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二哈哈一笑,回道:“哪有,刘兄你叫我叫得正及时,再晚点,我可就要被她吃了!”
刘备也哈哈笑道:“那不是正遂了你的心意了吗?”
赵二流汗:“好了,关于那女人的事,改天我跟你详细解释下。还是先说说找我啥事吧,是那件事吗?”
刘备点头道:“正是,双飞你要不要准备下,准备好我们就出发!”
赵二哪有什么要准备的,无非是出城时顺道回家跟老婆说一句自己离开一两天,用不了一炷香的工夫。
两人骑马出城,只带随身护卫,径直走上官道,直奔东莱而去。
目的地:太史慈家。
早在去年,赵二就想收太史慈了,难得自己终于找到一个三国名将(武安国是碰上的,不算找到的),就在自己治下,不收过来哪里说得过去!
一开始是忙于剿匪没空,等后来有空了,到了东莱一打听,才知道太史慈居然不在东莱!
太史慈这人,在东莱其实很有名气,曾担任本郡奏曹史。
当时东莱郡与青州刺史部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知事者较有利。其时刺史部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东莱郡的唐太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
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雒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
州吏道:“在车上。”
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
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叫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们的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我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
州吏疑惑地问:“你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已经成功,怎么也要逃亡?”
太史慈便答:“我初时受本郡所遣,只是负责来视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以致损毁公章。如今即使见还,恐怕亦会因此见受谴责刑罚,因此希望一起逃去。”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于即日俱逃。
但太史慈与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刺史部张琰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员往雒阳通章,但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刺史部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刺史部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
也就是说太史慈目前根本不在青州,那么刘备与赵二为何还要去东莱找他?
请看下一章。
(本章完)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太史慈
既然现在张琰已经提前离任了,而新任青州刺史赵二与东莱唐太守的关系还不错,那么太史慈也就没必要再躲着了。
太史慈虽然走了,但家还在这里,可以叫他回来嘛!
之前赵二跟刘备说了这事后,刘备也很敬佩太史慈的义气与智谋。既然是如此的人才,那哪有不收过来的道理?
于是刘备亲自来到太史慈家里,发现他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刘备便好好问候了太史慈母亲一番,并赠送了一些钱粮布帛,还嘱咐人定期去看望她。
刘备讨好人的本事自然没得说,太史慈母亲不过是一个寻常老太太而已,她几乎是一见面就被刘备所折服了,事后连连对左右邻居称颂刘别驾是个大好人,品德高尚!
一段时间后,刘备再次看望她时,便建议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令郎久在辽东实为不妥,何不写信召其回乡,也好使其能够安心尽孝?”
太史慈母亲觉得有道理,她也知道刘备是想招揽自己儿子。不过她认为刘备是个仁德的人,可以托付。便写了信,召太史慈回来。
几个月后,太史慈终于回来了。
这个太史慈确实勇武,不仅近战能力强,还使得一手强弓,亦能投掷飞戟。可以说是远程、中距、近身三者皆能。
不仅武力好,骑术也不错,更难得的是,对水军也有一定了解,上船作战也不马虎,真是武将中的万金油啊!
收服太史慈倒是没费什么工夫。虽然历史上(包括演义里)太史慈跟刘备有过接触但没被刘备收服。
后世对这件事的猜测很多,有的说是因为刘备跟太史慈相性不合,有的说因为太史慈看刘备背弃公孙瓒而心中不耻。甚至还有的说是因为刘备那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说得太恶心……
虽然说法很多,但是实际上,还是一个恩义不够的问题。
太史慈是一个很重义气的人,只有别人对他有恩,他才会报之以义。在演义里,因为孔融照顾他母亲,所以他替孔融去给刘备送信,解了北海之围,算是报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刘备之间并没有什么恩义牵连。是孔融请刘备来帮忙,欠刘备人情的也是孔融,与太史慈无关,他就是个跑腿的。
而太史慈本来也应该继续在孔融那任职的,毕竟在家乡陪着老母亲多好。只是这时候恰好刘繇给太史慈写了信,让太史慈去看望他。太史慈看孔融这里没啥事了,自然就对孔融说:“慈奉母命前来相助,今幸无虞。有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有书来唤,不敢不去。容图再见。”
而史书上也说,太史慈只是因为刘繇是同乡,俩人好久没见了,这次去只是去看望他而已。那句容图再见,意思就是我看望完了,再回来见你。
只是没想到,去看望刘繇时,恰好赶上孙策来攻打刘繇。太史慈作为刘繇同乡,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想要帮忙。他这一帮,就帮到了刘繇死。
最后因为在与孙策的战斗中,惺惺相惜,最终投靠了孙策。
现在太史慈成了刘备的人,就再也甭想去刘繇那了,听说刘繇目前还躲在徐州东海郡那边装清高,拒不仕官呢!
