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大明带只猪-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到了山东之后,李浩然的一切作为都彻底的惹火了东林党内的不少人,在运河上收税,江南的商品进入山东的地面,使用了山东的新式官道(水泥路)要收过路费,同时山东的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一百三十九章:命令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一百四十章:畜生
就这样,第二次送盐的时候,已经是近百万人的配制了,这对鲁盐来说是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这还没有计算火星货栈及其合作商们,特别是这些合作商,都是鲁盐在这些地方的高品质盐的主要消费者,他们可不差钱!这样一算,又是近百万人的配制了。
淮盐的盐枭们欲哭无泪,他们不是没有想过阻止这样的事情,然而事情却是很诡异——李浩然向这些地方运盐都是通过夹在火星的商品之中的,要知道火星送货人每次都少,而且身手了得,来阴的,人少了,绝对不够看,人一多,想捂都捂不住,到时候还是自己吃苦,来明的,从盐引上下功夫,却更没有办法了,一来,这些盐李浩然打的是给自己店员发福利的名义发送的,二来又是夹在货物中间,根本不能被发现,至于搜查,也办不到,虽说有盐政巡检司站在淮盐一边,但是别忘了,各地更大的官多得是,这些人可有七成都不是什么东林党,且和火星合作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查。
不久,更坏的消息传来,当然对于李浩然和鲁盐盐商来说却是好消息了。鉴于今岁截止目前鲁盐已经上交盐税二十五万两,朱翊钧决定采纳李浩然的建议,将山东各地的盐政巡检司归并,设立山东—运河盐政使司,以山东—运河盐政使为首,品级正五品,由现任济南府同知齐观担任,各地盐丁就地整编,除保留一半外,其余编入勇军,盐丁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查缴私盐,而是保护鲁盐出货,同时批准成立山东—运河鲁盐盐商联合会,由勇军以轮训的方式帮助联合会查缴私盐。此外,各地官员务必配合鲁盐销售,不得违背,只是这个各地官员却没有明指,叫人好摸不着头脑。
其实朱翊钧这也是气的,因为鲁盐一发展起来之后,不到一年的税就抵得上其余各地所有盐税的总和,这说明各地的盐税要么就是被吞了,要么就是**根本没交够,要知道现在的朝廷可是缺钱的紧呐!出于气愤,出于对李浩然的信任,朱翊钧颁发了这样一道圣旨,就是希望那些贪婪得到家伙们收敛一些。
接着就是运河的事情,李三才纠集了一帮子人向朱翊钧上疏,说山东在河道上设置河关,滥收税赋,致使各地商贾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商贾无利可图,恐有不堪言之事!
这样的话,以李三才为首的一帮子东林人说了不止千百遍了,在李浩然之前,李三才就曾上疏朱翊钧,请奏取消天下矿税商税了,不过得到这些消息的李浩然还是不敢大意——因为,李三才这帮人可是干过罢市这样的把戏的,自己得早做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老方,差人去查查李三才的家底!”想了想,李浩然把管家郭映孝叫了进来,吩咐道。
郭映孝领命而去,李浩然一个人坐在桌边发呆,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朱翊钧之所以不愿意立朱常洛为太子,是不是和这帮子东林党搅屎派有关?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什么都不管不顾,还屡屡使出罢市这样的招数,逼迫朱翊钧就范,而整个东林党又和朱常洛走得太近,恨屋及乌之下,对朱常洛也就没有了好感。不敢说完全是这个原因,但是肯定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想通这个问题之后,李浩然不由得苦笑起来,这他妈的就是政治!想想原本历史,待得朱常洛即位之后,投桃报李,准许了东林党的奏议,废除了不少的税目,大大的肥了东林党不少人的腰包,而后朱由校即位之后,把持内廷的魏忠贤为了充盈国库,又把这些税目给拾了起来,结果遭到了东林党的强烈抵制,只是可惜了东林党内的“左翼人士”了,那些都是直臣啊,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给报销了,像李三才钱谦益这些王八蛋还是一样的逍遥快活,继续在百姓身上吸取骨血!
