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不知他们主公心里都快哭了。

    好在上天没有让他难堪,一个救星出现了。只见此人忽然上前,用双臂分别握住两人手腕,以绝对的力量强行将两人分开。

    而后拱手道:“二位皆为身份高贵之人,何必在此动粗,徒伤和气呢?”

    二人一看,此人身材肥胖,双臂过膝,白面大耳,正是齐国相刘备刘玄德。

    袁绍感动莫名,当即回礼道:“玄德言之有理,本盟主孟浪了!”

    孙坚见是赵二手下,而且佩服他的力气,于是也决定给他一个面子,道:“齐国相说得是。”

    其他诸侯见此情景亦连忙上前劝和。

    孙坚此时也清醒下来,见机不可失,丢下一句“告辞!”后,立刻上马而走,拔寨离雒阳而去。

    袁绍虽然气愤,但此时在众诸侯劝阻之下,无法发作。他揉了揉发麻的胳膊,便去请教许攸,在许攸的建议下,当即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前往荆州,送与新任刺史刘表,请求他派人在路上截住夺之。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与益州牧刘焉同为西汉鲁恭王刘馀后裔。同时他也是个名士,自幼好结纳朋友,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江夏八俊”。

    那七人: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

    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早年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自原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杀后,董卓便派刘表继任荆州刺史一职。

    然而刘表要想上任的话,就遇到了一个问题:

    当时荆州刺史部的州治所在是武陵郡的汉寿,位于荆州中间位置。刘表要想从雒阳出发到达那里,就必须经过南阳郡,而当时关东讨董联军已经起兵,刘表作为董卓派出的官员,南阳的袁术自然不肯放他过去。更何况袁术早已觊觎荆州已久,早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东西,之前支持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就是为了这个。他更不可能将之拱手让给刘表。

    于是左思右想之下,刘表决定不带任何随从,孤身一人匿名前往。当时荆州盗匪丛生,刘表历尽千辛万苦,才终得赴任。

    他单马进入宜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刘表问道:“吾此间宗贼甚盛,群众不附,袁术因而取乱,祸今至矣!吾欲徵兵,恐不集,其策安出?”

    意思是荆州盗匪丛生,我想征兵讨伐,怕征不来,怎么办?

    蒯良道:“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

    意思是征不来是因为你仁义不足,如果你展现出你的仁义,什么事都好解决了,又何必问怎么兴兵呢?

    刘表又问蒯越,蒯越说:“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

    大意就是那些匪寇不足为虑,你可以施行“剿抚并用”之策,听话的抚,不听的杀,诛其首恶而释其余党。如此即可平定荆州。

    刘表叹道:“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便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五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一并袭取他们的部众。只有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刘表乃使蒯越与庞季单骑前往将其说降。荆州的郡守县长听说刘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绶逃走。

    至此,刘表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而对于南阳,刘表自知不可能赶走、更不可能降服袁术,故而上表朝廷,请求封袁术为南阳太守,以为示好。

    这个举动并没能让袁术领情,却意外获得了袁绍的好感。在袁绍看来,他这是在向他们袁家示好。而作为袁家家主的他,自然要予以回报。于是不再视之为董卓一党,反而派人联络他,同样示之以好。

    而现在,这种示好立刻显现出了它的作用。孙坚欲归长沙,必然穿过荆州,而唯一能在道路上阻拦的,就只有刘表。袁绍写过去的书信,刘表必然会听从。

    可见袁绍在作为家族之主方面,确实远强于袁术太多。

    正当袁绍在那里生闷气呢,忽然下面传令兵来报,说曹操追击董卓遇伏战败,现在正乘着赵二的船返回。

    据说曹操的兵几乎都丢光了。

    袁绍听了,冷冷一哼,道:“不听我言,果有此败。唉!可惜了这些兵马。”

    嘲讽完了之后,又想着毕竟是自己发小,不能不给他面子,于是下令道:“后帐摆宴,给孟德压惊。”

    待到酒宴准备完了,曹操与赵二也到了。毕竟顺流而下比较快。

    众人一番饮宴,把酒言欢,袁绍更是对曹操说了不少安慰的话:“孟德,孟德!不必烦躁,胜败乃兵家常事。”

    本来曹操在温柔乡里已经把之前的不快都忘干净了。结果袁绍这一安慰,又想起来了。

    赵二倒是不在意这些,在酒宴上与相熟的几个人一起谈笑风声,同时向他们吹嘘自己是怎么救了曹操的。

    正得意呢,忽然问刘备:“对了,文台怎么不在?”

    刘备便把之前帐前的事跟赵二说了。

    “咦?那刘……弘农王还活着?”这倒是令赵二感到吃惊不小,三国演义里没这段啊!

    演义里明明说的是孙坚发现的传国玉玺啊!怎么玉玺没找到,却冒出个刘辩!

