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帧!

    张绣点了点头,而后问他:“那么我让他从医的同时,表举他一个官做,如何?”

    何球笑着称赞道:“宣威侯明智!如此一来,无论是张仲景还是其父,就都没什么怨言了!”

    随后又问:“不知宣威侯打算表举张仲景一个什么官呢?事先说下,如果只是太医令这种官,其父可不会同意。”

    太医令,为医官之首,六百石官,张让之子张奉曾任此职。顺便说下,张奉在十常侍之乱后被诛杀,妻子何氏(何后妹妹)被充作官妓,后被青州军救走,现已嫁人。

    ……

    何球为原创人物,不是历史角色。本来作者想跟原先一样,找个历史冷门角色来担任此戏份的,一时犯懒,故随便编了个人凑数。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招募张机(下)

    张绣便问他:“为何太医令不行呢?虽然只是六百石官,但地位不低啊,连当年十常侍之首张让的儿子都担任此职。”

    何球便解释道:“张仲景因为学医之事与父亲矛盾颇深,故而其父不希望他在朝中做官,如果宣威侯要表举他做官,还是以地方官为宜。”

    “嗯,我明白了,多谢指教!”

    到了张机处后,张机听闻南阳的新主人张绣亲自拜访,自然不敢怠慢,诚惶诚恐地迎接了他。一番客套之后,张绣借何球之口,向张机表面了来意。

    张机听后,面色有些不愉快。但他不了解张绣是什么脾气,害怕说错了话惹恼了对方,故而陷入了犹豫之中。

    擅长察言观色的何球看出了张机的忧虑,便宽慰道:“仲景先生,你可能不知。宣威侯是个很随和的人,礼贤下士,很好说话。仲景先生有何忧虑都可以尽管说出来,宣威侯定不会怪罪!你信不过别人,难道还信不过我何球吗?”

    何球的话起到了作用,张机终于不再害怕这个行伍出身的建忠将军,说出了他的想法:“机虽然好医术,喜钻研医道。但目的是为了泽被天下苍生,不愿只为一家一姓服务。能得宣威侯看重,在下感激不尽,但还望宣威侯能够另请贤明!”

    张绣呵呵一笑,他早已预料到张仲景会这么说。心想我可是看过不少三国穿越小说的,里面的套路我背都能背出来,难道还能被这种小问题难住么?

    当即效仿那些穿越小说主角的套路忽悠道:“仲景先生救世济人之心,绣深为敬佩!然而正是因为敬佩仲景先生,所以绣才特意来邀请仲景先生加入吾麾下!”

    张机疑惑道:“恕机愚钝,不明白宣威侯的意思。”

    张绣并没有立即解释,而是不紧不慢地端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水,而后反问道:“敢问仲景先生,如果先生加入绣麾下后,能够救更多的人,先生可愿意归顺?”

    张机更加疑惑了:“加入宣威侯麾下后,能救更多的人?这……”

    他忽然一惊:“啊!难道是……”

    张绣略感讶异,心说张机居然能猜到我要如何安排?真是人不可貌相啊……等等,不会是有别的穿越者对他说过类似的话吧?

    结果张机接下来的话,令张绣刚喝进嘴里的水差点喷出来:“宣威侯的意思是,聘请在下当军医,而宣威侯日后定然战争不断,军中永远都有伤患,机可以有更多救人机会?”

    张绣心说你这思路也太奇葩了,我这人是很好战没错,但也不至于如此丧心病狂!

    张绣赶紧否认道:“不是的,仲景先生误会了!况且……先生请试想下,就算绣真那么做了,以先生一人之力,一辈子又能救治多少人?”

    张机并没有去计算,因为他知道张绣肯定不是在考他算术,而且他也不喜欢玩这种说话绕弯的游戏,于是直问道:“宣威侯,恕机愚钝,还请宣威侯直接示下,到底要在下如何做。”

    张绣也觉得弯子绕得差不多了,于是便直言道:“绣认为,在这乱世中,一个医师要想只靠自己的力量去救人,终究成就有限。所以绣便想设立一个机构,名为医学院,专门用来培养医学人才。先招募一些医师作为教师,同时招收大量青年学生。学生毕业后择优秀者继任教师,再招收更多的学生。如此一来,待几期学生毕业之后,就会产生无数的医师出来。只有医师多了,才能够救更多的人!”

