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怀刀行-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升文弱,年纪不过七八岁,常茂虎头虎脑,年纪不过五六岁,郝仁问了两个少年,才知道常升学文,开始读四书了,常茂学武,如今已经会了两套马槊套路!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郝仁称赞道(虽然此时看不出来有什么大作为的样子):“来啊!这是国祚叔送你们的仪刀,只许在家里玩耍,不许出去伤人!”

    “谨遵大元帅教诲!”

    郝仁说着,将两把与送韩林儿一样短刀,乃是寿州将作坊打造的,送与两个少年,两个孩童满心欢喜,跪地受领。

    对刀剑的喜爱,是男孩子的天性!

    蒙元时期,连百姓家菜刀都不允许随便用,如今尚未成年的孩童,就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佩刀,这就是庆丰军与蒙元的最大差别所在。

    “只求快些长大,与大元帅杀敌立功!”常茂颇有乃父遗风,豪情万丈的说。

    “我要弃文从武,长大也要为大元帅冲锋陷阵!”常升也坚定的说。

    “学文不耽误学武,学武,也要学文,两者相得益彰!”郝仁一副慈祥长者的姿态,告诫二位。

    郝仁对常遇春家的一番拜访,换了祖孙三代的衷心,虽然孩童的话,当不得真,郝仁还是感觉,这些足够让猛将常遇春暖心了。

    历史上,太多父母因为忙着奋斗,疏忽了子女的教育,导二代坑爹败家,看来是时候,办一所学校了,让庆丰军的子弟,入学堂学习,不能因为将领在外,耽误子女的教育工作,少年,可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庆丰军的未来!

    (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二章 阻力不小

    元末的百姓,久经铁蹄奴役以及战乱之苦,好不容易安定了一年,要给百姓生活的希望,也要给百姓来年的愿景,新年的庆丰军二十三声礼炮,正是拉开一三五六年的新春。

    庆丰军各地的不少百姓商贾,都来庐州参加庆典,庐州太守罗本,为了不发生踩踏事件,也不引起城内的混乱,将庆典的场地,选在庐州城西的肥水南。

    庐州城门彻夜不关,成队的士兵在城内、城外巡逻,维持庐州的治安,是夜庆典场地,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百姓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忘却上一年的烦恼,寄托美好的新年愿景。

    郝仁先敢了两个场子,与将作坊的工匠们在伙房共进晚餐,又与军营的当值的将领们把酒言欢,然后才带着四个正妻并翠袖儿姑娘,小舅子陈小二,陈小三,小姨陈小妮等,坐在庆典场地的观景台上,品着醇香的美酒,与万民同乐。

    那一夜,气温达到零下十度,不少百姓,也效仿郝仁,就观景台四周,点起篝火,拉上酒桌,与台上的郝仁及文武们,举杯唱喝!

    万名同乐,真正的与万民同乐!

    几天劳累,蓦然放松下来,郝仁醉了,醉的很深很沉,热闹的景象都已经在脑海中忘记了,只记得下面的百姓,衣袖如云,向他挥手高呼‘万岁’!

    “少年乃是华夏的未来,百姓学识的多少,决定兴盛,很多将士出征在外,无暇管教自己的子女,我准备在各州县办大、小学堂,凡庆丰军治下的六到十六岁的孩童,都有学习的机会,诸位大人怎么看?”年初一一早,郝仁就召集几个在庐州的重要文官穆有才、罗本、刘伯温、廖永安商讨创办学校的事情。

    诸位都是文人出身,都是自己的家长在家延请的先生,听说办学校,乃是让更多人有求学的机会,这事一件好事,众人都微笑着表示满意,还未等众人开口,却听元帅府长史穆有才虎着脸,率先发话。

    “办学校,确实是一件好事,不过,大元帅,我只想问一下,学生是否需要缴纳馆资?这个馆资,以多少为标准?”

    穆有才是穆家寨出来,乃是跟随郝仁最早的人员之一,他对郝仁太了解了,郝仁一说这话,他就知道,自己这个长史又要掏钱,郝仁肯定要办免费学堂了,他心疼,肉疼,肝疼!

