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夏风云五千年-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瘫坐在床上

    (本章完)
………………………………

第50章 张仪(二)先秦篇大结局

    第二天一早

    张仪就被赦免出狱了

    楚国用使者的待遇招待他

    这要是换了一般人

    早就撒丫子跑了

    可张仪不是一般人

    他偏偏还要再搞一搞楚国

    张仪和楚怀王又坐在一起了

    楚怀王一脸的尴尬

    可张仪没事人一样

    面带微笑从容镇定

    好像前几天蹲监狱是别人一样

    张仪先打破了僵局

    大王

    我知道用土地换我不是您的本意

    现在我有一个主意

    可以让您不用向秦国割让土地

    楚怀王先是一愣

    而后满怀期待的看着张仪说下文

    其实秦国是真的想和楚国和好的

    要不然这样

    我回去之后

    建议秦王派太子来楚国学习

    楚国也可以派太子去秦国交流经验

    这样两家就可以踏实的做朋友了

    本来楚怀王已经不敢杀张仪了

    又害怕白白丢了土地

    正为这个事情上火

    听张仪这么一讲

    就同意了张仪的意见

    这时候大臣屈原提出了不同意见

    之前大王就被张仪诳了一次

    现在好不容易把他弄到我们的地盘来

    我还以为大王会把他煮了泄愤

    没想到您不但放了他

    还要再次受他的蛊惑

    千万不能这样啊

    楚怀王觉得屈原太冲动了

    就反驳到

    答应了张仪

    就能保住我们的土地

    何乐而不为

    再说

    我已经答应他了

    不好反悔了

    就这样

    楚国脱离了反秦联盟

    替秦国收了楚国

    张仪觉得自己没必要在楚国待下去了

    就返回了秦国

    可他没有直接回秦国

    而是先顺道去了一趟韩国

    见到了韩王

    张仪也不客气

    上来就是威胁

    大王

    秦国距离韩国可不远啊

    要是韩国不归顺秦国

    秦王一怒之下

    发兵攻打韩国

    几日之内

    就能把韩国分割成几块

    韩王没说话

    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还是听张仪说吧

    张仪继续

    韩国早一天归顺秦国

    就少一天担心被攻击

    其实秦国从来就没把韩国当过敌人看

    秦国最大的敌人是楚国

    而削弱楚国的关键就在你韩国

    这不是说你韩国多强大

    是因为韩国就在秦楚之间

    如果韩国能表明立场

    攻打楚国

    向秦国称臣

    一则可以扩大自己的领土

    二则可以得到秦国的信任和支持

    何乐而不为啊

    韩王还能说什么

    只能是满口应允

    顺路解决了韩国

    张仪这才回到秦国

    秦惠文王一看

    张仪不但活着回来了

    还带来了楚国很韩国的依附意向

    高兴

    就是一个高兴

    马上赐给张仪五座城邑

    封他为武信君

    有了这次经历

    秦王看到了张仪的巨大实力

    他趁热打铁

    派张仪出使刚刚和自己反目的齐国

    张仪东进齐国

    见到了齐闵王

    齐国毕竟还是有实力的

    无论是谁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张仪也不例外

    大王

    当今天下

    论强大

    没有谁能比得上齐国

    可依我看来

    大王的臣子

    水平却不怎么高啊

    这个转折有点突兀

    齐王一时没跟上

    哦

    你继续说

    听说齐国很大大臣都主张联合诸侯

    对抗秦国

    这实在是他们目光短浅的标志啊

    齐王现在有点明白了

    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啊

    使者既然知道我齐国强大

    为何觉得我们不该对抗秦国啊

    说完之后

    齐王用怪怪的表情

    对着张仪

    张仪看把齐王引过来了

    那我就不兜圈子了

    齐国强大不假

    可如今

    秦楚两国已经结成了兄弟联盟

    而且韩国和魏国

    分别向秦国献出部分土地

    表示臣服

    还有

    赵国也在渑池朝拜秦王

    准备割让土地来侍奉秦国

    听到这里

    齐王眼神里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的慌乱

    这些张仪都看在眼里

    他假装没看到

    继续说

    如果大王不肯向秦国臣服

    那么秦国会叫韩魏两国攻打齐国的南方

    赵国也会跟随兵发齐国

    到那个时候

    就算大王想给秦王请安

    恐怕都没有机会了

    齐王这会彻底不淡定了

    赶紧说到

    齐国偏僻落后

    大家见识都比较短

