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于盛唐-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卧槽,两丈!不是吧?!牛顿的棺材板快按不住了,不对不对牛顿好像还没出生。尼玛的几丈高,这唐代的两丈最起码是五米多高,我家的墙还没五米吧?!
“你看我这样练多久能练到你这样,”李鑫幻想着要是练到这种地步,以后长安城的贵族小姐还不是随便自己偷窥。
王二鄙视望了一眼,冷语道:“如果是这样练,这辈子是没戏了,练脚力要从小开始,我和师兄都是从四岁就开始练功,您现在想练,脚下负重至少还要三倍,再过几年就是再努力也不行了。”
唉,三倍,就知道不简单,脚上现在一倍都快受不了,再加点别说跑上山,就是跑下山都做不到。高手梦注定就这样破灭,好不甘心啊!
“在这等一会吧,等老铁头他们都上来了,我们在下山去。”说完话,李鑫站在山崖边看着天空出现的一抹朝阳,情不自禁的挥动双手,打起了前世的太极拳,随着拳法,慢慢调动呼吸节奏,调解自身。登山的人们抬头间看见,山顶上有一名白色身影,打着不知名的拳法,缓慢而又轻柔。
王二在一旁默默观看,起先对绵绵无力的拳法毫无感觉,不经意间又被李鑫四不像的拳法吸引,似乎又想起什么道理,默默的陷入思考当中。
………………………………
第十三章美好的一天
随着太极拳的舞动清晨也随之而来。
清晨,天刚破晓,大唐的天空没有半点污染,淡蓝色的天空还依稀可见闪烁着几颗残星,周围,还是那么的宁静,太阳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隔着云朵望着大地,不肯露面。
一套拳法结束,手势,李鑫抬头仰望天空,忽然,一缕光从云朵后射了出来,接着便有千万缕金色的霞光展现在天空,它们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拉开了淡淡的雾帷,整个大地豁然开朗。旭日正从东方冉冉升起,大地被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彩霞。一声鸡鸣打破了大地的宁静,万物万象都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微风在大地上顽皮的跑着。高大的山峰苏醒了,迎着晨风,沐浴着朝阳的光辉,显得更巍峨了。伴随着百信的吆喊声,整片山谷一片祥和,热闹的景象。
拳法打完,全身通透,说不出的舒服,刚刚登山时的疲倦感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李鑫勃然兴起,扯着嗓子大声歌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轰地一声学校不见了!”
歌声唱完,李鑫回头去看王二,只见王二像座雕像,屹立不动,面无表情。
嘟囔哀叹道:“可惜了,这么经典的歌曲,你这木头人怎么这么没有情趣,一点表情都没有。”
刚跑到山上的老铁头摸头咧嘴傻笑道:“侯爷您唱的真好,比清芳院里的姑娘强多了,就是不知这小娘怎么会说话了,还有花什么时候会笑,那个炸弹是个什么东西。”
李鑫上前瞪了他一眼责备道:“铁叔您少去不正经的地方,多留点钱以后也找个媳妇,一直打光棍算怎么回事。”
老铁头一直在一旁傻笑不答话,李鑫无奈了叹了口气。
隋末年,老铁头当时还是庄上数一数二的俊小伙好后生,家里世代都是地方数得着的种地好手。家里算不上富足当也算是不错的家庭,说门亲事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可惜千不该万不该,看上了地方县尉家的闺女,很狗血集市上,姑娘被调戏当时正义感爆棚的老铁头自然出手将混混一顿好打,自己受了点小伤。
姑娘正至青春年华,仰慕才俊之时,对老铁头这种豪气相貌出众的小伙子没什么抵抗力,芳心暗许。之后借着慰问的名义常去拜访,一来二往两人之间就有了情愫。可惜姑娘的老爹是个势利眼,希望借助县令,能捞到一门主簿的位置。后来知道自己的闺女喜欢上泥腿子,百般阻挠,最后动了点手段,送老铁头去了征高丽的大军中。
