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一边摆弄,一边对军官们筹划道:

    “大伙看这里,都看到没?这里,这个就是代表你们甲队,这个代表你们乙队,这个……”

    “一会儿敌人还会继续冲击咱们,看到这里没?你到时候就往这里挪一下……”

    “你们队看到丙队往这里移动后,你们就往这里移动……”

    “你,到时候就放箭射这里。而你,到时候把这块防御好……”

    赵二很耐心地把各队的任务布置下去,还让他们复述一遍,防止他们听错、记错。等到都没问题了,

    “好了,该说的都说完了,敌人应该很快就休息好了,你们赶紧回归各自岗位,到时候就指望你们了!”

    众军官慨然回应道:“头儿您放心!到时候就看我们的吧!”

    赵二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他相信自己培育的这支部队,更相信自己培训过的这批中级军官,他们能够完成绝大多数古代军队所无法完成的战术动作。
………………………………

第三百七十九章 攻克清渊

    何茂休整完毕后,继续朝赵二所在的那个刺猬圆阵发起了冲击。至于另一个圆阵,他也试着冲击过一次,不过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就只专门针对赵二这个圆阵。

    他深喑骑兵*运用之道,知道只要这样不断冲击下去,时间长了后,对方总是会出现破绽的。只要自己能够及时抓住机会,在破绽出现的那一刹那发起果断一击,就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没过多久,他等待的“机会”来了。

    只见圆阵的某一处,不知是因为士卒疲惫了,还是因为没配合好,出现了一个空档。

    何茂大喜,立刻集结全军朝这里发起了冲击。他一边冲锋一边对身后士兵鼓舞道:

    “我军胜败在此一举,望诸君努力!”

    身后士兵听了士气大涨,卖出了十二分力气。骑兵队犹如一把尖锥,顺着空档刺破了圆阵。

    何茂眼见前方青州军纷纷“惊恐”地向两旁快速“避让”,躲开自己的冲击。感到很得意。

    却不知当他的近千骑兵完全冲入阵中后,圆阵并没有彻底溃散掉,反而出现了奇怪的一幕:

    刚才被骑兵冲出的缺口很快又开始合拢,最终圆阵就像一个白细胞一般,把何茂骑兵当成细菌给吞吃掉了。

    何茂没有上帝视角,看不到这些,他只是继续往前冲,他认为敌人的指挥官就在阵中央,自己很快就可以杀到对方面前,只要一刀砍死指挥官,自己就算胜利了。

    然而没冲多久,指挥官是没见到,却见到了几排整装列队的弩手,而这些弩手手中的强弩早已上好了弦,瞄准了他……

    “不好!”何茂瞬间意识到了不对劲。

    然而已经晚了,青州弩手们在一声令下,向何茂骑兵抛洒出了一片箭雨。

    何茂因为盔甲好,没有当场死去。但是他的马却没能抵挡住箭雨,倒地而亡,顺带着把何茂摔下地来。而他的骑兵队也受箭雨所阻,被迫停了下来,失去了速度。

    何茂奋力从地上挣扎起来,而后被亲兵们扶上了另一匹马。这时他又愕然发现,周围的青州军发生了变化。

    这些青州兵看似混乱,实则一直都保持着各什伍的建制,执行着预定的动作。青州军很快变成了一个空心方阵,而何茂骑兵就在这个空心之中。除了何茂正对的前方外,左、右、后三面都是列好阵势、严阵以待的射手和长矛手。

    何茂大惊,心说自己要是再不做些什么,他们这支骑兵就完了!

    于是他大喝一声:“趁敌人还没准备完毕,跟我冲!”

    不远处一座临时指挥台上,赵二看到了这一幕,立刻下令道:“把那个喊话的给我弄死!”

