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真的是捡漏王-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

    这个母钱的说法,张易也是第一次听说。

    “咸丰十一年,就是公元一八六一年,清代咸丰皇帝病逝热河。载垣等八大臣受遗诏辅佐朝政,清代改元“祺祥”,并且铸造了祺祥通宝,祺祥重宝,满文纪局。”

    “通宝为小平,也就是一文小钱。重宝为当十,也就是说,一个重宝钱币,相当于十个一文小钱。”

    “但是,祺祥之后,才一个月,清朝就发生了政变。”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把年号改成了同治。所以,祺祥这个年号才实行了一个月,就被改为同治。”

    “祺祥钱的铸期不足一个月,因此量少极稀。”

    “除此之外,这枚钱币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比普通的祺祥重宝稍微大一些。其原因在于,这是一枚铸造铜钱同的母钱币”

    “钱文书法精美,黄铜材质,精工制造,确为真品无疑。”

    “另外,由于铸量稀少,地位特殊,历来为泉家关注和青睐,极高收藏价值,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空间,非常珍罕。可以说,在清代钱币收藏之中是为王者。”

    大体上,这位摊主说的都没有错。

    只是少了一个“母钱”的说法。

    所以。

    这就不一样了。

    张易并未放下这枚祺祥重宝,就问。

    “老板,多少钱出呢?”

    摊主想了一下,他说。

    “不便宜啊。”

    “您说价,合适的话,我收了。”

    摊主单手比价,出了个六。

    “六千?”

    张易问道。

    毕竟只是一枚铜钱,对于祺祥重宝的市场,张易还真不太了解。

    “去别处看看吧,我这摊位上的东西,不是你能拿走的。”

    摊主如此说道。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或可鉴定!

    那摊主说完。

    又点了一支烟,自顾自的抽了起来。

    似乎不准备搭理张易了。

    不是六千,那肯定就是六万了,不可能是六百块。

    一枚小小的铜钱,值六万?

    对于张易这种,对钱币收藏没什么了解的人来说,真算得上是稀奇事儿了。

    当然。

    在摊主的看来,张易这就是不识货的门外汉了。

    不过。

    这枚铜钱,刚才张易的右手鉴定过。

    鉴定结果已经表明,“祺祥重宝母钱”是清代钱币收藏之中的王者!

    既然是王者,那肯定不一般啊!

    所以。

    这个机会张易自然不会错过!

    张易并没有离开,也没有放下那枚祺祥重宝母钱币。

    他说。

    “这样吧!老板,既然您都已经报价了,我不买下来的话,岂不是显得很没面子。两样东西合起来,10万块,咱们取个整数,您看怎么样?”

    不是在意那一万块,而是,买卖古董,讲价也是正常的情况。

    不讲价直接买,反而不正常。

    然而。

    那摊主果断的说。

    “小伙子,好东西,你懂就买,不懂就不要买,少一块都不行。”

    摊主虽然这么说。

    但是,他的表情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能出10万的价格,摊主已经见到了诚意,说明张易就买下的可能。

    这样,就有的谈了。

    “老板,不能优惠一点儿?”

    张易又问道。

    “您如果识货的话,就应该知道,这两件出11万,你亏不了的!”

    摊主说完。

    张易故作犹豫了一阵子。

    摸出手机,张易说。

    “唉……那……行吧……”

    “11万就11万,我咬咬牙拿下来,老板,转账还是收现金?”

    这样来成交,显得顺理成章。

    如果太直接,对方往往会有疑惑,心眼多的卖家,要么可能会因此无端加价,这还好说,多花点钱而已,要么,说不定就不出了。

    这11万的价格,出了太利索,就给给卖家造成一种,他的东西可以卖更高价格的错觉。

    摊主也拿出了手机。

    “转账吧!”

