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肯冒大不韪同匪寇直接进行贸易的商人也不是没有,但毕竟都只是些小商户,甚至是个人行为。他们可没后台撑腰,一旦被发现就是抄家灭族的风险。

    所以供货量极小,价格也高到离谱。

    而乐毅的到来,则无疑向这些匪寇们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只要你肯出钱,想买什么我都可以尽力给你弄到,甚至某些朝廷明令的违禁品,也不是不可以。而且价钱公道,虽然比起市价仍然要贵上不少,但比起那些小商户爆出的价格,那简直是便宜太多了!

    那些匪寇们虽然时常为粮食物资发愁,但钱可是不缺。他们在抢掠时可是搜刮到不少钱财,而这些钱财在以往偏偏又花不出去!现在好了,钱也有地方花了,生活物资也不愁没地方买了。

    所以匪寇们对于乐毅他们是举双手欢迎。不仅对他们招待热切,而且对于自己营寨内的很多机密也并不避讳,任由他们观瞧。

    即使有那性格谨慎的、不想泄露太多自己秘密的首领,也无法掩饰住自己营地的很多信息:你每隔一段时间总要买盐吃吧?从你每月买了多少盐,就可以推断你营寨里有多少张吃盐的嘴。你的手下进行抢掠或者占地盘时,总会出现受伤的吧?总得买些伤药吧?通过你临时买多少伤药,就能判断你最近有多少战斗减员……诸如此类,单纯通过与你贸易,能推断出的信息就极其之多。

    更别提贿赂中层头目等更直接的手段了。

    就这样,乐毅用几个月的时间,弄到了官府捉俘虏也搜集不到的详细资料。还顺手挤垮了不少同匪寇贸易的小商户。

    赵二大大夸奖了乐毅一番:“很好,本官有乐毅相助,何愁匪患不平!你可比古代那个乐毅有用多了!”

    乐毅听闻赵二居然对他有如此高得评价,亦不由躬身一礼,谦虚道:“大人谬赞了!”

    作为奖励,赵二给乐毅弄了个吏员的身份,使得他出行更为便利,与官场上的人打交道也更为方便。

    拿到资料后,赵二便找到刘关张几人,开始制定接下来的军事计划。

    首先是刘备给出了他的意见:“训练完成的军队,为兄打算让他们在秋收前出击。如此一来,就可以尽最大程度地避免乡民们的损失。”

    一到了秋天,各路隐藏起来的匪寇们就会渐渐地开始浮出水面,蠢蠢欲动起来。因为匪寇们会在每年秋季秋收时节,对乡民们进行劫掠行动。

    而在秋收前出击,将那些觊觎麦田的匪寇们击溃,农民们的粮食就会非常安全了。

    简雍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由提醒道:“北海境内的匪寇数量众多,远非济南可比。在秋收完成前,不一定能全部清理完。剩余的匪寇很可能会慑于形势,而选择逃离北海。”

    张飞则满不在乎道:“那怕啥,他们能跑哪去,只要不出青州,迟早要被咱们给收拾了!”

    刘备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如果这些匪寇选择逃离,正好耽误了秋收抢掠的时间,周边郡国的农民们也可以有时间来把粮食藏好。”

    这刘备还真是仁善,处处想着百姓。

    关羽也提出了他的意见:“咱们可以继续执行当年初到管县时的政策,几个人分别带领一支部队,进行抓捕竞赛,这样不仅可以将那些匪寇变为劳力。而且多路出击之下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关羽之前在济南时参与的几次竞赛中,与张飞的成绩半斤八两。关羽自认为已经吸取了足够的经验,这次一定能胜过张飞一头,重拾自己二哥的威严。

    张飞自然拍手叫好,他也自信自己能胜。

    赵二一看他们把该说的都说了,于是只提出了自己并不独立带兵,把机会让给更多军中的高级军官的意见。

    这次练兵,赵二共训练了五千余战兵,和同样数量的辅兵。如果只是北海境内作战,这些辅兵数量足够了,但以后要是需要远征,这点辅兵就不够了。不过没关系,等收复了整个北海,让该地的流民们都安定下来,辅兵的兵源就会变得十分充裕了。

