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败还得败!
“呃……”袁绍想了想,似乎麹义说得更有道理。我冀州文武人才是不少,但毕竟我刚刚掌握冀州,这冀州刺史的位子还没坐热乎呢,真打起仗来,心里是有点虚……
他便看向了自己最初的两个谋士逢纪和许攸,希望他们能给出意见供自己参考。
逢纪有些犹豫,他也觉得麹义说得有些道理,避其锋芒方为上策,但是……
许攸却没有顾忌那么多,他看到袁绍似乎更倾向麹义的说法,当即改变船头,站到了武人这边。
要知道,这武人要是主战,那胜负难料;但若是武人主和,那仗没法打了!
“主公,攸也认同麹义将军的说法,现在公孙瓒势头正盛,应先避其锋芒,而后再慢慢收拾他!”
逢纪想了想,终于也想好了,跟着劝道:“主公,不妨先让那公孙瓒得意一会儿!等您完全掌控了力量,到时候还不是想怎么收拾他,就怎么收拾他?”
袁绍最信逢纪的话,一听他也这么说,立刻同意了他的说法。
不过,应该怎么避其锋芒呢?
这时郭图一看机会来了,心想自己刚刚投靠袁绍,寸功未立,此时正是机会!于是起身建议道:“主公,您现在已经拥有整个冀州了,那渤海太守的印绶,也没太大用处了,何不送给那公孙瓒?到那时公孙瓒一见您连自己老地盘的印绶都送出去了,自然对您放松警惕。而您就可以趁此机会……”
沮授立刻接口道:“趁此机会,聚集实力,然后给予公孙瓒致命一击!”
郭图当时就怒了,谁叫你打断我说话的!我好不容易有个表现机会!可恶的沮授,我跟你没完!
袁绍一听,觉得是个主意,当即夸赞道:“我袁绍能有你们,何愁大业不成啊,哈哈哈!”
当即命人把自己的太守印绶拿了过来,准备差人送给公孙瓒。
这时有个谋士吕三建议道:“主公,那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不就在您的帐下吗?您可以直接把印绶给他,这样不是更方便吗?”
袁绍一想,对呀!当即差人把印绶交给了公孙范,表示愿意保举公孙范做渤海太守,同时希望他能向公孙瓒表示自己的善意,愿意同公孙瓒讲和。
公孙范当面自然答应得好好的,说没问题,交给我好了!
结果那公孙范一到了渤海就翻脸了,压根不提什么示好的事,点起兵马就开始攻打周边郡县,响应公孙瓒的进攻,这可把袁绍给气得够呛,当即就斩了那个献言的谋士吕三。
再说公孙瓒那边,一看自己的堂弟做了渤海太守,立刻派人过去联络他,告诉他这渤海郡他已经约定好了给赵二了,你要想当太守,我可以给你个其他郡。
不想这公孙范压根不听。公孙范这人在以前就不太喜欢自己这位堂兄,所以才故意投靠到袁绍帐下的。
他对公孙瓒说自己就喜欢渤海这地方,海风吹得人陶醉,住在海边乐无边啊!
把公孙瓒给气得够呛,声称自己没有这种堂弟!
然而公孙瓒光声明没用,外人要是真把他宰了,谁知道公孙瓒心里起不起疙瘩。所以青州这边原本准备好出征的部队也暂时停止了行动,在原地待命了。
没有好处的事,谁要帮忙?
不过赵二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他向公孙瓒发出了抗议,要求公孙瓒来解决此事,如果你公孙瓒连这种事都解决不了,那我们青州就对你这个盟友很失望了!
这下公孙瓒急了,心说公孙范你这个坑哥的玩意儿,这是要陷我于不义啊!那赵二不出兵事小,我没了他帮助照样可以打下冀州,但是这背信弃义的罪名我可担不起!
于是他暂时停止了继续攻打袁绍,转而屯兵于南皮城下,准备逼迫堂弟就范。
而他堂弟也不知是脑子进水了还是脑壳被门框夹了,就是宁死不从,坚决抵抗到底。
公孙瓒又问赵二,你们换个其他郡行不行?赵二答复说:约定就是约定,人活一世,当顶天立地,一口吐沫一个钉,怎么能轻易收回?那是男儿所为么!
