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这样啊……”蒯越开始陷入了思考状态。
而蔡和则紧张地看着蒯越,本来他还觉得自己的计策可能有些不够成熟,估计行不通。结果没想到蒯越在想了一会儿后,居然痛快地答应了:“那么小将军就去吧,越祝你旗开得胜!”
蔡和大喜,当即上前挑战。
对面杜袭见对面要求将领单挑,感到十分惊讶,心说这蒯越在耍什么诡计?居然玩劳什子战场单挑?搞这种逗比活动可不是你蒯异度的风格啊!
虽然杜袭实在摸不清蒯越想法,但还是答应了,倒是要看看对方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
杜袭看了看身旁两员将领,而后下令道:“仲康,你去会会对面!”
“喏!”许褚拱手领命。
杜袭又嘱咐他道:“对方的主帅蒯越颇有智计,可能会耍些什么阴谋。仲康在跟对方比斗时,要时刻小心提防。一旦发现情况有什么不对,立刻回来!”
许褚俯首听命:“多谢先生关心,褚依先生吩咐!”
杜袭满意地点了点头,放心让他去了。这个许褚是个难得的人才,武力强横也就罢了,在孙坚麾下众将中,武力强的人有很多。许褚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十分听话,丝毫没有其他武将的鲁莽通病。基本上是让他怎么做,他就会怎么做。命令他中途回来,他就必然会听令回来。
蔡和见对面出了一员虎背熊腰的将领,其人睁圆怪眼,手提钢刀,勒马而立。蔡和便问他:“我乃刘州牧帐下蔡和是也,你是邓当还是许褚?”
许褚提刀大叫曰:“吾即谯郡许褚也!”目射神光,威风抖擞,蔡和吓得直哆嗦。
不过很快蔡和又恢复过来,心说怎么回事,他就看了我一眼,我咋就哆嗦上了?
难道对方会妖术?
哎呀,那可就难办了,虽然我自认为武勇盖世,但若是对方耍妖术的话,我可就没法子对付了!
于是蔡和当即勒马而回,迅速跑向蒯越。而许褚担心对方有什么诈术,也没追他,而是在原地等着,看对方到底在搞什么花样。
蔡和几步跑到蒯越面前,蒯越见状纳闷了,问他:“你怎么回事,还没打就跑回来了?”
蔡和便解释道:“先生,这许褚会妖术!故而在下先跑回来,求您想个法,先破了对方法术再战!”
蒯越心说哪来的妖术,我怎么没看出来?
但也没戳穿他,而是问他:“你要破妖术去找道人,找我做什么?”
蔡和便信誓旦旦地声称:“先生,您忘了?上次孙坚来打襄阳时,汝兄蒯良不是下了一道咒,叫什么‘将星欲坠’,差点咒死了孙坚么?要不是对方有祖茂代他受咒,那孙坚早死了!我是想着,你们兄弟都那么厉害,先生就算比不上兄长,至少破个妖术应该不难吧!”
蒯越快被蔡和的鬼话气死了,心说你特么真会联想!蒯良那是夜观天象看出来的,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下咒了?下咒也就罢了,那也是蒯良的事,与我何干?
蒯越也懒得纠正他,心知这种蠢人,你想纠正他那纯属浪费时间,还不如顺着他的意思,糊弄下他完了!
当即命人拿笔墨黄纸过来,随便画了一道符,用草书写了一个“蠢”字。然后将符纸沾点树胶贴在了蔡和脑门上:
“去吧,这样你就不怕他妖术了!”
蔡和也没细看上面写了什么,贴上符后大喜:“多谢先生赐符,您就等着看我如何宰了许褚那厮吧!”
“去吧!去(死)吧!”
许褚看对方脑门上贴了个符又跑回来了,心说这厮搞什么鬼?仔细一看符上的字,忍不住“噗嗤”一笑,赶紧又忍住。
这许褚虽然是个粗人,但在家乡也是一个千人宗族中的子弟,念过书的。字自然也识得。
蔡和看对方脸色突然变化(笑)了一下,而后再一看,觉得这人似乎并没有先前那么可怕了。
“嗯……蒯先生的符果然有效!”
随即大喝一声:“许褚,吃我一刀!”纵马冲了上来。
许褚亦手提钢刀,迎了上去。
“砰!”“嗙!”