    实在是没有想到过那么多

    今天幸得先生指点

    我愿意和秦国交好

    其实方才张仪吹了个小牛

    虽然韩魏国已经臣服了秦国

    可秦国和赵国的关系还在朦胧之中

    张仪就赶紧离开齐国

    去赵国

    为自己之前的吹过的牛皮去奋斗了

    这个时候的赵国之主

    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

    张仪本来是为了圆谎而来

    可见到赵武灵王之后

    这家伙气场足实在太足

    张仪感觉自己不占什么优势

    他就决定再撒一个谎

    大王啊

    如今秦国和齐韩魏三国约定好

    要联合起来进攻赵国

    什么

    赵武灵王把眼睛瞪了起来

    张仪一哆嗦

    赶紧说

    其实我们秦王的本意是想和赵国交好的

    只是大王您一直态度不明朗

    这才一气之下想这么干

    赵武灵王哈哈大笑

    那你为什么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我啊

    张仪这才擦了把汗

    说道

    我是为了秦赵二国百姓考虑

    不想让他们遭受刀兵之灾

    赵武灵王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

    那说说你的高见吧

    是这样啊

    不如由我牵个头

    大王和我们秦王在渑池进行一次会晤

    当面锣对面鼓

    把误会说清楚了

    应该就能避免下这次战争

    赵武灵王沉思良久

    答应了张仪

    虽说在赵国狼狈了点

    可张仪还是圆上了在齐国撒的谎

    没关系

    在赵国丢的面子

    会找回来的

    现在六国只剩下燕国了

    张仪就马不停蹄

    赶赴燕国

    见到了燕昭王

    张仪张口就说起了了赵国的坏话

    大王

    燕国一直以来最亲近的国家就是赵国

    可赵国从来就没把燕国放在眼里啊

    远的不说

    这些年

    赵国就屡屡出动军队攻打燕国

    期间两次围困燕国首都

    最后还要大王割让城池给他道歉

    燕昭王听的个稀里糊涂

    敢问秦使

    你说这些

    是想告诉我什么那

    张仪笑了笑

    摆摆手

    你听我说完

    如今

    赵国已经向秦国割让了土地

    赵王也准备在渑池向秦王称臣

    如果大王再不向秦国称臣示好

    那么秦国就会联合赵国出兵

    攻打燕国

    当年一个赵国就让燕国那么狼狈

    现在加上强大的秦国

    后果可想而知啊

    燕昭王明显被吓到了

    他紧忙说到

    我们燕国地处偏远

    这里就算成年人

    都像孩子一样无知

    他们根本给不了我正确的建议

    方才先生一席话

    我茅塞顿开啊

    我燕国愿意献出五座城池

    侍奉秦国

    就这样

    连糊弄带吓唬

    张仪搞定了六国

    后就回秦国交差

    还没有走到咸阳

    就听到一个噩耗

    秦惠文王归天了

    秦武王已经继位了

    这秦武王做太子的时候

    就有点看张仪不顺眼

    他欣赏的是万人敌的建功立业

    总觉得张仪就会靠一张嘴皮子混饭

    瞧不上

    没办法

    张仪在其他国君那里可以抖机灵耍威风

    在秦武王面前

    只能装孙子了

    张仪想过稳定的生活

    可有人不想让他安生

    很多大臣都在背地里说张仪的坏话

    张仪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屋漏偏风连阴雨

    六国听说张仪和秦王关系不太好了

    就渐渐的有点想脱离秦国

    重新搞联盟来了

    特别是齐王

    得知张仪当初在自己面前那番话

    有一半是吹牛皮耍自己

    更是扬言要干掉张仪

    内忧外患啊

    张仪觉得自己小命要不保了

    思来想去

    有了

    这一天

    张仪去见秦武王

    大王

    我有一个计策

    可以助大王夺得天下

    虽说不待见张仪

    可这噱头也太大了

    秦武王就让张仪说说想法

    大王

    如果想得天下

    首先要让其他诸侯国乱起来

    我听说齐国特别恨我

    齐王扬言

    只要我去了哪个国家

    他就会去攻打哪个国家

    所以

    我希望大王能准许我去魏国

    一单齐魏两国交战

    大王可以趁机攻下韩国

    而后兵出函谷关

    不用打谁

    直接去周国

    挟持周天子

    这样天下就尽在大王掌握

    秦武王一琢磨

    说的有道理

    就派张仪去了魏国

    齐王听说张仪脱离了秦国的庇护

    到了魏国

    马上就要发兵攻打魏国

    把魏哀王吓得半死

    张仪及时给魏哀王吃了救心丸

    不要着急

    这点小事

    我来解决

    张仪就派下手门客去了楚国

    再辗转让楚国派出使者去见齐王

