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你们呢……最好尽快去收拾行装,不然可就来不及啦!呵呵呵……”
虽然大部分臣子因为“拆屋效应”,而一时没反对。但总有比较聪明的人,或者是不服气的人站出来反对。
有大臣质疑道:“雒阳身为帝都,乃龙气所在,贸然迁都……不详啊!”
董卓微微一笑,心说老夫早有准备。于是从自己桌案上拿起一册书,说道:
“诸位请看,此书是《石包谶》,根据上面的解释,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石包谶》是汉朝时流行的一部书,简单来说就是个写风水算命之类内容的书。
司徒杨彪同样反对迁都,他一听,啥?迁都?还让我们赶快收拾东西?你当这是吃饭换衣服这种小事呢!就算是平头老百姓要搬家,还得商议一段日子呢,毕竟破家值万贯。这可是首都,天下之都城!你倒好,说迁都就要迁……太胡闹了!
于是劝止道:“相国,移都改制,乃是天下大事。商时盘庚迁亳,上至公卿、下至百姓皆怨声载道。本朝王莽篡政时,关中遭到毁坏,故光武皇帝不得已而迁都雒邑。至今历年已久,百姓安乐。今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且《石包谶》乃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董卓反驳道:“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现在关东贼寇四起,天下播乱。而长安有崤函之险,且更靠近陇右,木石砖瓦,即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办。汝等休再乱言。”
有个叫罗本的大臣站出来冷哼道:“哼,相国说得容易!现如今关中残破零落,长安已是瓦砾之地,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此话一出,群臣沉默,心说这是哪里跑出来的猪队友?董卓派的托?
再看董卓表情,一片铁青,心说你这是睁着眼睛胡说八道!老夫在长安呆多少年了!长安什么样我不比你清楚?现在长安城繁华着呢!还瓦砾之地……瓦砾你个头!
长安城被烧成废墟都是二百年前的事了,该重建的都早就重建起来了,也就是没有重建皇宫而已!要照你说的,长安还是一片废墟,那京兆尹是在废墟里办公么?历朝皇帝年年前往长安废墟里祭祀宗庙么?
不长点脑子!就这德行,还来朝中做官?我手下小兵卒子都比你强!呸!
当即下令把他轰了出去,而群臣则没一个替他求情的。
杨彪略过了这个小插曲,继续劝道:“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愿明公深思!”
董卓听到这里也懒得反驳了,心说老夫只是在通知你们,又不是来听你意见的!当即气道:“你敢阻拦国家大计么?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没等杨彪回答,太尉黄琬又开口了,他支持杨彪道:“此国之大事,杨公之言难道没有道理吗?”
董卓气得拔出腰间佩剑,眼看就要动粗。
司空荀爽看了大惊,他今年六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受不得刺激,生怕董卓在这里就把他俩砍了,连忙上前打圆场道:“相国岂乐此邪!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
意思就是董卓您说得对,应该迁都没错,您就别动怒了。
董卓这才稍稍消了气,当即也不再跟他们废话,省得他们再冒出什么蠢言蠢语。即日罢杨彪、黄琬为庶民。而司徒一职,则改由王允担任。然后径直出了宫殿,反正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没必要再跟蠢人浪费时间。
他出门上车,发现有二人望车而作揖,董卓定睛一看,原来是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心说这不是当初劝我放过袁绍的那两个混蛋吗?当初就是听信你们谗言,才有了今天的祸事,你们不趁早躲起来,反而找上门来了,来送死么?胆子也忒肥了!
于是面色冷淡地问他们:“何事?”
只见周毖躬身行了一礼,微笑着说道:“今闻相国欲迁都长安,故来谏尔。”
他自认口才非凡,来之前又早已打好腹稿,觉得自己肯定能劝动董卓不再迁都。
董卓心说,你以为我还会像过去那样听信你们的?把我当傻子么?大怒道:“老夫初始听你两个的,保用袁绍。现在袁绍已反,你们肯定是跟他一党的!”