三征高丽,除了留下数十万的将士尸首和消耗一空的国库外,再无一点收获。
老铁头作战英勇,等了朝廷的封赏,回到故乡高阳后,家乡发生了暴动事件,全城上下,被屠杀了大半,从县令到县尉没有存活下来,就连家中妇孺也毁于一役。老铁头家里父母亲人也被屠杀一空,暴怒之下的老铁头拿着放下不久的刀刃,向乱军砍去。
当时尉迟恭负责地方清剿,杀光乱军,救下了老铁头,自此后老铁头做了一名亲卫,誓死保护尉迟敬德。十几年的时间过去,身边的兄弟大多做了一方首领,老铁头还做着一名亲卫队长,不愿远离,就连婆媳都没有再找,闲下来有需求,就去找个窑子发泄,也不愿成家。因为这事被尉迟恭骂过,被李鑫说过,每次老铁头都是一笑而过从不放在心上。
后上山的侍卫,留在原地休息等待后面的兄弟,过了半个时辰所有的侍卫都上了山,老铁头板着脸走到最后上山的三名兄弟边,记下名字道:“你们三个今晚守夜。”有对第一个山上的兄弟道:“小五子,今晚去我那,我给你留一碗酒。”
后面的兄弟自然是满脸愁容,羡慕的望着小五子,军队讲的是赏罚有度,做的好的自然有赏做的差的肯定被罚。有些事情李鑫可以说可以做,但是还有些事就需要一个代理人,就像生意有兰兰管,下人们有于管事,侍卫自然就有老铁头管理。
本来最好的选择是李君羡,天不遂人愿,李二陛下的人,只是借给你用,到了时间肯定要还回去,跟他相处只能是朋友兄弟或是同事,但不能算是家里人。
“兄弟们下山!”
李鑫一声大叫,侍卫们慌忙从地上爬起,跟着队伍向山下小跑。
上山难,下山易!
顺着来时的路,李鑫带着他们踏着朝阳而下。
“侯爷好!”
“早上好侯爷!”
勤劳的农民,都开始匆匆忙忙赶到自家地头,准备一天的忙碌,路上遇到打招呼,李鑫每个都微笑点头,遇到年纪大的,还要抢先问候,遇到小家伙,也会停下来,拿出蜜饯,让小家伙尝尝,往往还能得到一个亲热温馨的香吻。
跑到山下,整个庄落,炊烟滚滚,男人下田干活,女人在家做饭。有的在家吃过早饭再去,也有的性子急的,干脆早饭都不吃就去做事,等着家里的婆姨做好饭在送过去。
进去村落就能看见一座颜色明显的红瓦房,也是大唐唯一一座用砖块建造的建筑。这是李鑫送给这群村民的第一份礼物私塾。
大唐的教育,讲的只有四个字,死记硬背。一大群小娃娃一边走路,一边摇头晃脑的背着书籍。还有的一边被家人催促,一边在一旁哭泣,死赖在地上不想上学,没到此时,就是家里的壮丁拿着柳条,在一旁扬手吓唬,娘亲再在一旁做起好人,婉言相劝,还有的拿出点零食哄骗。小娃娃扛不住大人的哄骗,一个个乖乖拿起小书包,赶着前面小朋友,一蹦一跳去上学。有的时候李鑫也会上前吓唬几句,迎来的自然是娃娃的白眼,和主人家的恭敬。
李鑫一边走着,一边哼着歌曲,多熟悉的一幕,好想念以前上小学的自己。边上的侍卫都看傻了眼,不明白一群上学的小娃娃有什么好看的,只知道自家侯爷好像心情不错。
………………………………
第十四章狼来了
跟着一群小娃娃,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私塾,红瓦白墙下做着一名文儒书生,整个人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笔不停的写写算算。
李鑫挥手招过来老铁头开口道:“铁叔,你带着他们先回去休息吧,让王二跟着我就行了,下午要是没事跟我去学院。”
老铁头拱手领命,带着一队人离开,在路口处又留下两人警戒,防止有意外发生。不过如果真有意外让王二都束手无策,那留下来的两个侍卫也基本就是送菜的。
“哈哈哈”
李鑫说完话后,走到书生面前,看了一眼书生放在桌子上的书,忍不住笑出声来。
书生听着动静才从思考中惊醒,抬头看见李鑫,微笑拱手道:“侯爷,今天怎么有空来我着看热闹。”
李鑫也学着书生拱手微笑道:“小弟刚刚经过学堂,看见颜兄埋头思考,忍不住走进来,打扰了颜兄还请不要见怪。”
