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昏君来救国-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厥头领盯着王世泽不放,嗷嗷叫着驱马冲向王世泽。
王世泽也拔出长刀,迎上去,对方已经右肩膀受伤,说不定能杀了他,是一个军功。
突厥头领一刀劈下,想砍下王世泽的脑袋,但王世杰也不怕,横刀格挡。
两刀碰击的声音异常刺耳,突厥头领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手臂用不力气了,被对方挡住后,要是按照他以往的打法,就是加大力气往下一按,对方力气不够大,就会被自己的腰刀砍中。
但这次,他咬着牙也无法加大力气,因为肩膀疼得快失去了知觉。
这时,一个在队伍后列的齐军骑兵还没有放完弩箭,因为前面被人和树木挡住了,现在看到队主和敌人的首领僵持不下,干脆就把弩箭对准那个敌人的头领,一扣扳机,弩箭直飞突厥头领。
突厥头领听到税利的划破空气的声音,暗道不好,有人偷袭,就转头去看弩箭来的方向。
就这么一个瞬间,给了王世泽一个机会,他趁着突厥头领分神的时机,抽刀回来,又挥出一刀。
突厥头领被王世泽的这一刀砍中了腰部,虽然他躲开了弩箭,但腰部这一刀非常的致命。
他疼得受不了,身体一晃,就跌下马去。
王世泽立刻跟上,弯下腰去,一刀斩下突厥头领首级。
之后的战斗,虽然齐军有所损失,但敌人无人指挥,各自为战,被人数优势的齐军围攻,纷纷坠马。
剩下的不到五六个突厥骑兵见势不妙,转头就跑,想要去与村庄中的突厥人汇合。
齐军骑兵要追赶,王世泽阻止了。
他们也剩下十二三人,不能再打了。
王世泽吩咐骑士们斩下突厥人的首级,悬在马后,“走,回城。”
他们冲出树林的另外一边,趁着周人还在和突厥人战斗的机会,往马邑城奔去。
差不多跑了四十多里后,王世泽看到前面有一个水塘,看了一下方位,感觉应该摆脱了突厥人,就下令休息,给马喝水。
休息了半个时辰的样子,王世泽突然听到又传来马蹄声,不由很惊讶,难道突厥人消灭了周军骑兵,这么快就追上来了?
但是等了一下,远处出现的只有三骑。
“上马,包围他们。”
王世泽看到对方人不多,决定查一个究竟。
骑兵分成两队,一左一右朝那三个人包围过去。
那三个人看到十余骑包抄,没有继续前行或者逃跑,而是把马停下来。
王世泽驱马上前,看到这三个人,两个周军士兵打扮,黑衣黑甲,一人穿着文士的儒衫,外面罩了一个皮甲,显得很奇怪。
三人都很狼狈,还有些伤和血迹。
“你们是什么人?要去哪里?”
王世泽打量了一下这三个人,厉声问道。
那个文士拱手道:“我是并州刺史宇文大人的参谋军士郭亮,前去马邑,求见北朔州刺史封大人。”
王世泽觉得奇怪,大齐和周国现在还算是敌国关系吧?他们大喇喇的要见大齐的一州刺史,不怕别人避嫌,杀了他吗?
但王世泽觉得自己没有权限处理这件事情,还是交给上官比较妥当。
“卸了他们的武器,看着他们,把他们带到马邑去。”
王世泽下令,几个骑兵立刻上前收缴武器。
周军骑兵一共就两个人,不敢反抗,乖乖的把腰刀和长枪交给齐军骑兵。
然后,王世泽把这三人裹挟在队伍中,往马邑而去。
夜幕将近的时候,队伍终于回到了马邑城下。
夜色中的马邑,像是一座巨兽匍匐在旷野之上。
这是大齐重镇,防备突厥入侵的雄关,北朔州刺史府所在地,地位极其重要。
骑士们都松了一口气,恶战一场,总算是活着回来了,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王世泽派人上前叫门,城楼的人验过他们的身份,打开城门,让他们入城。
………………………………
第210章 封刺史的心事
马邑城刺史府正厅。
蜡烛高照,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中年人端坐正中,他面前的桌案之上摆着几样酒菜。
两边坐着刺史府的属官,堂中还有胡人的舞女在偏偏起舞。
这本来是一个欢快的时刻,但中年人端着酒杯久久不送到唇边,显然他有心事。
一曲歌罢,舞女们躬身致谢,中年人挥挥手,让她们退下。
大厅安静下来。
长史赵穆端起酒杯朝中年人敬酒:“封刺史,属下敬大人一杯。”
北朔州刺史封辅相也就是高坐在上面的中年人就把酒送到唇边,随意的喝了一口,算是给了赵穆一个面子。
司马王当万见刺史闷闷不乐,就起身问道:“大人可是为突厥之事忧愁?”
