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直接导致了高顺骑兵的坐骑变得参差不齐,有草原马,西域马,藏马,川马,云南马,骡子,甚至还有不少驴……
反观敌人黄巾贼,他们可不会受什么官方限制,也不需要通过正常渠道去购买马匹,他们的坐骑都是直接抢来的,当初渔阳张纯、张举叛乱时,幽州陷入一片混乱,黄巾余党们便趁乱从那边抢了不少马匹,故而现在他们胯下,都是一水的草原骏马。
真是讽刺啊……穷贼寇骑骏马,富官军骑矮驴!
本来敌军玩骑射也就罢了,反正我军骑兵甲胄防护好,不怎么怕这个。偏偏因为骑术不精和马匹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队形散乱,那些落单的骑兵很快就被敌军骑兵一拥而上,围住杀死了。
高顺的心在滴血……
这些都是自己费尽心血培养出来的啊!虽然是半成品,但也不是可以随意拿来抛弃的啊!
早知道如此我就不来了……不,来还是会来,只不过不去第一线了,跟在某一路步军后面就好!
唉!
叹气也没用,高顺只得挥泪继续带着剩余的骑兵朝西边逃去。
而敌人也看出来高顺想逃,于是加快马匹速度,分出一拨人,赶到了高顺等人前面,然后拦住了他们。
“难道天要亡我这支骑兵吗?罢了,不逃了!”
“全军听令,列阵,举矛,匀速前进,加速,冲锋!”
高顺已然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今天我高顺就要跟你们拼了!
青州骑兵们很快冲散了面前的敌人,而后又再度陷入敌人骑兵的包围之中。
“咻――”
一声青州军特有的哨声响起,高顺回头一看,援军来了!
武安国的部队在最危险的时刻,及时赶到了。
来不及感动,高顺当即下令:“全体听令,绕行到友军后方!”
而黄巾军骑兵也因为青州军援军的到来,而一时顾不上趁机追杀,他们赶忙聚集起来,准备迎敌。
武安国纵马来到高顺身边,笑着问候道:“骑都尉,你这边还好吧?”
高顺一拱手:“多谢武安司马!现在,我们联手杀敌吧!”
“好。”
于是两支部队迅速配合了起来。步卒列长矛方阵,骑兵隐于阵中。
黄巾军的骑兵看到此景,感到十分不屑,他们心想:“这些青州军也真是不堪,骑兵这么弱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连脸面都不要了,缩在步军阵中……堂堂骑兵大爷要靠低贱步卒来保护,哈哈哈,真是笑死我了!”
当即有黄巾头目下令:“小的们,准备,给这些软弱的青州军一个教训!全体预备,冲锋!”
黄巾骑兵们并没有摆任何阵型,就这么直接朝青州军发起了正面冲锋。
然而现实跟他们预想中的对面一哄而散不同。这些青州军步卒如同钉子一样死死钉在地面上,就这么直面黄巾骑兵的冲锋。
黄巾骑兵们收束不住马匹,一头撞上了青州步卒手中的超长枪。
“啊!”“哎呀――”“妈……”
黄巾骑兵伤亡惨重。
黄巾头目不由大骂:“马拉个蛋的,这些青州军都是假人吗?居然不怕骑兵冲锋!”
这军事素质,可远比刚才那些青州骑兵强多了!
不过黄巾头目并没有气馁,而是改变了战术,准备选择骑射骚扰。
然而这时候青州军步卒方阵间开始出现了一条条整齐的空隙。不断有青州骑兵从缝隙中奔出。
它们一出来就是加速状态,很轻易地就把步卒方阵前方的黄巾骑兵驱散了,同时杀死了不少没来得及跑开的黄巾骑兵。
而当黄巾骑兵们缓过劲来,准备包夹这支青州骑兵时,发现他们又快速地顺着刚才的缝隙,缩入了步卒方阵中。
黄巾骑兵们不由大骂:“有本事出来!你们这些没卵蛋的青州骑兵,缩在步卒后面算什么本事!”
青州军当然不会理会。
黄巾骑兵们这下没办法了,想冲锋吧,冲不动。想骑射骚扰吧,对方会派骑兵驱散。想围攻青州骑兵吧,对方有步卒保护。
正当他们感到没辙时,他们忽然发现,青州军居然撤了!