    使者见到齐王

    就用怀疑的口气问

    大王不是憎恨张仪吗

    为什么还要帮助他

    齐王很纳闷

    没有啊

    我没有啊

    你何出此言

    大王

    当初张仪离开齐国去魏国

    是因为他和秦武王定下计策

    为的就是让大王去攻打魏国

    两国大乱之后

    秦军就能攻下韩国

    兵出函谷关

    而后挟持周天子

    控制天下

    你现在真的要打魏国

    不是帮助张仪实现目标

    又是干什么啊

    齐王大惊

    啊呀

    差点又上了张仪的当啊

    马上下令

    停止进攻魏国

    就这样

    张仪在魏国当了一年相国

    而后病逝

    《先秦篇》到此结束

    敬请期待《秦汉三国篇》

    (本章完)
………………………………

第51章 大秦帝国(一)秦汉三国篇开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陆续灭掉了六国

    统一了天下

    秦王嬴政发布了一到命令

    如今

    七国已经变成了一国

    如果我还是叫秦王的话

    那就和六国的国王没有什么区别了

    你们这些大臣都好好给我想一想

    给我取一个新的称呼

    名字要响亮

    听起来要有气势

    这命令一下

    大臣们就开始商量了

    自古以来

    牛逼莫过三皇五帝啊

    可看咱们这位主子的意思

    是想超越古今一切啊

    干脆就综合一下

    叫皇帝算了

    嬴政很满意这个称呼

    他还添加了一点自己的思想在里面

    我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皇帝

    就叫始皇帝吧

    为了让后代子孙不为称号犯愁

    我也给他们都想好了吧

    我以后的皇帝

    就叫二世三世四世等等等

    一直就传到千世万世好了

    名字取好了

    该扯点正事了

    以前秦国过的是小日子

    土地人口就那么多

    管理起来也方便

    现在不同了

    平地一声雷

    陡然而富

    转眼富家翁了

    地盘大了

    人口多了

    要考虑的问题也复杂了

    那么该怎么治理这个新的天下

    秦始皇很明白

    这还是需要大伙的智慧

    有些臣子比较循规蹈矩

    周武王初年

    为了治理天下

    分封了好多诸侯

    帮他管理

    我们觉得

    皇帝您应该把自己的王子们分封到各地去

    帮您治理天下

    这时候

    我们前面提到的李斯重新登上舞台了

    他极力反对分封制

    意见如下

    当年周武王广封诸侯

    可到后来诸侯之间矛盾越来越大

    到最后互相撕咬

    把天下整的乱七八糟

    我建议陛下按照之前秦国的习惯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至于那些有功之臣和王家子弟

    多多给些物质奖励就是了

    其实秦始皇心里早就明白

    之前天下之所以乱糟糟一团

    就是分封诸侯闹的

    现在我做主了

    一定不能让这种悲剧重演了

    这个时候

    李斯提出了郡县制

    一下子就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

    他让李斯协助自己

    把天下按郡县制划分

    就这样

    天下被划分为三十六个郡

    郡的下一级单位是县

    每个郡有三个直接管理者

    郡守郡尉和郡监

    这三个人

    由中央直接任命

    其中

    郡守是老大

    统一管理郡里的一切事物

    郡尉是军事一把手

    统领郡里的军队

    负责郡里的安全

    郡监是裁判

    负责监管郡里的大事小情

    地方就这么着了

    接下来

    中央的部门职务也要排一排了

    秦始皇规定

    设左右两个丞相

    都是我的超级助手

    帮着我治理国家

    设一个御史大夫

    责任嘛

    一个是掌管国家的重要文件

    另一个

    就是负责监察官员们的工作

    设一个太尉

    负责国家的军队建设

    国家的安全就是你的责任了

    设一个廷尉

    来掌管司法

    制定法律

    审判案子

    嗯

    还要再设一个治粟内史

    你就负责国家的税收和财政开支吧

    反正就是收钱和花钱

    官职我是给你们了

    可你们的任命和调动

    都要由我皇帝说的算

    你们都是工资制

    从国家拿俸禄

    当然了

    干自己的

    就吃自己的

    这个官是不能传给子孙的

    上面这些东西

    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可他们都是对国家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制度

