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就看张温不顺眼的陶谦则说得更直白:“为将者,当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大人赏罚不明,处置不公,实在不配居于统帅之位!”
这话已经说得相当不给张温留面子了。
“你!”张温大怒,想要训斥陶谦,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训斥之词,说他藐视主帅?
而陶谦说得也确实没错,自己不能立威,下面人不服也是理所当然。
张温气呼呼地“哼”了一声,只得作罢。
他最后看向赵二,想知道赵参军的意见。
赵二看了看张温,又看了看其他人,终究决定不趟这趟浑水:
“请大人定夺。”
躬身一礼,意思是我不发表意见,你自己看着办吧!
军事上的事我多少还懂点,你请教我没问题。政治上的事……恕我无能为力啊!
张温无奈,只得向众人表示,自己会如实将事情原委上报朝廷,由朝廷定夺。
由朝廷来决定,这也是张温最好的办法。一方面这等同于甩锅,朝廷怎么判都怪不得自己,自己谁也不得罪。另一方面,如果是朝廷来办的话,周慎背后的家族势力可以从中活动一番,活动得好的话,应该可以保住周慎的性命。
赵二见此情形,也不得不感叹,这张温还真是没什么担当,摊上这么一个主帅,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本章未完,请翻页)散会后,孙坚来到赵二的帐篷里,问赵二道:
“双飞,你对张大人怎么看?”
赵二虽然不知孙坚这么问有何用意,但还是如实回答道:“张大人……嗯,我觉得这人不太适合当统帅。没有威信,也缺乏担当。董卓轻慢他,他制不住,也不能严格执行军法。而到了打仗时,也只能仰仗别人,自己却没有什么主见……嗯,差不多就是这样。”
孙坚点了点头,“双飞所见与我相同。那么双飞以为,当前这场叛乱,还有平定的希望否?”
哦,原来孙坚是对这场战争的胜利不抱希望了啊!看起来他是把主要的原因都归结在张温身上了吧?
但是那又能怎样呢?主帅又换不了。
赵二不管别的,只对当前这场战争分析道:“我觉得挺难的。首先官军的素质实在算不上强,在之前刚打完胜仗时尚还可以一用。现在打了败仗,士气一跌,我看连防守都有些勉强了。嗯……至少我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扭转局面。”
孙坚见赵二这么说,便对他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为兄就跟你说说我的想法吧!”
赵二俯首静听,只听孙坚说道:
“最初为兄在来西北之前,曾经查阅过朝廷关于凉州这边的记录。知道这片地区汉羌矛盾一直不断,我大汉朝与羌人的战争,自前汉末期便已经开始了,至今已经持续了近百年。百年来时战时停,冲突一直没有断过。其中主持战争的人,不乏赵充国、马援、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与段颎)这样的当时名将,然而汉羌问题终究没能彻底解决。”
赵充国,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百闻不如一见”就是他说的。马援,就是马腾、马超父子强行认的祖宗,“马革裹尸”这一词最初就是他说的。皇甫规,他侄子就是皇甫嵩。张奂,草圣张旭他爹,曾是董卓的老上司。段颎,贾诩早年曾被氐人捕获,他诈称自己是段颎之孙,氐人遂不敢加害他。
“所以为兄从一开始也没打算过把这场战争彻底结束,前人百年来未能解决之事,为兄亦无自信可以解决。为兄之想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在于来此,凭借你我之能,打上几场胜仗,把战乱暂时平息下去,还西北民众几年安宁。而你我则可以凭此获取军功,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说着孙坚叹了一口气,“唉,可惜啊可惜。若是当时周将军听从为兄的话,那么现在你我就可以凭着功劳回京师论功行赏了。可惜事与愿违啊!”
