的铜钱?”

    “咸丰之后。”

    “咸丰之后不应该是同治吗?怎么会是……祺祥?”

    张易疑惑道。

    以前历史课上,背诵清代皇帝年号,就是这么背的。

    努尔哈赤皇顺康。

    雍乾嘉道咸同光。

    清朝一共十二帝。

    末代宣统最忧伤。

    听张易这么疑问,那摊主掐灭烟头,笑了笑解释。

    “其实,在咸丰死后,在很短的一段时间,改了祺祥的年号,不过,清廷很快就发生了政变,慈禧掌权,就把年号改成了同治。”

    “祺祥钱,前后还不到一个月,存世量不多啊!”

    “物以稀为贵,你应该懂得!”

    这段历史,张易倒还真没怎么了解过。

    是不是真的,张易鉴定一下就行了。

    将那枚钱币拿在手中。

    张易前后翻看,右手食指自然有所触碰。

    然后。

    脑海之中,就传来声音。

    “请问,是否鉴定?”

    “鉴定!”

    张易心中暗道。

    随即。

    脑海中的声音继续。

    “清代祺祥重宝母钱。”

    母钱?头一次接触铜钱这种古玩。

    所以。

    这个母钱的说法,张易也是第一次听说。

    “咸丰十一年,就是公元一八六一年,清代咸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