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还更为丧心病狂地编造谣言,说刘协根本不是先帝的种。他们袁家在宫里有线人,据称当初王美人怀孕后,何后嫉妒,下药把王美人的胎儿给流掉了。那刘协是事后王美人托人偷偷从宫外抱来的!

    至于证据……你们看,真正先帝的子嗣刘辩,与孝灵皇帝相貌多少有些相似,是长脸。而刘协……你看他那小圆脸,那么可爱,比女孩子还好看,一点也不像孝灵皇帝!

    董卓听后,气得大骂袁绍无耻,居然连这种谣都造得出来,果然关东联军从上到下都是卑鄙无耻之辈!

    李儒劝解道:“主公,关东诸侯素来无耻,主公莫气坏了身体。”

    董卓忙问他:“贤婿,这下诏不成,如之奈何啊?”

    李儒微微一笑:“袁绍作为关东诸侯之盟主,不答应亦属正常。然则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又岂是铁板一块?主公可分而化之,总会有人肯奉旨的。”

    董卓点点头,示意李儒继续。

    “主公可派一些颇有名望之人前去送旨,晓之以厉害。他们可比寻常天使效果好多了,而主公则许诺他们,一旦退兵,则重用之。如此一来,即便无法令关东诸侯解散,亦可削弱他们。”

    董卓然之,遂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瓖等人出关,分头行动,来劝解关东各路诸侯。

    几天后,雒阳那边传来消息,说河东郡那边白波贼又闹起来了。董卓没想太多,心说一群黄巾余孽而已,敢闹事直接杀了就是!便派自己的大女婿牛辅带兵三万前去平定。

    没想到没过多久,就传来消息说牛辅大败而归,三万人的队伍只逃回来数千。气得董卓都想下令砍了他,心说我当年怎么眼睛瞎了,把女儿嫁给你这种废物!

    那牛辅还狡辩说并非自己无能,声称白波贼里有个叫徐晃的将领十分厉害,换了谁去都得栽。

    董卓才不信!传令痛斥牛辅之余,还给他降了职。现在镇守陇地的大权被一分为三,由牛辅、段煨、董越三人共同负责。

    正气着,李儒过来了,董卓就向他抱怨,说自己大女婿要是有李儒一半……不,十分之一的才能,自己就谢天谢地了。

    李儒不置可否,而是提醒道:“主公,主公的三女儿今年已经及笄了吧?”

    董卓一愣,想起来了:“是啊!哎呀,你看,老夫这忙着大事,连自己闺女的事都忘了。”

    随即意识到,李儒肯定不会在这时跟自己闲聊家事,于是问道:“贤婿的意思是?”

    李儒不答,反问道:“不知主公以为,这世间,谁可当得令爱之婿?”

    董卓想了想,如果范围扩大到世间的话,人选还挺多,只不过这些人大多不在自己麾下。

    李儒又提醒道:“在关东十八路诸侯之中呢?”

    董卓听后恍然大悟,询问道:“贤婿的意思是让老夫与某一路诸侯联姻?”

    李儒点头。

    董卓想了想,如果与其中一路诸侯联姻成功,那么该路诸侯必然会奉诏退兵。而一旦有了打头的,剩下其他诸侯也会相继萌生退意,之后就好办多了!

    至于联姻的人选嘛……

    赵二这混蛋首先排除!至于其他人……

    这日,孙坚帐中,赵二又臭不要脸地跑过来找孙坚闲扯淡。

    忽然下面来报,说有人要见孙坚。

    等把人招进来一看,赵二发现这人自己认识,当即叫道:“哟,这不是李觉嘛!董卓手下,哈哈哈……董相国可安好?”

    李傕一看,怎么这赵二也在!

    不过想了想,这赵二跟孙坚关系很好,当年在美阳时就是如此。俩人在一块也正常。

    孙坚可不像赵二那么有闲心跟对方打趣,他直接问道:“李傕,那董贼叫你来找我何事?”

    李傕便一招手,手下仆役便搬上来几箱子金银珠宝,外加绫罗绸缎等物。

    他对着孙坚一拱手,道:“乌程侯!我家相国仰慕孙太守,相国所敬者,惟孙文台耳!听闻孙长沙有个儿子已经成年,而丞相恰好还有个女儿,愿与孙将军结亲……”

    孙坚大怒,刚要回答,却听赵二调侃道:“哟,董相国又要嫁女儿啊!干脆让她嫁给本官好了,本官来当他女婿!”