    就是后来的各个封建王朝

    它们的政治体系

    也都是依据秦制来的

    看不见的出来了

    可秦始皇还要弄点能看得见的

    当年大禹收集天下铜器

    制作了九鼎

    结果九鼎就成为尊严地位的象征

    我也要来一个

    秦始皇下令

    把原来六国的兵器给我收缴上来

    (这些兵器基本也都是铜的)

    把兵器都重新回炉

    铸造出十二个大桐人

    剩下的就铸成若干铜钟

    我不像大禹一样

    怕人偷把宝器藏起来

    你们把这些铜人铜钟

    树立在咸阳宫前面的两侧

    这样才够威风

    就这样

    秦始皇一则耍了威风

    二则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原六国臣民的作乱

    一举两得

    威风啊

    秦始皇威风啊

    可威风的不止他一个

    还有一个人

    就是李斯

    李斯这个时候已经贵为丞相了

    之前为了统一六国

    他给当时的秦王出了不少阴招

    现在他要光明正大的干点事情了

    先前我们说过

    秦始皇在李斯的提议下

    没有继续分封制

    改用郡县制来划分天下

    我们接下来的时间里

    再来说一说

    李斯的另外几个超级贡献

    战国时期

    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

    文化的差异性

    各个国家的文字是不一样

    同样一个字

    在赵国通用

    拿到秦国

    可能就没有人认识了

    现在大家都在一口锅吃饭

    以后可能还要同读一本书

    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李斯向秦始皇建议

    要全国统一文字

    秦始皇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

    下了一个命令

    从今往后

    禁止使用前诸侯国的文字

    一律以秦篆为统一字体

    而后命令李斯

    完善和推广秦篆的工作

    你来搞定

    领命之后的李斯

    加紧时间制作了新的字体

    这就是小篆

    完了之后

    李斯又亲自操笔

    写下《仓颉篇》七章

    作为学习课本

    供世人临摹学习

    小篆凝结了李斯的心血

    可不久之后他发现民间流行着另一种字体

    这种字体书写更方便

    李斯就重新把它整理了一下

    作为官方文字

    这就是隶书

    统一了文字之后

    李斯再接再厉

    向秦始皇上书

    要求统一度量衡

    原因很简单

    战国时期

    各个国家的规范不一样

    长短轻重甚至大小的规格名称都不同

    现在多家变成一家了

    大家免不了要多打交道

    一个统一的规范尺度

    是必须的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

    同样交由李斯全权办理

    新的规范出来了

    长度以寸尺丈为单位

    采用十进制

    体积容量以合升斗桶为单位

    也采用十进制

    重量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

    二十四铢为一两

    十六两为一斤

    三十斤为一钧

    四钧为一石

    度量的标准制定下来了

    李斯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要求大家去执行

    而后又制定了相关的法律

    对制度进行了保护

    统一了文字

    统一了度量衡

    这都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

    干完了这些

    您要是觉得李斯会休息了

    那您就错了

    李斯还干了几件类似的事情

    当然了

    起因还是天下一统之前的各国不同制度

    战国的时候

    商业已经比较发达了

    有了商业

    就避免不了的要有货币

    可诸侯国的货币又不尽相同

    不但颜色款式不同

    就连重量都有很大差别

    国家统一以后

    这些都给国家和谐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为了以后不再麻烦

    李斯决定

    再麻烦麻烦自己

    老程序

    先向秦始皇上奏

    阐明利害之后

    得到授权

    于是

    全国上下废除旧时货币

    由李斯大人给你们设计新的货币

    新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

    以镒为单位

    每镒重二十四两

    以铜半两钱为下币

    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

    铜半两钱就是外圆内方的铜钱

    因为设计合理美观

    携带使用方便

    铜钱一直使用到了清朝末年

    李斯干劲十足啊

    我们接下来

    再介绍一下他的另一个大举动

    新问题

    还是老原因

    原来的诸侯国都有一套各自的生活习惯

    他们的车辆宽窄各不相同

    对应的

    道路的宽窄也不同

    这要是放在以前还好

    最少还能给入侵敌人的战车制造点麻烦

    现在就不行了

    大一统

    大一统

    统一了标准

    才会有方便的生活

    李斯向秦始皇建议

    全国上下

    车辆要有相同的宽度

    对应的

    还要修建相同宽度的道路

    秦始皇明白

    这是为了国家好

    就下达了命令

    而后还是交给李斯去全权办理

    于是

    全国上下

    重新制定了车辆的宽度标准

    你是什么档次的车

    我不管

    但是

    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

    必须是六尺

    与此同时

    从京城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