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怀刀行-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郝仁面对修路的问题,一筹莫展,诸多工匠,又都是古代人,对郝仁要筑造风雨不误的平坦道路,也提不出一点的建议。

    郝仁不知道累死了多少个脑细胞,想起后世的马路,要不是用混凝土浇筑,要不是用碎石沥青浇筑,不过,这是元末,想筑造一条后世马路,在元末,能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筑路有望

    用高号水泥做混凝土的方案被郝仁否定了,因为这个时代,想烧出高号的水泥,不知道何年何月,而且水泥路面吸热不好,容易积雪,那么只有唯一的一种可能,用沥青、碎石,筑造后世的马路!

    沥青又分几种,其中一种是石油沥青!

    石油又称猛火油,最早在《周易》中就有记载,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最早将石油定名,并一直沿用到后世,而且猛火油五代以后,一直在军队中广泛使用,投壶与猛火油柜,就是以这个石油为燃料。

    只要将猛火油蒸馏,剩下的就是沥青,石油沥青的获得,工艺非常简单。

    好在庐州的府库中,有成桶的猛火油,足够郝仁做实验只用了!

    郝仁最开始的想法非常简单,只是只要求蒸馏得到沥青,用来做铺路的原料,后来在实际操作中,他闻到一股浓厚的汽油味道,又从蒸馏的成分中得到汽油、煤油、柴油三种混合液体!

    这些油料也不能随意丢弃,郝仁暂时用不到他们,也没时间尝试着将他们三者进分离出来,用密封的木桶,装载废料,藏在地下仓库,只利用其中沥青筑路的原料之一。

    至于筑路用的碎石,没有合格的钢材做粉碎机,也没有内燃机做动力,只能用水力重锤,将石头硬生生的砸碎,用大的网筛进行删选,除了人工费力,倒是也容易。

    然后就动用人力,进行取土石,修筑路基!这个时代,没有推土机,也没有挖掘机,这部分,基本上都要靠人工来处理,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如此也需要巨大的人力。

    修路的器械也要改进,不能全部用人工,而且要用滑轮原理,制造人工夯基极,还要制造用马拉的铸铁压路机。

    郝仁没有等许多器械改造完成,而是用十天的时间,利用纯人工,只铺五米宽五米长的一段路!

    筑路的事情虽然初见眉目,郝仁却并不乐观,他知道,这个方法筑路,也只能暂时搁置了!

    修一条路,太费钱了,太耗费人工,许多人工,耗费许多粮食,又有多少人,不能正常从事田间生产?

    修路跟烧钱一样,以目前庆丰军这点财力,支持军队作战勉强够,若是修了这一条路,估计士兵们都要饿肚子,士兵也无法饿着肚子打仗。士兵饿肚子,再好的制度,也无法阻止军队的哗变。

    历史上,又有多少好大喜功的君王,空耗国家财富,最终导致王国?

    郝仁没有秦灭六国的财力去修建秦驰道,也没有大隋朝杨广的一统人力,去开凿贯通洛阳到余杭的大运河。

    他只不过是元末诸多的割据军阀之一,他没有足够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去修一条烧钱的路。

    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耗费这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修筑后世的马路,郝仁这一架飞机,可能尚未起飞,就会激起民变,最终导致机毁人亡,而筑路事件,也将成为朱重八书写自己的罪状之一。

    几个郝仁将作坊的副手,见大路油黑漆漆的散发着沥青的光泽,路面坦荡如砥,兴奋的在上面做着各类破坏试验。

    有的推着炮车往来在上面跑。道路平坦,炮车轻盈不颠簸。

    有的用锤子去击打路面,沥青的任性好,整个路面如同一个整体,铁锤的重击之下,一时也难以破坏路面。

    有的用成桶水冲刷路面。经过水平尺测量的路面,中间略高于两面,雨水顺着马路的坡度,流入道路两侧的取土兼排水的沟渠内,一点不积水。

    如此巧夺天工的设计,众工匠们从未见过,不禁赞不绝口。

    “主公,此路甚好啊,我们应该继续往前修啊!”郝仁的筑路副手陆大见郝仁愁眉不展,兴奋的叫道。

    “哎!”郝仁一声叹息道:“让工匠们停工,这路不修!”

