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也不清楚。”

    众人又开始议论对策。

    一名士子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大人,据我所知,自从黄巾之乱平定后,其余党得数量便大大减少。其中势力最大得黑山黄巾,在年初已经被朝廷招安,剩下得黄巾余党,通常大者二三万,小者数千,其质量也远不如黄巾乱起之时。否则朝廷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两三万?

    这数量在黄巾之乱时候也不算少吧?就说质量不如那时候的,但是黄巾军的质量已然低到一定程度了,再低也不会低得太明显。

    如果是在去年征讨黄巾得时候,刘备军遇上两三万的黄巾部队,也不是不能打,但问题是现在……赵二手里得力量少得可怜。

    说力量少得可怜,并非是指他所拥有得全部军力少得可怜。

    赵二所拥有的军队目前分部于四县:管县、於陵、历城、著县。平均每个县都拥有千余战兵,以及数倍数量的辅兵。

    总人数加起来接近两万。如果集中起来,才不会怕什么黄巾余党!

    但问题在于这些力量虽然庞大,但却太过分散了。

    集结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还涉及到一个权限问题。

    虽然赵二可以肯定,这些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士兵,绝对会服从自己的任何命令。但在名义上,自己仅是一县的长官,只有权力调动一县的军队。贸然去调动他县的士兵的话,难保不会引起曹操的不快,就算曹操护着他,别的什么人给朝廷上参一本,那也不是赵二能承受的。

    至于那个兵曹的职衔……之前也说过,只能用于训练,无权统兵。

    而若是去知会曹操,再等到他的兵符许可,那么往来所需要的时间又要耽搁不少。

    自己这边可以耽搁,但敌军会不会等你耽搁好了再过来进攻,就完全不好说了。

    这一思考的工夫,下面士子们又争吵起来了:

    “这个局面下,通常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想……先募集乡勇,把人数凑起来!”

    “县尉大人之前已经募过了!”

    “那就再募!”

    (本章未完,请翻页)“别说胡话了,县尉大人驻扎在县里的千余战兵,已经是本县目前能供养的极限了,要是再募,县里的生产就会陷入停滞了。”

    “不是还有辅兵吗?”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辅兵难以轻动,就算能动……”

    春耕过去了,现在又是秋收的季节了。

    “那也不过几千人,而且几乎没受过什么训练。”

    赵二带来著县的只有五百战兵,其余战兵和全部辅兵均为本县临时招募的,训练工作刚刚布置下去不久,还没有什么成果可言。

    “还是得向国相大人求援!”

    “郡里兵马好像也不是很多,而且质量还不如咱们县的。”

    “要我说咱们济南的郡兵早该扩充了,才几千人够干嘛的……”

    “你扯远了!现在应该讨论目前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最后一个士子建议道:“不过确实应该向国相大人求援,郡兵虽然不够,但是国相大人有权调动其他县的士兵,整个济南的兵马加起来,再托以城防之利,应该是可以一战的。”

    赵二同意他的观点,于是立即派遣一个县吏快马向曹操求援。

    “奇怪……”一名士子忽然出言道:“黄巾入侵的消息就是曹国相发过来的,他既然知道情况,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措施……那么他现在发来的这封公文……是什么意思?”

    众人又仔细看了看曹操发来的公文:里面除了告知黄巾贼的消息外,并没有发出任何指令,似乎仅仅是在通知一件与本县没什么关系的事一样。

    众人又望向赵二,这些人里只有赵二与曹操接触得多,对他更为了解。

    “嗯……”赵二好好思索了一番,然后不是很确定地猜测道:“据我对曹国相的了解……他的意思应该是……任由我自己决定应该怎么做……顺便考验我的能力……吧?”

    可能是这样吧。

    “考验……”一名士子捏着下巴思索道:“在这种时候,是否说明……曹国相对此很放心,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难事?是单纯对大人太有信心,还是原本就另有后招?”

    “哎呀!”另一名士子突然叫道,“既然是考验大人的能力,那是否应该叫回刚才求援的县吏?”

