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与神-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灵觉”,说白了也就是人的感觉,只不过要比感觉更加得灵动,也更有活力。
普通人的感觉,顶破天了只能察觉到自己数步之内的事情,而拥有了灵觉之后,所能够察觉到的风吹草动,即便是相隔数百米,也可以分毫不差地感应到。
这里所说的感觉,并非是寻常人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等五官去勘查四周的动静——如此一来,那些视力为二点零的顶尖好眼,岂不是能有近千米的“感觉范围”。
这里所说的“感觉”,其实就是指人在闭塞五官之后,还可以对外界的感应能力。
能够在看不见、听不见也闻不见的情况下,还可以大体地感受到自己身边动静的普通人,就已经是百万中也难得有一的旷世奇才;而对于修士来说,即便是最低阶的熬皮境炼体士,也可以在五官尽封的情况下感受到身旁五步范围的距离。
而且感受到了,也不代表着能感受到准觉无误,或许只是感觉到这个范围之内会对自己造成各种后果的一种动作,也或许只会感觉到范围之内跟自己有关的某些动作。
然而唯有如此,福至心灵,念头通达,才能够叫做“感觉”。
“灵觉”做为“感觉”的进阶产物,自然会愈发的灵敏准确;不论是在感知的范围上,还是在范围之内对任何事物的动作观察,都会有一步极大的提升。
因为“灵觉”,是只有真气境后期,方才会产生出来的进阶变化。
至于“灵觉”的进阶产物“神识”,那就是唯有仙人才会诞生出来的东西。
通常来讲,这种虚无力量之间的差距,也跟修士的几个大境界之间道差距相同,都是那种一步之差,云泥之别的感觉。
就好像一个普通的炼气阶修士,就可以独自对付一百个锻骨境炼体士一般;感觉跟灵觉、灵觉跟神识之间的差距,差不多就有如此的距离。
就像是天生的上位者,跟一大波低阶的人群对阵,也不会有任何惧意。
而在这三种无形的力量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明显差距,就是隐秘性。
当拥有神识之人,出现在拥有灵觉之人的感知范围里的时候,后者除非是亲眼所见,否则丝毫都不会察觉到还有另外一人正在自己的感知范围里面。
那些拥有灵觉的人,跟拥有感觉的人之间,同样也是如此。
现在的杨凡,充其量就只是拥有感觉而已,跟玉长天的神识之间可以说丝毫的可比性都没有;所以自然也就发现不了整个村子当中,这其实已经存在了三天的神识。
祭祖仪式结束之后,玉长天便从祠堂广场回到了之前分配给自己在护卫所的那处房间里面,也不点灯,就在黑漆漆的屋子当中半闭着双眼,盘膝而坐。
本应该伸手不见五指的乌黑房间里,却通体泛着一层不正常的莹莹白光,如宝光玉石温润茫茫,照耀在整间并不算装饰奢华的屋子当中,竟是显出几分华贵。
而这一切的源头,尽皆起自床上的那个白衣男子,或者准确地说,是源于他身上的那件雪白长袍。
“哦?与世隔绝之地……”玉长天稍稍地抬了抬眼皮,寻思片刻便自语道:“莫非是那海外诸岛?”
只是刚刚说完,他便又摇摇头将这个答案否定。
海外诸岛,指的是那些存在于玄天大陆之外,沉浮于海域间的小岛。玄天大陆纵然是大到几乎辽无边际——即便是以玉长天的仙人实力,想要绕着它飞一圈的话,少说也要用上个三年五载的时间,中间还不带降落下来休息吃饭的时间。
而在广袤无尽的大陆之外,便正如洵州东边的地界一般,是湛蓝而又深邃的大海。
………………………………
落霞城外残阳血 第一百五十九章 规则之力
大陆还有尽头一说,可是相比起这辽阔无边的大海来说,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同样的,就算依靠着大玄帝国械具司里的那些能工巧匠,准确地说是依靠着械具司能工巧匠所制造出来的“浮海屿舟”;也依旧只是能够渡到大约半个南北向的玄天大陆的距离,就只能回程了。
这已然是一个让人咂舌不已的距离!
