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夏风云五千年-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官做的已经不小了

    就不要算我的份了

    王莽这么不配合

    自然就有人站出来批评他了

    你不能因为是太皇太后的亲戚就这么避嫌

    否者以后国家怎么赏罚分明啊

    你就不要推辞了

    可王莽还是推辞

    太皇太后就想亲自去劝导他

    那王莽就称病不上朝

    太皇太后有些不理解

    就派人去劝王莽

    那王莽还是不肯接受

    去劝的人就回来告诉太皇太后

    既然大司马不肯接受

    就不要勉强他了

    还是先把另外四个人封赏了吧

    这样大司马就会继续工作了

    太皇太后就下了诏书

    把孔光王舜甄丰甄邯都封了好大的官

    可奇怪的是

    王莽还是不肯工作

    大臣们又给太皇太后上书

    大司马虽然谦虚退让

    可朝廷该表彰的还是要表彰

    否者会让百官和天下失望的

    这时候王政君也搞不清楚状况了

    只好继续下令

    封王莽为安汉公

    工资等级上调

    还有

    让他兼职做太傅

    为了让王莽痛快的接受

    朝廷还给他写了一封策书

    在汉室危机皇位无人继承的情况下

    您挺身而出安定了朝纲

    现在国家重任您一肩挑

    文武百官的任免也由您主宰

    您德高望重功勋卓越

    这才有了国家的安定百姓的幸福

    因为这些才会有白毛野鸡的出现

    这是老天对您行为做出的反应

    所以朝廷才赐封你为安汉公

    希望您能继续辅佐皇帝

    让天下太平

    就不要辜负朝廷的好意了

    面对朝廷这么真诚热情的召唤

    王莽实在不好再推辞了

    就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封号

    不过

    那些封赏和涨工资之类的待遇

    他都推辞了

    毕竟现在国家还不富裕

    等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以后

    我再接受不迟

    对于王莽的不贪财行为

    大臣们又是议论纷纷

    太皇太后只好再次下旨

    安汉公以天下为己任

    就听他的吧

    这样

    把他的待遇和赏赐都加上一倍

    等老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

    我们再说这个事情

    对于这个好事

    王莽再一次推辞了

    他表示

    涨工资这个问题

    就不要考虑我了

    那些侯爷王爷们的后代

    还有自汉高祖以来的功臣们的子孙

    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好处

    还有那些

    尊老爱幼的人士

    生活困难的百姓

    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奖励帮助才是

    王莽的手段确实高

    就这么几次玩下来以后

    他在百官民众中的地位更高了

    这时有人给王政君上书了

    太皇太后

    我们以前的官员考核制度有问题

    很多人都不怎么称职

    应该让安汉公辛苦一下

    对他们进行一下考核

    还有

    太皇太后年纪也大了

    再操心这些琐碎的事情太辛苦了

    还是让安汉公多干点吧

    王政君本来也不太想管那些事情了

    就下了一道诏书

    现在皇帝年幼

    由我带他执掌朝政

    可朝廷的事情太多

    我年纪也大了

    实在难以胜任了

    为了国家考虑

    以后我就不想参与这些事情了

    之前因为拥立新君有功

    封了几个人为辅政大臣

    从今以后

    除了封爵的事情

    其他的都由安汉公和四辅来处理

    至于官员考核的事情

    就由安汉公做吧

    安汉公要辛苦了

    给国家选出好的人才

    你自己也能轻松一点

    这下子王莽的手伸的更长了

    他一一的接见询问那些参加考核的官吏

    对他们嘘寒问暖详细了解

    合意的就继续干

    不合自己心意的

    就上奏朝廷免去官职

    这个时候的王莽

    已经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

    王莽的名声已经很好了

    可他不是一个吃独食的人

    本着一个好不是好大家好才是好的原则