    众位参军知道穆有才与郝仁的关系,就差穿一条裤子了,见穆有才说话,众人都欲言又止,只听这两位兄弟对话。

    “若要收取馆资,必然有许多子弟不能入学,我的意思是,不但不收取馆资,就是学生所用的书本、纸张也一概免费!”郝仁平和道。

    穆有才颇为不快的反问道:“是不是大元帅还想,像对待工匠与士兵一样,也要给他们发钱啊?”

    郝仁的心思,都被穆有才意义的猜中了,他确没有听出来穆有才的弦外之音,满意的笑道:“不愧是元帅府的长史,不愧是穆家寨的兄弟,这般的了解我,我确实有此意!”

    不曾想,穆有才怒气冲冲的走上前,‘啪’的一声,将厚厚的账本重重的摔在案几上:“大元帅就知道一味的花钱,你看看吧,你的账面上还有多少钱?”

    众参军、太守无不愕然,不知道穆有才哪里来的发这么大火气,居然敢对大元帅这样说话!

    郝仁却颇感欣慰,穆有才肯跟他发火,证明他有意见,手下有意见就该提,这样才不会迷失,这对庆丰军是一件好事儿,能让郝仁在权利的顶峰,不能迷失。

    穆有才是个仔细的人,郝仁才会选择他管理大帅帅府的一切收入支持,不过,这穆有才仔细的优点,同样也是他的缺点——仔细过头吝啬。

    穆有才依旧不依不饶,碎碎念道:“减免各新占领城池一年的赋税也就算了,如今一年期限已经过了,各地方收那么轻的赋税,勉强够大元帅府庞大体系支出运营,对江南用了一次兵,也没有明显的账目收入,给军队、工匠的薪饷,给官员们的俸禄,都是靠我卖东西赚来的,大元帅若要如此败家,你的这个管家,我不当也罢!”

    穆有才越说越气愤,最后血气上涌,直接放狠话,撂挑子不干了!

    郝仁一直一言不发,还真以为自己的家底,被败光了呢,他翻看账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娟秀工整的小楷,每一笔收支的账目,都记得非常清楚,不过字体太小,郝仁必须拿进眼前,瞪大了眼睛,才能看的清楚。

    “穆长史,你这字不能写的大一点吗?纯心难为本大帅是不?”郝仁看的烦躁,随口道!

    穆有才余怒未消道:“我这不是为了给元帅府省点纸张吗?难道这也有错啊!”

    郝仁知道,穆有才是一个仔细道近乎吝啬的人,第一次攻占寿州的时候,穆有才统计府库的铜钱、粮食数量,铜钱一枚一枚的数着,粮食一合一合的量(合,容积单位,古代最小的体积计量单位),好不容易拢出来府库的数目,乐得跟范进中举似的,还是郝仁友情出演范进的屠户老丈人,一巴掌把他打过来的!

    穆有才之所以把字写那么小,眼睛都快累瞎了,就是简单的为了节省纸张。

    郝仁把桌上的单筒望远镜拆了,将望眼镜的那个凸透镜拿出来,账本的字体轻松看清。

    郝仁也不将镜片重新装回去,而是对身后的宿卫陈达道:“拿去将作坊,让工匠们镶嵌一个铜套、短柄,送与长史!”

    郝仁不与穆有才正面碰撞,而是温言道:“庆丰军不差这一点纸张,这个跟你的眼睛比起来,微不足道,若是你日后还要把字写这么小,我送你的东西,或许对你有帮助!”

    郝仁猛然想起来,没准穆有才这个葛朗台先生,有了放大镜,会把字在放大镜下把字写的更小,才又告诫道:“以这个账本字体为下限,再比这字小了,当心我让宿卫们,把你当雄鹿烤了!”

    穆有才不是想撂挑子不干,在古代,办免费学堂,这是前所未有的,在穆有才看来,郝仁就是败家,别的参军恭维老大,他不能恭维,要不,老大这点家产,早晚要败光了,他被郝仁的两句话,说的心也软了,不过,他的原则和立场不能变。

    (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公私分明

    “这不还有不少盈余吗!”郝仁指着账本的结余,对穆有才道。

    长史穆有才的账目做的分明,凡是各地的赋税、府库缴获,都算作是庆丰军的公家账目,单独做了一个账本,至于买食盐、铜镜、兵器等的收入,另外做了一本账目,他看做这是郝仁的私产,没有郝仁,哪有这些紧俏的东西在市场流通,他认为这个是公私分明。

    穆有才两本账本一对比,尚有盈余近百万贯之多!

