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蜀汉当皇帝-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商税是不是太高了,这样会不会导致商人不来咱们国家做生意了?”德阳殿,听了刘璿圣旨上的内容,周磊上前一步担心的说道。
“是啊!商税那么高,还有人愿意来这里做生意吗?”、
“陛下三思啊!这种事情急不得啊!”
“还请陛下已江山社稷为重。。。”
。。。。。。
一时间,大殿上全是反对的声音。对于农税,他们倒是没说什么。这个商税税率一出,纷纷跳出来反对。有的为公,有的当然是为了自己了,毕竟好多人都是一些商家的幕后之人。
“住嘴,这件事朕已经决定了。至于你们为什么反对,朕也知道,在这里就不说破了。朕想说的是,朕不是傻子,这个税率和你们某些人的收益比起来一点也不高,别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九九。”望着下面一些可恶的嘴脸,刘璿大声呵斥道。
“退朝。。。”
说完,刘璿第一个离开了德阳殿,小李子赶紧宣布退朝了。一众文武们一看,得了,现在的皇帝陛下是越来越霸气了,咱们遵旨就是了。大家互相瞧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的各自回府去了。
………………………………
125章:裁撤冗官 简化官制
时间匆匆,秋风徐徐,入了秋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起来。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两个军十万多人。在武库司一万多人,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全部装备上了诸葛连弩。记住,是人手一把。
一想到这,刘璿就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整军的最后一步。从一开始的龙骑军,到后来的军师旅团营,一步步走来,终于让他们脱胎换骨了。
现在全国两个军,两个中将军长,六个少将师长,二十四个上校旅长,九十六个中校团长,三百八十四个少校营长。旅长级别的都是刘璿亲自任命的,这些人绝对忠诚,是刘璿让黑影多次考察后忠诚度没问题后才任命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德阳殿,朝会上,刘璿在文武们三呼万岁后挥挥手说道。
“启奏陛下,经过各个县令连续数日的宣传和登记,陛下的人口普查任务已经全部完成。这次人口普查,共新增人口七十万人,其中青壮年三十万人,老弱妇孺四十余万人。至于少数民族的,并未登记在册。”德阳殿,丞相周磊捧着竹简对着龙椅上的刘璿汇报道。
“七十多万人,这是多少个劳动力?多少个将士?就因为一些人的一己私欲,为了躲避赋税,隐藏不报,致使国家羸弱于此,那是朕的七十万臣民啊!”龙椅上,听到这个数字的刘璿站了起来,望着下面的大臣们痛心疾首的说道。
“臣等有罪。。。”
有罪,有罪,就知道有罪,你们还能有点别的新意吗?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没有国,何来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点道理你们都不懂,枉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
“户部尚书王全,立即吩咐下去,把这七十万人按户分到各郡,分给他们田地,不得有误。”不理会跪在大殿上的众文武,刘璿对着王全命令道。
“都起来吧,这次的人口普查各个县做的不错。”坐在龙椅上的刘璿,心情愉悦的表扬道。他不知道的是,这次人口普查非常顺利。
县令告示一出,让各家各户登记造册,然后领取土地,各家族不得阻拦后,那些被压怕的佃户疯了是的上县衙登记。一些以前躲在深山里的人躲避赋税和徭役的人,也纷纷下山登记了,实在是诱惑太大了。
倒霉的只是各个族长了,看着自己的田之前被收回去了,现在连人也没了,都像死了爹娘是的。当然了,他们也提不起反抗的心思,岂不知武都三家几百颗人头的下场。
“这次朝会,朕打算裁撤一些冗官,变更一下文官制度。”德阳殿,刘璿看着大家接着说道。
“裁撤冗管。。。”
“这可如何是好?”
刘璿的这句话,像一颗重磅炸弹是的砸进众文臣们的心口,让他们隐隐作痛。虽然不知道裁撤多少,但是他们都有机会被裁掉的,尤其是些小官,没有背景的。
“陛下,不知道您打算裁撤多少?”德阳殿,老臣听到刘璿的话眉头一皱的问道。这一次,他觉得刘璿有点操之过急了。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的。
“嗯,朕打算裁撤一半,也就是两万官吏。”丞相的面子,刘璿还是给的。这不,听到周磊的话,刘璿也毫不隐瞒的说道。
“这么多?完了完了,我一定被裁撤掉了。”
“为什么?为什么要裁撤我们?我们做错了什么?”
