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大明带只猪-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有天灾,则朝廷便会被沉重的负担拖垮,此次山东湖广以及北直隶部分地区的旱灾就是明证,按说此次灾情并不严重,然而朝廷还要发贮解户部的税银以及应解的税解救济灾民呢,各地的仓米完全足以应对才对。
一场并不大的灾荒就这样了,那么以后再有灾荒呢?臣观天象,并从史册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此次灾荒还只是开始,未来的二到三十年,在湖北陕西山东等地区将会有大面积的旱灾,是为小冰河时期,按照眼下的情况,到了那时,朝廷捉襟见肘,难有应对之策,必定会有大面积的流民作乱。
此非臣恶意揣测,臣在宏风之时,就已经遇到过流民作乱了,此次各地灾荒,作乱的流民更是众多,到了大面积灾荒来临之际,怕是流民将会数以百万计,朝廷拿什么来应对?
而另一方面,官员贪污舞弊,已成常例,不然臣也不会在宏风之时遇到的流民也不会明知以卵击石而铤而走险了,实在是当时朝廷发下的救济根本就没有到灾民的手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今的灾民作乱怕也是事出有因!
另外臣还要加上一点,中原之地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来临而受到灾患,长城外的草原也会受到影响,还有东北之地也是如此,臣听闻那建州努尔哈赤已经四处活动,意图对抗朝廷,空穴来风,势必有因,一旦东北及草原因为天灾而不能顺利游牧,两者联合起来,整合部落,南侵中原。
臣观历代蛮族入寇中原,多是草原无法满足其放牧生存,再加上若草原若诞生一位雄主,必是我中原,我大明之祸!
内忧外困,朝廷如何支撑,随着战乱一起,赋税更为减少,而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始终没有收到损失,那边是不纳粮的士绅群体,包括臣在内,不过陈所经营的任何项目都已经按照平州的规矩缴纳商税了。
陛下开税监矿监,是为牟利,朝廷百官均为反对,然而想必陛下应该知道,这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没有几个人没有参与商贾之事,倒是把自己打扮成一幅由洁癖的道德君子,实际上呢?
一旦朝廷陷入困顿,有人会毁家纾难么?有是有,但是少的可怜,绝大部分的人都只会看紧自己的利益,因为他们丝毫不担心朝廷的存亡兴灭,朝廷顶住困难,平定战乱,还得需要人治理,必须靠他们,朝廷一旦灭亡,必定又是一个新朝建立,更是需要他们的支持,所以他们不需要做什么就能获取想要的。更关键的是,很多人看清楚了一点,那就是历史规律!
何为历史规律?便是一朝一代的兴亡史,纵观史书,新朝初立,多是以武力平扫天下,破旧立新,便是一番新气象,随着发展,更是会迎来治世乃至盛世,然而随着发展,特有阶层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国家的潜力与资源便会被这些人占有掏空,以至于积弊丛生,无力回天,数百年的时间,便又是改朝换代。
以我大明为例,又以宗室为例,太祖之时,宗室不过数十,太祖定下的标准以国力足以支撑宗室耗费,然万历三十五年时,宗室人员多达一十三万五千余人,这是什么概念?亲王郡王数百,封地良田万顷,便是数百万顷,陛下偏爱福王,更是欲给福王良田四万余顷,加上郡王一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驸马仪宾等等,天下又有多少良田可封?而没有册封的宗室成员有不得从事百业,如何养活?
这些便是历史规律,真要是大明国祚不断,再过贰佰年,宗室人数必定到百万之数,届时只怕天下田地也尽归宗室了,如此王朝,如若不亡,天理难容!”
朱翊钧听的认真,很认真,有些事情不仔细想是不明白的,他没有治罪李浩然的意思,只是细声问道:“如今大明立国二百余年,宗室也不过一十三万而已,怎么再过二百年就会到百万之众了?”
“陛下!”李浩然苦笑道:“如今是一十三万,其中男丁几何?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百万之众,只是保守估计,这还不算宗室女眷!”
朱翊钧恍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笑着说道:“这便是你在你写的那本小册子上的故事放麦粒到象棋格子中的道理吧!”
李浩然点头称是,不明白老皇帝是什么意思,怎么不关心自己说的正式内容,净扯闲篇儿呢?