相传在上古时期,有无上大能绕玄天大陆游走一周,将整个大陆的外轮廓准确无误地绘制了出来,最终一个上宽下窄,纵向距离极宽,而横向距离却差不多只有纵向距离的五分之三左右长度。
且不论这无数年间的大陆有没有再次改变形状,单单只是根据现有的地图来算,“浮海屿舟”的航行距离,就基本上可以相当于整个大玄帝国的宽度了。
因为大陆的西方还有着大片的妖族领地,极北之地又是终年寒风不断,暴雪不停,气候凛冽;所以帝国的整体形状,却是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方形来。
只是自古相传,因为海外天高地远,海底又有数之不尽的“潜龙”灵脉蛰伏水底;虽说浅海地区的灵脉在发现之后还可以采集,可毕竟只有靠近海岸的一侧才会出现几片浅水海域,在无尽海域的深处,更多的还是愈发幽深不测的海底。
浅海中的元晶灵脉都被开采到一干二净,往深里一些的灵脉则大多都勘探不到不说,即便是勘探得到,也没有本事在那么强大的水压之下开采晶矿。
而海域深处的诸多小岛,照理说应该是天地元气十分浓郁才对啊。
毕竟那大量的元晶矿脉所能聚集到的天地元气,可实在不算少。
为什么海楼门的山门里有着十数条灵脉?
就是因为元晶矿脉可以吸聚大量的天地元气到附近,以凝成更多的元晶。
否则要是没有吸聚天地元气的效用,那这个矿脉是怎么形成的?至于矿脉所在的这个地方时怎么形成的,第一块元晶又是因为什么而凝聚成形的……这些问题,却是谁也答不上来。
有的时候,天地就是如此神奇。
更加神奇的是,分明就只是由无数元晶堆积起来的一大堆元晶,难道是因为数量太多,从而引起了天地元气往那里聚集?
于是帝国钱庄初代时的几位大能,就有人特意将一处刚刚被发现的元晶灵脉整条都拘了出来,埋到另外的土地里。
结果自是然易见,将元晶矿脉的位置移动了之后,诺大的一条矿脉毫无意外地变成了诺大的一堆元晶,再也没有吸取并凝聚天地元气的效果。
千百年以来,那些所有欲要直接移动矿脉位置的,无一不都已失败告终。
只是前人先辈,历经岁月而不朽,终究有能人时而出世,做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岸事业。
在那些人当中,就有一位中央神州净土上的庙堂重臣,在修炼之余拉了一帮相同境界的大能之士,毕生都在钻研“如何移动元晶矿脉而使其依然能起到聚集天地元气的功效”。
最终,可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能够移动元晶灵脉而不使其失效的办法,终于被他们找到了。
元晶,说白了也只是一种矿石,只不过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矿石而已。
就比如煤炭矿石是数万年前的树木植被、动物尸骸受到高温高压而逐渐形成的,金刚石也是碳元素在高温高压下逐渐形成的。既然是矿石,那就一定会有它的形成条件。
元晶也不例外。
元晶矿脉的形成跟其他的常规矿石并不相同,它不是因为这片土地里的各种物质才在此形成,也不是因为大地当中的特殊条件才会成型;元晶的凝结聚形,首先是因为这一片天地当中的元气密度,本身就要比其他的地方相对来说要更高;其次是因为形成元晶的这一片区域范围之内,有着某种神秘的天地规则。
这倒并不是说在其他的地方就不受天地规则的管束了——天地规则无处不在,而是说元晶矿脉四周的天地规则,有着可以和其他正常地方相比较起来算是特殊的规则之力。
这种规则对任何事物的正常运作都起不到丝毫作用,唯一能够影响到的,就是这片区域中最适合凝聚出第一块元晶的地方。
影响到这一个点之后,缓缓聚集起来的天地元气就会被遍布在附近虚空中的规则之力拖拽到这个点上,从而凝聚成这条矿脉的第一颗元晶。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不论是用来形容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比如说这灵脉接下来的凝聚过程,因为在整条矿脉的中心位置已经有了一根坚挺的支柱;所以之后的第二颗乃至是这条矿脉的其他元晶,在漫长的时光长河里凝出形态来的速度,就要比第一颗元晶的出现速度快了近十倍不止。