    李傕心说你真够不要脸的,当年在美阳就答应得好好的,结果到现在也没结成。

    他只得赔笑道:“赵州牧说笑了!”

    孙坚则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傕抱头鼠窜而逃。

    赵二哈哈大笑,赞道:“文台好生威武!”

    孙坚刚要客套两句,却看见赵二的俩眼睛紧盯着李傕送来的财宝绸缎,视线连移都不带移的。

    孙坚不由得好笑,气道:“你这家伙现在也算是家财万贯了,怎么还这么贪财?”

    赵二厚颜无耻道:“谁会嫌钱多啊!”

    孙坚只得无奈道:“好了,别盯着了,俩眼睛都快粘上去了。这财宝你拿走好了!拿去给你的士兵买小鱼干去!”

    赵二一听大喜,视线这才挪开,谢道:“那我就替我麾下士兵多谢谢文台兄啦!”

    孙坚只得感叹道,这赵二对士兵们还真是溺爱。

    一群猫!

    再说董卓那边。他觉得十八路诸侯之中,除了赵二之外,唯有孙坚最令他佩服。在当年平定西北之乱时,虽然自己与孙坚不睦,但那都是小事。并非什么不可化解的矛盾。

    而李儒又提醒他说,没必要非把女儿嫁给孙坚本人,完全可以嫁给孙坚的儿子之类。俗话说虎父无犬子,那孙文台勇烈而有智谋,其儿子亦不会差太多,配得上自己闺女!

    董卓便派李傕去了,现在他正等着成功的好消息给自己平复下心情呢。

    结果那李傕回复董卓,说孙坚无礼,拒绝了联姻。

    董卓气得直接把他轰了出去。心想着,当初要找孙坚提亲,是你抢着要去干这份差事。还说自己有什么成功案例。

    呸!赵二那也叫成功案例?

    董卓现在后悔死了,早知道就派李肃去了,那李肃能说会道的,哪里是李傕能比的!

    董卓随即叫了两个女人过来消火,同时想着要不派李肃再去试试?

    ……

    徐晃是否当过白波贼,史书上是没有明确记载的。记录徐晃早年经历的只有《三国志》里一句话“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但是后一句话“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说明杨奉护送天子到雒阳前,徐晃就已经是杨奉手下了,而杨奉的记录为《后汉书》“(李)傕将杨奉本白波贼帅”。杨奉是因护送天子到雒阳有功才被封为车骑将军的。故而可知徐晃投靠杨奉时,杨奉要么是李傕部将,要么是白波贼。依本作者个人猜测:徐晃这人心向朝廷,如果在杨奉被李傕招安时,他仍然是清白的郡吏的话,应该不会愿意给一个招安匪寇当手下。毕竟当时朝中清白的将领也有,投靠他们更为正当。所以徐晃定然是早年当郡吏时被白波贼协裹成贼,这才成了贼帅杨奉手下,而他加入后,亦屡屡劝杨奉保护献帝。总上所述,故而本小说如此设定。
………………………………

第二百零九章 鹿走长安

    董卓一手搂着一个女人,正在快活着,只不过他并没有脱衣服,只是逞逞手上的**罢了。毕竟现在的他……有点难言之隐。

    李儒这时走了进来,径直坐在一旁。他对此见怪不怪,并不在意。只不过现在需要谈正事,故而示意董卓先把怀里的两个裸女轰出去。

    董卓一见要谈正事,也只得暂时放过她们,临走还使劲捏了一把。这俩都是被他下狱的大臣的老婆,很有一番滋味。

    捏完后,问李儒道:“提亲不成,奈何呀?”

    李儒笑道:“主公不是有主意了吗?”

    董卓点点头,下令道:“传李肃过来!”

    少顷,李肃脸上缠着绷带过来了。董卓惊问:“李肃,你这是怎么搞的?”

    李肃嘿嘿一笑,说最近玩了一个大臣的闺女,这女的性子有点烈,把他脸给抓花了。不过没事,医师说了,伤口很快就能结痂,过个一两个月就能光洁如初了!