    赵二摇头道:“不必!在有外援可以利用的情况下还非要自己单干,那是愚蠢的行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能做的即可。只要能成功度过此次的危机就算是能力最好的证明了,至于最终用了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

    “那么眼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看,还是先派部队过去侦查一下敌情比较好!”

    “同意!”

    “同意,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去侦查一下正合孙子之精要!”

    “对对对,这才是上策!”

    赵二一看大家都同意,便也同意了,然后问道:“那么就派人去边界侦查一下吧……不过,谁来带队呢?”

    如果只是派出一些普通的哨探,那么自然不需要专门指派人来带领。不过少量的哨探是难以侦查出庞大部队的情况的,必须要足

    (本章未完,请翻页)够规模的侦查部队才行。但如果是专门派出一支侦查部队,则就需要有一个够分量得人来带队了。

    毕竟侦查部队不仅需要探明敌人的数量,在情况紧急的时候,还有可能要担任拖延敌军的任务。

    以往的时候,能独自带兵执行任务的,有刘关张三兄弟、自己,以及赵正、刘川等高层军官。

    而现在,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不在著县。刘关张三人自然在管县,赵正和刘川分别在於陵和历城县。没有这两个亲信军官在那边的话,难保那些士兵不会出什么问题。

    “在下愿往!”

    “在下亦然!”

    “在下……”

    几个士子自高奋勇起来,纷纷表示愿意承担此危险任务。

    赵二才不敢让他们去,开什么玩笑,你们这帮耍嘴皮子的家伙,别说没带过兵,连军营里啥样都不是很清楚!让你们带队,我还不如叫个军营里的伍长去带。

    赵二抬手制止了他们的报名:“罢了,还是我亲自去吧!”

    众人一听县尉大人要亲赴险地,连忙劝止道:“不可!”

    “不可啊大人,大人怎可亲赴险地!”

    “大人三思!”

    赵二疑惑道:“怎么,有何不妥?”

    他自己又不是没带过兵,虽然临阵指挥能力还稍微差点事,但若只是去侦查一番的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啊!

    “大人,您身为县尉,是县里的主心骨!您可不能轻动,县城里需要您来坐镇才是啊!”

    哎?

    这不是当初我劝刘备的话么?

    特么你们拿我劝别人的话来劝我?笑话!

    赵二当即拍板:“吾意已决,诸公毋须多言!”

    赵二执意要去,众人见劝阻不成,便纷纷要求跟着县尉大人一起去,美名其曰跟着县尉大人“长长见识”,其实就是去凑热闹。

    赵二倒是不反对,但是跟他们约法三章:不得干扰行军,生活用度及仆从自备,战时无条件听从军令。

    赵二还提醒他们:“这军营里可不比你们家里,各方面条件都是很艰苦的,吃住方面可是只有粗粮、肉干和简易帐篷。其他一概没有,周围也没有商人。你们自备物资的话可要准备周全。这可比平时你们远游要艰苦多了!”

    士子们纷纷表示不怕吃苦,心里想着有自家仆人跟着照顾,苦也苦不到哪去。

    赵二又提醒说:“艰苦还是小事,这次行军可是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如果发生战斗,那时候可就有性命之虞。”

    士子们又纷纷表示不怕死,为了给县尉大人效力,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心里却想着他县尉大人都敢亲自去的地方,自己应该也不会有事才对。

    总之就是完全不把赵二的警告当回事。

    赵二也由得他们,给他们一天准备时间,后天一早开拔。

    士子们觉悟还挺高,说军情紧急,不用后天,明天一早就可以过来报道。

    赵二一听挺高兴,就下令明天开拔。

    (本章完)
………………………………

第八十章 羊入虎口

    士子们高高兴兴地回去准备去了,他们是觉得没啥要准备的,这可苦了他们家的仆人们。

    要知道这帮士子们平时娇生惯养,要想保证出行时能够不受罪,需要准备的东西可不像士子们想得那么简单:各种坐骑、牲口、衣物、洗漱用具、玩物、护具,零七八碎得东西太多了。仆人们不能改变县尉大人的命令,亦不敢扫了他们主人的兴,就只好连夜加班忙活,一整夜没合眼,终于勉强赶在士子们出门前,把最基础的物资筹备得马马虎虎了。

    士子们才不体谅仆人们的辛苦,反而觉得他们多事,跟着县尉大人去游玩……啊,侦查一番而已,用得着准备这么多么?

