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昏君来救国-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来想去,崔孝卿长叹一声,为国尽忠说得很容易,但有家小之后,顾虑就多了,还是良臣择主而侍吧。

    李益让崔孝卿在一张纸条上签名,他知道这一落笔就没有反悔的机会,但还是写下自己的名字。

    如此,就是上了贼船。

    今夜,李益笑容满面的来道喜:“见过崔将军,听闻崔将军又得一麒麟子,真是可喜可贺啊,不才备了一点薄礼,请崔将军收下。”

    李益送了一块玉璧,看上去挺下得起本钱的。

    还没有闲聊几句,李益就催促道:“崔将军,我与我家主公约定今夜入城,还望将军能接管西门城防,行个方便。等到大功告成,我家主公定然不吝赏赐将军的。”

    崔孝卿虽然舍不得刚出生的小儿,还有立了大功的小妾,但此事是大事,若是成功,崔家的富贵还可延续,不然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崔孝卿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对李益道:“李兄弟放心,我这就去接管西门,定然让齐王入城顺利,以后还请李兄弟在齐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李益笑道:“这个是自然。”

    送走李益之后,崔孝卿吩咐管家,在他离开之后,紧闭府门,没有他现身,谁来也不开门。

    管家答应,崔孝卿才领着亲卫们驰马奔赴西门,接管了西门。

    站在西门的城楼上,往城下望去,一片漆黑。大地仿佛是无边无际的黑洞,将白天还可以看见的一切都吞到它的肚子里面去了。

    周军在哪里?宇文宪在哪里?崔孝卿并看不见,但他知道,就在不远的地方,周军一定蛰伏在哪里,等待着开门的那个时候。

    趴在城门附近屋顶监视西门动静的张长生,都忍不住打瞌睡了。

    一切太安静了,没有周军攻城,没有士卒调动,连城门口把守的亲卫们也生起一堆篝火,围着篝火喝酒取暖。

    张长生几次想撤退,但一想到房彦谦的托付,又坚持下来。

    房大人看事情很准,他说西门有蹊跷,应该是有蹊跷的,所以为了房大人的命令,还是要坚持到天亮。

    天亮之后,视线变好,军队调动更方便,应付突发情况就更迅速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此刻邺城中万籁俱寂。

    突然,东北方向的皇宫突然起了火,传来喊杀声。

    张长生一个警醒,房大人果然料事如神,说有情况就有情况。

    城楼上的一个将军朝城门下喊了几句什么,那些围着篝火的亲卫们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纷纷亮起武器,还有人去搬城门口的障碍物,看样子是想将城门打开。

    深夜开城门,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张长生立刻想到一个可能:有人要叛变!

    想到这里,张长生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这城门要是开了,城外的周军入城,那么邺城此刻正在酣睡的百姓定然遭到劫难。

    不行,要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可是自己单枪匹马,无论如何也打不过对方的。

    张长生眼珠子骨碌的转,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自己在房彦谦房大人身边很久了,对官场那套欺上瞒下知根知底,不如就冒充一回邺城军队最高指挥官慕容三藏的使者,诈唬一番这些家伙。

    想到这里,张长生悄然跳下屋顶,朝城里大街跑去,他需要一个道具:巡逻队。

    运气很好,刚跑没几步,就遇到十来人的巡逻队,“站住,宵禁不知道吗?再跑就射死你。”

    张长生高举双手,表示自己无意抵抗,“我是房大人的亲信,有急事拜托各位帮忙!”

    领队小军官将信将疑,走到张长生跟前,问道:“你说你是房大人的亲信,可有证据?”

    张长生掏出房彦谦给的一块令牌,“请大人看,这是房大人的令牌。”

    小军官就着火把的光线看了看,果然是监察御史房大人的牌子。

    房大人可是皇上跟前的宠臣,这个邺城的人都知道。

    小军官态度变得十分的友好:“兄弟,刚才是误会,别介意啊。”

    张长生有急事,没空和他们磨嘴皮,“我有急事,请派一人骑马去监察御史府持此令牌禀报房大人,西门有人叛变,欲开城门。其他人随我一起前去阻止。”

    这伙人都惊呆了,有人要叛变开门降敌?

    可是,他们就十来人,怎么阻止?用嘴巴吗?

