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罂刹换幔
另外,何皇后跟张让之间的关系……也是亲得很呢!
众人听后纷纷称是。
至于皇帝驾崩的消息,反正也瞒不住了,于是宫里只好对外公布了刘宏驾崩的消息,同时准备葬礼。
第二天,何进召集了自己所能调动的五千大军,由袁绍统领。袁绍全身披挂,外着孝袍。手下士兵也皆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人戴孝。
刘宏死去的消息既然已经公布,那么无论是西园军还是南军北军,要想调动都不再需要皇帝的授命。何进他们完全可以用“事急从权”的说法,以“维持京城稳定”的名义调动士卒控制宫廷。
何进本人则引何颙、荀攸、郑泰等大臣三十余员,相继而入。袁绍则率军进入皇宫外庭,控制了整个皇宫的武装力量。
正当袁绍准备带兵杀入后宫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不是太监,而是一群宫女。
其中有个胆大的女官大声质问袁绍:“你们打算干什么!”
袁绍一听这话,顿时怂了,再一看身边的士兵,发现他们目光中都透露着饥渴……
这帮混球!袁绍心想,可不能让他们进去,要是让他们进去了,指不定闹出什么事呢!这帮垃圾兵们的纪律可不怎么样!
于是袁绍只得下令不许进入内廷,而自己则去与何进汇合去了。
这事让大将军来决定吧!
朝堂上,百官呼拜已毕,袁绍低声向何进汇报道:“大将军,外廷已扫荡干净,内廷未敢冒进,如今何不乘此机会,尽除阉党,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没等何进回话,曹操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心说内廷哪里是军士能进的?那五千垃圾兵的素质,曹操比袁绍更清楚,那可真是打起仗来畏缩如鼠,祸害良家勇猛如虎。真要让他们进去,他们必然会做出那些有失体统之事,那可太不像话了!
于是立即反驳道:“大将军,我以为,当今之计,应先立新君,而后徐图奸佞!”
何进自然还是听曹操的:“孟德言之有理,国不可一日无君,应先正君位。”
只说正君位,连图奸佞都不说了。心里还是想着,只要我外甥当了皇帝,自然没人再能威胁得了自己,又何必去跟那几个宦官过不去?
这时候何进也不含糊了,他在先帝柩前,直接站起,走到自己外甥刘辩面前,给刘辩跪下道:“臣,请太子登基,早继大统!”
没等他外甥做出什么反应,何进随即拿起皇袍,直接披在刘辩身上,给自己外甥来了个皇袍加身。扶立太子辩即皇帝位。
何进后退,下跪,躬身行礼道:“臣,何进,恭贺太子,承继皇位!”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面山呼万岁,政变宣告成功。
(本章完)
………………………………
第一百五十章 偏袒张让
这就是何进等人商量一夜,所指定的阳谋。堂堂正正,让敌人无懈可击,毫无还手之力。
原本如果他们选择搞阴谋的话,手段无非是你暗杀我,我暗杀你而已。双方军队都有对方的探子,谁想出手对付对方,都很容易被对方发觉,从而导致失败。
但是用阳谋就不一样了。
趁着先帝新死,朝中没有主事之人,何进等人就可以借着给先帝办理丧事,防止葬礼出现意外的名义,公然调集大军进入皇宫,把皇宫控制起来。然后自己再在百官面前,强行扶立刘辨即位。那些阉党们只会背后搞阴谋,哪里能抵挡得了这个?
他们可不敢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在先帝的葬礼之上,公然搞什么事情。
毕竟在身份上,他们只是宦官,只能呆在内廷,上不了朝堂的。十常侍们以往在内廷里可以呼风唤雨,暗中掌握天下大权。但也只能是暗中,无法浮出明面。否则,一顶宦官干政、蓄意谋反的大帽子扣上来,谁也救不了他们。要知道那前朝秦朝,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赵高公然干政!