    他给太皇太后上了封奏折

    大意如下

    汉哀帝在世的时候

    丁家傅家掌权

    这两家做事太不注意

    过于奢侈浪费

    结果弄的很多百姓现在还在挨饿

    为了给天下做一个表率

    太皇太后应该穿着简朴一些

    饮食上清淡一点

    给姑妈提完建议以后

    王莽又给朝廷上书

    愿意自己拿出银钱一百万

    田地三十顷

    用来救济贫苦的百姓

    安汉公这么做了

    大臣们是纷纷响应

    这一时间官员捐款的热情高涨起来

    看大家都紧密的团结在自己周围

    王莽就带着群臣给太皇太后上奏折

    陛下您年事已高

    还这么粗衣淡饭的话

    会对您的身体不好的

    毕竟您还要教养皇帝

    安定汉室江山的

    现在依仗您的恩德

    国家这几年是风调雨顺

    而且天降祥瑞

    有灵芝黄荚朱草嘉禾这些东西现世

    您辛苦了

    我们这些臣子最大的心愿就是

    希望陛下能爱惜身体心情愉快

    希望您能穿戴彰显我大汉富贵的衣服

    吃上符合您身份的膳食

    您过的舒心愉快

    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了

    王政君看到这些有点蒙

    不过没关系

    王莽替他给百官回了一道诏书

    你们辛苦了

    我听说做皇太后的

    按理是不该管宫门以外的事情

    可我大汉这几年不好啊

    皇帝年幼不能亲自执政

    我要是不做这些事情

    又能依靠谁哪

    就像以前周公替成王执政

    是一个道理的

    为了治理好国家

    我是劳心劳神的

    生怕事情做不好

    所以当天下奢侈之风涌起的时候

    我就必须用简朴之风来给大家提醒

    这样确实挺受罪

    可如果我不带头

    天下臣民百姓可如何是好啊

    我也是盼着国家能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啊

    也想看到老百姓家家都能丰衣足食

    再等到皇帝成年以后

    好还给他一个好好的江山

    至于那些好吃好穿的

    我现在真的是没有心思去享用啊

    你们要是真心想我好

    就和我一起努力吧

    就这样

    在王莽感动天下之后

    太皇太后又一次感动了天下

    其实王莽也不只是说说的

    他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做表率

    除了带头捐款救济百姓

    每逢国家发生水灾旱灾的时候

    他就开始不吃肉

    就着点蔬菜就下饭了

    后来这事情就传到了太皇太后的耳朵里

    姑姑有点心疼侄子

    就派人给王莽下诏

    我听说你怎么吃饭只吃蔬菜啊

    这样为天下操心受累也太过了

    今年国家粮食的收成还是不错的

    你这么辛苦干活

    还是要吃点肉的

    不为自己

    就是为了国家

    你也要爱心身体啊

    (本章完)
………………………………

第127章 汉平帝(二)

    上面有太皇太后的信任

    下面有百官捧场

    按理说王莽该知足了

    可王莽毕竟是王莽啊

    他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还要再干出点大事才行

    对于王莽来说

    朝廷里的事情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

    要建功立业吧

    可中原早就安定多少年了

    这

    这

    这

    对了

    中原之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部落嘛

    王莽头脑还是很灵活的

    他不想用蛮力去解决问题

    就派遣使者给匈奴单于送去了丰厚的礼物

    匈奴人办事很痛快

    很快就给大汉朝皇帝上书

    这些年我们一直被汉朝照顾

    无以为报

    我听说汉朝人啊

    不喜欢名字里字数太多

    本来叫囊知牙斯

    为了表示对中原礼仪的尊重

    打今个起

    我改名叫知

    除了改名以外

    匈奴单于还派出王昭君生的女儿须卜居次入朝

    来侍奉太皇太后

    匈奴人做出了这么贴心的事情

    让王莽是倍感成就啊

    除了匈奴以外

    王莽还盯上了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皇后的位置

    (大家别误会

    这个位置是王莽替自己女儿惦记的)