感叹了一番后,孙坚又继续说道:“当初刚来美阳时,在第一次军议上,双飞你说这场战争利在缓守,不利急战。由于当时叛军很快攻来美阳,所以为兄当时并没有对你的话发表什么意见。现在为兄就跟你说说吧!双飞你的策略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是没错的。但是现如今我等为朝廷而战,不时刻考虑朝廷的想法是不行的。”
孙坚拿之前皇甫嵩的事情举例道:“你看皇甫将军,他也是一代名将了,但是为什么来此平叛不过数月,就被免职?当然,得罪了十常侍只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他只从军事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他跟双飞你的想法一样,都认为利在缓守。但是朝廷不这么看,朝廷为了此次平乱,从其他州郡抽调了那么多人马,国库支出了那么多钱粮,为的就是尽早把叛乱镇压下去,完事之后好将资源调走去做其他事情。咱们当今的这位……朝廷,可不是什么大方的人呢!皇甫将军想打持久战,朝廷能愿意吗?战争每拖一天,花的可都是朝廷的钱!”
孙坚本想说天子,但议论君王可不是什么小事,所以临时换成了朝廷。
他喝了口水,继续道:“现在官军新败,要想重整旗鼓,势必要花上不少时间。而就算整顿好了,再战之下,胜负也是未知之数。那边章、韩遂亦非平庸之辈,在金城郡时,叛军明明已经败了,处于被追杀之中,却仍能凭借主场优势,反败官军,把战局完全扭转过来,这一手就连为兄也是钦佩不已。自认就算易地而处,也很难做到。”
孙坚看向赵二:“这样一来,朝廷要想平定这场叛乱,时间上可就遥遥无期了。到那时,朝廷会怎么对待张大人,又会如何对待你我呢?”
赵二顿觉不妙。听了孙坚这么一分析,赵二立刻想通了很多事情。当初自己抄袭沮授的策略,自以为很了不起,却不知自己原来还是图样、图森破,拿衣服!
(本章完)
………………………………
第一百零五章 赴任金城太守……才怪
现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平定叛乱了,而时间长了,朝廷的制裁,可不一定会比皇甫嵩轻到哪去。那皇甫嵩被罢了官,削了爵,张温也很难好到哪去。至于自己……
本来官就不大,降职的话……基本就只能是白身了。
呃……“草民赵二拜见官老爷!”
“为何见官不跪?来人,给本官打他一百棍!”
不要啊!
孙坚看赵二被惊出冷汗,便拍了拍赵二肩膀,安慰道:“双飞不必惊慌。那张大人的处罚肯定是免不了的,但咱们这些做下属的,却还不至于如此。”
赵二忙问道:“哦?愿闻其详!”
孙坚微微一笑,分析道:“上次平叛,皇甫大人被免职,有个人却升了官,双飞忘了吗?”
“董卓?”
董卓在跟随皇甫嵩平乱时,官职为中郎将,而此次则升为破虏将军了。虽然俸禄上相差不大,一个秩比二千石,一个秩二千石(每月相差二十斛),但是地位上就相差很多了。
孙坚调侃道:“对,就是那位很欣赏你的董大人!”
董卓想召赵二为婿的事,赵二也跟孙坚说过。只不过赵二说自己敷衍过去了,并没有说自己假意答应了,毕竟这涉及到一个信誉问题,赵二肯定是不会娶董卓女儿的,如果对外公开说自己答应了,事后没有娶,这“公然悔婚”的名声可不好听。而董卓亦没有对外公开这点,不然在战争期间公然结党,这也是条罪名。
他董卓敢打张温的脸,却(暂时)不敢引起朝廷忌讳。
所以孙坚只调侃说是“欣赏”,而赵二也只是笑笑没说啥。
只听孙坚继续说道:
“那董卓身为本地极有权势之人,连朝廷也不得不重视他,每次在西北之地作战,必然征调董卓过来。所以朝廷免谁的职都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却不能不升他的职。为兄本想借张大人之手除掉他,无奈张大人没那个魄力,真是遗憾!那董卓可以不受胜败影响而升职,为兄虽然比不上他,但至少不因此而获罪却是能办到的。”
孙坚顿了顿,本想听对方问一句:“如何办到?”或者“请文台教我!”之类的。
没想到赵二这混球居然不接话,就那么看着他,于是孙坚便也不卖关子,继续道:“要想免祸,方法无它,唯钱尔!为兄这次没有立什么功劳,只能平调到其他地方任职。而双飞你又是献策,又是练兵的,功劳多少还是有些的。而且张大人又器重你,只要在这次报告上替你说几句好话。那么让你至少官升一级还是没问题的。”
孙坚这话还是比较保守的说法,即是在不动用后台关系,不花钱贿赂的情况下。而实际上,以孙坚的手腕,又怎么可能只是平调?