能让李鑫恭敬对待的书生,自然就是颜之推的孙子未来名儒颜师古。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颜师古答应李鑫的条件后,就上书辞去侍郎官职,李二陛下不许,颜师古再辞,李二还是不许,颜师古连辞三次,李二才明白颜师古的决心,放他离开朝野,只留太子詹师的名义上官职。太子詹师,也就是太子的老师,即为帝师,文人最高的成就是谥号文,而最高的职位则为帝师。古之圣贤,无不以成就帝师为傲,孔子周游六国求的就是这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世间的有趣莫过于此。
颜师古脸色苍白,顶着大大的熊猫眼,对手里的书是又恨又爱惋惜道:“近日拜读侯爷佳作,然不懂处十之八九,实在是资质愚笨的狠,让侯爷见笑了。”
说完就听李鑫大笑道:“颜兄你看的这本书是下册,还有一本上册,这代数需要的是一步一台阶,等会小弟让下人送来上册,以颜兄的智慧必能攻克。”
李鑫心里暗自发笑,没听说过没学过初中数学就想学高中的,还好是发现的早,要不颜师古非要被熬死,数理一道最是熬人,以后这谦谦君子怕是也要熬成个秃子了。想想就有莫名的喜感。
“谢谢侯爷,不过以后怕是还要叨扰侯爷。”
“没事,我还想请教颜兄,读书人会讲道理,以后跟颜兄好好学学怎么讲道理。“
颜师古发笑道:“我来这些日子,发现侯爷每天都在练功,难道不是为了不讲道理?”
李鑫撇了一眼,看不出来这货还是个腹黑。“遇到打不过的自然还是要讲道理。”
“噗”
颜师古刚喝的一口茶,笑的喷了出来,茶水溅了李鑫一身,慌忙用手巾去擦。李鑫望着身上一身的茶水,幽怨的望了两眼。
“二叔,侯爷早。”赶来带孩子早课的颜家先生,看到李鑫和颜师古后,恭敬的行礼问候。
颜师古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在家族中的辈份可不低,带来的这位颜家先生,也是他子侄辈,学问算不上有多高,但是教教启蒙还是足够的。
颜师古板着脸,摆出长辈架子,挥挥手道:“你先去带学生早读,等会还有送来的孩子都接着,除了肉干其他都让他们带回去,我等会还有事情。”
晚辈听到吩咐后,拱手缓缓后退,进去学堂。不多时学堂中就传来郎朗的读书声。
唐代老师的地位极高,丝毫不下于村长的地位。自小学堂开设以后,每日都有新的学生加入,颜师古也广开生门,只要愿意来的都接受。通常家长都会带着东西来,即为束修。颜师古每次都只收取肉干,其他东西都会一一退回。让李鑫难以下咽的肉干,对颜师古而言却犹如仙肴。
又跟颜师古闲聊几句后,李鑫主动告退,临走前还不忘看看学堂里的那群娃娃。
直径走回府里,跑到书房找到了代数上册,交代几句小人后,让他送给颜师古。
晨练之后一顿丰富无比的早餐自然是少不了的,鸡蛋饼加上一碗汤水,美味而又富有营养。
吃完早饭后,不适合运动,李鑫又回到书房,处理正事,学院的建设大部分都已经快要完工,这不得不感谢墨家和农家的帮助,找来这么多人力和匠师。下一步就是扩建和周边的建设,拿过账目,粗略算算,家里除了长安城刚送来的投资,其他的都快要花光了,不行看样子还要找投资,不能只靠那几位府上。
琢磨了半天,还是没什么头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安城里认识的人不少,但是有钱还愿意来投资的那就是在少的可怜了。
正在李鑫烦恼万分之时,一名下人躬身进去书房,手里拿着一份书信。
李鑫接过书信后就让他下去,然后打开书信仔细看阅,字迹小巧秀美,放在平日李鑫还要欣赏一番,但是看到书信的内容后,全无性质。
大唐最大的那匹狼要来了,尚书左丞魏征。
整个长安城除了李二陛下夫妻以外,李鑫最怕得罪有最不怕得罪的就是魏征。论清廉怕是大唐找不出第二个来,胆子大的又绝没有第二个。
这货前些日子因为李建成的事情被关到天牢里,李建成旧部劫天牢救出一大群旧部,唯独没有救他,传言是魏征不屑逃走,还有传言是别人不想救他,因为在前太子府任职时把同僚全都得罪的不轻,全无好感,谁想救他。
这两种传言,李鑫更相信第二种,一个张嘴都敢骂皇帝的人,在好脾气的同事怕也会受不了。
