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助也不仅仅是救出那支商队。”
………………………………
第二百五十六章 糜家商路
赵二沉吟了一下,而后问:“那么……需要本官去跟糜子仲来谈?”
陶谦呵呵一笑,答道:“老夫虽然与糜别驾亲善,但是对商业一道,却懂得不多,故而还是将糜子仲叫过来为宜。”
“好吧!”
不一会儿,糜竺过来了。令赵二感到意外的是,那个糜小白脸居然也跟过来了。不过这次他的打扮正式了许多,不知是因为要见陶谦而用心装扮了一番还是怎样。反正显得……
没那么娘炮了。
而对方也注意到了自己,赵二发现这厮似乎朝自己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不过转瞬即逝。
糜竺首先朝陶谦与赵二见礼道:“糜竺见过陶刺史,见过赵州牧!”
陶谦微微一笑,问道:“子仲不必多礼。你身后这位是?”
糜竺转头一看,大吃一惊,而后小声训斥道:“你怎么跟来了!不是让你在外面等着吗?”
糜白脸微微一笑,也没有出言抗议,而是乖乖地告退了。似乎他跟进来就只是为了看一眼一样。
糜竺不由面色尴尬地抱歉道:“家人不懂规矩,失礼了!”
陶谦示意无妨,而后便跟糜竺说了赵二的事情。糜竺想了想,而后告诉赵二:
“赵州牧所需要的粮食数目,我们糜家确实能够提供出来。”
赵二便问:“那么本官……或者说青州这边,需要以什么来补偿呢?”
糜竺呵呵一笑:“赵州牧真是快人快语!至于糜家具体需要什么帮助,还需要竺回去……”
说到这时,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改口道:“还请赵州牧在这里稍作,竺稍后便回,见谅!”
看到赵二点头后,糜竺便出去了。而陶谦则笑着对赵二说道:“看起来子仲是去请教他们糜家那位智囊去了。”
“智囊?”
陶谦便解释道:“赵州牧可能不知,外人皆风传徐州糜家有一位隐藏的智囊,糜子仲每遇大事,都会跟那位智囊相商。”
赵二不由问道:“陶公可知道那位智囊的身份?”
陶谦笑了笑,答道:“原先老夫也不知道。但是现在,倒是猜出几分了。”
“是刚才他身后的那个小……小子?”
陶谦点了点头,分析道:“据说这位糜家智囊一直以来深居简出,极少出门。若是以往糜子仲遇到难题,肯定会说要回家,过几日后再答复。而今天他却只说让咱们稍待即可,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请教完毕,那说明智囊肯定就在附近……而那个小后生的可能性无疑最大。”
赵二耸了耸肩:“看起来糜子仲对那小子有些过于依赖了……他还没弱冠呢吧!”
弱冠,即男子二十岁。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会行冠礼,从此有资格戴冠帽,故而得名。而行过此礼后,便表示成年了。
陶谦亦点评道:“少年出英才啊!等他弱冠了,估计以后再来跟老夫谈事情的人,就会换成他了。”
赵二想了想,历史上糜家没听说有这么一号人啊?难道早早亡故了?
极有可能,古人寿命普遍不怎么样,年纪轻轻就死掉的英才数不胜数。
没过多久,糜竺回来了,先是又一番抱歉,而后跟陶谦借了一副地图,跟赵二谈了起来。
只见糜竺指着地图上徐州西北方向的泰山郡说道:“赵大人请看。我们糜家每年都会往其他州郡派出一些商队进行贸易。而大人之前在琅琊郡从昌霸手中救下的那支商队,就是专门负责前往西北方向的一支队伍,而这支队伍最终的目的地,则是冀州。以往我们同冀州贸易的时候,都是走泰山这条路线的。商队会在泰山郡这里进行小额贸易,而后再进入兖州的济北郡,再经过东郡的博平县后,就到了冀州。在那里,我们会同冀州的商家进行贸易,而后返回。”
“不过最近几个月发生了变化。大人您知道的,泰山郡现在不再归兖州管辖,而是归了大人的青州。这本来没什么,毕竟泰山郡的大小官员还是那些人,我们在这里进行贸易不会受什么影响。”
以前说过,在古代,一个商人要想正常进行贸易,是必须要得到官府的支持才能进行下去的。毕竟在那个极度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的地位和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任何保障。只要有官员稍稍看不顺眼了,等待那个商人的结果只会是抄家破产的结局。
在官员眼中,商人就是自己的钱袋子。自己需要钱了,商人就得无条件地乖乖孝敬上来。比如我县有座桥坏了,需要修,钱从哪来?商人来掏!县里遭灾了,需要抚恤,钱从哪来?商人来出!有匪寇需要剿灭,军队的开拔费哪来?还是商人来给!
