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俊相-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平听她一言,才静下心来,出言征询道:“那依你来看,下一步该如何处置为好呢?这些涉军官吏,是受到兵部和荆楚卫指挥司双重节制的,我一个地方官员,也不能将手伸得太长啊。”

    王怡俨然一副老教授的模样,起身背手笑道:“大人这是打算拜师么?”她此刻已将郭平之前和她作对的种种抛在了脑后,露出了语笑嫣然,惬意盈盈的姿态。

    “王姑娘若有良策,赶紧道出来吧,天色也不早了,我好早点回去准备。”

    郭平感到自己又有点头疼了,王怡虽然不和自己作对了,可转眼又学起了姜太公钓鱼,老是在提着自己的胃口说话。

    王怡见他这样尴尬的表情,颇觉有趣:“其实要开这把锁,钥匙就在郭大人你自己的手上。”

    “这怎么解释?”

    “以往那军粮的转运,供应调拨等等这些权力,前任知府李志浩都从兵部要到了汉昌府的手中。虽然他本意也是想趁着这浑水摸点鱼,可现在他已经调走了,那么那些管理军粮的人事安排,不都是由你说了算了么?”

    原来王怡是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真不知道今天晚上的这些经历是不是也是被她算好的,郭平只能叹道:“幸好我没在官场遇到你,否则你将我算计了卖了,我都也不知道。”

    王怡笑道:“卖不卖什么的,我可不管辛,不过我知道大人要是现在还不回府的话,那就得要好好准备如何应答郭夫人的盘问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平回府后的第二天,便着手将本地军粮管理的相关人员,机构进行了排查,很快就让陈亦文拟定了变动方案,上书兵部要求进行相关的人员调整。

    说来也是巧了,其实这样的安排,原本是李之浩因为存有私心,争取到的权责,临了是被郭平来了个依样卖葫芦。

    因此兵部和荆楚卫针对这些也不能说什么,更何况现在汉昌还在进行军粮供应体制的改革,因此对于郭平的意见,没什么好驳回的,只不过在个别人选上,进行了修改之后,就给了批复。

    这对于赵老板等人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证明原先老的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不知不觉中,各家米店的价格都有了一些细小的调整。

    在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后,南湖基地的首批签约供应军粮终于是要收割了。

    收获的前一天晚上,郭平率领府内全部的官员,同时也邀请了汉昌城内一些士绅和商贾,在南湖边趁着圆月之夜,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秋收祭祀典礼。

    所谓“春祭日,秋祭月”,按照习俗,在动镰刀收割的前一天晚上,都需要进行拜月典礼,这批粮食现在不是被普通农户收割进自家粮仓,因此郭平当仁不让地当起了主人的角色。

    《管子》有云 “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摚駬K,带锡监,吹损梗纾涠鹗簟3詈钋浯蠓蛄惺浚栋傩眨旁患涝隆!�

    郭平是地方官员,自然不敢按照天子的排场来,这祭月之典,他也不过是在稻田里摆好了供桌,率领众人,向着月神行了大礼做了礼拜,随后才是乐队齐鸣,众人开始分食祭品。

    参加的乡民们急切不过,喝完了米酒之后,就在空地上点起了篝火,围绕着篝火开始尽情唱歌跳舞,喧闹起来。

    郭平望着这一片情景,品味着香醇的米酒,人也是有点醉了,双眼朦胧之间,只看到眼前来了一位身穿淡色衣裙的美人,衣带飘飘,竟不像是凡间的女子。

    他趁着醉意,吟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郭大人喝多了吧?那可是曹子建写给洛神的千古名句,我岂敢领受?”那美人出言,惊醒了郭平,原来也是被邀请前来的王怡。

    “哦?王姑娘这段时间可曾安好?生意做得如何?”自从几月前郭平连带着兵部和荆楚卫一起将粮仓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大整顿后,有劣迹的都被调离或者惩处了,老赵等也都收敛起了歪心思,老老实实开始做起了生意。

    现在王怡的气色跟以前是大大不同了。

    王怡浅笑了一番,行了个万福礼:“托郭大人的福,还可忍受。”

    郭平大笑:“哈哈哈!既然说还可忍受,那便是要发大财了!”