“呵呵,叫庄爱卿扶住我,怕吓到我,也没有那么容易吧,”朱翊钧轻描淡写道:“有些问题确实不能想,一想啊,就怕的慌,老了,老咯!真想万事不理,好好享受,朕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李浩然与庄立群一愣,这是什么话?
却见朱翊钧面色潮红,很是激动的说道:“可是不行,我还是太祖子孙,我不能眼看着这大明江山败坏在朕的手中,朕不管那么多了,现在你二人听好了,朕赐予你们天子剑,给你们三年时间,四品一下你们可以先斩后奏!朕要看到你们说的方略的可行性!朕要中兴这大明的江山!中兴大明的江山!咳咳”
“皇上保重龙体!”李浩然急切的说道,千万别因为自己的话让这老爷子急出什么病来,那自己可就玩儿完了。
“无碍的”朱翊钧摆摆手道:“朕没有看到你们的成绩,朕不会死,放心!”
“臣有一言,愿与陛下共勉!”李浩然发自内心的恭谨的跪下,沉声说道:“历尽沧桑心不移,何惧风雨满乾坤!”
“呵呵,共勉?好好好,咱们君臣以此共勉吧!”朱翊钧说道:“今日之言,不得泄露半句,清楚了吗?”
李浩然与庄立群均点头称是,并齐声道:“臣口出狂言,玷污圣听,罪该万死!”
“好了,下去吧!”朱翊钧说完,手一挥,站在远处的太监立马跑上前,伺候着朱翊钧离开了。
………………………………
第六十三章:数学不如我吧
看着朱翊钧离去的背影,李浩然精神恍惚,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眼前的一切都与自己知道的不一样,李浩然第一次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异时空。
夕阳西下,看着远处朱翊钧的銮驾,金灿夺目,却掩饰不住朱翊钧年老的疲态,就如同这老大的帝国,尽管光鲜,却也阻挡不了日薄西山的颓势。撑大厦于将倾,自我而始吧,李浩然默默的想到。
与庄立群一路同行,二人皆默默无语,穿过正阳门,看着滚滚人流,庄立群开口道:“太白兄,大明如此繁荣,奈何,颓废至斯?”
“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纠缠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完成好我们的使命!”李浩然对庄立群诚恳的说道。
回到家后,李浩然念叨着这翰林检讨徐子先是何许人,想了半天,不得其解,对自己那浅薄的历史知识感到很惭愧。
第二天,李浩然便差人到翰林去打听,得到的消息却让他震惊,准确的说应该是兴奋,因为这徐子先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启。李浩然不由得腹诽这个时代,一个人,特别是读书人,不仅有名,还有字,号,哪里搞的清楚嘛!
翰林检讨是个闲的不能再闲的官职,李浩然打听到此时徐光启京城和一些传教士在一起讨论学术,想到自己不就就要离开京城,不知何时才能回京,李浩然发出请帖,邀请几人到“食为天”赴宴。
平日里,徐光启很少与同僚交流,更多的是专心于学术,接到李浩然的请帖,很是诧异,不过他还是准时的去赴宴了。
李浩然早早的候在食为天的门口,等待徐光启的到来,不是李浩然不想请徐光启到更好的地方去吃饭,而是这食为天内有徐光启感兴趣的东西,这样一上来徐光启对自己的印象势必要好上几分。
“敢问可是李大人当面?”半响之后,一个干瘦的老者带着几个番人到了食为天的门口,见李浩然正注意自己一行人,便开口问道。
“哈哈,正是,想必便是徐大人了吧,恭候多时了!”李浩然手一领,示意大家进去。
几个番人亦开口道:“化外之人伍祺然(扬华翰,艾儒略)参见李大人!”标准的大明官话,标准的大明礼仪,那态度没有一丝作伪,李浩然隐隐有些惊讶,不过也是转瞬即逝。
“举子宋应星见过李大人!”在这之后,又有二人向李浩然见礼道。
李浩然连忙把众人都迎了进去,以掩饰自己的尴尬,此时的他觉得今天是穿越岁月中最激动的一天,因为见到三位科学巨擘,能不激动吗?
