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应该说咱们组织咯!”

    “哦,对!失礼失礼!”

    王允同时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前去抓捕李傕等人。那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吕布等人便又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吕布急匆匆地赶到郿坞,想先取了貂蝉,却意外地发现貂蝉不见了!

    “貂蝉!貂蝉!我是吕布啊!我是吕奉先,你在哪里啊!”吕布不由开始一边四处寻找,一边大声呼唤起来。

    然而并没有任何回应。

    而皇甫嵩则叹了口气,“年轻人哟!”随即命军士将坞中所藏财产尽数清点、归类,而后带走充公。

    经过统计,坞中所蓄,金二三万斤,银**万斤,锦绮奇玩积如丘山,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

    至于郿坞中的那些良家子女,则尽行释放。而董卓亲属则例外,不分老幼,一律关押起来。

    而寻找了半天貂蝉未果的吕布,垂头丧气地走过来,发现皇甫嵩只是把董卓家眷关押,当即大怒:“关押什么,通通给本将军处死!”

    皇甫嵩求情道:“这个……还是先暂且收押,待朝廷诸公商议之后再做决断比较好!再不济也要问问王司徒意见。”

    吕布正处于愤怒之中,哪里听得进去,反而指责道:“皇甫嵩你这是要诚心庇护董贼余党吗!哼,我知道了,你儿子与那董卓素来亲善,汝定是有私心!”

    要说起这皇甫嵩跟董卓之间的关系,那还真是暧昧难明。按理说这俩人,一个是典型的大汉忠臣,一个是公认的逆臣奸贼。本来应该是水火不容的。

    然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两个人的私交似乎很不错。

    皇甫嵩与董卓两人都出身凉州军人世家,在朝廷西北的历次战争中,曾多次合作,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曾言:“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

    在张温作为主帅时,董卓各种不配合,跋扈。但在皇甫嵩主帅时,董卓却乖觉的多,没有任何记载两人产生什么矛盾。

    史书记载两人真正产生不合,则是在平定王国叛乱之后了。

    再之后,董卓屯兵河东,不轨之心昭然若揭。这时皇甫郦劝皇甫嵩讨伐董卓,而皇甫嵩居然拒绝,只是上表朝廷而已。当时的人谁都知道,什么事情一旦让朝廷去决定,那么后台硬的人基本就等同于没事了。

    皇甫嵩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他此举完全是在袒护董卓。就如同张温袒护周慎一样。

    再后来,董卓掌握朝政。这时候手握重兵屯兵扶风的皇甫嵩无疑是董卓最大的威胁,长史梁衍当时就劝皇甫嵩起兵讨董,与关东联军一起夹击董卓,然而皇甫嵩却并没有听从,并且在董卓下旨征召皇甫嵩进京时,居然毫无顾虑地就去了。

    董卓见皇甫嵩进京,当时就想杀了皇甫嵩,这时候救了皇甫嵩的,居然是儿子皇甫坚寿。史书记载“嵩子坚寿与卓素善”,素善,即一直以来都很亲善。说明两家之间的私交不是一时半会的关系。

    而董卓亦给了皇甫坚寿的面子,饶恕了皇甫嵩,还升皇甫嵩为御史中丞。

    最后,两人间发生了一段最为耐人寻味的故事:

    董卓一次出行,百官相送,董卓为了折辱皇甫嵩,故意下了一道命令:“令御史中丞以下皆拜。”

    《皇甫嵩列传》中记载,董卓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以屈嵩”,即让皇甫嵩屈服。

    而后面的记载是什么呢?“(卓)既而抵手言曰:‘义真犕未乎?’嵩笑而谢之,卓乃解释。”

    翻译过来就是,董卓亲切地握住皇甫嵩的手,问:“你服了没?”皇甫嵩微笑着说“服了。”董卓自此释怀。

    ……

    据正史记载,李儒并没有随着董卓的被杀而死去,在之后与李傕等人共同击走了吕布。李傕等人掌控朝廷时,还表举李儒为侍中,遭到刘协拒绝。
………………………………

第三百零四章 随清风去

    皇甫嵩听吕布指责自己有私心,感到无奈,只得屈服:“好吧,就依吕将军!”