。。。。。。
德阳殿,到处是抱怨声。刘璿望去,除了武将和丞相六部尚书们面不改色外,其他人都变了脸色。特别是一些小官,可有可无的官员们,更是嚎啕大哭。
“小李子,传旨吧。”不理会殿中的大臣们,刘璿大声的对着身边的小李子命令道。他这一嗓子,终于把下面大臣们的魂给勾了回来了。
圣旨的大意是:设太师(正一品),丞相(从一品)。
设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正,国子监祭酒,御史台大夫(正二品)。设蜀都府尹,鸿胪寺卿,国史馆长(正三品)。
设六部左右侍郎,大理寺寺丞,都察院院判,国子监左右祭酒军师,御史台中丞(从二品)。设蜀都府尹左右同知,鸿胪寺丞,国史左右著作郎(从三品)。
设六部左右主簿,大理寺寺少丞,都察院院使,国子监左右祭酒主簿,御史台少丞(正四品)。设蜀都府尹左右主簿,鸿胪寺左右主簿,国史左右主簿(从四品)
设太守(正五品),别驾(从五品),功曹(从六品),县令(正七品),县丞县尉(从七品)。
一刻钟后,小李子终于读完了这道圣旨。听完这道圣旨后,德阳殿许多被裁撤的官员一下子晕了过去。为官多年,除了做官什么都不会的他们,被裁撤能干什么?
“丞相,你和吏部尚书赵家风一起把关。按照新的官制进行考核,从县令到太守,必须严格考核,然后报朕这里审批。其余人等,每人发十两银子回乡谋生,让地方上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适当给予照顾。”龙椅上,刘璿对着周磊和赵家风说道。
“臣等领旨。。。”然后,结束了这次的朝会。这一次朝会,在刘璿的强硬手段下,朝堂上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刘璿相信,以后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过。
当然了,至于那些被裁撤掉的官员们,刘璿却没心思管他们了。虽然现在只有一州之地,刘璿并不打算设州牧和刺史。以后地盘打了,刘璿在一起任命,不然现在任命太丢人了。
刘璿的这次改革,为国家减轻了负担,加强了官员们的办事效率,同时也为国家省下了巨额的俸禄开销。后来,刘璿再一次无意中和户部尚书王全闲聊时,王全告诉他,这一举动每年就省下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听了王全的话,刘璿觉得自己真是做对了。这么多银子,可以养活一个军,可以办多少实事。后来刘璿老了回忆当时的情景,也心惊不已,直言幸好挺过来了。
………………………………
126章:编撰国史 魏国国书
时间匆匆,岁月如梭,转瞬间就要到了一年一度的秋夕佳节,这将是刘璿来到这个世界过的第二个秋夕。第一个秋夕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的,这一次刘璿打算热热闹闹的过一次,正好太上皇的寿诞也快到了,他打算提前一起庆祝得了。
“孟馆长,朕打算修编咱们国史。你有什么要求,朕尽力满足你,前提是要把咱们国家的历史修好。”德阳殿,刘璿在朝会上对着国史馆馆长孟凡说道。
孟凡,五十多岁,面容消瘦,是孟子的子孙,也算是国学大儒。刘璿听说他的大名后,专门派人去他的老家给请了回来,担任国史馆长一职。
以前因为已北伐中原,恢复汉室为由,中原不定一直未修史。每每想到这,刘璿就觉得十分可笑。昭烈帝立国至今几十年,竟然没有自己国家的历史,这不能不让刘璿感到可悲可笑。
要知道没有历史的国家,是不完整的国家,是不会长久的。虽然昭烈帝建国为汉,但是包括昭烈帝在内的所有刘家皇室,甚至两川百姓心中,都明白这个汉只是为了出师有名而已,说白了就是个割据政权。
所以,不是刘璿不愿意叫大汉,而是丢不起那人,所以只能叫蜀汉,季汉。穿越而来的刘璿觉得,要想叫大汉,必须是大一统的国家,而不是这个偏安一隅一州之国。刘璿也相信,自己必将再创大汉辉煌,让大汉这两个字继续在历史中青史留名。
“陛下,臣需要刀笔吏八百人,学着,大儒越多越好。只要有这些,臣保证三个月内让陛下看到自建安年间到现在所有史事。”孟凡,本来打算做几年辞官的他,在听到刘璿的话后,激动的跪在地上说道。