    张绣感到洋洋自得,觉得接下来肯定就会如同穿越小说里那样,对方纳头便拜,称赞自己英明睿智有远见,而后乖乖答应。

    果然,张机点了点头,称赞道:“宣威侯能有此心,确实是一大善举!只要学院能够建成,那么定能如同宣威侯所想,培育出更多的医师出来!世人都会感念宣威侯的恩德的!”

    张绣便笑着问张机:“那么这学院院长一职,就由仲景先生来担任好了,不知先生何时可来上任?”

    旁边何球忽然咳嗦了一声,张绣立刻反应过来: “噢,对了!忘了说了,绣会上表朝廷,将这院长设置成一个正式官职,有俸禄和印绶!”

    却没想到,那张机几乎没怎么思考就拒绝了他的建议:“宣威侯设立医学院之举固然大善,但是恕在下无法担任院长一职,还请宣威侯另请高明!”

    张绣一愣,忙问道:“为何?”

    张机自谦道:“听宣威侯介绍,此官职应该是类似太医令一样的职位,只不过太医令主要是管理太医们给人治病,而医学院院长则是与医师们一起教授学生医术。然而院长一职应当选择一医术绝佳、世人皆知之人担任才妥当。机才疏学浅,不过在南阳一地有些许名气罢了,放眼世上医术比机高明之人无数,若是由机担任,恐天下人不服啊!”

    张绣释然一笑,心说原来就因为这个啊!于是朝何球点了点头。

    何球会意,用事先想好的说辞劝张机道:“仲景先生自谦了!先生之医术,虽然比不得赛、盖二人,但也是不输太多。况且这天下形势您多少也了解一些,现如今天下各地诸侯并起,多不服王命,肆意妄为!而如赛盖之流,亦多在这些不服王命之人治下。纵使朝廷发布旨意征召他们过来,他们也未必会奉旨。而先生身怀济世之志,仁者丹心,世人皆知!如果先生不来做这院长之职,又有何人能担此职呢?”

    何球又道:“仲景先生,难得宣威侯有心建立医学院,济世救人。若是因为无人支持此事而不能成行,岂不可惜?而现如今朝廷缺人,其他医术高明者一时难以征募道。所以……为了天下苍生,还请先生勿要推辞!”

    张机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张绣又问:“不知先生还有何忧虑,还请一并说出,但有绣能帮忙的,绣定不会推辞!”

    张机看了看张绣的表情,感觉对方似乎不是在客套,而是真的想招揽自己。而且对方亲自上门,又一直自称“绣”,而不像其他官员那样端架子自称“本官”什么的,态度足够诚恳。于是叹了口气,道:“既然宣威侯如此诚心,那在下就说一说心里话吧!机愚钝,可能说得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宣威侯不要见怪!”

    张绣大度地一挥手:“先生请随意说,绣绝对不会有任何责怪先生的地方!”

    张机便述说道:“机当年亦曾思考过,凭我一人之力,一辈子也救不了几个人。但是机很快就想到了解决之道,那就是著书立说。机自幼博览群书,十岁时拜张伯祖为师,学成后又博采众方,不断向当世众医师学习,不惜拜他们为师。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亦不忘在实际救人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增长经验。”

    “机发现当世很多医者,‘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机以为,这主要的原因是现存医书种类过少,而且很多方剂过于零散,只流传于民间而未见书籍记载。要想解决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著一部新书,将机毕生所学所见全部记录进去。如此一来,可救之人何止千百,不仅能够拯救当世众生,亦可泽被后世。”

    “只不过此书尚未完善,而机亦有许多没搜集到、没学到的东西。机打算等到一二十年后,把这辈子能学到的都学差不多了,再寻一僻静之地,安心著书。一旦著称,则此生无憾矣!”