    张长生看他们犹豫,时间可不等人啊,再不处置可就来不及了。

    “都他娘的有种一点,万事有房大人和皇上做主,快按我说的去办,我有办法。”张长生大吼。

    吼了几句,这伙人才有点胆气行动,派人骑了马去报告房彦谦,其他人跟随张长生往西门走去。

    张长生还给自己换了一身军卒的衣服,让自己这个冒牌信使看起来真实那么一点。

    走到西门的时候,挡住城门的障碍物已经快搬完了,眼看就要打开城门了。

    张长生急眼了,冲着那伙亲卫大喊:“慕容将军即将来巡查城防,请立刻做好准备。”
………………………………

第82章 邺城乱(七)

    张长生这么一喊,亲卫们不知道是真是假,都愣住了,放下手中的活。

    亲卫头领拿不定主意,就对张长生说:“这位大人,请稍候,我这就去禀报崔将军。”

    张长生的本意就是拖延时间,他们愿意禀报,就让他们多跑几段路吧,就随口答道:“那是应该的,你去吧。”

    亲卫头领就一拱手,转身就往城墙上面走,去寻找崔孝卿。

    崔孝卿此刻正手扶城砖,望着下面。

    黑甲的周军晃了晃火把,那是接应信号,崔孝卿命令心腹也晃了几下火把。

    看到信号无误,一群约莫数百周军如同幽灵般从黑暗中悄悄的往城门接近。

    主要邺城西门放下吊桥,打开城门,那么,这群周军就会迅速的抢占城门,接应后续大队周军入城。

    宇文宪也亲自出动,策马立在后方很远的地方,遥望着邺城城楼上的点点火光。

    自从李益从城中传来消息,邺城西门守将崔孝卿愿意打开城门,接应周军入城,他的内心就很激动得按捺不下去,功劳之大,莫过于灭国。

    与大周对峙了数十年的齐国就要亡在自己手中,这份荣耀,足以彪炳史册。

    今夜的行动,宇文宪出动了三万大军,黑夜之中,调度不便,这已经是勉为其难的调动了,只要能把邺城西门掌握,那么繁华一时的邺城在明日天亮之后,必然攻陷。

    “韩欢,等下前队拿下城门,你率领你的部下快马入城,抢占西门附近的房屋,等天亮大军入城,不得有误。”

    宇文宪对身边的韩欢下达了命令。

    韩欢一身甲胄,暗夜里面看不清他的面目,但一双眼睛却晶亮晶亮的,那是他对建立首功充满了渴望,“末将领命,大军未入城,末将就是战至最后一人,决不后退。”

    “好。李彻,待韩将军入城,你带领你的部下入城增援。”

    李彻虽然没有抢到头阵,不过也能在天亮前入城,也是荣耀,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末将领命。”

    宇文宪目视着邺城,握紧了拳头,刘雄之仇,今夜必报。

    城楼上的崔孝卿看到时辰已到,周军已经现身,正要下令开门、放吊桥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崔孝卿回头,看到是亲卫头领,不悦的问道:“我不是让你在城下准备开门吗?你跑上来做什么?”

    亲卫头领低头禀报:“回崔将军的话,刚才慕容将军派人知会,慕容将军即刻来此巡查,小的特地上来禀报将军。”

    崔孝卿一怔,慕容三藏要来,难道事情泄露,慕容三藏已经有了准备?

    这可不好啊,周军入城之前,自己只能依靠心腹和亲卫们控制西门的局势,慕容三藏要是带人过来,自己的人是干不过慕容三藏的。

    怎么办呢?

    崔孝卿眉头紧锁,苦思对策。

    亲卫头领轻声说:“慕容将军说不定马上就到,还请将军做好准备。”

    这话让崔孝卿心里一个念头一闪,旋即抬头,走到内城墙往西门附近一看,并无大队人马行动的迹象。

    一定是有诈!

    “慕容三藏的人来了多少?”

    亲卫头领拱手禀报:“十来人。”

    “十来人?他们可有慕容将军信物?”崔孝卿追问道。

    亲卫头领有点结巴的回答:“小的看到他们说是慕容将军的人,小的没胆查问。”

    “糊涂!这一定是假的,但这会是谁呢?”崔孝卿又陷入另外一个谜团,“谁会看出我的计划呢?不管了,周军已经在城门口了,得赶紧行动。杨勇,你立刻下去,带着你的人杀散来人,把城门打开。”

    亲卫头领点头领命:“是,将军。”

    然后,亲卫头领转身下城。

    崔孝卿又命令身边的心腹,“准备放下吊桥,有敢阻拦者,杀无赦!”

