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大明带只猪-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如锌来到定西城下安营扎寨,布置防线,派出探马、细作在周边侦查,知道凭自己五千人马,难以攻下城池,便据守待援。
起义军副将米喇印率八万人马一路向东,周围防守军队甚少,根本不是对手,米喇印留下3万人马驻守城池,率5万回回兵占领定西,看到中国军旗在城外驻扎,了解是李如锌的五千兵马;
李如锌帐内探马回报:“都督、定西以西全被占领,城中估计有五万兵马,我们是否后撤?”
“为什么后撤?回回兵那经得起我火炮的几下,我不打他算便宜他了,老回回还敢打我不成。”
当天夜里李如锌在帐内呼呼大睡,传令兵喊道:“都督回回夜袭。”李如锌衣服没穿好外面已经厮杀了,米喇印率5万兵马杀进来。如果按平时战场上,李如锌发挥火器的优势,回回兵占不了什么便宜,这次是夜袭,大刀、长毛反而占了上风。
中国士兵有的连衣服没穿好就死在被窝里,五万对五千,十倍于敌,李如锌眼见士兵一个个被杀,率几十名侍卫就要冲上去,被侍卫们架着往东撤,跑到数十里后回头看,军营火光冲天,近五千名士兵丧身,连2千支火枪,十门大炮尽归敌手。
李如锌担心敌兵追来,仓惶而逃,第二天拂晓一头扎进李浩然哨兵的口袋里。士兵忙说:“对不起都督大人,不知是您,怎么会成这样?”
李如锌摆摆手说:“带我到九弟帐前。”
李浩然同马小姐还未醒,帐前帐后出现三个道家身影,葛大彪坐在帐前拦住李如锌。“都督大人、王爷同王妃在安寝,请稍后。”
李如锌这时候那还有脾气,只有耐心等待,李浩然收拾完毕出来看到灰土灰脸的李如锌,大吃一惊。“六哥怎会如此模样?”
李如锌垂头丧气说:“九弟、一言难尽,我被米喇印的回回兵,打的全军覆没,孑然一身跑出来,愧对九弟对我的栽培,实在羞愧难当。”
李浩然急忙吩咐丫鬟给他洗洗,换身衣服,吃点东西。对这位六哥他真不知道说什么?陕西政务搞的乱七八糟,知道他不是这块料,没有责怪于他,但军事上还被回回的土枪、大刀、长矛打的大败,就说不过去了。
看他吃饱喝足说道:“六哥、政务不通非你所长,但从军二十余载,怎会遭此大劫呢?”
“都怪我轻敌,以为回回不敢与我对阵,疏忽防范,谁知米喇印深夜偷袭,火枪手、火炮手来不及上弹药就已经丧生,我方仓促应战,对方十倍于我,才落如此下场。”
“从今天起撤销你都督职务,随军任参事一职,你可服气?”
“服气、服气就是杀了我,也服气,是我害了五千名辽东将士的生命。”
李浩然率军拨寨直奔定西城下,本来他仍不想兵戈相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西北民族问题,但李如锌的兵败,对方的残忍使他气愤难填,决定教训一下米喇印。
米喇印在城内将军府里乐的合不拢嘴;缴获了几千支火枪,10门大炮,全歼李如锌部五千余人,战果辉煌,连主将丁国栋都比不上他,心里十分得意。
“报米将军、城外摄政王带2万兵马在10里处扎营,据探子回报,看见摄政王同王妃用一个镜子观看定西城。”
“那是望远镜,笨蛋。你是说王妃也来了?”
“是的;
。”
“你说我们如果趁他们立足未稳,再次偷袭,如能生擒摄政王作为人质,汉人还敢打我们吗?抓住王妃,她的宫女随你们享用,王妃给我留着。”
&n你所看的《回到大明带只猪》的 第三百零八章:优势 已启用防盗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内容接不上。后面隐藏部份请到百度搜:(无情+水) 进去后再搜《回到大明带只猪》 观看
………………………………
第三百零九章:投降
“听说摄政王人心宅厚,陕西造反,没杀一人,还封造反领头者为知县,足看出摄政王心胸之宽广,目光之远大,不会跟你我小人一般计较。”
看丁国栋瞪他一眼并无不悦,又说:“不过杀人者偿命,天经地义,要找出杀死他们士兵的人,交给摄政王,还有将军你的生死恐怕”
“什么?我也要给他们偿命?”