封辅相抬起头,望了王当万一眼,说道:“是啊,眼看就是秋高马肥的时候了,突厥人必定又要南下。”
王当万道:“我马邑城自文宣皇帝筑城起,不时加固,不说固若金汤,凭他突厥骑兵,还是奈何不得我们马邑的,大人不必忧愁。”
封辅相也就呵呵一笑,“王司马说的是。”
酒宴终于不尴不尬的结束了,封辅相回到后院,召来心腹韩阿各奴。
韩阿各奴是马邑骑军军主,是封辅相几个月前来就任北朔州刺史时带过来的心腹旧人,深为封辅相所信任。
“韩将军,宇文神举的使者现在人在哪里?”
韩阿各奴躬身答道:“末将已经将他带入了我的府中,留置在房间里面,外面有我们的人严密的看守着。”
封辅相道:“不要亏待他,要吃要喝什么,都尽量给他。记住,不要走漏消息。”
“是,大人。对了,大人,您要见一见使者吗?”韩阿各奴小心的问道。
封辅相摆摆手,“暂时不要了,先等一等,看看情况。”
韩阿各奴道:“末将知道了,不过使者说过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封辅相一怔,心想,能让韩阿各奴忍不住要说出口的事情,想必很重要。
“你说吧,这里就你我二人。”
韩阿各奴就轻声的说道:“使者说,宇文刺史收到了大人的书信,所以才派他来求见大人。”
这话勾起了封辅相的一桩心事。
当初晋阳危急,天子惊惶不已,异想天开,想要逃入突厥避一避周军的锋芒,任命他接替刚死不久的前刺史张谟的职位,去北朔州替天子打前站,方便天子逃跑到突厥人的地盘上面去。
封辅相接到这个任命之后,带着一众心腹,慢慢腾腾的北上,走到一半的时候,听说晋阳已失,顿时觉得大齐亡国在即。
他就派了一个心腹带着他的书信前去肆州等候,谁要是成为周国的并州刺史,他就向谁投降,只要能保住他的北朔州刺史的官位。
但后来传来的消息很混乱,周军两次进攻邺城失败,大齐似乎又起死回生了。
封辅相心道,这下如何是好,这投降的事情若是传开了,大齐肯定饶不过他。
他就派了好多刺客前去肆州寻找先前派去的心腹,但是当地兵荒马乱,加之周军入城,一直没有找到下落。
封辅相希望这个心腹最好是死了,投不投降,还可以观望一番。
晚上天刚黑,封辅相宴请属官,吃喝得高兴的时候,心腹下人来耳语,告诉他宇文神举派使者来了,他就忧心不已。
这样看来,宇文神举应该是看到了自己的那封请降的书信。
封辅相不由心里痛骂起这个没头脑的心腹起来,不会缓一缓,再请示一下自己吗?