“不过,”孙坚说道,“一切的前提,是咱们能够提前抽身而走,赶在朝廷怪罪下来之前!”
赵二点点头,孙坚熟悉官场,说得话完全有道理,听他的肯定没错。
于是赵二表示道:“文台兄一言,如醍醐灌顶,令小弟茅塞顿开。旦凭文台兄安排!”
孙坚对于赵二一会儿文雅、一会粗俗也习惯了,便也没嘲笑他。
赵二想了想,忽然问道:“那张大人那边怎么办?虽然他作为主帅是很差劲,但毕竟张大人对咱们还可以啊,咱们就这么抛下他……”
孙坚摇摇头,道:“这种事,张大人也能够理解的。我们在这里,于他无益。不在这里,尚可去京中活动,替他减轻一些罪责。到时候咱们去找他说明一切,也不算失礼。”
官场上的事,往往是很无情的,平时两个人可以关系很好,称兄道弟。但一涉及自身利益,便没多少人愿意舍己为人了。能够不趁机落井下石,便已是仁至义尽了。而赵二,虽然算不上什么好人,但面对这种冷冰冰的现实,还是多少有些不太适应。
孙坚看气氛有些沉闷,便开玩笑道:“双飞啊,这次你打算出多少钱来升
(本章未完,请翻页)官呀?”
赵二略略一想,问道:“存你那里的那两箱珠宝,够吗?”
“哈哈哈……”孙坚笑道,“双飞你还真是会利用资源。够,当然够用!”
董卓的馈赠可不是一般大方,远比当初赵二讨伐黄巾时缴获得多。这些钱用来买~官的话,确实是够了。
孙坚又问他:“那双飞想当个什么官呢?去中央?地方?文职,还是武职?”
未来乱世中,有兵有地盘才是重要的,你去谋个文职或者雒阳的高官,毛用没有。
故而赵二想了想后答道:“地方吧,中央需要面临的应酬太多,挣那点俸禄还不够交际的呢!我要武职,文官的事我干不了!”
孙坚哈哈笑道:“要求还挺多,不过咱大汉朝就是这点好,只要给够钱,官位随便挑。我算算看……”
孙坚掰着手指头,开始替赵二计算起来,只听他嘟囔道:“双飞你原本是四百石俸禄的县尉,如果不花钱的话,原本应该是升为秩比六百石的县令或者军侯什么的。稍微花点钱,可以升为秩比千石的官,比如别部司马,也就是为兄之前的官。”
赵二不满道:“只是个司马啊……什么时候我能弄个太守之类的官当当。”
孙坚被赵二这天真的话语弄得哭笑不得道:“这还嫌小啊,双飞你也不看看,整个大汉朝,像你这般年纪做到如此大官的能有几个?你想当太守?行,这凉州的太守任你挑,都不用花钱,只要你愿意,朝廷立刻就能批下来!嗯……为兄看这金城郡太守就挺好,双飞去赴任吧!”
开玩笑,鬼才要去那种地方当太守啊!去那地方是不用花钱,当地的太守恨不得替你出钱,让你来接他的位子。至于金城郡……我去给叛军当太守么?
