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怀刀行-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彭——”
负责警戒的宋军士兵,以为俘虏要闹事,一刀柄将那狂徒打翻在地,呵斥道:“给我老实点!”
“大家都是汉人,天下汉人本一家吗……”刘伯温试图从另外的角度去打开战俘们的心扉。
“呸!”又是几个狂悖之徒从人群中冒出来:“郝十三就是明教的叛徒,是汉人的叛徒。”
“他不杀压迫我们的色目人,反而用他们来打败我们!”
“他准许儒、佛、道、也里可温(传教士)的存在,是明教十足的叛徒!”
“对!罢黜百家,独尊明教!”
……
“咣——咣——”
骁勇的大宋卫士,悉数将狂悖之徒一一打翻在地,却依旧有刺耳的声音,从战俘的人群中传来。
郝仁在宿卫们的簇拥下,伫立在刘伯温的身后,他知道无论和这些人说些什么,都是自取其辱。
战俘们的话实在刺耳,愤恨的郝仁面色铁青,咬的牙齿咯咯作响。
刘伯温这个君子型文人,显然不适合和这些战俘做交流。
施耐庵轻轻的推开刘伯温,他因为气愤,连胡子都立了起来,愤怒的咆哮道:“倘若尔等成为北地人的俘虏,此时早已经身首异处,我家陛下素有仁心,想饶恕尔等,尔等狂悖之徒,却不知我家陛下恩义,在此大放厥词,以怨报德,难道都想找死吗?”
“老杂毛!”另一个狂悖之徒挺身骂道:“‘生亦何欢,死亦何哀’,卫教而死,死而无憾!”
施耐庵乃是脾气暴躁之人,自从他少年时仗剑走江湖之时,骂过他的人,没听说有一个活着的,而今大庭观众,被人骂做‘老杂毛’,施耐庵暴跳如雷,骂道:“兔崽子……”撸胳膊便要大打出手。
“不得冲动!”郝仁强压怒气道:“无故咒骂他人,按照宋律,杖二十!”
郝仁身边的宿卫领命,像拎小鸡一样,将那咒骂施耐庵的狂悖徒拖了出来,军棍抡的虎虎生风,直打的那狂悖之徒哭爹喊娘,叫苦连天,却没有一句求饶认错的话语。
“陛下!”施耐庵估计军帐不能打死人,余怒未消抱拳请命道:“这些狂悖之徒,魔鬼已经侵蚀了心灵,不知道朝廷的恩义和法度,更没有一点礼数可言,臣奏请将他们悉数斩首示众!”
常遇春听闻又要杀人,眼中放光,摩拳擦掌的附和道:“末将愿意请旨行刑!”
刘伯温也进言道:“战俘狂悖,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郝仁热血上头,知道这些人已经无可救药,非常痛恨这些人,他只要轻轻的点一下头,这些让他痛恨的人,将会彻底在世界上消失,甚至连本朝写的历史,都要模糊掉此事。
这些祸害留着,很可能给自己造成悔恨:因为杀人太少而丢弃江山。
可是,这是两万条鲜活的生命啊,脑袋砍掉了,就再也长不出来,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家室,也是两万名充足的劳动力。
郝仁面部表情轻轻的抽搐了一下,喉结上下翕动,他连续咽了三口唾沫,希求自己能找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留下这两万条的人命。
而施耐庵等一应文武官员,却都翘首期待着,期待着郝仁轻轻的点一点头,众人便皆大欢喜了。
“华夏已经经历太多的苦难了!”郝仁在处理这个问题,经过三次吞咽唾液,强压愤怒而改变了自己的冲动,决定只杀掉其中的害群之马:“值百抽一,杀人不超过二百名,以战犯罪论处。此事就交给刘伯温大人全权处置吧!”
“陛下,我可是刑部尚书啊!”施耐庵不能亲手惩处咒骂他的人,心中不爽,抱怨道。
“你下手太重,就去给刘伯温做助手吧!记住,挑其中冥顽不化者杀!”郝仁叮嘱道。
“那剩下的人怎么处置?”刘伯温请示道。
“剩下的人以战犯从犯论处,披甲带锁,发北地屯垦!”郝仁吩咐道,又道:“召丁普郎、邹普胜、刘福通来军中见驾!”