周毖一捋胡须,微微摇头,不缓不慢地说道:“相国此言差矣!昔日……”
董卓此时正在气头上,哪有空听他胡扯:“来人,把这两个叛徒给我推出都门斩首!”
周毖这下慌了,连忙叫道:“相国,你听我解释!”
“老夫不听!”
“听我解释!”
“不听!”
“昔日……”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
将两人斩首后,董卓便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
……
注:赵岑是罗贯中虚构人物。
另外继续吐槽下罗贯中,他在写群臣劝谏董卓这段剧情上,错误相当集中。首先是误把荀爽的司空写成了司徒。偏偏杨彪此时也是司徒,罗贯中也这么写了,造成了两个司徒同时劝谏董卓的场景。还有杨彪在劝谏时,只在介绍迁都历史时提了句关中在王莽时期被毁,黄琬只是附议。而罗贯中擅自给他们改词,让杨彪说现在关中残破,让黄琬说长安现在是荒地。事实上长安早在东汉建立后就已经着手重建,昔日繁荣早已恢复。杨彪当过京兆尹,黄琬当过右扶风,他俩不可能不知道长安什么样。这明显是罗贯中自作聪明给他加台词,结果无意中把两人给黑了。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抢掠雒阳
李儒再次找到董卓,向他建议道:“主公,既然咱们要离开这里了,那么这雒阳城里的财富,可不能便宜了那些关东联军啊!”
董卓一听,赞道:“贤婿说得有理!”
随即说道:“这雒阳城里的美女,老夫都得带走……”
现在皇宫里的女眷已经渐渐开始充实起来了,来源自然是那些大臣的妻女,以及雒阳周边的民女。
李儒不由大汗,心说主公怎么开始跟赵二学了。赶忙提醒道:“钱。”
董卓恍然大悟:“噢,对。这皇宫里的钱都得带走,当年十常侍卖官所得的钱,可都还在皇宫里放着呐!”
李儒跟着补充道:“不仅仅是皇宫,这雒阳城内富户极多,可趁现在抄了他们的家!尤其是袁绍的亲朋、友人、家属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钱财!”
董卓击掌大赞,有道理啊!原先只是杀了袁隗一家,那袁家四世三公,又岂是只有一个袁隗?要是把他们全杀了,不仅可以剪除隐患,还能得到不少的钱财啊!当初只杀了一个袁隗,得到的钱就足以令老夫咋舌了,要是把他们全杀了……嘿嘿嘿!
于是即差西凉铁骑五千、遍行四处,捉拿雒阳富户。西凉铁骑们在虎牢关时没能有什么好表现,正郁闷呢,只好把怨气都发泄到了这些雒阳富户身上。遇到男人就杀了,好展现我们精湛的武艺。遇到女人么……嘿嘿,我们西凉铁骑,骑马很厉害,骑女人更厉害!
要知道这袁家可谓是东汉末第一大家族,其亲朋故旧不知有多少,在雒阳的其他家族,或多或少与袁家有些联系,其中交从甚密者亦非常多。这一抄略之下,足有数千家人造了祸。他们被抄家后,宅院上便被插上旗子,头上大书“反臣逆党”,而家人则尽斩于城外,金珠缎匹尽被取走。
不过,由于有赵二提前向黑暗组织汇报消息,所以其中的组织潜伏人员,以及其中姿色尚佳的女眷,都已经被提前转移出来,逃得一劫。
要知道,这雒阳作为大汉帝国的首都,其中组织的顾客尤为集中,而顾客们的敌人也同样集中在此。故而此次幸免于难的组织成员极多。现在黑暗组织高层已经开始商讨,该如何报答赵二,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奖励了。
李儒又向董卓建议道:“主公,这雒阳人口极多。河南郡共有人口百万,而雒阳一城内就占了一半。主公可尽驱之,挟往长安。”
董卓嘴上答应,心里却不怎么愿意。他当过县令、太守,管过政事,自然知晓人口的重要性。然而迁移人口这事太过麻烦,毕竟百姓们移动速度缓慢,带着他们会拖慢行军速度。
本来董卓想把这破事交给赵岑来干的,但是赵岑不在,于是只得派李傕、郭汜尽驱雒阳及周边之民近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这时有手下向董卓建议道:“皇陵中金宝甚多,何不掘之?”
