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荒之万道天尊-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天之数塑造身躯,就连他都没有这个待遇,不过能培养出这样的弟子,还是让人挺爽的。
免得那玉鼎总是在他面前说自己的弟子。
“哪吒,快!”太乙真人将先天之数投入莲花之身中,在一旁等候的哪吒还在疑惑孔宣的身份,听到自己师傅的话,连忙进入身体当中。
只听得轰隆一声响,那莲花身上生机浓郁,影影重重,显化九道身影,聚散离合,终于,汇聚成一个人形,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运精光,身长一丈六尺。
太乙真人眼看徒儿死而复生,心中也是倍感欣慰,却也未曾忘记孔宣还在侧,连忙拉过哪吒,指着孔宣道人说道:“这是孔宣道友,此次若无孔宣道友慈悲,你这孩子,怕是难有活命之恩了。”
“弟子哪吒,拜谢孔宣大仙。”
孔宣看着面貌精致的哪吒,知道自家师叔祖和女娲娘娘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的他也没有托大,笑道:“无妨,以后若有什么困难,可尽管来找我。”孔宣将一根五彩羽毛放在了哪吒身上,和太乙点了点头便离开了。
看着变得温和守礼的哪吒,太乙真人眼中也闪过一丝满意,点点头道:“此次劫数过后,吾希望在道行之上可以更近一步。”
孔宣道人离去之后,哪吒心中却是怒火中烧,想起那李靖不顾父子之情,捣毁自己庙宇,连累自己化作游魂野鬼,太乙真人哪里不知哪吒心中怒火熊熊,对于李靖一事,也是颇有不悦,当即给了哪吒火尖枪,随后传他风火轮,说完又交给他豹皮囊,囊中放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一块,言道:“你往陈塘关去走一遭。”
哪吒闻言大喜,叩拜师尊之后,便上了风火轮,两脚踏定,手提火尖枪,径往关上来。
哪吒来到陈塘关,进关来至帅府,大呼曰:“李靖早来见我!”却是不再认其为父。
李靖闻言出府,见哪吒脚踏风火二轮,手提火尖,比前大不相同。李靖大惊问曰:“你这孽子!你生前作怪,死后还魂,又来这里缠扰!”李靖大骂哪吒不孝。
哪吒闻言大怒,当即挺枪攻来,二人交上了手,如今哪吒成就金仙道果,那李靖却不过凡夫俗子,如何是哪吒对手,三五合李靖便被杀的马仰人翻,力尽筋输,汗流脊背。李靖只得往东南逃走。
哪吒心中盛怒,追了上去,“李靖休走!今番绝不饶你,不杀你决不空回。”不过他言辞虽厉,却也不急于一时,反倒有如老猫逮耗子一般,戏耍李靖,哪吒的风火轮快,李靖马慢。不论李靖如何奔逃,哪吒只是慢悠悠跟在后面,看的李靖三婚去了七魄,心肝离了绿胆,只得下马,借土遁去了。
哪吒见状把脚一登,驾起风火二轮。只见风火之声,如飞云掣电,望前追赶。
哪吒笑道:“五行之术,道家平常,难道你土遁去了,我就饶你?”把脚一蹬,驾起风火轮,呜呜,只听风火之声,如飞云挈电,望前追来。
………………………………
第五百零六章文殊至,止干戈
李靖暗道:“今番赶上,肯定被他刺死,如之奈何?”眼看哪吒至近前来,正在两难之际,忽然听得有人作歌而来:
“清水池边明月,绿柳堤畔桃花;别是一般风味,凌空几片飞霞。”
李靖看时,见一道童,顶着发巾,道袍大袖,麻履丝绦,原来是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徒弟木吒是也。
木吒见此哪吒追杀父亲,上前一步立道:“父亲!孩儿在此,莫要慌张。”李靖看时,乃是次子木吒,心下方安。
哪吒架风火轮正赶上前来。见李靖同一道童讲话,哪吒向前一跃,便要刺李靖。
木吒立即阻挡上前,喝一声,“慢来!你这孽障好大胆!子杀父,乃忤逆伦理,你莫不成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早早回去,饶你不死。”
哪吒不由一愣,道:“你是何人,敢说出此等大话?”
木吒道:“你连我也认不得?吾乃木吒是也。”
哪吒方知二哥,忙叫道:“二哥!你不知其详。”哪吒遂把翠屏山的事,细细说了一遍:“这个是李靖不是,是我不是?”
