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途离开过一段时间,信息有断层。
当然,董卓比他俩更了解情况,只是……呵呵。
“诸位请看,”鲍鸿铺开地图,用一根小棍指着上面的地名,“叛军自去年年底起事,其成员最初来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
北地郡位于长安北方,与京兆郡、冯翎郡相邻。安定郡在北地郡西北,与之相邻。金城郡位于凉州中部、陇西郡北边,与陇西郡相邻。而枹罕、河关等地在陇西郡的最北部,与金城郡相连。
“原先这些羌人分成两股,互相独立。后来朝廷募来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组成的湟中义从胡军队在令居(属金城郡)发生兵变,杀死了杀护羌校尉冷征,并与两股叛乱羌人遂合流,由北宫伯玉统领。之后,他们便顺势攻占了金城郡,并以此作为大本营。”
赵二听到这,略一分析,然后问道:“敌人以遥远的金城郡做为大本营,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在战场前线设立大本营。再加上董将军从陇西郡过来时似乎并没有受到干扰,是否说明叛军对凉州……至少是凉州南部的控制并不强?”
鲍鸿答道:“是的。现如今在凉州,被叛军所牢牢控制的,只有金城郡一郡而已。但是他们部队中拥有大量羌胡骑兵,来去如风,所以势力范围极广。凉州南部亦有受到他们的迫害,董将军之前所处的陇西郡也并不太平,仅仅是因为董将军带着大军,故而叛军的小部队不敢轻动而已。”
陶谦问道:“现在杨雍杨刺史那边还能提供援助吗?”
杨雍就是现在的凉州刺史。
鲍鸿摇了摇头,然后在凉州南部几郡划了一个圈:“由于朝廷历来在凉州驻兵不多,凉州军先前与叛军作战失败后便一蹶不振,所以凉州南部虽然还未彻底沦陷,杨刺史也还在。但也很难指望他们能够有什么作为,可以视为处于叛军的势力范围之内。”
鲍鸿又指了指三辅地区:“而现如今仍旧在我方控制之下的三辅地区,除了我们所在的扶风郡外,京兆郡、冯翎郡两郡,亦曾受到过叛军骑兵袭击,都有敌人骑兵出没的报告。不过所幸的是,这些郡内的诸城都还在我方控制之下,其中边缘的那些县即使受到攻击也能保持固守县城的状态,叛军也更倾向于在乡间劫掠。再加上之前皇甫将军击退敌人一次后,叛军部队有所收敛,所以这些县现在尚有余力对咱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援。”
孙坚很快分析道:“只是骑兵袭击么……这样看来,敌人的所谓
(本章未完,请翻页)势力范围其实是很虚的,只要我们直接拿下敌人的大本营金城,敌人的力量就会瞬间瓦解。”
陶谦问道:“那么,敌人现在的兵力情况如何呢,与上次皇甫将军征讨时比起来,有何变化?”
鲍鸿摇摇头:“不清楚,自从叛军起事以来,敌军规模一直在扩大,不断有胡人和协裹的汉人加入叛军。现在的敌军兵力肯定是要比皇甫将军征讨时多,但多多少不清楚。只能估计其中的能战之士至少有五六万。”
这么说来,敌人是属于兵少的一方,但是因为骑兵多,且熟悉适应地形,所以属于少而精的一方。而官军这边,兵力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从各郡抽调而来,没有经过系统的整合,倒有些乌合之众的意味。
这倒是与黄巾之乱时的情况相反了。
荡寇将军周慎直接提议道:“既然如此,我军应当立即进兵,以雷霆之势横扫敌穴,以防敌军继续做大。”
“嗯……”张温捻了捻胡子,忽然问赵二道:“赵参军对此有何看法?”
张温这是要考验下赵二的能力,毕竟赵二年纪这么轻,又只是以县尉之身来当参军,想来必有过人之处。光听孙坚吹不行,自己也得考考他。
“哎?”赵二没想到张温突然指名问自己,有点慌:“容某想想……”
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打呢……自己也不是很擅长啊……
对了,想想三国演义里有没有类似的战例……
敌人少而精,我军多而杂……这跟官渡之战有点像哈!