嗯,找个机会把
(本章未完,请翻页)刘繇弄死好了!
对了,正好让那个叫阴的组织,来证明下他们的能力。
于是赵二再度找上月儿,因为有正事,所以赵二不怕她趁机诱惑什么:“月儿,本官需要你们组织来办件事!”
月儿此时侧卧在胡床(老翟:大人,用您的钱买的)上,慵懒地伸着腰肢,一副没睡醒地媚态。
**屈伸,露出她那光洁地脚丫,上面还挂着几个精致地小铃铛,叮铃铃地直响。
“是要办事……”声音在妩媚中透着慵懒,“还是要办我呢?”
赵二怒道:“是正事!”
为了防止她再说什么诱惑的话,便不给她插嘴机会继续道:“有个叫刘繇的人,是东莱人,现在不知道躲在哪,把他找到,杀掉。这就是你们组织要办的事!”
“刘繇么……倒是知道这个人。”月儿略一思考,“知道了,奴家会通知他们的。”
一看这话对方已经听到,赵二便不再给她机会,飞也似的跑了。
月儿不由无奈道:“真是的,奴家是老虎么,这么害怕奴家。”
看来应该改变策略了。
赵二不管这些,继续开始忙正事。就在他跟着刘备去招收太史慈这两天,乐毅给他带来一件消息:
徐州黄巾复起,开始寇略郡县。
原本徐州的事与他关系不大,但是据说有部分徐州黄巾并不满足于在徐州活动,打算趁着势大,来青州也开辟一片地盘。
哼,就凭他们?
本官倒是怕他们不来,来了正好给我作俘虏,当劳力干活儿去!
不过朝廷那边不得不在意一些,现在朝中没有议郎帮他说话了,那可恶的曹操当了没多久议郎就转成八校尉了。
赵二需要防着朝廷突然想起他来,把他调到哪个战场去平叛。等平完了叛,依照朝廷一贯的制衡策略,就不太可能再让自己回青州了。
到时候朝廷一看,嗯,小伙子不错,去凉州当个太守去吧!
那样一来,赵二在青州的经营可就真的白费了!
虽然也可以学董卓那样,来个拒不领旨。说些什么“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东州,效力边垂。”
但是那样一来,名声可就臭了!
君不见演义里何进要招董卓进京时,多少人反对!就是因为那时候董卓已经恶名在外,野心昭然若揭了。
难办呐!
另外还有管承来汇报说,张纯与丘力居叛乱,贼军的军势已然从当初的幽州一州,扩大到了幽、并、冀三州的范围,大有继续进兵青州的趋势。朝廷虽然派了公孙瓒去进剿,但是就目前来看,战况对官军十分不利。
嗯,有趣,管承也能当半个情报人员了。
不过这南北夹击可不是什么好受的事!虽然现在以自己的实力,再来个李大目之辈的话,自己可以轻松收拾掉。
(本章未完,请翻页)问题在于汉朝境内的叛乱问题越来越多了:韩遂马腾、白波贼、葛坡黄巾、张纯丘力居,再加上徐州黄巾……
朝廷对此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到时候就算朝廷一时想不起他赵二,等战事多了,无人可用之下,挨个轮也会轮到赵二的!
嗯……一个人想也难以想不出办法来,还是跟刘备他们商量商量吧!
于是进入刺史部,找到几人说了这事。
刘备依旧是没办法,张飞这人根本指望不上,武安国和太史慈都是武力比脑子好使的人,虽然太史慈稍微好些。
简雍更擅长耍嘴皮子……
唉,团队里缺少能给我出点坏主意的人啊!都太正直了。
呃……坏主意?
对了!有一类人干别的不行,出点坏主意还是挺擅长的。
嗯,就是当初济南那帮逗比士子!
要说心肠坏,耍奸计,谁比的上那些世家中人!
现在在青州,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世家,便是济南那批人了。虽然自己自任青州刺史后,与其他郡国的世家也有一定接触,但毕竟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更深一步的交流。而自己在济南时,与济南士子们接触颇多,而且后来也一直都有联络,经过这些年过来,其关系要比其他人近上太多了!
嗯,平时陪他们吃喝玩乐,现在是到需要他们的时候了。
至于济南以外的其他郡国的世家,以后也要多去跟他们走动走动了,不求现在能帮上自己多大忙,只要能别背后给自己捅刀子就是了。
这帮人,阴的很!