    嗯……一会儿我再带人去皇宫里找找,没准能找到玉玺呢!

    陶谦附和道:“是啊,老夫也没想到,那弘农王居然还活着,据说是被一个黑衣人给救了,一直藏在皇宫密室里。直到那董贼一把火将皇宫烧了,这才暴露出来。”

    赵二想了想,嗯,有可能是原本时空刘辩也活着,只不过被董卓放的火烧死了……或者饿死、病死了。这个时空因为自己的到来,产生了微小的变化,这才让他活了下来。

    无所谓啦,一个被废的前任皇帝而已!连刘协这个正牌的皇帝都没太多人当回事,更别说他刘辨了!

    也就是对何后来说是个好消息而已!

    唐姬就无所谓了,她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原来的唐姬了!

    另一边,袁绍看着赵二在那里谈笑自如,便气不打一处来,他也知道了这赵二趁机转移了不少人口回青州,居然敢瞒着自己这个盟主在暗地里牟利!

    简直跟那个孙坚一个德行!哼!

    他刚要冲赵二发难。却不想曹操突然又站了起来。

    也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怎么样,他对着众人大声道:

    “我始兴大义,为国除贼。十八路兵马仗义而来,操内心是感激之至……感激之至!我之初衷,是想烦本初……”

    说着他走到袁绍面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

    又一指其他诸侯:“诸将固守成皋(虎牢关),据敖仓,塞轩辕、太谷,制其险要。”

    最后对着袁术道:“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众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诸侯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我深感耻辱……深感耻辱!”

    曹操又从酒缸里连续舀了几勺酒喝了下去,然后一边嘟啷着,一边晃晃悠悠地向帐外走去。

    “我深感耻辱!深感耻辱!深感耻辱……”就这么一直重复着这句话走了。

    其他诸侯一言不吭地看着这个醉鬼离去的背影,心中各有所思。

    而这场酒宴,也就成了天下尚还算安定时的最后一个酒宴了。酒宴一散,群雄逐鹿的时代便就此开启,在此后的近百年里,天下再无宁日。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曹操
………………………………

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同盟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曹操

    酒宴散后,十多路诸侯便也宣告散伙。本来袁绍还想继续当会儿盟主的,好过过盟主瘾。没想到各位诸侯却不买他的账,各自都有各自的借口:什么领地内有匪寇啦,粮草不足啦,回领地重新募兵啦,家里孩他娘又生啦,族里有长辈病逝啦,有朋友结婚啦……总之就是借口一堆,不回去不行。

    真实的原因有很多,一来之前董卓的“分而化之”之策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各诸侯也渐渐开始对袁绍这个盟主展现出各种不满来。

    袁绍这人在整个讨董活动中,除了最开始利用他四世三公的名头把大军召集过来(虽然这一点也很重要)外,就没有任何贡献。

    在与董卓的征战中,赏罚不明,纵容弟弟,嫉贤妒能。自己的麾下毫无表现,连军队都是永远居于最安全的后方。

    再看看征战的结果,虎牢关是赵岑部下献的,雒阳是董卓主动撤离的,还烧成了一片废墟。天子仍在董卓手里。战略目的完全没有达成。

    虽然董卓也损失了一些兵将,但联军这边损失更为惨重:十八路诸侯三十万大军,现在只剩下十万了。连赵二的青州军都只剩下不到两万了。将领更是死了一大批。

    正如同当年平西北之乱时,众参军因为对统帅张温不满,故而提前撤离一样。十七路诸侯们也因为对袁绍不满,而纷纷要离开他。

    袁绍也只得宣告散伙。

    大多数诸侯就此散伙了,但有些诸侯却又重新聚起来,开始了背后肮脏的py交易……是密谋啦!

    比如公孙瓒、赵二和陶谦,这三路诸侯就借口联络感情而聚在了一起。

    赵二首先开口道:“陶公跟我可是老朋友了,我们在西北之战的感情,至今记忆犹新。而伯珪兄呢,跟玄德亦是老同学,我亦跟卢老交情深厚。所以说,我们几个人都不是外人!”

    陶谦微笑着对赵二道:“难得双飞你还记得我这把老骨头,老夫自然不会不领情!”

    公孙瓒亦笑道:“卢公乃吾师,玄德为吾同窗。双飞兄既与二人交厚,那就等同是与我公孙伯珪交厚了!”

    随即又对陶谦客套道:“陶公当年任幽州刺史时,亦可以算是瓒的老上级,吾深敬之!”

    陶谦同样客套回道:“公孙将军客气了,老夫老迈之辈,早已比不得你们这些年轻人咯!”