    “啊?主公,这么好的路,若是修成了,必然造福四方啊,为什么不修了?”陆大大惊道。

    几个本来兴奋的工匠,听闻郝仁要放弃数日来的努力,也忘记了兴奋,都停下手中的试路工具,惶惑的围着郝仁,想听一听郝仁的解释。

    “因为财力、物力、人力不足,修不起!”郝仁无奈道。他知道量力而行,步子迈大,容易扯到蛋。

    “因为主公的仁政,百姓的生活已经富足,我们可以让百姓出徭役,我等工匠,宁愿放弃薪俸,也要修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路,请主公收回成命!”陆大差不多声泪俱下,苦苦的规劝道。

    郝仁也不理会陆大的话,他只是望着自己筑出来的马路,陷入深深的沉思:

    ‘穿越者,也不能太折腾了,步子迈大,容易扯到蛋,步隋炀帝、秦始皇的后尘,好不容易收拾起来的民心,不能因为修一条路,而道之天怒人怨,使得前期的努力,一朝化为乌有!’

    郝仁经过了许多的努力,才使得筑路初见成效,此时决定放弃,就像是放弃自己养大的孩子,比辛辛苦苦的网络写手,切掉自己的作品还要痛苦!

    可是,郝仁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华夏尚未一统,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庆丰军的物力财力不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个念头,让数十万、数百万的人,跟着自己去吃苦遭罪,放弃筑路,只是无奈的选择。

    ‘一个穿越者,不能完全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我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

    ‘我只是前世的一个工地的普通搬砖工,不是什么伟人,更不是神,也没有什么超人的智慧,只是一普通的不能在普通,卑微的不能再卑微的寻常人,出生之时,据说也是没有天降祥瑞,老娘也没去翻《周公解梦》!’

    ‘人,终究不能与天斗,与天斗,容易遭雷劈!人,终究是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脱离实际,是自取灭亡。人,终究不能与人斗,与人斗,容易失民心!’

    郝仁此时既纠结又痛苦,不是他做事情没有魄力,而是必须面对实际,不能因为修一条路,搞的天怒人怨。

    “主公!主公!”得得的马蹄声打破了郝仁的沉思,一匹战马从庐州城飞奔而出,马上的陈达,高呼着!

    “江南的廖永安大人,引荐客人前来求见,刘参军派我来请主公回去会客人!”陈达勒住长鸣的战马(他最近一直在练马术,没有参与郝仁筑路),气喘吁吁道。

    廖永安乃是郝仁留在南方的总制,节制江南的各路人马,刘参军们让自己亲自接见,事情必然非常紧急,难道南方出事儿了?

    郝仁心中盘算着,却问道:“来者是什么人啊?”

    “恩……”陈达沉吟道:“听刘参军说,好像是江南的大商人,姓沈,名富……”

    元末首富沈万三来了?看来筑路的事情有转机啊!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章 海外信息

    庆丰军元帅府的会客厅,一个须发皆白的富商,正是沈万三,他带着长子沈旺,在穆有才、刘伯温的陪同下,端坐在左边的客宾席位上。

    郝仁曾经在田里插秧的时候,被时任庐州太守的施耐庵等一应文人撞见,被靠呀的文人看轻,那事情之后,郝仁才终于明白,自己的形象,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而且代表着庆丰军整体的脸面。

    他回到府邸,没有直接去会见客人,而是先去后援梳洗一番,脱下身上油黑的脏衣服仍在门外,特意换上一身得体的缎面长袍,才正式进入会客厅会客。

    在刘伯温这个迎宾使的的引荐下,郝仁与沈万三、沈旺一番礼节上互答,双方分宾主落座,郝仁端坐主位,宿卫陈达、斐冠军持刀宿卫身后,越发显得郝仁孔武精神。

    “沈老先生经商有道,富甲天下,国祚久闻先生大名,只因军务、政务繁忙,一直未能抽空登门拜访,请老先生见谅,今日得意幸会,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郝仁率先恭维,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架子,他给足了沈万三的面子,并不是因为沈万三有钱,也不是因为沈万三名头响亮,而是仅仅因为他年纪,足足是郝仁的三倍以上。

    “哪里!哪里!”沈万三客气道:“沈某虽然经商积聚些许资财,也不过是大元帅治下的子民,岂敢让大元帅登门拜访?只因沈某进来未在江南,今日才来登门拜访大元帅,还请大元帅恕草民之罪。”

    开场的都是寒暄的废话,郝仁也不与沈万三周旋,开诚布公道:“既然是廖永安引荐老先生前来,想必,老先生必然是有要事相商吧?”