“是、将军以您一人之身,救几十万人的性命,还请将军三思,再者摄政王你放过你吗?”
丁国栋一想也是,不想死都不行,自己手上已经沾满了中原士兵的鲜血,如果自己死了,也许摄政王能放过家人。便说道:“派何人去跟摄政王交涉?”
幕僚说:“此事我也很惆怅,西北之人与摄政王向来无甚交往,这事最好找一位与王爷旧识之人为妥,今有一人毛遂自荐,说与摄政王有旧交,定能完成使命。”
李浩然帐内几位将军在坐,高夫人说道:“王爷、攻城在即,请示下;城中百姓该如何处置?难道一并杀死吗?”
李浩然皱皱眉说:“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呢?”
红娘子和高夫人拍起巴掌:“好、王爷大智慧,宽怀待人,必将一统天下。”
“你们俩别拍马屁了,少惹点事比什么都强。”
这时谢长顺掀帐进来:“王爷、有位故人要见你。”
李浩然心想,老子在明朝都没故人,何况是大西北,说:“我倒要看看是什么骗子,敢骗到这里来了,带进来。”
一个柱着拐棍的老头走进来,跪倒在地:“拜见摄政王”说完眼睛紧盯着李浩然。李浩然也看着他,哪来的老头敢在这里行骗。
“这位老人家,你我何来故人一说。”
老头低下眼睛长叹一声:“贵人多忘事,此话不假,当年平叛宁夏王爷身为总兵参事,曾有位‘木花子’受王爷所托冒死进宁夏城送信,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你怎知道?”
“王爷仔细看看在下是否认识?”
李浩然看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老头便说:“我就是当年的‘木花子’。”
李浩然大吃一惊,当年他在宁夏城找遍了也没音信,突然在此出现,该不是有何目的?仔细辨认确实有当年的影子,过去这么多年,老子又不是最强大脑如何记得。
“你摆个残局看看。”
老头从怀里摸出个盒子,打开一副象棋,在棋盘上摆出一付残局“玉女穿梭”,正是李浩然当年教的现代象棋残局。李浩然急忙起身扶起老头。
“惭愧、惭愧当年你正是风华正茂,怎么十几年过去变成这副模样?”
“王爷谬赞,当年我步入中年,在外风餐露宿,有一顿没一顿的,靠施舍过日子,不就成了如此模样,不如王爷金贵之身,山珍海味,还是当年的俊朗后生。”
李浩然哈哈笑道:“不想老兄这拍马屁的功夫学的在行,当年我在宁夏城找你着实辛苦,不知老兄藏在何处?”
“唉、一言难尽啊!当年我被蒙古逃兵裹挟,给他们带路进入大漠,在蒙古包里生活几年,后辗转逃出,靠一路要饭到了甘肃,只知改朝换代摄政王执政,却不知就是当年的王爷。”
“哦、那你如何得知?”
“王爷、在下想知道王爷如何对付兰州城内的人?”
李浩然随口说:“自然是该杀的杀,我士兵几千人被杀岂能轻易放过。”
“王爷在下有个不请之请,当年你承诺给我百两黄金,也不要了,只求王爷能放过城中百姓?”
“这是为何?你与城中人是什么关系?”
“不满王爷,丁将军手下有个幕僚曾是在下好友,经常一起切磋棋艺,从他口中才得知是王爷到兰州城下。今日特受丁将军所托,准备交出杀害士兵的凶手和丁将军本人请王爷发落,恳请王爷开恩,放过城中百姓。”
“老兄这可是百两黄金,一生的荣华富贵,你可要想清楚了。”
“王爷。在下想清楚了,倾巢之下,我苟活有何意义?”
