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这样倒确实难办。自古以来,游击队什么的,就是很麻烦的东西。
赵二挠头问道:“那要不我们假意招降,等他来投降后,再把他宰了?”
陆康连忙说不可,说这样你就丧失了信义。
赵二一脸的不以为然,心说对匪寇还要讲啥信义?
陆康看出了赵二的想法,便解释说,如果你丧失了信义,不说别的,以后你再招降谁时,就没人肯信了。
这话倒是很有道理,只是……
赵二郁闷道:“现在那些匪寇本来就在造谣,说本官把抓到的匪寇全杀了。”
陆康哈哈大笑,对他说:“这个还不简单?你只要公开发布告示,辟除谣言。然后再释放部分罪行较轻的俘虏即可。到时谣言自破。”
好吧!
赵二又向陆康提起借水军军官,帮助北海组建新水军的事。
陆康自然答应,同时陆康也有事要请求赵二。
他说他很快就要离任了,这乐安郡的军队一离开他,估计战斗力又要下降。乐安郡的军队在陆康上任之前并不强,完全是靠陆康的严厉整训,才把他们变强的。
等陆康不在了,就没人监督他们了,而新任乐安太守杨沛,陆康多少也听说过他的事,知道他并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在他的治下,乐安军队必然又会走上陆康上任前的老路,迅速腐化。
所以陆康请求赵二帮着监督下乐安的军队,别让他们闹太离谱。
赵二当然高兴地答应了。他早就想把乐安的军队归到自己控制之下,只是陆康这人颇有能力,之前又一直帮着自己,自己没法也不好意思从他手里夺权。而现在陆康要被调走了,临走前又嘱托自己看顾好他的军队,这就等同于把乐安的控制权交给自己。
这样一来,距离自己彻底掌控青州,又近了一步。
赵二离开乐安时,带上了关羽。这货虽然在这边学习的时间不算长,但他毕竟是个颇有天赋之人,很多东西一点就透,所以陆康所会的水军知识,他已经学了个七七八八,只差实践了。
回到剧县,赵二便开始实行陆康的计划,准备派人前去说降管承。跟刘备他们商议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让简雍这货去干这个。
这厮似乎很喜欢干外交的活儿。
简雍:“我最喜欢外交!”关羽:“某最喜操船!”
行了,你们两个逗比!
简雍这次也不负
(本章未完,请翻页)众望,穿一身白衣,独自乘着一艘小船去了海岛。来了个白衣渡海,单刀(书刀)赴会。一天后便带着投降的管承及其部众回来了。
赵二很高兴,赏了简雍一只烤鸡屁股,一条煮鱼尾巴,一碗猪下水,羊肠子……
简雍转手就喂自己家仆从了――这货也学着赵二,招募了不少流民为仆,只不过男女都招,不像赵二那样只招侍女罢了。
先把管承送进地牢,关了两天后,赵二才去看他。
只见管承老老实实地坐在那,目光空洞,一副任宰任割的样子,表情十分平静。
赵二问他:“管承,你可知罪?”
管承老老实实答道:“罪人管承,知罪。我多年来带领海贼,寇略青州,杀害抢掠百姓无数,造成罪孽数不胜数,实在是罪责滔天。”
呦呵,还真老实!搞得本官都不好冲你发作了,不过我本来也不是来为难你的。
赵二又问他:“那你知道本官为什么留着你吗?”
管承这时候眼睛里才出现些许生气:“大人……要留着我?”
赵二奇道:“哎?难道简主簿之前跟你说的是本官要杀你?”
管承摇了摇头,解释道:“那倒没有,简主簿答应过会保留我和部下,以及他们家人的性命。我也相信简主簿的为人,只是最近都在风传说赵大人对匪寇……一个不留……”
汗,又是谣言的锅!
赵二当即气愤地向他解释道:“之前你们这帮贼寇乱传本官屠杀匪寇,说本官把匪寇抓到后全杀了,那都是你们造谣!但凡被本官俘虏的人,本官没杀过一个,都好好地在监狱里活着呢!你既然主动投降本官,本官就更不会杀你。”
管承半信半疑:“这样吗?”