    沈万三也不转弯抹角,道:“沈某是做海外贸易,此番船队要出海远航,闻听大元帅手下有奇货铜镜出产,特向大元帅采办两船的铜镜,至于价格,全凭大元帅吩咐,一律以现银交易,不知道大元帅肯售于沈家否!”

    沈万三乃是元末明初的首富,正史上记载,其与张士诚、朱元璋过从甚密,他曾经资助过张士诚,张士诚还特意为沈万三树碑立传,野史上说,南/京城有三分之一的城墙是沈万三筑的,据说,他还要出数百万两的银子犒赏朱元璋的大军,结果遭到朱元璋的记恨,最终以耄耋之年,发配云/南。

    沈万三就是元末的一个谜团,其富可敌国的财富因何而来,众说纷纭,有垦殖说,有陆氏馈赠说,有通番之说。

    无论沈万三靠什么发家,郝仁听闻沈万三做海外贸易,却非常兴奋!

    庆丰军从最开始造船的时候,就要求是削尖海船底的楼船,出海远航一直是郝仁的梦想,只他有在颍州,曾经听过东瀛来的‘骗子’陈思宋关于东瀛现状的的介绍,郝仁对海外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后世的地理概念,郝仁对北面的高丽、南面的安南、占城、三佛齐等地,却一无所知。

    郝仁并没有与沈万三谈及交易的情况,而是对海外诸国,产生浓厚的兴趣。

    刚好沈万三有两支船队,长子沈旺出长江口向北,做东瀛与高丽的贸易,次之沈茂做长江以南的海外贸易,沈万三有求于郝仁,也是夸耀自己的见识,郝仁有问,他便知无不言,将高丽、东瀛,以及东南亚诸国,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都记下来了吗?”郝仁知道对还未情况,问无所问,才问身后的参军刘伯温,刘伯温点点头,表示,已经将沈万三了解的海外情况,全部一一记下了。

    郝仁还有一事要求到沈万三,他想从海外引进两种作物种植内地,一个是玉米,令一个是马铃薯!

    此二植物,原先产地都是美洲,此时距离哥伦布发现先美洲大陆,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不过据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北欧的维京人,就已经登陆过美洲,试图征服美洲,这两种植物,流落东南亚,也未可知。

    这二作物的最大优点就是产量高,耐旱性好,适合在山地、寒地、旱地等不适合水稻栽培的地方种植!

    “回大元帅的话,玉米,马铃薯这样的作物,沈某从未听说过?是不是蛮地的称呼与大元帅的不同啊?”沈万三终于被郝仁问住,不解的问道。

    “拿炭笔和宣纸来!”郝仁吩咐道。

    炭笔就是后世的铅笔,郝仁因为总在将作坊参与科技发展,用毛笔画图实在麻烦,所以他发明了铅笔。

    郝仁在工地搬砖前,好歹也是个农学的学士,画作物生长图,乃是他的必修课,虽然他专业知识学的不好,但是,足够将作物的主要特征画清楚。

    郝仁通过在宣纸做画,再加上自己的解说,沈万三才明白,马铃薯的果实,是长在土里的,玉米的果实是长在秸秆的中间,对两个作物的特征,已经了然于心。

    沈万三是做海外的贸易,主要是为了求财,对于土里面长的作物,确实没有留过,沈万三无奈的摇摇头,郝仁却有些绝望了,看来在东南亚也没有这两个高产植物的种植了。

    郝仁已经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寿州已经进行大面积的种植,粮食的产量,足够百姓食用,不过水稻栽培的在低洼之处,容易遭遇水灾,更重要的一点,有一种能让水稻大面积绝产的病害——稻瘟病。

    马铃薯引进欧洲后,深受欧洲的百姓喜爱,欧洲的原有作物种植,全部改成马铃薯的大面积种植,结果,一场不期而遇的马铃薯晚疫病,造成欧洲马铃薯减产,整个欧洲据说饿死两千多万人口。

    作物种植单一,好比将许多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很容易一下子全部碎了。

    相比这两者,玉米产量虽不及前两者,不过,玉米基本旱涝保收,也没有导致绝产的灾害性病害!

