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他感到有些发愁时,凉茂问道:“司马何故犹豫?”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他并非鲍信麾下,只是在山阳被黄巾军寇略后,看到济北还算安宁,便来这里找鲍信避难的。这人在兖州多少也算有点名气,故而鲍信待之以上宾之礼。
这次鲍信来拦截黄盖,凉茂也表示愿意过来尽一副绵薄之力。
他看到鲍信麾下头号大将在如此危机之时,居然陷入犹豫,不由发问。于禁便把心中忧虑对凉茂说了,凉茂便主动请缨,自称自己在中平元年黄巾之乱时,亦曾率领家兵击退黄巾,不如把分队交给他来指挥。
于禁便担忧道:“这……不太好吧?没有得到国相同意,禁怕……”
此时鲍信麾下骑兵那里出了点状况,他正忙于指挥骑兵,没能顾得上这里。
凉茂大急,以训斥地口吻责骂道:“于司马何其糊涂!现在都火烧眉毛了,将在外尚且军令有所不受,现在咱们面临全军覆没之危,还能有什么事情比解决当前敌人更重要的吗?”
于禁恍然大悟,拱手谢道:“多谢凉先生骂醒卑职!凉先生还请速速率军迎敌!”
当即下令命凉茂统率这支分队前去击溃王朝的部队,而因为这一会儿的耽搁,王朝所部已经与济北步卒的侧翼交上手了。
步卒因为两面受敌,即将崩溃,幸得凉茂的分队及时加入,纠缠住了王朝所部,使得战局再次处于均势状态。
半个时辰后,双方相继罢兵,谁也没能够战胜谁。虽然于禁的步卒占优,但是黄盖的骑兵却略微强于鲍信的骑兵。就这样打成了一个两败俱伤之局。
而接到王朝的通知后,青州军其余几支部队也相继赶到,在他们的掩护下,黄盖成功地撤出了济北。而刘备亦不打算在此时跟鲍信闹出什么事端,亦没有继续停留在此,而是转而去其他郡国劫掠人口去了。
再说刘岱,他跟波才谈完了事情后,波才又留了他几天。本来波才是想趁这几天的功夫,让黄巾军攻下山阳的,没想到却接到消息称山阳的黄巾部队不仅没能攻下山阳,反而还在被逐步驱离山阳。于是波才也没心思再留他了,把刘岱放了回去。
刘岱回到山阳后,虽然得知了波才的举动,但却并没有在意,反正这支力量以后就是自己的了。这种小事不必挂怀!
至于巨野李家和满宠……这个李家,拥有如此多的私军,却在本官最危急的时刻,不肯出手援助。等本官被俘虏了才出来剿平匪患,是何居心?
刘岱怨恨自己在巨野县被李偷瓜俘虏时李家没有救自己,故而并没有过多奖赏他们,仅仅是口头夸奖几句,再给家主李乾封了个空头衔。
而这满宠倒是个人才,刘岱便想征辟他当自己的幕僚。
满宠听闻李家在这次战争中出力那么大,却没得到应有的奖励,心中对刘岱更是鄙夷,于是拒绝了征辟,继续在家中隐居。刘岱也只得作罢。
而后刘岱便以刺史名义,发书信给各郡县,声称黄巾军波才部已经同意归顺朝廷,自己不日将上表朝廷封其为骑都尉,效仿徐州臧霸例。而各郡县兵、各家族私兵均不得再攻击黄巾军,战争已经结束了。
至于青州、豫州、徐州等军队,依旧是敌人,看到后仍需要继续攻击。
临淄。
赵二接到刘备传来的消息后感到很吃惊:这刘岱怎么回事,居然跟波才勾结起来了?
田豫当即建议道:“老师,学生建议咱们应当暂且从兖州撤兵。豫以为,这兖州……要变天了!”
赵二当即同意,发信给刘备,命其收拢部队,暂且撤回鲁国,静观其变。
而正如同田豫所预言的,这兖州各郡县里,确实是炸开了锅一般。人们纷纷议论道:
“这刘刺史是不是疯了?居然跟黄巾军同流合污?”
“还说什么效仿臧霸例,这波才的性质,跟臧霸能一样吗?”