    不过这命令压根不需要赵二来下达,各中级军官们都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们自发下令朝何茂集中射击,箭雨瞬间从四个方向射向了何茂骑兵,顿时一片惨叫声响起,何茂骑兵损失惨重。

    而受到重点照顾的何茂则更是不幸,他被射成了刺猬,面部亦中了箭,当场死去。剩下骑兵见主将一死,又无处可逃,纷纷下马举起双手投降。

    赵二呵呵一笑,下令辅兵上去绑了。

    就此,战斗结束。

    清点之下,共俘虏敌军骑兵五百多名,而青州军则损失了二百余人。接下来就是打扫战场,收容、掩埋尸体等工作。赵二见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索性扎了营。同时派出一部分军队去附近一座树林里猎取些肉食以补充军粮。

    而城上,清渊县令的几个下属正在激烈地争吵着,有人提议说趁敌人正在搭建营地时派兵出城进攻,有人则坚称应留在城内防御不要给敌人可趁之机。

    最后还是主攻派的人占了上锋,他们劝说县令派兵进攻赵二的营地。

    县令答应了,不过很快,败退回来的溃兵就堵住了那些主攻派的嘴。青州军营地虽然正在搭建过程中,但干活的都是辅兵,而战兵则一直在防备着清渊城的进攻,这时袭击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

    第二天,青州军拆除了营地,拔营离开了。

    有人劝县令:“令君,如果我们就这么放任青州军绕过清渊,那袁将军事后定然会怪罪我们不出力,惩罚事小,惹人耻笑事大啊!到时候就会有人说,留你们这么多人在清渊,是拿来当摆设的么?”

    县令也觉得有道理,但是担忧道:“但是青州军的战力强悍,你们也都看到了,我们就算出城追击也无法奈何对方,于事无补啊!”

    县丞想了想,建议道:“令君,在下有一策,可解令君之忧!”

    “快快说来!”

    县丞微微一笑,说道:“敌军数量众多,依在下看……不下万人!这么多人,每天消耗的粮草数量就是一笔大数字,更何况在下听闻青州军伙食甚好,士卒们每顿的饭量远超咱们冀州士兵数倍(青州兵:“夸张啦!”)。他们消耗如此之大,光凭劫掠乡村是难以为继的,只能依赖后方运粮。他们绕城而走,深入我方境内,便意味着他们与后方的联系都暴露在我军眼皮底下。如果青州军从后方运粮给前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出击袭击对方的运粮队。而一旦粮道被断,那么青州军就成了瓮中之鳖,任人宰割了!”

    县令眼睛一亮:“对呀!不愧是主管本县钱粮的,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当即依计而行。

    几日后,一支青州运粮队抵达了清渊城下。这支运粮队里不仅仅有粮草,还有数千押运的青州士兵。

    清渊县令得到消息后,立刻登城观看,而后皱眉道:“没想到这些运粮队居然有数千士兵保护。若是寻常军队也就罢了,这青州军数千人可抵冀州军一万。咱们想劫也不好劫啊!”

    县尉眼珠一转,心生一计,当即献策道:“令君不必担忧!依在下看来,这运粮队不比正规军,行动甚为迟缓。现在他们在城下,而等到今晚他们扎营时,也不会离开清渊城太远。到时我们就派人夜袭,不求杀死多少敌人,只需要趁乱放一把火,烧毁粮草即可!”

    县丞想了想,问道:“只是夜袭的话,我军中能夜视的人不多,这点人恐怕不一定能成功啊!”

    县尉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咱们清渊城附近地形平坦,没什么沟渠乱石灌木之类,我军只需要让能夜视的人带头,其余人以绳索相连跟随其后。待到离敌人营地近了,再点起火把,如此既可突袭,又能不惧黑夜!”

    县令拍手赞道:“妙策,就这么办!”

    当晚,县令派出城内最为精锐的夜视精英千人,率领不能夜视的数千强壮军汉一起行动,人衔枚、马裹蹄,靠近了青州运粮队营地。

    而后他们相继点起火把,为首一人大喊:“小的们,给我冲!此战只要烧了对方粮草就是大功一件,赏赐大大滴有!”

    这些人原本就是城内的精锐,一听赏赐更是士气大涨,嗷嗷叫着冲向了营地。

    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营中居然没有任何青州军士兵,站岗的都是稻草人!

    “不好,中计了!”

    不过发现也晚了,四周很快响起了喊杀声。清渊城士兵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而后被青州伏兵迅速击溃,要么变成了尸体,要么变成了俘虏,还有一部分成了逃兵。

    天明后,清渊县令看着城下的一万多大军,顿时一阵头晕。而他的属下们也发现,不仅仅是那支运粮队,连之前已经离开此地的那支青州大军也回到了城下。

    赵二笑着对田豫说道:“昨晚那一战,应该已经消灭了城内的精锐。现在敌人城内已经没什么抵抗力量了!”