    “这是大元帅的私产,不能这样不声不响的打水漂了,大元帅要是还让我做这长史,我就不出这个钱!”穆有才理直气壮的说。

    ‘这些钱没有公私之分,都是庆丰军的,我是大元帅,这钱,怎么花,难道我说还算吗?穆有才这个守财奴!’

    郝仁又好气又好笑,很是无奈,不理会穆有才,对余下三人道:“学堂一定要办,刘参军、俞参军、罗太守,不知道你们还有什么意见没?”

    罗本道:“自古以来,免费学堂,贯中从未听说,主公若想重民智,只要开科取士,让士子儒士们看到读书的希望,读书之人,自然趋之若鹜!”

    俞通源道:“办学堂是好事,不过,不收取任何费用,还要主公倒贴学生的钱,属下认为不和规矩,我们不指望学堂盈利,我们也应该象征性的收取成本,勉强能维持学堂开支为上策!”

    刘伯温道:“都督仁义,慷慨拿自己的私钱兴办学堂,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可以收纳士子文人之心,士子之心,乃民心也,主公若是如此,霸业可成也,不过也就象征性的办一两处学堂,没必要大张旗鼓,遍地开花,如今开科取士,才是王道。”

    郝仁也没想到,办一个免费学堂,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人家某某某,生了小孩,据说某某拨款养道十八岁呢,不过这里是元末,民智未开,不能用普世的观点连下结论,诸位文官有如此见解,实在不足为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本帅想如此做,并不是想收纳什么虚名,而是为华夏的长久兴盛,万世不衰,也为了庆丰军长久的人才供应。百姓的赋税虽然轻,与办学堂比起来,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只要我们把百姓的基础设施做好,百姓都得到实惠,日后加税,百姓也会心甘情愿!”郝仁与众位参军解释道。

    郝仁自然不能说什么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倒是把先有鸡,先有蛋的伪命题,给诸位手下说的云里雾里,做了好一番解释,说明这个学堂不会败家。

    几位参军,最后被郝仁的高见所折服,知道主公的学识,他们翻遍古籍也学不来的,都同意了郝仁兴办学堂的事情,其中还有许多细节,不做起来,不知道其中的问题,包括财政预算、学科设置等,郝仁命庐州太守罗本,率先在庐州辖区做示范,三五个月成熟起来,再在庆丰军全部的地区推广。

    剩下的就是先让帅府长史拨款的问题,穆有才一听,诸位参军都同意了,也忘记自己刚才还要撂挑子不干,就郝仁的桌上,将账本紧紧的抓在怀中,说什么也不拨钱。

    郝仁见自己赚来的前,花起来还这么费劲,确实有些恼了:“左右,给我逮起来,先打他十板子!”

    陈达、斐冠军乃是郝仁的过命亲信,不知道穆有才与郝仁的交情,早就被穆有才的举动激怒,虽然骑马不怎么样,对付一个文弱书生,还是绰绰有余,二将凶神恶煞一般,将穆有才像抓小鸡一样的逮着,斐冠军按着穆有才,陈达操起手下递过来的军棍,举手就要打。

    穆有才打衣服咋就破旧不堪,如今袖子也被扯掉了,他也不挣扎,可能怕挣扎给衣服造成更大的破坏,只是死死的抱着账本,口出豪言:“主公公私不分,要打便打,打死我也不出钱!”

    虽然没有这个长史的命令,郝仁照样可以去府库支领钱财,那样,任命手下的一应官职还有何用?自己的政令都传达不下去,日后怎么治理手下官员?

    俞通源、罗本等见郝仁真动怒了,陈达、和斐冠军确实要打穆有才了,赶紧拉住两个宿卫千户,让两个千户暂时不要动手。

    俞通源道:“穆长史一时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待我在与他解释,求主公暂时记下他的板子!”

    罗本也顺着俞通源道:“暂时不需要长史拨付款项,先用我太守府衙的办公经费先搭起学堂的架子,日后再有用度,我请示主公再向长史请款也不迟!”

