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昏君来救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密集的马蹄,定然是骑兵,只是不知道是齐军还是周军。 士卒们费尽力气挤到城门口,往远处眺望,如果是周**队,好及时关闭大门。 那队骑兵渐渐映入眼帘,看军服的颜色,不是周人,是自己人。 但让士卒们疑惑的是,这伙骑兵的马累得快跑不动了,骑兵们还不停的抽鞭子,不知道爱惜一下战马吗? “让开,快让开,紧急军情!” 跑在马队前面的校扯开嗓子大喊。 但是百姓们虽然十分想给这群军爷们让开通道,但人潮汹涌,处在其中,也是身不由己。 来人正是还没见周军就亡命逃跑的长乐郡王尉世辩。 未发一矢,未交一兵,落荒而逃,但尉世辩此刻风尘仆仆,顶着两个大黑眼圈。 逃跑也很累的,知道不? 城门被百姓堵住了,尉世辩无奈,吩咐手下:“从北门进。” 护卫们纷纷拔转马头,向北疾驰。 北门果然人少一些,尉世辩带着护卫,入城也不减速,边跑边喊:“周人来了,周人来了。” 两旁的百姓听了,惊骇莫名。 周人才拿下晋阳,这么快就要来打邺城了啊? 这可怎么办啊? 邺城好几十年没有外敌入侵了,除了皇室内斗,但也太平,突然之间,战争来临,百姓们不知所措。 “这可怎么办啊,邺城守不守得住啊。” “应该守得住吧,皇上还住在这里呢。” “那可不一定咯,我听啊,晋阳一战,十万精兵,丢了一个干净,这周人来了,起码是十万大军,你想想,这邺城有十万兵吗?” 百姓们忧心忡忡,议论纷纷。 皇宫里面的昏君高伟正在和冯怜一起在御花园饮酒,接到尉世辩的急报,忧心快乐的日子没了,再也做不成无忧子,一下子晕过去了。 內侍们七手八脚把高伟抬到寝殿,召来御医急救。 尉世辩擦擦额头的汗珠,心想,皇上还不如我镇静呢。 明月高升,悬挂在际。 寝殿之内,冯淑妃冯怜担忧的望着静静躺着的皇帝。 她唯一的依靠就是这位子,如果皇上……,那她可怎么办啊? 蜡烛光线摇曳,冯怜美丽白皙的脸庞上悄然流过两行清泪。 “咳咳……” 皇帝蠕动了一下,咳嗽两声。 冯怜脸上露出惊喜,皇上还活着。 高伟缓缓睁开眼睛,看着缀着金丝的龙纹大帐入神。 昏迷醒来后,高伟发现原主高纬的意识完全消散,自己可以自主的控制这具躯体,控制大齐帝国的子。 “皇上,你醒了?” 冯怜关切的问。 高伟缓缓侧过头,望着这位美丽的女子。 唉,可惜那个高玮太混账,把江山弄得一塌糊涂,眼前这位美丽的女子,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很快就会成为周人的俘虏,赏赐给有功之臣。 而自己,被周人俘虏之后,冠以谋反之名,一命呜呼。 真是可悲的命运! 还不如自己穿越之前那个平凡人的普通生活,至少活得踏实。 “我不要这样!” 高伟握紧拳头,声嘶力竭的呐喊。 冯怜一脸茫然,皇上这是怎么啦? 赶紧握住皇上的手,冯怜问道:“皇上,你,你没事吧?” “朕没事,扶朕坐起来。” 高伟穿越这么久,已经适应了皇帝的身份。 冯怜扶着高伟坐起来,瞧了瞧高伟的脸色,已经白里透红,好多了。 “皇上,刚才你喊……” 冯怜欲言又止。 高伟笑笑,“刚才,我是病刚好,发泄一下,没什么,不用担心。” …… 第二清晨,內侍们服侍高伟起床,冯怜在一旁亲自给高伟整理好龙袍。 “皇上,今你真的要去上朝?气寒冷,不如让臣妾陪皇上饮几杯酒,暖暖身子。” 高伟查看了一下自己的衣着,还是很整齐的,于是满意的拉着冯怜的手,轻声:“淑妃,周人来袭,情况危急,朕还是要理一理这国家大事。” 冯怜也没有再劝,皇帝宠爱她,和她一起入则同席,出则同车,对她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如果还有愿望,那就是皇帝能健康、长久的陪伴在她身边,这大齐也太太平平。 “早去早回,臣妾准备好热酒,等皇上回来一起饮。” 冯怜还是忍不住,嘱咐了几句。 高伟回眸一笑,“嗯,朕会尽快回来的。