“大家尝尝这道菜,金沙玉米!”众人坐定之后,李浩然热情的介绍道:“此菜的食料名曰玉米,原名番麦,大家尽情享用!”
“哦?”许是年龄大了,徐光启开始没有发现这道菜的特殊之处,经李浩然一介绍,眼睛不由一亮,道:“这番麦可是大人从福建所购?”
“不是,”李浩然放下筷子,微笑道:“这番麦浩然已经更名为玉米,是本官在平州任上命人种植的,此外还有马铃薯,番薯两物,浩然均命人种植了,产量惊人!”
“得此三物,且得李大人推广,实乃大明之福啊!”此时的徐光启还没有搞他的“试验田”,不过也知道这三种作物的可贵之处,听到李浩然的话,不由得赞叹道。
“呵呵,是啊是啊,”李浩然倒是不谦虚的说道:“这几种作物,即使在次田之中种植,产量都十分可喜,现在平州田地中,约有五成的土地在种植,此外,浩然还在不少州府开设了这名曰食为天的饭馆,主要是让大明各地的人都能尝到这些作物,以便于以后的推广!”
闲聊几句,场面热烈了起来,觥筹较粗,好不热闹,即使是几个番人,似乎也很熟悉大明酒桌上的事情,显得十分的老练。
“呵呵,老夫醉心杂学,很少在外面走动,不想李大人竟然推广了这能活万千百姓的作物!”徐光启放下酒杯,笑道。
“呵呵,这没有什么,只是徐大人也醉心杂学么?浩然还以为这大明官员只有浩然一人“不务正业”呢!”李浩然笑问道。
“李大人也喜欢杂学么?”这是孙元化发出的声音。
“是啊,本官尤其偏好格物与术数!”李浩然侧着身子,向孙元化答道。
徐光启等人也凑了上来,好奇的听着李浩然的话,李浩然说道:“听闻元化与徐大人一起在翻译《几何》一书,确实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不过本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几何》一书,成与公元前三世纪,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其中难免会有不少谬误,而我中华上下五千年,也诞生了不少的相关著作,本官想,若是能相互佐证,并相互弥补谬误,才是道理!”
徐光启有些震惊了,因为自己翻译《几何》的事儿没几个人知道,而且这书还未曾刊印,这李浩然如何知道的呢?而且这李浩然很轻松的就能以西元的纪年方式讲述准确的时间,看来也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
李浩然也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转移话题,问道:“初阳,长庚,你们二人今科可曾参加了会试?”
“唉!”孙元化感慨道:“学生此科又名落孙山了!”
宋应星却并未太多沮丧,他说道:“大人,学生去岁刚刚中举,此科未中,也没有关系,下科再说吧,初阳兄也不必丧气,三年之后,我兄弟二人定当一举夺魁!”
“呵呵,是啊,初阳不可丧气,长庚说的有道理。”李浩然眼珠一转,接着道:“不知初阳,长庚这三年有何打算?”
“学生想不日就返家,认真苦读!”宋应星说道。孙元化也点点头。
“本官想邀请二位随本官去山东呆三年如何?”李浩然道:“还有这几位远方来的朋友!”
“这个”孙元化等略有犹豫,不知道去要他们去山东干嘛。
………………………………
第六十四章:依你便是
“是这样的,”李浩然估摸着这老几位都是些科学狂人,压根儿没有关注外面的消息,只得说道:“本官不才,现被陛下授予巡按山东御史,济南知府,并试验新政!”接着李浩然又简单的讲述了新政的大概内容,几人察觉到了自己施展的机会。
“初阳,长庚,你二人可愿意帮助本官,陛下特别授予本官权利,在京的六品官员以下,本官都可以随意挑选,”说道这里,李浩然偷偷的瞄了一眼徐光启,想到他正是六品官员,一定得捎上,不过眼下还是先忽悠眼前的两位才是要紧,李浩然继续说道:“所以,就当是本官借用你们三年,三年之后,你们还是可以参加会试,而且在这三年中,本官会提供给你们一切的便利,不着急答应本官,好好的想想!”
“还有几位先生,”李浩然向伍祺然等人致意道:“几位先生也可跟随本官前去山东,还可以邀请你们本国在大明的其他人一同前去,本官会答应你们在本官的辖下出资修建教堂,并且去的人越多,本官出资越多!”