木吒大喝道:“胡说!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
哪吒又把剜肉剔骨之事说了:“已将骨肉还他了,我与他已无干系,还有甚么父亲之情?”
木吒大怒:“这等逆子!”将手中剑往哪吒一剑砍来。立时二人轮步交加,弟兄大战起来,哪吒见李靖站立一旁,又恐走了他。不由性急,用火尖枪挑开木吒剑,用手取金砖望空打来。木吒不不是对手,一砖正中后心,打了一交,跌在地下,不能起来。
哪吒脚踏风火轮来取李靖性命。
李靖抽身就跑,恨不得浑身的技法都是用出来,哪吒宛若猫戏老鼠一般慢悠悠地大声叫道:“就赶到东海岛上,也取你首级来,方泄吾恨!”李靖望前飞走,真似失林飞鸟,漏网游鱼,莫知东南西北。
往前又赶多时,李靖见事不好,自叹曰:“罢!罢!罢!想我李靖前生不知作甚孽障,致使仙道未成,又生出这等冤愆。也是合该如此,不若自己将刀戟刺死,免受此子之辱。”
李靖正欲自杀。以免落个身死逆子之手的名声,可是这时候又是听闻一个声音传来:“野外清风拂柳,池中水面飘花。借问安居何地?白云深处为家。”
作歌者乃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手执拂尘而来。李靖看见,曾与其看到过一面,当即口称:“天尊救末将之命!”
文殊说道:“你进洞去,我这里等他。”少刻,哪吒雄赳赳、气昂昂,脚踏风火轮,持枪赶至。
看见一道者,怎生模样:双抓髻,云分霭霭;水合袍,紧束丝绦。仙风道骨在逍遥,腹隐许多玄妙。玉虚宫元始门下,群仙首会赴蟠桃。全凭五气炼成豪,天皇氏修仙养道。
“你是何人,胆敢拦我的去路,快快将李靖交出。”哪吒不认识文殊,虽同为玉虚宫门下,但是太乙尚未将其师兄介绍给哪吒,文殊知道哪吒,哪吒却不知道文殊师叔,倒是口气不小。
文殊却是一笑:“你不知贫道何人?呵呵,那你又是何人?”文殊明知故问的说道。
哪吒却是傲然一笑,说道:“吾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徒弟哪吒是也。你可还敢小视我不成?。”
“我不曾听见有甚么太乙真人徒弟叫做哪吒!你在别处撒野便罢了,我这所在撒不的野。若撒一撒野,便拿去桃园内,吊三年,打二百扁拐。”文殊赫然道。
哪吒不知好歹,却是提枪便是杀来,文殊一笑,袖中取一物,名曰:“遁龙桩”,又名“七宝金莲”,望空丢起。
只见风生四野,云雾迷空,播土扬尘,落来有声,把哪吒昏沉沉不知南北,黑惨惨怎认东西,颈项套一个金圈,两只腿两个金圈,靠着黄澄澄的金柱子站着。
哪咤及睁眼看时,把身子动不得了。
“还敢在贫道的面前放肆,拿扁拐来。”文殊说了一声,顿时洞中出来了一个童子,正是李靖的大儿子,金吒,拿着一个扁拐前来。文殊冷眼看着哪吒,便是说道:“替我打!”丝毫不顾情面。
金吒先前在洞府之中与李靖聊过了,得知自己这个三弟,敢忤逆杀父,心中早已火冒三丈,当即也没有手软,当即便是手持扁拐打了下去。
持扁拐把哪吒一顿扁拐,打的三昧真火七窍齐喷。不知方向。
文殊看着差不多了,毕竟这哪吒是自己太乙师兄的弟子,不好做的太过,叫住了金吒,让他停下来,然后便带着金吒返回了洞府之中。
哪吒恼怒,白挨了一顿打,心中暗想:“赶李靖到不曾赶上,倒被他打了一顿扁拐,又走不得。“哪咤切齿深恨,没奈何,只得站立此间,气冲牛斗。
太乙真人知道哪吒虽然经过一劫性子变得温和,但是对于李靖的怨恨实在太过,虽两者之间因果已结,哪吒虽被削去骨肉,但是也还了投胎之情,就不该再寻李靖,可哪吒不允,太乙真人也有些许懊恼,那么让哪吒发泄一番,但是李靖不得死于哪吒手中,便拜托师弟送哪吒到此磨他杀性,哪吒现在的情形,太乙真人已知此情。哪吒正烦恼时,只见天边飞来一道人,厢大袖宽袍,丝绦麻履,乃太乙真人来也。
哪吒看见,连忙叫道:“师父!望乞救弟子一救!”连叫数声,太乙真人不理,走进洞去了。
有童儿通报:“太乙真人在此。”文殊迎出洞来,对太乙真人携手笑道:“你的徒弟,叫我训教。”
二仙坐下。太乙真人说道:“贫道因他杀戒重了,故送他来磨其真性;孰知果获罪于师弟。”
文殊命金吒:“放了哪咤来。”
金吒走到哪咤面前道:“你师父叫你。”
哪吒挑眉道:“你明明将我困住,弄甚么障眼法儿,让我动弹不得?你还来消遣我!”