朕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完,高伟在內侍和护卫的簇拥下,前往朝堂出席早朝。 朝堂含光殿在朱雀门后,文武百官昨晚就听了周军夺下滏口关、正往邺城而来的消息,更听了皇帝晕厥的消息。 这大齐,自周国来犯之后,坏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就没有一件让人振奋一下的好消息,莫非这大齐真的气数已尽? “皇上驾到!” 丹陛之上,宦官高声喊道。 文武大臣们纷纷跪倒,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伟步履沉重的走上丹陛,迈向龙座,然后转身望向群臣。 其实是少了不少人,他们觉得大齐快完蛋了,溜出邺城,到晋阳投靠周主宇文邕。 “眼光狭窄,不知道宇文邕虽然现在风头正劲,明年就要挂了吗?哼。”高伟内心鄙视了一番投降的大臣,然后在龙座上坐下。 “宇文邕,朕打不过你,熬也要熬死你。”高伟暗暗下了决心。 宦官看到皇帝坐定,高呼:“平身。” 大臣们纷纷起身,望向皇帝。 高伟此刻脸上平静如水,周人来袭的消息似乎没有给皇帝的内心造成波澜。 大臣们得出结论:这个昏君,全无心肝。
………………………………
第9章 太上皇
宦官等到大臣们都安静下来,高喊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一个矮胖的官员颤歪歪的走出队列,一躬身,“臣太史令孟岩有事启奏。” 高伟觉得奇怪,据他所知,太史令掌时星历,如同后世的钦监,白话,就是看星星的。 他会有什么事情要,特别是在这么险峻的形势下。 “孟爱卿请。” 孟岩清清嗓子,“臣前日观乎象,北彗星凌月,一个时辰不灭,实为大凶之兆,臣不敢不禀报皇上。” 太史令是古代专业看星星的,很有权威性,孟岩此话一出,引起群臣一阵骚动。 “哎呀,这可不好啊,周军即将来犯,上又示警,这……” “现在要想个对策啊,不然大齐难以安宁啊。” …… 群臣嘀嘀咕咕,片刻之后,大殿就成了菜市场,只听见一片嗡嗡声。 高伟被吵得脑袋都大了一圈,心想,不就是一个彗星吗?有那么稀奇? 这些人啊,见识浅薄。 “安静,诸位爱卿有何见解,请上前话。” 高伟实在是受不了了,高声喝道。 群臣被皇帝一叱责,缩缩脖子,安静下来。 “那位爱卿要话,就站出来吧。” 中书侍郎李德林看见众人鸦雀无声,便壮着胆子,走出队列,开口启奏:“皇上,臣有一个想法。” “李爱卿,但无妨。” 高伟摆出一副宽厚大度的姿态。 “皇上,臣还记得先帝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彗星凌月的事情。” “哦?那先帝是如何处理的?” “臣……臣……” 李德林有些结结巴巴,显然是胆子还不够大。 高伟就给他一点鼓励,“爱卿,但无妨,朕不会怪罪于你。” 李德林感激的抽动了嘴角,颤声道:“先帝看到上示警,就禅位于皇上,大齐也安宁了十来年。” 高伟吃了一惊,原来还能这样操作,退位保平安,可是周军即将兵临邺城,自己去做太上皇,那个八岁的太子高恒就能搞定周军? 这是开什么玩笑,脑子进浆糊了吧。 但高伟没有直接否决李德林的提议,毕竟人家是打着先帝的旗号来这件事情,直接反驳,无疑是打了先帝一个耳光,在别人看来,是为不孝。 于是,高伟耍了一个滑头,希望有大臣来否决这个提议,“其他爱卿可有别的看法?” 群臣一片静默。 高伟有些悲哀,原来那个昏君混得这么差,都没有大臣替他讲几句话,都这么盼着高伟下台? 过了一会,宗室高元海还跳出来补了一枪,“皇上,为了大齐的国运,还请皇上遵从上的旨意,禅位于太子。” “其他爱卿都是这个意思?” 高伟俯视群臣,提高语调问道。 这些大臣都是人精,拿不准皇上有没有要禅位的意思,都低着头,像泥塑的菩萨一般。 高伟无奈,只能点名了,“高阿那肱,你是朝廷重臣,你是一个什么意思?” 