赵二怒道:“不信的话,你随便说几个名字,就之前你认识的那些匪寇,说出来!说哪个我带你去见哪个。”
气得赵二都忘了自称本官了。
管承这下才信了,连忙磕头认错道:“大人息怒,罪人错了!罪人不该怀疑大人,请大人责罚!”
赵二才没心思责罚,摆手道:“好了,继续之前的话题!”
管承想了一会儿,试探着问赵二:“大人……是想用我?在下听闻,现在不少官员,都收投降的匪寇为己用。或是封他们官为朝廷效力,或是辟为手下,给自己势力添力。大人可也是如此?”
……
现在网上能搜到的三国时期杨沛,明显是另一个人。乐安太守杨沛史书没有太多记载。
陆康说的这段话,其实是历史上建安十一年曹操占据青州时,乐安太守何夔说的话。原文是“承等非生而乐乱也,习於乱,不能自还,未被德教,故不知反善。今兵迫之急,彼恐夷灭,必并力战。攻之既未易拔,虽胜,必伤吏民,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后来何夔遣郡丞黄珍前往,陈述厉害,管承便投降了曹操。不过可惜的是,管承投降后,便从史书上失去了踪迹,看来曹操也如同北方众多统治者一样,对水战人才并不重视。
(本章完)
………………………………
第一百三十章 私掠舰队
赵二摇了摇头,道:“你应该不知道。本官从来不招收匪寇进军队的,本官压根看不上你们这些匪寇的力量。”
其实若是招管承进军队帮他训练水军,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历史上东吴的水军中,就有许多水贼出身的将领,像甘宁、周泰、蒋钦之类。
那些人不过是些湖贼、江・贼,而这管承可是海贼,比他们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渤海浪高五六米,一个浪头过去,就足以把甘宁这种小湖贼吓尿。
不过赵二毕竟不是传统的古人,他对匪寇向来看不上眼,是绝不会直接招收匪寇进自己军队的。
“那大人的意思是……”
赵二也不再让他猜下去了,直接说道:“原本本官是想把你当做普通俘虏一样,直接发配到农田里干活,进行劳动改造就是。但是劝降你的简雍简主簿不这么看,说你既然是主动来投降,那就应该给些特殊待遇,不能跟那些被迫投降的人一个待遇。所以本官就想问问你有什么擅长的,或者说有什么能体现价值的地方,以便本官能给你一个更加适合的赎罪方式。”
管承想了想,说:“体现价值……北海境内的匪寇都已经被大人您剿灭光了,我没什么线索可以提供,而我这也没多少财宝积蓄,都拿来换粮食了……赵二便详细地向他解释了自己的计划:“你呢,先在地牢里呆一段时间,避避风头。等风头一过,本官就放你出去,同时归还你一部分旧部,还有你的船。等你出去后,就去吸收周边其他海寇势力,然后你就开始去抢掠。当然,这时候就有一些限制了。”
赵二想起了后世的私掠舰队,觉得在这时代,也可以玩一下。
赵二掰着手指头道:“首先,不要轻易杀害百姓,那是不积阴德的事。第二,只能抢别的地方的船,不许抢掠青州的船,除非我特别授意。第三,你抢了多少钱,要记录账目,我会派些账房先生到你那里――是单纯的账房,本官没可空监视你。你要按比例分我钱,当然,本官不会剥削你太狠,会给你足够的甜头的。最后,你要随时保证你对手下的控制力,如果哪天本官不需要你们了,你能保证你的手下不会作乱,乖乖解散。自然地,本官也不屑于做什么兔死狗烹的事,会让你安心养老的。”
管承简单分析了下,觉得这些都是十分合理的要求。自己不是滥杀成性的人,不杀百姓没问题。不抢青州船是理所应当的,谁也不会放了贼寇去抢自己地盘。记账分钱虽然有点麻烦,但更是理所应当的,不然他放咱出来干嘛?最后是以后会解散……也罢,反正那时自己肯定也老了,无论这位刺史大人烹不烹狗也无所谓了。
只是我那族弟……
管承便对赵二说道:“大人,您说的这些要求都没问题。只是在下有个心愿未了……当然,在下不是跟您提要求,您不答应在下也没怨言。”
赵二表面上不动颜色,挥手道:“说吧!”