(未完待续。)
………………………………
第四百零五章 堵不如浚
宋军主力屯兵在栈道下,军中工匠和兵士们,抓紧抢修入蜀栈道。
栈道修复属于高空作业,实际施工既危险又困难。
首先要清楚烧毁栈道的残骸,将残存的木桩从石洞中挖出来,用新的长木桩替代,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依靠着岩壁,在栈道下边搭建支撑臂,以加大栈道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栈道上下,都是万仞悬崖,栈道只能从一端修起,慢慢向前推进。郝仁纵然有十多万大军,也无法克服这个困难,而提高工作效率。
工匠们给出的意见:没有三个月,恐怕难以完工。
目前大宋的土地,东西略显狭长,东起大海,西至巴山,往西的巴蜀之地和‘宣正院辖地’(地理位置和面积相当于吐蕃国)没有在大宋掌握之中。
巴蜀在大夏残部控制中,宣正院辖地名义上归蒙元,可是蒙元在宣正院没有太多驻军,而且两地地势险峻,不适宜大军行军,况且从北面适合进入宣正院辖地的‘哈密力’,又在察合台汗国后王的割据势力,暂时不隶属于蒙元。
宋土广阔,已经劈空将蒙元庞大的土地,南北一分为二的阻隔开。南面的敌人,是以元梁王为首的敌人。
元梁王虽然失去与大都的联系,没有后援,却占据大理国、安南故地为战略后方,地势险峻,兵力也在二十万以上。
北面的敌人远远要比南部敌人更强大。
北面敌人以元大都为中心,有王保保、孛罗帖木儿等大军阀,单是两家军阀,便各佣兵数十万之众,而且还有北部草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西北、东北各汗国、属国的援兵陆续派往中土,北部的敌人,才是大宋真正的敌人。
宋的土地面积大了,和敌人接壤的土地面积自然也就大了,况且中原的群雄已经被郝仁消灭殆尽,剩下的南北两面大敌,郝仁没有盟友,只能靠自己面对。
好在郝仁畏惧的老对手、舅丈李察罕在山东被义军田丰、王实诚刺杀,王保保平定山东之地后,蒙元内部产生了矛盾,本是太子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进而演变成王保保与孛罗帖木儿两大军阀,旷日持久的内战。
郝仁不知道敌人的内讧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还能够留给自己多少的时间继续发展,按照郝仁的计划,先要平定了巴蜀之地把大批军队腾出手来,倘若北地继续内讧,便可先南后北,彻底解决掉云/南的元梁王,再谋划北定中原。
郝仁依旧是在与时间赛跑,不过,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郝仁还是懂得。栈道只能一寸一寸的慢慢修,还要反复的提醒注意施工安全。
郝仁大军主力追击明玉珍,行军速度太快,与吴六奇、俞通海的水军失去联系,又走丢了俞通河一军,郝仁只能一面派人去后方禀报大军的所在位置,一面派人打探两支军队的消息。
郝仁在山中的简易军帐,盛文郁、刘福通、邹普胜、丁普郎,奉命而来,东西两厢,盘坐在羊毛毡上,案几上摆着酒肉,南北明教的教派中残存的勋贵,已经悉数到齐。
盛文郁、丁普郎分别在北地的杞县、南部的饶州统军,隶属于宋军序列,奉召而来,邹普胜在汉口投降,召之即到,唯独刘福通,一身道士服装,四处云游。
郝仁曾经授以刘福通类似于北地‘答乐翰’的地位,既,无论刘福通所到何地,百姓和官府都有为刘福通无偿提供酒食的义务,刘福通只要在文书上盖上自己的印信,提供酒食的人便可以到官府报销开支,若是用后世的眼光,有点类似于星爷电影中,苏花子奉旨讨饭一般。(注:苏花子本名苏灿,乃是清末民国著名的武师,号称广东十虎之一,此处引用的并非史实。)
郝仁便可以根据各地上报的报销单据,掌握刘福通的动向,郝仁很容易便把恰好在汉口的刘福通找到。
酒至半酣,郝仁佯做漫不经心道:“人是血肉之躯,难道真的能通过焚香祷告、喝符水,而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吗?若是果真如此,我倒是想试试。”
无论是北派的白莲教,还是南派的弥勒教,都在不同程度的宣扬刀枪不入,四位列作的都是明教的高级领袖,自然知道这些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是蛊惑民众罢了,却不知道郝仁为何突然发问。
邹普胜不敢欺瞒郝仁,先道:“陛下,这些都是骗人的把戏,不过是用来利用招徕部众,提高军队战斗力罢了!”