不过事已至此,还得徐图补救了。
想到这里,封辅相就对韩阿各奴说:“本官暂时还是不要见他了。你严密的看守着他,不许他往外面传递消息。”
韩阿各奴拱手答应道:“遵命。”
接着韩阿各奴又向封辅相汇报王世泽侦探到的消息:“大人,突厥小队游骑已经在马邑大约百里之外出现,末将认为这是突厥人大举南下的征兆。另外,骑探还遭遇道周军游骑,末将判断,周军宇文神举所部也会有所动作,大人还需早作准备,以备不测。”
封辅相点点头道:“本官自有计较,你先下去吧。”
等韩阿各奴走了,封辅相仔细的思考起自己应该何去何从,但一时间也想不明白到底风会往那边吹。
突厥人的强大毋庸讳言,数十万控弓之士,一旦南下,如同滚滚洪流,不可阻挡,但他们不能攻击坚城;周国虽挫于邺城之下,但周齐两国之势,此消彼长,此次东征,夺得齐国的河东之地和洛州,齐国损失了一半的精华疆土以及几乎全数的精锐之士;齐国若是能稳住战线,以河北之地,仍能死而不僵,维持下去。
三方各有优势,也各有缺憾,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恐怕不到最后一刻,是不能知晓的。
封辅相现在要做的,就是观望,到最后谁快要获胜了,自己就以北朔州一州之地,作为归顺的资本,仍然能保住官位和荣华富贵。
几日之后,王世泽再次受命出发,侦探突厥、周国两军的动向。
上次出征,损失了七八个朝昔相处的兄弟,王世泽甚为悲痛,虽然给他补齐了人数,但是他还是知道这次任务将会更加的凶险,说不定会遇到大队的突厥骑兵和周军骑兵,到时候,自己手下的这二十来人能否平安归来,都是未知数。
但上官的命令不能违背,俗话说军令如山,接到了命令,再不情愿,王世泽也得率领手下的兄弟出发。
马邑西门徐徐打开,王世泽骑着枣红色的战马一马当先,冲出城门,他的身后,二十余骑鱼贯而出。
在城外空旷处集结之后,王世泽带着他们先往东北方向去搜索突厥人的动向。
白天一无所获,没有碰到任何人,仿佛他们是进入了无人区。
晚上的天气更加凉了,天尚未黑,阵阵冷风刮过,王世泽一身皮裘,都不得不缩了一下。
王世泽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山丘,山丘之中有一个凹坑。
“兄弟们,晚上就在山上的凹坑处避一避风寒,明早再出发。”
骑兵队伍就迅速冲上山丘,在凹坑处扎营,准备过夜了。
………………………………
第211章 突厥洪流
长夜漫漫,寒冷无比,但总算熬过去了。
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王世泽就让部下用拾来的木柴烧煮饭食。
不大一会儿,一锅热羹就熟了,香气飘逸,骑兵们都围着铁锅,烤着火,吃了起来。
王世泽吃得很快,吃完之后,就骑马上了山丘的顶部替部下放哨,让他们安心的多吃几口。
虽然天上还有太阳照着,但风吹过来,还是感觉到阵阵冷意。
王世泽观察了一会儿,没有什么动静。
他心想,如果一直这样就好了,过了今天,就掉头往西北方向去,看看周军有没有动静。
最好的结果是,周军也没有动静,这样大家就你好我好全都好,安安静静的渡过这个秋冬之交的时节,等候白雪飘落下来。
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致命。
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几个黑点,慢慢的,黑点多了起来。
王世泽凭借多年的侦查经验就知道,来的人不下于千人,不然那么远看不出这么多黑点来。
“兄弟们,突厥人来了,都快点上马。”
王世泽转头朝凹坑处大喊。
骑兵们听到了,慌忙几口吃完铁碗里剩下的饭食,然后扑灭火堆,收拾用具,骑上马,奔到王世泽身边。
他们朝远处看,大吃一惊。
这个时候,突厥人已经近了许多,看得到突厥人约有数千人,中间是许多大车,装着帐篷等物资,两边是呼啸奔驰的骑兵。
他们行进的方向,无疑是百里左右的马邑,这一带唯一的一座城池,里面有大量的人口和物资。
而这些,就是突厥人觊觎的。
王世泽对突厥人的行事方式很了解了。他们同时接受周国和大齐的进贡,把南方的两国当做取之不尽的摇钱树,缺钱了,就摇一摇,两国就会很自觉的送上突厥所需的钱粮和物资。
他们的佗钵可汗曾说过:“只要在南面的两个儿子经常孝敬我,我就不怕贫穷!”