    “银行授信过,可以直接大额。”

    张易这边,扫码付款,输入密码和银行验证码的时候,也是顿了一会儿看得摊主着急。

    当然。

    是这种感觉,那就对了。

    那些钱转过去之后,这乾隆宝玺和祺祥重宝母钱币,也就被张易收入了囊肿。

    “小老板,再看看别的?”

    见张易收好那两样东西之后,摊主又说道。

    刚才。

    张易已经把这个摊位看得差不多了。

    所以。

    除了手上这两样东西之外。

    别的东西,张易也没什么能看在眼里的。

    有些的确是真东西,但是,入手可能要几十块,出手最多上百块,这样的古董,张易没有必要浪费鉴定机会。

    张易则礼貌性的扫了几眼。

    便离开了这个摊位。

    其实。

    那摊主已经很开心了。

    当然,对于张易来说。

    一个摊位上能够直接捡漏,得到两件不错的东西,也已经非常难得。

    不可能把一个摊位上的漏,全都给捡了。

    天下的漏,有很多。

    即便有鉴定能力的张易,也不可能捡尽天下的漏。

    这个古巷子里。

    摊位也不少,张易离开那个摊位之后,便一边走,一边看。

    大多数摊位,他都是走马观花。

    因为,很多摊位基本上就不用去看。

    整个摊位上,全都是跟风的古董。

    只要是跟风的古董,赝品的几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比如,哪一件古董,在拍卖场上拍出了高价。

    地摊上,就会出现无数个仿品。

    就算林家大寨这样的地方不在了。

    古董行业,也不可能没有仿品。

    这早就已经成了古董行业的一种常态,虽然看起来很病态。

    所谓。

    古董有新老,并无真假。

    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从这个古巷子绕出去,前边,一个石台上,摆放着很多造像。摊主是位老太太,看样子可能有六七十岁样子。

    寒风里。

    她有些瑟瑟发抖。

    她的手里,捻着佛珠。

    而她的这个摊位上,也基本上全部都是佛造像。

    相比别的那种鱼龙混杂的摊位,张易对这种专业性强一些的摊位,更感兴趣。

    过去之后。

    张易开始观察了起来。

    目光扫过这些造像,千姿百态。对于佛造像,张易接触的也不多,其中两尊无量寿佛张易是能够认出来的。

    不过。

    看样子,这两尊无量寿佛没有之前那尊的感觉,应该不是很老。

    这时候。

    老太太指了指旁边的凳子。

    她说。

    “请佛像需要静心,坐下来,慢慢赏吧!”

    张易道了声谢。

    坐了下来。

    就在这时候。

    张易的脑海之中,竟传来一个声音。

    “护法韦陀造像,青花瓷盒,均为精工良作,或可鉴定!”

    声音来的突然。

    让张易十分的意外。

    这是鉴宝能力提升之后,又出现的一种新能力?

    疑惑之后。

    张易又大概看了一阵子。

    便问那摊主。

    “老奶奶,这尊护法韦陀造像,我能不能上手掌眼?”

    “当然可以。”

    老太太说完。

    把那尊护法韦陀造像,小心翼翼地移动到了张易的面前。

    放平稳之后。

    张易便将其入手,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造像整体是鎏金工艺,铜胎体也非常的厚重,的确是一尊精工良作的造像。

    右手触碰那尊造像。

    张易的脑海之中,随之传来声音。

    “请问,是否鉴定?”

    “鉴定!”

    张易心中暗道。

    “明代护法韦陀菩萨造像。”

    “从宋代开始,中原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

    “一般情况下,护法韦陀造像有三种。第一种,护法韦陀的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是个大寺庙,云游僧人可到此免费吃住三日。”

    “第二种,护法韦陀的韦陀杵平放,端在手中,表示此为中等寺院,可供云游僧人到此,免费吃喝一日。”

    “第三种,护法韦陀的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十个小寺庙,无法提供招待云游僧人免费吃住。”

    “此韦陀造像,为第二种造像,也就是说,以前是在中等规模的寺院之中供奉的造像。”