    于是董卓亲族悉皆诛戮,连董卓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池阳君都被诛杀当场。至于董卓弟弟董旻、侄子董璜更是逃不了,皆被斩首号令。

    唯独董卓那尚未及笄的小孙女董白,不知所踪。

    众人回报王允,王允对吕布的做法十分赞同,而后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最后就是处置董卓的尸首了,这董卓罪大恶极,又足够肥胖,那么点他天灯无疑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了!

    当即在他肚脐上插了一根灯芯,以董卓尸体上的脂肪为燃料,据后来的人说,这灯火光明达曙,燃烧了好几天……

    那尸体也不掩埋,而是直接曝尸于市,供老百姓们随意侮辱、践踏。只要别把灯弄灭了,随便你们怎么折腾!

    百姓歌舞于道,长安城中的士子、女子们,皆卖掉自己的珠玉衣装,换来酒肉相庆,这样的人填满了街肆。

    正饮宴间,忽然有人来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王允大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

    遂唤武士:“与吾擒来!”

    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

    王允当时就怒了,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蔡邕伏下身请罪道:“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感叹知遇之恩,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谅:如果你对我施展刑罚,令我残废,使我有机会续写汉史,就像司马迁一样。以赎其罪,邕之幸也。”

    众官惜蔡邕之才,皆极力替蔡邕开脱。太傅马日磾亦私下对王允曰:“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擅杀之,恐失人望。”

    王允一看,你们要干什么?我要杀他,你们居然群体反对。你们是不是没看清楚,现在朝廷是谁说了算?

    王允当即训斥道:“昔孝武帝(即汉武帝)不杀司马迁,却让他去写史书,这才导致毁谤我大汉的《史记》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怎么能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让我们蒙受他们的非议!”

    马日磾无言而退,心说这王允怎么变了,以前不是这种人啊!于是私下又对众官曰:“王允不积德,注定无后啊!善待人,国之纪也;著史书,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

    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人将蔡邕下狱,然后缢死。当时的士大夫们闻知此事,无不为之流涕。后人议论蔡邕哭董卓这事,固然觉得不对;但王允杀了他,则罪孽更甚!

    有诗叹曰:“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俗话说有赏有罚。该罚的人都罚了,接下来便是赏了:首先居头功的就是吕布,升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当然,名为同掌,实际上以吕布那脑子,也只能依赖王允来掌。

    皇甫嵩被封为征西将军。士孙瑞拒绝了封赏,声称自己什么也没做,都是王允的功劳。王允听了虽然高兴,但还是升他为大司农。

    黄琬称病不出,王允便没有立刻升其官,等他病好了再行封赏。

    李肃被封为执金吾,也就是当初董卓许诺的官。其他功臣亦论功行赏。

    至于王允自己,因为本身就已经是三公了,所以只能弄个录尚书事,总览朝政了;亦跟董卓打算许诺的官一样。

    赏罚都完毕了,王允看天色已晚,便回到了自己宅院。

    “怎么样?权力的滋味如何?”

    嗯,是不错!

    “掌握生杀大权,天下人都归你掌控,站于众生之巅……这辈子也算值了!”

    是呀!

    这二位今天还真是一片和谐!

    而黄琬府里则没那么欢快了,现在的黄琬十分发愁,因为他又一次收到了黄奎的信,信中劝他立刻收拾行装离开长安,否则有大难!

    如果在以往,黄琬对自己这蠢儿子的话定然是嗤之以鼻。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在信中列举了很多王允实施连环计的细节。而这些细节,都是此刻身在东郡的黄奎所不应该知道的。

    难道自己这个儿子真有预言能力?

    他难道不是乌鸦嘴吗?