    至于驻扎在剧县内的北海国原郡兵,赵二也吸收了一部分进部队,除了补充兵源外,他们中的一些军官对赵二来说也是必要的。

    毕竟大汉官军中也是有不少可以吸取的东西的,原先赵二穷,养不起,现在不同了。

    计议已定,大军便在中平四年秋出发了,带队的一共有五路人马:刘备、关羽、张飞、赵正、王朝(高级军官之一)。每支部队数量不定,都是根据资料中敌人数量而定的,战斗计分也是按照比例来。

    赵二则在剧县城里,跟简雍一起,为大军做一些后勤工作。一方面赵二自觉不适合独自领兵,另一方面赵二现在是刺史大人了,外人眼中名义上的头头,自然要“坐镇城中,不可亲身犯险”。

    当然,主要是简雍在做,赵二只是负责给他撑腰。

    赵二查了查资料,原本想让军队先去剿了年初时包围剧县的那伙匪寇的。没想到那伙匪寇在当初撤围后不久,就因为过冬无粮,生生饿死冻死了大半,最后不得不被另一伙匪寇给吞并了,而吞并他们的这伙匪寇又在前不久发生了内讧,分裂成了几部。这几部人马又各自下场不同,或被其他匪寇吞并,或灭亡,或逃离北海……

    真是报仇无门啊!气死赵二了!

    觉得郁闷地赵二,在城里呆得无趣,便进入了刚好准备又一次出击的刘备队伍,正好去散散心。

    没想到,这一去,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三国演义中的名人。

    (本章完)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武安国

    刘备见赵二居然跑自己队伍里来了,便笑道:“哟,双飞啊!你这大忙人怎么有空来为兄的队伍里来啊?”

    赵二这人,是忙得时候真忙,闲得时候真闲。之前一直忙着主持练兵,经常忙得脚不沾地的。而等练完兵后,又没事可干了,天天坐在刺史部里打哈欠。反倒是刘备,一直以来闲得时候多,忙得时候少,这次出来参与剿匪竞赛,属于难得的有事做。

    赵二又打了个哈欠,道:“城里呆得无聊,来你队里打发下时光。”

    刘备不由调侃道:“那这次由双飞你来指挥如何?”

    赵二连忙摆手道:“别!我可懒得干这个,还是刘兄你来吧,我就旁观就好!”

    刘备感叹这赵二还真是特立独行,难以预测。于是不管他,专心去清剿敌人。

    一路无话,在部队途径一个村庄时,刘备下令全军停下,在这里临时休整一下。

    刘赵二人则带着亲兵进入村里,向村民们打探消息。听这里的村民讲,这附近有一座废弃的邬堡,邬堡后面有个山谷,里面生活着不少流民。

    那些流民都是最近才聚集到那里避难的,因为那里有一位十分厉害的郡兵军官守在那里,那位军官曾经多次击退来犯的匪寇,使得附近匪寇都不敢再进犯那里。而流民们便安心地在山谷里开辟田地,定居了下来。

    有个村民说,他们村子的很多人也打算过一段时间搬过去避难,毕竟有个安全的地方,总比在这里受匪寇威胁要好。

    刘备便安慰他们说你们不必去避难了。因为我们的军队将很快消灭北海国境内的所有匪寇,到时候,整个北海国都将成为安宁之地,你们也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那些村民见刘备面目和善,麾下的部队装备精良,且对他们秋毫无犯,便信了几分。

    赵二便趁机问了那个山谷的位置,打算去看一看。

    这个军官能够保境安民,自然是有几分本事的。只不过他本人的人品如何,只根据村民的描述,是很难判定好坏的。

    按理说他身为北海国部队的军官,理应呆在国都听候上级的指挥。但他此时却留在山谷,而不回国中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果是单纯为了保护流民,那这人自然是良善之辈,可以委以重任。但若只是携民自保,甚至有进一步的野心,想要自立。那这人可就要尽早消灭掉了。