董卓没想太多就答应了。
之后李儒听到消息,叹了口气,心说主公这么做的话,铁定是要遗臭万年了。不过又一想,就现在做得这些,已经足以让他遗臭万年了,索性坏事做到底吧!便没有干涉。
于是董卓又差张济、樊稠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而底下士兵们则乘势把那些官员、百姓们的坟墓也一并挖了,里面的金银财宝也没少拿。
光董卓自己就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底下将领、军士们拿的、抢得就更多了。
一看都弄得差不多了,董卓便劫了天子并后妃等,先一步往长安去了。
董卓临行,想起来那个叫罗本的人污蔑长安是瓦砾之地,于是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
他心想:你不是说我的长安是荒地么?我现在就让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荒地!
董卓走后,他的队伍被分为了三部分:董卓本人及麾下主要将领,带着天子及朝中百官,在飞熊军的护卫下走在最前。
大部队护卫着金银珠宝、钱粮布匹等物资,走在中间。
最后面才是被劫持的老百姓们。
等到前两部分人都离开后,赵二的部队便正式登场了。
说是登场,其实只是展露出了青州军的身份而已。之前他们就扮作雒阳军队,跟着董卓麾下一起参与了抢劫。
董卓自占据雒阳后,收编了不少军队,人员编制很混杂。再加上此时人人都在忙着抢掠,谁也没心思去盘查这支军队的身份,故而让青州军们轻易蒙混过关了。
青州军们在劫掠时,是随时受上级军官指挥的,属于有组织地抢掠,其效率远比各自行事的董卓军强。
而且青州军抢的目标也很明确:青壮和粮食。这两样都是董卓军士兵们所不感兴趣的,这些底层士兵虽然也会抓青壮,但那对他们来说只是上级给的任务,执行了对自身也没好处,所以只是应付事一样地随便抓点了事。粮食亦是如此。
士兵们更感兴趣的是钱财和女人,因为钱财可以私自往兜里装一部分,而女人更是可以直接让自己爽。
所以青州军也不跟他们争夺,各取所需,顶多也就是发现有董卓军士兵把女人玩腻了,准备一刀杀了时,过去劝阻,而后把女人带走而已。
那些董卓军士兵还猥琐地笑道:“怎么,怜香惜玉啊?”
青州军们只是笑笑不答。
赵二本人呆在船上,随时接收下面人传递来的消息,同时安排船运事宜。
那董卓的狗命赵二没兴趣去取,凭手里的军力取也困难。而金银珠宝什么的,赵二虽然喜欢,但也并不急于现在取来。
因为钱这个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在有了自己地盘后,一下子拿太多,是会引起通货膨胀的!
当一个地区的商品总量不变,而货币大量增加时,物价就会上涨,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到那时赵二就该哭了,一个人或许会因为没得到某笔钱而感到可惜,但面对白白损失自己利益的情况时,绝对会更加痛心!
赵二才不是那种完全不懂经济学的白痴,所以无论是在之前抢劫皇宫时,还是在现在,他都没有大量抢劫钱财的想法。
金银珠宝什么的,就暂时寄存在董卓那里好了,反正这玩意又坏不了,以后有的是机会拿!
而老百姓就不同了!这些人口可都是财富的源泉,他们只要活着,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统治者制造财富。突然拿来大量钱财会引起通货膨胀,但突然涌入大量人口可不会!因为人口这玩意,既是财富生产者,同时亦是商品消费者。他们自身就可以稳定物价的平衡。只要进行合理地规划,那么人口增多只会带来好处,而不会变成拖累。
而如果赵二不去抢这些人口的话,那些百姓一旦被董卓迁移到长安,中途就会死去大半,最终能到达长安的能有十万就不错了。
强行迁移必然会造成巨量的浪费。
最关键的是,董卓把大量兵力都用来保护那些财宝了,对于百姓们,却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去保护。所以除了那三千督军外,剩下的部队全部都是与百姓们间隔分置的,根本没什么战斗力!