    王怡见郭平如此狂放,竟是觉得有些羞怯,却又没有走开,只是低头立在他的面前,不再言语。

    “啦啦啦啦啦啦啦!”此时,黄立拉着郭能等人,嘴里哼着小曲喧闹着都是走了过来,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放松时刻,每个人都吃了不少东西,喝了不少酒。

    现在见到郭平对面立着一位美女,黄立这帮子人嬉心顿起,放肆地开起了玩笑,唱起了山歌道:

    “亮堂的太阳照山坡咧

    妹子阿哥两头望哦

    阿哥爱你水一样的腰咯

    阿妹爱你壮胸膛哦”

    这山歌歌词粗鄙,都是黄立他们自小唱惯的,此刻对着郭平和王怡唱出来,是在二人之间,加了一股山野趣味。

    王怡听了这山歌,将头埋得更低了,想走却又不好意思,恰在此时,在田间舞动的附近村里的少女们,簇拥着走过来,一把拉起王怡,欢呼着请这位大美人加入他们狂舞的队列中去。

    王怡趁这个机会,才有了解脱,可是又有点不舍,边走边回头望了郭平一眼。

    就只这一眼,在郭平的心弦上那么一拨,便是有了王怡的位置,再也忘不了了。
………………………………

第一百零四章 京城来信

    宣平七年冬。

    汉昌因为地处平原,江河交汇,因此冬日相比与其他地方更为寒冷一些。

    这个时节,农民们早早便将田间的农活了解,现在要不就是围着家中的火炉呆坐,要不就在屋外晒着太阳,或又是出门串串亲戚。

    虽然今年年中发了一次大水,但是府内除了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有所损失外,其他地方被当时郭平严防死守下,竟都是度过了难关。

    这位新来的知府老爷也和历任的行事风格大不一样,平时对皇粮任务有困难的村民,都被他抽调去南湖那边开垦田地,以劳力来抵赋。

    因此各村除了一些乡间的泼皮无赖等,今年没有一家被扒房砸锅。一些乡贤说起此事,都翘起了大拇指,说郭青天之名果然名不虚传,说不准真是包龙图转世。

    除了乡间,城里的风貌也是一大改变,妓院赌坊这些下九流的行当,现在很少传出强放高利贷、私下买卖良家、逼良为娼之类的信息,大家现在是生意归做生意,一切纷争都按照规矩来。

    而南湖那片军粮地,第一次的收益也着实可观。初步估算,收获的便可抵得上往西北边塞供应的军粮一成左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不到五年,汉昌本地出产的稻子便能占到中转军粮总数的一半左右。

    回顾郭平在汉昌干的这一年,清洗了官场,抗击了洪灾,稳定了市井,开辟了道路,虽然还没有三年一次的官员考核界限,不过如此一份成绩,也可算是亮眼,如果接着再干一年,等考核期到了后评一个“卓异”是完全有资格的。

    不过郭平对于这些成绩,是一件也没有放在心上,他心里头念念不忘的,还是祭月那晚,王怡回头对他的一笑。

    是以每当公务忙完,闲下来的时候,他的眼前老是会浮现出那张笑脸,这样的幻觉显然会影响到他日常的行为,有时他身着便服出去闲逛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往恒升米店那个方向走去。

    恒升米店的米掌柜对这位知府老爷时不时会冷不丁地出现也是见怪不怪了。

    指不定什么时候,郭平就会突然走进店中,然后啥也不买,啥也不问,就是拿着手掌插米袋子里的米消遣,装模作样地看几眼米粒,然后边鼓弄边还往后堂的方向张望。

    每当遇见这样的情形,米掌柜也是心照不宣,若是有伙计走到身旁,他便会故意大声吩咐道:“王姑娘还没回来,这些大事我也做不得主,过几天再说。”

    等到米掌柜如此一说,郭平才会收回手掌,尴尬地笑笑,然后顺便说几句:“生意安好,安好!”之类的勉励之语后,才恋恋不舍地转出了米店。

    郭平这副状态,又岂会瞒得过蓝灵儿。

    她早就是听说城里有一位绝色的米店女老板,和自己的相公颇为谈得来,苗家对男女之事从来便是看得开,她也好几次旁敲侧击地试探过郭平。

    郭平在这方面脸皮甚薄,心下又怕蓝灵儿吃醋,王怡的心思他又把不准,家世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只能每次说些什么:“最近公务繁忙啦!”“西北战事又起!”等之类的烦心事搪塞过去。

