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子们普遍倾向于固守待援,毕竟他们的胆量经历过战斗后萎缩了不少。但他们说得也有道理,二百来人……是少了点,不过……

    “大人,咱们在乡间不是还有兵力吗?”

    “对对,咱们可以先把乡间的兵力集结过来,这样安全也更有保障!”

    好吧,那就把乡间的兵集中起来,虽然他们中大部分是没受多少训练的新兵……但至少还有数百训练完成的老兵可以用。

    就算不做什么,也比让他们散落在乡间,然后被敌人逐个歼灭强。

    于是立刻下令派侦骑去联络他们,命令他们即刻启程来坞堡集结。

    不过集结毕竟需要时间,到了晚上,也就只有临近几个乡的人来了而已。

    同时,侦骑们也带来了一个十分不妙的消息:

    县城被攻破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震慑了所有人的内心,天呐!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所有人都炸了锅一般,有的急忙向赵二求救,有的焦急地四处乱走,有的干脆哭了起来。

    无他,所有人的家属都在县城里,就连堡内的那些仆役们也不例外。这县城一被攻破,那些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赵二也感到头大,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被士子们一烦,就更无法平静心思了。

    唯一还算冷静些的也就是赵二麾下那些士兵了,因为他们没有家属在这边。

    看到这炸了锅一般的情景,赵熊几人觉得有必要做点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于是赵熊鼓起嗓门,大喝一声:

    “安静!都给我静一静!”

    赵熊的嗓门够大,人长得也比较有威慑力,所以场面一时还真被他镇住了。

    赵熊轻咳一声然后对赵二说:“咳,那个……头儿,该您了。”

    赵二一时没反应过来:“啊?啥……那个……”

    几秒过后,“嗯……对,大家都静一静,容我想想办法。”

    敌人会进攻县城,这个虽然有些出乎赵二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敌人麾下那么多人,还有至少数百骑兵,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必然很大。如果不去攻略县城,那么不用别人去打,他们自己就会被饿死。

    只是赵二内心里总觉得,黄巾之乱刚刚平定不久,剩余的黄巾残党应该已经没什么实力了才对,攻略县城什么的,怎么也得几年之后了。没想到去年刚平定黄巾之乱,今年就又冒出一股能够攻略县城的大势力出来。

    ……那个被招安的张燕不算。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去收复县城是必然的,虽然县城已经被攻破,损失已然无法挽回。但是尽快收复回来的话,可以尽可能地减小损失。毕竟县城里那么多人,黄巾贼要祸害他们,也是要祸害一段时间才能祸害完的。

    而且如果不去收复县城的话,底下这帮士子肯定没人会罢休。就算是为了给他们报仇,也得硬着头皮上。

    况且赵二自己也很心痛,士子们有家人被祸害,赵二自己家的那些侍女们可也算是赵二的心头肉,那些侍女虽然名为仆人,但赵二可是把她们当作家人的……仆人也算家人嘛!

    更何况还有张宁……

    啊啊啊啊啊!

    赵二实在不敢往下想象了。

    这帮黄巾禽兽!

    赵二猛地一拍桌子:“老子要带兵收复县城,杀了那帮狗玩意!”

    底下人立刻群起响应:

    “收复县城!”

    “杀死贼寇!”

    “报仇!”

    “报仇!”

    “报仇!”

    ……

    在众人通过呼喊发泄了一阵后,终于有士子冷静下来,向赵二劝谏道:

    “大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望大人三思!”

    有人听了这话不高兴了:“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放任贼寇屠戮县城,辱我家人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们要考虑我们的现状。”

    “我们的现状就是家人正被贼寇侮辱!”

    “我家人也在被侮辱,但是愤怒不能解决问题!”

