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大明带只猪-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祸害就好,最好把日本女人都祸害光。”
部队整装待发,全部集中在釜山,为了保密封锁了釜山城,只进不出,部队全躲在城里,白天装做没事一点点装物质,到了晚上才大规模装弹药,又把几艘船改装成能装马是船。
万事具备这天晚上,50支船由六艘炮船开路,直达釜山对面的九州岛福冈港。当初日本人从这里上船,登陆朝鲜,没想到李斌会以其人之道还之其身。
………………………………
第两百一十四章:缺乏意识
看到一堆堆银子搬上船,各将领羡慕李浩然啥事不干就能赚这么多钱。李浩然让王虎随4000名火枪手留守,占领制高点,率大部分人开赴东北方向的大版,丰臣秀吉的老巢。
日本正规部队二十几万,留在朝鲜十四万,目前丰臣家族有3万,德康家族有3万,加上其他三个家族5万。
德川家康拼凑7万人马向丰臣家族展开进攻,开始双方力均势敌,各有胜负,关键时刻丰臣家族大将小早川秀秋临阵倒戈,加入德康阵营,向丰臣部队发起攻击,顿时兵败如山倒,丰臣部队全线崩溃,德康部队趁势追杀,来到一个山谷中突然炮声轰鸣,降临无数颗谢尔弹。
李浩然出手了,4000名火枪截住退路,4500名火枪依次从山上冲下进攻德康部队,50门大炮继续射击,德康部队当时就乱了套,拼命往回跑,4000名火枪手也无法阻拦,干脆放开边打边撤向两边,日军看无人阻挡纷纷向后逃跑,迎面却碰上李如梅5000名骑兵,日军如任宰的羔羊,撤向两边的火枪又围上来,后面的4500名火枪追至,三面夹攻,一阵射杀德康部队被歼5万多,逃跑几千人,1万多跪地投降。
这就是历史上日本著名的“关原之战”,本来是德康家族打败了丰臣家族,杀了三千多人,取得了统治地位,没想李浩然的参与恰恰相反。李浩然可不想让日本消停,目前德康家族强大就消弱一部分,其他事就不管了。
掟夫人送上1500万银子,李浩然带着部队回到银山。而丰臣部队反攻,一直打到德川家康的住宅,另三大家族出兵解救,斥责丰臣家族卖国,投敌,双方又开始鏖战。
李浩然发现日本矿工在吃红薯,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传到明朝?据传红薯是福建华侨陈振龙在吕宋(菲律宾)发现,但当时统治吕宋的西班牙人禁止带出,他将红薯藤苗缠在缆绳上,历经海路七昼夜,带回明朝被誉为“六益八利,功同五谷”的红薯。想到未来辽东自然灾害,粮食欠收,如果把这东西带回去播种,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日本内部争斗,打的你死我活,便宜了李浩然,让一部分士兵帮忙搬运,下坑道还是日本矿工,短短几个月装满了三十条船白银,李浩然率全体将士带着三十条船的白银,乘风破浪,走海路经过半个月的航行到达明朝境内辽东的青泥洼(大连)。
朝鲜国王李讼知道后,大骂李浩然忘恩负义,不讲信义,也不叫他捞点银子。干脆做起俘虏的生意,一个人十两银子,搞得日本五大家为了打垮对方,纷纷跑到朝鲜购买战俘。
下了船看到青泥洼怎么也不像现在繁华的大连,杂草丛生,道路泥泞,一片荒凉。李浩然留下王虎4000名士兵、二十门大炮、二十万两白银让他建一座城,作为辽东海军基地。成为大连的奠基人。郡主发脾气了,李浩然没有留种一走就是一年多,回来就把他关在房间不许出门,连李成梁想见一面李浩然都难,每天辛勤播种耕地,昏天昏地十天十夜李浩然才腿脚发软,眼圈浮肿走出郡主房间,两个小宫女捂着嘴偷偷笑。
刚刚出门耿直早已守候多时:“大人你是怎么了?难道郡主是铁齿钢牙,把你折磨成这样子。”
“唉我才知道女人是深渊,掉进去就万劫不复,有什么事说吧?”
“大人、在下安插了一名暗探在女真部,近日报告女真部有行动,具体不详。”
“哦”这段历史记载不详细,李浩然也无从借鉴。“继续潜伏,还有什么事?”