    “沈某已经全部记下了,待犬子此番出海,我一定让他们多加留意,争取为大元帅找到这样的植物!”沈万三大包大揽的说。

    “老先生不可强求,尽力而为,国祚就感激不尽了!”郝仁道。

    “大元帅也有数十艘的海船,何不此番与沈家一块出海呢?”沈万三抽口插话道。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一章 致富之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庆丰军有大海船的数量,沈万三都了如指掌,沈万三做海外贸易累的巨额利润,绝对不会就这样痛快的让郝仁来分一杯羹。

    自从郝仁接待沈万三以来,话虽然聊了很多,却都是郝仁了解海外情况,沈万三有一肚子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呢!

    人老鬼,树老精!沈万三能积累巨额财富,乃是人中龙凤,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庆丰军虽然有二十艘大海船,不过,庆丰军最远的距离,也就达到长江口的崇明岛,从来没有驶入过大海,而且大海中的风暴、航行线路,都迥异于内河,庆丰军没有航海经验就贸然去航海,这也太不现实了。

    “以老先生看,我应该派什么样的船,随老先生出海合适呢?”郝仁不明白沈万三的用意,却表现出十足的信任,试探着问道。

    “当然是带火炮的大海船了!大元帅既可以熟悉海外的情况,也可以派人寻找玉米、马铃薯的下落啊!”沈万三道。

    出海做贸易,又不是出海打仗,我带炮去干嘛?难道给你做保镖吗?郝仁才不想做为别人做嫁衣的事情。

    “我的水军尚未有出海的经验,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郝仁料定,沈万三引自己的水军出海,必定另有所图,他委婉的拒绝了沈万三的要求。

    沈万三的大部分田产和家居按都在内地,打庆丰军水军的主意他未必敢,其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让郝仁的水军充当他的卫队,很有可能,这个沈万三,在海外遇见强大的海盗了。

    想那大海,岛屿棋布,沈万三巨大的货船,往来间都装满了财富,海盗专门针对他进行劫掠,非常有可能。

    “老先生所言采购铜镜问题,这个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确保将铜镜远销海外,不影响我的国内市场就可以,这个具体数量,价钱,交货时间,与我的元帅府长史谈就可以,这些事情都是他在管理,很多事情,我也不甚清楚,老先生若与他交涉中,遇见其他问题,可以直接找我来协调解决!”郝仁道。

    “那时自然!请大元帅放心,我定将铜镜远销海外,不扰乱大元帅的国内市场!”沈万三坚定的说:“不过,沈某还有一事要求到大元帅!”

    “老先生不必客气,有事尽管直说!”郝仁和气的说。

    “我想从庆丰军的将作坊,购买些火炮……我知道,这属于军事武器,大元帅只卖给自己的盟友,并不外卖的,不过,沈某的船队太过庞大,常有海盗打沈某船队的主意,若是沈家的船队,能够安装上庆丰军大大炮,沈家的船队,一定能够畅通无阻!”

    郝仁心道:“我说什么来着?果然想用我的水军,充当你的私人卫队,出去连牛都有的吹了!”

    “老先生,如你所说,这是军事用品,不能胡乱买的,不过庆丰军尚出产上等的海盐,不知道老先生感兴趣不?”郝仁转移话题,特意不说卖炮的事情。

    “庆丰军的上等海盐,在市场上绝对会有利润,不过,最近三佛齐除了一个陈姓海盗,如今做了三佛齐的国王,专门劫掠过往船只,沈家船队也都受其威胁,恐怕沈家贸易,不能长久了!老生与大元帅坦率的讲,就是我卖炮,就是为了保护我的船队,不受到海盗的威胁,请大元帅水军出海,也是为了打这个三佛齐,沈某对大元帅有隐瞒,还请大元帅见谅!”