于是赵二告辞刘备他们,出发去济南。
听说赵二要回济南,乐毅也提出要跟着同去,他恰好也要回去看他岳父,正好同路,于是同车而行。
乐毅见赵二眉间似有忧色,便试探着问他:
“大人可是有什么疑难之事?”
赵二看了看乐毅,心说不愧是做生意的,察言观色的功夫就是厉害!于是也不隐瞒,将自己的忧虑对乐毅说了,反正都是自己人,跟他说说也没什么。
不料乐毅听了后却哈哈笑道:“这有何难,此事易耳!”
哦?难道这乐毅也是个人才?当然,我是指在官场谋略方面。
只听乐毅笑道:“大人,您害怕朝廷把您调离青州。那您就给朝廷一个自己不能离开这里的理由不就好了?”
对……对呀!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乐毅似是知道赵二在想什么,开解道:“大人这是当局者迷罢了,以大人的才智,迟早会想通这点的。”
赵二点点头,做生意的人就是会说话!
于是赵二继续问道:“那么,永霸,我们编个什么理由去骗朝廷比较好?”
乐毅本来没有表字,但因为战国时期的乐毅字永霸。所以赵二也就跟着叫他永霸,乐毅无所谓地认了。
(本章完)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世家合作
乐毅这个人,对于很多虚的东西都很不在乎,包括他的儿子姓氏。原本乐毅作为管仲的上门女婿,按照通用的风俗来说,儿女应当跟着姓管。但是管仲很喜欢乐毅这个小伙子,允许他让他儿子姓乐。
一般情况下,上门女婿应当十分感激地感谢岳父,然后让儿子随自己姓。然而乐毅却满不在乎地说:“孩子姓什么根本无所谓,无论姓什么都是我的种。”最后居然交给孩子们自己选择,爱姓什么姓什么,最终在数年后,他的子女有的姓管,有的姓乐,还动不动就换着玩。
乐毅想了想,道:“关于朝廷的想法,那些世家大族们更清楚一些,大人可以去请教他们。至于在下的意见,朝廷当初派您来青州,目的自然是来剿平这里的匪患,要想让这里离不开您,自然是让匪患再度起来了。当然,在下的猜测不一定对,只供参考。”
嗯……乐毅分析得已经很有道理了。
那么就先去问那些世家吧!兼听则明嘛!
济南国。
赵二找到了当初一起在这里厮混的那些士人公子哥儿们,跟他们联络了一下旧日感情。
之后,便通过他们联系到了他们背后的家族。
杨家,袁家,伏家,董家,宋家,王家……这几个无论是在济南,还是在整个大汉,都很有势力的大家族,现在正坐在赵二面前。
虽然他们几个人在整个家族中都只是比较旁支的存在,但对于一个实权刺史来说,他们出面已经属于给足了赵二面子。
赵二看着面前这几个老头,丝毫不怯场地向他们行了一礼,又说了些场面上的废话,以表示尊敬。
然后才开始表明自己邀请他们的原因:“各位都是本官在还是济南县尉时就接触过的老朋友了。自然也知道本官不太擅长那些客套之言。所以本官就直说来意了,望各位不要见怪!”
“本官此来济南,是想寻求各位的合作……长久的合作。各位也知道,本官出身贫寒,只是靠军功起家,在仕途上也是侥幸托了几位朋友的福,才有今日的位置。然而本官深觉得,即使本官拥有了再高的成就,也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缺少深厚的根基。平日里小风小浪尚可以支撑,一旦遇到狂风暴雨,便有些力不从心。”
“而自古以来,这世间便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才是一切权力的根基所在。本官虽然受朝廷、受天子所封,忝为刺史一职。然而若是没有士的支持,终究也不过是个劳碌苦吏,虽呕心沥血,但也不过只能做些细枝末节之事,聊胜于无罢了。”
一位老者安慰道:“刺史大人过谦了!”其余几人也纷纷称是。
赵二笑着摆了摆手,继续道:“所以,在下需要各位的帮助,帮助在下,做一些大事情。当然,合作显然是长久的。只是小子毕竟尚还年轻,对于这方面的事情,还不是很了解,比如合作需要什么基础,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还望各位多多指点!”
众人纷纷赞叹赵二懂礼貌,谦逊,知轻重,不浮躁……
却不知道赵二说得这些,完全是投他们所好,自己压根不信这套。
最后,老者们纷纷耐心给赵二讲道:“赵刺史,这合作其实有很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联姻。”
“不过,赵刺史似乎刚刚成亲,联姻通常需要正妻。”
“赵刺史是否有可以联络到的族中兄弟,或者足够亲近之人?”
亲人赵二肯定是一个都没,全都在二十一世纪呆着呢!至于亲近之人么……
赵二试问道:“各位觉得刘备刘玄德如何?”
