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俊相-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音刚落,从后堂中就转出了一位绝色女子。
只见那女子,上身穿着粉色的绣着淡色花草的罗衫,下身着一条淡黄色的薄纱裙,将下身的身段包裹着既是纤丽苗条又是柔软妖娆,腰间束着一条白底镶绣着朵朵小锦花作为装饰的腰带。
乌黑的长发上面插着一支极为罕见的宝石蓝颜色的玉簪子,更是彰显着女主人的显贵。
一张嫩如白玉的极为标准的瓜子脸上,落着弯弯的柳叶眉下,眉下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神清澈却又是带点怒意,五官虽都是小巧精致,可在脸庞上的分布又都是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浑身散发出一种说不清的香味。
这女子比之蓝灵儿的魅惑娇媚,菁菁的纯真烂漫,隐隐是有一种端庄秀雅的大家风范暗藏其中,让人不敢轻易起亵渎之心。
郭平一见这女子,便觉得是犹如是一阵春风拂面,说不上的暖心,全部注意力都是被吸引了过去,耳边连其他人在说些什么都不知道了。
………………………………
第九十六章 何物抵押
米掌柜一见那女子,忙上前作了个揖:“王姑娘。”
王姑娘点点头,又将目光转向郭平,却发现他正目光呆滞地看着自己,对她刚才的反问却是毫无回应,脸上就带上了不快之色:“郭大人,小女子刚才问话的声音是不是不够响亮?还是小女子的脸上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把大人给惊吓住了?”
郭平听她有此一问,才是从惊艳的状态中回过了神:“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才本官恰好是在想一些事情,突然走了神。”
王姑娘似笑非笑地道:“郭大人既然是一府之长,可不能随意走神呀,要不然再做出像之前那样强取麻袋的事情,本店就算是一天能赚一万两,也不够赔的。”
这姑娘好生厉害,一张嘴说起话来,骂人不带脏字,还表达了上次抢麻袋之事的不满。
不过郭平也非泛泛之辈,更何况现在在场的人都看着他,怎么也不能在一位女子前丢面子:“那些麻袋,既然是被征为公用,本官自然会给恒升一个交代的。不过敢问姑娘是何身份?本官今日接到百姓举报,说在恒升米店买不到粮食,是特来处理此事的,无关人等,还是退开些好。”
王姑娘冷笑了一声,并不答话,那米掌柜是恰到好处地上前接道:“禀大人,王姑娘乃是所有恒升米店的老板,也是本人的东家,所以小的斗胆建言,今天百姓们能不能买到大米,大人还得和王姑娘谈。”
这可是郭平想不到的,恒升米店在全国各地都有布局,拥有的资产银两可算是巨贾,万万想不到当家的却是如此一位美貌惊人的女子。
王姑娘见郭平今天是第二次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了,心里颇为得意,开口道:“大人想谈谈怎么卖米的事情,这其中道理倒也简单。假使小女子没记错的话,大人只是下令说米店必须开门营业,可没有指定米价必须以多少售卖吧?恒升米店出售的大米质量如何,在诸位街坊中都是有口碑的,那进货的成本自然也是较其他米店为高。总不能强行要求我们亏本经营吧?我王怡虽是赚了些钱,可也受不了如此赔法的。”
原来王姑娘真名叫王怡,她这番说辞,听起来确实是有理有据,又加上她回话时的语气是落落大方,语音温婉,本来群情激愤的那群大嫂们,此时都不好意思鼓噪起来了,可又不甘心要付出比平时高出三成的价格,便都把目光瞧向了郭平。
郭平心道:这女子看起来可不好对付。若是凭借自己的官威,虽也能强迫她售卖,可那就丢了汉昌府的公正,得不偿失。既然她口口声声讲的都是买卖,那自己也得找个买卖的法子去解决。
现在没多少时间可以让他在此事上拖下去,刮净肠子,也只是想了一个临时应付之举:“王老板,我听你的语气,米价到底应该是多少合适,应是由城里的市场行情来决定是不是?”