那我军就是袁绍军,袁绍军的谋士是怎么建议的来的?
我得好好回忆回忆……嗯……
呃……想不起来!
我这破记性能想起来才怪咧……唉,平时也就罢了,关键时刻……神仙保佑,父母保佑,亲朋保佑,张宁保佑……
嗯?
赵二正努力想着,忽然从前胸处传出一股清流,迅速涌入脑中,头脑顿时清醒不少。
啊呀,我居然还能回想起这段!啊呀呀,看来我这猪脑子在关键时刻还是能记起点东西的。
“咳……”赵二清了清嗓子,然后背诵道:“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这是官渡之战前,沮授对袁绍的建议,沮授算是个比较有脑子的谋士,他的建议,应该没错吧?赵二偷眼看了看孙坚。
(本章完)
………………………………
第九十七章 中军帐里画黄图
孙坚一脸惊讶地看着赵二,心说:他这方略如何先不评论,这赵二什么时候说话变得这么文绉绉了?不会是别人的主意,他照着背的吧?
张温见赵二说得有模有样的,觉得这赵二的确有两把刷子,孙文台果然没有骗我。
但张温细一分析赵二话语中的内容,问题又来了:
赵二的意见与周慎相反,这让张温有点拿不定主意:“这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董卓这厮突然大笑起来,在众人厌恶地看向他时,却听他大声夸赞道:
“没想到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小县尉,说得倒是很对嘛!就应该这样,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啊!”这话的后半句说得跟田丰一样,但语气却嘲讽无比,招恨程度远胜田丰十倍。
赵二心说,就算你董卓是在夸我,我也高兴不起来,更况且你这夸得还不好听!
执金吾袁滂首先怒斥董卓道:“朝廷兴仁义之师,董卓你何得出此不祥之语!”
得,逢纪也出场了,就看袁绍怎么说了。
不想“袁绍”还没发言,陶谦先插了一杠子:“老夫觉得……赵参军之言,有些不妥。”陶谦说到这,歉意地看了眼赵二。
赵二当然不介意有人反驳他,谦虚道:“陶参军尽可直言,小子年轻,还望陶参军指正。”
陶谦顿时对赵二好感大增,便直言道:“赵参军言我军粮草优于彼军,其实不然。我军粮草,只能依赖后方运送,极为不便。而敌军骑兵每日四处抢掠,短时间内尚无粮草之忧,而时间长了……受苦的可是当地百姓啊!”
袁滂也附和道:“对,朝廷的粮食也不是白来的,每日供应二十万大军,时间长了朝廷也吃不消!”
董卓嗤了一声,不屑道:“嘁,迂腐之言!打仗哪有不影响百姓的,无论我军怎么打,百姓都一样遭罪,索性根本不用去管他们!至于二十万大军供养困难也好办,干脆把那些没用的部队遣散掉不就好了!只留下少数精锐即可。”
不得不说,这董卓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只是……特别的不中听。
袁滂大怒:“放肆!朝廷花费无数,才集结起这二十万大军,岂可由你董卓一句话就解散!”
董卓状似无所谓地两手一摊:“解散不解散随你们,反正到时候粮食不够吃了别叫唤!”
“你!”
张温再次跑出来打圆场:“好啦好啦,不要争吵,咱们只谈事情,谈事情!”
张温虽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说只谈事情,但有董卓在场,又怎么可能只谈事情。
之后众人又半谈半吵地争论了一阵子,终于还是立即进兵的支持者占了上风。
张温点了点头,决定少数服从多数。他刚要正式下令进兵,不想董卓却放下狠话道:“哼,要进兵你们去就好,恕本将不奉陪了!”
说罢直接离开军帐。
“太过分了!”
“无礼!”
“大人,在下请求立即将董卓军法处置!”
孙坚这次也不需要再耳语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董卓现在已是帐中众人公敌了。他再次向张温建议道:
“大人,董卓轻上无礼,是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胡作非为已一年多,应当及时进讨,而董卓反说不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是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条罪状。在下恳请大人当机立断,治其罪!”