况且因为之前撤离渤海太早,导致渤海郡的海寇没清理干净,这帮人整天骚扰他们青州的船只。自己一天不占据渤海,他的海疆就一天没有宁日,每天因此而损失的钱都是天文数字。
公孙瓒只得继续逼迫自己堂弟。但他又不想真的向自己亲属动刀兵,万一对方不幸战死,那自己杀害亲属的罪名可就背定了!于是只得这么对峙下去。
这样一来,便给了袁绍喘息的机会。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文台二战荆州
再说说南边。
那孙坚在驱逐了周氏兄弟后,在杜袭的辅佐以及当地世家的支持下,迅速掌握了豫州。经过几个月的恢复之后,实力大增。于是他准备再次攻打荆州,以报上次的一箭之仇。
而袁术听说了此事也表示支持,挑唆孙坚进攻刘表。
他现在在南阳,听说自己哥哥袁绍得了冀州,嫉妒不已,便派人去联络袁绍,让他送自己一千匹马以扩充军力。
南阳这个地方,什么都好,人口多钱粮足,地理位置优越。唯独就是搞马困难。
以往在天下太平时,南阳人想买马没有任何问题,无论是从西南方买利川马,还是从西北方买西域马,还是从北方买草原马都没有问题。
然而现在周围的政治形势,却导致了他买马的几个渠道都被断绝了。
荆州的刘表与自己不对付,益州刘焉封闭了与外界的联络,西北为董卓所占据。就连去往北部的道路,也被袁绍所控制的河内郡所截断。
所以袁术就算再怎么看袁绍不顺眼,也得放下身段去求他。
却没想到他好不容易求对方一次,却遭到了袁绍的拒绝。
袁绍心说我现在编练士卒,正准备积蓄力量跟公孙瓒开战呢,哪有多余马匹给你!你现在又没打仗,要那么多马干嘛?
袁术就怒了,心说那么大一个州你都得了,我别的都不要,你就给自己弟弟一千匹马都舍不得!你还是袁家人吗?
不得已之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遣使往荆州襄阳,向刘表索要一批利川马。利川马远比不上草原马好用,故而袁术又向刘表借粮二十万,刘表亦不与。
刘表心说整个荆州最富饶的南阳都被你袁术占了,我都没找你借粮呢,你反倒找我借起粮来了?你抽风了吧!
至于利川马,我荆州的马场刚被你麾下的孙坚给祸害完,现在尚未恢复过来。你不去找抢我马的孙坚要,找我?
这下可把袁术气得不行,心说怎么天下人都反对我!
当即写信给自己盟友孙坚,其书略曰:“之前那刘表率兵截断你的归路,压根就是我哥哥袁绍一手策划的!全是他一个人主意!现在那袁本初又与刘表私议欲袭豫州,着实可恶。公可速兴兵伐刘表,而我则为公取袁本初狗头,二仇可报。公取荆州,我取冀州,切勿误也!”
孙坚看了这信,都觉得有些好笑,这袁术还说什么“公取荆州,我取冀州”,那荆州我自然能取,那冀州你拿什么去取?
不过一说到刘表,孙坚又气不打一处来,骂道:“狗日的刘表!昔日断我归路,现在不乘时报仇,更待何年!”
乃聚帐下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人商议。杜袭也在旁。
程普看了信,劝诫道:“袁术多诈,未可准信。”
孙坚则冷哼一声,道:“我自己去报自己的私仇,又岂会指望袁术帮忙么?”
众人一想也是,关他袁术啥事,不鸟他就是了!
孙坚又问杜袭:“子绪,你可有什么想法?”
杜袭建议道:“将军,我听说你以往去打仗,都是全军出动,不留余地。当年将军担任长沙太守时,地狭人寡,固然可以如此。然而现在我们已经占据了一个州。所以应当安排足够的人来留守,并且得有大将坐镇才可。只有后方安稳了,前方将士们才能够毫无顾忌地奋力杀敌。”
孙坚觉得有理,又问道:“那子绪你看谁来留守合适?”
杜袭微微一笑,道:“将军亲自留守最好!”
孙坚哈哈一笑,又问道:“哈哈,那可不是本将军的性格!除了我以外呢?”