刘备这货目前光棍一条,倒是联姻的好对象。只是目前与自己的关系……在外人看来是很奇怪的。
“可是曾经在管县任县令,现在担任赵刺史别驾的刘备?”
“这个人,老夫知其是卢尚书的学生,卢尚书虽然是经学大家,闻名海内,然而家族却并不显赫。他的学生就更是没什么根基了。”
“此人自称是汉室宗亲,不过就算是真的,也早已家道中落了。”
“出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成就,并不足以值得投资。”
“恕老夫直言,若是赵刺史欲与我们合作,我们都愿意倾力合作。但若是刘别驾,那么合作的程度,就会很低了。”
果然,自从自己开始当官以来,自己的表现一直都远远超越刘备,使得人们往往一直视自己为人物,而刘备则更像附庸一样的存在。虽然刘备现在已经解开心结,完全不在乎这个了,但外人可看不开这个。
不过,老头子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合作,他们建议道:“虽然联姻暂时还不可行。但是合作的方式并不只有这一途。”
“比如之前赵刺史在济南所做的,任用我们家族的子弟为吏,便是一种合作的方式。”
“大人的青州刺史部,显然还有很多空缺,这也是一个机会。”
赵二点点头,道:“这个完全没问题,刺史部的很多位置都可以给你们。”
现在的刺史部更多时候只是个摆设,用来处理一些赵二不感兴趣的寻常公文,这些杂事交给那些大家族子弟,完全影响不到自己什么。自己真正视为核心的军权,则与刺史部毫无干系。
“刺史大人身为州长官,拥有举荐茂才之权,在人选方面亦可以同我们商议。”
郡太守(国相)拥有举孝廉之权,而州刺史则是举茂才。世家大族子弟要想当官的话,先成为孝廉、茂才几乎是必然的程序。
赵二亦无不可:“好说,好说!”
老头们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另外就是钱货方面的合作。”
“我们知道,管氏商会与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算是您的半个产业。”
“所以我们可以间接同管氏商会合作,毕竟很多大家族才能涉及到的生意,管氏商会那种民间组织是接触不到的。”
赵二对此自然欢迎:“当然,这个也可以叫乐毅来跟你们谈。”
商业上的事情,最重合作。因为合作是双赢的,可以长久持续下去。能够与这些大家族合作,几乎是有利无害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页)老头们顿时喜笑颜开,最后对赵二说道:“很好,赵刺史是个很好的人。”
“其实合作非常简单,只要这些没问题,其他的就都是小问题了!”
其实还有军事方面的合作,但是老头们也早就知道,这个赵二在济南时就视军队为自己禁脔,谁也休想安插人进去。于是他们也知趣地没提,反正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
“哦,原来如此。其实也没那么麻烦啊!”赵二心里感叹道。
于是在又聊了些客套废话后,赵二便告辞了他们。
其实与大家族勾结,并不是真正那么简单的几句话的事。只不过最初一步的合作,就只有这些而已,那些进一步的合作,则又太过繁杂,很难用语言说清楚罢了!
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谈完了这些,赵二便离开了济南。而对于如何应付朝廷,老头子们给出的建议就是虚报匪患,假称青州也出现了黄巾余党,需要靠赵二来守御。
这种谎报军情的事,在之前实行起来是不可能的,毕竟朝廷又不是瞎子,怎么可能被赵二一个人所蒙蔽。
但现在不同了,有这些大家族的帮助,多人一同上书,三人成虎,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嗯,这样一来,自己也可以安心呆在青州继续经营下来了,不错!
心情大好的赵二回到临淄,见到刘备后,回想到大家族对于刘备的不屑,顿时又感到刘备真是不争气。
赵二也不说话,而是围着刘备左看右看,似乎要把刘备看出朵花来。
刘备不由好笑,心说这赵双飞又在玩什么逗比花样:“双飞呀,为兄的头都快被你转晕了。”
赵二不理他,喃喃道:“怎么才能让你出名呢?”
刘备疑惑道:“让为兄出名做什么?”
赵二突然一拍手,道:“有了!我派人假扮刺客,去刺杀你,然后你以仁德感化他!这样你就出名了!”
刘备不由汗道:“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再说了,为兄只是个小小的别驾,谁会来刺杀我啊?”
说着忽然想起一事,于是取笑赵二道:“噢,为兄可比不了双飞你,当县尉时就已经有美女去刺杀了!”
晕,刘备怎么连这茬都记得!
刘备又想了想,问道:“那个美女叫什么名字来的?把你错认成诸葛暗那个?”
赵二心说我哪记得,多少年前的事了,你不提我都想不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