这话流传甚广,将士听了,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大齐百姓供养军队,军队却不能保护他们的财富,要屈辱的进贡给突厥人。
而突厥人的贪心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得到了进贡之后,并非就可以与大齐和周国和平相处了,每到秋冬之时,照样南下“活动活动”。
突厥人也发现了山顶的齐军骑兵,片刻之后,一队约有五六十人的突厥骑兵就从突厥大队中前出,朝王世泽他们靠近。
王世泽转头吩咐一个骑兵:“你马上回马邑,向韩阿各奴将军报告突厥人大队南下的消息。我和其他人继续留在这里,侦查他们的详细人数。”
被点名的骑兵立刻拔转马头,两腿一夹,战马就奋蹄前奔,往马邑而去。
王世泽看了看突厥人的动向,把马头转至西北方向,喊道:“大家给我一起行动,不要落单。”
手下骑兵大声答应,跟着他们的队主打马朝西北而去。
突厥人追了一阵子,就放弃了,转马回到他们的大队。
王世泽摆脱追兵之后,与突厥人大队保持着十余里的距离继续往东北方向北上,他需要搞清楚突厥人是不是还有后队。
不然的话,就凭借这数千突厥骑兵并不能有太多的作为。
绕开突厥人大队,行进到黑夜降临的时候,依然没有碰到突厥人的后队,这时队伍已经来到了连绵不绝的山脉之下。
王世泽就带着人马进入一处山林,准备在这里过夜。
由于已经处于突厥人的身后了,他们不敢点起明火,免得被突厥游骑发现,都是啃着干粮,喝着水袋子里面的人充饥。
挨到天亮之后,王世泽带着骑兵翻越山岭,继续北上。
中午的时候,队伍来到一处山沟地形,两边是高山,中间是一道狭长的山谷。
沿着山谷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王世泽赶紧招呼手下的骑兵避入一处树林。
他在树林边缘,监视山谷的动静,先是一队游骑呼啸南下,过了没有多久,差不多四五千骑兵缓步通过。
骑兵身后,就是声势惊人的突厥大队了,如同一道洪流,川流不息,真乃是车辚辚马萧萧,一眼都看不到头。
突厥人都是穿着自己平时的衣服,和当牧民相比,顶多就是多了几块皮甲披在身上。
王世泽有些感慨,这些突厥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动员起来,比大齐强多了。
马邑城不过一万余守军,一半骑兵,一半步兵,骑兵是不敢出城和突厥人野战的,只能帮着步兵守城。
突厥人实在太多了,差不多有两万余人,又是车,又是人,又是马,把山谷塞得满满当当。
等他们通过完毕,已经是快天黑的时候了。
王世泽想了想,觉得还是在这里留宿一夜,天亮了就可以追着突厥人的路线南下,再绕开他们,派人回马邑报信,自己将往西北去,查探周军动向。
又是一天来了,王世泽按照事先的计划,开始南下。
走了两个时辰的样子,就看到前面的一处空地之上,都是突厥人的帐篷,像天上的云朵一样,连绵不绝,看不到边际。
王世泽想绕开他们,可是这里的山岭太过于陡峭,不好翻越。
这就给王世泽出了一个难题,是等突厥人前进,还是回身找一处好翻越的山岭翻过去。
等了个把时辰,突厥没有行动的意思,反而开始就地做饭起来,一时间,四处炊烟袅袅。
王世泽等不耐烦了,就吩咐手下:“转头,往回走。”
他就带着骑兵队向北而行,一边走,一边寻找合适的地形翻越。
终于有了一处稍微平缓的山岭出现在眼前,王世泽手臂一挥:“翻!”