    这些内容。

    张易还是第一次听说。

    倒是觉得有趣。


………………………………

第三百六十章 康熙东珠朝珠

    “此韦陀造像,头戴战盔,身披铠甲,外裹锦袍,腰系扎带,足踏战靴,衣袍飘扬飞动,挺胸收腹,威立于台座之上。”

    “整个造像身躯厚实壮硕,形象威武刚健,尽显刚毅力量。其天庭饱满,鼻梁挺直,面颊圆腴,相容坚毅而谦恭,目光坚定,眼神深邃。双手合十于胸前,上置金刚宝杵,姿态雄健有力,面部表情含威不露,使人敬畏。”

    “这些是为明代韦陀造像,真品的特征。”

    “此外,整像铜胎厚重,体量巨大,代表了明代佛教艺术的高度水平,甚为难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看来。

    来到这个摊位之前,张易脑海之中出现的那种提醒的声音,是对的。

    或可鉴定。

    这对于以后的捡漏,一定大有裨益。

    “老奶奶,这尊韦陀造像,我是否可以请回去?”

    张易如此问道。

    “可以啊。”

    老太太见张易说话的方式,对佛像如此敬重,对她也称呼的亲切,脸上也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然后,他开口说。

    “两万。”

    张易想了一下,微微点头。

    “我考虑一下。”

    韦陀造像,并非热门的造像,比如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如果是同样体量的,就算是在这边的夜市鬼市,价格恐怕也要十几,甚至几十万。

    听张易说考虑,那老太太也是点了点头。

    接着。

    张易又在这个摊位上,看到一个青花瓷的物件,造像挺奇特的,张易并未见过那种器物,所以,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老奶奶,这是个什么物件?”

    张易这么问,那老太太也是疑惑了一下,她说。

    “我也不知道啊……在家里,我都是当香炉使的。”

    青花瓷盒子当香炉,张易听起来还是有些心疼的。

    不管是清代的青花,还是明代的青花,甚至民国时期的青花,都是有一定可观的价值的。而且,历来青花瓷就是拍场上的热门品类。

    “我能不能入手掌眼?”

    张易问道。

    “能。”

    老太太说着,便把那个香炉移动到了张易的面前,放了下来。

    然后。

    张易再入手掌眼。

    这是一个圆形青花瓷盒子,中间凹陷,里边还有香灰残留,旁边还有被香火火烧,和香薰到的黑色痕迹。

    看来。

    这位摊主没说谎,东西的确是在家里当香炉用过。

    此外。

    有一点儿比较奇怪。

    这个青花瓷盒子的一周,有一条非常细的缝隙。

    在缝隙中间,好像用什么东西给封了起来。不知道,这青花瓷盒子以前是被打开过,后来经历了修复。

    还是它原本就是这样的。

    而且。

    拿起这个盒子的时候。

    里边好像还有响动,就好像青花盒子里边有东西,或者有碎裂的情况一下。

    这事,那老太太说了一句。

    “小施主,这个盒子如果你相中的话,7000块就可以。”

    如果是明清的青花瓷,这种品相的,应该不止这个价钱。不过,这东西看起来也没有底款,靠张易现在的眼力,很难判断它的年份。

    除此之外。

    张易更好奇的是,这个盒子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我再看看。”

    张易道了一句。

    摊主嗯了一声,继续捻她手上的珠子。

    而张易这边,拿起来之后,右手食指放在上边。

    随即。

    脑海之中的声音,便来了。

    “请问,是否鉴定?”

    “鉴定!”