“想不到你一个‘木花子’倒有些见识,回去告诉丁国栋要想保住他们,马上开城投降,所有兵将在城外候命,不要讲任何条件,你也是下棋之人,应该知道点我的为人,只能说我朝需要安定。”
老头走后红娘子说:“王爷你真狡猾,明明是想求和,反让别人来求你,还省了百两黄金。”高夫人和众将领暗暗咂舌,这种话打死也不敢说,只有红娘子这个二愣子口无遮拦。
李浩然却毫无在意笑着说:“这叫顺水推舟,不是狡猾你懂不懂。”
木花子回到城内,把李浩然的话说给丁国栋、幕僚、和首领们听,吓了一跳。
“这位兄弟,照你所说我们且不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倘若摄政王大开杀戒如何是好?”
“你们有所不知,当年宁夏平叛,有人主张挖黄河水淹宁夏城,是王爷为了城中百姓力排众议,才施巧计破城。而今王爷完全可以于城中百姓而不顾,炮轰兰州城,轻而易举拿下此城,王爷的军事才能你们不会怀疑吧。”
第二天兰州城四门大开,丁国栋带着2万多士兵列队出城,在城外5里处放下武器整队待命。李浩然带红娘子、高夫人、李如锌及三位道长随五千精兵,检阅了部队;精神面貌还行,年龄参差不齐,个个表情紧张,面带惧色。
丁国栋身穿盔甲双手抱拳低着头道:“罪将丁国栋向摄政王请罪。
李浩然说:“前方带路到城中一会,其他将士原地休息。”
一行人来到城内将军府,木花子、回族首领及幕僚等人俱在,战战兢兢向李浩然行礼,木花子分别引见当介绍那位幕僚时李浩然问到:“请问贵姓?”
“免贵姓刘字擎,刘擎。”
李浩然挥手让众人坐下,说道:“这次事件起因我已知道,是知府错在先,士兵错在后,兄弟一时激愤,造成后果情有可原。我只要求一件事;把我们士兵的尸首找回收拢,建一个纪念碑,吊念、哀悼死者,超度灵魂,使之安心,同时警示后人,尊重他人,人人平等,和平共处。”
顿时,将军府内爆发出激烈的掌声,震耳欲聋,搞的站在门外的侍卫推门进来,看了看又退回去。
首领们当即跪在地上:“摄政王大仁大义,宽厚待人,我等受之有愧,请给予处罚。”
又是一阵掌声,李浩然摆手又说:“现在我任命刘擎,刘先生为现任兰州知府,其他官员由知府大人自行选派。既然都是一家人,丁将军选出2万青壮士兵,随军支配,其他人员卸职归乡,可有意见?”
李浩然赏个甜枣又给一闷棍,他们哪敢有意见,个个点头同意,尤其是丁国栋,脑袋保住了干什么都没意见。
李浩然叫来木花子,拿出一个箱子放在他面前。
指着箱子说:“是我害的你流离失所,这是奖给你破宁夏城的500两银子,另外任命你为兰州御史,负责监督、检查兰州各级的政务,是否公平、合理,可以越级上报三省都督,算是补偿银两的不足,你看可好?”
“好、好谢王爷赏赐,说一不二。”
从将军府出来,红娘子偷偷在李浩然面前伸出大拇指,嘴里说:“王爷就是王爷,高人一筹,打了别人还能让别人说你好,便宜都让你一个人占了。”
李浩然从红娘子部留下3000人马,负责兰州府的治安,来时五万人马,打了一仗,走时却带了6万人马。看的李如锌低头不语,高夫人对红娘子说:“王爷太精明了,世上没见过这种人。”
部队到达长安城,李岩在城门恭候:“王爷凯旋而归,又解决了后顾之忧,可喜可贺。”
李浩然道:“李大人倒坐享其成,又给你送来了新娘子,前些日耽误你们的婚礼,现在补上,你是迎接她还是迎接我的。”
“王爷莫开玩笑,辽东送来一封信,可能明远伯有恙。”
李浩然脸色一变,急忙拆开信,果然李成梁病重,要他速回辽东,李浩然回忆历史,李成梁活到90岁,现在才80零头还早呢。操办完李岩和红娘子的婚礼后,说:“李夫人既然已是**,以后嘴可要有把门的,不知今后有何打算?”
红娘子嘴一撇:“你是不是嫌我说到痛处了,今后自然是征战沙场了。”
“啊”李浩然看看李岩,见他点点头说:“娘子生性如此,就随她吧!不过娘子,以后不许对王爷无礼。”红娘子伸伸舌头。
李岩底下对高夫人说:“请夫人督促我家娘子,不能对王爷无礼!”