    “我出门去了,大概得有几天不回来。你好好看家啊!”赵二早上临出门前,对张宁嘱咐道。

    张宁拍拍自己鼓鼓的胸脯,高兴地回应:“知道了,交给我好了!”心里却想着趁他不在这几天跟姐妹们玩些什么比较好。

    军营前,赵二一边吃着桑葚,一边看着“士子旅行团”的仆役们在那边忙前忙后。

    “嗯,不错,比想象中的规模要小些!”赵二评价道,他还以为这帮少爷们会把半个家都搬过来呢!

    然而事实上那帮仆役们还真打算这么干,只不过时间受限,没干成而已。

    一个士子对赵二吐槽道:“县尉大人真是好兴致,不是说只有粗粮和干肉么?这桑葚哪来的?”

    赵二顺手递给他一盆桑葚后答道:“在你们来之前,从一批准备进城的小贩手里拿的。”

    “县尉大人还真是雁过拔毛。”

    “哈哈,过奖过奖!”

    赵二看了看天色,然后对士子们下令道:“让你们的仆役快一点,两刻(半小时)后全军开拔!”

    士子们纷纷下令下去,仆役们叫苦连天但也只能执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心里面不是骂主子就是骂县尉,嘴上却不敢说出来。

    军队这边却是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拔。士兵们一边列队待命,一边在心里笑话这帮公子哥们,心说你们这群大少爷们,老实在城里呆着多好,非要来军队里行军,你们哪里是那块料!

    一阵忙碌之后,部队终于按时开拔。

    此次出发的部队不多,只有二百战兵和一百辅兵。毕竟只是去侦查,不需要带太多人。而县内的其他部队,此时正分散在各乡亭,协助当地人组织训练。县城里留守的是二百余原县兵,他们没什么战斗力,但用来维持下城内治安还是可以的。

    现在县城里负责的是一位姓葛的年轻人,他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县丞,与赵二关系还不错。两人经常一起聊天。

    有一次赵二问他葛姓跟诸葛姓有没有什么关系,他答道:

    “双飞兄有所不知,这诸葛姓氏出自琅琊郡诸县。最初只有葛姓,后来诸县葛氏的一支迁移到了同郡的阳都县,为了与阳都葛氏区分开,故而改称作诸葛。”

    “哦,原来是从葛姓里分出去的。”

    “正是如此!”

    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时的他正在县衙内处理一些公文,要知道赵二这人一向喜欢偷懒,所以很多原本应该他负责的文书工作,也丢给了葛县丞,而葛县丞也不计较。

    一个时辰后,葛县丞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因为有小吏报告说有个信使来到县衙,说有紧急军情汇报。

    葛县丞不敢耽搁,连忙将信使叫进来询问。

    那信使出示了表明身份的信物后,对葛县丞说道:“在下是平原国郡吏(注),奉国相之命传递紧急军情给济南国相,国相大人吩咐,为了不耽误军机,命在下将最新战况顺便通知沿途各县,希望贵县做好准备。”

    葛县丞忙问:“那最新的战况如何?”

    信使答道:“之前流窜于冀州、青州边界处的黄巾余党名为李大目,所部贼寇数目约万余,数日前在平原郡被击退,现正朝济南方向进发。”

    葛县丞迅速在脑中回忆了下周边地图,然后问信使:“可否知道贼寇具体会从哪条路线进入济南?贼寇的行军速度如何?”