“我的军队不宣扬这些,不也一样的打胜仗吗?”郝仁似微醺道。
盛文郁拍马屁恭维道:“陛下神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乃华夏之福也!”
郝仁又问道:“明教中所宣扬的光明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弥勒、明王,真的能够托生转世,带人类奔向光明吗?”
盛文郁和邹普胜所讲的光明世界,彼此间有些细小的差别,大意上说的就是人人平等,人人欢乐,百姓各得安居、衣食保暖,至于明王和弥勒,是南北派不同的图腾,两人纷纷认同存在。
“依我看,陛下建立的社会,正是教义中宣扬的光明世界,而我等,包括家师也都看错了,陛下才是真正的明王、弥勒转世呀!”丁普郎拍马屁道。
盛文郁、邹普胜纷纷点头附和:“陛下宽以待人,非是明王(弥勒),不能有此仁心!”
“几位大人如是说,倒是让我寝食难安了!”郝仁故作邹眉道,几位大人纷纷询问为何?
“倘若日后再有人蛊惑新的明王、弥勒转世,来推翻我的统治,我刚刚建立起来的和平,恐怕就要被打破,聚齐起来百姓会重新流离失所?”郝仁若有所思道。
郝仁如是说,几个大人们隐隐的感觉到杀气,都惶恐起来。
自从陈硕真利用明教起义之后,明教多次被列为魔教,禁止在民间传播,就是以开明著称的宋朝,自方腊利用明教起义之后,也将明教列为魔教,连以信奉自由的蒙元,也因为彭莹玉在袁州举事而再次将明教列为魔教。
郝仁可是不信明教这一套,难道是郝仁将他们招来,准备痛下杀手吗?
“陛下勿忧,我以明教光明左使的身份,宣布光明已经实现,陛下子孙世代为明王转世,此事便可了结了!”盛文郁灵机一动道。
邹普胜也忙道:“盛大人所言甚是,明教自波斯传来,在中土变更太大,已经脱离原来的本意,臣特向陛下请辞掉一切职务,前往明教的发源地波斯,探求经籍的本源,在不过问教务中事!”
丁普郎道:“我可以帮助盛大人在南派明教中,宣扬明教的新教义!”
郝仁此时已经彻底‘醉了’,醉醺醺道:“我看那什么刀枪不入,也要不得了,那是封建迷信,皇权和法制,是永远高于教权的!”他看诸位大人如此配合,便决定不再取消明教,而是利用丁普郎、盛文郁彻底修改教义,把教众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指引。
郝仁根据后世的历史推断,明教是杀不光禁不绝的,明之后,便爆发多起利用明教、白莲教举事的事件,甚至在晚清,有人蛊惑百姓,用血肉之躯对抗洋枪。
刘福通只是默默地品酒,自始至终,始终未发一言,两行浑浊的泪水已经从眼中落下。他是魔教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整个家族入了魔教,仅仅余下他孑然一人,而所谓的光明果实,却被别人取走了。
(未完待续。)
………………………………
第四百零六章 平定巴蜀
一队千余人的小型队伍,在巴蜀的崇山峻岭中穿梭,士兵们满是征尘,面有菜色。
俞通河都帅的两千精锐骑兵,一人双马,负责阻断明玉珍撤退入巴蜀的栈道。
俞通河看栈道险峻,烧毁恐怕难以修复,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兵马过了栈道才将栈道烧毁一段,想用郝仁常用的掏心战法,兵行险招,凭借手中的两千人,直捣明玉珍的老巢渝都。
“总管大人,如今我等已经迷失方向,寻不到渝都的方向,士兵们给养已经断绝,退路又已经烧毁,如之奈何啊?”骑兵千户也可台嘴唇干裂,抱拳请命道。
“崇山峻岭,有的是山珍海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士兵到前面的那座山,围猎解决今日粮食问题!”俞通河马鞭指着前方的一处高山道。