“大人、今年皇长子朱常洛已封太子,三皇子朱常洵封福王。在下遇见一个书生叫裴文中,前年中的进士,接触中倒有些见识,朝廷还未给他补官,闲来无事我把他带来引见大人。还有顾宪成的东林书院四处找人,想与大人接触寻找同盟者,你看?”
围绕明朝二十多年的“国本之争”终于落下帷幕。李浩然才想起原来三皇子朱常洵就是被李自成煮着吃了的洛阳福王,裴文中后来当了太子朱常洛的伴读,远见卓识可惜当了皇上的朱常洛不听他的,还罢官遭贬。东林书院在舆论上与朝廷唱反调,可你真要让他推翻大明朝,他们这帮士大夫反过来会坚决反对你。
“好,这个裴文中我知道,确实是人才。顾宪成你最好不要出面找个代言者,东林书院公开与朝廷抗争也是危险者。”
在大堂内见到了裴文中,二十岁左右,年轻俊朗,一身白衣文人雅士的模样;见到李浩然起身行礼:“见过将军。”
李浩然抱拳回礼道:“裴先生大驾光临,等候多时在下失礼,请见谅。不知先生可否屈就任幕僚虚职,日后还需调整。”
裴文中没正面回答反问道:“不知将军对当下时局如何看。”
李浩然知道他是试探自己:“先生问的好,朝廷上官场**,世风时下,财政枯竭,皇上不问政事,反却大捞钱财为已用,民不聊生,民怨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两百一十四章:缺乏意识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两百一十五章:胆小鼠辈
李浩然想该来的总算来了,告别王虎众将士,率2万骑兵往回赶,中途让2万骑兵回鞍山,一行七人快马加鞭回到总兵府。原来抚顺城平时每半个月与女真族人做生意交换货物,当时叫互市。这一天清晨抚顺城外比平时好像多了些女真人,当辽兵打开城门让城内的百姓与城外的女真互市时,三千女真族人突然拔出大刀砍死城门士兵,杀进城中。
随后跟来大队女真骑兵一路杀向抚顺城,围攻抚顺兵营,游击将军李永芳当即投降。其实女真兵将跟他早就混熟,围攻时还开玩笑问他肯不肯同享富贵,并没想到李永芳顺坡下驴竟然满口答应,辽东5000人马一枪未放全归女真所有。女真一把大火烧掉抚顺城,裹胁抚顺百姓迁往女真部落。
事情还没完,当时有士兵报信给驻扎在铁岭的李如帧,让他速支援抚顺,李如帧却拥兵自重,毫不理会,被东厂特务抓到北京入狱身亡。李成梁痛失两子,沉默不语。
京城内沸沸扬扬担心辽东战局,内阁上书要求调熊庭弼任辽东巡抚。意思很明显,指望李浩然一个娃娃管理辽东靠不住。万历也有些担心,恩准内阁票拟。礼部上书;述说女真恶行,烧杀抢掠,虏我子民,势大兵精已成气候,建议朝廷尽快出兵围剿。内阁召集兵部、户部、工部商议。
兵部认为辽兵不足以与女真部抗衡,需调集全国兵马围剿,而蒙古人经常犯我边境,不得不防,辽东兵马更显不足。围剿女真还需选一大将领兵,兵部推荐原兵部侍郎,现停职在家的杨镐。为什么屡屡出现让杨镐领兵?原因是杨镐的父亲杨渊曾任过兵部尚书,现任内阁大臣,兵部、户部等部人员大都是他的学生。
户部却一筹莫展库房无银,光买粮食这一项户部就无法实施,提两点建议;一请皇上把内库的钱拿出来。二增加税收。
工部说无钱造兵器,尤其是火器费用高,以前李浩然所造的兵器遇寒冷天气大多不能用,还请调李浩然前来指导。内阁总结兵部、户部、工部的建议给万历上了一篇长长的奏疏。
万历看过奏疏知道内阁还是不信任李浩然,同意让杨镐复职任辽东经略,主事对女真部的战事。户部的建议让他拿钱就是要他的命,同意第二条意见增加全国农业税“辽东饷税”,这一决定使种地的农民面临破产,造成农民起义的直接根源,同时敲响了大明朝灭亡的丧钟。
熊庭弼;湖广江夏人,明朝著名将领,进士出身,称其为“有胆治兵,善左右射,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李浩然得到消息认为熊庭弼到来虽然有掣肘,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他的帮助更大。命令李如柏接替李如帧的兵马率2万铁岭步兵,驻扎抚顺等熊庭弼的到来。
熊庭弼来后首先拜见李成梁,安抚老将军,看见年轻的李浩然说道:“没想到比说的还年轻,就是你打败蒙古三万大军,虏倭寇十四万于朝鲜的李总兵?”对老将军说:“李家辈出人才,后生可畏,李老大可放心了。”
巡抚与总兵同级相互没那么客气,李浩然说:“不知熊大人有何良策?”