    黄琬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

    再说貂蝉。

    她当时在郿坞之中,望见董卓走后,便知道他再也回不来了,于是便开始寻思脱身之计。

    如果义父的计策成功,那么接下来,自己就会被作为“战利品”嫁给那吕布了。

    唉,被人当礼物送出去的滋味可不好,虽然自己也曾想过要嫁给吕布,但……

    但是现在貂蝉一点也不想嫁给那吕布了。凤仪亭里吕布的表现实在太糟糕了,虽然从他的眼神可以感受到,他确实是喜欢自己的。但是这人也太不会照顾女人了,我当时从水里出来后,都感冒了。

    还有那池塘里的臭泥……

    吕布你去死吧!

    不过,要怎么脱身呢?

    郿坞外面有重兵把守,内部又都是董卓的侍妾亲属和女卫……

    对了!

    貂蝉当即奔到梳妆台前,拿起那些脂粉颜料,对着自己一通打扮。然后又换了一身衣服,悄悄走出了屋子。从此,郿坞里的人再也没见过她了。

    后来皇甫嵩带兵进入郿坞,公开下令施放被董卓强捋过来的女子。貂蝉便混入侍女的队伍中,周围随同的都是早已被自己买通的侍女,他们自然会替自己证明,自己只是个寻常侍女。

    貂蝉临出郿坞前,偷偷看了一眼跟个没头苍蝇一样,在郿坞里乱找的吕布。不过这次她不会再提醒吕布自己在哪了。

    吕将军,我们注定无缘呢!

    就这样想着,貂蝉来到河边,坐上了船。她也不知该去哪好,唉,走到哪算哪吧!

    ……

    说什么郿坞春深,全不晓天意人心?

    受禅台反成了断头台,帝王梦何处寻?

    远离了富贵繁嚣地,告别了龙争虎斗门,辜负了锦绣年华,错过了豆蔻青春,

    为报答司徒大义深恩,拼舍这如花似玉身!

    从今后,

    再不见儿的身影,也再不闻儿的声音!

    貂禅已随着那清风去,化作了一片白云
………………………………

第三百零五章 贤侄张绣

    再说王允那边,今日上朝,又安排了一些事情,散朝之后,王允便听群臣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他侧耳听了下,居然都在为蔡邕的死而惋惜。

    这帮混蛋,居然惋惜同情董贼之人!真是不分善恶!

    第三天,又是如此。第四天,亦然。

    王允不由怒了,心说你们这帮人有完没完?能不能谈点别的?

    “他们这些人,比起你,更向着蔡邕呢!”

    哼!

    “当初董桌当政时,他们也是这样,不向着掌权者,却同情被处死的人。”

    这帮混蛋!

    “你要小心啊,你看他们现在都很少找你联络了。他们不去联络你,就只能背后自行联络了,至于商议些什么……嘿嘿嘿!”

    反贼!他们要造我的反!

    “不能对他们仁慈啊!”

    我知道!

    就这样,又过了些日子。

    这天,朝堂上正在讨论对凉州军的处置问题。原本他们与王允商议好的策略是,只诛首恶,余党不论。所以李傕郭汜他们,尽可饶恕。

    但是王允忽然又变主意了,他觉得这些人当年恶事可没少做。包括淫污百官家眷,刨开百姓坟墓之类的,这些可都不是董卓下令,而是他们自行去做的。

    如果就这么放过他们,那么那些受害的百姓,岂不就白白遭罪了?他们的冤屈,谁替他们伸张?

    更关键的是,董卓刚死时,他们居然还敢派兵去救李儒,杀害我军将士。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悔改之心!

    “是的,是的,正义必须得到贯彻!嘻嘻嘻……”

    朝堂上又有人提议,说不如让皇甫嵩去统领这支军队。皇甫嵩乃是正直之士,而且在西北颇有威望,足以压服他们,使他们不敢再作乱。

    王允却不同意,反驳道:“不行,这帮凉州军队太过危险了!况且皇甫将军年事以高。万一突然病逝,底下一乱,又生祸患!不如干脆把他们都解散掉!”

    这个皇甫嵩也不是很可信,此人与董卓素来暧昧,据吕布说之前查抄郿坞时,皇甫嵩居然替董卓家眷求情。

    甚至连那个董白都很有可能是皇甫嵩私自放走的,只为给董家留点血脉!