    “好了好了,”稍稍冷静下来的赵二制止了他们的争吵,“县城我们肯定是要收复的。不过你说的也对。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我军的现况,不能盲目行动。”

    “是的,大人,我军经过今天的作战,应该已经很疲敝了。”

    “敌人也很疲敝。”

    “但是敌人数量众多,完全可以轮换作战。”

    “夜袭的话,敌人再多也没用。”

    夜袭吗?这招用来对付训练度较高的我军完全没用,但是对于素质低下的黄巾军么……

    (本章完)
………………………………

第八十四章 疲敝之卒

    然而问题还是在于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可用,正如士子们所说,我军经过白天的战斗,已经疲敝了。

    所以,无论是夜袭也好,正面作战也好,积蓄力量是必须的。

    当初带到著县的老兵共有五百人,这次出征带了其中的二百,白天作战死了几十人,还剩一百多。散落乡间的共有三百人,今天集结了其中的一百。如果明天动作快的话,就可以把剩下的二百人集结完毕。然后凭着这四百多战兵,外加辅兵和新兵,虽然无法消灭数量庞大的敌人,至少可以把他们牵制在这里,为郡里的援兵争取时间。

    赵二虽然愤怒地想消灭敌人,但他还是清楚地知道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联合曹操的郡兵才行。

    而赵二也知道这帮黄巾贼是流寇,如果不能及时牵制住他们,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跑出济南了。那样一来,想报仇就指不定有没有机会了。

    赵二便把想法同士子们说了,士子们经过简单的讨论,也想不出更好的对策,于是同意赵二的意见,今天就先休息,等明天再说。

    赵二他们有些难以入眠,县城这边的李歪口则是气得一夜都没睡:

    “他xx的!狗日的李半耳得意什么,要换他去打那伙郡兵,结果肯定还不如老子呢!”

    他所咒骂的李半耳是李大目的另一个干儿子。李大目的干儿子其实挺多的,不止他们两个。这帮流寇首领都喜欢收一堆干儿子,从汉初到清末无不如此。

    收义子这事,一方面可以靠这个来拉近自己与忠心部下的关系,维系部下的忠诚。另一方面则可以借此来加深统治,用自己的干儿子来带兵,总比让那些没有“亲缘关系”的人带兵更令人放心。

    今天由于李歪口带领骑兵进攻赵二军失利,不仅没能消灭对方,反而折损了不少骑兵。害的他被李大目臭骂一顿,结果就是攻打县城的行动完全没他的份儿,打下县城后的战利品自然也是没有。

    这也就罢了,偏偏李半耳那个狗东西,从头到尾一直在嘲笑自己,其他几个干儿子看自己的眼神也充满了鄙夷。

    干儿子之间是没有亲情的,有的只是竞争关系。

    更可恨的是,就在刚才,李半耳特意搂着两个白嫩嫩、娇滴滴的世家小姐,跑到他面前炫耀,还当着他的面对她们上下其手,好不快活。

    简直没把李歪口气死!

    李歪口这人心胸狭隘,受不得气。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间过得再久都难以消解。这就导致了直到第二天凌晨,他还睁着一对红眼睛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他所在的屋子是城内一个大户家的,原本摆满了各种名贵的装饰品、瓷器。现在这些东西都已经被他摔烂在地上,成了一堆废品。

    眼见天边出现一抹亮色,他便再也按耐不住,径直出了房门,带着几个亲卫去城内四处抓“壮丁”。

    在他看来,造成这一切恶果的原因都在那伙可恶的“郡兵”身上。只要能消灭这伙郡兵,自己就能够一雪前耻,平息怒气。

    原本他打算昨晚就行动的,但无奈城破后的黄巾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士卒全部都分散在城内各处,忙着烧杀抢掠。这事他显然不能阻止,士卒们拼了命攻下县城,为的就是能进城“放纵”,你敢阻拦这个,就等着下面人哗变吧!