杜袭就知道孙坚不会答应,于是建议道:“朱治可以,不过需要我来辅助。”
孙坚想了想,虽然他很希望杜袭能够随军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但是豫州这边又不能不守。于是只得答应。
又差黄盖先去河边安排运输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克日兴师。那孙坚本来就是南方人,又跟赵二相熟,所以打仗时都更倾向于用船来运输粮草军械,速度快,还省事,最关键的是只要有战船护航,就不怕别人断自己粮道。
都安排好后,众人便各忙各的去了,而杜袭则私下里找到了祖茂,对着他耳语了几句。
而刘表这边的细作第一时间探知了情况。自从孙坚上次离开荆州后,刘表便知道此人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专门派了很多细作潜伏到豫州,随时监控豫州军动向。
细作急忙赶来报告刘表,说孙坚在豫州与江夏郡边境聚集了大量部队,似乎是准备进攻江夏。刘表大惊,急聚文武将士商议。
蒯越摸了摸胡子,安然道:“主公不必忧虑,可令黄祖部领江夏之兵为前驱,主公率荆襄之众为援。这个孙坚,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可以借道南阳直抵襄阳,却非要越过大别山去走江夏,真是蠢得可以!”
这就要介绍一下刘表地盘的地理了。荆州(去掉南阳部分)同时与豫州、扬州相接临。东北方向是豫州,东方是扬州。而与豫州接壤的,只有一个江夏郡。孙坚想打刘表,在不绕路的前提下,就需要先打江夏黄祖,而后才能进入南郡攻打襄阳。
但是如果孙坚借道南阳就不一样了,他的军队走南阳去襄阳距离更近,完全不需要经过江夏郡。
而江夏郡与豫州接壤的部分,有一道横跨荆、扬、豫三州的大山脉――大别山。孙坚要去江夏,必然要跨越群山才行。这条道路可一点也不好走!
刘表觉得有道理,便令黄祖率军北上,前往大别山驻守。要知道山地易守难攻,谁先占据山地,谁最有利。好在那条山脉是在江夏境内,故而黄祖占据起来很容易。
随后刘表则在南郡召集大军,集结地设置在南郡与江夏的边境,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支援江夏。
孙坚这边准备好了,正要出发,弟弟孙静却不同意出兵,他带着一帮小孩子(都是孙坚的子女)拜于马前而谏曰:“今董卓专权,天子懦弱,海内大乱,各霸一方;豫州方稍宁,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就算要打,也应该多积蓄些实力,待准备完全之后再行动,愿兄详之。”
孙坚却不同意他的说法,曰:“弟勿多言。吾将纵横天下,有仇岂可不报!”
长子孙策,今年才十六七岁,正是冲动的少年,见他父亲要出兵,便跃跃欲试曰:“如父亲必欲往,儿愿随行。”
孙坚听了很欣慰:看看,这才是我的好儿子!当即答应了,遂与孙策一同登舟,杀奔荆州。
………………………………
第二百六十八章 草船借箭
再说黄祖这边。
他依照襄阳那边传来的命令,将整个江夏郡大半的力量都抽调过来,聚集到了大别山中。而江夏郡治西陵城的防御,则交由南郡派来的援兵来负责。
而南郡南边的武陵郡兵则率军北上,填补南郡的空缺。
像这种拆西墙补东墙的兵力调动,在军事上可不是什么高明之举。然而这也是很无奈不得已之举。
豫州的力量是明显强于刘表的荆州的,这从两地的人口就可以看出来。原本整个荆州的人口总数是比豫州稍高一些的。但是现在占全荆州人口四成的南阳郡归了袁术,而占全荆州人口1/6的长沙郡经过孙坚上次一折腾,导致当地各世家纷纷拒绝提供力量,他们害怕孙坚又一次杀回来报复他们。
再有就是更南方的桂阳、零陵二郡,这两个郡距离荆州北部过于遥远,很难在短时间内派出足够的支援。
这样综合算下来,刘表与孙坚的力量(人口)对比,就变成了1:4
黄祖不由叹了口气,埋怨道:“早知如此,主公当初就应该倾全力去消灭孙坚。现在他得了豫州,力量已经是荆州的数倍,我方兵力捉襟见肘啊!”
而后问手下将领张虎:“山下对面的敌军,确认是孙坚所部吗?”
张虎如实答道:“那支部队打着孙字大旗,部队数量众多,应该就是孙坚亲率的部队无疑!”