也不知李二抽的什么风,跑到天牢找魏征聊天,最后还把他放出来担任尚书左丞,兼御史大夫。刚刚上任就开始肃清朝野,连查处十多名官员贪污,一时间整个朝野弹劾魏征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飘到李二那,然后全都被李二陛下压下,不批不发。搞的其他臣子更加混乱,做官的有几个屁股是干净,只要认真查朝廷最低要去掉一大半文官。
正在人心动乱之时,魏征突然没了动静,然后把手伸到了税收上,这次魏征过来,怕也是为了查清自家生意的税收情况。
………………………………
第十五章农忙
魏征过来查税收,李鑫还真不怕他查出什么,家中的生意别人不清楚,李鑫自己肯定是明明白白。别看平日里算账管理的事情多数都由兰兰负责,但是只要有空就会看一下总帐目,或是到地方查查。漏税那是绝无可能的,大唐税收比现代而言,那真是低的令人发指,都是十五抽一。
这么低的税收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做个生意人,士农工商,商人地位过低,一人做商人全家甚至是整个宗族都要蒙羞。
李鑫突然想起,唐书对魏征的评价: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虽汉之刘向、魏之徐邈、晋之山涛、宋之谢朏,才则才矣,比文贞之雅道,不有遗行乎?前代诤臣,一人而已。赞曰:智者不谏,谏或不智。智者尽言,国家之利。郑公达节,才周经济。李世民用之,子孙长世。
又有新唐书道:“君臣之际,顾不难哉!以徵之忠,而李世民之睿,身殁未几,猜谮遽行。始,徵之谏,累数十余万言,至君子小人,未尝不反复为帝言之,以佞邪之乱忠也。久犹不免。故曰:“皓皓者易污,峣峣者难全”,自古所叹云。唐柳芳称“徵死,知不知莫不恨惜,以为三代遗直”。谅哉!谟之论议挺挺,有祖风烈,《诗》所谓“是以似之”者欤!”
身为臣子,魏征肯定是合格的,但是作为朋友作为家人,这种人能离多远离多远为好,以免危及自身。
不怕他查就怕他惦记,被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御史盯上,以后的日子怕不会早有现在这样顺心。这次李二陛下把魏征发出来,估计也是被逼急了,单看魏征弹劾的几人,多是豪族子弟,或是家中资产颇丰,一番抄家打劫之后,至少修建堤坝的钱有了,听说李二陛下还要给李渊修建大安宫。其美名曰未来父皇保养身体,其实不过是换个地方方便看管,在给自己腾出太极殿,好方便去堵别人的口舌。
信件的落款,只有一个新号,这是李鑫和法家的约定,朝堂法家江湖农家,各家有各家的情报网,有各自的界限,儒家的强大,逼的其他人不得不互为盟友。
看完书信,拿出火折点燃烧尽,李鑫闭目思考,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明知来的不是什么好人还是要满怀热情去接见。如果只是例行公事或是李二让他来就不会有什么事,就怕背后的人是想分杯羹。
半晌,李鑫睁开双眼拿出三张宣纸,研磨提笔挥写。一口气连写三张,写完后放在桌上晾晒。半个时辰过去,纸张上墨水已干,李鑫从书桌下方拿出两封普通信封和一份黑色信封。
“进来。”对着门口喊了一句,没抬头把写好的信用蜡封入信封中,黑色信封在用蜡时非常小心,因为夹层中有剧毒药物,不懂的人拆动就会粘上,立马毙命。
在外值班的侍卫听到呼叫后,恭敬开门进入房间。
“侯爷”
“你将这三封信送到李将军手里。”李鑫递出信封,并开口交代。
三封信一份送给长孙皇后,请她帮忙探探李二陛下的口信,看是不是陛下有意为之,第二份信送给兰兰,让她把留在长安城的账目整理好全部送到庄上,到时好方便核对,也好摆出姿态。最后一份信最为重要请四家动员情报网查一查这魏征和山东那群人还有没有联系,万一有那就要早作准备。
该做的准备做好后,也没必要焦急什么,说不定只是走走过场,离开书房,已经快到中午,现在府上都已经和李鑫养成一样的习惯,每天三顿饭,中午饭是必吃,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一点。