张温依然犹豫不定,任众人怎么苦劝也没下令处置董卓,最终大伙不欢而散。
第二天张温准备再次议事时,探马来报,说敌军主力正开往美阳,似乎欲与官军进行决战。
得,自己这边慢吞吞地还没打过去,对方先按耐不住打过来了,这下直击金城的计划算是泡汤了。
袁滂不禁埋怨道:“若不是董卓殆误军机,迟迟不来报道,我军早就打到金城下了!”
董卓嘲笑他道:“那你就去打啊,说得好像打仗很容易一样!”暗讽袁滂不懂军事。
袁滂再度暴怒:“竖子无礼!”
张温只得再次打圆场:“诸位还是先说说,眼下我军应当如何应对。”
孙坚建言道:“大人,敌人骑兵众多,利在机动灵活,而不善正面决战。我军虽众,弊在行动迟缓,而利在正面交锋。此时敌军放弃自身之利,而以其短击我军之长,此正是天赐之良机。我军应立即应战,正面击破敌军!”
官军在正面决战方面不一定真的擅长,但现在的情况下,也就只能打打正面决战了。指望他们玩什么牵制骚扰、迂回包抄这种“灵活”的差事,还是太难为这“二十”万军队了。
赵二想了想,觉得既然敌人骑兵强,我方步军众多,还是坚守不出为好。但又怕自己说出这个后,被董卓称赞,而把自己置于众人对立面,所以干脆闭口不言。
赵二现在很矛盾,他的意见常跟董卓相同,但董卓又为众人所不喜。更关键的是,自己就算想支持董卓,董卓这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也不会领自己的情啊!
董卓一直在观察众人的神情,他见赵二欲开口而又停下,立刻猜到了他想说啥,便恶意地问道:“不知赵县尉有何意见呐?”
赵二大怒,心说我是得罪你了吗?这么针对我?
你想要让我说出我原本想说的,我偏不!
于是略一思索:“嗯……这个,在下认为……”
赵二往孙坚这边挪了两步,然后大声道:“在下支持文台兄的意见!”先坚决地表面立场,而后……
“不过,在下还有一个想法。”
直接正面决战肯定没啥好结果,但又不能说坚守不出的话,于是赵二便另辟蹊径道:“在下觉得,这仗不能硬打!虽然我军人多士众,但是直接硬打损失也大,我们得为朝廷节省一些。所以在下有个计策,或许能减小些损失。”
张温和袁滂都赞许地点了点头,事事为朝廷考虑是很对的,这个年轻后生很懂事嘛!
张温微笑着鼓励赵二道:“双飞尽管直言,计策能否见效由天注定,我们做臣子的只需尽力而为即可。说说吧,什么计策?”
赵二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来到地图前,然后借了一支笔,问众人:“我可以在上面画吗?”
张温挥手道:“无妨,画乱了老夫再令军士呈上一幅就是了。”
于是赵二放心地在上面涂鸦起来,他边画边说道:“我军目前军队数量有十余万……”
现在在谈正事,就不扯什么二十万了:“原本在下是打算让我军分成两部,以形成相互支援、夹击之势。”
顺手在美阳画了两个相邻的小圈,“但是考虑到我军机动远不如敌军,贸然分兵容易被敌人逐个击破。所以两个营地应当相邻,至少距离不能太远,这样纵使机动力不足,亦可以随时互相支援而不受影响。”
赵二摸了摸下巴,略一思索,继续道:“然后就是重点了。我军虽然不如敌军骑兵众多,但是也是有不少骑兵的。”
官军的确有不少骑兵,其中还有五千鲜卑骑兵,是之前皇甫嵩平乱时,邹靖(没错,就是当初涿郡的那个破虏校尉邹靖)专门去鲜卑那边招募过来的。
“这些骑兵需要充分利用起来。如果只是任由他们混杂在大部队中,那就太浪费了。所以我认为应当把他们单独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军。”说着在两个小圈上面又画了个细长条……
赵二忽然愣住了,这形状……怎么这么猥琐?