当然,就算是这等听上去似乎是极快的速度,若是要让人形容出来,那也是要近千年时间的。以此类推,当某片天地中出现了那种能够聚集元气凝成元晶的规则之力的时候,最少也要万年时光,方才能形成一条灵脉的核心元晶。
而那种被数位大能齐心协力,历时百年,终于研究出来使得灵脉位置移动之后,却不干扰其聚集天地元气作用的方法;其实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巧妙至极的法门——灵脉形成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它四周的天地虚空中有着一种莫名神奇的规则之力么?搬动灵脉的时候,将它附近虚空里的这些天地规则也一起搬走不就好了。
若是用更形象一点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比如说地底深处的那些炽热岩浆,如果只是将岩浆带到地表上来的话,那不出几天,再热的岩浆也会被冷却成石头跟灰。
可如果将地底岩浆连同它四周的地势、温度、压力还有环境也一股脑儿地搬到地面上来,让岩浆还维持着它在地底时候的一切条件,那么这时候的岩浆,还会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在几天之内就冷却掉吗?
同理,将元晶矿脉丝毫无损地移动到别处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将它四周真正使其不断凝聚的天地规则,也一并搬走。
看上去,似乎做到真正的“无损”搬动,好像只是需要两个步骤:搬动元晶矿脉,以及移动其周围虚空中的天地规则。
然而仅仅只是这两个步骤,却比之前将岩浆无损地搬动到地面上来还要困难得多。
天地规则不比其它。
规则之力存在于方方面面,可以说只要是人们所能够想象到的东西事物,尽皆都有无形的规则之力在那个地方。
甚至人之所以会拥有“想象”的能力,也是因为天地所定下的规则,只是因为这项规则的力量太过隐晦,所以通常没有人会察觉得到。
但是察觉不到,并不代表这世间就不存在了。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热气流上升而冷气流下降;石头坚硬而泥土柔软……这等等的一切,都是因为有天地规则的限制跟划分。
规则虽是无形,可守则的事物有形。
岩浆为什么会在离开地底的环境之后就会冷却?如果将这项规则改变成“岩浆只有在地表的时候才会流动,而进入地底深处之后就会冷却”,那这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翻转过来。
而如果有人想要将岩浆移到地表上来而不使其冷却,首先想到的办法,都会是先将地底的岩浆跟它周围的各项环境一起搬运过来,而不是首先想到要改变这岩浆所要遵循的规则。
因为这项规则,不是那么好改的。
因为种种规则,都是由天地制定。
修士为什么要不停地修炼?就是因为自己的命都在天地手中。
如果不修炼,便得不到自己本应该享有的生命,大概除去修炼的时间之后,也快活不上多少的光阴,就必须要正视自己大限将至的这个沉重问题。
玉长天甩了甩脑袋,将不相干的东西统统踢出了自己的意识,苦笑一声。
什么跟什么啊!
就算是在大陆上,也有不少地方的天地元气远远超出寻常地域的浓郁程度;更有少数的几个地方,就算是以元气充足而著称的海外诸岛,单单在这一方面上,也是拍马不及。
正是因为有着种种的例外,那么就算是以海外大概上来说元气浓郁程度要大大高出陆地上来的普遍情况,偶尔出现一两处元气贫乏的地方,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啊。
——这些涉及到天地规则的事情,以他目前的实力自然是还办不到,所以自己海楼门内里的那十条灵脉,也尽皆都是前人先辈们以绝强法力,硬生生从别处挪来的。
其中,以那位最强的三代祖师所做出的贡献最是巨大。
除了海楼门建派初期,“雾灵仙山”上原本就蕴含的一条大型灵脉之外,后人生移过去的九条灵脉里面,单单是被他以一人之力挪移过去的灵脉,就占了六条之多。
………………………………
落霞城外残阳血 第一百六十章 三代
而其余的三条灵脉,分别都是第五代祖师、第六代祖师跟前一任的第八代掌门师兄所分别挪动过来的。
这可都是在“大玄钱庄”高层人员的关注下,将整条元晶矿脉生生搬运过来的!