“人家臧霸是山贼,并非黄巾。在陶刺史上任前,只是徐州的次要威胁。陶刺史凭借臧霸之力,清除了徐州主要威胁的黄巾贼寇,这才能将功补过,获得众人谅解。可波才呢?”
“现在兖州主要的敌人就是波才,与兖州之人仇深似海,这哪里是一个归顺能化解的?”
“况且那徐州臧霸他们,在归顺之后,亦在琅琊郡各种为非作歹,匪性十足。这波才归顺了又能好哪里去?”
“臧霸他们得到了琅琊。而他刘公山又打算割让哪个郡给波才?”
“哼,哪个郡国也不会愿意的吧?原本泰山倒是挺合适,不过现在泰山归了青州,他刘公山敢公然向赵二宣战?”
正当他们议论纷纷时,朝廷的诏书下来了,封波才为骑都尉,李偷瓜为巨野湖行军司马。而归顺的黄巾军……驻扎在陈留。
此诏一出,兖州上下一片哗然。
东武阳,郡守府。
荀彧笑着对曹操说道:“主公,我们一统兖州的机会来了!”
曹操亦笑着点了点头,附和道:“刘公山此举实为不智,他接受匪首波才的归顺,乍一看是解决了一大患,还得了一力助。却不知这样得罪了整个兖州的世家与平民!”
戏志才亦笑道:“黄巾匪寇毕竟是匪寇,虽然一时势大,但终难长久。君不见当年陈胜吴广乎?虽然声势浩大,但最终却只能为他人作嫁衣。”
荀彧又补充道:“收降黄巾贼也就罢了,偏偏还令他们屯居陈留。若是刘公山选了咱们东郡,顶多就是引起主公不满,主公起兵的话,也难以得到兖州其他几郡响应,而袁绍就算想帮咱们,也会因为家眷在刘岱手里,而束手束脚。而陈留就不一样了,陈留张邈素与兖州其他郡国的郡守/国相交好,一旦得罪了张邈,那么就等同于得罪了至少半个兖州,他刘岱还能坐稳兖州么?”
戏志才讽刺道:“哈,我看他才不怕,毕竟他现在有波才了!”
曹操点了点头,而后说道:“好了,别嘲笑他了,咱们还是来说说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吧!”
于是三人商议了一番后,决定先不公开表态,而是暗中派人去联络兖州其他几个郡守国相。只要他们都同意站出来反抗刘岱,那么就相约一齐动手,让兖州换个主人!
曹操问荀彧:“文若素有荐贤之能,不知应派何人为使?”
荀彧便推荐道:“本郡从事陈宫可以!”
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人。现在是东郡从事,在本时空,曹操刺董逃离时,没与陈宫发生什么接触。曹操上任东郡太守后,在家乡隐居的他被曹操征辟为从事。曹操觉得这人挺有才能的,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荀彧这种早早声名在外的“王佐之才”,故而对陈宫没有过多重视。
荀彧又补充道:“陈宫素与张邈有私交,派他为使最为合适!”
于是曹操当即答应,派陈宫去见张邈。而张邈此时正在府中气得大骂,屋子里各种盘碟磁瓦被他摔碎了一地。
张超他们知道张邈正在气头上,根本劝不动,只能在屋外候着,等什么时候张邈气消了一些后,再进去劝他。
这时候下人来报说一个叫陈宫的来求见,张超刚开始犹豫要不要放他进来,就听屋里张邈大吼道:
“不见!本官谁也不见!”
下人只好回去拒绝陈宫,不想不一会儿,下人又回来了,对着屋里大喊道:“大人,那个陈宫说了,他有办法解大人的气!”
正当张超奇怪这个仆人怎么这么大胆时,却见屋里沉默了一会儿,而后传出张邈的命令:“来人,为我更衣,本官要见一见这个陈宫。”
仆人得令,而后摸了摸怀里的钱袋,露出一脸喜色。
会客厅内,陈宫见到了衣冠整洁的张邈,拱手问候道:“孟卓,你我许久不见,近来可安好?”
张邈面色冰冷地看了他一眼:“公台若只是来找本官叙旧的,那就请回吧!”
陈宫呵呵一笑,道:“当然不是。宫听闻孟卓兄心中不顺,特来为兄解忧尔!”
“哼,你知道本官有何忧?”