    于是赵二建议刘备先去那个山谷看看情况。刘备自然同意,他也想看看这个保境安民的郡兵军官是个什么人。

    这也就是刘备,如果换了张飞或者其他军官的队伍,虽然最终也会听赵二的,但他们就会多少考虑下是否会因此延迟剿匪时间,而减少比赛分数了。

    而刘备参与竞赛的目的单纯就是为了剿匪,对于名次什么的,根本毫不在意。

    部队改变方向,拐了个小弯,便发现了那座废弃的邬堡。赵二一看,便知道这座邬堡为什么被废弃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邬堡的外墙坍塌了一大段,现在被一些乱石和树枝之类的玩意填补了空缺。而透过乱石的缝隙,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不少倒塌的房屋。

    这邬堡要么是曾经被匪寇攻破过,要么就是遇到什么地质灾害,塌了。

    刘备的军队一接近,便见到邬堡望楼上有人挥动了几下旗帜,然后便见到一些穿着汉朝士兵军服的人集结到了城墙上,手持武器,做好了战斗准备。

    赵二调侃道:“速度还挺快的嘛!”

    刘备点了点头,附和道:“是啊!不愧是能够多次击退匪寇的人,有些本事。”

    刘备命令部队停住,自己与赵二外加亲兵们纵马上前,走到距离土墙一箭之地处,以示自己无恶意。

    土墙上一个身材魁梧,身披铁铠的大胡子大声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此有何贵干?”

    刘备刚要开口,赵二抬手阻止了他,心想区区一个郡兵军官,哪配让刘兄亲自答话。

    于是改让一名亲兵开口回答:“前面的人听着,我们是新任青州刺史的麾下,带队的正是青州刺史赵大人和别驾刘大人,听说你们这里有个郡兵军官?快快出来回话!”

    那个大胡子一愣,随即立刻起身行礼道:“在下北海国郡兵前部左曲左官武安国,正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

    说完当即对身边人下令道:“快开门,我要出去迎接!”

    有人阻止道:“大人,不可轻信啊,万一有诈……”

    武安国并没有听他的,反而训斥道:“别傻了!你看那队伍衣甲鲜明,军容齐整。一看就是正规军,怎么可能会是匪寇假扮!”

    说完自顾自地下了城墙,打开堡门,出来行礼道:“下官武安国叩见刺史大人,别驾大人!”

    武安国?

    居然在这里,啧啧,有趣!

    刘备上前扶起了武安国,称赞道:“将军请起!将军保境安民,实在功德无量啊!”

    武安国连连称不敢:“在下只是一介左官,将军一称,实在当不起!”

    将军一称,如果按正规得来,必须得是偏将以上的军职人员,才能被称为将军。但在实际生活中,武官无论高低,大多也会被称为将军,属于叫着玩的性质,多是为了方便。所以像张飞这样的无官职草根,在衙门里也总被人称作张将军。

    客套了一番后,武安国便邀请赵二他们进入谷内参观。赵二也不怕有诈,安然地跟着武安国进去观瞧。

    这武安国可是演义里的一位正面人物,跟孔融混的,怎么可能会害他?

    期间,刘备向武安国询问他们之前的情况,武安国没有隐瞒,如实告知了刘备。

    这才得知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这武安国原本是带队跟着前任北海相出来讨伐贼寇的,后来军队战败,武安国与大队失散,便流落到了这里。当时的他身边只有本队

    (本章未完,请翻页)剩余的几十个士兵,发现了这座在当时就已经废弃的邬堡后,便决定暂时驻扎在这里,以躲避匪寇大队的追杀。

    而这邬堡虽然已经废弃了,但却不是空的,有一部分流民躲在这里,靠着里面的破屋遮风挡雨。

    武安国他们原本想着在此休整一晚后,便回剧县报道。谁知当天便来了一小股流寇,匪寇见了官军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冲突一触即发。

    好在流寇数量不多,武安国凭着个人武勇轻松将他们击退。

    没想到那股流寇并不甘心,也不知是天生缺心眼还是脑子被饿抽了,非要跟武安国他们这几个要粮没粮、要装备没装备(只武安国有一副劣质铁铠)的败兵过不去。第二天又过来挑衅。