而且他们撤退得极其有方,是两支部队交替掩护撤退的。即甲部队列阵防御,乙部队后撤一小段距离,然后转身列阵。甲部队转身后跑,顺着乙部队的方阵空隙跑到乙部队后方,转身列阵。乙部队再转身后跑,顺着空隙跑到甲部队后方,转身列阵……循环交替。
黄巾军骑兵完全无从下口。
就这样,武安国与高顺一路撤退回了之前的黄巾军营寨处。而营寨里的黄巾军因为有武安国留下部队的牵制,而没能出来作乱。
而那支黄巾军骑兵,则临时接到命令,赶赴其他战线去了。
武安国看对方骑兵撤了,便问高顺:“骑都尉,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高顺官阶毕竟比武安国高,故而武安国决定听高顺的。
高顺想了想,询问道:“太史司马那边有消息吗?”
武安国答道:“已经中断了。”
于是高顺决定道:“那么太史司马那边肯定也遭遇了危机,我们应该去救他。”
“好!”
张飞那边。
张飞刚刚杀散了一支黄巾军部队,但这却并没有令他高兴起来,因为他已经彻底迷路了,无法之下,他命令部队先原地休息。本来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迷路了,至少可以通过太阳来辨别方向。而偏偏今天这边多云,太阳被遮住了。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就是问俘虏,然而可气的是,这群俘虏似乎普遍脑子不太好使,有的说这里是高城,有的说是浮阳,还有的说是在章武。
气得张飞大骂:“你们连这里是哪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不想那个俘虏却回答:“俺们就是跟着头目走,头目去哪,俺们去哪!不关心这地方叫啥!”
“那你们头目呢?”
“被你一矛捅死了。”
也不怪他们,这些黄巾军都是流寇,从其他地方流窜过来的,来渤海郡也是最近的事,对这边同样不熟。
正郁闷呢,忽有侦骑来报:“张都尉,前面似乎有个县城!”
张飞听后大喜,高兴地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尼玛,终于让俺找到一个县城了!自己这一路过来,不知怎么的,亭舍遇到不少,县城愣是一个都没碰上!
亭舍可以被黄巾军烧毁,但县城不会,一旦发现了县城,就肯定可以知道这是哪里!
于是全军停止休息,加速朝县城开拔。虽然在沿途张飞也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亭舍,里面还有人驻守。但他现在已经不屑于去跟一个亭舍的人打听位置了,他只要县城!
到达城下后,张飞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泉州(不是福建那个泉州啦!)。
尼玛啊,怎么跑俺老家幽州来了!
幽州渔阳郡南部的县,泉州县。
城墙上的官军一脸戒备,大声询问道:“下面的人听着,速速报明身份!说出你们的目的!”
张飞气得大骂:“滚犊子,俺烦着呢!”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奋武将军
黄巾军那边,原本负责围剿张飞所部的那个黄巾头目对此也感到很奇怪:这支青州军为什么离开冀州,跑幽州去了?
不过容不得他想太多,很快他就接到上级命令,命令他去南边进行支援作战。
于是他不再去管张飞,收束队伍,从幽冀边境离开,南下前往章武县。
章武县是渤海郡最北面的县,不过这个县的面积很大,抵得上某些小面积的郡了,比如青州的齐国,面积就很小,跟章武县差不多大。而章武县城则在县的南部。
渤海郡就是这样,面积大,人口多,偏偏就只有八个县。所以后来曹操占据北方时,特意从渤海郡里分割出几个县,单独形成一个章武郡。
当他到达预定战场时,看到的是一片人间惨象――到处都是黄巾军士卒的尸体,断肢、残躯、污血遍布了视线所及的每一寸土地。
“这……这是敌人哪支部队干的?青州军的主力还是……”
不等他猜测完,便看到有敌军侦骑过来侦查。
黄巾头目眯眼一瞧,认为这应该不是青州军的侦骑。虽然青州军的侦骑也骑草原马,服饰也跟对方的差不多,但却有一个显著的区别:
青州殷富,士兵们披甲率很高,作为军中精锐的青州侦骑更是人人披铠。
而面前的侦骑没有。
是哪里的部队呢?幽州的?还是冀州的?