不出?
那就是你为富不仁!这就是罪!
有钱就是原罪,你有钱了,就得有义务把钱给分出来。
什么?你说你的钱是你辛苦挣出来的?呸!
别人的钱是辛苦挣来的,你们商人可不是!你们就是一群不事生产,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只知道低买高卖从中取利的奸猾败类,是社会的毒瘤!
商人这种东西,最好全部消灭干净才好!
就是在这种极力压制下,商人们无论是采购还是出售,本地开铺还是异地贸易,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
而商人要想不受限制,唯一的办法就是贿赂官员,与官员勾结起来才行。糜家因为与陶谦勾结,故而可以在徐州正常贸易。但若是去了其他地方,就得把其他地方的官吏们也喂饱才行。不然你的商队连进都进不去。
糜竺继续说道:“但是商队若要继续向前走,进入兖州,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泰山郡的事情,刘刺史与大人交恶。故而下了一个禁令,凡是从泰山郡过来的商队,全部会被课以重税。交税也就罢了,还会受到刻意刁难。前阵子泰山有个叫吕虎的商人,带着一车货物想去济北郡贸易,因为没有孝敬足够的钱,而被哨卡官员诬为贼寇。不仅货物被没收,人也被关进地牢,他家里人倾家荡产才把他赎回。”
据说这个吕虎被抓时,还叫嚷着什么:‘你们这样闭关锁国是不对的!你根本不懂商业的重要,你们刘刺史不仅不想着壮大商业以积攒财富,却只想通过控制它去敲榨商人。这种做法简直蠢到家了!’
官员当即命人把吕虎的草鞋扒下来,塞进了他嘴里。
糜竺叹了口气,继续道:“我们本来想通过贿赂当地官员,来让下面人对糜家网开一面。然而自从刘刺史袭杀东郡太守桥瑁后,兖州各地纷纷产生了不少反抗刘刺史的叛乱。刘刺史在镇压了这些叛乱后,便把兖州各地的官员来了个大清洗,纷纷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这些人十分忠于刘刺史,严格执行刘岱的命令。我们糜家多次尝试贿赂,也没能奏效。”
“后来我们想,干脆不从泰山郡走,而是从豫州的鲁国那边绕道去兖州,刘刺史对豫州那边过来的商队不会苛刻对待。可惜鲁国后来也参与了反对刘岱的叛乱,故而刘刺史的针对目标又增加了一个鲁国。好在豫州其他郡国不受影响。然而当我们准备从沛国那边过去时,却又发现,虽然这样走去冀州,行程距离差不多,但却需要经过更多的关卡,从而缴纳更多的税,成本大增。这样一来,徐州与冀州的贸易,我们糜家就只得放弃了。之前大人看到的那一车黄金,就是该商队最后进行的一次贸易。”
在古代,远途贸易的运输成本高低,不在于距离远近,而在于路途中所经过的关卡数量。其成本的大头往往出自那些哨卡所收的高额税金。至于人工成本,反倒是小头。
虽然泰山多山,路不太好走,但糜家要走这条路的话,只需要经过两个郡一个县。绕道鲁国亦是如此。而若是绕道沛国,虽然距离差不多,但却需要经过好几个郡国才行。每个郡国的边界都有哨卡,经过的郡国越多,哨卡也越多。
当成本过于高昂,利润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作为一个理智的商人,就应该及时舍弃掉,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赵二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也听乐毅说过。
最后,糜竺向赵二提出了他的要求:“从此以后,我们糜家就少了一条商路。而如果赵大人能够为我们糜家带来一条新的商路的话,那么在大人需要帮助之时,我们糜家亦不会有任何推辞!”