何进他们公然在朝堂上做什么,九常侍们就算事前知道了他们的打算,也是无可奈何的。
这就是阳谋的性质:我就是让你知道我要干什么,你也只能被动受着!
而珠帘后面的董太后,见此情景,气得怒哼一声,起身走了。
董太后没想到底下人居然敢这么干,刘宏临死前说册立皇子协为帝的事,董太后也是知道的。现在他们居然敢擅自违背先皇的遗命,立那个屠户出身的何皇后的儿子!
简直放肆!
但是她也没有办法。毕竟她身居后宫,在外廷可没有什么权力。后宫干政同样也是大忌呢!
而何皇后,则得意地一笑,心说自己这位便宜哥哥真是干得不错!现在自己亲儿子当了皇帝,朝中大臣又都是何进的党羽,这天下已然落入了她何家手中,简直是太好了!
至于死去的刘宏,根据群臣商议,定谥号为孝灵皇帝,史称汉灵帝,葬于文陵。
中平七年,三月九日。
皇子刘辨即位,史称少帝。改元光熹元年。
何进见大事已定,便趁机收编了蹇硕的西园军。原西园军的外壳还在,统领依旧是蹇硕。但内里的士兵却早已改归何进调遣。京中其余九常侍一党的部队,看到九常侍失势,亦尽皆投顺――就算再傻的人也能看出九常侍们药丸了,他们可不想陪着那几个太监一起掉脑袋!
在事后的庆功会结束时,袁绍再度提议诛杀宦官:“中官结党,今日可乘势尽诛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在袁绍看来,这何进就是太优柔寡断。现在本来局势已定,诛除宦党易如反掌,还犹豫什么?早灭了那帮太监早完事!省得日后留祸患。
袁绍为了不被曹操等人打扰,此时是单独约见的何进,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
何进正犹豫时,忽然宫里传唤,说何太后要见何进。于是何进便顺势跟着进了后宫,袁绍则暗道可惜。
见了何皇后,兄妹二人互相庆祝了一番后,何进便趁机提起九常侍的事情。虽然何进并不想同他们刀兵相见,但事情毕竟得有个解决,至少要有个结果才行。
不能说你想杀我,没成功,我就可以放过你们算了。
那可不行!
我可是大将军,皇帝是我外甥!不是好欺负的!
何皇后听完何进的话,觉得何进毕竟是外廷中人,思维方式与宫内不同。于是笑着对何进说:“兄长,你不可轻信那些大臣。宫中之事我比你清楚!设计谋害你的,仅蹇硕一人而已!并不干张让他们的事。”
心里想到,这后宫里可不如你想象得那么太平,里面刀光剑影不比你们宫外差!在后宫里的“战争”中,也是要讲兵法的,既要打击敌人,也得拉拢朋友。那九常侍就是自己的朋友,自己怎么可能自断手脚,去对付他们?
何后的话出乎何进的意料,何进心说你是我妹妹,干嘛要替外人开脱?他一时情急之下,起身凑近何后道:“太后,你……你为何要偏袒张让之辈?”
心说那帮混蛋可是想要我的命,这时候你还偏袒他们干什么?
何后见他离自己太近了,都能闻到对方的呼吸了。虽然是自己哥哥,但也太放肆了!于是面色顿时转冷,直呼他的职位,让他认清楚身份;“大将军!”
何进亦觉得有些不妥,又坐了回去。
只听何皇后继续道:“大将军,你仔细想想,你我出身寒微,若非张让等人,能有今日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何皇后心说,当年我鸩杀王美人,要不是十常侍替我求情,我这皇后早就被刘宏给废了!哪里还有今日?
再往前说,当年我能进宫,也是托的郭胜的关系。不然现在我还在南阳跟你当屠户呢……噢,也许会嫁出去,嫁给一个养猪的……呃……
我何氏虽然不才,也是个讲恩义的人,怎么能对救命恩人见死不救?
何进心里却不这么想,心说你分明就是疏远我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去偏袒你那亲妹妹的公公!