很快,他就知晓了敌人的身份。因为敌人的大部队如同一阵风一样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这速度也太快了吧!侦骑刚走不久,大部队就过来了!
再仔细一看大部队的旗帜,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字:“公孙”。
“奋武将军公孙瓒?”作为黄巾军中的头目,他不仅识字,见识也远比普通黄巾军广,知道幽州那边公孙家有个很能打仗的将军,名叫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勇武无比,经常在草原上同异族作战,威震边疆。
甚至那些经常过来劫掠汉地的乌桓人,一听到公孙瓒的威名,都吓得收敛了不少。
头目当即下令:“小的们都给我听令,准备作战!”
麾下黄巾士卒们慌慌张张地开始做战斗准备,虽然他们不认识什么公孙瓒、白马义从。但地上的尸体足以证实面前的敌人不好惹!
他们把武器举起来,开始摆阵型,时间仓促之下,只是勉勉强强摆了个方阵。
而还没等头目发出下一步的命令时,对面的公孙瓒骑兵已经向这边发起了冲锋!
马未到近前,先是一片箭雨射了过来。
“哎呀!”“呃!”“啊!”……一片惨叫声。
而后便是四散溃逃。
黄巾军们可没有青州军那种以步克骑的本事,遇到骑兵冲过来,不赶紧跑还等什么?
那个头目遇到这种情况,也无法阻止他们溃逃,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部队溃散后,再重新收拢一部分人,准备下一次作战。
这也是波才给他们制定的黏胶战略:波才知道黄巾军士气低下战斗力差,在面对精锐官军的正面冲击时,是不可能抵挡得住的。而作为黄巾军中战争经验丰富的老军官们,也就是那些头目,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在部队溃散后进行重新收拢,然后发起下一次攻击。等又一次溃散后,再收拢、再攻击……循环往复。
如同一团黏胶一样,你能够轻易打散它,却永远无法消灭它。
然而这一次,黏胶战略失效了。
因为公孙瓒的骑兵不会放过任何一名黄巾军士卒,他们可不像半成品的高顺骑兵一样,冲散敌军后就放弃追杀了。
他们会一直追杀到底,杀光他们眼睛里看见的每一个敌人。
偏偏他们还不害怕队伍分散后遭到敌人大部队包夹。因为这里地处平原,没有可以藏兵埋伏的地方。公孙瓒的骑兵一旦发现自己落单被围,就会完美地施展自己精湛的骑术和武艺,单枪匹马从重重包围之中杀出来。没人能够阻挡。
他们每一个人都擅长这个,简直就是……弱化版的赵云。
虽然此刻赵云尚未出山。
就这样,战况陷入了一面倒的屠杀之中。白马义从们并不光只是射箭,他们并非死板之人,在发现部分黄巾军妄图临时结阵时,便一片箭雨射过去,打断对方阵型,而后等敌人阵型松散了,便拔出近战武器,对他们发起近战冲锋!
很快,视野内就再也没有活着的黄巾军了,那个黄巾头目亦被杀死。
公孙瓒满意地看了看此战的成果,然后问旁边一名侦骑:“你刚才说,有一支青州军跑渔阳去了?”
“是的,他们的目的尚不明确。”
于是公孙瓒下令道:“去联络他们,问问看什么情况!”
渤海郡某处河流。
关羽身边只有几艘小船,而他的面前和背后,都聚集着大量的渔船,这些渔船不属于他。
关羽眯了眯眼睛,心说:看来这是敌人一开始就布置好的埋伏,首先通过这些支流把我军的队伍分散,而后先放某渡过这一段河流,再将事先藏在河岸上的船拖下水,给某来个两面包夹。
哼,想得倒是挺周到!
对方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只见对面悠悠驶过来一艘小船,打着白旗。关羽知道这代表对方是有事要跟自己谈,于是没有下令手下放箭,而是放对方过来。
船过来后,船首一人站起身来(之前是蹲着的),朝关羽拱了拱手。
此人一身文士袍,面皮白净,就是相貌多少有些猥琐。只见他开口对关羽问道:“对面可是青州水军之主帅?”