俞通河此时心里明白,千户所言的给养断绝,并非粮食的问题,两千人的队伍,一人双马,保持骑兵标准配置的情况下,至少还有两千匹马可以杀了裹腹,这支两千然的骑兵,本可以有更远的征途。
战马在汉地属于金贵的东西,郝仁费劲洪荒之力还不容易收集战马,组建了汉地最强大的骑兵队伍,俞通河是北地人,他深知马匹的特殊意义,所以他舍不得杀战马充饥。
巴蜀之地多高山,且地广人稀,两千精锐骁勇善战,各个配备精锐的庆丰连弩,只要围一处高山打一次猎物,便可以保证三两日的给养问题,而且真正影响这支骑兵战斗力的是食盐。
饥一顿饱一顿不能够影响这支骑兵的战斗力,而食盐是身体必需品,身体一旦没有食盐的摄入,整个人都会身体乏力,进而引发各种疾病,使得整个军队失去战斗力。
俞通河在山里转悠一个月有余,也攻打了一些村落,食盐在巴蜀之地是金贵东西,寻常村落是不能解决两千人的食盐供应问题,俞通河始终没有解决食盐的问题,进而大军行进到白帝城之下。
面对着白帝城的城墙,俞通河这个状的如同公牛一般的身体,因为食盐缺乏,连攀爬城墙的力气都没有,又没有攻城的器械,只能望城兴叹。
不过俞通河发现一个问题,自白帝城之内,有源源不断的兵马向东开进,派几个壮硕的兵力抓了两个舌头,才知道大宋军的水军,正在猛攻兵书宝剑峡,而大夏的兵士,正是向东增援,阻止宋军突破大夏的长江防务。
俞通河在绝望中看见希望,双腿一夹马背,命令道:“向东,攻打兵书宝剑峡!”
……
兵书宝剑峡,两侧山峰夹江,地势异常险峻,作为大夏在长江上拱卫渝都的最后防线,也是大宋水军与大夏残军鏖兵的战场。
战场上硝烟四起,炮声隆隆。
江防军都督吴六奇,与水军都督俞通海,伫立在同一艘楼船的甲板上,用单筒望远镜查看战场上的情况。
兵书宝剑峡地势险峻,战舰无法通过敌人的防线,只能派水军等岸佯攻敌人的堡垒要塞。
水军擅长水战,不善于佯攻陆战,宋军水兵被山顶的滚石、弩箭再次打击,数百名水兵横尸山腰,宋军的水军,却死战不退,发生呐喊,冒着敌人的矢石,奋勇向前。
吴六奇心疼自己的水军,将拳头捏的咯咯作响!
大宋军有几种不同的兵种,不同的兵种承担着不同的作战任务,而这两支水军此次所领的作战任务,就是追歼大夏的水军,攻坚,显然不是两军的作战任务,也不是两军擅长的。
倘若需要水军攻坚时,郝仁必然会命水军搭载善战的步兵,用步兵去攻城,绝对不会败家,用辛辛苦苦训练的水军,去打不擅长的攻坚战,训练一名水军,要远远比训练一名步兵困难的多。
而吴六奇、俞通海两军,没有因为自己不擅长而回避战争,也没有穷凶极恶到不顾士兵的死活只要军功。
“俞都督,水军成军不易,不能让水兵再白白的消耗在不擅长的的攻坚上,向陛下请求增派步兵吧!”吴六奇内心泣血道。
“吴都督说的极是!”俞通海颇为认同道:“可是派往宜州送信的信使还没有回来,我军暂时已经失去与陛下的联系,陛下现在不知道帅兵追击敌人于何处,如何向陛下禀报我们的情况呢?就算我等联系上陛下,关山路远,待接应步兵来时,不知何年何月,恐怕倒时大夏准备的更加充分。我已经派小船去西陵峡接应留在那里的海军,今日且先如此,待海军的生力军达到,容我海军再攻上两阵。”
“吹号角,让江防军退下来吧!”吴六奇命令道。
“且慢!”俞通海忽然发现山顶的敌人有一样,赶紧阻止道:“情况似乎有变化!”
只见山顶山,敌人已经大乱,一支宋军骑兵,正在山顶上奋力冲杀,奔腾的战马,将敌人冲得四散奔逃,而马背上的骑手,似乎没有多大挥刀的力气。
“哈哈!”吴六奇也发现山顶的旗号,兴奋的大声惊呼:“必然是陛下大军已经先行从栈道入蜀,派兵马来支援我们了!决战的时机倒了,传令三军,发动总攻!”