    当时汉平帝已经继位三年了

    可一直没有立皇后

    当年霍光掌权的时候

    是费了不少老劲让女儿当上了皇后

    现在王莽也不能落后啊

    王莽就给朝廷上奏

    为了汉朝的千秋大业计

    希望皇帝早立皇后

    最好是选择名门之后

    皇帝要选皇后的消息一传出去

    这符合条件的家庭纷纷上报参选

    其中就有很多王氏家族在里面

    王莽感觉到了压力

    他眼珠一转

    就给朝廷再一次上奏

    既然选择余地这么大

    我家女儿又不怎么出众

    就不参选了

    太皇太后真的是被王莽的一片赤诚感动了

    老太太一激动又公而忘私

    王家的姑娘都是我的娘家人

    为了公平起见

    他们就都不要参选了

    这王政君激动

    可下面清醒的人多啊

    很多人都在宫门前守着要上书

    他们纷纷表示

    安汉公人那么好

    现在选皇后了

    偏偏剥夺他女儿的资格

    这我们实在难以接受

    我们都希望她做皇后

    事态进展的很顺利

    王莽舒了一口气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

    他派出朝廷官员去劝那些起哄的人回去

    结果可好

    上书请愿的人更多了

    太皇太后一看大家是如此的态度

    算了

    就让王莽的女儿做太后吧

    这时候王莽又开始谦虚了

    要不

    还是让我女儿和大家一起参加竞选吧

    王公大臣们哪能给王莽机会啊

    他们说

    选皇后是大事

    选错了就是对江山社稷的不负责任

    这皇后人选

    非安汉公的女儿莫属

    王莽很为难

    王莽很高兴

    王莽很低调

    王莽很喜悦

    他尊重了大家和太后的意见

    因为是做了皇后的父亲

    按礼数王莽是应该涨工资加封地的

    当然了

    大家也是这样要求了

    可王莽一如既往的推辞了

    太皇太后知道自己侄子就是这么个人

    就答应了王莽

    后来又说到了彩礼的事情

    因为毕竟这里还有女儿的事情

    王莽不好全部推辞掉

    只接受了一部分

    把其他的财物

    都分给了给女儿做陪嫁的人家

    王政君在继续感动的同时

    觉得还是有点过了

    就又给侄子的女儿加了一点彩礼

    结果王莽又只收下了一部分

    其他的都给别人分了

    王莽的场面功夫做的确实不错

    可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也许是宣传还不够

    不过没关系

    捧场的人来了

    陈崇

    是当时的大司徒司直

    他是相当的崇拜王莽

    一直想给偶像歌功颂德一下

    就是苦于文笔不够

    可对偶像的热情是无限的

    陈崇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张竦

    张竦是个博学多才的读书人

    他提笔成文替陈崇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章

    这封奏章涉及面很广

    这里简单摘录一些

    以下内容是我亲眼所见

    安汉公开始为官的时候

    社会风气很不好

    攀比奢侈现象十分严重

    那个时候他王家一门受宠

    可以说是势大气粗

    基本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可他没有随波逐流

    严格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

    吃穿简单作风朴实

    尊老爱幼照顾朋友

    孔子说

    苦中能作乐

    富贵依旧知礼仪

    称赞的就是安汉公这样的人啊

    他做侍中的时候

    原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虽然淳于长是他的表兄弟

    可安汉公没有徇私

    坚决主张要诛杀淳于长

    当年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就是因为这个

    汉成帝任命他做大司马

    把大汉江山委托于他

    汉哀帝继位后

    高昌侯董宏为了迎合皇帝

    想让丁姬做皇太后

    完全不顾国家体统

    是安汉公挺身而出

    弹劾了董贤

    这才让朝纲不乱

    安汉公还否决了陶国太后和太皇太后同位就坐

    这也维护了朝廷的尊卑秩序

    诗经上说

    不吃软

    不怕硬

    不凌弱

    不畏强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当时

    安汉公是诚心诚意的辞掉大司马的位置

    可定陶国太后他们一撮人

    为了排除异己排除隐患

    愣是把他赶回了封国远离京师

    让安汉公蒙受了伍子胥屈原一样的冤屈

    诗经上说

    贤人留不住

    国家要遭殃

    安汉公就是那样的贤人啊

    汉哀帝去世以后

    国家没有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董贤趁机窃取国家重要位置

    再加上傅家和丁家捣鬼

    国家出现危机

    这个时候安汉公及时出现了

    他驱退了董贤及其党羽

    在奸人没来得及作乱之前

    就稳定了局势

    如果不是太皇太后及时起用了安汉公

    后果难以想象

    孔子说

    反应快

    做事快

    才能做成事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后来

    安汉公又任用贤人共商定国大计

    去迎接新君继位

    那些贤人都升官封地成为国家重臣

    书经说

    知人善任才是大智慧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基于他的德行功绩

    大家都把他和周公相比较

    要求封他为安汉公增加封地

    可他坚决不肯

    孔子说

    有见识的人用谦虚的态度治理国家

    肯定能没问题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在选皇后的时候

    本来安汉公的女儿是在候选首位的

    可安汉公一再推辞

    后来迫不得已才接受诏令

    按理说

    父女之情天经地义

    女儿有机会和天子同尊贵

    这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

    可安汉公为国家大统着想

    是一再推辞

    书经上说

    舜一直退让不接受尧的禅让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大家容我去吐一会

    明天继续看奏章)