不管了,猥琐就猥琐吧!能把事情说清楚就好。
(本章完)
………………………………
第九十七章 双拳一剑之策
只听赵二继续说道:“步兵在正面战场上是难以胜过骑兵的,而在西北地区,地势一马平川,尤为适合骑兵发挥。所以这两支步兵队伍,应原地固守,筑城寨以自保。”
用手指向骑兵,“而这只骑兵,则成为制胜的关键。我们首先让他们隐藏在其中一个步兵营地中,等待时机。”
赵二又指向敌军方向:“如果敌人来进攻,我们先不理他,任由它来攻寨。如果敌人进攻左寨,则右寨出兵袭其背后。如果敌人进攻右寨,则左寨出兵袭其背后。如果敌人分兵两路……”
赵二顿了顿,“那就是这只骑兵出场的时候了,敌人一分兵,则必然出现空隙,而这只骑兵就会像一柄利剑,直击敌军空隙,给敌人致命一击!此谓之双拳一剑之策。”(其实更应该叫**之策)
赵二生怕描述得不够形象,便让孙坚配合自己一下。赵二先挥左拳击向孙坚,孙坚以右手挡住赵二的拳,另一手击中赵二腹部。赵二又挥右拳击向孙坚,孙坚照样办理。赵二最后双拳一起击向孙坚,孙坚直接以腰间佩剑刺中赵二胸口。
赵二卒,小说结束……
咳咳。
当然只是演示,又不是真的刺死。
众人一看二人演示,立刻明白了赵二的计策,纷纷称赞赵二有大才,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军略。
只有董卓不屑一顾,心说这小县尉才略是有的,只是考虑问题不够周全。这计策若是由他麾下那些精兵强将来执行,自然是可行的。但现在担任主力作战任务的可是官军,是朝廷从其他州郡临时抽调过来的杂牌军,指望他们之间有什么配合完全是痴人说梦。再好的计策也会被这帮猪队友搅黄了。
不过这赵双飞这么年轻,能想出如此计策,也算难能可贵。如果把他收到自己麾下,那也是一大助力。
嗯……自己还有个女儿尚未出嫁,要不要把他拉拢过来呢?
张温见没人反对,连董卓都闭口不言了(其实在忙着思考拉拢赵二),便依照赵二之策,下令施行。
晚上,赵二正要休息,突然赵熊说有人想见他,名叫李jue。赵二心说这人谁啊?算了,看看再说,便请人进来。
来人进来之后,赵二一看……果然不认识,便问他是谁。
来人躬身一礼,道:“在下李傕,是破虏将军董大人的部将。”
赵二感到奇怪,董卓手下有这号人吗?李觉?谁啊?
这只能怪赵二没文化,从来不知道“傕”字怎么念,一直以为念“催”。
赵二
(本章未完,请翻页)当他是个无名的小角色,便语气傲慢地问他:“董将军派你来找我何事啊?”
李傕不说正事,反而一挥手,他的随从就搬过来一个箱子,把箱子一打开,顿时一片金光闪耀,竟是一箱金银珠宝!
赵二登时眼睛就直了,连忙道:“有什么事,好说,好说,呵呵呵……”
他的语气瞬间变软,而视线更是直接盯死在财宝上了,离不开了。
李傕一看赵二竟然如此贪财,顿觉事情有戏!想想也是,这么多金银珠宝,自己都动心,更何况一个小小县尉?
于是李傕趁机说道:“董将军十分仰慕参军大人才干,故命小人给大人送上一份礼物,以结交大人。”
只是结交吗?这有何妨,反正结交什么的,无非就是一句空话而已嘛!好说。
赵二连忙请李傕坐下,又命人给他倒水,然后谄笑着说:“董将军一番好意,本官当然不敢拒绝,这礼物,我收下啦!”
“那么在下冒昧问下大人,不知大人是否已有婚配?”
嗯?问我婚姻状态干嘛?