王怡一副温婉而又不可谈判的语气:“那是自然,小女子又不像大人那样在朝为官,要做事下个令便行。”
“好,本官就依你所言,你们恒升米店到底卖什么价,就由这城内的行情来决定!”
郭平一说出此言,顿时是人群中一片议论纷纷,连王怡也是看了他一眼,想他怎么突然改变态度了。
“不过我话没说完。王老板想必也知道,现在汉昌是非常时期,刚经历了大洪水,也不能完全按照平时的行规来处理。郭某想了想,今天便是向王老板借点东西,来给此事一个完美的解决,不知可否?”
“借?”王怡来了兴趣。
她是做生意的,抵押借钱,这些事情她是再熟悉不过,难不成郭平今天想问她借钱来补贴大伙买米?可城内几十万人口,他得借多少钱啊?
“不错,大伙都知道三百文一斗就是平常米价的行情,郭某想向王老板借的不是银子,而是时间。王老板可否借给郭某人一点时间?若是在这段时间内,我无法将本城的米价恢复如常的话,那你恒升卖出去多少斗大米,我便是补贴给你多少差价。”
原来如此!王怡明白了,郭平想的定然是从外地调粮,然后凭借手里的粮食将米价强行压下来。
只可惜恒升的米店网络遍布全国,现在汉昌周边能调配多少粮食进来,路上需要多久,这些信息王怡是行情是了若指掌,郭平情急之下想到的这个办法,却是找错了对象。
王怡心里暗笑,表情是说不出的轻松:“郭大人的一腔热血实在是可敬。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客气了,我给郭大人一个面子,暂时按照三百文一斗的米价销售三天。三天过后,米价若还没降到三百文一斗,那么小女子除了要涨价之外,还要上衙门向郭大人讨要每斗一百文的补贴。”
郭平此时也下不了台了,王怡说几天他就得答应几天,是以考虑也不考虑,直接就应道:“好,三天就三天!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他说完,就是要回署准备,不料王怡叫住了他:“看来大人真是没做过生意啊。既然刚才说的是借,怎地连抵押之物也没有?”
这女子可真是难对付,提出的道理还一套一套的,可关键是现在自己名下在汉昌既无宅子,钱庄里面也无银两,能有什么好抵押的。
王怡这个要求,把郭平弄得面红耳赤,不停在头上挠来挠去,最后没法,他只得是将头上戴着的四方平定巾取了下来。
他刚才赶过来时候穿的是便装,头上自然戴的也不是乌纱帽了,只是普通的一顶方巾。不过从知府头上取下来的,自然也不能算是一般的方巾。
“王老板,你且看我这帽子,能不能抵这三天时间?”
旁边的大姐看见他如此举动,都爆发出了嬉笑声。
王怡也是被他逗得掩口而笑:这郭平行事有时果断无比,有时却又像是孩童一样顽劣。
不过,她也是个玲珑女子,她只是个生意人,总不能真的让知府老爷下不了台吧:“也罢,知府老爷的帽子,总归还是有分量的。米福,你就将郭大人的帽子挂在店前的旗杆上吧,让街坊们都知道知道,这三天的米价,可是郭大人借来的。”
米掌柜犹疑着不敢动手,可对这位王怡他也是颇为忌惮,想了想,还是咬牙将四方斤给挂了上去。
现在恒升总店的门口挂的可不是招牌或是旗了,而是一顶方巾帽,在这店铺林立的街上,十分亮眼。
郭平气的牙根直痒痒,又不能反悔,只得在心里怒道:“你这小妮子,三天之后,要是不让你心服口服,我郭字就倒着写。”
他一气之下一甩袖子,带上郭武,着急赶回衙门想法子去了。
米掌柜一直到郭平走远,才上前弱弱地劝道:“王姑娘,你可得小心啊,要是郭大人真想出了法子,我们可得赔不少钱呢。”
王怡是一直注视着郭平离去的身影,像是回答米掌柜又像是自言自语地道:“他要是想出了法子倒好,这点小钱我还亏得起。我倒是要看看,在他们口中被夸上天了的郭大人,到底有什么能耐!”