    所以他只能忍耐到第二天。

    现在天亮了,理论上那些士卒都已经“休息”过了,那么就有借口指使他们替自己作战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现在这个时段,李大目和其他义子们必然都在睡觉,不会出来干涉自己行动。

    于是李歪口就带着人,挨家挨户地把那些刚刚睡下不久的士卒们叫醒,然后编入队伍中。

    时间仓促,黄巾军人又多,最终在李大目他们睡醒之前,李歪口共集结了两千余左右的倒霉蛋,然后逼着他们离开了县城,朝赵二所在的坞堡前进。

    这两千余人基本都是步兵,因为马匹被集中在城内某处严加看管,除非有李大目的手令,否则谁也动不了它们。队伍中仅有的少量侦骑还是出城时强拉进来的值夜侦骑。这几个侦骑更加倒霉,本来都已经一夜没睡了,本想到天亮可以好好补个觉的,现在却被李歪口强行拉进队伍,去征讨区区几百郡兵。

    就这样,这支睡眠不足,士气低下,中途还逃走一部分的大军,经过一个时辰的进军,终于赶到了赵二所在的坞堡。

    而赵二这边此时正在忙着整合队伍,毕竟不断有从其他乡赶来的新部队进入坞堡,不把他们重新整合下可不行。

    赵二本来还嫌时间过得慢,一直急着想赶紧整好队伍,好去找黄巾贼干一场。没想到侦骑过来汇报说敌人反过来自己送上门来了!

    愤怒的赵二和众士子们立刻登上墙头,一望之下,果然一片黄色的贼军正在朝他们这边赶来。

    既然敌人自己过来送死,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字,干!

    由于之前队伍处于整编状态,所以也不需要什么战前准备,士兵们早就已经按照作战阵型站好了。所需要的仅仅是拿起早就摆在身边的武器和衣甲而已。

    他们睡眠充足,士气高昂,阵型整齐。与对面的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名士子建议道:“大人,既然要出战,要不要进行下战前喊话什么的?”

    赵二刚要回答他,转头一看,发现这货不知什么时候套上了一身铠甲,也不知从哪里搞来的。

    再看其他士子,居然也是这幅行头……

    赵二大囧,问他们:“我说……你们这些装备哪来的?”

    “出征前自带的。”“昨天战场上缴获的。”“坞堡仓库里拿的。”

    好吧。

    至于战前喊话嘛……说实在的,对于赵二麾下这些高素质的士兵来说,并不是必须的,只有低素质军队才需要动不动就煽情打鸡血。

    不过喊喊也没坏处,就随便说两句好了。于是赵二清了清嗓子,然后喊道:

    “兵崽子们!坞堡外面的,就是昨天那股黄巾贼寇了。黄巾贼咱们去年杀了不少,就不多介绍了。昨天,你们的头儿——我,不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跟他们计较,所以饶他们一命。没想到他们不仅不感恩,反而还把老子的家给抄了,这口气咱能咽得下吗?”

    士子们听了这段后点点头,觉得还算有点样子,按照正常的套路,下面人应该集体回答“咽不下”。然后赵二再说接下来的话。

    没想到这赵二不按套路出牌,不等下面人回答,他自己就继续道:“不能!本想今天找他们报仇,没想到他们自己送上门来了。崽子们,咱们去教训他们!”

    “教训他们!”“教训他们!”“教训他们!”

    士兵们群声响应。

    很好,士气鼓动完毕,开堡门,出击!

    李歪口这边到达堡下,正想着怎么攻堡呢,毕竟这些“郡兵”数量虽少,但有坞堡作依托,真要硬攻的话,真不一定能拿下来。

    就在他刚刚下令部队分成三股,另两股包围坞堡两侧,准备来个围三阙一时,却看到郡兵主动出堡迎战了。

    李歪口在有些诧异的同时,也喜出望外:这是上天给他的机会啊!

    看起来老天都要助他一雪前耻了!

    不管敌人为什么要放弃城防之利跟自己野战,总之战机不可延误,趁敌人反悔之前,先杀了敌人再说!

    李歪口大叫一声:“弟兄们,冲啊!”然后就一马当先杀了过去。

    而赵二这边,也注意到了李歪口。无他,李歪口的部队中,除了少数一看就是侦骑的人外,就他一个人骑着马,剩下的都是步卒,相当显眼。

    赵二大叫一声:“敌人将领就在前方,给我杀!”亦挥军杀去。

    双方都认为自己必胜,就这样两股队伍瞬间冲撞在了一起。

    杀着杀着,李歪口这边感觉不对了:虽然那些“郡兵”跟昨天比似乎多了一些,但怎么看也就几百啊!

    怎么我方兵力看起来一点也不占优势呢?