    武安国虽然能够击退他们,却没办法彻底剿灭他们。只得眼睁睁地被流寇困在邬堡里。

    这时候那些流民援助了武安国他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些之前储存的野果、蘑菇等食物。武安国等人在吃饱了后,便灵机一动,玩了个设伏,在流民们的帮助下消灭了一部分流寇,狠狠地打击了流寇的气焰。

    如此一来,那些流寇的脑子终于变得清醒一些了,便撤退了。

    而武安国也因此欠下了流民们的恩情。流民们请求武安国留下,保护他们一段时间,并告诉他,现在这边通往剧县的道路已经被匪寇阻断,武安国想回也很难回去。

    武安国只好留了下来。

    后来,陆续有流民们途径此地,他们看到这里有人保护,使得他们能够免于被匪寇袭击,便也留了下来。人数一多,便有人建议在邬堡后面的山谷里开垦些田地,这样一来他们也能够长久地安定下来了。

    于是有人播撒种子,有人搭建房舍,有人加入武安国的防卫队伍,剩下的人去附近山林里搜集食物,渐渐地,便在此地形成了一个小型世外桃源。

    虽然这一切都归功于武安国,但他本人却并不愿意担任这些人的领袖,他只是单纯地以防卫队军官自居,每天坚持亲自在邬堡土墙上巡逻,晚上就住在邬堡的房子里,谷内的事情他从不干涉。以至于谷内的领导位子由流民中的几名老者担任了。

    赵二简单巡视了下谷里,又亲自问了谷里的一些流民后,确认了武安国所言非虚。这样一来,就可以确认这个武安国确实是个好人了。

    有武勇,会使用计谋,有观察力和判断力,知恩图报,又不贪恋权位。

    嗯,是个不错的人!

    赵二用眼神示意了下刘备,刘备也会意地点了点头。

    ……

    汉朝军队的编制,据《后汉书・百官》记载,“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但据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和居延地区出土的汉简,部分左、右部或前、后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后曲,部、曲之下还有官(分左、右官)、队(分前、后队)、什伍等。上述文献与文物,对汉朝军队中、下级组织的不同记载,很可能是不同地区或军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编制。

    (本章完)
………………………………

第一百二十二章 乐安太守

    于是刘备便开始施展他那著名的“招揽**”,开始忽悠武安国加入他们的阵营了。

    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个能力在三国时期是数一数二的,像武安国这种既没出身也没名气的小人物,很轻易地就上了刘备的贼船,宣誓效忠刘备和赵二。

    嗯,终于开始招人了啊!毕竟现在自己身为一州刺史,多少也有些招人的资本了!

    之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刘备告诉这些流民,这里前往剧县的道路已经被打通,而北海国内其余的匪寇亦会在短时间内被清剿完毕。

    流民们可以自行选择是继续留在这里,还是去官府报道。去官府报道的话,他们的讯息会由官府统一登记入册,录入民籍,而后被发放土地或者从事其他行业。而留在这里的话,这里也会成为一个新的村落,纳入官府的管辖。

    反正别想脱离官府的控制,该交税就得交税。

    郡兵们则跟随武安国一起,先跟着刘备军队去剿灭匪寇,回剧县后再安排职位。

    这个武安国的武艺确实没得说,在与匪寇的战斗中,表现非常勇猛,动拢就一锤砸死一个匪寇头目。

    赵二先让赵熊试了试他的武艺,结果赵熊承认打不过他。

    刘备当然不可能跟他比试,于是便等着回剧县,再让关羽张飞去试他的武艺。

    好不容易熬到剿匪结束,终于回到剧县,赵二立刻拉着武安国去找关羽张飞。

    关羽张飞看到自己大哥又收得一员武将也感到很高兴,于是很热切地跟他比试。比试的结果是:虽然武安国的武力明显不如关张,但也是能在他们手里坚持不少回合的。

    当然,这也是有他俩放水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说,这武安国的战斗力并不弱,能够得到关羽张飞的认同。

    再加上武安国那一脸大胡子的粗人形象,令关羽张飞看得很顺眼,使得三人很快地就打成了一片。

    之后又开始继续剿匪,经过一个多月的清剿行动,北海境内的匪寇基本已被肃清。只有一伙匪寇例外,那就是曾经逼得前任北海相无路可逃的罪魁祸首之一――海贼管承。

    刘备问赵二:“双飞,对于这海贼,你可有应对之法?”