高阿那肱打仗不怎么样,但揣摩上意,那是炉火纯青。 他听听高伟的语气,看看高伟的脸色,就知道皇上根本就不想禅位。 “皇上,本来李侍郎的建议不无不可,只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周人已经快要兵临邺城了,太子年幼,还需要皇上稳定军心、民心。” 高伟默然一笑,这些家伙总是嫉妒高阿那肱得宠,也不瞧瞧别人的本事,知道体贴朕,到底,都是一些假清高、虚伪的家伙。 “高爱卿得也有道理啊,其他爱卿怎么看?” 高伟问话,显得有些得意,朕还是有忠臣的。 其他大臣此刻对皇帝的心意已经了然于胸,齐声:“皇上英明,此时不可禅让。” 高伟就借驴上坡,“既然诸位大臣都这样,这件事就这样吧。下面还有事要吗?” 逃跑将军、长乐郡王王尉世上前启奏:“皇上,臣在滏口关,看到周人黑压压的一片,乌云压顶一般冲过来,臣拼死力战,寡不敌众,想着还要给皇上报信,就不惜马力,赶回邺城,向皇上禀报军情,还请皇上早作准备啊!” 王尉世很会表演,这番言辞,慷慨激昂,得自己好像一个英雄一般,忠君爱国。 这个时候的高伟已经摆脱了旧主高玮的意识,对事情已经知道底细,不至于被蒙骗过去,不过此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大齐需要的是团结,哪怕是表面上的。 “蔚爱卿辛苦了,改日朕会奖赏你。” 王尉世赶紧下跪,叩头道谢:“谢皇上。” “起来吧。其他大臣有何建议?”忍着恶心,夸了尉世辩几句,高伟向群臣征求意见。 黄门侍郎颜之推站出来,向高伟进谏:“皇上,邺城兵士不足,还请皇上火速去河南征募兵士。” 中书侍郎薛道衡也站出来,附和道:“臣附议,河南之地,自周人侵犯以来,并无灾祸,离邺城也不远,皇上可在河南募兵,抵御周人。” 颜之推是《颜氏家训》的作者,此人经历颇为传奇。他原是南朝萧梁的湘东王萧绎幕僚,西魏攻陷江陵,俘虏了颜之推,把他带到长安。但颜之推对灭亡旧主的西魏宇文氏怀恨在心,不久就逃亡到齐国,还做了官。 颜之推的后代人才辈出,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就是杰出的一个。 高伟很感兴趣的看着这个干瘦的老头,这也是见识了一个古代名人啊。 不过颜之推的这个主意并不合高伟的想法,他有自己的计划。 “其他爱卿怎么看?” 高阿那肱揣测了一番皇上的心意,就站出列反驳:“皇上,颜侍郎的这个主意虽好,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更何况,新募的士卒,未经训练,未历战阵,如何派的上用场啊!” 高伟很满意,高阿那肱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妙了,不枉白宠他,自己不赞成的,不用自己出口,让他挡掉就好。 “还有爱卿有别的建议吗?” 广宁王高孝珩上前启奏:“皇上,臣有一个建议。” 高伟笑笑,“广宁王请讲,来人,给广宁王赐座。”
………………………………
第10章 祸起萧墙
高孝桁谢恩,坐下来。 “广宁王,你有何看法,不妨一。” 高伟这是打算广开言路,让大家畅所欲言。 “是,皇上。滏口关已失,周军很快就会进兵邺城,但请教皇上,邺城有多少精兵?” 高伟语塞,老子喝酒,哪里知道邺城有多少能打战的精兵啊。 “哦,这个……朕还得查问一下。” 高孝桁脸色凝重,缓缓伸出三个手指头。 “三万?”高伟猜测道。 高孝桁轻轻点点头,“只有三万可以一战了。可是皇上知道邺城有多少人口?” “朕……不知道。” 高伟也懒得扯谎了,索性坦白的。 “六十万。” “哦,那可够多的了。”高伟想想,六十万人口在后世也只是一个大一点的县而已,但此时,却是数一数二的大城。 “所以,皇上,以三万人保卫邺城是是不够的。” 高孝桁微微一笑,出结论。 “那广宁王有何对策。” 高孝桁站起来,郑重的拱拱手,正色:“臣请皇上下旨,调任城王的兵马南下,佯攻并州,调洛阳独孤将军的兵马西进,佯攻潼关,这样一南一北,让周军首尾难顾。” 