    一番互相攀关系拉感情之后,便步入了正题:

    作为这次小聚会的发起人,又是赵二首先提到:“既然大家都不是外人,那么有些话我就直说了。现下天下不宁,这次讨董联盟解散后,关东各地没有了约束,注定导致四方英雄并起。群雄中必然会有些狼心狗行之徒,妄图攻伐像咱们这样的忠义仁善之人。若是他们单个来犯,我等自然不会惧怕他们。然而若是那些坏人联合起来,咱们未必吃得消。故而我想,我们三人既然交情深厚,何不在讨董联盟解散后,再订立一个新的同盟?这个同盟的意义就在于,一旦发现有心怀不轨之人妄图凭借吞并咱们来上位,那么我们就要互相援助,联合起来,把这些不义之徒消灭掉,以订立秩序!”

    这番话赵二也是经过琢磨考虑的,因为公孙瓒与陶谦两人有所不同,公孙瓒是个积极扩张的人,会主动出击扩张地盘。而陶谦则是守成之人,只想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故而在话语中既不能指责积极扩张这一行为,又要提出自己是为求自保,同时照顾两个人的情绪。

    他只说要联合起来对付“妄图”对付自己的“不义之人”,而对方是否有这个妄想,是义还是不义,那就是赵二他们三个人说了算了!

    公孙瓒立即响应道:“没错,谁心怀不轨,咱们就应该收拾他,给他以教训!”

    陶谦略一思虑,也表示道:“是的,只有团结方可自保!”

    于是约定形成。

    三人订立了一个公开的攻守同盟。约定只要发生战事,其他两路诸侯必须要尽可能予以援助。

    当然,具体的同盟细节,还要在将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商酌。至于现在,搞个简单的同盟盟誓仪式即可。

    之后,赵二又亲自追上了孔融那一路,向他表示自己愿意更进一步,出兵协助他将泰山郡境内的匪寇清剿干净。但是条件是泰山郡自此要纳入到青州的“保护”之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泰山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青州军队,扫清(青州)六郡,席卷(泰山)八县,百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兵势取之,实乃人心所向也!我青州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仓廪充实,知晓礼节,深受周边人所羡慕,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乃为圣人后裔,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青州带甲数万,良将多员。谅尔郡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放弃武备,受我保护,仍不失郡守之位,郡安民乐,岂不美哉?”

    那孔融手里的泰山郡兵实力孱弱,在乱世中自保都难。迫于形势,也只得答应了。

    本来这孔融虽然实力弱小,但性子也算倔强,不是那么容易轻易屈服的,无奈这赵二威胁他时,张口百姓闭口百姓的,不断声明你要是不投靠我,你治下的百姓就要遭受匪寇侵扰。

    而投靠了我,那你这就是一件义举,是为百姓谋福利,老百姓都会称颂感谢你,感激你一辈子。

    君子当欺之以方,就是这个道理。

    而赵二见他识相,自己也不食言,立刻传讯回青州,命令武安国率领一支部队进驻泰山,同时着手清剿泰山境内的匪寇。

    就这样,等到赵二回到青州,泰山郡便已经成为了青州的一部分了。

    而兖州刺史刘岱此时尚不知情,他也有着他的谋划。

    刘岱作为一州刺史,本来也只是想安心当个刺史的。但是自从董卓乱政以来,刺史这个职位开始变得有些尴尬了:刺史身为六百石官,之所以能管下面的两千石太守、国相们,其权力来源是来自朝廷。刺史身负监察之责,一旦有太守不服他,他就可以上告朝廷,让朝廷来制裁他。

    但是现如今董卓乱政,朝廷权威不存。刘岱再想管下面的太守,太守们可就不一定再给他面子了!

    而从此次讨董行动,就明显可以看出,不给他面子的人不少:我刘岱才是兖州之主,若是参与讨董,那么我兖州算作一路就好了,你们张邈、桥瑁、鲍信、袁遗之流,应该算作我下属,怎么能单独算成一路呢?

    你看豫州孔伷就是一州算一路,青州赵二也是一路,那个齐国相刘备一开始可是老老实实地站在赵二身后的!

    冀州因为袁绍是盟主的原因,可以算两路,徐州……也就一个张超而已,而且张超也表现得很本分,从来不争功,也不多嘴。

    哪像我们州这群没上没下的家伙!

    原先是众多太守来恭维本刺史一人,现在反倒需要本刺史一人去讨好众多太守了。

    哼,一个处理不好,自己被下面太守杀了都有可能,前荆州刺史王叡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好在身为刺史却掌控全州的,也有成功例子:先有青州赵二,以强大的武力震服诸郡。后有徐州刺史陶谦,同样以剿平匪患的武勋来确立威望。

    所以刘岱得出结论,要想安稳地坐好刺史的位子,只能靠武力,靠军队!

