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羽支持红色,张飞支持黑色,刘备和稀泥,赵二唱反调。吵得好不热闹。最后关张决定武力解决,声称粗人就要用粗人的办法,拳头硬的才是真理。刘备欲要阻止,赵二大声叫好。刘备想揍赵二,赵二灵活走位。

    关羽、张飞趁机出了屋子开打,首先是关羽不告先袭,只见关羽屈指成爪,以雷霆之势攻向张飞心口,赫然是一记“黑虎掏心”,这一下要是抓实了,女人基本是非死即伤,就算是男人,也是完全吃不消的。还好张飞反应快,堪堪避过胸口,但还是吃了点闷亏。不过他皮糙肉厚,中了一招之后虽然掉落了几根胸毛,但虎躯一震之下,依旧生龙活虎。随后张飞亦屈指成爪以一招“猴子偷桃”击向关羽胯下,关羽乃偷袭高手,岂能容他得逞,急退几步避开攻击后,俯身抓了一把沙土,以一式“漫天花雨”扬了出去,欲要迷了张飞双眼。张飞冷冷一笑,心说这招我早有克制之法,当即以一臂护目栖身逼近,又以右手做攻击状,暗中却出脚踩向关羽脚趾,来了一招“脚踩莲花”。

    二人战成一团,大战三百回合,一时不分胜负。正在争斗激烈之时,忽然赵二从屋里窜了出来,冲向关、张二人。

    张飞一闪身躲过,然而这突发情况还是打乱了张飞的节奏。关羽一见对方有破绽可乘,正要趁机占些便宜,却不料被随后追来的刘备给撞了个趔趄。张飞当然不会放过机会,趁机扑上,势若奔雷地以一招“饿虎扑食”压倒了关羽。关羽向来自傲,不甘失败,出手如电一把抓住了张飞头发,来了个“拨云见日”。张飞也有办法应付,分指如叉,双指如两条蛟龙一般戳中了关羽眼睛,以一式“二龙戏珠”最终一举奠定胜利!

    另一边,刘备终于捉住了赵二,暴打一顿,本来赵二是打不过刘备的,但毕竟人高马大,他的本能反击也让刘备不太好受。一番闹腾下来,四人皆挂彩,最终被仆人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搀扶着各自回房睡了。

    第二天四人醒来一见,发现各自都鼻青脸肿的,互相之间很不好意思:

    “这个……昨晚喝多了!”

    “对对,酒醉所致!”

    “哈哈哈,都怪这酒!”

    “没错没错!”

    四人相视大笑,关系倒是由此更进一步了。

    周围村子的村民们开始陆陆续续来到张飞的庄上,一时庄内上下好不热闹。好在房舍和粮食都早已备好,来的村民们到了之后,在仆人们的安排下,都井然有条的住下进食。他们虽然打扮各异,但基本都是短襟布衣,一看就是乡下劳动人民。

    他们有的空手而来,有的则带了家中的一些物事比如被褥衣物之类,有的带了武器如柴刀、短斧、猎弓等,有的背了不少粮食。仅一天就来了二百余人。

    一见当兵的人来了,三兄弟便更加卖力得忙着制作物资。不过三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赵二便让来的村民一起帮助制作。先简单问了下他们的长处,把会编草鞋的分配给刘备,会木匠活的分配给关羽,会染布裁布的分配给张飞。剩下的待定。

    按照兵书的要求,来参军的人都得先进行登记。赵二便来到张飞的书房,准备找一些纸张来登记下村民姓名。

    他意外地发现里面竟然有不少美女图,一个个画得还惟妙惟肖的!赵二问了下仆人,得知都是张飞画的,这令赵二对张飞的印象大为改观。之前听张飞说他喜欢写字画画,原本只是以为这个大老粗学文化人附庸风雅,没想到他还真有两把刷子。张飞写的字如何,赵二看不出来,但画画画的如何,赵二还是能看出几分门道的,毕竟赵二好歹也是小学美术课得过优的。

    赵二看了会儿画,又开始忙正事,找纸。却发现书房里纸不多,木简倒不少。看来三国时期还是纸与竹木简混用的。事实上到了南北朝时,纸张才彻底取代了竹木简。赵二想了想,决定还是用木简。因为木简虽然沉重,但有一点比纸好,就是写错了字可以直接用小刀刮掉然后重写。