    忽然他一拍脑袋,想起来了。

    之前他刚刚把兵力分成三股,敌人就杀出来了,现在他手下迎战的只有全军的三分之一。

    他出征时带了两千人,中途跑了五百,剩下的分成三份后,现在跟着自己冲锋的就只有五百人……还是疲敝之卒……

    他喵的!这帮手下怎么这么没眼力劲儿!自己不说,他们就不会跟着来帮忙吗?

    于是他赶忙叫住一个侦骑,命令他去给剩下两股兵力传讯,让他们赶紧过来,给敌人来个三面夹击。

    嗯,自己主力拖住敌人,然后两股援军再给敌人来个两翼夹攻……自己还是很懂兵法的嘛!

    哈哈哈……

    结果帅不过三秒,一个亲兵告诉他:

    “老大,那个……”亲兵看起来有些犹豫。

    李歪口很不耐烦地问道:“什么事,快讲!”

    “老大,您刚才派出去的那两股部队……跑了……”

    (本章完)
………………………………

关于本书的计谋

    既然书名叫军师,那么小说里就不可能不涉及到计谋。

    三国小说,也必然充满了计谋。

    战争与计谋,向来是相互关联,难以分开的。

    然而计谋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简单、实用,可以在现实中实现,有过先例的计谋。这样的计谋往往看起来似乎很普通,很没“水平”,显得不够nb。然而现实中战场上的计谋就是如此。比如诈败设伏,很简单的计策,就是假装自己败了,把敌人引进自己布置的埋伏圈,靠伏击取胜。而历史上用过的最多的计谋就是这个,而且成功率并不低。还有《三十六计》里记载的很多计谋,虽然那些计谋名字听起来都很厉害,但一细看计谋的解释,就会发现其实没啥大不了的。比如第四计,以逸待劳……就是自己休息好了,趁敌人累了打他。比如第十八计,擒贼擒王……就是打击敌人时先把对方首领干掉。比如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其实就是看到情况不妙就逃跑。

    另一种则是故弄玄虚的计谋,通常只在文学作品里才出现的计谋。这样的计谋往往让人感觉很厉害,很酷。显得特别的神秘莫测,精彩非常。比如某位军师扇子一摇:“我料敌人必然会从左边这条道路走,我军主力就在这条路上设伏,另一条路则虚张声势即可!”事后发现敌人果然走了左路。显得料事如神,非常厉害。或者干脆在事前给某人几个锦囊,让对方一遇到困难就打开。后来对方遇到困难了,打开一看,里面竟然真的写着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该如何解决。

    这样的,我认为,不是计谋,那是预言术。

    而本书中所出现的计谋,就基本以前者为主,后者即使出现,往往也是以失败告终。毕竟本书是号称严谨的小说,才不会为了装逼而搞一些扯犊子的“计谋”来糊弄读者。

    (本章完)
………………………………

第八十五章 素有辩才

    赵二军此战大胜,敌军将领李歪口被我方一名士子阵斩,剩下的敌军中有八成逃跑,两成投降。战死者数量可以忽略。

    我方一人摔伤,五人撞伤,三人生病,无死亡。

    那名阵斩敌将的士子身体瘦弱,唯独右臂筋肉发达,自号“麒麟臂”,声称内有洪荒之力……

    好了,不管那个逗比。

    战斗结束后,照例还是需要休整的。虽然这战没什么损失,士兵们也算不上疲劳。但毕竟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

    俘虏要安置,战利品要集中处理,战功要登记,缺额的队伍要补足……

    完事之后,还要继续等待那些分散在各乡的战兵过来集结。

    赵二原本就是在做这个,只是中途被李歪口打搅了而已。

    据俘虏们交代,现在李大目部的黄巾贼都在县城里呆着,并没有去乡间掳掠。而且按照以往的规律,在县城攻破后,大致需要两至三天的时间补给,然后就会去其他地方转移。

    至于会转移去哪,就不是他们这个阶层的人能知道的了。

    嗯……两至三天么,如果曹操的动作够快,或许能够赶上,而动作稍慢些,就很容易扑空。而我军要做的,就是延长敌人在济南的时间。而延长的最好方法,就是主动出击,用战斗来拖住敌人!