“我准备上奏朝廷免辽东税收,停矿监税,立即到抚顺任职,扎根于此,女真蛮夷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否则不允进一步,蒙古一事就拜托老弟了。”
正当李浩然难得享受天伦之乐时,蒙古左翼使者拜见,看见李浩然跪在地上大哭。原来蒙古右翼林丹汗,见左翼蒙军被明军歼灭大部,想侵占左翼牧场,消灭福余取而代之,统一蒙古草原大部。亲率六万大军围攻左翼总旗。
蒙古左翼马没有,军队大部仍在,防守短时间不成问题,李浩然也希望他们互掐,两败俱伤他好渔翁得利,所以也不着急,一面上书朝廷和熊庭弼,一面借调兵为由能拖就拖。
这两天大嫂找李浩然问了辽东战事,李浩然把大致情况说了一下。大嫂说:“如你所说辽东被女真所占,我们李家就完了,不光皇上会怪罪,连祖上基业都不保?”
“确实如此”
“小五你如此大才,还保不了李家基业,大明江山?”
“大嫂我也是人啊!国家财政窘竟,辽东军饷无着落,又频遭天灾,粮食短缺,士兵不愿打仗,形势确不乐观。”
“我把我们从山西的钱财全给你,此事我就不管了,只要能保住李家随你支配。”
李浩然把大嫂给的账单拿给夫人,准备让她接管。朱淑贞笑道:“这么多钱,你就不怕我和我爹贪了你的钱?”
李浩然同李成梁商议很久,决定先拿出银子发军饷稳定军心,提出奖励办法;杀一人二两银子,杀一将军得50两银子,凡是军户田亩免税三年,报名当兵者当场奖励100两银子。凡畏战逃跑者,收回田亩,补足税收。
李成梁为难道:“为朝廷卖命,这么多银两都要我李家出,皇上一毛不拔,实有不忍啊。”
&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两百一十五章:胆小鼠辈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两百一十六章:不明所以
林丹汗傻眼了,眼睁睁看着3万骑兵转眼间灰飞烟灭,心如刀绞身子一晃差点栽倒被亲兵扶住。“快令攻城队伍退兵,拔营回去。”
李浩然率骑兵、炮兵慢慢前行,王爷福余出城迎接李浩然。“李将军神勇,鞍马劳累快快入城休息,本王设宴款待。”
“王爷不必了,我们还要追击林丹汗,回来再说吧。”一看李浩然不进城,福余冲手下使个眼色,蒙古使者骑马走在李浩然身边。
“将军、我家王爷有意与之结亲,不知意下如何。”
“结什么亲?”
“我家公主美貌如仙,能歌善舞,愿嫁给将军作妾,请将军受纳。”
“慢点、这不符礼节,要嫁就嫁皇上,嫁给我不妥。”
“将军就不要为虚礼而纠结,你连郡主都娶了,公主自然可以了,还请将军笑纳。”
李浩然纳闷这是要塞给我,是不是搞个假的来蒙我,让我以后为你们卖命,家里有个郡主要人命,再来个公主我小命还要不要了,不知道真漂亮还是骗人,但心里还是有点痒。“这事我还要请示夫人和郡主,他们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将军可不像惧内之人。”
李浩然领着队伍慢慢跟在林丹汗后面,搞的蒙古人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跑慢慢赶路,到了舍伯吐镇看见前面堵着的明军才明白,人家早算计好了。兵力比后面追的人还多,眼看越逼越近蒙古将军说:“大汗只有冲了。”说完带着1万蒙古兵挥舞战刀刚跑几步,对面炮火砸下来。
林丹汗喊:“快回来。”
1万多人拉紧缰绳。“大汗怎么了?”