尽管这几位李浩然都不熟悉,他只知道利窦宏汤若望,不过既然能够跟徐光启走在一起,想必也是有货的人。
“尊敬的大人,你的条件实在是令人心动,只是我们已经答应了徐大人,要继续帮助他工作,实在是抱歉!”伍祺然有些失望的说道。
“没关系,徐大人会和我们一起去的,本官刚才不是说了,在京的六品及以下官员,陛下都会任由本官调配吗?放心吧!”李浩然哈哈笑道。
徐光启闻言不由得一阵苦笑,却见李浩然对他说道:“徐大人,不要怪浩然未征询你的意见,实在是适才得意忘形了,呵呵,浩然想你保证,一旦您的著作完成,浩然免费帮你刊印,而且还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哦!”
“夫君,现在不是升官了吗,怎么还是这样愁眉苦脸的?”见李浩然一副愁苦的样子,清莲儿不由得出声问道。
“呵呵,没什么,只是在想一些事情。”李浩然闻言劝慰道,接着又问道:“大家收拾的怎么样了?”
“都收拾好了,就等着到日子出发了!”清莲儿回答道。
“直晓,子彪,黄才捷,你们进来吧。“李浩然大声道,清莲儿闻言,悄悄的走了出去。
“大人,吏部已经任命学生为平原县令了。”郑直晓恭谨道。
“去你的,现在你也是进士出身了,我又不是你的座师,还自称学生呢!”李浩然笑骂道:“这次去平原倒是我争取的,好好干,黄才捷,你那边都联系好了吗?”
“大人联系好了,绝对没有问题,不过那么多船只,恐怕一时半会儿还凑不齐,小的尽力吧!”黄才捷朗声说道。
“对了,许凝柔那边如何了,答应跟你走了么?”李浩然问道。
“呃大人,凝柔不打算跟我走,”黄才捷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不过,凝柔说了,等小的跟着大人干出点名堂了,她自然会”
“哈哈哈,好,黄才捷,你放心,本官绝对会让你抱得美人归的!”李浩然大笑道,郑直晓与赵子彪闻言也笑了起来。
“子彪,黄才捷,你们二人现在就奔赴山东吧,还有子彪,去的路上,拿着本官的名帖,去拜访一下许元栋与冯常友!”李浩然严肃的对二人道。
“遵命!”二人领命下去了。
“直晓,你也赶紧去赴任了,我这里还有几天才能离开,你还要与别人办理交接,不要延误了!”李浩然细声对郑直晓说道。
“嗯,大人,你多珍重,我们山东再见!”郑直晓说完,向李浩然一揖,转身出去了。
一切安排的差不多了,现在李浩然只担心庄立群了,他手里没有自己那么多的资源,也不知道自己提供的帮助他到时候是否能够好好利用。
正当李浩然沉思的时候,客氏推门而入,对李浩然道:“老爷,世子爷那里怎么办?”
“哦,世子那里有什么问题啊?”李浩然不由得问道,顺手把客氏揽入怀中,有时候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用法”,像这客氏,就得时刻对她暧昧些才有味道。
客氏轻啐了一口,对李浩然道:“老爷还不知道么?世子爷听说老爷和妾身都要离开京城了,在宫里摔东西呢,谁劝都不行,刚才还差人来问,能不能带他一起去山东呢!”
李浩然觉得有些头大,这朱由校还真是太依赖别人了,以后要是做了皇帝怕也是这样,唉不过・李浩然旋即想到,如果自己此时离开了,也许他回难过一段时间,但是毕竟他和自己接触的时间并不多,等过一段时间,他便会淡忘自己了,要是以后再出个马忠贤,李忠贤的,他还是会一如既往的信任,那自己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李浩然决定冒一次险,他来到东宫,毕竟他现在还是朱由校的老师,所以很轻松的就进去了。
“世子真的愿意和臣一起去山东么?”一见到朱由校,李浩然便开口问道。
“嗯!”朱由校用力的点点头道:“要是李师傅走了,奶妈也走了,如晴也走了,校儿干什么的心思都没有了!”