    张易心中暗道。

    “清代康熙时期青花云龙纹朝珠盒。”

    这东西,入手就感觉是个老物件。

    从鉴定的名字能够看出来,这东西直接定在了清代康熙年间。

    以7000块入手,那肯定是赚的。

    “朝珠盒,流行于清代,为一种环形的盒子,常见的有青花、五彩、粉彩等瓷器制成。”

    “此朝珠盒,为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所产的朝珠盒,龙纹环于一周,画工精湛,青花发色灰蓝,确为清代青花瓷器之中的精品,也是清代青花瓷器之中少见的朝珠盒。”

    “此朝珠盒,传世特征明显,内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下笔飒爽,确为真品无疑。”

    本来。

    张易以为,鉴定到这里就结束了。

    可是。

    接下来的内容。

    让张易十分的吃惊!

    “此青花朝珠盒,在传世的过程中,或为担心其中贵重的朝珠被盗,所以,被人使用胶漆胶合成为一体。胶合的质量极高,因为,后世并无人将其打开过。”

    “在朝珠盒之内,有一串顶级的东珠朝珠,为朝珠之中,精妙绝伦之作!”

    “清代的朝珠,有着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朝珠的大小和质量,也代表着职位的高低。清代四品以上才有资格佩戴朝珠,其他人都没有资格佩戴朝珠。”

    “而朝珠的质量,最高等级就是东珠,也就是东北地区所产的珍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够佩戴。”

    “而这串东珠朝珠长140厘米,主体由108颗圆润晶莹的东珠组成,间以深红致密的上等红珊瑚佛头四枚,每一佛头两侧各附青金石伴珠一枚。”

    “顶端佛头下连系缀东珠绿松石佛头塔,塔下以明黄色绦带穿系椭圆形金累丝嵌青金石背云,背云上下各有缀东珠及红珊瑚制蝙蝠形结1个,背云尾端垂缀东珠和金累丝托红宝石坠角。三串记念由绿松石组成,每串10粒,尾端垂缀东珠及金累丝托红宝石坠角。”

    “无论从材质上,还是从做工之上,都可称精妙绝伦,而根据其形制,可断此朝珠为皇太后所用之物。”

    “康熙的生母是佟佳氏,却并不受顺治帝宠爱,生下玄烨也就是康熙之后,几乎无宠。佟佳氏因身份低,没有抚养儿子的权力。后来玄烨又出了天花,被迫离宫隔离。”

    “玄烨后来当了皇帝。母以子贵,被康熙尊为圣母皇太后,但因敌不过病魔,在当上皇太后之后两年,佟佳氏便撒手人环,年仅二十四岁。”

    “此串朝珠,便是佟佳氏做皇太后之后,康熙皇帝亲自为母亲祈福,祈求病魔远离,以上好东珠制成的一串东珠朝珠,确为极品无疑。”

    张易完全没有想到。

    一个青花瓷盒子。

    居然能够引出这么多历史。

    更没想到!

    居然能够引出一条东珠朝珠!


………………………………

第三百六十一章 雅兴

    这个青花瓷盒子,被当成香炉,看来,它被封住之后,就从来没有被打开过。

    封存之后。

    这串朝珠,到底经历了什么,那就难以猜测了。

    “此串东珠朝珠,密封到位,保存极好,品相极佳。但是,此青花朝珠盒却在传世的过程中,因高温烟熏而受到了一定的损伤,请问,是否修复?”

    入手之前。

    张易当然不能直接修复。

    所以。

    张易心中直接暗道。

    “暂不修复。”

    手上的青花瓷盒子,果然也并未发生什么变化。

    这时。

    张易又问。

    “老奶奶,这尊护法韦陀造像,和这个……香炉,我都想请回去。”

    那摊主老太太看了张易一眼。

    似乎觉得,张易两个一块儿买,是为了跟她讲价。

    “既然是有缘人,两件一口价,两万五。”

    摊主老太太这么说道。

    张易又看了看韦陀造像,似乎是考虑了一下,才道。

    “成交!”

    “现金还是转账?”