    郝仁也没想真打穆有才,只是想吓他一下,让他拿钱也就算了,谁知道侍卫一下子将他的衣服扯破了,这让郝仁更加于心不忍了。

    穆有才虽然吝啬,却不贪财,没有将钱贪污道自己家去,那一身衣服还是郝仁赶往颍州路上,给弟兄们买衣服,因为银子保值,店家特意送了郝仁两件长衫,穆有才穿的还是那时候的长衫呢。

    刘伯温摇着羽扇,慢声细语道:“主公确实公私不分,这钱,确实需要一个内外账目,外账知应补足,主公可从内账暂时借给外账,等府库有钱财,再还上内账,如此最好!”

    穆有才躺在地上,插话道:“还是刘参军学问高,正应该如此!”

    郝仁也认为有道理,日后天下平靖,自己难免会有奢侈的花销,以穆有才这个态度,日后指望问他要钱享乐,估计可能性很小了,怕那会他又要说,这钱都是公家的账目了。

    直到郝仁同意将庆丰军经商所得,百分之二十入内务府,穆有才才从地上挣扎起来,拿出大算盘,‘噼里啪啦’的打了一通,算下来,庆丰军还欠郝仁二十万贯。

    无非就是把钱从左口袋,换成右口袋而已,钱也没离开郝仁的口袋,郝仁这回再让穆有才‘借’罗本一万贯,穆有才就欣然同意。

    “主公可要有信誉啊,不要借了不还!”穆有才还不忘刻意强调一下。

    “穆长史忠于职守,赐白银百两,锦袍两领!”郝仁朗声道。

    穆有才端着账本,将账目记下,才又问:“这个就算作内务府支出吧,外务府账目没钱,免得向内务府借钱费劲儿!”

    一句话,将在场的所有人都逗笑了。

    郝仁又经过与几个参军商议,确定了创办学堂的方案。

    小学堂是准备在全国推广,属于启蒙教育,不具体分科,力求学生全面发展,学制为六年,书本、纸张全部免费,六年学业满了,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升入州府设置的大学堂。

    大学堂除了招收小学堂升上来的工费生,未通过考试的可以自费入学,大学堂学制三年,具体分文、武两大科目,结业考核合格者,可以升入庐州的太学堂。

    太学堂分文、武、农、医、工五科,面向全国招生,年纪三十岁以下的,通过考试免费入学,不招收自费学生,三年结业满了,通过毕业考试,就可以任命官职。

    郝仁最终与参军们商定了这样一条培养人才的道路,剩下的就是由罗本在庐州示范完毕,在庆丰军所有的地区推广了,要最终成型,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庆丰军的人才奇缺,此时靠办学堂,是远水解不了进渴。

    单是一个太学堂的教学人才,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郝仁目前急需人才,而且目前民间也有很多饱学之士,也要给他们希望,不能让他们成为改革的牺牲品,何况,科举制度在华夏已有深远的历史,不能废止!

    “着手准备开科举试!”郝仁道。(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莘莘学子

    “了不得了,开恩科了!”东溪村儒士武甲,在县城听到庆丰军举办科举考试的消息,汗涔涔的跑进村内好友胡明的家中。

    十年寒窗,只为一举登科,自汉唐以来,读书致仕就是天下读书人的希望,更是穷人改变命运的希望。

    胡明正摇头晃脑的背书,听闻此事,心中大喜,丢下书,不敢相信的问道:“此事当真?”

    “当真,庆丰军大元帅在今年三月初五,在庐州开科举试,不论色目人、汉人,也不论僧、道、儒,都可以参加,两甲录取一百二十人哩!”武甲兴奋的说。

    有元一朝,科举就像抽风一样,不定期举行,而且色目人考右榜,中着都可以做官,而且升迁的快,汉人只能中左榜,左榜出来只能做候补,不使钱,连做官的机会也没有了。

    胡明本以为是朝廷开恩科,却不曾想是庆丰军开的科举,不削的说:“庆丰军?那不是造反朝廷的逆贼吗?”