    田豫也笑道:“是啊,接下来无论是劝降还是强攻,都很容易了!”

    几天后,身在斥丘县的袁绍接到消息,称清渊县被青州军所攻破,县令身死,何茂亦被阵斩。

    袁绍本打算写信质问赵二,却不想赵二先一步将几封信送了过来,其中一封写着袁将军亲启,另外几封却没署名。在第一封信里面,赵二对袁绍声称清渊县令与于毒他们勾结,明知邺城被贼军占据,却故意阻拦赵二的部队前去救援。赵二本想撤回青州,那县令却趁赵二离开时,夜袭赵二粮队,赵二这才被迫应战,攻下了清渊城。而另外几封信就是清渊县令与于毒勾结的证据。

    袁绍拆开那几封信一看,笔迹跟清渊县令很像,里面内容就是他与于毒联合之类的。

    但是袁绍对这些信里的内容是半个字都不相信!因为那个县令是自己的一个亲族,他脑子抽了去勾结于毒?更何况那几封信一看就是刚刚写出来的,墨迹都没干透,骗鬼呢!

    这信必然是赵二威胁县中文吏模仿县令笔迹而写出来的,简直太可恶了!

    然而自己还偏偏就没办法就此发作,因为证据“确凿”。袁绍的谋士们只得劝袁绍赶紧出兵解决魏郡的事,不然那赵二指不定又会玩出什么花样呢,自己这边要是不快点,晚一些那魏郡估计就要成青州的了!
………………………………

第三百八十章 铁索拦河

    斥丘县,袁绍议事厅。

    袁绍问麾下众谋士:“你们可知青州军主帅是谁,这次来了多少兵马?”

    辛毗汇报道:“根据青州军旗号来看,主帅应该是赵二。他们此次进攻时,并未对外宣称他们有多少兵马。据逃回来的军官说,敌人至少有万人。当时城破是在白天,城头视野也很好,所以应该没有被夸大。”

    袁绍想了想,至少万人,那么意思就是有好几万。嗯……难办呐!

    苏由首先建议道:“主公,既然青州军已经占据了清渊县,那么我们就必须分兵过去防备赵二!”

    逢纪亦点头道:“正是如此,现如今我军应以尽快收复邺城为第一目标。所以主力应当投入到对付于毒的战斗中,至于青州军那边,只需派一支偏师尽力拖延即可,等我军收复邺城后,再去对付青州军不迟!”

    袁绍觉得有道理,而后问道:“既然要分兵防备青州军,那么应该派谁去,带多少人呢?”

    许攸建议道:“攸以为,既然是派偏师阻挡,就不需要太多人,两三万人足矣。关键是领兵将领,青州军威名远播,主公当派知名大将前去坐镇,方可令青州军有所忌惮。不如派颜、文二将军前往,一守平恩,一守馆陶,成掎角之势以防赵二。”

    沮授听后反对道:“主公,颜良性促狭,文丑一夫之勇,皆不可独领一军。”

    袁绍听沮授如此评价两人,心里不高兴了,毕竟颜良、文丑都是早在渤海时就跟随自己的老部下了,被人当众指摘缺点,也太不给他们面子了!

    不过此时的袁绍尚能容忍他,所以没有当场斥责。

    郭图观察了一下两人表情,猜到了袁绍的想法,当即嘲讽道:“颜、文二将如何,图更加清楚,并非沮先生说得那么不堪!”

    沮授刚要反驳,郭图才不给他机会,马上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不过既然沮先生那么不放心,我们就再派两员稳重的将领配合他们好了!”

    郭图这一手玩得高明,既嘲讽了沮授,又在袁绍面前体现了自己的大度,显得非常“懂事”。

    袁绍赞许地看了一眼郭图,而后道:“公则所言正合我意!嗯……我看淳于琼不错,还有……”

    沮授一听这名字又坐不住了,急道:“不可!那淳于琼性刚好酒,不宜为大将啊!”

    这下袁绍忍不住了,当即就要训斥沮授,不想他还没开口,许攸先说道:“攸亦觉得淳于将军不适合此任务。”

    袁绍没想到许攸这个老部下也这么说,便不再训斥沮授,只是气哼哼地问道:“那子远以为派谁去合适?”