    王允最后说道:“还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这几个人,是他们的头领。只要他们还活着,就随时可能反叛,别人可以饶恕,他们四个必须处死!”

    当即不顾群臣反对,下达了对这四个人的追杀令。

    “这帮大臣,真是拎不清,你做得如此正确,他们却要反对你!”

    邪魔,你最近说得话我越来越爱听了。

    “嘻嘻嘻……我一直都没有变,只是你对我的偏见消失了而已!”

    这样啊!

    再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逃到凉州后,听闻朝廷宣布只诛首恶,协从不论。想着首恶是董卓,他们四个应该算协从,便派人到长安上表求赦。结果王允给他们的答复是:“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使者回报李傕。李傕等人当即就慌了,吓得不知所措,最后只得道:“求赦不得,咱们各自逃生去吧!”

    说着就准备遣散军队,然后隐姓埋名,跑去乡下度过余生。

    这时一个人拦住了他们,劝道:“各位叔伯,小侄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四人一看,居然是张济的侄子张绣。樊稠当即训斥道:“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乱插嘴!”

    李傕却阻止道:“哎,现在事情都这样了,就听听大侄子的话吧!”

    张济了解自己这个侄子,自从一年半前大病一场后,就忽然变得特别成熟稳重起来,经常语出惊人,颇有远见。便鼓励道:“绣儿但说无妨!”

    张绣朝众人行了一礼,而后分析道:“诸位叔伯若弃大军而独行,则一小小亭长就能绑了你们去献官。你们难道想受那种屈辱吗?你们想想看,当初跟着董太师的时候,你们过得是什么日子,连三公大臣都不被放在眼里,说杀就杀。金银珠玉论秤量,锦衣玉食,娇妻美妾……难道你们舍得放弃这样的生活?”

    李傕点了点头,而后问他道:“贤侄言之有理,只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张绣一看四人表情,发现李傕是真心求教,樊稠一脸不屑,郭汜若有所思,张济一脸鼓励。心说还是这李傕稍微有点出息,郭汜次之。张济纯粹是因为信任我,而樊稠……怪不得这货先死!

    随即答道:“当初十常侍与何进争斗,十常侍伏杀了何进后,亦是对宫外众将声称只诛首恶,余党自行散去,不予追究。而当时袁绍、曹操、袁术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可没有天真地幻想自己散去后,十常侍真的不追究他们。而是果断地冲入宫门,以为大将军报仇的名义,杀尽了阉党!若不是后来董太师及时进京,那朝政说不定就归了他们掌控!而我们亦当效仿此例,现在应趁人心未散之时,聚集兵马。再联络其他董卓旧部,一起杀回长安!只要咱们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大事未必不可成!”

    李傕等人觉得张绣说得太有道理了,这个小伙子还真是个人才,居然有如此见识!

    众人刚要同意,这时樊稠又插嘴了:“贤侄话说得倒是轻巧!只是那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更有长安坚城可守,又岂是贤侄一句话就能攻灭的?”

    张绣忍住怒气,心说我不跟你一个将死之人计较!

    而张济自然帮着侄子说话:“就算没能攻下长安,到那时我们再逃走,也比现在强。”

    张绣感激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叔父,而后朝李傕身后一人拱了拱手,微笑道:

    “接下来,便应当由文和先生来表现了,呵呵!”

    众人顺着张绣的目光一看,原来是谋士贾诩,现在李傕帐下听用。

    贾诩赞许地看了一眼张绣,而后站出来道:“既然承蒙张小将军看重,那么在下便试言之!”

    贾诩自认为还是颇有些才能的,只是一直没什么发挥才能的机会。之前看到这四个家伙居然放着手里那么大的优势不用,却去主动赴死,实在看不下去了。本想出言提醒,却没想到被张绣抢了先。

    这张绣是个人物啊!