    董卓听后气得大骂李肃,说现如今大敌当前,你还有心思搞女人,像什么话!

    一顿臭骂后将李肃轰了出去,也不跟他说提亲的事了,因为说了也没用,李肃这个样子短时间内是无法承担此任务了。

    李肃还觉得委屈,心说就许你玩裸女,不让我搞女人,真是州官放火、百姓点灯!

    李儒站起身来,走过去道:“主公,既然提亲不成,最近作战又接连失败,兵无战心。不如引兵,且回雒阳……迁都长安!”

    董卓本来脑子里还在模拟李肃被女人抓破脸的刺激场景,想着哪天自己也这么玩玩,一听迁都俩字,立刻清醒了!

    “迁都?”

    李儒点了点头,然后对董卓道:“对!迁都。长安地广人丰,乃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地。况主公在那儿经营多年,基础雄厚,且有潼关天险,既可远避群雄之锋,又易凭险据守。”

    在目前的局势下,迁都长安确实是对董卓极为有利的条件。正如李儒所说的,长安位于关中,而陇地则是董卓经营多年的根基之地。在那里无论是聚集兵力,还是巩固后方统治都是极为方便的。

    反观雒阳,也就是河南郡这边,董卓新到不久,根基不稳。除了能够控制河南一郡外,周边其他郡县都没有什么有效控制,对于大军驻扎并不利。

    看看周边的势力划分吧:河南郡的西北方向是河东郡,已经被白波贼占了。正北方向的河内郡,是王匡的地盘。东方是兖州,桥瑁、张邈的地盘。东南方向是豫州,豫州是袁氏兄弟的家乡,在那边根基最为稳固。正南方是南阳郡,现如今被袁术所控制。

    等于说,除了西方连接长安的弘农郡外,河南郡就是处于一个被多面包围的状态。在这里固守,就相当于孤身一人冲进敌人堆里,就等着被围殴吧!

    被围殴也就罢了,问题是打仗是需要不断消耗士兵的,而士兵被消耗了,就需要新的人来补充缺额。

    董卓要往虎牢关这里补充兵力,就不是单纯从雒阳调兵的问题了,因为雒阳随时都需要一支足够数量的军队坐镇,以震慑京中宵小。这样一来,他就只能不断地从关陇那边运兵过来。关陇地区的士兵需要跨过整整一个州的距离进行作战。而运来的士兵也大多是西北人,在这边就会面临士气下降的问题。像炮灰矛、斯巴达这种足够强的部队也就罢了,士气下降了也能用。其他军队就不行了,士气一旦下降,对战斗力的影响很明显。

    除了兵力,还有粮草。现在河南郡虽然名义上是董卓的地盘,但是因为没有根基,所以朝廷百官中的河南世家们,仍然实际掌握着河南这块土地上的资源,每次董卓都只能强行征掠才能获得一些。

    而对于关东诸侯来说,在这里作战却又有利得多。那些离得远的诸侯先不说,那些离得近的诸侯,比如张杨、王匡、桥瑁、张邈、袁术他们,基本上就是出了自家门走两步就到了战场。几乎没有任何后勤压力。比如河内郡的王匡,本来都被董卓全灭一次了,结果愣是迅速就能重新拉起一支军队,重新再战,丝毫不耽误。

    别看关东诸侯现在的非战斗减员远比董卓多,那是袁绍没有实战经验,没想明白,总是指望着离得远的诸侯去当主力。等袁绍想明白了,开始以王匡他们这几路近的诸侯为主力,对董卓进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挑战的话,那董卓就要吃大亏了!

    另外,虎牢关这地方也不是董卓想固守,敌人就毫无办法的。因为敌人如果愿意的话,压根就不需要打什么虎牢关,他们完全可以直接通过河内郡或者南阳郡那边进行迂回,绕过虎牢关直取雒阳!