虽然心中不服,但也不敢造次,只得道:“太后所言不差,只是……蹇硕
(本章未完,请翻页)现在何处?”
心说就算你偏袒张让他们,但蹇硕你总不能偏袒了吧?我可不能白在鬼门关前走一遭!
何皇后见何进屈服了,便得意地一笑,把八常侍唤了出来。
“你们出来吧!”
张让八人立刻滚了出来,手捧着蹇硕脑袋,跪下哭诉求饶,按照事先背好的台词道:
“大将军饶命啊!”
“大将军饶命啊!大将军,始初设谋陷害大将军者,止蹇硕一人,是蹇硕勾结董太后欲加害大将军,并不干臣等事。蹇硕已被郭胜所杀……”
他特意提及蹇硕是郭胜杀的,希望何进能想起当初郭胜与他的情谊来。
说着把盖住蹇硕脑袋的布撩了起来,给何进看看,“人头在此。望大将军看在昔日的情面,饶了我们吧!”
何进一看这人脑袋怪恶心的,赶紧让他们把布盖上。
郭胜也表态说:“从今以后我等,听从大将军驱使,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二心呐!”
何皇后也帮着说道:“蹇硕害你,业已被杀,你又何必听他人之言!他们确实无辜。”
何进一看情况都这样了,这剩下八个人确实是杀不得了,要杀可就得跟自己妹妹翻脸了。
只得作罢道:“看在太后的面上,且饶你等这一回!”
然而还是心有不甘,于是又补上两句狠话:“可你们听清楚了,下不为例!倘若再阴谋害我,可别怪我不给你等留情面!”
张让听了大喜,更加卖力地表演哭道:“谢谢大将军!我等再也不敢了!”
看完了他们演戏,何进便告辞何后,捧着人头回到大将军府。
他派人召集来自己一党的文武大臣,然后对众人道:“蹇硕设谋害我,可族灭其家。其余不必妄加残害。”
心说有了这个人头,也算是安抚你们了,省得你们整天老吵吵着要我杀尽宦官什么的。
不想袁绍却不干,说道:“这必然是张让等人,嫁祸于人。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随即用挑唆的语气问道:“难道你真的要放过八常侍?”
何进心说你别太过分了,怒道:“吾意已决,汝勿多言……”
说着又觉得语气有些过硬,叹了口气,摆手道:“散啦!”
众官皆退。
三月十日,太后命何进参录尚书事,何进一党其余人皆封官职。
(本章完)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董何争权
董太后宣张让等入宫商议曰:“何进之妹,始初本宫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
心说上次你们诛杀何进不成,却把锅甩给本宫,本宫还没找你们算账呢!现在那何氏小贱人欺负到本宫头上了,你们要是不来帮我一把,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张让心想,之前谋杀何进的事,的确是让董太后背了锅。既然如此,那这次我就帮你一把,也不算白让你背一回锅。
况且那何进背后的那群人,一向视我等为仇寇,恨不得啖我之肉,根本见不得我等安生。现在他们掌握了大权,我等要是再不另外找个靠山,哪里还有活路?
虽然上次把何进给忽悠过去了,但下次他们难保不会再找个什么由头,向我等发难。要是每次都不得不推出一个替罪羊,那还不如直接把我们一齐全杀了呢!
我们十常侍,可也是讲义气的,不到生死关头,哪里会出卖同党?
现在这董太后明显就是可以拉拢的对象,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靠山,所以帮她是必然的。
于是张让奏曰:“那何进立皇子辩为帝,只不过是抢先了一步。太后不会给他来个各行其事?”
董太后问道:“何为各行其事?”
“何后有皇子辩,太后不是也有皇子协,何后有她哥哥何进,太后,您……难道就没有娘家人?依小臣看,赶早不赶晚,明日早朝,太后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为骠骑将军,掌握军权,给他来个……平分秋色。”
那何进本身没什么本事,单纯是靠何后才能当大官。既然如此,让董后也扶植起一个外戚高官,这样才能与其相制衡。
而骠骑将军这个职位也很有意思。当年汉武帝平定漠北,任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因为两人同样功绩重大,故而规定两个职位官阶与俸禄相等,以示公平。
一旦董重担任了骠骑将军,那么就与何进#平起平坐了。
张让进而补充道:“最后再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意思是您的地位保住了,也不能忘了我们,得有我们协助,你才能坐得安稳!