    心腹也领命行动。

    张长生正在下面等着,只要这些人不动,等到天亮他也不介意。

    但是,亲卫头领从城墙上下来,脸色不善,张长生顿时心里凛然。

    叛变的人一定是要狗急跳墙了。

    张长生低声吩咐身边的巡逻队士兵:“准备战斗。”

    那些巡逻队士兵吓了一跳,不是说的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又要打了?对方人数多,甲胄齐全,武器精灵,这要是开打,不是去送死吗?

    “怎么,怕了?若是城门失守,你我还是免不了一个死字,跟着我,坚持一会,房大人和慕容将军一定会派人来支援。”

    听说有援兵,这些巡逻队的士兵才胆壮了一点,握紧手中的兵刃。

    亲卫头领下来,并没有理会张长生,而是迅速的走回亲卫人群中。

    “兄弟们,听好了,崔将军有令,眼前这伙人是奸细,格杀勿论。”

    亲卫们听了,纷纷挥舞手中的兵器朝张长生这边杀过来。

    巡逻队的士兵看势不妙,抛下张长生扭头就跑。

    “没志气的家伙。”张长生骂了一句,并没有对着亲卫们冲过去。

    他也不傻,他要做的就是尽量拖延时间。

    张长生朝旁边猛跑,引得亲卫们蜂拥追过来,然后他绕着城门口的一辆停着的马车,往城门下的那堆篝火跑过去。

    等到亲卫们追上,张长生已经用手中的长枪将篝火挑散,一时间,城门洞下都是燃烧的木头。

    但是几柄长枪刺来,张长生挡住一柄,却挡不了其他的长枪,顿时,身上被扎了几个拳头大的血洞。

    张长生以枪为杖,用尽最后的力气大喝一声:“你们这些叛贼,绝没有好下场!”

    亲卫们愤恨不过,又补了几枪,张长生轰然倒地,两眼犹自未闭。

    附近的士兵和民团被战斗惊动了,纷纷过来看情况,“为啥自己人杀自己人啊?”

    “这是怎么回事啊!”

    崔孝卿在城墙上厉声喝道:“我是你们的主将,我命令你们打开城门,不从者,杀!”

    亲卫们列成队形,威吓不知情的士兵和民团。

    这些士兵和民团们群龙无首,而崔孝卿又是这里的主将,他们都茫然不知所措。

    “开门,放吊桥!”崔孝卿大声下令,他的一些心腹和亲卫立刻去执行。

    城门缓缓被推开,吊桥慢慢被放下……

    邺城此夜注定无眠。
………………………………

第83章 邺城乱(八)

    城外作为先锋的周军看到吊桥吱吱呀呀的缓缓落下,心情非常的兴奋,也有一些疑虑。

    里面接应的齐人靠得住吗?不会是一个陷阱吧?

    但长官的命令必须执行,个个都握紧刀枪,缓步走近吊桥的另一边,等待通道被打开的那一刻。

    宇文宪也有些紧张起来,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如果能夺得城门,那么攻陷邺城也就是板上钉钉、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韩欢,你即刻去准备,等先锋军入城,立刻驰援,不得有失。”

    “末将领命。”

    韩欢接到命令,立刻策马回到自己的部属之中,命令他们准备好。

    这些骑兵就开始准备起来,检查兵器,安抚马匹。

    西门城内,崔孝卿站在内城墙,俯视城下,自己的亲卫们排成阵列,隔开了不知情的士兵和民团,尽管那些人非常质疑这样的半夜开城的举动,但无人统领,也只能嘀嘀咕咕的议论,没有人组织上前阻拦。

    再遥望皇宫方向,已经看得见高高窜起的火苗,以及隐隐约约的喊杀声。

    “哼,昏君火烧眉毛,顾不得这西门了,今夜一定大功告成,这齐王宇文宪无论如何应该是绕不过自己的这件献门大功的,那会给我什么奖赏呢?”