高夫人说:“王爷都不在意,你担心什么?”
“那也不行,君是君,臣是臣,纲常不能乱。”
李浩然交代红娘子带兵支援在變东的王虎,带着王妃、李如锌及家丁和500侍卫赶往辽东。路过山海关,大雪弥漫,银装素裹,不禁回忆当年病重山海关,朱淑贞和红红用酒檫身体的情景,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个毛头小伙子开始步入中年,
………………………………
第三百一十章:并不知情
独立寒秋,海浪东去,山海关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海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马小姐拿起李浩然用碳笔写的诗,说:“王爷又写诗了,真乃大气磅礴,有情、有景、有意,有志向,用在王爷身上恰如其分,不知又要惹得多少女子垂青。”
“惹你一人足矣。”
“王爷是说真的,还是让妾开心。”
“当然是真的。”心想傻子才说假的。
李如锌看后说:“九弟、有时候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咱爹的种。”
“那你就问咱娘去,她老人家不会说是借的种吧?”
几个人都嘿嘿笑,马小姐手捂着嘴不敢笑出声来,打了他一下说:“那有这样说自己母亲的”
谁都没注意马小姐的一个仆人,悄悄离开队伍直奔京城,把李浩然写的诗传遍大街小巷,人们争相传颂,京城纸贵。
朝廷之上裴文中看着手中的诗文微微颤抖,对几个阁老说:“王爷大才啊!如此文章让我们这些进士汗颜,难道真如王爷所说,书读的越多人越迂腐吗?像这种诗文我等无论如何也作不出来,情文并茂,气势磅礴,暗喻深刻,唉、王爷怎么干什么都厉害,还是不是人?”
内宫深处,王妃寝宫中红红对朱淑贞说:“王爷又找了个小狐狸精,还给她写了首诗传遍京城,她是在跟我们示威呢。”
“别胡说,王爷路过山海关,想起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突发灵感,借景抒情;回忆年轻时的往事,结合当前的局势,对未来的展望,这里面还透露出对你我的思念,充满着感激之情,怎么说是给马小姐写的呢?”
“真的、我怎么没看出来?”
“王爷乃大智大善之人,他的心思又有几人能够知道,我也是猜测而已。”
君主拿着李浩然的诗文气鼓鼓的,无论是抒情、叙事、写景,还是对大明朝的窥视,反正都未提她一个字,心里骂道;死没良心的,害的我为你担忧,找个小狐狸精忘了曾经的美好时光。
在京城各自对李浩然的诗文不同的理解时,他已经走在辽阳的路上。山海关内看到,送来的2万曾是刚放下手中农具的农民,此时变成了精兵强将,火枪、火炮的运用相当熟练,军容整齐,面容上好像都有所改变,透露出坚强、刚毅的军人气质。还新招了2万辽东子弟兵,正在训练。
从山海关到辽阳一路良田遍布。虽然是深秋季节,大雪覆盖,田地里仍不时冒出几片绿叶,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来展示自己的存在,李浩然明白正是他从日本带回的红薯种子,在辽东的大地上发芽结果了。
远处两匹红色快马似两团火球,飞奔而至,两人跳下战马单腿跪地,双手抱拳道:“拜见王爷、伯爵夫人令我等前来迎接王爷。”两人正是宁远伯府中的家丁。
李浩然笑道:“难道你不来接,我连路都不认识了吗?”
两人嘿嘿笑道:“倒也不是,不过最近辽阳道路变化很大,怕王爷走了弯路。”
李浩然一行进入辽阳城,城门站岗哨兵见李浩然到来,个个肃然起敬站立两旁向他行礼致意,连大气都不敢喘,都憋着一口气等他们过后才长长松下来。
马小姐笑道:“王爷、他们好像把你当天神看待了,不过在你身上确实与众不同,也不至于如此吧。”
“哪里不同?是长点还是粗点?”