    平原国位于济南西北,与平原国接壤的三个县分别为历城县、著县和漯阴县。如果贼寇从另外两个县进入的话,自己这边尚还有一定准备时间,但若从著县进入的话……

    “贼寇行进路线飘忽不定,且速度奇快,如果贼寇从贵县方向进入济南的话,大概这一两日就能到了。”

    “啊!”葛县丞不由惊叫起来,如果说贼寇一两日即可到达的话,著县可就太危险了,现在县内军队都分散在各处,根本没有力量阻挡贼寇,这事必须立刻通知赵县尉,让他想想办法。

    这位赵县尉平时经常自吹自己去年讨伐黄巾时,攻破多少万黄巾贼寇,此时如果他在县城里,定能及时采取措施。但现在他不在,这可真是雪上加霜。

    葛县丞急问信使:“贵使在来的路上可否看到我县的赵县尉?噢,对了,他此时正带着三百军队。”

    信使回忆了下,答道:“确实有看到过一只部队,他们的行进方向与在下相反,以他们的速度,此时应该快到贵县边境了吧!”

    葛县丞一听此言急的直接跳了起来,大叫道:“来人!快去通知赵县尉!”

    如果贼军从著县方向过来的话,县尉大人岂不是直接羊入虎口了!

    而此时的赵二,确实不知道他已经羊入虎口了,现在他正在跟士子们大谈练兵之道:

    “我觉得你们啊,还是要学习一个……你们非常熟悉兵书上的那一套理论,但是还是图样!明白这意思吗?我是身经百战了,见的多了,平黄巾之乱时,什么样的贼寇我没见过?朝中的尚书卢植,比你们高到不知哪里去了,我跟他谈笑风生!这个练兵啊,也要按照基本法……”

    正在他谈兴正浓之时,一个侦骑过来打断了他:“报!赵先生,前方发现黄巾军侦骑,对方亦发现了我方。是否继续侦查?”

    本来赵二谈兴被打断,正不高兴呢,一听说敌人出现了,立刻冷静下来:“继续侦查!”

    同时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立刻做好作战准备!”

    前方发现敌人的侦骑,说明敌军就在不远处。赵二原本以为敌人还远在冀州

    (本章未完,请翻页),所以并没有命令部队隐藏行迹,本打算出了著县后再进行侦查活动的。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敌军轻易地发现了自己的部队。

    而根据之前的情报,敌军数量必然是比我军多很多的,直接硬拼肯定拼不过。所以只能选择原地固守或者朝其他方向转移。

    赵二在思考对策,士子们则开始议论上了:

    “哎呀妈呀,黄巾来啦,这可咋办呐!”

    “怕毛!有赵大人在呢,你也不想想咱是干嘛来了。”

    “不是来郊游……啊呸呸,不是来侦查来了嘛,侦查完了咱就撤吧!”

    “瞧你那点胆子,当初就不应该让你跟来。”

    “要我说,这正是个好机会,咱们趁机看看县尉大人是怎么打仗的,咱也跟着学学!”

    “对对,咱也长长见识!”

    “咱就是为这个来的!”

    “赵大人,您看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有没咱能帮上忙的?”

    “赵大人您有需要就直接吩咐,咱眉头都不带皱的!”

    赵二看了看这帮逗比,心说你们不捣乱不错了。又一想,或许他们能提出点有用的思路呢?

    于是轻咳一声道:“咳,这个……本大人自是想好对策了,嗯,不过想考考你们,如果你们是这只部队的指挥者,你们现在打算怎么办?”

    众人一听这话,便开始琢磨上了。有的人信了赵二的话,觉得这是个表现机会。而有的人一眼就看穿了赵二自己也没主意,借考验之名来求助他们的事实。

    不过不管怎么想,这眼前的事情必须要尽快想出对策,不然打了败仗可不是好玩的。

    “大人,敌强我弱,应暂避锋芒!”

    很快就有人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军应当迅速撤回城内,凭城防而守,以待援军。”这帮士子别看平时逗比,关键时刻还是能提出些中肯意见的。

    “我觉得,我军可以先探探对方虚实,如果前方只是敌人的先头小部队的话,咱们可以先出其不意给敌人一个教训,然后再徐图撤退。”

    有趣的想法。

    “大人,我觉得……”

    剩下人也都很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报!赵先生,敌军情况已经查明!”这时侦骑的第二次侦查结果出来了,“敌军数量庞大,至少有数千人,装备低劣但士气尚可,正朝我军方向全速赶来,预计两刻钟后到达。”

    还挺快……

    赵二略一思考,然后对士子们说道:“看起来撤回县城是来不及了,我准备就地组织防御,然后固守待援。你们对附近地形比较熟悉,有什么推荐的驻防地点吗?”