    好在二人的感情和闺房之类并没有收到此事的影响,差不过每日晚上,后院都能传出几声蓝灵儿发出的**叫声,惹得小宁过了不多久就提出自己要换个房间,再也不在郭平卧室的隔壁住了。

    时光如此慢慢流逝,这段时间郭平再也没有见到王怡。

    这一日,郭平正围着小火炉,和钱师爷陈亦文等人商量怎么布置来年从施恩苗寨雇佣苗人来开垦南湖的事情,三人正坐着,门外郭武站定传进来了两声清咳。

    巴图尔那边有情报传来了。

    自从在上都设立情报部后,各类情报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郭平处,巴图尔也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待在了上都城。

    这些情报中包括上次兵部对于郭平调整军粮管理人员的内部不同派别的意见、李家和马家派系内各大员对他的看法等等,巴图尔甚至还直接参与了促成郭平南湖军粮改革方案的落地批准,花重金保障了郭平报批的方案在京城内一路通畅。

    对于这条隐蔽战线,郭平一直遵从陈亦文的建议,身边除了他及一两人外,没有和任何人交叉过。即使现在他身旁围坐着是钱师爷这样的心腹,他也不能当众拆开情报阅读。

    郭平起身走到了院中单独设立的一间较为保密的房间,让郭武守在门口,然后从他手中接过了一颗蜡丸。

    这次传送过来的情报是放置在蜡丸中,应该是较为重要的讯息,因为蜡丸封闭之后,可以放在水壶、酒桶等不易发现的点进行输送,而且肯定是有专人押运的,这比通过信鸽或是驿站等公开系统传送要保密得多。

    郭平展开蜡丸中的纸条,匆匆一读,这纸条上不过是写了上都城内一些物价的信息,看起来是平平淡淡的。

    郭平低笑了一声:“这老头子还是这么谨慎。”

    他转头是从这间房的某个角落摸出了一个小瓷瓶,又拿出了一根裹着棉花的小细棍,在小瓷瓶中小心蘸了些紫色的汁水,又十分谨慎地将汁水涂满了那张纸条的背面。

    这汁水和写满文字的纸张,其实都是巴图尔从十万苗山中发现。

    纸条乃是用一种特殊树木的树皮、树干制成,而汁水则是从缠绕在树上的藤蔓所长出的果实中挤出。

    那种特制的纸张,若是用巴图尔自己调配的特制墨水将字写上后,除非用藤蔓的果实汁水涂抹,否则世上绝无第二种方式可将文字显现出来。

    因此巴尔图将那树唤作闭口树,藤蔓唤作开口藤。

    郭平站在旁边稍候了片刻,等汁水慢慢干透后,纸张背面显露出两行小字:“使团将来汉,同行人中有要人,慎重,慎重。”

    最近上都城里都在传,包括北胡、宁夏李家、乌丸、西域八国等诸多势力组成的使团将要访问大齐,礼部已经筹备多时了。

    尤其在现在这个时期,大齐和西北李家、北胡之间一直剑拔弩张,双方小仗不断。因此上都城里各部都是小心谨慎,生怕这次出点意外,引起不必要的兵戈相争。

    结合这样一分析,“使团将来汉。”这句便好理解了。

    郭平念了几遍,微笑道:“巴图尔定然已经是把势力伸到了北胡和宁夏李家,否则这些人都还没来到京城,他怎么就能向我确认说使团要来汉昌。”

    接着往下分析,“同行中有要人”这句却是有些费解。

    “要人”是指使团中有“要人”呢,还是说京城中届时会有”要人”陪着使团一起过来?