    “所以,医学院之事,还望宣威侯另请他人,机……有自己要做的事。”

    张绣皱了皱眉,思考了一会儿,又劝道:“先生可以一面在学院教学,一面著书啊!药方什么的,绣也会……尽力搜集。”

    说到这,张绣有些心虚。因为他再怎么搜集药方也只能在自己治下搜集,其他诸侯的地盘他是进不去的。而张机身为一个民间医师,反倒可以自在地出入各地。

    张机摇了摇头,道:“搜集药方,学习医术都不是蜗居一地所能做到的。机需要趁着现在身体尚还健壮,去奔赴各地,学习更多的东西。待我年老了,跑不动时,或许会答应宣威侯,来做一做这院长之职。”

    何球听到这话,想起了自己曾经听一位做过太医丞(太医令属官)的同乡说过,说皇宫里的那些太医,用的都是千百年前的药方,治疗方法从来就没变过,完全是一潭死水一般。主要是因为那些太医多是世袭的,父死子替,一辈子就只会从父辈那里传下来的那套。虽然也有些太医是从民间选拔进来的,但是那些人也都大多是地方的医学世家出身,用的也是父辈传下来的医术。真正的草根医师极少,在这种大环境下,能让医学有进步就怪了!

    张绣也意识到张机说得没错,这件事情他太过想当然了,欠缺考虑。看起来之前读过的那些小说里的套路,不一定能奏效啊!

    不过医学院的事情还是要办的,毕竟通过现代教学方式批量生产医师的思路是没错的。只不过就只能让寻常医师进去教课了,想招募张机是没什么希望了。

    ……

    “不念思求经旨……”这一段出自张仲景所写《伤寒论序》
………………………………

第三百六十章 图谋泰山

    黄奎,字宗文,故司隶校尉黄琬之子。在父亲随董卓迁往长安后不久,他就去投靠了当时还只是东郡太守的曹操。

    只可惜,虽然他沾了投靠早的光,曹操热情接纳了他,但他却并未因此而受到曹操的重视。

    曹操这人相比其他诸侯的一个优点就是非常务实,选用人才只看能力,不重出身。很多寒门子弟都被曹操提拔起来任用,而那些家世显赫却能力不高的人,曹操往往鸟都不鸟他们。

    黄奎这人基本没有什么本事可言,标准的纨绔子弟,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他偏偏还特别喜欢玩“装逼打脸”那一套,也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比如故意搜寻一件平民麻衣穿上,然后跑到其他富家公子面前挑衅,惹怒了对方后,转身就跑。等到安全了后,又换上原来的华贵衣服,带上一群狗腿子,反杀回来,把对方暴打一顿。

    又或者参加士子们举办的诗会,轮到他作诗时,先是故意做不出来。如果是其他士子做不出来,赔笑着罚杯酒就过去了。他却不,非要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显得很不屑的样子。等到众人都对他感到厌恶,出言嘲讽时,黄奎又忽然念出一首不知从哪里抄来的诗,震惊当场。搞得别人十分尴尬。

    一开始他这么玩,别人忌惮他父亲的威望,不敢说什么,想着忍忍就过去了。却没想到这厮玩起来挺上瘾,没完没了,这就得罪了不少人。

    这些人便开始向黄琬告状,而黄琬当然不可能放任自己儿子四处得罪人给自己惹祸。于是每次一有人告状,他就会先给对方赔罪,而后狠狠收拾黄奎一顿,把这逆子关起来面壁。只不过这黄奎记吃不记打,一旦被放出来,还继续那么玩,把黄琬气得不行。

    后来董卓征召豫州牧黄琬入朝时,黄琬虽然因为贪污事件想过奉诏离开,但又想到董卓这人名声不太好,会不会借机杀了自己。正陷入犹豫之中呢,这时候黄奎这逆子忽然从禁闭里强闯出来,力劝自己不要去。黄琬的火气立刻就窜上来了,心说我在豫州天天面对你这孽障,气也气死了,还不如去京师让董卓杀了干脆!在暴怒之下,甩下豫州就去了京师。