    ……

    注:平原国此时的国相史书无记载,前任国相为历史上有名的酷吏阳球,很早(179年)就被十常侍弄死了。后来的平原国相为陈纪,就是陈群他爹,中平五年(188年)才上任。所以此时的平原相完全不知是谁。

    (本章完)
………………………………

第八十一章 李大目

    “全军听令!朝东南方向,急行军前进!”

    赵二一面派出一名侦骑回县衙报讯,另一面命令部队调转方向行进。

    据一名士子描述,此地东南方向约十里处有一座当地豪强的坞堡,如果凭借坞堡而守的话,即使面对再多的黄巾贼围攻,也能坚持很长时间,足以等到援军到来。这些坞堡的防御性能可是经历过去年黄巾之乱的考验的,相当令人放心。

    不过倒是有个问题,可能有些麻烦,“大人,这座坞堡的主人姓郭,名盖。是十常侍中郭胜的远亲,这人可是跟咱们相当不对付!”一名士子提醒道。

    另一名士子补充道:“没错,上次大人要抓捕的那个游侠,叫什么郭靖的,就是他给藏匿起来的!咱们这次过去想要征用他的坞堡,他可不一定愿意啊!”

    赵二闻言,眼中透出一道凶光道:“那可由不得他了!要是他不愿意,就威胁告他勾结黄巾贼谋反,他不怕黄巾,难道也不怕朝廷大军吗?”

    士子担忧道:“但是……他毕竟是十常侍远亲,万一十常侍袒护他,朝廷未必信您的。”

    另一名袁姓士子不屑道:“哼!十常侍远亲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四世三公袁家的远亲呢!平时咱们不跟这帮阉宦计较,到了这性命攸关的时刻,咱们可不会允许他们胡来!”

    一听这话,士子们纷纷反应过来:“对!甭看十常侍在朝堂上闹得欢,到了地方上,还是得听咱们士族的!”

    “曹国相也不会放过他们的!等郡兵一来,他难道还要对抗官军么?”

    “这次蛾贼一来,咱全济南谁也跑不了,他姓郭的想作壁上观?做梦!”

    正说着,又有斥候来报:“报!赵先生,敌人的侦骑似乎已经探明我方虚实,他们的大部队开始朝我方快速移动。敌人数量很多,又有侦骑阻拦,我方无法探明敌军人数,只能推测数量至少是我军数倍……”

    赵二下令:“随时监测他们的动向,保持安全距离!”

    “是!”

    一名士子建议道:“大人,敌军已经朝我方追过来了,咱们要不要加快速度?”

    加快速度?赵二摸着下巴想了想,现在是急行军状态,速度已经够快了啊!

    于是安抚道:“就这样就好,黄巾贼都是步兵,没我军走得快,追不上来的!如果我军再加快速度,就会破坏阵型,那样的话,敌人只靠侦骑就能击溃我们。”

    他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有事实打了他的脸:“报!赵先生,敌军出动了骑兵部队,正在朝我方杀来!”

    马勒戈壁的,黄巾贼什么时候开始有骑兵部队了!老子手里才只有少量侦骑而已。

    当初是谁说得黄巾余党质量不行来的?!

    “大人,您看……”士子们纷纷围上来询问对策。

    看着他们慌张的样子,赵二也稍微有点慌,不过他知道现在不是慌的时候,一定要冷静:

    “诸位莫慌,容我想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赵二捻了捻自己不算长的胡子,心里勉强镇静下来,然后开始思考对策。

    敌人有骑兵,而正常情况下,步兵是跑不过骑兵的。那么……

    “卞六公子,那个坞堡距离这里还有多远?”赵二问那个提供坞堡消息的士子。

    他最初说是十里,但是根据目前已走过的路程来看……似乎不止。赵二只好再度向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