………………………………
第九十七章 皆为利来
“府台大人何苦去惹那恒升的老板啊?”正在署内办公的林枫,看见郭平气冲冲地带着钱师爷走进他的办公房中,待得问清缘由后,立刻就是皱起了眉头。
郭平却是咽不下这口气,要不是刚才大街上被百姓们围观着,他早就发飙了:“林大人,照你的说法,我堂堂一个朝廷任命的五品大员,竟连一个卖大米的女老板都奈何不了?”
“如果那是一般的米店老板,府台大人勒令其关门歇业都是一句话的事情,可王姑娘并非是一般老板啊。”
林枫显是对王怡的背景实力有些忌惮,郭平的反问,并没有让他松口,反而是更加忧心了:“府台大人下的令,全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敢遵从,可唯独恒升米店就敢顶着干,我想这背后应当不只是王姑娘和府台大人说的,是因为成本。”
一听这分析,郭平不禁是重新正眼看林枫了,想不到平常见到谁都是一付笑脸,看起来与世无争的他,分析事情来竟是如此有条理,自己从来是没有去想过这一层。
“林大人,对于王怡,你到底还知道些什么?”他饶有兴趣地问道
其实林枫也没见过几次王怡,只听说她不是经常待在汉昌。恒升米店的生意遍布全国,她每隔一两个月中才会回汉昌一次,平常的行程并不固定,而只有一年一度的汉昌米商大会,她才会确定出席。
而且与其他一些米商千辛万苦地在找关系,想要搭上一些官员的举动相比,王怡也可谓是异常低调,不但不主动拜访官府,有时甚至连官府发的一些参会通知也是被她婉拒不出席。
王怡如此乖张的行事风格,可也不能说就是个冥顽不灵的人,恒升进入汉昌没有几年,就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质量,占据了本地一半左右的市场,这与她随机应变的经营风格也有很大的关系。
林枫说到这里,也夸道:“就连下官家中日常吃的大米,也都是从恒升米店采购的,那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颇佳,也确实对得起他们售卖的价钱。”
郭平很少接触柴米油盐之类的事情,因此也是第一次听说恒升有如此的表现:“那就算如此,王怡也不过是一位称得上有经商天份的女子,林大人何以劝我别去招惹她呢?”
林枫苦笑了几下,显然他后面还有故事没有说完:“府台大人,你我同府为官,也不用太多的隐瞒。我想问你一句,前任知府李之浩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
郭平没有回答,只是给了他一个会意的眼神。
所有人都知道李之浩是李家的嫡系子弟,背景可是不一般,就连本省的巡抚、布政使等官员见了他都要让三分。
“那我也不瞒你了。李知府的处事风格如何相信府台大人或多或少也了解过。他曾经想干预下米市,其实真正的目标便是想收拾收拾不听话的恒升米店。结果那日他刚拟好告示,大印还没盖上去呢,第二日布政使大人就亲自赶到府内,明言告诫李知府不得签发干预米市的告示。”
林枫此时说起这件事情,就像市井小民在街头巷尾谈论某皇亲国戚作威作福的情形一样,言语中一股子传奇的味道。
“她竟然能有如此的实力?”一张还没发布出去的告示,竟然就能调动一省之布政使出动,更恐怖的是这张告示仅仅还只是放在知府的书桌案头,没有签发呢。
不过郭平听了林枫说的之后,心里反而是愈发激起了一股子傲气,你王怡就算是公主郡主,我这次也要和你杠一杠:“哼!就算恒升的背景再深,可他们这次是和百姓们过不去,我一定要试上他一试。老钱,你给我算算,从外地调集粮食进城,需要多久?”
“啊?哦!哦!”钱师爷还沉浸在林枫刚才说的那个故事当中,一下子没出来,现在听了,连忙应道,低头算了起来。
“东家,我算了下,如果从距离汉昌最近的,没有受到洪灾影响的湘南省岳阴府调粮来计算的话,即使派人出发去筹集,第一批运到城中的粮食也要五天以后了。”
“这么久?”郭平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刚才在大街上就不能把主动权让出去,现在偏偏让王怡给定了个三天,这摆明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林枫听到钱师爷的汇报,突然是想到了还有一个更加不利的可能:“府台大人,你说这会不会是王姑娘特意计算好的?其实她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要赚这几天的小钱,而是马上就要召开的,一年一度的米商大会。”
“哦?此话怎讲?”