    郝仁专门捏着沈万三最感兴趣的火炮避而不谈,确实把沈万三惹急了,他他知道,与郝仁玩伎俩怕是不行了,索性,将事情都说明白,争取郝仁的仁慈。

    “老先生却是不应该对本帅有所隐瞒!”郝仁又慷慨道:“沈家乃是庆丰军治下子民,本帅岂能看见自己治下的子民,在海外受人劫掠?炮可以卖给你一些武装船队,我让我的水军万户胡伯颜都帅四艘海船,为治下的船队保驾护航!”

    沈万三根本没有想到郝仁这样慷慨,他的巨大船队,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只是急需火炮,如今郝仁肯拍派船助阵,船队可保万无一失了!

    “大元帅真是慷慨,沈某感激不尽,沈家破有些积蓄,大元帅但凡有所需求,只管让江南总制廖永安大人说于沈某,沈某必然定力相助!”沈万三坦言道。

    郝仁知道,东南亚素来是稻米的主产区,不过品质要相对差一些,庆丰军算是与沈家合作关系,船队出海时候带去内地的紧俏产品,回来的时候,只许拉大米,而且只能卖给庆丰军,庆丰军以市场上的稻米价格,全部收购。

    庆丰军作战,最需要的就是粮食,如此一来,郝仁与沈家的合作,算是打开自己产品的海外市场,也为庆丰军粮食供应,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

    这是一种双赢的手段,沈家得到了安全的保证,也得到运粮食返程的销路,而郝仁获得道巨大的利润,一船队的粮食,都抵不上郝仁出厂的一船食盐的价格,郝仁基本上没有成本,稳赚不赔。

    “老先生,我这要准备修几条军民两用的路,不知道老先生感兴趣不?”郝仁问道。

    “修桥补路,功德无量,沈家资助大元帅修路,愿意承担修路的全部费用!”沈万三见郝仁爽快,也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对于沈家的财富来说,修路能花几个钱?不过沈万三不知道,郝仁修的是板油马路!

    “哈哈!”郝仁爽朗的笑了,正是:正愁没有胶,天上掉下了粘豆包,“老先生休要夸下海口,此路可是烧钱的狠!”

    当沈万三得知,郝仁准备用沥青和碎石铺路,脸确实绿了!

    “不过老先生勇气可嘉,本大帅就以路的命名,向老先生致敬了,还要给老先生树碑立传,让老先生的盛名,万世不衰!”郝仁先给沈万三套上高帽子,然后才对身后的刘伯温问道:“参军,你看这条路,叫什么名字好呢?”

    刘伯温摇着羽扇,慢声细语道:“此路由老先生出资,大元帅用路名想老先生致敬,依我看,老先生名‘富’,又是向他致敬,小可认为,就叫——致富路为妥!”

    “好!”郝仁拍手喝彩道:“要想富,先修路,庆丰军修的沥青马路,就叫‘致富路’!”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二章 道德战车

    “致富路碑志,……”

    庐州城外的路基旁,新矗立的石碑异常醒目,上面新篆刻的红漆尚且未完全干涸,不少庐州百姓,围着石碑观看,有识字的老者,念这碑文。

    洋洋散散的五百余字的文章,出自余阙之手,其中说明了筑路的原因,乃是出于庆丰军大元帅郝仁的设计,由庆丰军的将作坊工匠进行施工,并特别强调,实际出钱者是江南富商沈万三,并以致富路命名,向沈万三表达敬意。

    老者念完碑文,百姓开始议论纷纷。

    “这个沈万三,还真是富可敌国啊,用猛火油修路,那得多少钱?”

    “甭管他多有钱,他没有为富不仁啊,是一个有良知的善人啊!”

    “为富不仁,富不过三代,我看这个沈家啊,能长盛不衰,如此善人,华夏已经不多了!”

    ……

    旁边,一老一少两个衣着华丽的人,在人人群外看了半晌,老者为沈文三,少者为沈万三的长子沈旺,二人早已经听见众人的议论。

    沈旺面有忧虑的说:“如今我们沈家的银子还没有运来,这个郝十三却将歌颂父亲的碑文先竖立起来,已经将我们沈家捆绑在道德柱上,沈家骑虎难下,看来,我们沈家这银子不出也是不行了,这个郝十三,有段确实了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