“正是。”
文士点点头,而后自报家门道:“鄙人黄巾水军渠帅,李偷瓜,敢问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果然是贼寇!什么破名字!
原来这位李偷瓜并非什么文士,单纯就是喜欢附庸风雅而已。他本名李承乾,是他父亲在某个道观里特意摘取的字作为他儿子的名字。
可惜这个在外人看来很文雅的名字,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雅气。这个自小性格顽劣的家伙,总是喜欢干些偷鸡摸狗之事,经常去别人家地里偷瓜。
故而后来人们便不再称呼他本名,而是以“李偷瓜”这个绰号来称呼他。
虽然李偷瓜多次向别人纠正,但人们才不会在乎这个小贼的抗议,继续叫他绰号。
久而久之,李偷瓜自己也认了这个名字。
然而他附庸风雅之心尚存,总是会去偷些文士袍来穿,还时不时地学起文人作诗来了:
“月下偷瓜贼,大堂李承乾。
身为嫡长子,自有美容颜。
偷瓜非我愿,祈使人勿嫌。
我心向文学,儒袍以挡寒。
闲来乘扁舟,打渔胜耕田。
幸遇贤良师,渡我奉黄天。
征战几数年,功劳积连连。
波渠帅看重,拜我水军前。
麾下船千艘,连起可成片。
此番来作战,青州军要完!”
关羽不屑地看了他一眼,冷冷道:“朝廷钦封青州楼船都尉关羽字云长!你这贼寇,过来何意?”
李偷瓜不以为意,笑道:“特来劝降尔!将军天纵之才,率领一州之水军,不可谓不高贵。然则我黄巾军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区区渤海一郡之地,是容不下我们的。待到我军彻底征服渤海之后,必然要挥师周边,汝青州此次趁我军围攻南皮之时偷袭,已然惹怒了我们。介时青州很可能就是我军下一个目标,谅尔等腐草之荧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青州危如累卵!到那时,你这楼船都尉又能做到何时?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头目之位,就算是渠帅高位,也未尝没有机会。我安你乐,岂不美哉? ”
关羽冷哼一声,才没心思跟他玩阵前饶舌,当即从旁边弓手手中拿过一张硬弓,搭弓引箭,对着李偷瓜那张嘴就是一箭射去。
李偷瓜大惊,没想到对方说翻脸就翻脸,吓得赶忙后仰,一屁股跌坐在船上。
不过他这也算躲过了一劫,箭矢贴着他头皮划过,插在了他身后的船舱上。
李偷瓜用手指着关羽,颤声指责道:“你……你!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规矩你不懂吗?”
关羽冷冷一笑:“你现在不是活着呢吗?赶紧给某滚,现在某不会再射第二箭。不过等你回船队后,某就不会再饶你了!”
李偷瓜却不是很相信这话,连滚带爬地逃回船舱,而后命船夫速速划船,就这样狼狈地逃回了他的船队。
关羽也确实如同他说的那样没有动手,他虽然喜欢战场偷袭,但脸面还是要的。刚才射箭时也是故意放慢了动作,否则凭他李偷瓜那点身手,哪里可能躲得开?
不过是为了吓唬他一下而已!
之后,感觉自身安全了的李偷瓜,当即下令船队发起攻击,同时命人射出鸣镝,通知关羽背后的黄巾水军一起夹击:“全都听令,给我杀了那伙青州军!”
……
李偷瓜这个设定是为了黑‘月下偷瓜贼’,用以报复他在小说里黑我赵二。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局势扭转
接战前,照例是一轮箭雨覆盖,双方的弓箭手都开始飞速地拉弓、松弦,把手中的箭矢朝对方倾泻*出去。
虽然黄巾水贼无论是弓手人数还是弓箭数量,都比青州水军要多,但伤亡惨重的还是黄巾水贼这一方。因为在面对箭雨时,训练有素的青州水军会在船上竖起挡箭牌,挡掉了绝大多数箭矢。而对面的水贼们就没这么专业的装备了,面对箭雨袭来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抵御的方法。
这也直接导致了李偷瓜放弃了以往他所最为擅长的远程游斗的作战方式,而是选择了加速前进,他们要“玩近战”。
青州军的船与黄巾军的船很快撞到了一起,当即就有不少黄巾渔船被撞翻了船。
青州军的船毕竟是战船,即使是小船,其防护力、稳定性也远胜敌人的小渔船。至少渔船可不会在上面弄个蒙皮,加个撞角什么的……你一个打渔用的船,装那些,难道用来撞鲸鱼么?