心里却说:还敢跟本官提要求?要是过分就灭了你!
管承说他有个族弟,叫管亥,比自己年轻很多,虽然血缘方面已经离得很远了,但跟自己关系最亲。只是此人从小不学好,喜欢打打杀杀乱闯祸,希望赵二的人能好好管教下他,别走上自己的老路,给他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赵二想了想,管亥?名字有点耳熟。电视剧里肯定没这人,好像是三国小说里有提过……似乎是个黄巾吧?
于是便答应了管承,同时下令去请个夫子,到管亥的牢房,去教他些道德。
管承一听赵二居然要给自己族弟专门请个先生来教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跪下发誓要效忠赵二,别无二心!
赵二对管承如此激动感到很惊讶,他原本就没想太多,只想着,要让一个人从新做人,那当然是要派人去教育他。教育人当然是夫子的事,到时随便找个乡间夫子去说教下就行了。效果如何不说,至少自己也算仁至义尽了。
等离开牢房后,赵二才恍然:这时代书籍又不普及,识字的夫子可不像后世纸张普及后那么多,但凡家里有些藏书,能公开教学的,哪个不是一方大儒,不是大儒也算小儒。总之不是唐宋之后的那些乡间破落老头能当的。
汉朝乡间虽然有“三老”,有掌教化之职。但那些人只是年纪大,在乡间威望高,但不一定有什么文化。所谓的教化也顶多就是劝人向善,调解纠纷而已。
你指望他们给人讲课传播文化,那还真是难为他们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罢了,公开招榜,谁爱来谁来吧!应该有那闲得蛋疼的会来。
于是回衙门里,让郡吏写了个布告,招募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负责教化监狱里的犯人,促使他们改过向善。
等布告一发布,还真有那读书读得脑袋抽了的人过来应聘。他们声称可以不要俸禄,义务去教化那些犯人,还声称刺史大人这是德政,是给罪恶之人改过机会的大善举!
好么,无意间居然还提升了自己的声望!
不管他们!赵二处理完了这些后,就准备收拾下,离开北海,回齐国自己的青州刺史部去,以后就会常驻在刺史部了。
反正北海这边的事都处理完了,没什么要做的了。以后就算再来,也不过就是例行巡视而已,不会太频繁了。
赵二要回临淄,刘备他们自然也要跟着。其他人还好说,张飞这边出问题了:他的官职是北海国的官职,如果他想继续保有这个官职的话,就不能离开北海。
赵二幸灾乐祸地对他说:“老张啊,老张,哈哈哈,老张!”
张飞不理他。
赵二继续嘲笑道:“大汉青州北海国郡兵前部左曲左官张飞张翼德,哈哈哈!”
张飞继续无视他。
赵二继续道:“可惜马上就要一撸到底,变成白身了。啧啧!除非你还要继续留在这。”
张飞大怒道:“俺才不要留在这,你个狗官老赵,呸!就知道你小子不是啥好东西!”
刘备连忙劝道:“三弟,别胡闹!要听双飞的安排,你现在当官确实没什么用处。等到以后,朝廷放松了限制,到时候你当官自然就方便多了!”
张飞这才稍稍服气。虽然张飞跟刘备性格迥异,但是刘备说得话,他服。
赵二把自己的官帽解下来,戴在张飞头上,安抚道:“好啦,老张!你想过官瘾,这官帽官袍给你穿两天如何?噢,印绶也给你!”
刘备又气道:“双飞你也别闹,这东西哪是随便给的!”
就这样吵闹着,众人离开了北海,只留下了高级军官王朝在这边主持局面。
回到临淄的青州刺史部,赵二自然要先回家看看。一回家,又想起丹阳兵欺负自己侍女的事来,于是没呆多久就又回到刺史部,等收拾完了这帮丹阳兵,以后回家的机会有的是!