    而如果董卓军队选择后撤,若是仅仅撤退到雒阳的话,虽然可以缓解上面所说的问题,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

    雒阳是城池,不是关隘。十八路诸侯只需要把雒阳四面包围,切断雒阳的外部供给。董卓就真的只能困守孤城,坐地等死了。

    而如果再继续后撤,撤到陇地、河东郡与弘农郡交界处的潼关防守,那情况就完全逆转过来了。

    潼关的东北方向是河东郡,白波贼们要想攻击陇地,要么攻击潼关,要么跨过黄河……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董卓防守起来毫无压力。

    正东是弘农郡,不是联军的地盘,潼关足以抵挡。东南方是南阳郡,只需分出一支偏师前往武关,即可守御住。

    到那时,关陇大军出家门就是战场,而关东诸侯中最近的王匡也得跨越一个郡去作战,远的诸侯更是劳师远征,完全受不了。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长期防守的问题。董卓的部队现在在虎牢关,之所以一直没有选择据关而守,反而总是屡屡出关主动挑战关东诸侯,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让自己一方在士气上保持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稳住在雒阳的一大堆河南世家们,防止他们产生异心,来个里应外合。

    如果董卓不主动进攻,反而被动防守,那么当地世家们看到的就是董卓一直在被动挨打,就会对董卓失去信心了。

    而如果迁都长安,那情况又不一样了。长安那边的世家们,早已对董卓彻底畏服。即使董卓什么都不干,就是单纯凭着潼关据险而守。那当地世家们也不会有丝毫动摇,仍然会继续支持董卓,直到关东诸侯们受不了剧烈的非战斗减员而自行溃散。

    另外就是凉州那边,那个地方其实也不算安稳,虽然韩遂、马腾他们暂时力量衰弱,但恢复过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果董卓的大军一直在虎牢关跟关东诸侯耗着,那么等韩遂、马腾恢复了元气,那么距离遥远的两线作战可不是董卓能承受的。

    要知道马腾可是明确表示要支持关东联军的,一旦他有了这个能力,就必然会这么做。

    而在迁都长安之后,就算是两线作战,因为两个战场距离很近,调度也方便,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综上所述,迁都这件事,对于目前的董卓来说,势在必行。

    不过,就算道理再清楚明白,董卓仍然还是有些犹豫,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面子问题:

    “贤婿啊,老夫就这么退兵了,岂不是等同于宣布关东联军,胜了?”

    他带兵纵横西北多年,胜仗败仗都打过不少,本来是不太在意这个的。当初在西北之乱时,被叛军包围,趁夜逃回,也没觉得多丢面子。只不过最近这段日子,自己地位猛升,于是开始渐渐注重起面子来了。

    李儒微微一笑,打了个比喻道:“主公以前不是经常跟人玩手搏么?”

    手搏,就是徒手格斗。董卓武力非凡,徒手搏斗也是很擅长的。

    董卓听后有点惭愧,心说最近一直沉迷于酒色,手搏好久没玩了。

    李儒却不在意,继续说道:“手搏时,如果对手远不如自己,那么只需要一味进攻即可。若是对手与自己实力相差并不悬殊,那么就需要适当地进行闪躲和迂回――在兵法上,即是以退为进。”

    李儒拿手搏来举例,就是为了让董卓听起来更顺耳一些罢了。

    董卓听后果然点了点头,认同了李儒的说法。

    李儒知道董卓多少有点迷信,所以为了加深说服力,又抛出了一个理由:“呵呵!主公难道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童谣吗?”

    “童谣?”

    李儒点点头,然后背诵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董卓虽然自认为自己也颇有些文采,但是对于童谣,向来是猜不出什么意思的,总是需要别人来解释……或者曲解。于是求教道:“这是何意啊?”

    李儒便解释道:“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雒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主公若是迁回长安,方可无忧啊!”

    董卓想了想,忽然恍然大悟道:“哈哈!不是你说,我实在悟不出其中之意呀!童谣,寓寄天意。嗯!好!”