陈宫故作讶色道:“全兖州皆知兄有何忧,难不成唯独兄不知否?呵呵呵……孟卓你也别作态了,那匪首波才即将屯军陈留,孟卓你就实话说,愿意不愿意吧!”
张邈叹了口气,道:“不愿意又如何?难不成为兄我还要公开把他们赶出去不成?”
陈宫一捋胡须:“宫自有办法!”
张邈这才放下身段,起身凑到陈宫近前,急问道:“请公台教我!”
………………………………
326章 黄天伟业难再起,曹孟德立足兖州
一个月后,兖州各郡纷纷发出宣告,声称兖州刺史刘岱勾结黄巾贼寇,害我兖州百姓。此为逆举,天所不容!
兖州各郡纷纷宣布不再听从刘岱命令,并通告刘岱说:只要你立刻宣布与黄巾贼断绝关系,重新宣布波才部为匪,并进剿之,我们尚可以当一切没发生过,继续认你这个刺史。否则的话,就别怪我们对你刘岱兵戎相向了!
刘岱听后大怒,心说你们这帮混蛋反了天了?到底是谁给你们的胆子,居然敢反抗拥有了波才的本官?
当即下令波才率军剿灭“反叛”的各郡国。
然而这事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波才虽然颇有军略,但凭借手里这些黄巾军,公然同全州的正规军对抗也是不现实的。现在的情况可与之前完全不同。
先前兖州之主刘岱不得人心,兖州各郡与刘岱离心离德。波才他们才有了入侵兖州的机会。而且那时他们只是流寇,可以玩游击战术,通过寇略乡间的方式不断削弱官军力量,而后再寻找薄弱处逐个击破。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们已经是名义上的体制内军队了,作为“官军”,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隐藏在乡间山林中了,而是都暴露在众人眼前了。
反观兖州各郡的郡兵们,他们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而是联合起来,不再受各郡国边界的限制,共同进剿黄巾贼寇。
尤其是曹操这一路,他与鲍信合兵一处,亦对波才他们发起了进攻。在这个过程中,曹操麾下的骑兵大放异彩。
波才派人打探之下,得知原来曹操在当初立足东郡时,曾经与匈奴于夫罗部作战。在战胜后,曹操俘获了一支匈奴骑兵为己用。
不得不说,曹操还真是有能力。同样的士兵,在于夫罗手里也就只能当当抢劫犯。而一旦被曹操收编后,战斗力就直线上升,能冲击能游斗,比曹操自己手里的汉人骑兵好用多了!
刘岱曾经想要动用当初程立率领的那支精兵,前往寿张县去援助波才。不想这支部队却在程立的帮助下,暗中被曹操策反,临阵倒戈,在战场上突然朝波才麾下下手,造成波才的精锐损失惨重。
几番大战之后,波才就算再有才能也撑不住了,战败消息如同雪片一般传递到波才手中。
而青州军这边也没闲着,刘备他们在赵二的命令下,以讨伐“与黄巾贼寇勾结的刘岱”为名,适时再度进入兖州。
另外从泰山郡方向,武安国、赵正、刘川三人各带一支军队袭入兖州,从东平、任城、山阳三郡里收容了大量黄巾降卒,与黄盖、曹豹一分,各自带回本州。
这下波才更撑不住了,他也想过暂避锋芒,先离开兖州,去别的地方另寻发展。然而纵观全局,兖州四面八方皆已无容身之地。北方冀州、东方青州、徐州、南方豫州都有强兵坐镇。
而西方……河南郡残破,抢无可抢,去了那里只能饿死!兖州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当初波才本以为得到了刘岱的招安,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却没想到陷入了这种状况。他本来就只擅长军略,政治外交方面皆非其所长。
最后无法之下,波才只得宣布解散这支黄巾军,命部下自行寻找出路去吧!