“老爷,这是李三才家中的所有信息!”过了十天,郭映孝就把李三才的材料放到了李浩然的案头。
“老方,这材料别有什么问题吧?怎么这么快就收集好了?”李浩然疑惑的问道。
“呵呵,老爷,”郭映孝坐下,翘着腿道:“咱们在北通州的火星货栈的合作商是李三才的族弟,对他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我把命令发下去过后不久,那边的“鹰眼”便找到了这个李三才的族弟了解消息,他很痛快的将他所知道的一切消息都告诉了当地的“鹰眼””。由于李浩然的习惯,是以郭映孝在李浩然的面前很是随便,说完之后,又自顾自的喝了一口茶。而这个所谓的”鹰眼“则是李浩然安插在各地分店的情报组织人员,用以打探消息,暂时由自己的老管家郭映孝摄领。
“那怎么能保证这个消息的准确性?”李浩然还是有些疑惑。
“老爷别担心,这个李三才的族弟李万为,可是和李三才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郭映孝笑着道,“这正是我要和老爷说的第二件事,这个李三才很好色,曾经,他将自己这个族弟的母亲给。。。。,只是当时他的族弟李万为年龄较小,且李三才当时已经是朝廷官员,出事以后,李万为的目前便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一百四十章:畜生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一百四十一章:习武
转眼三年过去
又一块木头被李浩然劈成了两半,够半个月用的柴火都准备好了,但还不够。
现在市场里的木柴便宜,如果到了冬天,那价格最起码要涨上一倍,穆丹华不愿意多花费这样的一笔开销。
可当李浩然准备再劈一块木柴的时候,就听身边有人高声说道:“浩然,你在干什么?这么冷的天快把衣服穿上,小心风寒入体!”
看到李浩然赤着上身劈柴,林月如很担心,这么冷的天,李浩然也才二十岁,要是感冒了可就麻烦了。
不过这大明朝没有感冒这一说法,风寒入体指的就是感冒。
拿起李浩然扔在一旁的衣服,林月如一下就把衣服套在了李浩然的身上。
“小娘,没事啦。我现在全身都是汗,一点都不冷。”李浩然边解释边擦去头上的汗水,在李府呆了三年,大家待他都还不错,李家家主也就是他的父亲还教他练了些武功,这是他爹娶回家三个月还未圆房的小娘。
听到李浩然这么说,林月如立刻就知道自己做错事了,赶紧又把强套在李浩然身上的衣服拿开,但也从身上拿出了手帕,帮着李浩然擦了擦身上的汗水。
前段时间天气还不冷,需要砍的柴也不多,林月如每次只过来看下就走了。
只是现在天气冷了,需要储存的柴火多了,这才闹了这么一出。身上的汗被擦得差不多了,林月如的手帕一拧都是水,李浩然又开始劈柴了。
这劈柴的活可不好干,不仅全身是汗,干久了双臂和后背都会无比酸疼,两双手掌都是死皮。李浩然突然很想手上能有一把电锯,那事情可就好办了,不管多少木柴刷刷几下就都搞定了。
终于,够一个月用的柴火都劈好了,李浩然也松了一口气,先用粗麻布把身上的汗水擦干净,等下还要去擦药水。
穆丹华也认为砍柴可以帮助李浩然锻炼身体,也让李浩然学会一个男人该担当的事情,不过除了三年也已是有了感情,为此即便药水再贵,穆丹华都会买来帮李浩然擦遍全身。
看到李浩然擦完汗水,林月如赶紧把手上的衣服套在李浩然身上,帮着李浩然穿好衣服,就怕李浩然受凉。等李浩然穿好了衣服,林月如才松了一口气。
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李浩然调皮地问道:“小娘,明天父亲就回来了,想父亲了没有?”
明天就是三个月的最后期限,被赶出家门的李成应终于是可以回来了,家里两个女人可是很想他的,只是都不肯说出口。特别是穆丹华,这些日子时常站在门口向外看,可每次李成应出现又都避而不见,而难得回家看看的李成应也不敢进屋,就算有话对穆丹华说也是通过李浩然传话的,这样的一对让李浩然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被李浩然这么一问,林月如有点不好意思了,她还是黄花大闺女,也没跟李成应圆房,突然被李浩然这么一问,林月如当然会害羞。不过林月如现在可是李浩然的小娘,有管教李浩然的权力。
“啪!”李浩然的脑袋被林月如狠狠地来了一下,不过林月如的力气小,李浩然不感到疼。
林月如拉下脸,让自己看起来有点生气的样子,说道:“问这么多做什么?”