瞬间交击了两记。
蔡和那边没感觉什么,许褚却感到有些惊奇,因为许褚的力气极大,当年在家乡曾经单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惊退匪寇,自此闻名数郡。
而这个蔡和在跟自己力拼了两击后,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看来这人也是个力大之人啊!
他却不知道蔡和这厮身体反射弧略长,他的手臂其实早就被许褚的大力给震麻了,但由于反射弧太长,感觉尚未传递到他的大脑。
只见蔡和哈哈一笑,得意道:“哈哈哈,看来你许褚有点本事,有资格当我对手!”
许褚对蔡和愈加佩服,丝毫不敢小瞧对方,纵马开始下一回合。
蔡和举起握刀的手臂,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这手臂似乎毫无知觉,“咦?”
这一分神,手中钢刀当即被许褚磕飞。
这时候蔡和的胳膊才稍稍恢复一点知觉,紧接着伴随而来的就是一股剧痛。
“啊——”“痛……痛死我了!”
许褚感到很纳闷:对方也没受伤,更没流血啊,只是武器被“挑”飞,怎么就惨叫上了?
算了,不想了,对方的奇怪之处已经够多了。与其去乱猜,不如趁着对方没有武器,先杀了对方再说!
当即纵马前冲,一刀砍向蔡和,却没想到蔡和根本没注意对方冲过来,仍旧在那里嚎叫喊痛,而在许褚快要接近他时,蔡和疼得受不了,忽然就地一滚,滚下马来,开始在地上翻滚。
也因此他躲过了许褚的一击。
荆州军那边霍峻一看蔡和在地上滚来滚去,便请求蒯越道:“蔡将军看起来不行了,咱们去救他吧!”
蒯越点了点头,心想胜负已分,这蔡和应该也知道教训了,没必要再让他死在这里。如果见死不救的话,到时候跟蔡瑁也不好交代。
于是当即下令军队冲上去救援。
另一边杜袭看对方军队动了,亦下令许褚赶紧回来,防止许褚被对方包围。
就这样,单挑结束了。
而后蒯越对杜袭喊道:“今日单挑胜负已分,我军作为败方,理应后撤十里,咱们明日再战!”
本来双方在单挑前,是没有败方后撤的约定的。但是现在荆州军因为单挑的事影响了士气,故而主动提出后撤,名义上是表示自己愿赌服输,实际上则是为了去后方休整一下,恢复部队士气。
而杜袭才不会让对方的算盘得逞,心说既然单挑已经影响了双方士气,我不趁机杀上一阵,岂不是傻?
随即喊道:“既然异度要撤,那就让我们送你一程吧!邓当,率军出击!”
蒯越见对方没被自己忽悠住,便下令道:“霍峻,引军断后!其余人随我后撤!”
于是邓当便和霍峻的部队便交上了手。两员将领都是领兵之才,自然不会亲自上前搏杀,都是指挥士兵来作战。一时间“乒乒乓乓”打得十分热闹。
而且由于害怕对方有埋伏,所以杜袭是命令普通豫州军冲在前方,而虎牙尾随其后。这样一来,霍峻的断后工作才能够成功执行下去,而没有第一时间被击溃,给蒯越他们留下了从容撤退的时间。
在霍峻部队被击溃的同时,蒯越成功在后方扎下营地,有了守御之力。杜袭只得收兵。
战后一清点,豫州军损失轻微,而荆州军则损失了不少。
待汇合了孙坚后,杜袭便建议道:“主公,现在我军被敌人三面围困,不如先引军后撤,找个城池休整下,而后再寻机战斗!”
孙坚想了想,答应了。毕竟谁也不喜欢被包围夹击的感觉。界桥之战袁绍军就是因为被青州军三面夹击,才不得不后撤的。
一听要后撤,赵正便凑上来,请缨道:“既然孙将军要后撤,那么卑职请求担任断后工作!”
孙坚惊异对方居然主动承担这种危险工作,当即拒绝道:“不可!你们是友军,哪有让友军断后的道理!”
不想赵正却不答应:“将军,我青州军自来荆州以来,未立寸功。况且青州军颇善守御,最适合执行断后工作!”