看着哪吒身上的遁龙桩,笑了笑,这可是师尊的镇洞至宝,岂是哪吒可以挣脱的,当即便是笑道:“你闭了目。”
哪吒只得闭着眼。金咤将灵符画毕,收了遁龙桩;哪吒急待看时,其圈、桩俱不见了。
哪吒心中有恨,冷声道:“好,好,好,今日吃了无限大亏,且进洞去,见了我师尊,再做处置。“
二人进洞来。哪吒看见打他的道人在左边,师尊在右边。太乙真人说道:“过来,与你师叔叩头!”
哪吒不敢违拗师命,只得下拜。哪吒道:“谢打了。”转身又拜师父。太乙真人叫:“李靖过来。”李靖倒身下拜。
太乙真人说道:“翠屏山之事,你也不该心量窄小,故此父子参商。”哪吒在旁只气得面如火发,恨不的吞了李靖才好。
太乙真人与文殊早解其意。当即太乙真人又说道:“从今父子再不许在动兵刃。”说罢,太乙真人又看向李靖说道:“你先回去吧!”
………………………………
第五百零七章云中子,入商朝
而在哪吒与李靖纠缠之时……
终南山之上,有一道人,此乃阐教原始天尊记名弟子云中子的道场,一日,闲居无事,手携水火花篮,意欲往虎儿崖前采药;方才驾云兴雾,忽见东南上一道妖气,直冲透云霄。
云中子望去,点头一叹:“此畜不过是千年狐狸,今假托人形,潜匿朝歌皇宫之内,若不早除,必为大患。我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云中子唤来童子,说道:“你与我将老枯松枝取一段来,待我削一木剑,去除妖邪。”
童儿不解问道:“何不用照妖宝剑,斩断妖邪,永绝祸根?”
云中子哈哈一笑,眼中露出蔑视:“千年老狐,岂足当我宝剑!只此足矣。”童儿取松枝与云中子,削成木剑,吩咐童子:“好生看守洞门,我去去就来。”
云中子离了终南山,脚踏祥云,望朝歌而来。
纣王日迷酒色,旬月不朝,百姓皇皇。满朝文武议论纷纷。内有上大夫梅伯与首相商容、亚相比干商议道:“天子荒淫,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奏本积如山,此大乱之兆也。我等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当尽的大义。况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与二位丞相俱有责焉。今日不免鸣钟击鼓,齐集文武,请驾临轩,各陈其事,以力诤之,庶不失君臣大义。”
商容当即便是说道:“大夫之言有理。”
传执殿官急匆匆的来到了摘星楼对着纣王急声说道:“众位大臣鸣钟鼓请大王升殿。”
纣王正在摘星楼宴乐,听见大殿上钟鼓齐鸣,左右的费仲与尤浑也不得不说:“请圣驾升殿。”
纣王不得已,吩咐妲己:“美人稍等片刻,待朕忙完便会来与美人再行作乐。”
纣王秉圭坐辇,临殿登座。文武百官朝贺毕。见二丞相抱本上殿,又见八大夫抱本上殿,与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抱本上殿。纣王连日酒色昏迷,情思厌倦,又见本多,一时如何看得尽,又有退朝之意。
首相商容以及亚相比干见到纣王有了退朝之意,哪里肯让纣王退朝,当即比干便在了出来,说道:“陛下何事旬月不临大殿。日坐深宫,全不把朝纲整理,此必有在王左右迷惑圣聪者。乞陛下当以国事为重,无得仍前高坐深宫,废弛国事,大拂臣民之望。
臣闻天位惟艰,况今天心未顺,水旱不均,降灾下民,未有不非政治得失所致。愿陛下留心邦本,痛改前辙,去谗远色,勤政恤民;则天心效顺,国富民丰,天下安康,四海受无穷之福矣。愿陛下幸留意焉。”
纣王听得比干在哪里自说一大堆话,听着有些烦躁,当即沉喝道:“朕闻四海安康,万民乐业,只有北海逆命,已令太师闻仲剿除奸党,此不过疥癣之疾,何足挂虑?二位丞相之言甚善,朕岂不知。但朝廷百事,俱有首相与朕代劳,自是可行,何尝有壅滞之理。纵朕临轩,亦不过垂拱而已,又何必哓于口舌哉。”
顿时,纣王与文武百官陷入一场交锋之中,百官希望纣王可以理朝事,不堕落与后宫,但是纣王却心中着急妲己,想快一点回去好找妲己。
一时间,纣王与百官争论的面红耳赤,正欲发怒只是,以个传事官急匆匆走来,跪在大殿之上,禀报道:“启禀大王,门外来了一个道人,说是终南山练气士云中子,请求陛下一见。”
纣王心想:“众文武诸臣还抱本伺候,如何了得。不如宣道者见朕闲谈,百官自无纷纷议论,且免朕拒谏之名。”当即传旨:“宣!”