若是问别人这个问题,别人可能顺嘴就答了,但赵二不同。
赵二是穿越者,在穿越前,经常被长辈们问这个问题,而一旦问过这个问题后,紧接着就是相亲。
令人头疼的相亲。
于是赵二立刻摆脱了财迷状态,开始思考起来:这董卓送我钱财,紧接着就是问我是否婚配。那么接下来必然就是要给我介绍对象……嗯,以董卓的性子来看,八成是要把他女儿嫁给我。
啧啧,我这是要当李儒或者牛辅啊!
可惜,这俩都没啥好下场,我可不想被绑上董家的战车。
要拒绝吗?
但是这财宝……舍不得啊!
犹豫犹豫……
李傕见赵二不回话,问道:“大人可是有何难言之隐?”
难言之隐?嗯!可以,是个理由。嘿嘿……
于是赵二故作为难道:“这位李大人,您一看就是董将军的亲信,既然董将军如此看重在下,我就说了吧!你可不能乱传给外人知道哦!”
李傕当即表示不会,然后侧耳倾听。
赵二一脸痛苦地瞎编道:“本官……其实是有个老婆的,但是她又丑,又老,脾气还坏!本官早欲休之,无奈我家中老母跟我说:‘孩啊,你没什么本事,家中又穷,能有个老婆,
(本章未完,请翻页)已经是天大的福分,怎么还想着休妻呢?你休妻了,谁给老身生孙子呢?家中不能断了香火啊!’坚决不同意我休妻。唉!”
赵二叹了口气。
李傕一听,这是天大的好机会啊!
于是赶忙进言道:“令堂也是求孙心切,可以理解。不过……话又说回来,男儿何患无妻?赵参军一表人才,端得是人中龙凤,若无良偶相配,着实可惜。大人不可自轻自贱啊!”
赵二故作疑惑:“那……李大人以为,我应如何?”
李傕哈哈一笑道:“在下这次正是可以解大人之忧啊!”
赵二故作惊喜:“哦?请李大人教我!”
李傕示意赵二不必客气,继续说道:“不瞒大人,在下此次来,不仅仅是为使大人与我家董将军交好。更是另有使命,那就是董将军想与大人联姻呢!”
“联姻?”
李傕兴奋地点点头:“正是。董将军倾慕赵参军才干,特欲将董将军之女,许配于你。那董将军之女,年轻貌美,贤良淑德,正是赵参军之良配啊!”
赵二起身,大喜道:“啊!竟有如此好事,这董将军真是我之救星啊!既然董将军有此意,那在下必不负董将军之望。等这次事了,在下就回到家里,跟老母亲陈说利害,然后休妻以娶大人之女!”
“如此甚好!”
一番客套之后,李傕以急于回去复命为由,婉拒了赵二的挽留。而赵二也终于送走了心满意足的李傕。
呼……赵二吐了一口气。
演戏真特么累!
不过……赵二看了看那一箱子珠宝……嗯,累也值了!
李傕刚走不久,孙坚又来了,因为他与赵二很熟悉,所以没通报赵熊他们就直接进来了。一看宝箱,便问他:
“双飞,这哪来的啊?”继而笑道,“你又发财了?”
赵二也不隐瞒,直说道:“是文台兄啊!这个是那董卓送的,想拉拢我。不要白不要嘛!”
孙坚顿感哭笑不得,说:“双飞你还真是没有节操,一边骂董卓不是东西,一边又收礼物收得干脆。”
赵二看了看孙坚,忽然灵机一动:“对了文台兄,要不这珠宝先放你那吧!你看我这里也没个仆役,赵熊他们又总得跟着我。我一离帐,怕被人偷了。”
孙坚满口答应:“行行,没问题。”心说这赵双飞还真是财迷一个,不过他肯让我帮他保管,足见我们关系之近。
(本章完)
………………………………
第九十八章 推演沙盘
两人又聊了会儿军务,孙坚就走了。
之后几天,军队都处于调动之中。毕竟十余万大军,要按照赵二的计策分离成三部分,不是说弄就能弄的,这之中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驻军地点需要进行考察,需要选定两个距离较近,而又都适宜防守,并且可以在需要时能及时出击的位置。
原先驻扎的地点显然已经不再合格。因为能够适宜十余万大军驻扎的地点,不一定适宜一半人驻扎。
地点选定后,营地要重新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