这理由可无法说服孙坚,孙坚正要再次拒绝时,杜袭建议道:“既然如此,那就交由虎牙部队和青州军交替断后如何?”
孙坚想了想,也好,便答应了。
………………………………
第三百五十五章 赵正断后
蒯越军营。
中军大帐中,几名将领正在焦急地低声商议着什么,他们是职位仅次于霍峻、蔡和的将领。现在霍峻正在巡查防务,蔡和在养伤,故而帐中只有他们和蒯越在。
之前与杜袭部的交锋,他们这一部损失不小。虽然要追究责任的话,蒯越与蔡和是主责,但是他们两人后台都很硬,就算是被罚俸也完全可以不当回事。而他们这些无名将领就承受不起了,罚俸一个月就足以让他们吃糠喝稀。不过他们虽然焦急,却又不敢去打扰蒯越,万一他是在思考破敌之策,自己打断了他的思路,岂不是罪孽深重?
蒯越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并没有出言宽抚,而是老神在在地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手中羽扇轻轻摇动。
忽然,蒯越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于是他睁开眼,对众人道:“诸位勿忧,我们取胜的机会来了!”
众人一惊,而后心中大喜,忙问道:“先生可是想到了破敌之策?”
蒯越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帐外,随即便见到一个传令兵疾步从帐外走入,而后单膝下跪汇报道:
“报主帅,孙坚军刚刚拔营,向来路撤军了!”
众人听后纷纷称赞蒯越道:“先生真大才也,神机妙算,我等佩服!”
蒯越微微一笑,受了他们的称赞。心想这孙坚被我军三面包围,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击破任何一面 ,撤退是必然的。如果他不撤退,那么我就会命令三军不断派小部队袭扰,那是谁也无法承受的。
随后蒯越收起了笑容,正式对他们下令道:“叫霍峻过来,准备朝敌军发起反击!另外派人通知安陆城内的黄祖和南面的黄忠部。叫黄祖守好城池,别被杜袭给偷了城,而黄忠则与我合兵一处,追击孙坚!”
又对面前一位将领下令道:“你,立刻带领五百骑兵追上敌人,不要与其交战,只管黏住他们!”
“喏!”
这位将领不敢耽搁,拿着手令迅速出帐,召集了自己所部五百亲信,又从马厩中随意拉出五百匹相对高大些的战马,便带着他们踏上了追击的道路。
在正常情况下,一名骑兵是不会随意选匹健马就骑上去作战的。因为马是活物,而不是机械,需要与骑手进行感情上的培养与骑术上的磨合。与骑手磨合好的战马会变得十分温顺听话,无论你是让它跨越荆棘还是涉过浅溪,它都会一丝不苟地执行你的命令。而没有磨合好的马匹,即使它在前任主人胯下表现得再好,在新主人手里也会变得不那么好用,甚至连移动速度也会大减。所以骑兵在通常情况下骑的马匹都是固定的,不会轻易换马。
无奈荆州这几年被孙坚给祸害得够呛,尤其是上次攻击荆州时,孙坚军灵活地运用水运优势,快速机动,逼得荆州骑兵们不得不来回折腾,今天星夜驰援这里,饭还没做熟,就要赶往下一处。几番折腾之下,马匹累死了不少。
故而这次作战时,荆州骑兵的马匹都是新配来的,与骑手之间生疏得很。
骑兵将领虽然知道这一点,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凑合着用,反正这次的任务算是轻松,对骑兵质量要求不高。
他们动作麻利不拖沓,很快就追上了孙坚军的……断后部队。
骑兵将领看了看断后部队的旗号,一皱眉,惊讶道:“青州军?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之前青州军跟随孙坚时,并没有打出旗号,故而荆州这边完全不知情。现在他们有了作战任务,自然要把旗帜打出来。
青州军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不是这位将领此时需要思考的。他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发现青州军占据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地形。军队两旁都是树林,荆州骑兵要想绕过对方并不容易,万一敌人在树林里埋伏了兵马,那就更不能绕了。