在刺史部里,赵二收到了朝廷发来的调令,其中陆康调离乐安郡的命令,只是抄送给他一份,直接扔刺史部了,所以赵二之前没收到消息。
关于关羽的任命,朝廷也商议出结果了,同样是朝廷派人来传旨给关羽,刺史部里也发了个抄送件。
里面说,朝廷经过商议,决定授予关羽楼船尉一职。
尉?
就一个尉字是什么官?老子上表举荐时可是推荐他当校尉的!校尉要是太高了,降低点可以理解。但好歹给个都尉吧?
尉是什么鬼?
(本章完)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齐国密谋
赵二看了看圣旨后面写的解释,这官好像类似于……县尉,是个四百石官。
而与县尉不同的是,这个楼船尉不会被限止在某一县内,只要在青州境内,都不算擅离信地,看来还是比较自由的一个职位。
赵二对汉朝官职还不是很懂,于是他拿着调令去请教了下刺史部的其他吏员,他们肯定比自己清楚。
结果大部分吏员看了圣旨后,纷纷表示根本没听说过这个职位。
好在有个老吏员经验比较丰富,他向赵二解释道,这个职位肯定是朝廷临时创出来的,这种事在汉朝很常见。而以他的经验看,这朝廷肯定是觉得,关羽原先是个白身,更没什么声望。就算立了再大功劳,直接封个大官也不太合适。毕竟校尉是极高的官职,是仅次于中郎将的大官,远不是赵二一个刺史能举荐出来的。
至于都尉,那也是掌控一郡最高军事力量的高级武官,秩比二千石的大官,同样不是赵二一个千石别部司马能举荐出来的。
但是关羽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又有刺史大人亲自举荐,不封个特别点的官给他又不合适,故而临时创了这个么职权虽小,但限制也小的青州楼船尉给关羽。
老吏员分析完了这些,最后说道:“当然,上面说得都是小事。关键是……”
赵二没往上塞钱。
这话令赵二恍然大悟……原来是钱的事!
以前都有塞钱,这次怎么忘了!
失误啊失误!
也是,自从孙坚一离开京城,去了长沙。这朝廷里就没人了,想往上送钱也没渠道了。
至于何进那货……别看在酒桌上跟自己称兄道弟。估计那时喝完酒,睡一觉,他就把他说过的话全忘了!
真是靠不住!
而且也没有什么小黄门来索贿……据说因为青州治安差,那些在宫里说得上话的黄门都不敢来,被逼得不得不来的小黄门,贿赂了也没啥用。
算了,尉就尉吧!反正给关羽弄水军官职,只是为了方便他去水军里学习、渗透,并非指望他当多大官带领多少人。
官职这个……也就那么回事!也不用再去京里找什么渠道了,反正现在自己是青州刺史,下面怎么弄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等到汉灵帝死了,董卓一进京……
什么朝廷任命,鸟!全是自己封了。
现在要做的,只是在天下大乱之前,利用朝廷给的职权,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罢了!
而首先,则是要加深对州内各郡国的掌控力度……
眼下最为紧要的是家门口的问题。赵二找到了齐国相,跟他说有十分重要的事商量,让他找个没外人的地方。
齐国相看他说得慎重,于是便带他来到自家宅子的书房里,旁边只有他的亲信仆役把守。
赵二首先问他道:“国相,你对于你手下这些丹阳兵怎么看?”
齐国相当然知道赵二对这些丹阳佬不满,自己也同
(本章未完,请翻页)样如此……谁会喜欢一群不听话的手下?
不过既然这位赵刺史要在没外人的地方,要跟自己私下商量这事,那八成是要跟自己合谋对付那些丹阳人。
既然是密谋,那自然不需要什么虚与委蛇的套路,齐国相便直说道:“赵刺史,本官对那些丹阳人不满久已!大人可是要对付他们?”
赵二见对方说得直接,自己便也不绕圈子了,直说道:“正是如此。在咱们青州,不听话的力量,就应该被消除掉!”
齐国相深有同感,于是询问道:“不知大人可有何良策?”