黄祖虽然算不上是蠢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选择相信。毕竟双方距离遥远,一方在山上,一方在山下,没办法用眼睛确认对方将领是谁,连旗帜都只能勉强看出是个孙字。
而山下的豫州军也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不紧不慢地打制着攻城器械,看起来还没少打。黄祖为了有效地防御豫州方向的进攻,而早早地在山上依托地形修建了无数关卡、营寨。黄祖相信,如果对方打算硬攻,不冒着损失惨重的决心是攻不下来的。
就在他们精神紧张地等待时,忽然从襄阳那边接到报告:
“孙坚亲率大军,进入了南阳郡。从行进方向判断,目标似乎是襄阳。”
山下,豫州军营地中。孙贲看了看山上密密麻麻地营寨,又看了看自己营地中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征集的民夫的部队,笑道:“那刘表肯定想不到,自己又一次被吾叔父摆了一道吧!”
孙贲,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在原时空中,孙坚战死后接替他担任豫州刺史一职。
再说孙坚,他带着真正的主力大军正在水中前行,很快,他的部队就可以直抵南郡最北边的襄阳城。
他摸着胡须想了想,忽然下令道:“本将军好像忘了一件事,先回去吧!”
襄阳城中,蒯越已经被孙坚这个家伙彻底激怒了:“这个孙坚,一直以为他只是个寻常武夫,却没想到他是一个如此狡猾的武夫!”
他原本已经想好了一个绝妙的计策来对付孙坚,却没想到因为孙坚的临时起意,而完全落空了。
坐在上首的刘表问他道:“既然现在孙坚已经率军到达了南阳,那么可否要把黄祖调回西陵城?”
蒯越想了想,答道:“黄祖本人可以调回去,但是大别山的守军不能全撤,至少要留一部分人在那里。孙坚轻狡,难保不会趁黄祖离开后攻山!”
之后蒯越看了看地图,分析道:“孙坚军主力先进入南阳,做出要攻击襄阳的姿态,使得我们原本支援江夏的援军不得不中途返回,改为北上支援襄阳。而当他成功地吸引我们把兵力都聚集到襄阳时,又临时后撤,害得我们白布置了一场。现在不知道他下一步的目的,如果他趁机袭取江夏,那么黄祖那边就不得不防备了。”
刘表皱眉道:“此刻江夏腹地空虚,我们……”
蒯越摇了摇头:“如果我们再次派兵援助江夏,就怕他再度返回南阳,迫使我们白跑一趟。而如果我们不去援助,那么江夏力量薄弱,又很可能被孙坚攻下……唉!”
这就是孙坚充分利用了内线机动优势。他的部队无论怎么调动,都是在南阳境内,来回调动极为方便。而刘表需要同时防守南郡和江夏郡两个地区,如果刘表兵力占绝对优势也就罢了,那样的话就可以把兵力平均分布在两个郡用以防御。偏偏他兵力占劣势,要想抵挡孙坚大军,就只能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一个郡才能守住。
如果孙坚今天攻这里,明天攻那里。刘表的大军就需要来回奔波,往来疲敝之下,军队还没开打,就已经废了。
而如果他不再跟着孙坚大军跑,而是像上次那样据城而守。那样的话,孙坚又会跟上次一样,不断寇略乡县,把他的荆州祸害成一片灾土。
在沉默了一会儿后,刘表只得痛下决心道:“先保南郡吧!至于江夏那边……黄祖自求多福吧!”
江夏郡。
孙坚大军乘船顺着涢水南下江夏。而据细作报告,这次南郡那边的部队再没有了调动的迹象。
孙坚微微一笑:“呵呵呵,看起来刘表这厮终于认清了形势了!”
于是孙坚在江夏北部徘徊了一阵子后,终于不再戏耍刘表,径直顺着河流攻向江夏郡腹地。涢水最终汇入长江,顺着长江,就进入了江夏郡治西陵县。只要从这里上岸,再走上一段,就可以到达西陵城下。
在孙坚正准备靠岸时,忽然遭到了突袭。他没想到那黄祖早已在此设下了埋伏,他派了不少弓弩手伏于水边,见船离岸近了,便一齐起身,乱箭俱发。
当即就有不少船舱外的人被射倒了。
孙坚心说你跟我玩这个?老子当年在江东打水贼的时候你还在吃奶呢!