“那好,世子,就看你的决心了,你可以向太子申请游学,如果不行的话就使劲地哭闹,然后再这般这般”李浩然向朱由校支招道。
太子朱常洛最近还是比较高兴的,毕竟自己的位置是稳固了,尽管当太子都当老了,不过没关系,看自己的父皇也撑不了几年了,再耐心的等等就行了。只是自己的儿子确实有些太过胡闹了,居然想着出京!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庄立群的那档子事儿朱常洛也知道了,而且自己儿子的老师还莫名其妙的被皇帝老爹评价为“当代房玄龄”,还说要留给自己使用。想着儿子想出京,好像也是跟着这李浩然一起去,罢了,就依了儿子的吧。
………………………………
第六十五章:卧槽!
得到老爹答应的朱由校不提有多高兴了,而且老爹还给自己配备了五百精壮的护卫,一直有当大将军念头的朱由校没有想到这些护卫会使自己的行动不便,只是想到这些人马都是归自己指挥了,觉得肯定会很过瘾。
李浩然这边也成功的把徐光启要到了,连带着那一票儿人都答应跟李浩然一起去山东了,这让李浩然很是高兴。
十月初五,利出行,李浩然庄立群一道出京,不过他们俩可不是主角了,此时的主角是朱由校,毕竟他的车驾看起来最是威风――尽管他的人并没有在里面,而是和李浩然的家眷们呆在一起。
“呵呵,好好玩啊”朱由校抱着李以平,捏捏这里,捏捏那里,高兴的说道。见自己的孩子被朱由校当成了玩具,清莲儿像个小孩子一样撅起了嘴,最后还是客氏连哄带骗才把孩子从朱由校手中接了过去。
然后他就跑去折腾那只猪去了,可怜那猪是敢怒不敢言,躲又躲不掉,心里把李浩然骂了百八十遍。
不是它到现在都不帮他什么,它只是觉得这家伙太没个谱儿了,你说你穿越就穿越吧,人家都是依靠金手指,你偏偏靠你那点智商,本猪都懒得搭理你,等你啥时候栽跟头了,本猪再好好指点指点你,唉……
真是苦了本猪的一片苦心呐……
李浩然不知道车中发生的事情,此时他骑在马上,十分怨毒的在埋怨庄立群,这个家伙临走了还给皇帝上眼药,浙江豪富隐占良田,这种事情多了去了,怎么一听风就是雨的,搞的现在几乎天下人都知道万历朝出了个小海瑞,这可不是什么褒义词,这是说你庄立群和同僚的关系完全的破裂了,可自己还和你凑这么近,早晚会被你害死。
行至通州,李浩然与庄立群均接到了圣旨,不过确实一喜一忧。
给李浩然的圣旨是,命李浩然为济南兵备使,辖兵备石州道,兵备武定道,兵备海道,整顿济南,石州,登州,莱州四府兵马,编练新军,定额两万,饷银自理。
给庄立群的圣旨却只是一番勉励,兼有训斥。
这是搞什么啊,皇帝还真是个老小孩儿,估计是不满庄立群这家伙啥事都爱秃噜,故意的吧!不过看起来效果不错,庄立群现在就有些沮丧了,李浩然有些幸灾乐祸的想到。
“贤弟贤弟,别往心里去,你看给愚兄的命令是编练新军,却要愚兄饷银自理,还不如没有这道命令呢!”李浩然还是对庄立群宽慰道。
“小弟醒得!”庄立群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李浩然说道。
从通州乘船,自运湖北下,到了德州,李浩然一行与庄立群告别,上岸直奔济南而去。李浩然与庄立群二人分别之后,各自赶赴自己的就任之地,拉开了史称“万历何司地方革新”的序幕。
到了济南,巡抚束俊达出城迎接,一番寒暄之后,众人进入了济南城。
“灾情如何?”到了巡抚衙门,李浩然便开口问道。
“唉”束俊达叹气道:“本官前些日子向皇上请命截留税银赈济灾民,只是数量有限,更兼各地官员缺乏,不少州县均是主簿典吏主事,甚至有些地方,完全是靠地方乡绅和衙头运转,导致赈济银大量的贪墨,本官也是有心无力啊!”
这些情况李浩然基本上都了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