    “文和先生请讲!”见张绣居然推荐自己部下来说,李傕觉得这张绣应该是在给自己面子。

    只听贾诩分析道:“当年太师纵横西北,又让十八路诸侯无功而返,除了在座诸位人杰用命外,靠的就是太师麾下那庞大而强悍的部队!这些部队大多心向太师,只要我等以为太师报仇为名起兵,定可获得绝大多数军队的支持。而太师的部队中,抛去寻常部队外,可称得上是王牌精锐的,有凉州铁骑、飞熊军、炮灰矛、斯巴达、并州铁骑五支。”

    “其中飞熊军就在诸位手中,之前长安城亦是以飞熊军为主。凉州铁骑为凉州众将领所共有,在座诸位手中亦有不少。斯巴达在凉州,炮灰矛在关中,并州铁骑在吕布手中。可以说大部分的力量其实是掌握在咱们手中的,我们占据完全的优势!”

    “而董卓麾下其余将领,如女婿牛辅、中郎将段煨、董越,亦是太师心腹。此三人一直镇守关中,一旦把他们拉拢过来,那么王允的地盘可就十分空虚了!吕布虽勇,却独木难支,面对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咱们,他又能杀死几人呢?更何况吕布有勇无谋,王允不善军略,又有何惧?”

    李傕这下看出来了,这贾诩是真有才能!当即称赞道:“先生妙算!”

    贾诩又建议道:“等到攻克长安,我等就奉朝廷以正天下。那样一来,谁还敢动诸位?”

    众人深以为然,当即拜贾诩为军师,将他奉为上宾,然后依照贾诩的计划开始行事。

    他们首先在西北地区散布流言,诈称王允准备将所有当初跟董卓混的人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最好的证据就是那蔡邕,本来跟董卓没有任何交情,不过是为董卓尸体哭了一声,就处死了。而你们呢,当初跟董卓干了多少大事?他们连蔡邕都不放过,能放过你们?

    底下人当即就信了,李傕又趁机对他们说:“与其就这么坐等别人杀了自己,还不如跟我一起反了!”

    底下人自然跟随,于是短时间内便聚集了十多万大军,分作四路,杀奔长安来。

    半路上,又碰到了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他原本也是为了去给董卓报仇。只是之前势单力孤,又一时大意,被李肃带兵击败了一次。现在他手中只剩下五千兵马,正犹豫不定呢,就遇到了李傕他们。

    李傕等人便问他:“那董越、段煨和徐荣呢?”

    牛辅当即气道:“这三个叛徒!徐荣自岳父死后,第一时间投靠了王允!段煨声称保持中立,不肯参与。而董越更过分,为了求得朝廷饶恕,密谋取我人头,已经被我杀了!”

    其实董越完全没有害牛辅之心,他拒绝朝廷招降,主动去牛辅营地里找他商量。不想引起了牛辅的猜忌,被牛辅杀了。

    众人听后亦痛骂了三个叛徒一番,而后与牛辅合兵一起,共同讨伐王允。
………………………………

第三百零六章 张绣显威

    长安那边大臣们一听这消息,可慌了,心说瞧瞧你王允干的这破事!当初要是听我们的,赦免他们,再让皇甫将军去坐镇,万无一失。哪会有今天!

    王允却更生气,心说都是你们的错,要不是你们……

    要不是你们处处跟老夫唱反调,老夫能不听你们的吗?

    不,不对,老夫就不能听你们的!有叛乱,趁势剿灭就好,正好有理由永绝后患!

    王允当即询问吕布道:“吕将军可有把握克敌?”

    吕布一拍胸脯,自豪地说道:“司徒放心。量此鼠辈,吾视之如草芥!”

    心说我当初跟义父……丁刺史时,就轻松把你们打得屁滚尿流的,现在我照样可以像当年那样,轻松收拾你们!

    上次有炮灰矛救你们,这次就不行了,炮灰矛可是在我手里!

    正想着,李肃却走过来,泼了他一头冷水:“温侯小心,李傕他们可不像牛辅那么好对付!之前咱们是趁着牛辅与董越内讧,军心不稳时突袭,才侥幸得胜的,这次可不一定有这种好机会了。而且虽然咱们手里有炮灰矛,但斯巴达可在他们手里!”

    吕布当即冷汗就流下来了……那帮疯子!

    唉,好后悔,当初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