赵二便也开玩笑道:“嗯,金城郡确实是个好地方,连通东西,交通便利,兵多将广,就是不知那边章肯不肯把位置让出来。”
“哈哈哈哈哈……”两人一同大笑起来。
(本章完)
………………………………
第一百零六章 鲍鸿的考验
本来孙坚还想说,双飞你要是去投靠,那边章必然拱手让出位置。不过那样玩笑就太过了,万一隔墙有耳,让外人听了去,那麻烦可大了。所以玩笑点到即止。
俩人又闲聊了会儿别的事情,孙坚便回去了,约好明天去找张温谈谈。
第二天例行军议结束后,孙坚、赵二两人便私下找到了张温,跟张温说起了这事。大家都是明白人,不用孙坚过多分析,张温也能明白其中利害。
这张温别看在打仗方面没什么能力,但官场上的事,他还是比较清楚的,不然也不会当上司空。他在原地走了几步,谨慎思考了一番后,便对孙坚说道:
“也好,文台你提前抽身是对的。说起来这事还是老夫连累你了,本想拉你过来立功,没想到却遇上这事。”张温才不会说什么‘你怎么能抛下我不管’、‘忘恩负义’、‘王八蛋,不是人!’之类的幼稚话,而是主动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给对方台阶下,让对方心存感激,以便日后能拉自己一把。在这种时候,埋怨对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让对方不舒服,把事情彻底搞糟。
这一句话就体现出了三公的水平。
孙坚自然也表示了一番对不住张温的话,显得气氛十分和睦。同时孙坚亦表示自己调走后,一定上书替张温说情,以减轻朝廷对他的惩罚。
虚情假意完了之后,便是**裸地利益交易:
“文台,老夫保举你为议郎,如何?”
议郎这个官位十分适合现在的孙坚。议郎,职如其名,是朝廷设置来专门议论朝政的官。孙坚如果要替张温开脱,那么议郎这个职位无疑是最合适干这个的了。毕竟别的官员只是有权上书朝廷,而这个官则是专职上书朝廷的,其话语权更重。以议郎身份替张温开脱,比任何其他职位都方便。之前朝廷决定坚守西北,不放弃凉州,就是议郎傅燮的功劳。
同时,议郎这个职业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朝廷要升某个人的官,却又一时找不到合适职位时,通常都会让他先担任议郎,等有空缺再让他补过去。孙坚要想升官,那么议郎这个过度显然是免不了的。
孙坚对这个安排自然满意,表示没有异议。
张温便又看向了赵二,这赵二与孙坚不同。孙坚在这里也帮不上他太多忙,而赵二则可以。张温在西北,无论是身边出谋划策,还是后方替他练兵,都需要赵二的帮忙,他很舍不得赵二离开。而且还有另一个问题在于,如果赵二离开了,以赵二的性格和背景,是很难通过上书之类的方法去替张温求情的。
说白了,没有利益交换的筹码。
不过张温毕竟是官场人精,略一思考,立刻就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双飞啊,一会儿我把鲍鸿叫来,你去给他做个属官如何?具体职责呢,就是继续替老夫训练军队。”
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温知道赵二这人不是很懂政治,怕他听不明白,便直接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双飞你当了鲍鸿的属官后,虽然同样是为平乱效力,但却得以脱离了朝廷平叛军这个组织。到时候如果平叛失利,朝廷只会怪罪组织内的人,而不会牵连到鲍鸿这种地方官的头上。毕竟鲍鸿他们只是辅助支援平叛之事,并非主导。而到了论功行赏之时,又不会少了他们的份,可以说是完全有利无害的。”
赵二确实不太懂这方面,于是他看了看孙坚。孙坚对他点点头,表示张温说得没错。
赵二这下才放心了,当即行礼道:“谢张大人,在下愿意听从大人安排,一定努力练兵,帮大人渡过难关!”
事情谈妥后,张温便对赵二开玩笑道:“听文台说,双飞你想当太守?哈哈哈,小伙子有志向是好事嘛!放心吧,只要你好好干,日后当太守也不是难事嘛!”
日后,也就是指过个几年几十年的,通过正常工作,熬资历熬到太守。
如果大汉朝天下太平,没什么叛乱,那么赵二还真就只能这样了。然而现在汉朝内忧外困,叛乱四起,少不了立功的机会,以赵二这般升迁速度,升到太守估计用不了多久。
之后,孙坚先行离开,张温派人把鲍鸿叫了过来,跟他说了下想把赵二调给他当属官的事。
两人谈话时,张温时而正常说话,时而小声对鲍鸿嘀咕几句什么。赵二一看这情形,哪还敢继续站在这戳着,当即主动要求先去帐外回避一会儿,张温对此也没阻止。过了一会儿,两人商议完了之后,又把赵二叫了进去,只见鲍鸿已经转过身来,一脸笑眯眯地对赵二说:
“赵参军啊,听张大人说,你要来给本官当个属官?”
赵二立刻恭敬地回道:“是。恳请鲍大人成全!”