“呜——呜——”宋军水军号角呜咽。
俞通海都帅水军战舰,奋力向前,以火炮压制两侧敌人,吴六奇作为两军统帅(江河中以吴六奇为帅,海上用兵以俞通海为帅),亲自都帅自己的卫队,下船步战。
宋军在此方战斗中,受蒙元影响较大,郝仁作战时候,每每在决战关键时刻,都是亲自帅军冲锋,更何况吴六奇、俞通海这样的统军都督了。
宋军中已经形成固定思维模式——主帅出马,此战必胜利。
……
夏军的江防兵峰向东,不等提防山后出现大批骑兵,也不知道山后有多少敌人,在两军的夹攻下,兵书宝剑峡的夏军,被彻底击溃。
“陛下已经入巴蜀,派尔等来接应我们吗?”兵书宝剑峡山上,吴六奇与俞通河骑兵会师,兴奋的问道。
但是,吴六奇看着相貌狼狈的俞通河,心中不由得大惊。
来人如此狼狈,难道是陛下兵败巴蜀了吗?
俞通河此时已经缺盐严重,嘴唇干裂,咬着牙关发起的一次冲锋,当他恍惚的看着吴六奇熟悉的脸,眼前一阵发黑,“盐……”他喃喃的念叨着,便一头栽落马下。
(未完待续。)
………………………………
第四百零七章 再开国宴
大宋中兴四年正月十八,年终岁初大朝会完毕,郝仁在庐州城外,搭建简易木质板房(庐州城内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这许多人),大宴文武群臣。
自大宋中兴二年,郝仁亲自都帅兵马平定残汉、大夏,将两路诸侯彻底消灭后,郝仁便回驾庐州,整个中兴三年,郝仁都留在庐州整顿朝中一应军阵政务,整个大宋的朝堂上下,为止一新。
当然,郝仁无力统一华夏,构建大宋强大版图的军事行动,却没有停止,不过是几个主要将领在打并不是很大的仗,在整个中兴三年,大宋的版图,有了很大的发展。
不但平定了巴蜀之地,连巴蜀之地以西的宣正院辖地,也经邓愈用兵,彻底将宣正院辖地的苦寒之地,纳入自己的版图。
就像老虎捕食一样,大宋也必须积蓄力量,才能够出重拳,彻底将敌人全部打倒。
郝仁一身淡纯白色的长袍,上面缀满了黄色的云龙纹,头戴珠光宝气朝天琉璃冕,越发显得优容华贵,一副修整整齐的浓密黑须,越发显得沉着干练。
他稳稳的端坐在宴客厅的中间位置,四个皇后杨芷玉、郭惠儿、王梦晨、陈小鱼,一个贵妃翠袖儿盛装并排列作左右,后面还有七八名妃、嫔,面貌生疏,是郝仁这几年新纳的妃嫔,虽然气质各异,却各个倾国倾城。
也似乎只有这美女与云的配置,才能彰显出郝仁帝王的本色,郝仁这几年来,不过也就新增这七八名妃嫔,按照礼部的标准,距离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还差着很大的境界呢。
宴客厅之中,东西两厢,按照军功、官职、等级,各列作前后三排的文武大臣,队伍可谓恢弘壮大,从郝仁的坐下,一直列到门口。
每个官员独自一个席位,案几的左上角,别出心裁的做写着各个官员的名字,也正是如此,近百名的官员,才能各得其座,而不显得丝毫混乱。
各位大臣都穿着统一的复宋新朝服,越发显得一切官员精神面貌。
郝仁离席,举酒主客道:“大宋有今日之成绩,全赖诸位大人之力,今年国宴,武将中以邓愈平复宣正院,而居武功第一,御史姚广孝在扶桑开疆拓土,列为文功第一,希望两位大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来年首席的位置,也请各位大人奋勇向前,争取来年坐在首席的位置,诸位大人请满饮此杯,为我们今年的首席攻城庆功!”
“恭祝两位首席攻城,谢陛下赐宴!”近百位文武官员,一起主公,为邓愈、姚广孝祝贺,紧着着跟随郝仁,一饮而尽。
邓愈、姚广孝年纪都不到三十岁,年纪轻轻,居年功首位,二人不敢贪功,纷纷自谦道:“全赖陛下教导有方!”
郝仁又举起第二杯酒道:“姚广孝、徐达、赵继祖、蒋英、李宗可诸位大人!”
几位驻守昔日驻守扶桑的几位官员,已经按照三年期限,换防回来,听闻陛下点名,赶紧纷纷出班抱拳道:“臣在!”
郝仁摆手示意几位大人放松落座,又笑语盈盈道:“几位大人不必拘礼,几位大人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