于是他在命人将此消息汇报后方后,便决定对这支断后部队发起袭扰性攻击。如果不能击溃这支断后部队,是无法“黏住”孙坚的。
五百名荆州骑兵分出五十人侦查四周,剩下人分成了三波,每波次一百五十名骑兵,轮流冲向了青州军。他们在冲到距离青州军约几十步的地方开始减速,同时向敌人抛射出了手中的箭矢。
这是典型的骑射战术。
很多人都以为骑射战术是北方草原民族的专利,甚至在大部分军盲作者写的小说中,主角的骑兵部队一玩骑射,其他中原骑兵就高呼“不可战胜!”“原来还可以这样!”,然后被骑射吊打。
然而他们殊不知,全人类的骑兵在最初时候,都是以骑射为主。反而骑马用近战武器发起冲击才是后来才渐渐掌握的技能。
原因在于,人在骑马奔跑的时候,身体是十分颠簸的,在无马镫马鞍时代,骑手在马背上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保持平衡、不被马颠下来上。在这种情况下,拉弓射箭虽然准头不佳,但至少不影响你在马背上的平衡性。
但是在马匹冲锋的过程中挥动近战武器砍人就不一样了。近战武器在与马下的敌人接触时,会产生剧烈的碰撞,如果你不能及时收回武器,那么等待你的,就是巨大的反作用力把你拉下马来。更逞论很多骑砍战术都需要骑手把身体放低到马身一侧来执行了。
中国进入汉朝以来,骑兵开始逐渐在军队中普及开来,并取代了战车。而相应的,无论是北方骑兵还是南方骑兵(其实荆州的大部分区域也属于北方),亦都是以骑射为主,骑砍为辅。
现在回到战场上。只见这些箭矢如雨点般落到了青州军身上,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却并没有伤到任何一名青州军士兵。青州军的阵型亦是没有发生丝毫动摇。
荆州将领感到有些惊讶,箭矢没伤到对方的原因很明显,箭矢总数量并不多,而对方的铠甲质量又好,对方运气好的话,一个人都没受伤很正常。但是受到箭雨袭击后,阵型没有动摇却是十分难得的。
要知道箭矢打击这种攻击方式,其实际杀伤效果是远远不如士气打击效果的。在通常作战中,几轮箭雨射过去后,即使对方毫无防护,也伤不了太多人,但是却足以令对方士气发生动摇。
比如之前界桥之战,白马义从被麹义的弩手射击时,虽然号称瞬间减员不少,但实际上只有数百人被瞬间射死而已。之所以溃败,并非是因为被射死了多少人,而纯粹是士气被射崩了,这才导致了之后的崩溃。
同理,汉初时李陵率领五千步卒,被匈奴数万大军包围。那时候李陵依靠弓弩,射退了匈奴人无数次冲击,五十万支箭都射出去了,却没有消灭对方,可见弓弩的实际杀伤效果是不高的。
荆州将领见一次射击没有建功,并没有放弃,而是紧接着发动了下一轮进攻。他也打着龙凑之战麹义的主意,想着既然你们不派远程力量反击,那我就一直射下去,时间长了,你们还能永远扛下去不成?
只是这次青州军的指挥官不是赵二,而是赵正。赵二让士兵们继续忍下去,是为了检验士兵们的耐受箭雨能力,而赵正则没这个心思,他只想顺利地完成任务。
虽然青州军在敌人眼里似乎没什么变化,依旧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挨射。实际上在最前几排士兵的后方,却发生了很大的调动。
一千名辅兵被武装起来,分发了武器。赵正带来的青州军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战兵是,辅兵亦是。这些辅兵与远在青州的寻常辅兵不同,他们已经接受过了战兵训练,只差一步就可以正式转职为战兵。赵正想着既然辅兵们有接近战兵的力量,不利用起来太浪费了。
于是这一千人每人得到了一副臂张弩,一壶弩矢。他们把弩矢上好了弦,而后插入了战兵们的缝隙之中,做好了准备。
赵正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观察着敌军,忽然发现敌人的三个波次骑兵在交接时,发生了一些混乱。最靠近青州军的那个波次刚要返回,而中间那个波次则正要发起下一轮攻击,两个波次因为没协调好而混杂在了一起,还爆发了争吵。而第三个波次居然也搀和进来,似乎是要去劝架……
赵正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下令:“战兵敞开空隙,弩手前进十步……”
“射击!”