说到这里,赵二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想要深入青州进行贸易,或者允许商队正常经过青州,重新打通与冀州的贸易。
青州与徐州一直是有贸易往来的,不过因为糜家与管氏商会这两个一州大商的原因,而导致双方的商队谁也别想进入对方的地盘进行贸易。乐毅不会允许糜家的商队进青州,同样糜竺也不会允许管氏商会的商队进徐州。
双方的贸易都是在两州边境进行的,谁也别想越雷池一步。
即使是最新归附的泰山郡,也仅仅是因为糜家下手及时,才能够分得一部分的蛋糕。但乐毅也曾多次找过赵二,希望赵二帮他驱逐泰山郡的糜家势力。
只不过因为泰山郡刚刚归附不久,赵二顾虑孔融的面子,没有立刻插手泰山的行政,再加上这段时间赵二沉迷女色有些过头,所以才一直没动手。
……
本来想弄点汉末地图给大家看看的,这样大家也好理解一些,不过不知怎么弄。
………………………………
第二百五十七章 登琅琊台
糜家需要补齐它缺少的那块蛋糕,而赵二的选择有两个:从管氏商会里分出一块蛋糕给糜家,或者想方设法去帮糜家夺回他原先那块蛋糕。
让乐毅去出血,割他的蛋糕送给糜家,这是乐毅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是赵二不情愿的。这个肯定不是最优先的选择。而把糜家失去的蛋糕夺回来,同样不是容易的事情。
夺回糜家蛋糕的方法有两个:一为出兵兖州,将济北郡和博平县攻下来,或者以出兵为威胁逼迫刘岱取消针对泰山郡的贸易限令。
二则是允许糜家商队借道青州,从青州这边抵达冀州贸易。
对于赵二来说,现在出兵兖州可不是什么好时机。虽然现下群雄并起,渐渐开始进入了互相厮杀的阶段。但那也不代表你可以随便动手想打谁就打谁了。
至少,你得有个说得过去的战争借口。在势力数目越多的时候,战争借口越是重要。历史上曹操要打徐州,还得以为父亲报仇的名义呢!
战争借口这玩意,可别以为只是一块掩盖私欲的遮羞布。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遮羞布,而对于一个明智的诸侯来说,战争的“正义性”非常重要。
就拿三国时期来说,曹操为什么非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因为他有了天子之后,就有了大义名分。这大义不是给普通百姓看的,也不是给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听的。而是给那些世家大族,那些敌我双方阵营里的官员听的。
像荀彧那种王佐之才为了大义而竭力辅佐曹操这事就不多说了。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战了。你看官渡之战双方进入对峙阶段后,曹操是处于各方面都不利的状况的。兵力不占优,粮草告罄,战略上被压制,谋士们的计策也难以发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手底下的官员还在坚持咬牙支持曹操,没有选择叛变。虽然有不少人偷偷写信给袁绍表示投靠之意,但那也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而已,并没有真的投靠过去。
反观袁绍那边呢?明明占据优势,许攸却要叛变袁绍去投曹操,这是为何?
有人说许攸跟曹操有旧,但他跟袁绍同样有旧。乌巢守将无能守不住,但是你许攸不去跟曹操告密,曹操哪里会知道?审配逮捕了许攸家人,许攸是生气。但是那也等同于把许攸家人变成了人质,你这一叛变,那家人就不是关押那么简单了,而是死定了!如果许攸不叛变,凭着他跟袁绍的关系,活动活动,未必就不能把家人放回。以后再找个机会报复下审配就好了,何必要投敌?
乌巢之战后,袁绍方将领更是相继开始倒戈向曹操。
你说之前曹操粮食早没了,没有曹操将领倒戈袁绍,为啥袁绍一没粮了,袁绍将领立刻就开始倒戈曹操了?