    虽然黄奎如此不堪,但曹操对他还算是不错的,给他安排了一个闲职,以报答他在自己最落魄时投靠自己。而等到后来曹操出任兖州牧后,黄奎就彻底被曹操冷落了。

    一开始众人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见了面还会恭维他一下。后来时间长了,众人都发现了这人的真实德行,也就渐渐疏远了他。而黄奎却不在乎这个,得不到同阶级的人恭维,他就去低阶级的人那里找存在感。经常出入各个酒肆、烟柳巷,大撒金钱,获得无数底层人的吹捧以及羡慕的目光。

    只不过,虽然他家财不少,但总有花尽的一天,曹操给他的职位俸禄又不多。导致他一天比一天穷了起来。

    胡须已经脱落了不少的他,现在既无往日的身份,家财也被他挥霍得差不多了。只得借酒消愁,人更是变得憔悴无比,远不如当年与赵二竞标黛绮丝时的风流倜傥、意气风发。

    今天,他惯例闷在房间里喝酒,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沦落到今天的境地了呢?

    我出身江夏黄家,家中世代为官,父亲更是曾任太尉,还做过州牧,而且是自废史立牧以来第一批的州牧,可谓是尊贵无比!

    如果父亲听自己的,及时撤出长安,就不会死。我有他的支持,那曹操也不会再冷落自己了,自己至少也能继续逍遥快活下去,日后出任高官,福泽后世。再往前说,如果当初父亲听我的,不奉董卓的逆诏前往京师,自己更是可以继承豫州牧的位子,哪里还轮得到他孙坚!

    若是自己成了州牧,再厉兵秣马,南征北战,进而统一天下做皇帝都有可能!

    啊……到时候后宫佳丽上万……

    “啪啦!”黄奎一不小心碰掉了案几上的碗碟,破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幻想,又重新把他拉回了现实。

    “唉……”黄奎叹了口气,开始想:这一切,都是谁害得呢?

    自己肯定没错,父亲……那个老顽固,为何如此不待见自己!虽然我现在已经不能人道,但好歹也留下了子嗣,又没让你绝后!

    还有……那个女人!

    她也有份,不……她的责任更大!

    当初父亲去了京师后,她劝我回豫州拉起一支兵马来参与讨董。讨董联盟解散后,她又极力劝我投靠曹操。

    曹操……我呸!

    我真是被你这妖女迷了心窍了,怎么就听你的去投了曹操!

    我当时无论是去投袁绍,还是去投袁术,或者老家荆州获取黄家支持出仕刘表,投哪个不比投曹操强!

    那些人可都是注重出身之辈,以我黄琬之子的身份,怎么也不至于让我落魄至此!

    我……

    “对了!”

    黄奎忽然想通了什么,他站起身来踟蹰了几步,而后道:“我现在去投奔也不晚!”

    另一边,曹操府上。

    曹操早就忘记了黄奎这么个人,就算想起来了,也没心思去考虑他的事情。他现在正在与谋士们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只听荀彧称赞道:“主公,现今袁术已经被击退,主公通过这一场精彩的战斗向整个兖州、甚至整个天下证明了您的实力。从此再无人敢小觑主公了!”

    曹操呵呵一笑,推让道:“这都是诸位齐心协力的结果,操很荣幸能有你们辅助我啊!”

    底下众人连连谦虚。

    而荀彧这时候收起了笑容,忽然严肃道:“只不过目前兖州还有一个问题,尚需要主公来解决。”

    戏志才、陈宫等人开始猜测,而程立则很快猜出了荀彧要说的问题:“文若先生是指……泰山?”

    荀彧赞许地看了程立一眼:“仲德机智!正是泰山郡!”

    曹操闻言皱了皱眉头,担忧道:“这个不太好办呐!泰山郡现在为赵双飞所占,此人吾素知之,想从他手里拿东西可不容易!”

    陈宫点了点头,赞同道:“是这样。当初赵青州占了冀州的渤海郡,那袁绍曾多次试图夺回,接连打了界桥、龙凑两战,皆以失败告终。我们虽然刚刚通过击败袁术联军而声望大涨,但比起袁绍来,还稍稍差了些。想通过军事手段夺回泰山并不容易!”