    剿匪那种事情刘岱没兴趣去做,他要做的是直接消灭那些郡守的军队。当然,全消灭是不现实的,他只需要消灭其中一路即可,只要做得干脆,便足以震慑其余诸郡。

    至于具体消灭哪一路……柿子自然要捡软的捏。

    本来泰山太守孔融是最弱小的,可惜他的部队一直跟赵二的青州军挨在一起,不知道两人在密谋什么。只得放弃。

    之前十八路诸侯与董卓的较量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就是王匡、桥瑁和袁遗三路。在吕布并州铁骑发威的那一战,几乎把这三路打成了残废。

    王匡不是兖州的,不用管。袁遗背后有同为袁家的袁绍撑腰,同样不能轻动。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东郡太守桥瑁了。原本如果等回了兖州后,桥瑁就可以获得补充,到那时,自己手里这点兵马还真奈何不得他了。

    而现在却不同,此时对他动手,无疑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此时桥瑁尚未回到兖州,手里只有些许残兵。而自己呢,相比起来实力损失不算很大,这就是优势。

    不过既然要向他开战,就需要一个借口……什么借口好呢?

    对了,孙坚当初杀王叡用的什么借口来的?

    借粮。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各有谋划

    啧啧,真是个好借口。

    因为粮草这玩意,借多少都是不够的,那群泥腿子丘八,干别的不行,敞开肚皮吃饭最拿手,给他们多少粮食也喂不饱他们!(刘岱军士兵:胡说,分明是你抠门从不给我们吃饱饭!)

    你桥瑁若是不借,我就指责你不援助盟友。如果借……你填得上这个无底洞么?

    刘岱计议已定,当即行动。他先令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而后派人送去书信一封到桥瑁军营,向他借粮。

    乔瑁接到信后,心说我之前与张邈一起供应十八路诸侯所需,粮库早被你们掏空了,哪还有粮食给你?推辞不与。

    刘岱便有了借口。

    当夜,刘岱引军突入乔瑁营地,杀死乔瑁,尽降其众。而后大军开回兖州,同时任命自己亲信王肱为东郡太守。

    袁遗接到消息后一愣,心说这刘岱是要干嘛?想学赵二一样刺史变州牧么?

    人家赵二比你高到不知哪里去了!他当年当青州刺史时,是和和气气地,以替别人清剿当地匪寇的名义,和平接管人家军权的。被接管的太守也没有多大怨言。

    你倒好,直接杀人吞其部署,简直野蛮到不能再野蛮了,简直就是刘岱之心,路人皆知!

    得,我惹不起你,我去投靠我们袁家的袁绍去,不陪你玩了!

    于是也不回山阳,直接带兵去了袁绍那边。

    张超本想回广陵,麾下功曹臧洪却建议道:

    “使君若回广陵,无甚益处,徒受陶刺史压制而已。而今刘岱专权兖州,排除异己,之前既已袭杀桥瑁,难保不会再对汝兄下手。若汝兄不幸战败,则不仅身危,陈留百姓亦遭涂炭!使君不如留在陈留,与汝兄合兵一处,共御外敌,保陈留一方平安。而陶刺史虽然专权,但对百姓仁慈,见使君不回,定会善待广陵百姓,以立恩义。如此则两全其美也。”

    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太原太守臧旻之子。十五岁时,因其父的功绩被拜为童子郎,在太学里有名气。二十多岁时被选为孝廉而为郎,与刘繇、王朗等同被外选为县长。后来辞官回乡,又被张超征辟为功曹。

    在治理广陵期间,张超自知才能不如臧洪,故而将郡内大大小小的政务,悉数交由臧洪来打理,对其深信任之。

    张超听了臧洪的建议,然之。遂率军寄留在陈留太守张邈那里,也不回徐州了。

    而张邈则命麾下司马赵宠带兵时时巡逻边境,一旦发现刘岱的部队过来,立刻缠住他们并上报。而赵宠麾下有个叫典韦的,武力强悍,就留在身边保护自己好了!

    鲍信倒是不担心这个,确切的说,他现在沉浸在一片哀伤之中,没空思考这个。当初曹操独自率兵进攻董卓,素来与曹操交好的鲍信不放心他,于是也带着部队跟了上去。

    结果遭到徐荣的伏击,不仅自己受伤,连自己的另一个弟弟鲍韬也战死了。要不是麾下于禁拼死保护,自己连逃都逃不掉。

    等回去后跟他上司王朗(不是上面说的那个王朗,同名而已)说下,提拔下他吧!

    至于刘岱那边,他自觉自己跟那刘岱关系还凑合,便没有做什么防备,安心回了济北。

    刘岱暂时倒是不会拿鲍信和张邈开刀,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整个兖州已经没有人再敢跟自己唱反调了!

    正当他感到得意时,忽然发现,自己的兖州突然少了一个郡: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