骑兵们就跟着他开始翻山。
翻了没有一会儿,远远的从北边传来马蹄声,王世泽一看,来的不过是四五个突厥骑兵。
他就琢磨着,要不要抓一个俘虏,问问这次突厥出兵的情况。
这是一个机会,这几个突厥人离南边的大队还很远,更远的北边并没有突厥人的身影。
就这么定了,王世泽下了决心。
“兄弟们,转头,转头,准备伏击突厥人。”
骑兵们看突厥人不多,顿时来了信心,分为两队,一队往突厥人的身后奔去,一队去拦截突厥人。
………………………………
第212章 风暴来临
王世泽的骑兵们埋伏在山谷一侧的树林里面,等那四五个突厥骑兵进入了埋伏圈,王世泽率先打马上前,拦住去路。
他手中的弓弩就在他现身的时候就朝着突厥骑兵射出了一箭。
齐军骑兵也跟着他们的队主纷纷扣动弓弩的扳机,箭雨就迎面朝突厥骑兵飞去。
就那么一瞬间,还没有等前面的是三个突厥骑兵反应过来,拿出他们的武器,就纷纷中箭落马。
后面的两个骑兵赶紧勒住马,看到敌人人数众多,自知不敌,就拔转马头,想要逃跑。
但是,另外一队截断去路的齐军骑兵也现身了,拦住去路。
两个突厥骑兵进退两难,勒住了马,愣在原地不动了。
王世泽久在边境,接触了很多突厥人,对他们的语言了解一些,就用突厥话喊道:“投降免死。”
骑兵们也跟着喊起来。
在齐军骑兵弓弩的威逼下,两个突厥骑兵犹豫了一下,就翻身下马,单膝跪下,向王世泽投降。
王世泽没有下马,而是吩咐手下的骑兵:“绑了。”
几个骑兵就跳下马,拿出随身携带的绳子将突厥骑兵的双手反绑在身后,牵着他们上山,还有骑兵下马把尸体拖入树林,把突厥人的战马也带走,用尘土掩埋了现场的血迹。
这是他们作为哨探骑兵平时所训练的,做起来有条不紊,速度很快。
以后经过的人,不仔细看的话,是不会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战斗。
带着俘虏进了树林,王世泽就跳下马,开始审问起突厥俘虏起来。
他掏出一把随身携带的匕首,在俘虏们眼前晃了晃,用突厥语说道:“我问你们的问题,你们要是不回答,或者不说实话,那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铮亮的匕首,闪烁着点点寒光,突厥俘虏们看了,心里发寒。
他们连连点头:“长官你尽管问,我们以狼神的名义起誓,我们会说实话的。”
王世泽冷笑一声,看来突厥人也有软骨头,用匕首稍微那么一威胁,就用他们最崇信的“狼神”起誓。
“好,我问你们,你们是哪个部落的?”
两个突厥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是斛薛部落的。”
王世泽了解一些突厥部落的情况,这个斛薛是个不大不小的突厥部落,臣服于佗钵可汗的阿史那家族。
他很想知道佗钵可汗的主力有没有南下,就问道:“那这次除了你们,还有哪些部落来了?”
突厥俘虏回答::“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一些部落,佗钵可汗的儿子阿史那庵逻殿下统领我们。”
王世泽吃了一惊,佗钵可汗的儿子阿史那庵逻来了,看来这次突厥人的行动是很大规模的。
“那你告诉我,阿史那庵逻带了多少人?”
“我们也不知道,他还没有南下,只是派了使者让我们部落的俟斤带着我们的人先行南下,他会来支援我们。”
王世泽想了一下,这些小部落南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了,阿史那庵逻亲自来的话,人数应该不少于小部落,那这么想的话,此次突厥人南下,总人数接近十万人左右。
十万突厥骑兵,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据。这些突厥人基本不携带什么粮草补给,一切都是就地抢劫。
这下子会给大齐带来多大的灾难啊,王世泽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行,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带回去,让朝廷早作准备,派出援军。
王世泽想到这里,转身就上了马。
他朝两个望着他的骑兵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带头骑马上山。
其他骑兵也跟上了,唯独留下两个骑兵。
突厥俘虏们不知道齐人会怎么处置他们,吓得面无人色,嘴里喃喃道:“我什么都说了,你们不能杀我。”
两个骑兵怪异的笑笑,没有理睬突厥俘虏的话,向他们逼近……
王世泽走出不远,听到身后传来两声惨叫,过了一会儿,那两个骑兵就追上来了。
“队主,事情办好了。”
王世泽点点头,“我们翻山。”
一队人马就开始翻山越岭了,能骑马就骑马,不能骑兵就牵着马徒步走。
天黑之时,就已经来到山顶,模模糊糊的看得到山下的旷野了。
王世泽让骑兵们山顶休息了一夜,天命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