    赵二抱着一堆木简出来,找了一块空地放下,又回去搬了张桌子回来。本来这些事可以叫下人来做的,但此时人人都在忙,赵二就只好自己来了。椅子、笔墨、书刀之类的都摆好后,赵二便叫过一个仆人,让他去叫目前没去帮忙制作的村民过来,集合到这里,准备先给他们登记下姓名。

    赵二本想让他们一个一个按顺序来,结果这群人有的互相谦让,有的互相争抢,有的原地不动。搞的一点秩序都没有。赵二想了想,是应该先给他们点纪律意识了。

    于是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大喊道:“都给我原地站好!不许动!”

    这话一出,大部分人都立刻乖乖♂站好了,但还是有少数人不听,赵二气得依次走到那些不听话的人面前,大喊道:“让你们站好,没听见吗?不想听命令的可以立刻回去!”

    那些不听话的人听了这话,也只得乖乖站住不动了,毕竟大伙都来报名当兵,别人都留下了,就自己被轰回去,面子上不好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赵二顿时感到成就感十足,居然一句话就让这么多人都老实了!穿越前他可没这么威风过。原先赵二连个班干部都没当过,谁也不把他的话当回事过。

    不过这些村民肯这么听话,也是由于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的缘故,大多一辈子没怎么出过村,天然有些腼腆害羞。要是换了一批兵源,比如某些穿越者最常用的囚犯兵源,才不是几句话就能压服的,不当场闹事杀人就不错了。兵书作者戚继光就很喜欢这种老实腼腆的兵源。

    戚继光的选兵标准是四要四不要。

    四要是:田间劳作的农民、长相黑胳膊粗肌肉发达者、目光有神者、见官有点害怕者。从小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农民不怕吃苦,因为打仗时需要吃苦精神和生活经验;长相黑者一般身体强壮,肌肉发达,他们勇猛善战;目光有神者一般站得高看得远,适合当侦察兵和带兵的军官;见官人害怕者,一般是犯了事儿怕官府抓去坐牢,这种人不怕死,有战斗力。

    四不要是:城里的人不要,皮肤白的不要,当过官的不要,胆子太大或者太小的不要。城里人生活好,有优越感,没有吃过苦,容易偷奸耍滑,所以不能要;皮肤白皙的男人一般都是养尊处优的男人,家里条件好,平时很少外出,这种人胆小怕事,容易临阵脱逃;当过官的人过去曾经有过地位,瞧不起普通人,他们善于见风使舵,阳奉阴违,败坏军队风气;胆子太大的不守纪律,不好管,性格莽撞,容易坏事儿;胆子太小的不敢上战场打仗,简直是个废物,还会影响别的士兵的士气。所以以上四种人不能要。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就是选择与所交战敌人有一定仇怨的兵。当初戚继光招募义乌兵,不是因为义乌人有多骁勇,单纯就是看重义乌人受倭寇侵扰严重,当地乡民深受倭乱之苦。所以戚继光一招兵,他们立刻踊跃来报名,上了战场杀敌时也是毫不犹豫,悍不畏死。

    现在赵二面前的这些村民,虽然还没有直接被黄巾贼袭击,但因黄巾之乱而导致的加税、流民增多等问题,亦是影响到了这些村民,让他们的日子没原先那么好过了。况且他们也害怕黄巾贼杀来之后,他们会直接遭殃,所以张飞的人一劝,就都踊跃来投。

    当然,他们来投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听说这里有饱饭吃。那张飞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地主,家财万贯,他若是肯出钱招兵,大家都信得过他的财力。不用担心张飞会出不起粮食。

    赵二看他们老实了,便亲自给他们排好队,然后坐回桌前,开始登记。按理说写字登记这事,刘关张三人都比赵二适合,但他们都在忙,只好自己来,自己好歹在学校也是学过毛笔字的!虽然赵二的毛笔字真心不怎么样,握笔姿势更是难看,但是……能写就行,要啥自行车啊!