    现在只能确定一点:这”要人”的身份定是极为特殊,否则以巴图尔的能力,肯定可以将那人的身份查出来。

    至于“慎重慎重”这四字的意思,郭平推断一方面巴图尔是在提醒自己,这次万万不可大意,另一方面也是侧面表达巴图尔已经竭尽全力了的意思,这人的身份实在是神秘。

    “我大齐有那么多州府,怎么偏偏选择汉昌作为来访之地呢?”郭平有点想不通,回到书房后,对陈亦文和钱师爷抛出了这个问题。

    陈亦文分析了片刻道:“我认为“慎重慎重”这四个字很重要,只不过暂时我们还猜不透这里面的意思。不过不管怎么样,既来之则安之,我们还是要早做准备。”

    于是第二日,郭平便把董威、黄立叫了过来,表示最近接到城里百姓反映,城内的治安、街道等问题又开始冒头增多,因此需要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清扫行动。

    “大人,不会吧,最近城里挺平安的啊!”黄立一副不服气的样子,郭平说城内治安有问题,那便是说他巡捕司的工作最近没做到位了。

    “叫你搞你就搞,哪来那么多废话?”郭平朝他吼了一声:“你先把城内所有三教九流汇集的地方的情况再去摸一边,凡是发生过案子的赌馆、妓院、澡堂等等闲杂人等较多的地点,所有从业人员的资料我全部要掌握,凡是来历不明的人,一个个都要弄清楚。董统领,你这边要派些人手,随时待命,准备突发情况。”

    “是!”董威是赤巾军统领,接令接得比较干脆。

    黄立被郭平训了一句后,也不甘示弱,挺起胸膛报了一声:“是。”

    “还有,黄立你现在就去把城里所有的来自外邦人员的性命、详细住址、来汉事由都给我整理出来,我有用!”郭平临时又给黄立加了一份任务。
………………………………

番外篇。郭平叔公佚事

    最近在读袁枚的《子不语》,里面的故事比较《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而言,更为惊奇和恐怖,袁枚的笔法也更加简洁和老道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忍释卷,真不知道这样一本好书,提到的人为何那么少。

    因此今天这一章就当给自己和看书的人放松放松,选了几篇《子不语》里面的故事,再通过自己简单的翻译和加工,送给各位吧,我给这几个小故事,设置了一个故事背景,放在了郭平的一位叔公身上,这样也算代入了郭平的生涯中。

    最开头的那段事情是作者完全原创的,并没有从哪一部的故事中摘抄出来。

    = = = = = = = = = = = = = = = = =

    郭平有位叔公,是郭平爷爷的亲弟弟。那位叔公相貌和经历都比较奇特,自一生下来就不哭不闹,嘴角上方长了一颗很大的痦子,左手竟然还握着一小块石头,那块石头通体碧绿,形似眼睛。

    当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以此为奇,纷纷聚到郭平的太爷爷家中探望。

    当时村里有座破庙,很长一端时间,那庙里都住着一个乞丐。

    那个乞丐平常也不到各家乞讨,而是到田间山林里寻些野虫野草,又或是给周围一些孤寡之人干些杂活,以此来换取一些吃食。

    奇怪的是,那个乞丐经常在村里面的一些青石上面书写些形似汉字的一些符号,可村里凡是识字读过书的,辨别过后都说不认识这是什么字。

    那个乞丐听说郭平的叔祖出生了,也要进家中看看。

    当时村里人都嫌他不干净,斥责他道:“郭家是老实人家,世代耕读传家,家世清白,你这样肮脏的人,怎么好意思去见产妇和新生儿呢?”

    那乞丐听了不依,一定要进去,便在门口吵闹了起来。

    郭平的太爷爷比较贤明,了解了门口吵闹的原委后,就将郭平的叔公抱了出来,给乞丐看了一眼。

    乞丐看了之后叹道:“可惜啊可惜。这小子脸上的痦子生错了地方,要是生在嘴角下方,那可就是帝王之相,现在却和荣华富贵没有一点关系了。不过他手中这块绿石可不简单,乃是桐君老人炼药结晶之物,可以看清疫神在哪里,还能让他正气环绕。就请让我为这小子取名为清吧,日后定然会成为一个悬壶济世的好医生。”

    当时村里的人都嘲笑乞丐的大言不惭,不过郭平的太爷爷却是另有想法,他曾见这位乞丐经常大冬天穿着单衣,敞着肚腩在田间行走,一点也不怕冷。

    然后每每在田间地头捡到死去的老鼠野鸟等动物,都是拿回破庙中烹饪之后吃掉,却从来没有生过病。

    郭平的太爷爷当即就是听了乞丐的话,将郭平的叔公命名为郭清。

    那乞丐见自己的建议被采用了,大笑三声:“这个地方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从此不会再来了。”说完,便是不见了踪影。