在古代,没有人能抵得住这个流芳万世的诱惑。孟凡,他作为孟子后代,无不已先祖为傲。现在有这么一个天大的机会,他绝对不打算放过这个机会。大殿上,从他颤抖的身子就可以看得出来有多么的激动。
“周丞相,马上张贴告示,邀请天下识文断字的小吏和学着大儒入川修国史。待遇从优,学着大儒每月纹银一百两,刀笔吏每月二十两纹银,人数就照孟馆长说的吧,等下朕就让小李子把十万两银子送去国使馆。记住,一定要实事求是。”德阳殿,刘璿直接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报,启禀陛下,魏国使者求见。”这时,殿外传来了一个禁卫的汇报声。原来,就在刚才,宫门外侍卫领着魏国使者入宫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只好一级一级上报了,大家不知道魏国为什么派遣使者来了。于是,禁卫只好跑进来禀告道。
“来都来了,传吧。。。”龙椅上,刘璿望着下面的面面相窥的众文武们说道。不要说他们,自己也是莫名其妙,曹奂这个时候派人来所为何事。
“外臣曹安见过陛下,自打上次离别后,陛下仍然风采依旧。”德阳殿,魏国使者曹安对着端坐龙椅上的刘璿躬身一礼道。没错,还是个老熟人,正式上次的副使曹安。
“来人,赐座,不知道贵使这次到访不知道所谓何事?”德阳殿,看到曹安坐下后,刘璿面无表情的问道。看到曹安,依他的猜测,估计和上次曹玉回去有关。
“陛下,吾皇有感陛下上次派人护送玉公主与家人团聚,特命外臣前来道谢。”德阳殿,刘璿话音刚落,曹安站起来躬身的答道。
“不知道曹使者什么时候也归顺了魏帝了,真是让朕大吃一惊,朕还以为贵使是司马昭的心腹呢?”龙椅上,刘璿望着曹安语气不善的说道。
“呵呵,陛下说笑了。司马家篡位,人人得而诛之,以前是外臣没有认清贼子的狼子野心,误入贼窝。好在,吾皇仁德,并没有怪罪与外臣。得此仁君,实在是外臣的荣幸啊”大殿上,不理会刘璿的话外之意,曹安面不改色的答道。
“是啊贵使说的不无道理,只是上次之事只是些许小事,何必大惊小怪的。朕再次谢过魏帝了,对了,回去代朕问好。”龙椅上,刘璿平静的客气道。既然人家不急,自己更不急了。
“陛下,其实外臣这次来是递交国书的。”说完,曹安小心的从身后随从那接过曹奂的国书。刘璿示意下小李子,小李子嘚嘚嘚的跑下御阶接了过来,恭敬的递给了刘璿。
德阳殿,静悄悄的,只有刘璿翻看国书的竹简撞击声。国书里,曹奂首先感谢刘璿前些日子对曹玉的照顾,告知曹玉已经平安到了许都,不劳挂念。
越往后看,刘璿眉头皱的越紧了。原来,国书中曹奂打算借粮,原因是陈郡发生水灾,百姓颗粒无收,现在已经死伤数千人了,请求刘璿看在曹玉的面子上借十万石粮食给他救救急。最后,话里话外还打算把曹玉许他为妃,已结秦晋之好。
“贵国发生水灾了?”大致的看完这封国书,刘璿对着殿上的曹安询问道。
“是的,我国陈郡发生水灾,百姓颗粒无收,家破人亡大有人在。吾皇望陛下伸出援助之手,救救陈郡十数万百姓。”刘璿的话,曹安赶紧站起来答道。
“嗯,你说的国书里有所提及,可是我们也没有多余粮食。不知贵使可否记得,上次我们江阳旱灾严重,国库里的粮食早枯竭了。”不理会站在那的曹安,刘璿悠悠的声音传进德阳殿四周。
“陛下,请看在玉公主的面子上救救那十数万百姓吧,说不得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您可不能见死不救啊!”刘璿的话,曹安听后以为被直接拒绝了,立马口不择言的说出了国书中的内容。
“额,那个,借粮之事好说。来人,送贵使去鸿胪寺休息休息。”龙椅上,听到曹安的话,刘璿赶紧打断他的话,转变话风说道。
………………………………
127章:曹玉来了 联姻风波(两章求月票)
“陛下答应了,那就好,那就好。”德阳殿,听到刘璿话后,曹安激动的说道。看来陛下说的不错,蜀帝真的对玉公主有情啊
曹安心里得意的想道,要是被刘璿知道非得一巴掌拍死他不可。自己就是为了不联姻,才打算用十万石粮食买个平安的。这倒好,十万石粮食不但没有买到平安,还买了个媳妇,难道古代媳妇都这么廉价?