    看来集结部队的速度要加快啊!

    赵二不由抱怨道:“这帮兵崽子,平时挺麻利的,这次速度怎么这么慢!”

    其实不是他们慢,只是赵二太着急了而已。

    终于,吃过午饭之后,县内所有战兵全部集结完毕。让一个县的士兵在一天内集结完毕,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算是神速了。

    集结完之后,坞堡内只留守部分新兵。剩下的部队则浩浩荡荡地向着县城进发了。

    一个时辰后,部队到达县城底下。

    看着前方那仍旧冒着黑烟的县城,赵二和士子们再次触发了心底的愤怒。

    这帮混账东西!

    还我家来!

    而敌人,因为亦有侦骑,所以早早地得到消息,也派出了主力部队出城列阵以待。

    黄巾军向来不喜欢玩守城,擅长流动作战的他们更是倾向于野战。这与赵二军不谋而合。

    李大目纵马走到部队最前方,他眯着眼睛,懒洋洋地看着前方那不到一千的“郡兵”。当然,现在他也知道了,那些并非是郡里的军队,只是县里那位赵姓县尉的私兵而已。

    一个县尉的私兵,不过数百人,居然能让自己的五百骑兵奈何不得,而且还击败了自己干儿子李歪口的两千军队。

    很不简单呐!

    这人定然是个人才,而如此人才不来我黄巾军中效力,却去给朝廷当个微末的县尉,真是浪费啊!

    要是我的这帮干儿子能有他一半的水平,自己也就知足了!

    嗯,一定要把他活捉过来,让他当自己的新干儿子!就这么办!

    于是李大目便暗中吩咐手下,命令部队左右两翼悄悄潜入到赵二军两侧,以便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开战就能包围对手。同时自己上前几步,要求对方首领与自己答话。

    “对面的官军听着,我乃黄巾军冀州渠帅李大目,有请你们县尉出来答话!”冀州渠帅自然是李大目自封的,虽然他现在的实力有资格角逐这个位置,但毕竟还没有被其他黄巾余部所承认。李大目这么说只是为了拉大旗作虎皮,壮声势而已。

    赵二心说,你让我答话我就答话?

    你个匪寇头子还挺会摆谱!

    本官才不上当,万一你那边隐藏个什么神射手啥的,我不就遭殃啦?

    不过赵二不能对士子们说自己怕挨箭,于是他换了个说法对周围几个士子道:“这匪寇没资格跟本官对谈。你们谁上去,替我跟他胡扯两句?”

    一名士子当即自告奋勇请缨道:“大人,让我上吧,我素有辩才,看我怎么骂死这个贼寇!”

    赵二点点头,欣然同意:“好,就你了!”

    那名士子大喜,赶忙整了整衣服,然后拍马上前。

    李大目定睛一看,发现对方一身儒袍,外披钢铠,面如白玉,明眸皓齿。一副俊美的容貌中还透着一股英气。

    嗯,一表人才,不错,不错。适合当我干儿子!

    李大目一拱手,客套道:“这位可是此县县尉赵大人?久仰久仰,鄙人李大目,是……”

    “你麻痹!”

    ……

    李大目脑袋一时没反应过来,宕机了两秒后,觉得可能听错了,于是继续道:

    “鄙人是此部黄巾的渠帅,久闻赵大人之名,特来此拜会,愿与赵县尉交个朋……”

    “交你乃乃个腿!”

    李大目这次听清楚了,但是他实在难以理解,对方好歹也是个朝廷官员,怎么如此粗俗无礼。

    “赵大人,我诚心待你,你怎可用如此污言秽语来折辱鄙人?”

    士子破口大骂道:“待你祖宗个卵蛋!你粑粑的,汝区区一介贼寇头子,不授首待擒也就罢了,居然还敢来本县撒野带着一群反贼,破我家园,杀我家人,淫我妻女,害我家破人亡,现在居然还腆着碧脸说什么拜会?你原先就是这么拜会你父母的吗?臭不要脸!你这畜生也不知是哪个蛆窝里生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