鲍鸿捋了捋胡子,并没有直接同意,而是故意放缓语速说道:“嗯!这个……张大人发话了,按理说本官不会不给张大人面子。不过呢,你毕竟是要当本官的下属,本官怎么也得考你一考,看看赵参军你的能力适不适合来本官这儿。”
赵二心想,我的能力在之前的军议中,已经算表现得够不错了吧?还要考啥?
然而这话不能直接说出来,赵二只得继续恭恭敬敬地回道:“谨遵鲍大人意思,只是不知……大人想考在下哪些方面?”
鲍鸿笑了笑,继续卖关子道:“哈哈,不急,不急!这样,赵参军稍后你来本官帐里一趟,到那里本官再给你出题。”
这下把赵二整的更奇怪了。看了看张温,这老家伙也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不知俩人葫芦里卖什么药,于是只得答应了。
赵二和鲍鸿与张温告辞,赵二直接跟着鲍鸿去了他帐篷里。
赵二摸不清鲍鸿态度,所以半路上也没敢多嘴问话。
进了鲍鸿帐篷,鲍鸿先让他坐下,又让人给他倒了水,弄了些水果,还吩咐军士去烧菜,如果不是在军中,估计水早就换成了酒。
搞
(本章未完,请翻页)得赵二受宠若惊的。
那鲍鸿全程笑眯眯地,看赵二放不开,还安抚他道:“看来赵参军有些拘谨啊!安心,本官是个很随和的人,呵呵呵……”
赵二才不会因为这话而安心下来,他正襟危坐,继续恭敬地问道:“是是……不知大人准备如何考在下?”
鲍鸿看他着急,便不再卖关子,直接问道:“既然赵参军如此急于答题,那么本官就直接问了。本官知道赵参军对于军略方面颇有才干,只是不知赵参军对民政有没有了解?”
民政?调我过去不是去练兵么?不涉及这个啊!
赵二谦虚地答道:“在下之前当县尉时,亦处理过民政。所以多少知道一点。”
鲍鸿笑笑,继而开始用一种奇怪而熟悉地语调说道:“哦……呵呵,朝廷上,可得找棵大树哇,大树底下好乘凉嘛!”
赵二:“这……”这台词怎么有点耳熟?
鲍鸿又暗示道:“哼哼,这话又说回来了,如今在下面为官容易,在上面为官……难呐!想做点什么事,都得拿钱……往,上,堆!”
这特么……鲍鸿你之前当过督邮吗?台词都跟电视剧里的督邮一模一样!
不过……这不对啊!虽然他说的话像是要索贿的样子,但是他鲍鸿毕竟不是那个权重位卑的百石吏督邮。
堂堂一介右扶风,秩中二千石的大官,你跟我一个四百石小小县尉索哪门子贿?
赵二只好继续装傻道:“是是,大人说得对,呃。”
鲍鸿似是没听出赵二的敷衍,继续说道:“所以说,钱这个玩意啊,是非常重要的。上面的大人们需要钱,而下面的人要想升官,就得把钱主动送给上面。”
鲍鸿站起身来,踱了两步,忽然话锋一转,“但是下面的人,他的钱从哪来呢?”
“从百姓手里拿?呃……等一下!”
赵二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他思考:这鲍鸿说是要考我,然后说了一番像是要索贿的话。但是从常理上讲,他鲍鸿身为地方上最高行政长官,比一般太守还要高上一等的右扶风,想捞钱的话手段很多。没必要专门要向下属主动索取贿赂,那样太丢身份了。
看看通常主动向别人索贿的都是些什么人:大户人家的门子、权重却地位卑微的小小督邮,左丰(黄巾之乱时向卢植索贿的那位)那种出京考察时风光无比,在京时却没什么地位的小黄门。
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地位卑微,不需要自重身份,平时因为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行驶公事时便趁机大肆索财用以充实自己。
真正有实权,地位尊崇之人,虽然也需要底下人“孝敬”,但却绝不会拉下面皮,像个腌臜门子一样,去干主动索贿这种丢身份的事。
那么话说回来,这鲍鸿既然不是为了索贿,那他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本章完)
………………………………
第一百零七章 如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