云中子进午门,过九龙桥,走大道,宽袍大袖,手执拂尘,飘飘徐步而来。
云中子左手携定花篮,右手执着拂尘,近到滴水檐前,执拂尘打个稽首,说道:“陛下,贫道稽首了。”
纣王看这道人如此行礼,心中不悦,心想:“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虽是方外,却也在朕版图之内,这等可恶!本当治以慢君之罪,诸臣只说朕不能容物,朕且问他端的,看他如何应我?”
“道人你是从何处来?”纣王看着云中子说道。
云中子笑道:“贫道从云水而至。”纣王不解:“何为云水?”
云中子又说道:“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这次却明白了,不过却反问了一句:“云散水枯,汝归何处?”云中子乃是福德真仙,岂会不想的这礼数,当即便说道:“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
纣王闻言,转怒为喜,说道:“方才道者见朕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智通慧之大贤也。”
当即便是命令左右给云中子赐座。
云中子也不谦让,旁侧坐下。云中子欠身而说道:“原来如此。天子只知天子贵,三教原来道德尊。”纣王一怔,当即问道:“何见其尊?”
云中子徐徐道来:“但观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避樊笼而隐迹,脱俗网以修真。乐林泉兮绝名绝利,隐岩谷兮忘辱忘荣。顶星冠而曜日,披布衲以长春。
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书符箓,除人世之妖氛。谒飞神于帝阙,步罡气于雷门。参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懃。比儒者兮官高职显,富贵浮云;比截教兮五刑道术,正果难成。但谈三教,惟道独尊。”
只听的纣王说道:“道者所来为何?”
云中子曰:“贫道住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是也。因贫道闲居无事,采药于高峰,忽见妖气贯于朝歌,怪气生于禁阁,道心不缺,善念常随。贫道特来朝见陛下,除此妖魅耳”
纣王摇摇头:“深宫秘阙,禁阁森严,防范更密,又非尘世山林,妖魔从何而来?先生此言,莫非错了!”
云中子拍手笑曰:“陛下!若知说有妖魅,妖魅自不敢至矣。惟陛下不识这妖魅,他方能乘机盅惑,久之不除,必酿成大害。”
殿阁之内,云中子说完后淡淡的看着纣王。纣王听云中子表情不死左卫,不由问道:“宫中既有妖邪。当如何除之?”
云中子揭开手中花篮,取出松枝削的剑,拿在手中,对纣王说道:“此剑乃松树削成,名为巨阙,其中妙用少有人知,虽无宝气冲斗,但贫道花蓝之中另有清露,滴于剑上,能除妖斩邪。”
云中子道罢,将剑奉与纣王。纣王接剑曰:,“此物镇于何处?”
云中子曰:“挂在内宫三日,自有应验。”
纣王随命传奉官:“将此剑挂在分官楼前。”
传奉官领命而去。纣王复对云中子曰:“先生有这等道术,明晓阴阳,能察妖魅,何不弃终南山而保联,居官封爵,扬名于世,岂不美哉!何苦甘为淡泊,没世无闻?”