他心想,对方既然专门找上来,自然是有对付他们的方法。
赵二也不隐瞒:“实不相瞒。对于这些丹阳人,本官欲除掉他们易如反掌。只是需要国相配合才方便。”
齐国相见他说得这么有把握,信心顿时增加了几分,于是同意道:“刺史大人有什么吩咐,本官自然竭力配合!”
赵二高兴道:“既然国相大人这么说,那就好办了。那么本官就来说说具体的计划!”
赵二向齐国相详细地讲了他的计划。齐国相听了有些担忧道:“这样……能行?那些丹阳人号称精兵,可不是吃素的!”
赵二不屑道:“什么精兵!本官自来青州,只用新募之卒,不到一月,荡平北海;不到两月,扫清海岸。那些丹阳人有什么本事,能与本官的大军抗衡?”
齐国相听了这话觉得也有些道理,于是同意道:“既然如此,那谨遵大人号令!”
同时心想反正就算不成功,自己也没什么损失。两边都是硬骨头,最好双方来个两败俱伤,到时候就是自己一家独大了,哈哈!
赵二见他同意,便紧接着抛出了下一个话题:“不知除掉了那些丹阳人之后,齐国相打算怎么做啊?”
“这……”齐国相心想,还能怎么做,消灭了不听话的丹阳佬后,就换成自己亲信,然后为所欲为呗!
但他不愧是个坐惯官场的,马上就明白了赵二的意思:他是在谈事后利益分配问题。
有人来帮自己忙,自己当然十分愿意。但要从自己这分走利益,那就要考虑考虑了。
于是齐国相敷衍道:“这个……现在谈这个还有些早吧?还是等事成之后……”
赵二才不会容许对方敷衍,他只要确定的结果。冷笑道:“国相可是想坐享其成否?”
心说除掉丹阳佬基本都是靠我的力量,你不过是牵个线搭个桥而已。不出点血,也想让别人白帮你?
哪有那么好的事!
齐国相装傻道:“这……这话又是如何说起啊?”
赵二也不跟他墨迹,直接摊牌道:“国相大人!本官就这么跟你说了吧,如果您不付出点什么,那本官也只好当今天没跟您见过面。还有齐国的匪寇,您也自己解决吧!本官这边可接到消息了,说徐州那边有几股大匪寇准备转移到青州来,其他郡国都有本官的人来保护,齐国么……您就指望那些丹阳人来保护您吧!”
徐州匪寇的消息自然是赵二胡编。但实际上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也是难说的事,很多匪寇都不单独在一个地方混的,今天在徐州,明天可能就去了青州,很常见的事。
青州境内与徐州接壤的有三个郡,其中北海国有赵二的军队直接保护,而东莱郡山多人穷,匪寇要来侵扰青州,首选的目标自然是以富裕著称的齐国。
“你!”齐国相指着赵二,气得不知该说什么好,这个小小刺史居然敢威胁自己……虽然刺史确实有威胁国相的权力。
但他又很快冷静下来,事情还没办完,就撕破脸皮毫无意义。
齐国相思虑了一番,最终选择忍了,问道:“不知刺史大人想要什么?”
赵二呵呵一笑,道:“这就对了!想做成什么事,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本官要得很简单,那就是齐国的军权,还有对管氏商铺的照顾。军权这个其实根本算不上代价,因为国相您本来也没能力去对付那些匪寇,除了把军权交给我,没有别的办法。本官实质上获得的,仅仅是那点微不足道的照顾罢了。”
这些条件过分倒是不过分,只是赵二的态度令齐国相十分火大。
齐国相面色阴沉地威胁道:“刺史大人就不怕本官离任后,上书弹劾大人么?”
齐国相毕竟是世家出身,不然也当不上国相这样的大官,其家族势力远不是赵二这种草根能比的。
赵二面不改色,从袖子里掏出一块绢布,轻轻抖开给他看。
齐国相脸色顿时一青,咬牙切齿道:“好,刺史大人好手段!本官服了!”
那块绢布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条齐国相受贿的证据而已,这种玩意乐毅收集了很多。本来赵二以为用不上的,但没想到这齐国相如此不识抬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