于是下令诸君不可轻动,桨手在内的大船士兵躲在船上女墙之后,中型船则只留少数划船的人披甲在外,其余人躲进船舱,没船舱的小船远离河岸,往中心靠拢。
而大船、中船就在岸边瞎晃悠,也不靠岸也不躲避,就那么乱转。
黄祖不知孙坚在玩啥花样,心说你这是啥意思?不管了,先射箭再说!
于是只要船到达黄祖的射程内,黄祖就放箭,就这样不知放了多少箭,把船都射成了刺猬。
孙坚也不急,就这么继续玩了下去。白天吸箭,晚上也不靠岸,把船身上插的箭拔下来存好。夜里就睡船上,就这么过了三天。
那黄祖本来也不傻,知道那孙坚在逗自己玩呢,但是没办法,你不射箭,又能干嘛?等着对方冲上岸么?
反正手里箭也够……黄祖问手下:“咱手里箭还有多少了?”
手下管后勤的小官吕国汇报道:“报告太守……没了。”
黄祖当即吓尿了,大怒道:“来的时候你不是说箭管够吗!”
吕国哭诉道:“正常作战,是管够,但是架不住您这么浪费啊!这可是十万支箭啊,那孙坚才带了多少人马啊!”
黄祖气得当时就要把吕国斩了,被周围人劝止住才作罢。
那边孙坚一看黄祖不放箭了,知道他没存货了,就算有也不怕,当即下令靠岸,然后万箭齐发,用黄祖“送”给他的箭把黄祖的人射得七零八落的。之后铁甲军士在前,其他军士在后,一齐冲上岸,杀退了敌军,继而在岸上建立了临时营地。
黄盖命人先把船上物资搬下来,然后整顿军马,让士兵和马匹都先适应一下岸上。
而孙坚不等黄盖他们弄完,自行带领精锐部队朝黄祖部队追杀过去,直取黄祖营寨。
黄祖本来就箭支短缺,防守战不占优势,便直接弃了营寨,径直回了他的老窝西陵城。
孙坚便命人通知黄盖,让他不用在新建营地了,直接利用黄祖这个营寨即可。随后自己带剩下将领一起继续追袭黄祖。
孙坚军轻松地到达西陵城下,见城上防守严密,便没有直接攻城,想攻也没云梯。于是扎下营寨来。
第二天,逃入城中的黄祖缓过劲来了。但是他才不敢主动出城作战,于是站在城头,对着孙坚军打起了嘴炮:
“江东鼠贼,安敢侵略汉室宗亲的土地!”
孙坚听了怒骂道:“什么汉室宗亲土地,谁不知道那刘表不过是屈服董卓的一条狗而已!没有董卓,他刘表凭什么当荆州刺史?”
这倒是有些侮辱刘表了,那刘表本来就是一代名士。之前是大将军何进的掾属,后又出任北军中候,掌管一部分禁军的。如果天下不乱,凭刘表的名声和资历,当个一州刺史不是什么难事。
后来董卓当政后,为了收他兵权,才把他发配到荆州去了。就当时荆州那情况,去那里当刺史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董卓也没想到刘表能在荆州站稳脚跟,他还想着刘表最好死在当地匪寇手里呢!
黄祖一听这孙坚居然如此侮辱自己主公,也顾不上害怕孙坚军威了,当即派张虎带队出城作战,而孙坚则令韩当迎战。
……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是孙坚先这么玩的,诸葛亮不过是学孙坚罢了。而在正史里,这么玩的是孙权。反正没诸葛亮啥事!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活捉张虎
张虎和陈生原先都是荆州当地的匪寇,出身江夏,盘踞襄阳一代。后来刘表平定荆州时,这俩人被蒯越和庞季说服,带领麾下投靠了刘表。在刘表平定荆州其他匪寇时,两人亦出力不小。于是刘表便让他们从属于黄祖麾下,带领原部曲继续担任武官。
此时陈生正在大别山主持防御,防备孙贲部可能的进攻,而张虎在之前黄祖伏击孙坚时留守西陵城。
张虎毕竟出身贼寇,见识短浅,看到孙坚此时身边部队并不多,觉得自己应该有胜利的希望,故而毫无犹豫地遵从了黄祖的命令,带队出战。
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