    安汉公从上任到现在

    是勤勤恳恳做事

    恭恭敬敬做人

    虽然他已经做的够好了

    可他每天都在进步

    安汉公不贪钱财

    做事公道

    重视教育

    生活简谱

    诗经说

    做人温和谦恭

    就像群鸟栖息在树上一样

    孔子说

    吃饭不求撑

    住房不求过分安逸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从前楚国的令尹子文

    为了国家大事经常顾不上吃早餐和晚餐

    鲁国的相国公仪子为了不让影响别人的生意

    都不吃自己家种的葵菜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安汉公为天下人才敞开大门

    为国家选拔人才

    他亲自接见官吏

    考核他们的德行操守

    诗经上说

    朝夕不懈服侍天子

    易经上说

    白天勤勤恳恳

    晚上依旧保持警惕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安汉公连续三朝做到显赫的位置

    两次参与安葬皇帝

    他处理朝政安定国家

    把朝廷上上下下都凝聚在一起

    书经上说

    处在重要位置之上

    就算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不会迷失方向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总而言之

    言而总之

    安汉公做到了前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

    先人之中

    大禹和周公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

    得到了天下人的敬仰

    可国家对安汉公给的似乎不够啊

    高祖皇帝当年因为相国萧何有功

    不但给了他很多封赏

    还给了他很多特别的待遇

    当年周勃安定汉室有功

    汉文帝就给他加官封赏

    汉武帝为了表彰有功将士

    不但给大将军卫青加官进爵

    还把他的三个儿子没成年的儿子都封了侯

    之前霍光表现突出贡献巨大

    汉宣帝就让他子子孙孙都能享受优厚的待遇

    我们再说说这些人

    那周勃能灭掉吕氏一门

    是外面靠诸侯支持

    内部有将领团结一心

    霍光掌权的时候

    正是汉朝发展良好之时

    而且朝廷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

    他的功劳可以说都是顺势而为

    就是这样

    他还错立了昌邑王为帝

    险些酿出大祸

    至于卫青

    不过是靠刀枪之力马上功夫

    就得到那么大的好处

    这些人和安汉公一比

    那真是没得比

    可安汉公却从来没有受到过他们那样的待遇

    我实在是想不通

    臣听说

    对有巨大功劳的人

    赏赐应该不受限制

    所以周成王给了周公破天荒地的赏赐

    不但给了他巨大的土地

    还给了他无数的财物

    甚至给周公的长子封地让他建国

    当然了

    这不是说周公不知道谦让

    诗经说的好

    话说的没有道理是不会被接纳的

    德行不高是不会收到报酬的

    这些都是周公应得的

    上面是古代的事情

    我们再说说近代的事情

    当年高祖皇帝曾经和群臣约定

    不是刘姓不能封王

    可吴芮还是被封为长沙王

    那是因为

    高祖想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就没有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啊

    不但我们知道安汉公的这些功绩

    陛下也是知道的

    可您却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待遇

    反而任由安汉公推辞掉他的赏赐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

    那大臣们怎么看

    天下百姓怎么看

    子孙后代又该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臣有个愚见

    应该让安汉公向周公看齐

    扩大他封国的面积

    还要让他的儿子封国为王

    这样做不但是为了表扬安汉公

    也是为了做给百官们看

    让他们看到

    只要付出了忠诚和努力

    就能得到应有的赏赐

    这样老百姓也会得到洗礼和教化

    如果这样的话

    在朝廷里

    群臣就会更努力的工作

    在外面

    百姓就会安居乐业

    这是陛下之福

    天下之福

    (终于结束了)

    这封奏折很快就来到了太皇太后的面前

    王政君热泪盈眶之后

    一如既往的没了主意

    她擦了擦眼泪

    把奏章拿给大臣们看

    让大家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就在大家没有拿定主意的时候

    出事了

    王莽的家门口被人泼了血

    这又是怎么回事哪

    这会影响到王莽的前途吗

    我们明天接着说

    (本章完)
………………………………

第128章 汉平帝(三)

    书接前文

    上回我们说到安汉公王莽家门被泼血

    那这是怎么回事那

    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们都知道

    王莽在汉成帝时候就当上了大司马

    汉哀帝继位之后

    虽然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之下

    王莽向朝廷提出了辞职

    可汉哀帝并没有批准

    后来汉哀帝的姥姥丁家和奶奶傅家得势

    而王莽因为得罪了这些人

    再次辞职得到批准

    日后更是被撵出京城

    现在汉平帝继位了

    为了让当初的悲剧不再重演

    王莽决定先发制人

    他就给太皇太后上了奏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