原来汉昌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所有米商参加的行业大会,官府也都派有代表参加。名义上是让各个商家针对下一年各家米店所售卖的粮食种类、价格、经营计划等谈谈看法,其实说白了就是确定城内的粮价该怎么定,能卖哪些种类粮食的内部会议。
“自从李知府领教了王姑娘的厉害之后,每年的会上官府都只是列席,没有进行过干预。我看这次说不定也……”
郭平第一次觉得女人一旦用起心思起来,是如此的可怕。
他想不到王怡这样一位看起来是大家闺秀,温柔可人的绝世美女,竟然花了这么大的成本,下好了一个套等着自己往里面钻。而且现在这个套已经套上了自己的脖子了,就等着三天后拉绳了。他此刻想起自己戴的方巾还挂在恒升的店门口,随着风儿在一晃一晃,那简直就像是催命符一样。
“那在周边的州府县城调粮呢?”郭平不甘心,要钱师爷再算一算。
“这段时间周边的州府都将米价做了强制性的规定,所有米商的售价都不得超过官府规定的红线。因此现在省内的米商,都知道在省内赚取不到什么利润,我们很难将大批量的粮食吸引过来!”
王怡肯定也是掌握了上述所有信息,因此才不多不少就给了郭平三天的时间。
郭平一边踱步一边不停在脑子思索解决方案:“一定有办法的,一定有办法的!王怡为什么要不多不少说三天呢?肯定不会是随口说说的。”
问题的关键就是去哪里找粮食。汉昌府里的军粮那是万万不可动的,否则自己的脑袋也别想要了。现在还没有形成大灾荒,只是粮价的普通波动,省里的巡抚、布政使、粮官等也绝对不会同意动用储备着的赈灾粮,唯一的可能就是想办法从周边州府把粮食吸收过来,可怎么去吸引呢?
不知怎么地,郭平此时是想起了圣人说过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商人逐利,只有利益,才会吸引起他们的注意力,王怡如此,米福如此,所有商人都是如此。
郭平想到了“利”字,突然就像在一片黑暗当中,看见了远处被闪电照亮的一块指路牌,一下子有了一个方向。
“钱师爷,你马上就给我拟一份告示,意思就说汉昌城内目前粮食极其紧缺,知府郭平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以六百文一斗的价格进行大量粮食收购,先到先收。”
“六百文?府台大人你疯了么?”林枫一下子跳了起来。
钱师爷也是犹豫着不敢下笔:“东家!平常城里的粮价不过是三百文一斗,周边的州府也基本都在二百八十文到三百文之间。我们这可是以两倍的价格收购啊,有那么多的银子么”
郭平笑道:“你就只管拟你的告示,拟完后再把郭武叫进来,让他把府内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去周边州府散发。我要在一天之内,把这份告示在散布得让每家米店老板都能看见。”
离郭平向周边的州府发出告示后仅仅过了两天,在荆楚省的平原大地上,以汉昌为中心,突然形成了一股股运输的长龙。
这个长龙里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其中有独轮车、马车、牛车、驴车乃至扁担,所有运输工具上,都是装满了粮食,日夜不停地向汉昌方向赶路。
路上有位逆行的行人是感到迷惑不已,现在也没发生大的战事,荆楚省也没有发生民乱,怎么突然就有了这么大的动静。
他逮住机会就是抓住了一个行色匆忙的商人模样的路人:“请问这位兄台,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怎么所有人都拼命往汉昌那个方向输送粮食啊?”