即便在搬运的过程中牵扯到了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的天地规则,从而使得元晶矿脉的移动过程异常困难;必须要使用特定的真气排列组序跟瞬间的真气输出总量,才能够龟速地将矿脉整条运送过来。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整个过程只需要四名“黄”字阶的仙人大能共同参与就可以了。
而那种将元晶矿脉连同其四周虚空中天地规则的一并搬运的手法技巧,便是庙堂上数位大能所齐心协力的结果。
创出这种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办法之后,不论是大玄帝国的至尊,还是大玄钱庄的庄主,都知道这个消息是无论如何也压不住的。而且这其中的利润所占,就算是普通人都能够品味出来,更何况是大玄帝国的至尊,跟帝国钱庄的主人。
为了帝国的无数宗门跟世家,也为了自己的国力强盛,这个耗费了数位至强者百年时光的关于无损移动灵脉的办法,就这么在大玄钱庄公然地挂牌出售。
当然,这已经是中央神州“自由之城”中的那位至尊陛下,在将帝国境内差不多所有的极品灵脉,都转移到都城之后的事情了。
当这条交易信息被挂在大玄钱庄各处分部的最高交易牌上之后,几乎所有的世家、门派,都在同一时间接收到了线人的回报。
当初因为此事而在在帝国境内所引发的轩然大波,就连妖族的探子都察觉得到,经由层层上传,回报给了远在西方的妖族国度。
当然,因为无损移动元晶灵脉的方法都牢牢地掌握在大玄帝国的手中,所以虽然不知道妖族有没有得到这个方法,可想来得手的几率也是不大的。
至于帝国的境内,大约也就是在最初那一阵震惊的狂潮过后,就没有动静了。
那移动一条灵脉的价格,根本不是普通势力所能够承担得了的。
因为这是明码标价,全国统一,一条灵脉,需要用四条相同价值的元晶来换。
而且这里的“一条灵脉”,所代表的并不是需要挪运走的这条灵脉大小,而是这条灵脉在其四周天地规则的影响下,最终会演变成的灵脉大小。
这种针对于元晶矿脉的规则虽然无形,可却能够从矿脉正上方的元气聚集速度来略窥一二。自然,聚集元气速度越快的,最终所能够演变成的矿脉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这就是无损移动一条元晶灵脉的标价。
看上去好像是很贵的样子,可是仔细算来,却足以称得上是价格公道。这其中的一条灵脉,自然就是这实打实本身的一条灵脉价值,而余下的三条,一条要拿来分给负责搬运灵脉的四位“黄”阶大能,其余的两条,则就要上交国了。
每每记起关于三代祖师的这条讯息之时,玉长天都会忍不住地生出无限渴望。
为什么同为“黄”阶仙人,三代祖师就可以修炼到赚出硬生生“无损”搬运六条元晶灵脉的地步,而自己却连本身属性的天地规则都还是一知半解——能够修炼到这等境界的大能,又怎么会因为前人先辈的种种巨大成就,就使其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要知道,当初的海楼门全因三代祖师才能兴起,主要也是因为三代祖师以一人之力,负担起的这六条灵脉无损移动的巨大花费。
没有错,六条灵脉的无损移动,合起来一共二十四条元晶矿脉的价值,全部都是由三代祖师独自一人承担下来的——就算是想让门派里出资,可那时候的海楼门哪里会有如此巨资。
规格再小的灵脉,如果尽皆切割成标准元晶块的话,最少也要有数以百万计的数量!若是规模稍稍大一些,便是价值上千万元晶,也不是没可能的。
而据玉长天所知,三代祖师所挪动过来的那六条灵脉,即便是规模最小的,也是有近千万元晶产量的大型矿脉了。
这还只是当初其所购买时候的价值。
数千年过去,这些灵脉因为功效仍存,所以那些渐渐凝聚出来的新的元晶,如果没有开采的话——毕竟门派分发给弟子的修炼用元晶,也不能总是依靠门中长辈外出猎杀妖兽找寻天才地宝而获得——想必早就已经达到上千万级别的矿脉了。
三代祖师能够以一己之力挣下如此之多的元晶,其本身的实力,也必然已经达到了“黄”阶九境中的后四境;否则的话,没有这等实力,实难获得那许多的剔透元晶。
玉长天想到三代祖师当初那雄霸天下的无上威势,又有些仰慕起来。虽然说空间规则在所有能够被人体会、领悟到的种种规则里,可以被算在最为深奥玄妙的规则分类里面;然而作为生来就身具强大的空间属性的天才,难不成连自己天生就亲和度最高的本身属性,都体会不到?