董太后对于后宫干政这事一向是很犹豫的,故而她担任太后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没像何后那样扶植自己家的高官,就算是那个董卓,自己也只是替他开脱一下罢了。况且那董卓说是自己族人,其实关系已经很远了,一个在河间,一个在陇西。只是那董卓一门心思过来巴结,才认了这个亲。
而后宫干政的前车之鉴,自己也是亲身经历过的。
前任太后,也就是汉桓帝的皇后,窦太
(本章未完,请翻页)后(即窦妙,她与董太后是同一辈的)。就是一个喜欢干预政事的人,她与她的父亲大将军窦武联合把持朝政,威风无比。然而很快窦家就因为朝廷斗争失败,而身死族灭,下场令人唏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那何家现在已经欺负到董太后头上来了,自己要是再不反击,迟早也要被他们玩死。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而且现在张让说他们愿意一同担着,与自己共进退,董太后的忧虑就减轻了许多。
嗯,本宫就算不能当吕后,也可以尝尝窦太后的滋味!
那窦家与宦官不睦,因而失败。自己可不会,现在张让他们与自己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想通了这些后,董太后大喜道:“好,就来个垂帘听政!”
同时心说,重用你们完全可以,只要能够重夺大权,养你们几条老狗又算得了什么!
十一日设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何太后见董太后专权,于宫中设一宴,请董太后赴席。
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拜曰:“母后,我等皆是妇人,参预朝政,恐不相宜。昔日吕后,因握有重权,干预朝政,其宗族一千余口尽被诛杀,遭灭门之祸。如今你我应当深居内宫,颐养天年。朝廷大事,任他们大臣元老们自行商议,这便是国家之大幸了。万望母后垂听臣媳之言。”
说罢拜了一礼,做足了礼数。
董后心中大怒,面色却不动声色,冷哼道:“你竟敢来教训我?当初要不是本宫抬举你,焉能有你今日?如今你儿子当了皇帝,就觉得自己有了依仗不成?”
何后连忙假称不敢,然后不怀好意地笑道:“臣媳不敢……只是提醒母后。”
董太后心说跟我来这套?本宫活了这么多年,你这样的见得多了!
冷言道:“你借你兄何进之势,居然在此乱言!小心本宫命骠骑将军取你兄妹的命!”
何后亦怒,气得身体颤抖,胸部不断起伏,道:“我以好言相劝,母后为何如此不通情理?”
董太后嘲讽地笑道:“哼哼,你?你当年鸩死王美人,设心嫉妒。屠沽小辈也配谈情理二字?”
何后气得不行,以手抚胸,好一阵才平静下来,心想,我年轻,胸比你挺拔。
你个下垂老太太,哼!
回复了心情后,何后开始反击道:“我虽出身贫寒,但母后也不过藩妃,我们还是不要提过去的好!”
藩妃,指的是汉
(本章未完,请翻页)灵帝刘宏在当皇帝前,只是个亭侯,而其父亦是。董太后身为刘宏生母,在那时也不过是个侯爷妃子,故称藩妃。刘宏之前的汉桓帝刘志,死的时候没有儿子,故当时的朝廷决定立刘宏这个亭侯为帝。刘宏即位后,追尊已故的父亲刘苌为孝仁皇(只称皇,而非帝),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之后董氏成为太后,居住在永乐宫,故又称永乐太后。
汉朝的藩国是指那些中山国、济南国之类的国中国,跟后世朝鲜那种藩国不是一回事。
董太后不屑道:“藩妃又如何?藩妃也是妃,总比你一个屠户强上百倍!”
何后笑道:“哼,此一时,彼一时也”
此时我胸比你大!