“你们还没冲到就要损失一半,对面3万骑兵,还有火枪,这不送死吗?举白旗投降,派使者谈判。”
蒙古人派使者来,还没接近,明军说:“想谈判先把马全牵过来,给你们一个时辰考虑。”
这招太狠了,本来想到了晚上,趁夜逃跑,直接断了他们念相。几个蒙古将军要拼命被林汗丹制止,他很清楚拼命是全军覆灭,现在五万骑兵把他们围在2000米范围内,还有可恶的大炮,只有投降还有一线生机。
一个时辰到了,炮手准备开炮,蒙古使者喊:“我们投降,我们交马。”蒙古人赶着4万匹马过来。没有马连逃都无法逃,不能走着回去。
李浩然开出放他们回去的条件:把所有被抓的明朝人全部放回来,抢劫的财物全部退回,贡献马匹、牛羊各十万头。
林汗丹更傻了,这可不像过去的明朝官员,往往一投降签字画押就没事了,抢的人可以放回,钱财都装入蒙古人个人腰包,怎么要回来?十万匹马他们还叫牧民吗?蒙古使者跑的上气不接下气,来回传话。
李浩然就一句话:“自己想办法。”然后让炮兵放两炮砸到蒙古人群中。林汗丹低下骄傲的头颅,认栽,派使者回去,李浩然让他牵回一匹马。使者回去当然不顺利,那些部落首领不干,被林部强制实行,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林丹汗回来,而各首领从此与林丹汗分道扬镳,瓦解了蒙古内部形成不了大的部落,完成了李浩然的心愿。
李浩然带领部队骑着马,连那1万六千名火枪手都成了骑兵,赶着马匹,牛羊、装着财宝、5万被抓的汉人,往回走理都不理蒙古人,气的蒙古人直躲脚,给了你们十万匹马,我们骑的马要还给我们哪,李浩然等于赚了十四万匹马,从此中原人不讲信用传遍蒙古草原。
回来路过通辽城福余王爷出城邀请李浩然入城做客,盛情难却李浩然让他们先走,吩咐汪锡在5万汉人中选3万到鞍山训练,其余的到青泥洼开荒种地,带着李如锌、李如梧和2万鞍山骑兵进城。
蒙古人好客,恩怨分明他把你当朋友热情如火,蒙古少女们用金杯献上马奶酒,整只整只羊摆在面前,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对他这个南方人来说颇不习惯。
突然音乐响起,一个身穿白色羊毛制品的少女,浓眉大眼,脸上透着红晕,像只待宰羔羊,轻歌曼舞跳起了蒙古舞。使者走来说:“李将军、这就是我们的公主殿下,王爷的三女儿叫萨仁,月亮的意思。”
李浩然轻轻点头,美若天仙,不是公主也认了。萨仁听说父王为了巴结明朝将军,维护蒙古的安全,要把他嫁给明朝的一个将军作妾,心灰意冷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老家伙。强打精神一边跳舞一边观察李浩然,才知道是个年轻帅气的将军,心里稍有些欣慰,想到她一个公主给别人作妾又心酸起来。
晚上福余跟李浩然谈了半宿,非要买李浩然的火器,特别是大炮,李浩然想想明军还有淘汰的大炮,就答应了,过后福余派了十名蒙古少女要侍寝,被坐在门外的葛大彪档了回去,休息了一夜李浩然起身回辽东,蒙古使者着急问:“李将军人也看过了,意下如何?”