    不过,登记时又出了点麻烦。

    ……

    ps:paradox游戏公司出品的四款战争游戏中,所有的叛军都被玩家亲切的称呼为林登万,其旗帜为红色与黑色的组合。因游戏中叛军表现过于活跃,令众多玩家头疼不已,所以很多玩家戏称该游戏为剿匪游戏。另外,关羽擅长木匠活是我为了剧情编的,没有任何依据。

    (本章完)
………………………………

第六章 起名字

    问题还是出在登记名字上。

    赵二依次问他们:“你叫什么名字?”

    最先一个瘦瘦的人答道:“张三!”

    赵二大笔一挥,在木简上写上两个蝇头小字:“好!下一个,你叫什么名字?”

    “李四!”

    “好,下一个。”

    “王五!”

    “郑三!”

    “徐大!”

    ……

    “赵二!”

    赵二刚要顺口问“啥事?”猛然感觉不对,一抬头反应过来,是对面这个壮汉自称名叫赵二,而不是有人在叫他。当即心中不爽地命令道:“不行,你不能叫赵二!”

    那人面露疑惑:“为啥?俺就叫赵二啊!”

    赵二大声反对:“不行,你不能叫赵二,我才是赵二!”

    那人一脸郁闷:“可俺也叫赵二啊!东村的。”

    “这个……”赵二这才冷静下来想了想,人家本来就叫这名字,非要对方不用自己名字,确实有些过分。但是这重名问题也确实难办,总不能在名牌上登记“东村赵二”吧?听起来像是日本人……

    啊,对了!我给他起个新名字不就好了?

    当即对他说道:“这样,我给你取个新名字,大名,有文化的那种。”

    那人一听很高兴,当即同意了:“哎这个好,这个好,先生……请给俺取个名字!”这人对赵二的称呼都变了。

    也难怪,汉朝时又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人们普遍识字率不高,乡下就更严重了。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取名。因为没文化,所以起的名也都乱七八糟的,除了最常见的依照出生次序起名外,就是些狗蛋、驴粪之类的贱名。能有个正经点的名字都是很光荣的事。而在村民的印象里,只有教书先生这类的人,才能给人起大名,所以赵二……这个东村赵二也把现代赵二当成有文化的先生了。至于赵二自己为啥叫这么个没文化的名字,他一时没考虑到。

    赵二看了看对方那张有点像狗熊一样的脸,再看了看他比其他村民都粗一圈的胳膊,略一想,便想到了名字:“看你这么壮,像熊一样,就叫赵熊吧!来我写给你看……”

    赵二直接拉过赵熊的手,用毛笔在上面写了赵熊两个字。“看,这么写,记住了。”

    “哎,老赵,你这赵字缺笔!”张飞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肩膀上还扛着一捆布。看来是正好路过。

    “缺笔?”赵二反应过来,他写的是简体字的赵,走字旁里面是个乂。而繁体字里面是肖。事实上简体字在古代也有不少人使用,不过被称为缺笔字或俗字,一般是民间识字者,或者追求快速书写时使用。书法的一个流派草书中也常夹杂不少俗字。事实上,张飞也是很擅长草书的,缺笔字他也常用。不过为了奚落赵二,这才出言指正。

    “染你的布去!”赵二没好气的说,“我这是……我这是为了让他记得方便,你懂啥?”赵二一边强辩,一边在赵熊另一只手上写了繁体字的赵。别的繁体字他不一定会写,自己的姓氏还是会的。

    “好好,俺去染布,哈哈哈!”张飞大笑着走开了。

    赵熊看了看两只手,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较了一下,说道:“俺也觉得这个赵字好记些”。

    赵二一听很高兴:“对吧,哈哈哈,字就是用来让人交流的,写那么复杂干嘛!”

    之后赵二继续给剩下的人登记,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登记了几个后又出了一个“赵二”。

    赵二不由气道:“怎么你也叫赵二?”

    新赵二有些胆怯的回道:“俺……俺就叫赵二啊,要不先生也给俺起个大名吧!”

    赵二一脸郁闷,只得也给他起个名字:“好吧,看你瘦瘦弱弱的,跟个柳树枝一样,你叫赵柳吧!”说着也在他手上写了名字。

    之后……又一个赵二。

    赵二气得把笔一撂,冲对方怒道:“你真叫赵二?不会是为了起名故意的吧?”

    那人连忙摆手解释:“不,不是,俺真叫赵二。他们可以证明!”说完还一指周围几个同乡。

    周围的同乡也帮着解释道:“对对,先生,他真叫赵二!”