    而戏志才则拿过地图,指着泰山郡道:“泰山郡多山,是一处天然的防御屏障,它位于青、徐、兖三州交界,无论谁占据了这块地方都可以使自己一方占据主动,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泰山在我们手里,那么日后主公无论是去进攻青州还是徐州,都很便利。但是若是落在敌人手里,情况就会反过来,青州可以随时进攻我们,而我们却拿他毫无办法。”

    程立也附和道:“青州的核心在齐国,而齐国与兖州就只隔了道泰山。如果我是赵双飞,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不会放弃泰山郡的。”

    荀彧微微一笑,道:“如果从纯军事上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确没有机会夺回泰山。但是从政治方面入手,就未必没有机会了!”

    众人一愣:政治?现在都已经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了,还能玩什么政治手段呢?

    又是程立最先反应过来:“文若是指……让朝廷来下令?”

    荀彧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主公,您现在虽然在事实上成为了兖州之主,但是在名义上还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之前主公驱离朝廷派来的兖州刺史,更是留下了恶名,这样对主公的未来并不利。”

    曹操脸色变得有些不自然,心说你忽然提这个做什么?

    荀彧看出了曹操在想什么,笑了笑宽慰道:“主公不必担忧!现在就有一个洗脱主公污名的机会!”

    曹操顿时转忧为喜,急忙催促荀彧道:“文若快讲!”

    荀彧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道:“主公可知道刘荆州是怎么做的?”

    “刘景升?”曹操立刻明白过来:“文若可是要我效仿刘表,上表长安朝廷表示归顺?”

    荀彧点点头:“正是!主公可差人上表朝廷,表示承认长安朝廷,同时请求朝廷正式任命主公为新的兖州牧。现在兖州已经在事实上归属了主公,朝廷为了彰显自身颜面,当然会乐于答应。如此一来,不仅仅让您名正言顺地坐稳兖州,更是可以彻底洗脱之前驱离金尚的罪名!”

    陈宫想了想,补充道:“文若先生的意思是,也可以通过朝廷的命令,让泰山郡在名义上归属主公治下,进而逼赵双飞献出泰山?”

    “没错!”荀彧进一步补充道:“到时候无论赵双飞是否听命,都会动摇他在泰山的统治,而泰山境内的那些大小家族也会开始更加倾向于支持主公了。主公再暗中派人联络他们,等时机合适之时,就可以协同他们里应外合。纵使是泰山天险,也抵挡不住内部的威胁!”

    “妙哉!”众人纷纷称赞。

    只有程立皱了皱眉,担忧道:“只是这样一来,袁本初那边要怎么交代?众所周知,袁本初素来拒绝承认长安那位天子,以至于现在主公的东郡太守、兖州牧都是袁本初所封。如果我们擅自向长安称臣,岂不是会让袁本初失了面子?”

    荀彧提醒道:“袁本初只是不承认那位天子,但不代表他不承认朝廷!他内心里还是很想获得朝廷承认的。不然朝廷派人调停他与公孙瓒、赵二的战争,他为何会同意了?虽然他不可能为此而再开战端,但至少把朝廷使节赶走还是没问题的。由此可见他并不反感朝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为自己求取官位的同时,替袁本初也讨一个正式的任命过来。如此一来,袁本初也不会怪罪咱们了。”

    其余人想了想,也觉得在理,没有提出反对。

    曹操点了点头,正式下令道:“文若此计正合我意!伯宁,就麻烦你跑一趟,去向朝廷表明我们的心意!”
………………………………

第三百六十一章 荆豫停战

    赵正接到了青州那边传来的命令,说让他安心在孙坚这里养伤即可,什么时候伤好了再回来。至于麾下的青州军士卒,则在副将的带领下先行返回青州。

    而青州军的返回,说明了一个事实:孙坚与刘表的这次战争,再度中止了。

    在青州军与虎牙交替断后的这段时间里,孙坚可并没有闲着,原本他打算按照杜袭的建议,就近找个城池作为据点。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附近除了安陆城和残破的西陵城外,就没有别的城池了。

    荆州这地方就是这样,你别看它面积挺大,冀、兖、青、徐、豫五州加起来都没它大。但是所拥有的人口却与中原一州差不多。而且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南阳郡的人口占了整个荆州近半,南郡、长沙、零陵三郡的人口加起来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