高伟一听,站起来,拍拍手,“妙啊,广宁王果然足智多谋,这个主意好。” 高孝桁谦虚的笑了,然后继续:“臣也请命,率领一支军队前往滏口关,狙敌东进,保卫邺城的安全。” 这个主意倒是让高伟犹豫了。 邺城本来兵就不够,让高孝桁带走一部分,更加捉襟见肘了。 更何况,现在齐国的形势,还有军队的士气,不适合与周军野战,依托坚城胜算要多一点。 看到皇帝弟弟沉默不语,高孝桁有些急了,他自负聪明过人,文韬武略,但一直没有机会实际掌握一只军队,如今是最好的机会,如果皇帝不答应,那有黄了,这辈子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带兵作战了。 “皇上,臣对皇上忠心耿耿,请皇上让臣领军出战,一挫周人锐气。” 高孝桁不顾自己年纪比皇帝大,单膝跪下,苦苦哀求。 高阿那肱又替皇上解围了。 他看到皇上脸色不善,揣摩皇上是不想答应广宁王,而又不想开口拒绝,就主动站出来,“皇上,臣有一言。” 高伟和众大臣都一怔,抬头看着高阿那肱。 高阿那肱丝毫不惧,朗声道:“广宁王一片忠心,实在是可敬。只是邺城兵力不足,如果分兵,万一打败了,邺城就岌岌可危了,那皇上,太后,还有太子的安全怎么办?所以,臣以为广宁王此言万万不可。” 高孝桁眼里都喷出火来了,如果眼神能杀人,他不介意把高阿那肱杀个千遍万遍。 可是高阿那肱并不怕高孝桁,昂着头,洋洋得意,广宁王又怎么着,只要皇帝信任,照样把你这个王爷踩在脚底。 高孝桁忍着愤怒,转向高阿那肱,“那本王倒是想请教高大将军,有何良策?” 高阿那肱瞥了一眼高孝桁,转头望着皇帝,大声:“皇上,臣有一策。” 高伟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妨都听听,“高爱卿请讲。” 皇上还是信任我的,高阿那肱很得意的笑了,“臣请皇上移驾济州,济州临近济水、黄河,易守难攻。” 高孝桁一听,冷笑一声,“高大将军出的主意好啊,堂堂大齐都城不发一矢,就放弃掉,送给周人,传出去岂不笑掉下人的牙齿。” 大臣们低声议论,觉得不妥。 高伟自然不是这么打算的,但也不打算自己来反对,就和稀泥:“两位卿家的都有道理,不过今日之事,就先议到这里,朕先给任城王和独孤将军下旨,让他们依计行事。” 大臣们听到皇帝不想再开会了,就恭贺一声“万岁”,目送高伟下朝。 后宫自然是温暖的。 冯怜早就准备好了一桌热菜,还有一壶暖酒等着皇帝归来。 尽管冯怜一如往日般明艳动人,使尽手段讨高伟的欢心,但高伟却紧锁眉头,心思不在这里。 “皇上,今日是怎么了?是臣妾不够好吗?” 冯怜撒起娇来。 唉哟,这个冯怜,冯淑妃,不知道朕最怕女人撒娇的吗?更何况是千古丽人冯怜。 算了,糟心的国事先不想了,朕就一醉解千愁。 …… 广宁王府。 高孝桁回来后,连摔了两个茶壶,吓得下人们都颤颤惊惊不敢靠近。 “昏君,昏君!我高氏下,必毁于昏君之手。” 堂堂的广宁王,不敢当着皇帝的面骂,躲在自己的书房里面痛骂。 正在这时,下人上前禀报:“王爷,莫多娄敬显大人和尉相愿大人求见。” 高孝桁一愣,他们这个时候来拜访自己,所为何来? 莫非朝堂上的事情,他们也看不过眼?自己素来与他们交好,他们应该是支持自己的。 “见,请他们来书房。” 下人领命,前去传见。 不多时,莫多娄敬显和尉相愿两人联袂走进高孝桁的书房。 莫多娄敬显是一员猛将,曾经在齐国三大名将之一的斛律光的帐下,随斛律光东征西讨,勇猛无畏,深得斛律光赏识。晋阳一战,全军覆没,莫多娄敬显仗着一身好武艺,逃回邺城。 蔚相愿则是领军大将军,掌管御林军,实力派高级将领。 高孝桁站在门口迎接,“两位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请坐,请坐。” 三人坐定,等下人上完茶水,就屏退旁人,起话来。 莫多娄敬显是一个粗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挨千刀的高阿那肱,就是一个国贼,大齐落到这般地步,此贼为害不。今日竟然同王爷作对,老子恨不得一刀将这个贼子砍成两段,才泄心头之恨。” 蔚相愿长期在宫廷做事,要稳重一些,“高贼魅惑皇上,作恶多端,是该被除掉,不然他日周军兵临城下,高贼一定是内患。” 高孝桁点点头,但没有话。 “王爷,你发句话,俺就去把高贼砍了,拥你做皇帝。” 莫多娄敬显一语既出,高孝桁大惊失色。