    也难怪,河北地区(黄河以北),姓赵的本就不少,家里排行老二的更是数不胜数。要怪就只能怪赵二自己用这么个现代少见、古代却烂大街的名字。

    原本“赵二”只是咱们主角的小名,后来他父母准备给他起个大名时,他却坚决不干,觉得赵二这名字叫习惯了,不肯改。父母宠他宠惯了,也只得答应。于是身份证上就用的赵二这名。

    赵二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接受现实。当即站起身来,冲剩下的人大喊道:“所有叫赵二的人都站出来……”见赵熊、赵柳也过来了,立刻一指他俩:“你们两个起过名字的不算!其余的,我统一给你们起名。”

    一下又冒出好几个赵二。赵二依次给他们改完名后,又继续登记。

    轮到一个瘦小的村民时,他忽然弱弱的问:“先生,俺没名字,是孤儿,能不能……能不能也姓赵?”

    赵二刚要脱口而出你也配姓赵?赶紧忍住,心说这不是阿q正传,别乱蹦台词。

    也不问原先别人怎么称呼他,直接答应道:“好吧,我也给你起个名!”

    然后下一个村民,他战战兢兢地问:“先生,俺……俺不是孤儿,也不叫叫赵二,能不能也给俺起个名字?求您了!”说着就要跪下。

    赵二赶忙扶起,想了想,也罢,反正都已经起过这么多名字了,再多也不嫌多了。觉得这事虽然麻烦了些,但这却是一个提升威望的好机会。

    于是再度站起身来大喊道:“大伙听着,无论你们原本叫什么名字,想起大名的都可以随时跟我说,我给你们起名!”

    “噢!”众人一阵欢呼,“先生好人!”“先生仁善!”皆齐声称赞赵二。

    刘关张在远处听到欢呼声,不知怎么回事,过来问清原委后,都觉得这赵二有点本事。

    就这样,赵二光登记这二百余人的名字就用了一天,主要工夫都用来给他们起名了。之后几天,又陆陆续续来了一百多人,铁匠也来了几个。

    不过除了其中一个是铁匠师傅外,剩下的都是年轻的铁匠学徒……没办法,战争一起,官府就会先一步把乡间的铁匠师傅们征集进军队了。好在这些学徒也不是新拜师的那种,都已经能够打制些简单铁器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在那个唯一的铁匠老师傅的带领下,凑合也能用!

    赵二就命这些铁匠抓紧时间打造武器。在所有军用武器中,用铁最少、也最省时的就是长枪了。之前关羽他们已经制作了一批枪杆,所以赵二就让铁匠们全部打造枪头。

    晚上四人又聚一起商议事情,不过这次先不喝酒,等商议完再喝。省的又出上次的闹剧。

    赵二首先说:“我近日看兵书又有所得,愈发觉得一支军队里,骑兵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冲锋陷阵、追杀溃敌这个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指挥大军、传递消息、侦查敌情,都少不了骑兵。这骑兵就是一支军队的眼睛,没有眼睛的军队就如同瞎子一般,只能坐等挨打。”

    刘备最先反应过来:“你是说……得有马?”

    “对,首先得有马。”赵二感叹刘备果然聪明,继续说道,“如果只是驮运物资,冲击敌阵或者追杀溃敌。普通的耕马勉强够用。驮运物资本来就是耕马的活儿,冲击敌阵和追杀溃敌也不需要太快的马,只要比敌人腿快就行。但若是用来传递消息、侦查敌情,非得是快马才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传递消息早一秒、晚一秒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咱们庄上能称得上快马的,只有两匹,咱们几个统帅尚不够骑,更别论组建骑兵了!”

    一听骑兵居然这么重要,张飞当即抢着说:“俺来当这个侦骑!”

    “某也愿当侦骑!”关羽也不落后。

    赵二摇头道:“不行,你们两个都是武艺高强的战将,去当侦骑太屈才了!”

    关、张刚要反驳,赵二抬手阻止又说:“就算你们两个都当侦骑,数量仍旧不够,马也受不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去购买些良马来充实军队。”

    三人一时陷入了沉思。赵二对此感到奇怪,买些马而已,还用多想么?很难?