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曹操是正统,有大义名分!故而那些袁绍的部下投靠曹操,投靠得心安理得,毫无愧疚感。因为他们是投靠朝廷,是反正,而不是叛逆。名声不损。
这是真正天下人所认同的大义才有的效果,随便编出来糊弄小孩的借口,也就只能糊弄小孩了,起不了丝毫作用。
即使是刘岱杀桥瑁,还得找个借粮不给的借口呢。毕竟刺史向辖下太守要粮食是正当要求,只不过借粮不给这种借口只能允许你强行征用东郡的粮草,不足以让你杀桥瑁。故而引得兖州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甚至连豫州的鲁国都参与其中。
若是刘岱没干这事,兖州境内如果有人胆敢起兵攻击刘岱,那陈留张邈、东郡桥瑁、山阳袁遗、济北鲍信等人,都会纷纷出兵帮助刘岱镇压,而不是闭门自守,甚至逃遁出境。
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你让赵二现在出兵兖州,以什么借口?为桥瑁复仇?天下人都知道你赵二跟桥瑁没有任何交情,为他报仇纯属强找的借口!你若说是出于义愤要去惩罚刘岱的不义,那你早干嘛来的?刘岱刚杀桥瑁时你不动手,现在黄花菜都凉了你出兵了?
反对刘岱对商人课以重税?更是笑话!刘岱身为兖州刺史,对进入境内的商人收多少税是他的权力,关你赵二p事!
既然兖州这条道走不通,那就只能让糜家商队借道青州了。不过这事也不是可以简单答应下来的。
以往糜家走兖州去冀州,因为各种限制,每次贸易获取的利益算不上太多。故而就只有一支商队进行这项任务。
一支商队所能携带的货物量很少,所以不会影响青州与徐州的贸易。要知道,青徐两州之间的贸易,可不单纯只是交换这两州的物产而已!
徐州会将南边扬州、西南豫州贸易来的商品,转手卖给青州。而青州同样会将冀州、幽州的货物转手卖给徐州。
糜家直接从冀州贸易来的货物,跟青州提供给徐州的冀州商品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而已。但若是允许糜家自由地通过青州去跟冀州贸易,而不课以重税的话,糜家显然肯定会扩大这支商队的规模,或者派出更多的商队去冀州贸易。
这就间接影响了青州的利益。
无论赵二选择怎么解决糜家的问题,自己想一点血不出是不可能的。于是在赵二犹豫了一会儿后,对糜竺说道:“子仲啊,这事本官需要回去好好筹划筹划。”
与其说是筹划,倒不如说是与管氏商会的人一起来谈。
糜竺点点头:“当然,此等大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
赵二略一思虑,而后对糜竺说道:“这样,子仲你派个能代表你们糜家的人跟本官回青州一趟,到那里我们再细谈!”
糜竺身为别驾,一般没有大事是不会随便离开徐州的。故而赵二让糜竺另派人跟他回青州。
听到这里,糜竺不知为何忽然苦笑了一下,而后答复道:“好,竺会派人跟大人一起回去的。”
事情谈完后,赵二也没心思继续在陶谦这里蹭吃蹭喝了,在又吃了陶谦一顿送行大宴后,带着那个糜小白脸踏上了返回青州的道路。
路上赵二对他调侃道:“糜……小子,看起来你族兄糜竺很不放心你外出啊?”
从糜竺口中得知,这小白脸跟糜竺是同一辈的,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大。
而糜白脸也放弃了让赵二记住他的名字,拱手回道:“毕竟吾尚未及……弱冠,兄长不放心也很正常!”
赵二嘲笑道:“弱冠?哈哈,你若是女子,及笄的年龄也没到吧?”
说到这,赵二忽然好奇心起,瞟了眼他的脖颈处……哦,有一点喉结。
呸!恶心的臭男人!
糜白脸没有回应他这个无聊的话题,而是转而邀请道:“赵州牧难得来一趟徐州,不如在此看看风景如何?”