因为每个人在最初磨体境界的时候,就会展露出自己本身的元气属性,而这种时候所展露出来的元气属性,也就是会跟随着人一生的自身属性。
就算是后来再修炼到高深境界,可以通过自己对各项属性的不同感悟而将原本的真气属性转化成其他属性的真气;然而这毕竟是后天转化过来的真气,即便是暂时拥有了另外属性的真气——当然,也可以不厌其烦地一直维持着这种属性的真气。
只不过……不是自己的,那就不是自己的,强行转化为自身属性之外的真气,费心费力的且不去说它;单单是在这两种不同属性的能量之间来回转换,原本施展一招或许只要两成自身属性的真气总量便已足够;但在能量属性转换的时候,因为两者之间的转移而额外消耗掉的真气,比起使用自己原本属性的真气就要多出一成来。
当然,不排除有许多招式并不适合用自己本身属性的真气去施展,这时候一味地强求真气总量上的节约,却有可能会因为真气属性的不合而平白降低几分应有的威力。
这个时候,若是使用了特定属性的真气去施展此术,或许会在真气的量上有所多耗;可是相应的,比起因为要节约真气而强用自身本属性真气所发挥出来的威力,必然要大得多。
到底该如何取舍,最后还是要看施法者本人的意愿如何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自己对本属性的认识加深之后,领悟到本属性所对应的规则之后;再施展与本属性真气所对应战技的时候,会有极大的加成效果。
所以说,在修炼到后面的高深境界之后,强者间相比拼的重心,就会转移到两者之间,谁对天地规则的利用程度更加高深上面。
而修士之所以会有自己的本属性,就是因为其自身跟这项属性的亲和度,是自身跟所有的属性中,亲和度最高的。
此种现象,也代表着天地对于敢拼上自己未来的人的一种奖赏。不是想要修炼到更加高深的境界么?我亲自替你挑选一样你自己在所有属性中亲密度最高的属性,如果连这种属性你都吃不透的话,那也就不用修炼了,安心等死吧!
大体来说,从仙人阶往后的无数个境界之间,所注重的中心,会极速地从真气总量的积累,转移到对天地规则的掌控能力上。如果有谁对规则的领悟并不如何深刻的话,那也可以说他这一辈子就止步于此了。连进境的基础条件都达不到,哪里还会有可能进阶到下一境?
若是连跟自己亲和度最高属性的对应规则都体会不深,掌控不到,那还谈何进阶,谈何长生!
这也是历代的亿亿修士们,日积月累之后所领悟到的一个规则信息——天地定下来的规矩,不是规则的一种,又是什么。
意识到自己已经动了数秒钟的无关念头之后,饶是以玉长天的心境,也是忍不住地被自己震惊了一下。
杂念纷乱,若是不能及时收住自己的念头,下一步就是心魔丛生了。
这已经是不祥之兆。
不然只凭修到胎变阶就能够“专心致志”的境界,“黄”字阶的超级大能又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去想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莫不是自己真的要遭遇不测?就凭申屠玄那个“人”阶的废物?哦,差点忘了,只凭他那点微末实力,压根就不够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