脑袋被打了,虽然不疼,可吃亏了就要还回去,李浩然继续笑着问道:“为什么不该问?其实我更想知道,小娘什么时候帮我生个弟弟、妹妹,还有小孩子是怎么生下来的?!哈哈。”
李浩然太调皮了,林月如是真的又羞又怒,想要狠狠打李浩然几下。不过李浩然早已快速地跑开,笑呵呵地跑进房里。
三个月时间相处下来,林月如也渐渐知道李浩然这个人,小脑子里似乎有很多东西。
可是让林月如感觉奇怪的是,李浩然这个人似乎隐藏了很多事情,而且天天牵着一只猪,好像藏了很多小秘密。
李成应终于是回家了!长久在外的男人回来,一般都是会买些女人化妆的胭脂水粉啊或者是做衣服的丝绸棉布啊回家,用这些来讨女人的欢心。
就算没什么钱,也会想办法让全身看起来很精神,很干净的样子进家门。可李成应倒好,背着一筐木炭进的门,搞得全身上下都是碳灰,都快成黑人了。
看到李成应这个样子回家,林月如终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一切都是因为她,因为她这个女人,李成应才失去了荣华富贵,才要如此的辛苦。
想当初,林月如只是为了活命,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哀求李成应帮助她,那是她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当时的她根本就没想过会成功,但为了活下去,为了不被发配到教坊司,她不得不试一试!结果她成功了,但也因此害了李家一家人,这是她欠李家的。
林月如哭了,穆丹华却笑了。
 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一百四十一章:习武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一百四十二章:教给谁
头疼,很头疼。林月如本来想说点什么,可最后却没开口,她所能介绍的人,她自己也认为不合适。看着他们头疼的样子,终于是把鸡腿啃完的李浩然擦了擦手上跟嘴上的油脂,一只烤鸡就两根腿,一根李浩然吃,一根李成应吃,家里的两个女人只吃鸡翅膀。
擦干净了油脂,李浩然又喝了几口汤,然后问道:“我可以自己选先生吗?”
三人听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还真是能耐了!可反过来想一想,众人现在也没有好的人选,那还不如听听李浩然自己的意见。
李立华笑着摸了摸李浩然的头,问道:“你想拜谁为师?告诉娘,如果你说的人我们也认可,就算是砸锅卖铁我们也会帮你办到的。”
李立华的话,也是李成应的意思,一个好的先生,关系到李浩然的未来。也许李成应这辈子就这样了,日后最多混个校尉当当。可李浩然不一样,他的路还很长。
大家都在等李浩然的回答,不过李浩然内心却很清楚,他要是把人选说出来,肯定会吓到所有人,可如果真的能够拜那个人为师,那他日后的路就会变得很好走,而且那人的一生所学,也是李浩然十分感兴趣的,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够当李浩然老师的人!
“我想拜道衍大和尚为师!”李浩然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最好的人选,也把三人吓得够呛,李立华的手停在了李浩然的背上,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道衍!一个让三个大人都惊呆的名字。道衍是谁?道衍有多可怕?!
即便是一直身在南京的林月如也听过这个和尚的法号,也知道他是燕王造反的第一号军师,一个出家人,不引导人向善,反而唆使燕王造反,并且还成功的帮助燕王得到了江山!
这么一个人,对林月如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尚!
靖难之役中,道衍经常留守北平,北平城名义上的掌控人是当年的燕王世子,也就是现在很可能被立为太子的大皇子。但实际上,真正掌管北平的人,是徐王妃,也是现在的徐皇后。
李立华即便是出嫁了,也经常在徐王妃的身边,也就很多次见到道衍这个和尚。道衍和尚给她的感觉只有一个,可怕!
这个和尚,很聪明,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更可怕的是,这个和尚是为了造反才造反,他只想通过一次成功的造反来展示他的才华。
而李成应这个厚实的汉子,他这个时候所想到的只有一个。
他为什么要拜道衍为师,他想要从道衍身上学什么?!南京城内所有人只要一提起道衍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道衍造反的能力,他那颠倒天地的可能才学。如果李浩然想要学的是这个,那李成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李成应第一个清醒过来,放下酒杯,李成应沉着声音问道:“浩然,告诉我,你想从道衍和尚那里学什么?你知道道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知道他现在的官位有多高吗?我和你母亲都跟他有点交情,也许你有可能成为他的徒弟,但你必须老实告诉我,你想跟道衍学什么?!”
看着严肃的父亲,李浩然撇了撇嘴,他知道李成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厚实的男人,他忠诚于永乐帝,真诚于朋友,爱护家人。可这个男人也有自己的地线,绝对不能碰触的底线,如果碰触到了底线,即便是唯一的儿子都不能原谅。
向着李立华咧嘴笑了笑,不想让气氛这么的严肃,李浩然这才回答道:“这么严肃干嘛?又不是要学大和尚造反的本事。天下已定,谁造反谁是傻子。其实我觉得,大和尚这个人很有本事,为皇上出谋划策只是用了他一生所学的一半而已,所以我想学他的另外一半本事,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郎中既能救人,也能害人!毒药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救人。难道拜道衍大和尚为师就一定要往坏的方向想,虽然他是一头病虎,但也有辅国之才。你们说,我所言可对?”