赵二想了想,答应道:“好啊,反正不急!”随后问道:“徐州这边有什么必看的风景吗?”
糜白脸答道:“徐州这边的名胜很多,而在北部,最有名的无疑就是琅琊台了。”
琅琊台为不知多少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其“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当下琅琊台,依然可见台分三个层次,递级而上。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历代有许多帝王来这里祭祀四时主。越王勾践在琅琊山起观台会盟诸侯。
秦始皇三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三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朝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启航地,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地方。所以,琅琊台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
琅琊台冠领群山,仰俯高天风云与大海碧波惊涛,和海上岛屿相望相呼应,自然风光:大气磅礴、蔚然壮丽、天地山海间奇观异景丛出迭现,使游人叹为观止。
赵二此刻登山望海,看到一块碣石后,忽然诗兴大发,咏诵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糜白脸听后赞叹道:“真是一首好辞!这是大人所作?”
赵二哈哈一笑,答道:“不是,此乃曹孟德之作。”
他才不屑于去抄诗,虽然曹操作这首《观沧海》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糜白脸点点头:“早听闻曹孟德文采斐然,果然如此!而大人在此刻咏出此辞,想来大人的内心想法、志向,与曹孟德创作时,是一样的!”
赵二高兴地拍了拍他后背:“你很懂我嘛,小子!哈哈哈……”
其实赵二哪有曹操那种伟大志向,他不过是随口背诵而已。甚至连《观沧海》里到底表达了曹操什么志向,赵二也不了解。
赵二在穿越前,那些什么唐诗啊、宋词啊、元曲啊……他才不像其他穿越者那样记得那么清晰。他平时对古诗词也没有任何兴趣,更不会闲得蛋疼去背它。也就是上学时老师要求背的那些诗词里,他记得少数几首罢了,什么“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
唯独曹操的两首诗,《观沧海》和《短歌行》他记得。
然而记得这玩意,对于穿越后的他来说,毫无卵用。别的穿越者一穿越后,抄上一首诗后,立刻名声大噪,声名鹊起。再抄上几首,就名闻天下,成为无人不知的大才子大诗人了。
而赵二这货……先不说他对抄诗这事极为反感,就算他性情大变,彻底不要脸了,硬说《观沧海》是自己作的,也没人会相信。毕竟赵二没啥文化,天下皆知。
正当赵二准备再谦虚几句时,糜白脸忽然望向远处:“咦?”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华老仙
赵二顺着糜白脸的目光看去,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身材肥胖之人走在海滩边。看衣着应该是个男性,至于更具体的,就看不清了。
毕竟这段时间赵二沉迷酒色,视力有些下降……你懂的。
糜白脸却没有这个问题,他视力本来就好,人又年轻,看得自然更加清楚。于是赵二问他:“怎么了?”
糜白脸犹豫了一下,答道:“那个人的相貌……很像一个人。”
赵二一耸肩,问:“那人有名吗?”
如果只是个无名小角色,他才不关心。
糜白脸转过脸,看向赵二:“大人应该知道这人,管县前县尉――诸葛暗。”
“哦,那家伙啊!”赵二依旧不怎么关心。
赵二本想不再谈这个,继续欣赏风景,不想身后的赵熊却提醒他道:“头儿,内人叶氏的灭家之仇就是这个诸葛暗造成的。”
赵熊只是提醒,而并没有请求赵二帮她报仇。毕竟赵熊只是亲卫,没资格向上官提这种要求,而且还是他妻子个人的私仇。
赵二当然不会放着不管,点头道:“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还有这么档子事。既然如此,那本官不介意杀了这家伙!”
随即下令:“命侦骑过去缠住他,其余人做好战斗准备,而后随我过去!”
记得这家伙似乎是个江湖人士,说不准会些什么奇怪的武功,还是直接让大军压过去比较好。单纯靠侦骑可能对付不了他。
话说这个诸葛暗也真是堕落,好好的官不当,非去流落江湖去当什么绿林中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