而波才本人心灰意冷之下,觉得黄天大业没什么希望了,又想起了当初在南皮城下时遇到的那个奇怪道人说得话,遂生退隐之心,独自去了终南山,自此下落不明。
而那些黄巾军则大多无条件投降了各郡国的太守国相,要么充作郡兵,要么进入军屯种地。而不愿意投降的那些,或者隐姓埋名远遁他乡,或者干脆进入山林,与本地匪寇们混成了一体。
其中黄巾水军李偷瓜部,则与他的副手带船队一同投靠了曹操,成为了曹操麾下水军第一人。
而被兖州众人所抛弃的刘岱,不得以之下,以献出袁绍家属为条件,得到了袁绍的收留。袁绍封了他一个空头将军,让他当了富家翁。
兖州之乱就此平息。
兖州不可一日无主,于是陈宫建议曹操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纲纪,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曹操然之,而后陈宫因往说州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鲍信等人亦以为然,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曹操领兖州牧。又有陈留张邈、张超兄弟及济阴郡吴资等人公开表示拥护曹操为新州牧,这样一来,曹操才答应暂时代理兖州牧一职。
而曹操自据有兖州后,除了得到了李偷瓜部外,还收获了之前在对抗黄巾波才部时表现活跃的兖州众英才:程立、满宠、吕虔、凉茂、于禁、典韦……
而且其中很多人还不是独身前来,而是带着自己家族的部曲来投。比如李乾便亲率几千私兵投奔了曹操。
拥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私兵部曲的加入,曹操的兵数瞬间翻了几倍!若是再加上收降的俘虏……
对此,赵二就感到很纳闷了,为啥这些人都一个劲儿地去投奔、支持那只有一个郡的曹操,却无视我这个早就坐拥一州的州牧呢?
他是不知道,这些三国时期的人才们大多沾亲带故,往往你邀请了一个,就会带出一大串来。而导致这人才状况,是要么没有,要有就一堆。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家曹操是正经太学出身,文化水平高。这些人才一到了曹操那,曹操一说话,就能跟他们处在一个水平上。
反观赵二这货,出了名的没文化,草根丘八出身,这种人你指望哪个自重身份的人会愿意跟你聊天?
这事让刘备出面也没用,他的文化水平也是半吊子,曹操比他高不知哪里去了。
最后就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了。赵二占据的青州,原本也是有不少人才的。可惜因为赵二赴任青州之前,青州是黄巾重灾区,那些青州本地人才大多早早地去了辽东避难去了。就连太史慈,都是专门让他母亲写信,这才提前赶回来的。
不过赵二嫉妒也没用。现在的他只想趁着曹操还没完全崛起,好好给他添点麻烦!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刺史金尚
现在的曹操,别看当了什么兖州牧,但真正细分析之下,其实实力还是很弱的。
实际控制地盘仍旧只有东郡一郡,其他郡国虽然名义上拥立曹操为州牧,但实际上自治度是很高的。曹操只能给各郡守下一个大命令,各郡国内具体的兵力调动、人事安排什么的,曹操依旧插不上手。
而直接调动的兵力,也不算多。在当上兖州牧前只有万余,成为兖州牧后翻了几倍,但也不过几万而已,比历史上刘备初领徐州时还脆弱。
若是赵二现在想揍曹操,那真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只是一来没有合适的战争借口,二来……揍完之后呢?
历史上曹操曾多次把刘备揍垮,但最后还是让刘备起来了。曹操难道就比刘备差了?
赵二可没自信自己把他的军队击败后,曹操就一定会死在这里,他完全可以带着他的那群人才转移别处。他船小好调头,无论是再度投靠袁绍,还是去别的州另谋发展,都很方便,就如同历史上的刘备一样。
万一他觉得……荆州不错,嗯……我把益州占了吧!变成了历史上的蜀国,而到那时赵二忙于与袁绍等人开战,无暇制约他,任由这个三国最强boss在远方发展起来,那可就有赵二头疼的了。
所以赵二要做的,就是让曹操再在兖州发展发展,发展到让他舍不得离开兖州,只要他一有放弃兖州的想法,就被被荀彧等人力劝:“兖州乃主公根基”。到那个时候,赵二再另想办法,让曹操战败后逃不了。
不过就算放任曹操留在这发展,也不能让他发展得太强。发展太强了,超出赵二控制,反威胁到赵二基业了,那可就不美了。
赵二是知道的,原时空那曹操最初崛起,靠的就是击破青州兵,收降了几十万俘虏,才有了据有兖州、攻打徐州的资本的。
现在,赵二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资本抢走,让曹操饿肚子!