董太后道:“此时怎样,彼时又怎样,难道你还敢杀了我不成?”
何后反讥道:“臣媳哪敢杀害母后,充其量,也只敢杀猪罢了!”
“你!”
两个女人互相撕逼了半天,谁也没能说服谁,倒是惹了一肚子气,最后被张让等各劝归宫。
何后连夜召何进入宫,告以前事。何进出,召三公共议。
司空刘弘建议道:“大将军,那董太后毕竟出身藩妃,按照过去的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明日早朝,我等可以向皇帝上奏言明此事,请把她迁回河间国。”
司徒丁宫亦建议道:“大将军,光这样还不足以使她屈服。那董太后当初指使封谞、夏惲等人,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垄断各地的珍宝财货,全部送进她的永乐宫。我们可以拿这个做文章,逼她就范!”
何进点点头,心说这三公别看平时好像除了收钱,没啥本事的样子。但遇到这种宫廷斗争,倒都是很能出主意的。
于是点头同意道;“就这么办!”
十二日早朝,大将军何进,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汇合三公,一同上奏,曰:
“董太皇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内宫。况先帝晏驾之后,更无滞留内宫之理。建议仍迁往原封地安置。”
皇帝(其实是控制皇帝的何后)准奏,并限令限日下即出国门。
于是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追索印绶。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家人举哀,军士方散。
那董太后本来不想甘于就范,无奈这次何进那帮人又玩了一出阳谋:
一方面控制皇帝公开下诏,不尊诏的话显然就等同反叛了。另一方面她的支柱董重又被对方禁军给逼死了。
她已经彻底成了没有爪牙的老虎,只能任人宰割。
(本章完)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赵二登场
赵二……
嗯,赵二终于又出场了。
此时的赵二正蹲在刺史部院子里的一颗树下,在看蚂蚁。
最近得他确实有些过于闲了。
没事儿干啊!
赵二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忽然想起月儿来了,心说今天好像还没见过她,跑哪儿玩去了?我可是想念她的小手了!
于是问赵熊道:“你们知道月儿去哪儿了吗?”
赵熊记忆力好,立刻答道:“根据往常的判断,此时月儿姑娘应该是去跟她那个组织联络去了。如果没什么情况的话,很快就应回来了。”
嗯……这样啊!
哼哼,居然在我需要的时候不在,看本官到时候怎么“惩罚”你!
“哟,大人想奴家啦?”声音从头顶上传来。
赵二抬头一看,月儿居然蹲伏在树上,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在她身上,形成一道光影美景。啊,真美!
赵二立刻笑着张开怀抱道:“来,跳我怀里,让本官抱抱!”
月儿才不遂他的意,直接跳到一旁,然后正色道:“大人,有重要消息!”
嗯?
赵二也立即收起不正经,挥手道:“走,里面说话!”
到了屋里,坐了下来。看过周围无人,月儿便汇报道:
皇帝刘宏几日前暴死,皇子辩即位为帝。十常侍中的蹇硕因谋害大将军何进不成,被诛。京中禁军尽归何进所掌握。
啧啧……真快!
短短一天时间就能发生这么多大事,看来我得抓紧了!
而消息来得也还算及时,雒阳城里的组织成员在接到消息后,迅速乘船顺流而下,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把消息带到了临淄。
于是赵二称赞道:“很好,你们组织做得不错!”
然后道:“既然这样,咱们的计划也就该实行起来了!你那边都早准备好了吧?”
月儿自豪地笑道:“那是当然!早就确认无误了。”
很好,终于有事干了!
赵二立即起身,去找刘备,同时联络所有刘备集团的成员,包括许久没露面的关羽在内。
众人很快齐聚一堂,赵二首先发言道:
“刘兄,事情紧急,我就长话短说了吧!刚刚接到消息,刘宏,就是皇帝刚刚在两天前死了。新即位的是他的儿子刘辨。我这边早已做好准备,准备立即动身,去京里头走一趟,做些大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