    张易又问。

    “现金吧,手机上的支付,我不会弄,转过去就转到了我儿子的账户上,我收不到的。”

    摊主老太太这么说道。

    这句话,听起来有那么一些心酸。

    不过。

    来也是之前,张易是有准备的。

    数好了现金,老太太倒是带有点钞机,放上去过了一下。

    “小伙子,多了两千。”

    老太太说着,从里边数出来两千,准备递给张易。

    张易自然不是数错了。

    他说。

    “老奶奶,我觉得,这两样,两万七不多。”

    老太太笑了笑,还是硬要把钱塞给张易。

    “不是这么说的,做生意嘛,是多少就该多少,我既然跟你优惠两千块,都已经说定的事情,就不能反悔啊!”

    听老太太这么说。

    张易索性就在老太太的摊位上又看了一眼。

    在所有的佛造像旁边,还放着几串五帝钱。

    五帝钱有大小之分。

    小五帝钱,是清代五帝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清朝五位帝王在位期间所铸造的五枚古钱。

    大五帝钱,是秦朝的半两钱、汉代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宋元通宝和明朝的永乐通宝。

    老太太摊位上的这些,就是小五帝钱。

    品相不错。

    不过,这种小五帝钱,存世量是比较多的。

    张易没怎么了解过,但是,这种五帝钱,稍微上档次一些的古董店里,都会有很多。价格上,肯定不会太高。

    一般都不会超过一千。

    当然,也不乏有些古董商贩,一串小五帝要几千一万的。

    张易就拿了其中的一串。

    “老奶奶,这样就可以了,两千块,算这串五帝钱。”

    这些五帝钱,老太太一般都是一二百块出手的。

    张易这么做,自然是出于好心。

    老太太些许感动。

    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儿子。

    心里一阵酸楚。

    这次出摊之后,她回去,还要想办法把这些钱给藏起来,要不然,肯定又会被她儿子给搜刮的一干二净。

    “小伙子,好人会有好报的。”

    张易只是一笑,也没多说什么。

    从刚才老太太要求现金交易的时候,她说的话,张易就能够猜到,老太太的心酸,但是,张易无法改变现实。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不是张易多给她几万块钱,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老太太一边说着,还给张易弄了个可以手提的酸奶盒子,把韦陀造像和青花瓷盒子中间用报纸隔开,装了起来。

    带着那些东西,张易从那条小巷子里走了出去。

    张易看到,后边一直都有人在跟踪着,人少的小巷子里,他们似乎担心会被发现,而不得不放远距离。

    此时。

    另外一边。

    一辆黑色的越野车。

    墨江坐在车里。

    片刻之后,有个手下过去汇报情况。

    “有没有什么异常?”

    “没有,张易好像真的是捡漏来了,他已经收了好几样东西了。”

    手下如此回答。

    墨江想了一下,他说。

    “把跟踪他的人,全都撤了。”

    “啊?那如果,他接手那些证据,我们找不到他怎么办?”

    “一直跟踪着他,想必他已经有所察觉,知道有人跟着他,他自然不可能去接触那些证据。这样,你们避开张易,去买几个摊位,尽量分布开,不要有死角!”

    墨江如此说道。

    那手下,立刻点头,出去办事。

    夜市上。

    张易又闲逛了几个摊位。

    因为有了新的能力,在入手鉴定之前,脑海之中会有“或可鉴定”的信息。这对于张易的捡漏,实在是方便了很多。

    即便那些张易不看好的东西,只要张易在摊位前蹲下来。

    有好东西,就会有“或可鉴定”的声音。

    接下来,逛了大约有十几个摊位。

    这些摊位,张易并未甄选。所以,只有一个摊位前,张易的脑海中,出现了“或可鉴定”的提醒。

    也就是说,十几个摊位之中,除了这个摊位之外,别的摊位上,琳琅满目的东西,几乎全都是赝品或者不值钱的东西。

    这次。

    张易见到的是一枚银杯。

    类似于一个小型的高脚杯的形状。

    张易使用右手鉴定之后。

    便发现,它居然是唐代的物件。

    “唐代凤鸟花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