    崔孝卿已经开始憧憬战后的封赏事宜了,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崔孝卿的亲卫们还得清理张长生临死前挑散的篝火堆,这些燃烧的木柴非常耐烧,而且到处都是,下脚也难,他们得费时间清理一番,才方便大队人马通过。

    清理完了,亲卫们去搬最后一点点障碍物,多数是装土的麻袋,还有石头砖块。

    等到这些搬开,亲卫们才卸下门栓,合力往里去推那沉重的城门。

    崔孝卿看到下面进展缓慢,不禁急了,骂了几句:“你们这些饭桶,快点开门!”

    亲卫们喏喏,手脚加快了一些。

    “他们这是做什么啊?”

    “是啊,为什么半夜要开门,万一周人趁机进城怎么办啊?”

    “会不会是有人要投敌啊?”

    围观的士兵和民团们越来越看不懂半夜开城的举动,议论声越来越大,人人脸上都带着惊恐与不安。

    城门终于打开了,吊桥也啪的一声,横躺在护城河上,站起吊桥跟前的周军先锋队已经能够看得见大半打开的城门里面的动静了,百十个红衣银甲的齐军朝自己这边频频招手,示意进城。他们身后,还围着黑压压的一片齐军士兵和百姓打扮的人群。

    周军先锋将领不管是不是陷阱了,通路已经在眼前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挥刀大喊:“入城!”

    一声令下,先锋军开始行动,越跑越快,越过吊桥,接近城门……

    城里围观的齐军士兵和民团已经看见了黑衣黑甲的周军幽灵般的身影已经往城里跑来,这是什么意思,还用人教吗?

    “不好,有人投敌,引周寇入城!”

    终于有人惊呼一声,喊出了大家心里的疑惑。

    顿时,像是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池塘,激起一阵汹涌的涟漪。

    胆小的转身就要跑,胆大的举起武器,似乎想以血肉之躯抵挡恶魔一般的周军。

    “都站住,列阵,御敌~!”

    人群身后传来一阵炸雷般的嘶吼声。

    受过训练的士兵和民团条件反射似的开始列队了。

    有人扭头朝身后一看,原来是一队队新军来了,正是将领段德举发出的喊声!

    段德举紧赶慢赶,跑到西门的时候,看到门前乱糟糟的,城门大开,还听到了周军的呐喊声。

    “他娘的,这个崔孝卿,竟然叛变投敌,开了邺城西门,等老子抓住他,非得剐了那小子。”

    段德举大怒,但当务之急就是组织士兵们将周军驱逐出去,关上城门,其他的事情再说吧。

    “百保新军,战无不胜,前进!”段德举举起长槊,振臂高呼。

    新军士兵们也举起武器,应声呐喊:“百保新军,战无不胜!”

    人们在慌乱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有领头的人,其实即使是危险,为了保卫家园,人们还是愿意浴血奋战的。

    百保新军迎乱而上,队列齐整,斗志高昂,如同中流砥柱,给了旁边的士兵和民团青壮们一个定心丸。

    “兄弟们,跟着新军兄弟,杀周寇,保邺城。”

    有些胆子粗、担忧家眷的勇士,也奋力呐喊,一时间城门前的齐人都有了一种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神圣感。

    大齐并不缺少热血,与周国战了好几十年,也没有怕过周人,今夜生死一战,即使躺在这里,也只是把鲜血撒在家门口罢了,又有何憾?

    崔孝卿气恼极了,这个段德举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周军刚要入城而又未入的时候,突然杀到,真是见了鬼,先是命令亲卫们阻挡新军,然后跑到外城墙,大声朝周军呐喊:“快入城,快入城。”

    城门口的周军已经看到了齐军的变化,前面的那百十个齐军顷刻间就被大队齐军碾过,齐军正往大门奔跑。

    先锋军将领急了眼,可不能让齐军关上门,不然这一夜不是白在外面受寒挨冻了吗?