“王爷讨厌、就这时候不同,老不正经。”
李浩然此时心情激动,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家,看到路变宽了,两旁建筑玉砌雕阑,楼阁台榭一个比一个豪华,心里却想不知老将军能否挺过这一关。
李浩然一进伯爵府丢下众人直奔大堂,看到伯爵夫人坐在大堂之上急忙跪下:“娘、我回来了,爹爹可好?”
夫人走下大堂:“九儿快起,你现在是摄政王那能随便下跪,你爹就是病重,性命无忧。”
李浩然介绍完马小姐和李如锌就急冲冲赶到内室,见老将军躺在病榻上,四个丫鬟站立两旁,一个老头正在搭脉确诊。便走上前去:“爹、我和六哥回来了。”
李成梁睁开炯炯有神的双眼,异常兴奋说:“小九来了,前方战事如何?”
李如锌说“爹、你现在这样还关心战事,保重身体要紧。”
李成梁瞪起眼睛说:“你懂什么?老子一生征战沙场,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事。”
李浩然一想也是说不定还可以治病;便把山东、四川、陕西、甘肃战事叙说一遍。老将军越听越精神,干脆坐起来,让一旁的老大夫惊讶不已,当听到李如锌兵败兰州城,几乎光杆司令跑回来时,盯着李如锌说:“你还是不是我们李家人,自小从军被老回回打的一败涂地。”李如锌红着脸低着头一言不发。
听到歼灭回族米喇印5万兵马时,眼睛里放出精光,大叫:“好、堪称经典之战,《孙子兵法》被你发扬光大,一计套一计环环相扣,好、小六你要有小九一半的计谋,也不至于战败。”
李如锌嘴里鼓囊着:“要不他是王爷,我才是将军呢。”
几个人越聊越兴奋,李浩然连吃饭都在李成梁床前,边说边聊,老将军似乎病也好了,看到丫鬟喂药,李浩然问大夫:“老先生,我爹是什么病?”
“阴阳失调、脏腑有疾,恕在下医拙,仍看不出端详。”
李浩然想脏腑有疾,现代看来应该是癌症了。据医疗文献的记载,古人很少有像癌症这种病;一是因为古人寿命短,战争和其他的疾病死去,根本没有机会得癌症。二是医学不发达并不为人所认知,往往当其他病来治。三是古代穷乡僻壤哪里有医生,都是自己上山采药瞎治。
便问道:“现在用何药?”
“主要是吃些补药调理,像人参、鹿茸等。”
李浩然不是医生,基本常识还知道,看李成梁的眼睛有神,就是吃补药的原因,但癌症吃什么都没用,是药就有毒,吃多了补药还会出现问题。
“请问先生,不明病因就吃补药吗?”
“王爷、时下都是如此,反正有益无害,最近有位道长还送来丹药一并吃了。”
李浩然暗惊问道:“可有效果?”
“没有、可能时间尚短,药未入体。”
李浩然再也忍不住了:“放屁、你们这些庸医,治不好的病就相信什么灵丹妙药,世上哪有这种药?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别说我爹,历朝历代的帝王谁会不死?饮鸩止渴想让我爹死的快点吗?老道在何处?马上给我找来;
吓得大夫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生怕李浩然砍了他。他母亲也不知怎么回事,对李浩然说,丹药可贵着呢?100两银子一颗,很多人都求不到,老道说看在是摄政王爹爹的份上,才献出丹药为你爹治病。
“娘、不能相信这些老道骗人的鬼话,丹药能治病皇上怎么都死了?而且丹药还有毒,不仅不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儿的话你不会不相信吧?”
躺在床上的李成梁说:“老婆子你就别瞎操心,老子就相信小九的话,生死由天。”
“炼丹术”在中原秦始皇时期就开始了,分为“内丹”练功之用;“外丹”用人以食用,求的长生不老之术。是中原化学的先驱,火药的发明者。到了明朝一些道士弃“内丹”专攻“外丹”“丹”即丹砂,是硫和汞(水银)的无机化合物,因呈红色故称“朱砂”。据记载炼丹主要成分有;汞、碳、铅、金银铜等都是重金属,吃到人肚子里能有好吗?
道长被带来了,李浩然从他身上取出丹药搅碎,让人找来一只鸡,拌些米康与丹药一同喂鸡吃下,说:“这几天专门喂这东西,看它能活多久?把老道关起来,如果鸡没死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