“我不说了吗?还要问两位夫人的意思。”使者也跟着回辽东。
李浩然回到辽东个个抱怨牛羊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两百一十六章:不明所以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两百一十七章:四散逃跑
新婚几日,公主慢慢接受了李斌,蒙古人粗狂、豪爽放开手脚竟反客为主骑到他身上来了,本来想说郡主之事,看时间尚短时机不成熟暂且放下。
“大人、有位顾先生拜见。”
李斌想不起认识什么姓顾的,来人三十多岁,一身儒生打扮,灰色长衫抱拳道:“拜见李将军,我叫顾允成,东林书院的。”李斌才明白是顾宪成的弟弟,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与他哥哥出过几本书,找他肯定是寻求同朝廷抗争的支持者。
“顾先生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不敢、久闻将军大名,特来拜见,在下曾拜读《山海关》一诗,将军豪迈能文能武不可多得,而今朝廷上下藏污纳垢,阿谀奉承之人居多,我等应奋力抗争之。”
东林书院标榜自己是正义、道德的化身,而反之朝廷上下自然是不道德之人,这种说法李斌不赞同。“你们跟朝廷打嘴皮仗,对当下世风有何意义?能根本解决问题吗?记得王圣人说过‘事功就是学问’你们开学院、办学校、教化于民确实是好事,而与朝廷争口舌之利,天下人如何辨别是非,全国政令如何统一。”
两人讨论很久也没有什么结果,本来就是没结果的事,李斌也想得到多方势力的支持,可士大夫一臣不事二主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让他们造反是大逆不道之事,这帮人就是虚伪。最后李斌求次希望他们到辽东办学,他给予方便而结束。
斐文中回来了,红薯已经种下去了,来年看收获怎样。并认为辽东百姓疾苦,受外来的袭扰,地多人少,整治吏治是当务之急。这些事不是李斌管辖范围,只能暗中准备,同意斐文中选拔各地方官员,他报请上批。
李斌问到:“斐先生大明朝败像已露,改朝换代已成必然,果真如此我们该如何处之?”
“大人此言耸人听闻,虽然明朝弊端颇多,不至于亡国吧。”
“此言差矣,大明朝历经200多年,你说有那个朝代超过300年,况且朝廷财政枯竭,而又无法解决,这时出个重税不是逼农民造反吗?历朝历代那个不是从农民造反开始的?如今吏治腐败、庸才充斥、军备废弛,后金虎视眈眈实力大增,有不可阻挡之势,两者相加一增一衰你认为大明朝可有胜算?”
“这个、在下浅薄实无看出有此事发生,果真如此还望大人能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我等定竭力辅佐。”
李斌暗暗叹息道:“朝廷上下已经烂透了,从根上烂起,连皇上都不管,我乃一介武夫,如何力挽狂澜?”
李斌知道一时说服不了他,只有事实在眼前,才会醒悟,难就难在他所缺的是人才,各方面的人才,而且是新生的阶级集团,维护自身的利益,政权才能巩固。
熊庭弼的到来管理政务,李斌觉的是对他的帮助,谁知好像不是他的风格,竟然率明军与女真族人打仗,屡战屡败给他的2万明军只有几千人了。李斌不明白历史上的熊庭弼在辽东,建城池,抚百姓厄制女真有过贡献,怎么到他就变了还是历史有误。
李斌不得不赶往抚顺。“熊大人啊,带兵打仗好像不是你的事吧,抢我饭碗也要等你当总兵再说,现在把我的兵打没了,你就高兴了。”
“本府也不是故意把兵打完,那想到女真蛮兵如此厉害,现在才知朝廷的用心,防范女真崛起已不可能,只有限制他们的发展才是正途,本官不再抢你饭碗,准备建城池,积蓄粮草,你有本事就去打女真好了,不过本官提醒你,跟女真野战明军无一点胜算,你小小年纪不要丢了性命。”
他妈的,打完了才明白这些道理,老子早就知道了,用你说。李斌心里想嘴上还是没说,看样子熊庭弼也是打过之后才改过自新,还不算蠢么。
“熊大人、日后有人弹劾你可别怪我,我不是嚼舌之人。现在这几千人能否守住抚顺城?”
“当然守不住,女真皆虎狼之师,还请李大人派兵才好。”
李斌可不敢再给他兵了,答应如果女真攻城时,他会派兵支援。搞的熊庭弼说他小气,李斌想小气就小气,总比你丢兵强。
李斌回到家问郡主可与公主商量,郡主给了他一脚:“这种事当然是你来说,我怎么开口,还有为什么这样才能怀上孩子?”
“主要分散你的注意力,不会总想着生孩子的事,重在身心愉悦,自然天成。”
“那你每次都留给我。”
“你看又想这事,怎么怀上,记住,自然。”
跟公主提及这事,女人都一个心思不愿跟人分享,说李斌荒淫无道,下流,李斌连哄带骗说是为了给郡主治病,再说都是一家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