“嗖!”“嗖!”“嗖!”……
一片箭雨覆盖了过去,瞬间便有不少荆州骑兵中箭。
荆州将领大惊,也顾不得维持秩序了,慌忙下令道:“全军听令,给我撤!”
他没想到,本应该是自己用箭雨削磨对方的士气,怎么忽然就反过来了,对方冒出一群弩手,反把自己方的士气给射崩了!
见敌人开始后撤,赵正微微一笑,而后命人通知后面的虎牙部队:
“告诉他们,该轮到他们表现了!”
赵正并没有选择趁此机会发起冲击扩大战果,因为他知道步卒再怎么跑也是跑不过骑兵的。而自己现在的目的是为了断后,而不是击败敌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职。至于怎么消灭敌人,那是孙坚他们来思考的事。
赵正并非喜欢争功之人,况且这次是协助盟友作战,本来就没什么功需要争的。他之前之所以主动要求承担断后工作,纯粹就是如同他所说的,不想什么都不做而已。在这次孙坚攻打荆州的过程中,青州军只要发挥出了用处即可,功劳大小并不重要。
而现在后撤让虎牙顶上,可以尽最大程度减小青州军的损失。
………………………………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相上下
青州军与虎牙的交接很顺利,并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荆州将领忙于收拢溃散的骑兵,而完全顾不上敌人。
待到他把队伍整合好后,才发现敌人已经由青州军换成了更加难对付的虎牙。
这下他更加不敢上前一战了。原因除了自己的部队士气低落不堪一战外,更主要的是惧怕虎牙的威名。
要知道青州军虽然声名在外,号称天下第一强军。但毕竟远在青州,荆州这边压根没人见识过,并不觉得真的有多么厉害,故而之前荆州将领才胆敢以五百骑兵就去挑衅对面数千青州军。
但轮到虎牙来断后时,性质就不一样了。虎牙在孙坚第一次攻伐刘表时,所创下的赫赫威名,早已传入荆州每个士兵的心中,令他们闻风丧胆。
荆州将领正在犹豫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时,自己方的援军到了。不过来的不是大部队,而是一支数量有两千余人的荆州骑兵部队,指挥将领是个叫鲍隆的桂阳人。
鲍隆与他碰面后,简单商议了一下,觉得还是继续留下来对峙比较好。因为在鲍隆看来,虎牙太过厉害,不是他们这几千骑兵能应付的。
虽然这样显得有些“怂”,但却是最为稳妥的办法。要是不顾一切强行对虎牙发起冲击,那么损兵折将之下,主帅难保不会砍了自己脑袋祭旗。鲍隆猎户出身,没有后台,主帅要砍他泄愤的话,可没人给自己求情。
鲍隆本不是个胆小之人,他曾经射杀双虎,颇有勇力。然而正是因为他跟老虎斗过,才知道战斗这种事不能全靠力敌,得学会用技巧才行。
于是乎,战场上出现了有趣的一幕:断后的虎牙部队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而追击的数千荆州骑兵远远地与他们对峙,同样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而且双方间隔的距离非常远,在荆州军眼里,虎牙的士兵跟芝麻粒差不多大。
这也是因为他们知晓虎牙的作战方式,知道只要离他们近了,就会承受对方的招牌技能“虎吼”,人听了还好,马匹一听了,立刻就会吓得逃窜,止都止不住!
当初虎牙第一次发威之后,荆州军高层不是没想过应对办法,在经过了多方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要想让马匹不再惧怕虎吼,那就只能是让马匹接受虎吼耐受训练,即找一头老虎过来,关进笼子里,然后把笼子放马厩里,让马匹习惯了老虎的存在,这样才能让马匹在下次面对虎牙时,不再惧怕虎吼。
当时刘表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蔡瑁,结果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蔡瑁直到现在也没能捉到一只老虎,可把刘表气得不行。
要知道老虎这种生物,别看它号称是什么百兽之王,好像是一种十分勇猛的动物。其实不是,老虎真正厉害之处在于它足够狡猾,它本质上只是一种体型更大的猫罢了。在面对弱小的生物时,它自然会勇猛地扑上去,一击咬断对方的喉咙。但若是遇到大批铁铠士兵集群冲来,它绝对不会跟你硬拼,而是会把自己藏起来,让你连根虎毛都找不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