    张飞首先打破了沉默,向赵二解释道:“非是俺不想。只是现在正处战乱,马匹大多为朝廷所征用,买不到啊!”

    这点倒是赵二没想到的。本来幽州地处大汉北部边境,毗邻游牧民族生活的草原,马匹本应是极多的。但自从黄巾乱起,朝廷就强制征收了多数马匹以为军用。这也是必要的事情,毕竟马匹是战略物资,如果朝廷不征用,就会被黄巾贼强行“征用”。

    这下赵二也不得不沉默了。

    “那这事就先放放,之后再想办法!”最后赵二无奈地说道,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正郁闷着,忽然有仆人来报,说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说要借宿一晚。

    刘备一听,兴奋得一拍桌子:“此天佑我也!”说着就要亲自出门迎接。

    赵二心想,这些人只是来借宿,不一定是来送马的,这刘备也高兴的太早了!万一人家不送也不卖,难不成还要去抢不成?

    四人赶忙出庄迎接,出来一看,好家伙,足有近百匹骏马!刘备高兴地眼睛直冒光,关羽张飞眼睛也发直了。刘备赶紧迎了过去。赵二三人跟在后面,以刘备为主。站在马群前的有两个人,这二人虽然一看就是汉人,却披着皮裘,佩戴着一些游牧民风格的小首饰。一看就是常年跟草原民族做生意的商人。他们的随从在后方驱赶着马匹。

    赵二看了看三兄弟的表情,心说不会真要动手去抢吧?

    (本章完)
………………………………

第七章 良马

    双方互相见礼,得知这两个商人一个名叫张世平,另一个名叫苏双,都是中山国(位于冀州北部,刘备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的封地就是这)人,常年在北地贩马为业。今天赶路时路过这里,见天色已晚,便想来借宿一下。

    刘备当然不会拒绝,热情地把他们请进庄来,张飞则招呼下人安排好他们的伴当和马匹,同时准备酒宴。两位商人得知是庄主亲自出来迎接,还要设酒宴招待他们,非常感动,心中感叹这庄上的人果然热情好客。

    不过他们想得倒是也没错。张飞本来就是个喜欢结交之人,就算没有缺马这事,有人过来借宿,张飞也会热情招待的,并不图人家什么。

    席间,刘备、张飞都很热情得跟两个马商客套,赵二和关羽则只能在旁陪笑。没办法,赵二不擅长交际,关羽性情桀骜,这种事还是刘备更擅长。

    几人说着说着,刘备就开始把话题往黄巾之乱上引。两个马商也没想太多,直言最近黄巾乱起后,生意也不太好做了。一方面要随时警惕黄巾贼的袭击。另一方面,朝廷为了不让游牧民族趁势打劫,也对边关贸易进行了限制。境内的商人在去往北方草原贸易的途中,遇到的沿途盘查的军队也多了起来。这些军队正规作战或许不行,但敲诈过路商人却是擅长得很。盘查的部队一多,喂饱这些丘八们的费用也多了,成本一高,利润自然就少了。

    刘备心中一喜,觉得有门。就开始畅谈起自己的身份和抱负,先打出自己皇室之后的招牌,然后告诉二人自己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训练士卒,准备靠自己的力量对抗黄巾贼,保境安民,目的就是让大伙能够过上原先的幸福生活。张世平二人听了,对此大加赞赏,竟主动提出愿意资助刘备。

    哎哟,还真是来送马的!

    赵二心说怎么这么巧,刚要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刚说缺马就有人赶着马过来,运气也太好了吧!

    其实不是赵二运气好,而是刘备运气太好,刘备在三国演义里的运气可是出了名的好。别看他经常跟条狗一样被四处追杀,但是到了哪儿都会遇到贵人,到哪儿,哪儿吃得开!赵二不过跟着沾光而已。而且赵二不知道的是,张世平苏双送马这事,在三国演义里本来就有这一段。

    张世平和苏双提出要送给刘备最好的良马五十匹,外加金银五百两,还有镔铁一千斤。这可真是大手笔!

    良马五十匹倒也罢了,如果在往年和平时期,也不难买到。金银五百两就了不得了。要知道汉朝时中国金银储量尚还很少,多的是铜。史书记载诸侯赏赐下属多少金,一般指的是铜,也叫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