时至农忙,吃完午饭,李鑫带着一众侍卫,前往梯田帮忙收获。
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
田者告我言,乐岁兹或必。
来到田野,闻到一阵阵稻香味,只见水稻金灿灿的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田间壮汉们勤奋的用镰刀收割水稻,一捆捆一摞摞。李鑫没打算打扰谁,带着一众人走到偏僻的地带准备开干。
“侯爷,您不会真要下田干活吧?”老铁头睁大眼睛,望着卷起衣裳的李鑫,再看看满地的污泥水渍,和天空中大大的太阳。
李鑫瞪了一眼,吩咐道:“除了王二其他人都给我下田干活,没看见陛下和娘娘都会下田农忙吗?”说完话抢先下田去收割水稻。
看到侯爷都下去了,后面的人只好一个个不情不愿跟着下去,整个梯田溅起一道道水花。
到了田里李鑫才想起来,尼玛的工具没带,这总不能用手拔吧。
“侯爷这个给你。”庄上的老汉看到侯爷到了田里,站着发呆,很狗腿的跑到面前,把手里的家伙式递过来。
李鑫看了看手里的半月镰刀,对着老铁头道:“你找两个兄弟回去把家伙式都拿来,其他人就先去老乡那帮忙。”
李鑫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就算再不想干,也不能忤逆的侯爷的命令,老铁头找了两个侍卫回去拿东西,然后把其他人都分散开,到各家田里帮忙。
有半人高的水稻,长着还没现代水稻一半的米粒,没有袁爷爷,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熟练的拿着镰刀,一手镰刀一手水稻,一刀下去就是一捆,把砍好的水稻放在地里,后面跟上的老铁头帮忙捆绑好送到岸上去。
水田里除了收获水稻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乐趣就是捕鱼,一条条肥大的鲤鱼在田间的水里游动,李鑫一边割稻,一边抓鱼,丝毫感觉不到累意。可惜这一亩田看似不错,其实也只能收获到几百斤大米,远远赶不上现代的一亩两千斤水平。
………………………………
第十六章,祭祀
李鑫带着侍卫和村民热火朝天的用镰刀收获着金黄的水稻时,在不远的长安城大唐帝皇李二带着长孙皇后,太子李承乾和长安城留守的文武百官,辰时从玄武门而出,赶赴长安城的郊外农庄。
脱掉了往常的锦衣绸缎,换上麻衣素布。太阳初生就有早已驻守的礼部官员,在农田边做好香坛摆上三牲六畜,准备祭祀礼仪。
千千万万等待收获的百姓沿着路边站立,待李二的马车一到,众人跪地山呼万岁,声响惊天动地,直破云霄。骚包的李二,站在马车上挥手舞臂,呼应群众。一辈子没出过村的村民,看到皇上后,激动的差点眼泪都下来了,如果李鑫现在在这定要大赞一声:“好他娘的一场政治秀!”
祭台之下,李二手牵长孙皇后和太子李承乾,远处一声哑嗓呼道:“起。。。。。。。。。”
山上地上丛林中到处都传来一声声一阵阵的锣鼓声,又见身穿奇异怪服的村民,在水稻田里跳起舞来,台下文武百官跪地叩首。鼓声渐远,李二手持檀香,躬身走向前去,插入案台,在对天地行拜礼。
古称天子,即为天地之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行拜礼,告慰天地丰收之喜。文武大臣,既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仪。
礼罢,李二没打算就这么容易放过他的一群官老爷,跟李鑫一样率先带头,拿着一把镰刀,蹑手蹑脚走下水田,一手水稻一手镰刀,开始收割。皇后带着太子跟在后面,帮忙给李二打打下手,或是在后面捡着遗留的水稻。
看到至高无上的李二都下场了,作为下属臣子哪好意思站在岸上观望,一个个从家奴手里要来家伙式,开始像模像样的干起活来,有几个年纪大的,一脚插到水中淤泥里差点脚都拔不上来。好在身旁还有家奴在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