云中子拱手作揖谢道:”蒙陛下不弃幽隐,欲贫道居官,奈贫道乃山野慵懒之夫,不识治国安邦之法,怕让陛下失望了。”
纣王摇摇头不赞成道:“便是这等,有什么好处?何如衣紫腰金,封妻萌子,有无穷享受。”
云中子不语,与纣王告辞后,离了九间大殿,打了一稽首,大袖飘风,扬长竟出午门去了!两傍八大夫,正要上前奏事,又被一个道人来讲什么妖魅,便耽搁了时候。
纣王与云中子谈讲多时,已是厌倦,袖展龙袍,起驾回宫,令百官暂退。百官无可奈何,只得退朝。
()
………………………………
第五百零八章捉姬昌,演八卦
纣王回到宫殿中,看着被挂在宫殿梁上的木剑,摇了摇头,前世就是着木剑让他们吃一点小亏,不过现在可不会了,借助人道气运,纣王的修为在简直是突飞猛进。
纣王也知道现在正是大劫的时候,天机紊乱,自己的修为被天数所掩盖,而且他身上有秘法,更是添了一层保险,就连云中子也不可能看出他现在的底细。
“陛下,这桃木剑看得当真难受……”
虽然现在妲己的修为已经可以无视这桃木剑里面降妖之力,但是看着难受啊。“先这样吧,慢慢来,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搞定姬昌,不捉他怎么能拿到后天八卦。”纣王笑了笑,抱着妲己说道。
……
西伯侯渡过黄河,过了孟津,抵达朝歌,与其余三路诸侯会面。足饭饱之后,南伯侯鄂崇禹看不惯北伯侯崇侯虎与费仲、尤浑结党,出言讽刺,与崇侯虎起了语言冲突,由此惹下祸根。
这崇侯虎与二宠臣交好,如何会放得过鄂崇禹。果不其然,费仲进偏殿,暗中进谏,要把四路诸侯尽数屠戮,以免为祸,又替崇侯虎说好话,希望纣王放过。纣王满口答应,费仲满意而回。
第二日,纣王果然要杀除了崇侯虎的其余三路诸侯,只是姬昌贤明之名威震海内,一众重臣求情,纣王被迫不杀,费仲不甘,愿意一探姬昌心思,看其是否有反心。
结果鄂崇禹被枭,姜桓楚被巨钉钉其手足,乱刀碎朵,名曰瞌尸。封神榜无风摆动,朝歌两缕冤魂真灵飞起,直奔玉虚宫,却是二人俱是封神榜上有名人,鄂崇禹是天马星,美桓楚则是帝车星。
姬昌本来被释放,却是与相交甚好的重臣喝酒,误了时辰,被费仲、尤浑抓个正着,用酒灌醉,要姬昌推算成汤气数和二人福祸。此时姬昌已经喝醉,自然口不择言,据实相告,说成汤气数也就四七年间,应在戊午岁中甲子,而二人将被被雪水痹身,冻在冰内而死。
费仲、尤浑听闻大怒,却是隐忍不发,回来就报告纣王姬昌欺世盗名。纣王怒冲冠,下令追杀姬昌。
黄飞虎、比干等人不信,要纣王测试一番,纣王应许了,结果姬昌预言太庙午时会失火。纣王让宫廷之中连香都不点,结果还是在午时时分,天降雷霆,焚木成火,姬昌预言应验。纣王无奈,只得囚禁姬昌于荑里。
姬昌被囚羑里的消息传回西歧,顿时暗流汹涌。
且说纣王斩杀了南伯侯鄂崇禹和东伯侯萎桓楚,结果随从家将逃回封地,以至于姜桓楚之子姜文焕和鄂崇禹之子鄂顺揭竿而起,反了商朝,一时间天下哗然。
东伯侯姜文焕领兵四十万,出兵直取游魂关;南伯侯鄂顺调集二十万人马围困三山关。一时之间,天下八百诸侯,就反了四百。
话说,姬昌前往朝歌七年,临去前曾与真臣言道自己此去七载便归。如今七载时限已到,还没有听闻姬昌归来的消息,其长子伯邑孝不由担心,与众文武百臣相商,其后西歧贤臣散宜生散大夫与其相商救出姬昌的方法。
这二人一番商议之后,伯邑孝把西歧政事交托于二弟姬发,便与散宜生带重财前往朝歌救姬昌脱困。
而此时的姬昌,却是正在牢中一心一意推演易数,到如今已经七载,眼看就要完功,却想不到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
到现在,天下四大诸候,姜恒楚已死,崇候虎归附,南伯候更是居于封地,不与其它诸候往来。天下诸候与朝歌有难者,只剩下西伯候姬昌。
一日,姬昌正推演卦象,只觉脑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