    许攸想了想,道:“当派两位智谋之士同去,以为筹画。审正南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节,正适合节制颜、文。”

    说到这,他瞄了一眼郭图,偷偷露出一丝奸笑:“而郭公则既然提出了增派建议,那么派他同去最为适宜!”

    审配还没觉得什么,郭图先不干了,心说:好你个许攸,我提出增派建议,你就把我派过去啊?谁不知道青州军最难对付,你让我去青州军那边吃瘪,自己留下来对付弱小的于毒,好赚表现,想得也忒美好了!

    当即就要开口反驳,却不想袁绍先开口了:“子远所言正合我意,那就这样吧!审配与颜良带兵两万进驻平恩,郭图与文丑带兵三万进驻馆陶,一定要阻止青州军继续前进!”

    这可把郭图气得不行,直用怨毒的眼神瞪着许攸,而许攸则压根不去看他,装没看到。

    而后众人又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派麹义为主帅,辛评、辛毗为参谋,率领蒋奇、马延、王摩、眭元进四将镇守北方,防止公孙瓒过来插一脚。

    淳于琼为主帅,苏由、荀谌为参谋,韩猛、吕旷、吕翔为将,去西面防备太行山张燕。

    而自己则亲领大军,以逢纪、许攸、沮授为谋士,张郃、高览为主将,蒋义渠、孟岱、赵睿、张顗、韩莒子等人为副,发兵邺城,力求尽快攻破于毒,以安众心。

    原本那袁绍是准备用一个月时间来解决这场动乱的,那样的话,虽然用时长了点,但却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自身损失。而这赵二突然横插一脚,搞得袁绍不得不改变计划,启用另一套更迅速,同时也是损失更大的方案。

    这个可恶的赵二!

    而赵二,此时正在清渊城里与田豫谈笑着:

    “还是小田子你这计策高明,接下来咱们就算什么也不做,只让部队在这清渊城里呆着,也可以让那袁绍手忙脚乱了,呵呵!”

    田豫笑道:“正是如此!不过咱们也不能真闲着,可以趁机干点老本行嘛!”

    赵二一想:老本行?对我来说,老本行就是剿匪和劫掠人口咯!

    田豫不等他问,直接答道:“人口咱们肯定是要劫的,至于剿匪嘛……顺带的。”

    赵二大为赞同,他当即决定派出数股部队深入魏郡内地,打着“将受匪寇威胁的无辜平民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名义,迁移魏郡人口回青州。

    不过要深入魏郡内地的话,就需要穿过平恩县和馆陶县的境内,这两个地方可是有袁绍的重兵把守的。

    对此,田豫建议道:“老师可从青州调些船来,普通的客船即可,我们从水路前进,即可避开两县守军的干涉!”

    赵二看了看青州商人提供的地图,显示魏郡内有一条名叫清河的河流可以利用。

    清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因受黎阳诸山泉流汇注,由原来的浊流变成清流,因而被称为清河。战国时清河在内黄受洹水后折东北流经今河北馆陶、清河一带到山东平原附近东注黄河,成为齐、赵间一巨川,屡见《战国策》。

    赵二点了点头:“嗯,是个好主意!虽然现在天气转冷了,但距离河水封冻还早,水军暂时还用得上!可惜关羽不在,去庐江了,错过了一次表现机会啊!”

    田豫笑道:“那倒没什么,以后立功的机会多着呢!至于船队的安全问题,依学生看应该打不起来,虽然袁绍也有水军,但谅他们也不敢跟我们青州水军作战!”