而李傕、郭汜这俩人,同样不喜欢干这种押解百姓的破事,天天听他们哭喊哀嚎,烦都烦死了。所以他俩在把任务分配给手下后,就自己跑长安去了。
这就给了赵二一个绝佳的机会。他立刻出兵,把那三千士兵驱散,然后将那些雒阳人口一个劲地往自己船上装。优先装年轻女人,其次是成年男子,再次是少年幼年。
至于那些老人……让他们自求多福吧!本官这里可不是福利院。
赵二同时派快船火速前往青州,命令他们安排大量船只过来,准备接收这些人口。
张飞见了此情景,摸了摸下巴,评价道:“老赵啊,俺觉得你越来越像人口贩子了!”
赵二不由得吐槽道:“切,我不去拐来人口,你家里的那几个侍女哪来的?”
自从上次赵二从皇宫里拐来几千美女后,张飞便也挑了一些,充入了自己宅院。本来他还想将其中几个姿色上佳的纳为妻妾,但是他看到自己大哥刘备尚未完婚,所以也不打算在刘备之前结婚。于是便学赵二对张宁那样,先弄到自己宅院养着,不去碰她们,等时机到了,再正正当当地娶过来。而这几个女人也远比张宁幸运多了,因为张飞提前就告诉了她们,说自己准备娶她们,只是得等自己大哥完婚之后而已。
不像张宁,不清不楚地空等了三年。
“好吧好吧,反正俺是知道了,你为啥离开青州的时候额外带那么多空船过来,原来是早打算好了!”
………………………………
第二百一十二章 虎牢易手
再说虎牢关上,董卓留下来守关的将领赵岑,仍旧忠实地执行着董卓的命令,进行守关。
在他看来,现如今关东诸侯顿兵城下已久,锐气已失。来关下侦查的哨探也越来越懒,仅仅是每天过来望一眼,应付差事而已。
看起来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久。
如此最好,反正关内存粮足够,自己这边可以一直跟联军耗下去。每多耗一天,相国那边就会多安全一分。
然而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他愿意在这里耗着,他手下人可不愿意!
这日,关上几个站岗士兵聚在一起,互相抱怨着:
“这个赵二,自己想要表忠心,却教我们陪他受罪!”
他说的赵二当然不是我们的青州牧赵二,而是指赵岑。赵岑在家中排老二,故而也被称作赵二——这才是董卓厌恶他的真正原因!
“哼,他想表忠心,相国可不会领情,不然这垫后送死的活计,也不会轮到他来干!”
“唉,高官们的事俺不关心,俺只关心俺的腿……天天这么站岗站着,我腿都快站烂了!”
自董卓大军撤走后,这几百个人的任务骤然加重了。原先关墙上站岗的士兵是轮值的,每隔一会儿就会有下一批人来接岗。
然而现在人手不足了,又不能被关下诸侯看出虚实,于是这几百人就只能从早到晚不休息地站到底了。换岗倒是也有,每隔一段时间,互换一下位置。
想休息?等天黑吧!
白天活人值班,晚上草人值夜。
“哼,腿站烂了是小事,命没了才是大事!等敌人开始攻关,咱们这些人都得死!”
“就算关下诸侯不攻关,我看咱这边的虚实也瞒不了多久,人家又不是傻子!”
“对啊,要是等他们发现了真相,咱还有活路?”
“几十万大军,被咱们几百人骗了那么久。到时候必然要拿咱们来撒气!”
“唉……”
其中一人一咬牙,“不如……”
“不如什么?”
那人看了看左右,没有说话。
“怕什么!咱们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整个关上,除了那狗日的赵二,谁不是难兄难弟?”