    “都跑起来,再快一点,抢占城门。”

    先锋军将领喊得嗓子都快哑了,脚下也发力狂奔。

    士兵们也知道事态紧急,谁先抢占大门,谁就占了优势,也不顾甲胄沉重,不要命的跑。

    两军终于在大门处迎面撞上。

    双方都是二话不说,就挥出了手中的兵刃。

    “滋滋”的枪刃入肉声不绝于耳,前队士兵不足一息,都变成了躺在大门处的一具具还有余温的尸体,鲜血也流的到处都是,一脚踩上去,都浸透了鞋底。

    前队死,后队顶上,又是一番刀刀见肉的亡命搏杀,没有任何一人后退,也没有余地可以后退,一个个紧紧的贴着前排,往前死命的推进,力气大的,一枪刺过去,可以刺穿两三个敌人。

    段德举在新军队中,大声给新军鼓气:“杀,给我杀!”

    城门处的尸体越叠越多,后面的人要交战,还得攀爬上尸体堆,才能对着敌人挥出武器。

    韩欢带着骑兵已经来到吊桥附近,可是前锋军将城门和吊桥堵得严严实实,他这骑兵虽然威力巨大,可是现在没有进击的通道啊。
………………………………

第84章 邺城乱(九)

    城门处还在激战,双方是死了一批又填上一批,用无尽的人命死守战线不退。

    周齐两军都有不得已的原因,若是周军退了,平白丧失围攻邺城以来最好的夺城机会,若是齐军退了,邺城便是无险可守,陷落不可避免。

    一刀一枪,一尸一命,在这黑夜中迅速的被消耗着。

    慕容三藏亲自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他们有很多弓箭手。

    慕容三藏一看形势,立刻命令弓箭手上城墙,居高临下,射击敌人,自己则带着步兵轮换已经战至精疲力竭的新军。

    崔孝卿在城墙上看到大批齐军上城,知道自己留在这里没有好果子吃,但是没有办法出城,就想溜走,从别的地方下城墙,先回家里,等周军入城。

    他刚带着几个心腹亲信要走,附近愤恨他开城门的齐军士兵和民团青壮大喊:“叛贼崔孝卿要逃跑!”

    崔孝卿心惊胆战,加速狂奔,但是那些人并不放过他,还是跟着身后大喊。

    “这些王八蛋,等周军夺下邺城,老子非得把你们这些家伙剐了不可。”崔孝卿低声咒骂。

    跑着跑着,前面突然出现一队齐军士兵,很不客气的说:“站住,不然就格杀勿论。”

    崔孝卿看到对方人多,有些泄气了,心腹们也没有斗志。

    那对士兵逼过来,崔孝卿回头看来路,也是很多士兵和青壮围过来。

    看来,今天在劫难逃了。

    崔孝卿慨叹一声,抛下手中的兵刃,“罢了,功败垂成,是我的命不好。”

    心腹们也放下武器,没有抵抗。

    齐军士兵和民团青壮拿来绳索将崔孝卿捆好,“这等叛贼,着实可恶,我们交给皇上处置。”

    城外,宇文宪也率领部下来到吊桥附近,看到前方还在僵持着,心情有些沉重。

    齐军弓箭手利用地利优势,从城墙上往城下抛射,一簇簇箭枝像是飞蝗一般从天而降。

    下面的周军猬集,几乎每一箭都没有落空,无数的周军士兵哀嚎着死去。

    齐军士兵和民团青壮们还帮忙往下砸石头,几个人抬起一块大石头,喊着号子,一二三,将巨石扔下。

    巨石挟持着巨大的势能,将地上的周军砸扁,死状不堪入目。

    “韩欢,狭路相逢勇者胜,你带着你的部属,前面的人死一个,你就给本王填上一个,死十个,你就给本王填上十个,本王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谁先撑不住。”

    宇文宪恶狠狠的吩咐韩欢,他是赌上了,不顾伤亡,不信闯不进去邺城。

    韩凤慨然一声答应下来,正要吆喝部属们顶上,这时就看到西北方向的大营燃起熊熊大火,还有若有若无的喊杀声传来。

    “王爷,大营有情况。”韩凤转头对宇文宪说。

    宇文宪也注意到了,但是他很疑惑。

    这会是谁在偷袭他的大营呢?邺城兵力不足,自保尚且不足,不可能瞒过城门处的哨兵出兵偷营;紫陌寨不过两千来人,闹不出这么大的声势。

    宇文宪苦苦的思索了一会,此刻大营的情况似乎更加糟糕了,起火的地方更多了,喊杀声更盛了。

    两难啊,到底要不要回师救援大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