………………………………
第11章 成败在天
这是谋反啊,搞不好会赔上全家老少,高孝桁能不吃惊? “莫将军,此话快快收回,就当本王从来没有听过。” 高孝桁侧过脸去,摆摆双手。 莫多娄敬显腾地的站起来,声如雷霆,“广宁王,高祖打下这大齐江山何其不易,如今眼看就要败坏在昏君和佞臣手里,王爷你身上也流着高祖的血脉,难道就忍心看着这大齐覆亡?” 尉相愿也站起来相劝,“王爷,如今这邺城之中,只有王爷你声望卓著,人心所向,王爷不挺身而出,这邺城百姓、大齐子民何所归也?” 高孝桁脸色苍白,他渴望权力,好一展抱负,特别是他那个不成器的堂弟坐在高高的龙座上,做一些不着调子的事情,不过几年时间,煌煌大齐就从一个兵强马壮的强国沦落到晋阳失陷,邺城危在旦夕。晋阳那可是高祖高欢的龙兴之地啊。 作为高欢子孙,高孝桁这些时日,椎心泣血,恨不能领兵与周人一搏生死,那也是痛快,也是解脱。 莫多娄敬显看到广宁王脸色变来变去,不爽的喊道:“王爷,你能不能爷们一点。被周人破城是一个死,杀了高贼夺位不成,也不过一个死,王爷你还犹豫什么呢?” 尉相愿噗通一声跪倒在高孝桁面前,泣声道:“王爷,只要你发句话,我这个领军大将军就领着手下的弟兄们跟着王爷拼了。” 莫多娄敬显看也重重跪下:“俺是粗人,不会大话,就一句话,俺这两百斤的身子就给王爷了,谁要是挡了王爷的道,俺就一刀一个,杀个痛快。” 话已至此,高孝桁就两个选择,一是杀高阿那肱夺了皇位,二是向皇帝弟弟检举这两个人,继续做个忠臣。 但是这个忠臣还能做多久,谁也不清,不定是十,或者是二十。 高孝桁没有话,站起来,慢慢踱起步来。 江山如此壮丽,正是男儿横刀立马,建功立业的好去处,何苦要窝囊的被一个昏君葬送,而自己也要跟着陪葬,死得糊里糊涂,不明不白。 “唉!” 高孝桁想明白了,长叹一声,转头对跪在地上的两人道:“罢了,我这个忠臣不做也罢,本王随你们杀奸贼、救大齐。” 莫多娄敬显和尉相愿闻言大喜,“王爷英明,哦,不,皇上英明。” 高孝桁眼里一丝苦涩,但随即被壮志填满,大丈夫当如是,昏君做不到的,我要做到,让下人瞧瞧,我高孝桁才是高祖真正的子孙。 高孝桁扶起两人,商议起如何行事。 莫多娄敬显一摸大胡子,“俺没有那么多心眼,王爷怎么,我就怎么打。” 高孝桁就转头问尉相愿:“尉将军可有良策?” 尉相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缓缓道:“高贼每次入宫,都从千秋门进入,后日早朝,我带人在千秋门埋伏,等到高贼来了,杀散他的护卫,一刀砍掉高贼的脑袋,然后提着高贼的脑袋,汇合莫将军的兵马,拥兵入殿,逼昏君禅位。” 高孝桁仔细想了想这个计划,觉得还是很靠谱,就点头答应了,“如此,就依仗二位将军为国除贼了。” 两人也正色道:“愿为王爷驱驰。” “好,二位将军如此忠心,大齐复兴有望。” …… 两日后,早晨又是薄雾蒙蒙。 千秋门,一队御林军士兵持着长枪守卫在门口。 大臣们不久以后就要从这里入宫,参加早朝,可不能让闲杂人等混进来。 突然,士兵听到一队沉重的脚步声传来,就好奇的张望。 不久,就看到领军大将军尉相愿身着铠甲,提着环首刀,领着上百御林军往这里而来。 “尉将军不是从来不守门的吗?今他怎么亲自来了,还带了这么多人,莫非今日有大事发生?” 士兵们纷纷在心里猜测,有点惶恐不安。 尉相愿带着大队人马走到门前,对守门士卒:“今日皇上要举行仪式,不得出岔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