    当即站起身来,下令道:“星夜回师雒阳,商议迁都之事。”

    李儒在旁边捋了捋胡子,心说,什么天意,那童谣压根就是我编出来放出去的!除了为了说服你,更主要的是为了让那些可能会反对的大臣们动摇,毕竟他们中也有不少人信这个。
………………………………

第二百一十章 群臣劝谏

    董卓做事向来果决,既然同意迁都,便不再犹豫,当即动身。他先命人抬着尚还不能下床的吕布回了雒阳,自己则带着其余众将随后离开。

    走时还把关上的军队也抽调了个干净……

    当然,也不是一个人都没留,几百人还是有的。

    陪伴这几百人的,还有大量的草人、纸马、木桩。

    反正关外诸侯也看不清关上虚实,更看不见关里啥样,所以就算董卓只留几百人守关,关东诸侯一时半会儿也发现不了。

    而这几百士兵的指挥者,就是赵岑。

    赵岑这个人,原本只是董卓麾下诸多将领中的一员,凭着这些年来的打拼,积功升为都尉。原本他年纪轻轻就升此高位,董卓还是很看好他的。只不过自从赵二得罪了董卓后,董卓恨屋及乌,连带着把赵岑也厌恶上了。从那以后,董卓这边有什么吃亏背锅的活儿,都会交给赵岑来干。

    偏偏赵岑这人对董卓还有几分忠心,即使董卓再看他不顺眼,赵岑也默默承受着。在来虎牢关之前,赵岑甚至还打算举荐自己一个远房亲戚,名叫赵云的人为董卓效力。然而董卓一听那人姓赵,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结果董卓刚拒绝完他,赵岑尚未离开,不巧又有几个人凑了过来,说要向董卓举荐人才。他们这几个愣头青丝毫不会察言观色,大大咧咧地举荐道:

    “我在南阳有位亲戚叫黄忠!射术高超!”

    “某在颍川有个亲戚叫徐福!颇有智计!”

    “俺在谯国有一亲戚叫许褚!拥有神力!”

    “咱在巴郡有家亲戚叫甘宁!精于水战!”

    “魏延!”“庞德!”“高览!”“臧霸!”……

    董卓气得一拍桌子,一通大骂把他们轰了出去。

    董卓撤走后,关东十八怂们看到董卓终于不再开关挑战他们了,居然还松了一口气,觉得可算消停下来了。

    于是众诸侯趁机在这边开起了宴会,成天花天酒地,吃喝**,还找了不少妓~女过来歌舞助兴。

    竟也没想着派人去侦查下,更不敢去攻打关隘――开什么玩笑,攻击方兵力还不如防守方,打毛线啊!

    赵二倒是知道董卓已经撤了,但问题是,不是说自己说一句他们撤了,就可以让大家相信的。你得有根据才行,你不能说我看过三国演义,知道他们撤了。

    当然,赵二也没打算让他们相信。诸侯们愿意在这里耗着,就让他们耗去吧!自己不掺和,反正时间长了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也影响不到他。

    不过,赵二不告诉其他诸侯,不代表他也要跟他们一起在关前共同腐化,虽然那些妓~女活儿是不错。

    于是他借口巡逻河道,保证水路畅通,便带着部分部队上了船,从水路朝雒阳进发了。

    虎牢关只能挡陆上,黄河可不是区区一座关卡能挡住的。

    至于刘关张他们,赵二只跟他们说自己去敌军背后打秋风去,如果他们愿意跟来就来,不愿来可以继续陪诸侯们聊天联络感情。

    刘备当然更愿意联络感情,最近他经常往公孙瓒帐篷里跑,跟他的老同学拉扯得好不热乎。

    太史慈和关羽觉得无所谓。只有张飞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自告奋勇跟着赵二一起去了关内。

    由于此次是去打劫,所以他除了带兵外,还携带了大量的空船,用来运输战利品之用。

    再说董卓这边,他一回雒阳,便召集文武群臣,开始商议迁都。

    在朝堂上,董卓对群臣说道:“诸位,这大汉自光武皇帝迁东都雒阳,已历近二百年,气数已衰。你们看这天下,群贼四起,天灾频繁,疫病丛生。民不聊生!这就是证据啊!”

    群臣一听,呀!怎么着,你这逆贼终于要篡位了吗?好你个董卓,终于忍不住了,要露出狐狸尾巴了!

    董卓压根不知道他们想啥,而是继续说道:“据本相观瞧,这旺气其实在长安,只要迁都长安,这大汉王朝的旺气就可以又回来啦!到时候,天下太平,指日可待啊!所以,本相打算奉迎天子一起去西边。”

    群臣一听,这才放下心来。哦,原来你不是要篡位啊,只是迁都而已……嗯,这样倒是好接受多了!

    “而你们呢……最好尽快去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