那人这才放心说道:“好,那某就说了!某看不如……不如直接献关投降,这样兴许还能有条活路。”
他话音一落,立刻便是群体响应:“老子早就想这么干了!”
“对对,宰了那赵二,开关投降!”
“兄弟们苦赵久矣!”
“俺们再也不想站下去了!”
于是这些人立刻谋划起来,当天夜里,这些人按照白天商议出来的对策,趁赵岑睡觉时潜入房间,把他绑了。之所以没当场杀了他,只是为了能够在投降时多一份功劳而已。活捉永远比直接杀死功劳大,他们清楚。
而后他们在城头上竖起白旗,等待联军接受投降。
第二天一早,关东十八怂们才发现了关墙上的白旗,便派人过去询问,得知对方要投降后,并没有立刻接受。
袁绍便问众诸侯:“虎牢关上挂起白旗,欲投降我等,你们意下如何啊?”
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桥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张杨、袁术等人皆言有诈。
那公孙瓒还声称:“董贼向来无耻,素无信义,跟草原上那些异族一个德行……不,他就是异族的亲戚,他老婆就是羌女,这种人怎么能信?”
刘备则不置可否:“备谨遵盟主号令。”
孙坚非常鄙视这些人,高喊道:“怕什么?盟主若是担心有诈,可直接命其打开关门,若果真有诈,直接杀进去即可!”
陶谦亦补充道:“可令对方出关来降,以示诚意!”
袁绍询问过许攸的意见后,同意了他俩的提议,命令对方把关门打开,然后出关来投降。关内董卓军士兵们毫无异议,依言照做,这下那些诸侯才多少有些相信了。
然而他们虽然接受了这批士兵的投降,但还是不敢进关。
孙坚这时候看不下去了,向来胆大的他才不管有没有诈,当头驱兵而入。刘、关、太史等人早得了赵二消息,也一并进入虎牢关。其他诸侯看到这两路安然进去了而没有受到伏击,这才各自引军而入。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那董卓早跑了,关内原来只有赵岑带着几百人。十八怂们顿觉羞愧,居然被几百人吓得顿兵不前。
至于对赵岑的处置问题,其余诸侯并不关心。袁绍因为欣赏他的忠义,故而没有为难他,下令把他放了。
赵岑谢过袁绍后,自觉无颜再去见董卓,索性直接回了常山真定老家,不再过问世事。
虎牢关至此正式易手。
联军占据虎牢关后,孙坚并没有像其他诸侯那样停留在此,搞什么庆贺。而是直接飞奔雒阳,他可是受够了这群怂队友了。
一到雒阳,便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遍布焦尸人骨。
孙坚不由感叹:当年那么繁华的帝都,居然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再配合上道路旁的流民饿殍,哭泣哀嚎,真是一副地狱般的场景!
孙坚摇了摇头,没有作过多感叹,先下令发兵去救火,好在这里离河边也近,运水方便。在灭火的同时,还在火海废墟中救出了不少躲藏起来的百姓们。
不过这火毕竟太大了,光凭孙坚手里的部队不足以忙得过来。于是孙坚赶紧派人去通知后方诸侯,述说了雒阳这边的惨烈场景,让他们快过来,救人要紧!
这时候那些其他诸侯们才慢悠悠地挪过来,跟着一起灭火、救助灾民。然而他们也只是象征性地派了一些兵卒子过去帮忙,没有任何将领跟过去。
袁绍令众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军马,建立营地。看样子是打算在这里驻扎上一段时间。曹操一看这哪行,便跑去见袁绍,到了大帐,发现还有几路诸侯的首领也在。
曹操便对袁绍说:“盟主,此时不去追击董贼,更待何时?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
袁绍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在那里直皱眉。
曹操纳闷这袁本初不说出击,也不说不出击,在那皱眉干什么?
于是又劝道:“本初!那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致使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社稷危急,存亡之刻,怎能按兵不动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