    张飞也跟着问:“老赵,你这么喜欢坐船,还喜欢吃鱼,应该有办法吧?”

    毛啊!

    喜欢坐船就能打海寇啊?还喜欢吃鱼……猫还喜欢吃鱼呢,你咋不让猫去!

    赵二两手一摊:“我也没辙!”

    刘备有点不信,因为最近赵二总是偷懒,他不信有什么难题能难倒赵二,于是又确认道:“真的没辙?”

    赵二哭丧着脸回道:“真没辙啊!我又没打过海战,我的兵书上也没有相关记载。我上哪去找打海寇之法啊!”

    张飞才不信:“呸!就你小子鬼点子多,你说没辙,谁信呐!”

    晕了,我又不是神机妙算诸葛亮,就算诸葛亮也有吃瘪的时候啊!那些号称算无遗策的,都是算得少!多了谁也不敢保证都有主意!

    赵二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了想,试探着建议道:“要不……发出告令,说要招安管承,然后再宰了他?”

    刘备断然拒绝道:“那怎么行,那不是陷咱们于不义嘛,不行不行!”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赵二转移目标:“简雍,你说说办法!”

    简雍一边掏着耳朵,一边侧卧着说:“我没办法!”

    赵二又怒视关羽:“老关!”

    关羽脸一红:“某想不出。”

    “老张!”

    张飞脸一黑:“看俺干啥?你啥时候见过俺出过主意?”

    “刘兄!”

    刘备脸一白:“……”

    这时候武安国终于说话了:“各位,消消气,冷静下!如果各位不嫌弃,我说说我的看法……”

    哎哟喂,几个人之中终于有个正常的了!

    赵二兴奋道:“快说快说,说得好有赏!”

    其他几人也开始热切地盯着武安国,弄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只听他说道:“各位,我们目前要对付的这个海寇头领管承,既然是海寇,那就应该由水军来对付。我们可以先去打探下官军的战船和楼船士的情况。”

    赵二一拍大腿:“哎呀!对呀,我咋就没想到呢!”

    张飞嘲讽道:“这么简单的你都想不到,分明是在偷懒!”

    赵二还击道:“呸!我偷懒,那你算啥?”

    简雍挠着后背评价道:“不是我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在偷懒!”

    赵二张飞齐声回道:“你也有资格说我/俺们?”

    刘备扶额,说了句:“你们先聊,我去问问水军状况。”

    说着便起身离开了这群逗比。

    过了一会儿,刘备回来了,张飞问道:“哎?大哥你啥时候出去的?”

    关羽训斥他道:“你这混球,怎么连大哥啥时候出去的都不知道!”

    张飞反驳道:“二哥你不也不知道么,还说俺!”

    刘备赶忙劝止道:“好啦好啦,先停一停。”

    见众人停止闹腾了,才继续说道:

    “为兄刚才问过相府的官吏了,说北海国原本是有一支水军部队的。不过早已在多年前被海贼们全灭了,事后因为其他各种原因,一直没能重建。”

    武安国想了想,也补充道:“确实如此。我记得早先北海确实是有一支水军的,不过那时候就已经军备废弛了。当时我亲自看过,那些战船都很破烂了,很多船根本无法下水,只能停靠在岸上当摆设。水军士卒们也糜烂得很,整日无所事事,聚众博戏,几乎没有操演可言。后来沿海地区水贼兴起,这支水军也就很快覆灭了。”

    张飞大叫起来:“哎呀,这可怎么办呐,老赵你快想个办法!”

    赵二也叫道:“想个毛办法,要不你去海边大吼一声,看能不能把那管承吼死!”

    (本章未完,请翻页)武安国见状赶忙劝止道:“各位稍安毋躁,听在下把话说完……”

    武安国叹了口气,也不知摊上这些逗比同伴是福是祸:“北海国的海岸线并不长,只有一县之地临海。故而北海国的水军也孱弱。但青州另外两个临海的郡,乐安郡和东莱郡,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其水军实力也算强劲。刺史大人如欲对付海贼,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