那商人一边着急地看着天色,想要抓紧时间赶路,一边解释道:“汉昌知府郭平郭大人发告示说正以六百文一斗的价格收购大米,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你别挡着,我得赶紧押着粮食赶过去。”
那商人说完,一把就拨开了行人的手,脚下一刻不停地就赶上了大部队。
“郭平?这倒是一个新冒出来的名字,不知道堂里面有没有注意上他。”那行人说完,加快了脚下的步伐,匆匆地又向着西北方向而去。
………………………………
第九十八章 葫芦卖药
汉昌府的府衙门口,就像一个巨大的交易市场。
要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也不是瞎传传的,往日从一些州府到汉昌,若是紧赶慢赶的,少说也要四五天的时间,可是自从郭平的的告示发往各地后仅仅只过一天半,竟然连施恩县这个本省距离最偏远的地方都有米商赶着一车的大米过来了,也不知道他们是采用什么方式赶路的。
从外地赶过来的米商们,此刻都将带来的粮食,以各种形式摆在了门口,彼此间议论纷纷,而且都是面带焦急地等待着从府内出来一个人,通知他们收购粮食的流程。
“我说三哥,这次你可发了吧,看你运来的这些麻袋,若是全部出手的话,你这一年可就不用再忙活了。”
“你小子也别说我,看你后面叠得这么高,是不是也等着卖了后回去娶小老婆啊?”
广场上有两位显然是互相认识的米商,都开始打诨了,惹得周边一些人也是一阵哄笑。
而与外面广场上的轻松氛围不同的是,郭平的书房内,坐着的几人是显得忧心忡忡。
若是战场上,像门口这样的情形就叫做兵临城下了,现在叫做米临府外,大伙是连门都不敢开。
之前由于郭平下了严令,这几天府内所有的办公人员今天未经批准都不得擅自出府,开门见客,因此没有外出公干的林枫、施湘等人也是坐在了郭平的房中。
这几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是钱师爷,他原本做事就是比较小心谨慎,也是辛苦节约了大半辈子,跟了郭平后,这生活才有点起色,哪里经过这样的阵仗。
眼下的他是头冒热汗,坐立不安,不停地走来走去,嘴里也不停在咕囔着:“怎么办?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林枫等虽然没有表现出钱师爷那样急切,可是从他们不停喝茶的动作也是能推断出他们也是比较着急的。
尤其是林枫,除了焦急,还有懊悔,早知道郭平要和那个王姑娘斗一场,那他就和赵锴一样,去城外督促着建造维修堤坝去了,现在这样的情况,真是骑虎难下。
他本身倒是不担心郭平亏钱,而是怕万一处理不好,激起那些米商的民变,上头追究下来,他可逃脱不了关系。
唯有郭平,是什么话也不说,什么态也不表,顾自己端坐在书桌后,开始练起字来。
“老爷!”郭武迈步进来,像是有事要通报,却是被郭平突然瞪了一眼,只得又站住了,等着他把字写完。
郭平正在写的是一个“赢”字,这字笔画众多,布局要求处处到位,因此写得是极其认真,直到最后他把那笔勾轻轻往上一提,才将整个字完成了。
写完字,他才抬起头,对着郭武问道:“什么事?”
“老爷,黄捕头让我来报一声,说现在他在城门处已经很少看见米商进城了,估计差不多了。”
郭平应该也是在等这个消息,马上就下令:“好,你先出门去通知一声,就说我今天突感身体不适,难以处理公务,让那些卖米的人再多等一天,明天再处理。”
“啊?我的老天爷,你今天再不处理,可就剩明天一天了,到时候恒升那边打赌赢不了,然后把这群人又得罪了,那怎么收场啊 ?”钱师爷顾不上郭平的身份,直接就是叫了出来。
郭平笑笑:“老钱,你年纪比我大那么多,怎么比我还猴急,你还信不过我的么?郭能,你去把人都给我带进来!”
“是!”原来郭平在门外还安排好了下一步动作,让郭能一直守着。
林枫和施湘等官员见郭能立刻就带进来了一群衣着光鲜、脸上挂着谄媚及敬畏的商贾,其中几人他们都认识,曾经在一些饭局上见过。
“这不是…?”
“不错!”郭平接过林枫的话头道:“现在城里除了恒升以外,其他一些大米店的老板都被我请来了。诸位别多心,我请大家来的目的主要是因为上任以来,没会过诸位商界的巨擘,因此特意是请大伙过来,聊聊家常,然后也做一些附庸风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