之后便是跳帮厮杀。
李偷瓜想着,游斗射箭我不如你们,船只互撞也不占优势,那接舷战、跳帮厮杀总该我占优了吧?毕竟我们人多!
然而他又错了。
两军接舷厮杀之时,黄巾水贼们又一次惊讶地发现,青州官军的水军士兵,个个身披重甲,手持刀盾……当初在训练水军时,有着丰富江湖厮杀经验的关羽发现,在颠簸的船面上进行近身搏斗的话,很难模拟陆上的结阵战斗,而且相对狭窄的船身上也组不起多大的阵来。
于是关羽便建议水军士兵集体使用环首刀和盾作为武器。同时加重了他们的个人武艺训练:不再是陆上刀牌手们那种只会举盾砍腿的初级技艺,而是专门传授了他们不少江湖厮杀的技巧。
不过与江湖人士的作战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江湖人士普遍很少装备盾牌(因为江湖人士们普遍声称盾牌重且妨碍肢体动作,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虽然亦有人辟谣过,但没什么人信),故而关羽在研究了一段时间后,专门设计出了一套配合盾牌使用的刀法。
为了验证效果,他还专门派了一些表现良好的士兵,以私人身份去拜访江湖中的几位知名大侠,与他们进行友好切磋。得出结果是这套刀法虽然不算复杂,但却十分实用,那些武林俊秀们的花巧武艺再精妙,在那一面盾牌前也很难发挥作用。
在得知这些士兵的“师父”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赤面刀魔时,有人便写信建议关羽专门开宗立派,这样可就能够在武林中青史留名了。关羽则对信完全置之不理。众人很快反应过来,现在的关羽,可是堂堂两千石的朝廷都尉,地位尊崇,又哪里是江湖中的掌门能比的?
画面转回这边,黄巾水贼们几乎是一面倒的被青州水军屠杀。士气本来就不算高的黄巾水贼们迅速崩溃,纷纷驾船逃离。
关羽也不急着追,因为他知道,敌人逃不了!
南皮城下,黄巾军营寨中。
波才看着城墙下的无数黄巾军尸体,感到有些无奈:“唉,孙子曰:‘其下攻城’,真是所言非虚啊!”
旁边有一个黄巾头目向他建议道:“渠帅为何不发动城内细作,来个里应外合?”
波才摇了摇头:“现下南皮城内众人齐心协力,防备严密。想靠些许细作打开城门,难!”
或许是该换个对策了!
太史慈处。
满身是血的太史慈,身后跟着一群同样满身是血的青州军士兵,正在忘我地厮杀着。面前的敌人实在太多了!
太史慈本想先杀退东面一股敌人,然后在去杀另外两股,来个逐个击破的。没想到东面的敌军远比想象中的要多。
这些黄巾贼忠实地执行着波才给他们定下的黏胶战术,一批被杀崩溃了,第二批紧接着迎上来,第三批被杀退后,溃逃的第一批人又被收拢了起来,在第五批人被杀溃后重新顶上来。
这套战术也就是波才能够使用出来,因为他麾下拥有足够多的中小头目,可以用来完成如此复杂的战术,而且这些黄巾贼士卒也是拥有丰富逃跑经验的,他们早已习惯了在被敌人打散后又迅速重新集结起来。
若是换了寻常诸侯的部队,只会是在一支部队崩溃后,直接连锁导致所有的部队都崩溃掉。而逃散的士兵们也会更倾向于躲入山林,从此当了逃兵――与其回去受临战逃脱之罚,不如自此聚啸山林,自由自在,也好过每天在军营中累死累活,粮饷还被黑心军官克扣。
反观黄巾贼们,他们可没有临战逃脱要受罚的规定,而且比起聚啸山林,还不如继续在黄巾军里呆着,好歹跟着黄巾军,可以有机会攻打县城,玩玩大家族的白嫩闺女。山林里能打劫什么?兔子?还是路过的比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