    村民们这才意识到这个乞丐不简单,有些腿快的人跑去破庙一看,发现庙里的地面上是干干净净的,仿佛没有人呆过一样。

    郭清在五六岁的时候,对那些乞丐留下来的符号,他一看便明白,常常对村里的大人说,这写的是什么什么方子,可以治疗什么什么疾病,长大后更是什么活也不喜欢干,圣贤的书也不喜欢读,偏偏对医术最感兴趣。

    郭平的太爷爷知道这是老天安排的,索性便是送他到附近的行医的一些名医家中学医。

    郭清每到一家,待不过三月便会离开,还会叹道:“这些也不过如此。”

    后来他独自开始行医,慢慢也有了一些名气。

    曾有一天晚上,郭清从外面喝完酒回村子,在经过村子边上的西溪时,脚步踉跄,掉入了溪水中。

    当时他在溪水中用手撑着石头,坐起来后,发现手下的石头又光滑又散发着白色的光芒,同时还有一些黏糊糊的黏液。

    不一会,那块石头突然就是动了起来,开始慢慢在溪水中蠕动,郭清大惊失色,以为自己碰到巨蛇了。

    那蠕动的石头接下来就背负着郭清,升到了空中。

    郭清借着月光,发现它两只眼睛犹如灯笼一样大,头上还有须角。

    它动起来后,把郭清放在了地上,便腾空而去了,郭清明白自己遇见的是一条龙。

    他看了看自己的手,都是黏液,散发着异香,这香味围绕着他的双手,好几个月不曾散去。

    那段时间,只要用他的手抓药,患者服了之后没有不立刻痊愈的。

    郭清自知这些都是亏了那条龙,因此这段时间的行医,他都是不收费,只收取药的成本,附近乡村的村民感激他,都叫他“摸龙公”。

    还有一次,恰逢春节元旦,村里有些游手好闲的人作弄于他,故意将瘟疫之神的画像贴在他家的门上。

    郭清清早起来开门,见到瘟疫神的画像,丝毫不生气,反而大笑,将那张画像请入了自己的客堂上,安排画像坐在了上座的位置,然后又安排好了一桌子的酒菜,和那张画像一起饮酒,喝完酒后,焚香将那张画像烧了。

    结果那一年夏天,之江省爆发了大瘟疫,村里大部分人都得了瘟疫,病人的家属都争相在家中祭祀瘟疫神。

    那些病人每当到这个时候,都是一副神鬼上身的样子,用神灵说话的语气道:“我元旦的时候受到过郭清的礼遇,甚为优待,只可惜我无法回报他。现在凡是要求我保佑的,都得摆好酒肉,然后让郭清作陪,我才会来。”

    于是那些害了瘟疫的,都争先恐后地邀请郭清去他们的家中。

    郭清那段时间是日日奔忙,每天酒肉不断,而他自己家中的十余口人,却没有一个得瘟疫的。

    还有一次,同县的一个村里有户人家的儿子外出考学未中,刚一回到家中就病倒了,遍访了附近所有的医生,都毫无办法。

    当时那个村里有个人认识郭清,也早就听说过郭清的大名,就修书一封,将郭清请了过去。

    郭清到了村里后,还没迈入那户人家,就听得里面的病人说道:“开封牛二来了。牛二爷快请坐。”

    开封的牛二当初因为耍赖,被杨志杀死在了开封街头,后来因为宋室南渡,在之江省也渐渐有些牛二作怪的传闻。

    牛二说道:“你的病我肯定会治好,可是先要把酒肉给我备下,我在这住三个月。”

    请郭清过去看病的那个朋友听了牛二的话,连忙大声道:“郭清先生来了。”

    牛二大惊失色,语气急切道:“郭先生来了,我岂能再坐下去。只是郭先生现在堵住了门口,我可不敢在郭先生的面前出门啊。”

    郭清大笑,拉着那位朋友就走到了边上的屋内躲避。

    于是病人的房中一阵风吹出来,此后病人的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