    东溪村虽然属于扬州治,却在再扬州城的西北,属于庆丰军势力不及的范围,胡明闭门读书,自然不了解庆丰军了。

    “胡明兄台不要这般说,庆丰军治下,税赋及其轻,百姓安居乐业,汉人与色目人平等,你道今科的主考官是谁?乃是元统年间的榜眼余阙余大人!而且大元帅自掏腰包,要在治下各州县,办免费学堂呢,大元帅可是十足的好人啊!”武甲兴奋的说。

    余阙在元末的名头非常响亮,除了官声好、学问好外,更重要的一点,他不是萌古人,而是西夏人,汉人儒士,多以余阙为楷模,在儒士中的声望,着实响亮。

    胡明听了武甲颇具鼓动的言语,这心终于活了起来,若是不考,恐怕日后学堂城里,郝仁得了天下,科举就要废除了,不不想放弃这个机会,道外面去走一走,哪怕考中了,他不去庆丰军做官,也算是证明自己腹中学问。

    可是,他望着家徒四壁的窘境,叹息道:“庐州遥远,恐怕我也凑不足川资路费啊!”

    “这个大元帅早就想到了,特意在治下的庐州、安庆、扬州、建康、平江、宣州开六处分试场,由各处太守主考,每地取一百名,凡是通过着,可由地方出路费,并且派兵护送到庐州参加考试呢!”武甲道。

    “武甲兄,我们收拾行囊,连夜出发,到扬州先找馆驿住下,好生温习一下功课!”武甲兴奋道。

    不一日,两个儒士到了扬州,找馆驿住下,又没一日,考试日期到了,扬州太守亲付友德亲自主考,五日后,扬州太守贴出榜文,二儒士与其他九十八名一起上榜,庐州太守付友德派手下千户李大通,护送一干儒士赴庐州。

    三月初五,庐州集贤馆,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各地六百名考生云集,等待开考入场的锣声。

    郝仁也换了一身儒衫,手中握着一卷《孙子兵法》,扮做儒士模样混迹在书生之中,陈达、斐冠军二侍卫,怀揣短刃,扮做书童,紧紧跟随!

    众儒士中,有信心不足的,摇头晃脑的背书,更多的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的担心郝仁乃是朝廷的红巾贼,若郝仁事不能成,自己也成了贼了,一个儒士带头,中儒士纷纷附和,大有罢考之气势。

    “诸位勿忧,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大元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这天下必为大元帅所有!”扬州儒士胡明夸夸其谈。

    胡明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扬州,如今有来了庐州,沿途的所见所闻,深深的触动了他,如今,他已经是庆丰军忠实的追随者了。

    立马有外地儒士不解的问道:“何为天时地利人和?”

    “大元帅以元末之乱世,提三尺‘龙泉’(其实郝仁当时拎着的是破菜刀)而举事,废苛政,除其暴而安其良,顺乎天而应乎人,大军所过之处,摧朽拉枯,鞑子兵闻其名而破胆,如今是的庆丰军据地千里,甲士‘数十万’(有点吹牛)之众,此既天时也!”胡明慷慨陈词道。

    几个吃瓜的士子赞许的点点头,有儒士反问道:“张九四、朱重八等诸侯,也同样占据天时,难道唯独大元帅能独据天下吗?”

    “问得好!”胡明赞道:“大元帅如今所占据之地,乃是义军的腹心地带,北面有刘福通、张九四、赵君用,西有徐寿辉,南有朱重八作为庆丰军的外围屏障,蒙元大军,就是想对庆丰军用兵,也无从下手,大元帅正可以利用外围的屏障,为庆丰军赢得积蓄力量的时间,待各路义军与蒙元打的两败俱伤,大元帅正可以积蓄之雄厚力量,一举而得到天下,此为地利也!”

    郝仁摇着折扇,对这儒士的见解,点头赞许,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能不能夺取天下,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这个儒士,确实有些见地,反而更大的增加郝仁夺取天下的信心。

    “蒙元不可能同时打击这么多路的义军,倘若有一两路义军,在夹缝生存发展,那时与大元帅等多天下,就保证大元帅一定能打败他们吗?”有个儒士,嫉妒的抬杠。

    “小可窃闻,大元帅颇善于交际,与各路诸侯交情都不错,东面的两路诸侯赵君用、张九四,乃是大元帅用雄兵打败了脱脱的百万大军,才救了两路义军,大元帅有大恩于他们,这两路诸侯,怎肯与大元帅争天下?剩下的刘福通,乃是大元帅的结拜兄弟,朱重八乃是大元帅的连襟,这二位有怎可能与大帅争呢?唯独一个天完政权罢了,倘大元帅和各路义军之力,共击天完政权,以庆丰军的利炮,雄兵,天完政权又怎是大元帅的对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