虽然刘璿说的有点过分,不过古代女子是什么地位都没有的。无论是平民子女,还是皇室子女,都是待价而沽。曹玉能换十万石粮食,已经很值钱了,十万石粮食就算卖也值个几十万两银子的。
“陛下,可否让老臣看下国书?”德阳殿,正在想着心事的刘璿,被周磊的一句话打断了思绪。没办法,刘璿只好让小李子把国书递给周磊。
“陛下,咱们真的要借十万石粮食给魏国,还要和魏国联姻?这是不是有点不妥?”不一会,大概看完了国书的周磊,皱着眉头望着刘璿说道。
做为三朝老人,他是一步步看着昭烈帝怎么打下这江山的。要说对于曹魏,他是打心眼里不爽,他们那个时代,就是与曹贼势不两立的时代。
他们年轻的时候,别说和曹魏联姻了,就是说句话都是互骂形式的。现在让他接受刘璿和曹家女联姻,着实不容易。于是,他第一上来反对道。
“是啊!还请陛下三思。。。”
德阳殿,刘璿看着跪在地上的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和丞相久久不语。他根本就没想和曹魏联姻,现在就有这些大臣就反对了,要是真那样了,还不闹翻天了。
“都起来吧,朕什么时候说和魏国联姻了,那只是国书中的一句客套话,你们怎么还当真了。”说完,刘璿对着魏国使者曹安报以歉意的一笑。
“陛下,国书何其重要,吾皇既然再书中提及,必不是客套话。再说了,玉公主就在宫外,陛下要不要先见一见?”不理会刘璿讨好的笑容,曹安说完偷偷地笑了笑。
。。。。。。
万万没想到,真是万万没想到,曹奂竟然铁了心了,八字还没一撇,妹妹都到了。坐在龙椅上的刘璿只好装作没听见,曹安的这个大招直接把满血的他给秒杀了。
“等等,贵使说你们的玉公主又来蜀都了?”德阳殿,丞相周磊不安的问道。这个事情,对于他们这些老臣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是的,丞相大人,就在宫外的马车里。当然了,是在吾皇的虎豹骑护卫下的。”对于这个老丞相,曹安并不敢托大,这可是三朝元老,得罪不起,于是恭敬的说道。
“那个,贵使还是先去休息吧,舟车劳顿的,身体要紧。来人,抓紧带贵使下去休息,还在等什么,太不像话了。”龙椅上,尴尬癌都要犯了的刘璿,只好对着殿外的禁卫不满的吩咐道。
殿外,来了两个禁卫,把曹安给请了出去,他们也很无奈。他们刚才刚准备把曹安请出去,发现曹安又和刘璿聊起来了,只好作罢。就算给他们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打扰龙椅上的刘璿。
“好了,没什么事就退朝吧。”说完,刘璿就打算开溜了。
“陛下且慢,玉公主之事该如何解决?老臣别无他意,只是希望陛下能三思而后行。”当然,德阳殿的那些老狐狸可没那么好糊弄,这不丞相周磊连忙叫住了刘璿询问道。
“行了,这件事朕在考虑考虑,以后再议,朕乏了。”说完,头也不回的刘璿,在小李子的陪同下迅速的往月牙宫躲清静去了。
哎,真是烦透了。走在皇宫的御道上,刘璿郁闷的想道。刚把那丫头送走,这才几个月,又来了。关键是他说说不得,骂骂不得,还不能让她有个闪失,不然曹奂一定会找他麻烦的。
虽然曹奂他不怕,他就怕自己和曹奂打的水深火热的时候,晋国吴国这两个崽子在来捅他一刀。要真是那样,事情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殿下,咱们先去他们的鸿胪寺。据说这是刚开的衙门,专门接待外国使者和搞外交的衙门。”城门口,曹安来到一辆豪华马车前躬身的说道。