没错,李浩然没说错,三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就是李浩然这个口若金花的人,不是成龙就是成虫,两个极端没有中庸之道。
为了显示父亲的威严,李成应还是轻轻地拍了李浩然一下肩膀,说道:“没错,可有这么跟父母说话的吗?一开始没有一点商量,吓我们好玩吗?!还有,造反这个词是你随便可以说的吗?!你这小子,现在要是不好好管教,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样呢!华儿,你怎么看?”
造反这个词的确不能够乱说,无论永乐皇帝表面上说得多么的冠冕堂皇,可他始终都是一个靠造反夺得皇位的皇帝。
而且永乐皇帝也明白,他给天下人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日后不知道有多少皇亲国戚,地方藩王学着永乐皇帝再来一次靖难之役,所以这位皇帝最忌讳听到别人讨论跟造反有关的所有事,而一个经常被造反挂在嘴边的人,也不会是一个成功者。
李成应已经同意了李浩然的要求,只是这个还要征询一下李立华的意思,毕竟家里的事也都是由李立华操持的。
 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教给谁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一百四十三章:大和尚
李成应问道:“浩然,你老实告诉我,你会做一个忠臣吗?”
李浩然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真忠臣,把权压奸臣。父亲,我这样说对吗?!”
李成应无法回答,李浩然所说的忠并不是愚忠,是另外一套说辞,另外一种说法,李成应以前没有考虑过的。李成应无法回答,他离开了,带着自己的名帖和李浩然所写的信去拜访道衍!
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二十三年于径山从遇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
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道衍北上参学时,游到河洛,在嵩山遇到著名相士袁珙,袁珙见他身为佛子,却隐含杀气,笑着告诉他:“你真是个奇怪的和尚,三角眼,形如病虎,有嗜杀之相,更有辅国之才,望君珍重。”道衍很赞赏对自己的评价,于是,二人结为最好的朋友。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道衍以荐入选,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燕王的重要谋士。
燕王“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
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燕王夺得皇位。永乐称帝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
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
永乐元年,皇帝还没有册立太子,因为有两个人选无法确定,这不仅是皇家的私事,也是大臣们日后飞黄腾达的大事。站对位置了,那就是从龙之臣,跟现在的皇帝还有未来的皇帝都有了好交情,都是功臣。可如果站错了位置,就算现在的皇帝无所谓,未来的皇帝可就会一辈子记恨在心里,没前途是小事,就怕一个罪名下来,家破人亡!
朝廷如今在立谁为太子这件事上分成了两派,一派就是支持原燕王世子,认为当年的世子就应该被立为太子,长幼有序、立长立嫡子。支持大皇子的人,除了当年留守北平城的文官外,还有众多的建文旧臣。
无法靠军功来获得功勋的众文官,都希望能够通过支持大皇子成为太子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的。
而大皇子的最大竞争者就是二皇子朱高煦,靖难之役中跟随永乐帝南征北战,永乐帝最喜欢的儿子。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永乐帝并不喜欢他的长子,因为永乐皇帝觉得长子一点都不像他,大皇子身体有疾,又很胖,眼睛还有问题,总之永乐帝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至于大皇子一直被人宣扬和称赞的宽厚、仁慈,在永乐皇帝眼中,不过是无用的妇人之仁而已。
因为靖难之役中,二皇子朱高煦跟随永乐帝出征在外,跟靖难之役的功臣们有着很深厚的交情,大部分的靖难功臣都支持二皇子朱高煦。毕竟是一起打仗,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兄弟、战友。靖难之役的功臣们想通过支持二皇子朱高煦来获得更多的权势与富贵。
可是,立长立嫡这个千百年的传统又岂是那么容易打破的,燕王起兵之时,也一直宣称自己是马皇后之子,洪武皇帝的嫡子。
当年的燕王登基成了永乐帝,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忙着稳固江山。而靖难之役的功勋们也都忙着开衙建府、置办家产、纳妾讨小,立太子之事也就暂时被搁置在一边。
但是,这并不代表下面的暗流就停止了,高高在上的人暂时不出面,下面的小官们就更要抓住机会。道衍和尚是永乐皇帝最信任的军师,立太子之事倘若有了他的支持,任何一方都将有很大的胜算。因此,道衍和尚的府邸大门前,又再次聚集了一群求见的官员。
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道衍一天不见,他们就在外面等一天,坚持每天都来,一定要等到此家的管家邀请自己进去为止。也就在今天,李成应一家人等待了十天,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