    确实,青州军“北方水军第一”的名号,还是很有用的。

    在船调过来的同时,颜、文、郭、审的部队也到达了平恩、馆陶二县。不过这两路援军在面对青州军的对策上却产生了分歧。文丑在郭图的建议下,继续执行龟缩政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军缩在馆陶城内拒绝出战。

    而颜良与审配那一路却不愿意就这么缩着,他们决定干点什么,不能让青州军这么猖獗下去。

    审配发现青州军打算走水路深入魏郡腹地后,便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当即召集县内无数民夫,与军队一起在清河上开始了施工。

    青州水军一开始不知道对方想干什么,故而没有干涉。然后忽然在某一天过后,他们愕然发现河面上横起了无数铁锁链。

    赵二接到报告后,当即与田豫一起乘船过去观看,他发现河两岸上都修筑了坚固的堡垒,而铁索的两端就是从堡垒中延伸出来的。

    这些铁锁链有的在河面上,有些则在河面下,并且还在水浅处用钉入河底的木桩固定,着实难以对付。

    “铁锁横江……不,铁索拦河么?看来敌人这是知道我青州水军犀利,所以特意搞的针对性措施啊!”赵二皱眉道。

    田豫也感到有些棘手,他分析道:“老师,这铁索拦河可以阻挡我军船队经过。而若想通过,要么用船来破坏铁索,要么攻克两座堡垒之一而后拆除铁索。不过我想无论是用哪种方法,敌人都不会坐视不理的,他们一定还有后续措施。”

    赵二想了想,下令道:“先派少量船过去试试!”

    于是当即有十艘小船朝铁索划了过去。两岸堡垒看到有船靠近,立即射出了鸣镝。小船不管这些,继续向前划,很快靠近了铁索。船上军士拿起利斧,对着一条铁链就劈了下去。

    “叮!”

    铁链还挺结实,只是被砍出一道缺口而已。

    军士并未放弃,继续几斧子砍了下去,“叮、叮、叮,哗啦啦啦……”

    一条铁索被砍断了,船上众人顿时发出一阵欢呼,而后换另一名军士持斧,开始砍另一条锁链。

    在连续砍断三条锁链后,忽然听到一声沉闷的“咚”声,有一条小船似乎撞到了什么,瞬间翻了船。

    “是敌人埋在河下的暗桩!”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军士解释道。

    就在他们头疼怎么对付暗桩时,忽然从前方出现了无数船只,看旗号是冀州的水军!

    这些冀州水军之前隐藏在暗处,听到堡垒发出的鸣镝后才现身,及时赶到了这里。这些船可不比青州军的小船,它们都是专门的战船,这些战船靠近铁索后,隔着铁索朝青州水军射出了无数箭矢。当即就有无数青州士兵中箭倒下。

    后方赵二见状一皱眉,立刻鸣金,命那几条船后撤。

    田豫评价道:“有了这铁索作屏障,敌人的水军也敢与咱们的水军拼一拼了!”

    赵二摇了摇头:“先回去再想想办法吧!”
………………………………

第三百八十一章 狡猾的吕布

    回到清渊城后,田豫皱眉对赵二感叹道:“这铁索拦河之法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豫真是小看冀州人才了!”

    这铁索拦河之法,自然不是审配想出来的,确切的说,不是他一个人能想出来的。它是袁绍集团众谋士苦思良久后想出的办法。

    青州军水军强悍,这一点在这些年里已经被世人所知。在袁绍军历次对抗青州军时,青州水军都颇有建树,或是运粮运兵,或是切断对方补给,或是拦截溃兵,给袁绍造成的麻烦可谓不小。

    所以袁绍的手下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对付青州水军,而铁索拦河就是他们想出的办法之一。当然,这方法仅能用于防守而已。若要彻底解决青州水军的威胁,还需要再想出其他办法才行。

    这次审配奉命拦截赵二的青州军,就顺势用了这个办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赵二见田豫一时想不出办法,自己也不偷懒了,跟着一起思索破解之道。

    就在他们苦思冥想之际,袁绍接到了审配发来的战报,得知铁索拦河之法奏效,便哈哈大笑道:“吾后方无忧矣!”

    遂开始专心对付面前的于毒,而暂时不用担心赵二那边的威胁。

    袁绍麾下众文武中不乏英才,逢纪、许攸、沮授、张郃、高览等人更是一时之杰,他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各凭手段、屡出奇计,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消灭了不少于毒的部众。

    而于毒见袁绍太难对付,便只好由攻势转为守势,利用自己贼寇军机动灵活的优势,化整为零,跟袁绍军玩起了游击战。

    当然,这么做也只能拖延时间罢了,要想扳回自身的劣势,还是得向上级求援才行。于毒便派人向张燕那边求援。

    张燕倒也不是不想支援他,只是他面前有个淳于琼在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