“怎么样?他没多说什么吧。咯咯,这样最好,本宫就再也不用担心被逼婚了,可恶的皇兄,幸好本宫聪明,咯咯。。。”曹安话音刚落,马车里的曹玉就得意的说道,她却不理会边上香儿的白眼。
“殿下英明,下官不及。”听到曹玉得意的话,曹安只好认输道。
原来,上次曹玉回到许都,前几天也确实感受到了母后和皇兄的疼爱,赏赐那是不断。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曹奂就在王太后的压力下为她选了一门亲事。对方不是别人,正是夏侯禹的儿子夏侯殇,也算青年才俊,关键还是曹奂的得力助手。
曹奂和王太后商议后,觉得这门亲事简直完美了。不但能把曹玉留在许都,还能得到夏侯家的全力效忠。真要是成了,何止一箭双雕。
没想到,曹玉想也不想的一口拒绝了,气的王太后和曹奂差点没兔血。自打曹玉形成人礼后,他们就一直为她的婚事操心劳力的。这眼看就双十年华了,在那个时代都是老剩女了,当事人反到十分淡定了。
在曹奂母子的追问下,走投无路的曹玉终于坑了刘璿一把,说自己在蜀都和刘璿产生好感,此生非他不嫁云云的。其实这是她的借口,她和刘璿一共也没见几次面。
曹奂和王太后一听,得了,既然都非他不嫁了,王太后说你这个做皇兄的就拉下一次脸,去讨好讨好刘璿吧。所以,这才有了魏国国书一说。
至于婚事,曹玉根本就不担心,反正自己都这样了,实在不行就便宜那胖子得了。总比嫁给不熟悉的人好,而且还是政治联姻。其实她嫁给谁,都多多少少带点政治联姻,这就是皇家女的悲哀。
………………………………
128章:刘禅寿辰 秋夕团圆(两更求月票)
这一日下了朝的刘璿并没有直接回春暖阁,而是去了福全殿看望太上皇刘禅去了。在过一段时间就是太上皇五十七岁的寿辰,他要和太上皇商议商议寿辰的事情。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福。”福全殿,刚到这里的刘璿对着刘禅跪下来请安道。
“皇帝来了啊!起来吧,来人赐座。”本来都要昏昏欲睡的太上皇刘禅,在看到刘璿后定了定神说道。自从刘璿登基后,父子二人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忙的时候,刘璿好几天都来不急给他请安。
现在的他,只能和一些花花草草和太后太妃们作伴了。所谓老来伴老来伴,越老越希望有人陪伴。他这个年龄,正是需要儿孙绕膝的时候,可惜都不在身边。
“父皇,再过几日就是您的寿辰和秋夕了,儿臣特来请示父皇该如何操办才能让能满意?”看着明显苍老许多的刘禅,刘璿上前一步说道。
严格意义上来说,刘禅并不是一个好皇帝,更不是一个明君。但是,做为父亲,兄长,甚至是丈夫,刘禅绝对是合格的。刘禅的仁慈,那是有目共睹的,他从不搞株连。哪怕是兄弟臣子犯了错,也能仁义待之,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寿辰?哦?时间过的真快,原来又老了一岁了,皇帝看着办吧,切记不可铺张浪费就行。”福全殿,听到刘璿话后,刘禅一愣,这才想起自己的寿辰。想了想,刘禅直接吩咐道。
他不是个奢侈的人,自己当皇帝的时候都没有大操大办,现在退位了,更没心思搞了。更何况,刘璿的所作所为他都看在眼里,也不想给他添加麻烦。
看着国家一步一步在刘璿的治理下蓬勃发展,他比什么都高兴。扪心自问,就算自己当皇帝也不一定比刘璿做的更好。做为曾今的一国之君,没人谁比他更希望国富民强的。
“父皇,那儿臣就自作主张了。”福全殿,刘璿听到刘禅的话答道。父子二人又简单的聊了一会,刘璿就回了春暖阁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