故而青州军们在刘岱出奔袁绍、波才解散黄巾后,并没有因此而离开兖州,而是留了下来。他们除了继续搬迁人口外,还随时关注着隐藏在兖州山林里的黄巾状况。一旦发现踪迹,立刻予以清剿,不给他们崛起的机会!
只不过,兖州毕竟地域广阔,赵二的动作也只能局限于兖州东部南部。兖州西部北部的几个郡,就不是他能插上手的了。
……
几个月后,曹操在兖州的统治又巩固了不少。他可是个有大野心的,怎么可能放任手底下这群郡守们玩什么自治?就算曹操同意,曹操手底下这群谋士也不会同意的!
虽然他改变不了郡守们的思想,却不妨碍他去积极联络各郡国下面的大世家们。从事陈宫,别驾毕谌等人四处为其游走,拉拢到了不少世家的支持。
曹操这人虽然在灵帝时期,因为自己的宦官之孙的身份,为世人所不齿,但现在却不同了。
曹操经过自己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从力劝何进不招董卓进京、刺杀董卓、发出檄文号召天下群雄讨董、在众诸侯逡巡不前时主动出击,最后到据有兖州后不断优待世家……
这一系列的行为,已经让汉朝众世家们认为,这个曹操是他们这一党的!
有了兖州众世家们的支持,张邈他们就算想玩自治,也得先问问下面人意见了。在荀彧、陈宫等人的各种活动之下,各郡守国相们纷纷开始逐步交出手中权力,慢慢地开始真正认同曹操为他们的首领。
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李傕等人掌控朝廷后,也开始学着当初董卓那样,开始打着朝廷的名义,去翰旋关东诸侯的事务了。
估计是刘岱上表朝廷招安波才的事提醒了他们,让他们觉得这朝廷还是很有用处的。
李傕他们一想,这兖州原刺史刘岱是恭顺朝廷的,现在刘岱被驱离了兖州,而兖州新刺史曹操并没有上表朝廷获取朝廷认可。
这可不行!
朝廷毕竟是朝廷,你们怎么能无视朝廷、藐视天子呢?
于是李傕他们决定另派一个人去接任兖州刺史,让兖州重回朝廷的怀抱。不过李傕他们毕竟身为一介武夫,选拔人才方面比董卓还不如,于是便把这事交给三公来商议。
三公商议的结果是,金尚合适。
金尚字元休,京兆人。与同郡韦甫休(韦端)、第五文休(指第五巡)俱著名,号为三休。
于是金尚就带着朝廷的正式印信去兖州来赴任了。
这下曹操感到有些犯难了:当初我上任兖州牧,为了表示谦虚,曾经表示自己是因为兖州无主,朝廷又没有任命新刺史,所以自己才“暂代”兖州牧一职。
他没想到长安那朝廷居然真的就派来了一个正牌的兖州刺史,这样一来,自己从道义上来讲,就得让出位置,去给金尚作嫁衣。
这可怎么办呢?
夏侯惇看曹操发愁,当即大大咧咧道:“孟德,那金尚算什么东西!这兖州是靠你的本事得来的,怎么能一句话就让给外人!要我说,等金尚来了,一刀杀了就是!”
夏侯惇素与曹操亲近,所以平时都直呼表字,不叫主公,曹操也丝毫不介意这个。甚至在自己当了兖州牧后,把自己根基之地东郡的郡守一职转给了夏侯惇。
荀彧劝道;“主公不可!金尚虽然不堪,但毕竟代表朝廷,不可擅杀!”
曹操点点头,知道荀彧心存汉室,便安抚道:“文若放心,我不会乱来的。”
他又看向戏志才,却没想到这位“筹画之士”戏志才一见曹操看他,连连摆手推脱道:“戏某只擅长军略,这种政治问题可不擅长!”
曹操又看向别人,这时程立开口了:“主公,夏侯太守所言不无道理,兖州有今日之兴,全赖主公之力,怎可让之于外人?虽然朝廷命官不可擅杀,但是主公可以将之驱离出去,让他去别的地方当他的兖州刺史去。”
“这……”曹操仍旧犹豫不定。
这时陈宫提醒道:“韩馥卸任冀州刺史后,朝廷也曾任命一个新的冀州刺史。主公何不效仿袁绍?”
袁绍当时就没什么犹豫,因为他从来就不认刘协这个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