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逐日军刀-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蒋介石授意,何应钦在与日方多次秘密会商后,最后还是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对“所提各事均承诺之”。

    何、梅二人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就是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的规定的内容是:取消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

    撤换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等同于国民政府放弃了华北主权。

    何梅协定签订之后,东北军和中央军被迫全部撤出河北省,河北省出现了巨大的权利真空,恰逢此时石友三这个跳梁小丑纠集了几千汉奸伪军向北平进军了。

    此时北平地区除了宋哲元的二十九已经没有其他的军队,于是在南京中央政府的授意下,二十九军接受了河北全省的地盘,宋哲元也因此成为了河北省真正的主人。

    “日本人欺人太甚,雨农,我要知道这次事件的全部细节。”

    何梅协定签完之后,南京中央政府又被顶到了封口浪尖上去了,国人的舆论就是一边倒,各地都有学生在游行示威,大骂政府卖国。

    不仅彻底丢掉了华北的地盘,还成为全国人民口中的卖国贼,蒋介石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了。所以他很迫切的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五百多个日本兵会死在察哈尔。

    “委座,这件事我已经调查清楚了,这件事完全就是由察哈尔保安军司令李汉引起来的。

    在截获日军给刘桂堂运输武器的消息之后,李汉亲率保安军警卫团连夜袭击了日军的押送队伍,五百三十八名日军官兵全部被击毙。”

    这段时间戴笠的压力可不小,这个**未来的特工王,现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李汉在察哈尔的所作所为,竟然被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难怪后来有人总结到,在抗战期间,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戴笠的情报人员在活动。

    甚至包括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台湾、暹罗、马来半岛、南太平洋群岛、西兰、缅甸和印度等地。

    “既然你能够调查清楚,日本人应该也会知道,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李汉下手,反而将矛头指向了中央。”

    蒋介石问道,在他看来日本就算是想要借此机会给中央施压,但是以日本人那睚眦必报的性格,肯定不会放过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李汉的。

    可是蒋介石却没有看到日本对察哈尔有后续的动作,这让他有些担心李汉是不是和日本勾结在一起了

    “委座,李汉一口咬定这件事土匪干了,和他保安军没有关系。让日本该找谁就找谁去。

    而且李汉的态度非常强硬,曾公开表示,如果日本人想要借机派兵进入察哈尔省,保安军上下三万将士将和日寇血战到底。

    对此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气的暴跳如雷,他已经联系了日本特高科的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要求土肥原贤二派遣特务干掉李汉。”

    “简直是胡闹,这个李汉一点大局观都没有,他倒是好了面子里子全得了,却让政府为他个人的鲁莽行为买单。

    雨农,你以后在多注意这个人,有什么情况立刻向我报告。”

    在蒋介石看来李汉这完全就是在排除异己,不过就算是要清除反对势力也得分个时间和地点吧,就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给中央政府带了这么大的麻烦,有那么一刻他真想把李汉一撸到底。

    不过蒋介石也知道就算是没有李汉的这次事件,日本人也会寻找其他借口的,区别只是时间的早晚不同罢了。察哈尔有一个像李汉这样**将领,从大局上来说对于政府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这件事让蒋介石对于德国顾问提出整编全**队的计划更加上心了,中日之间早晚有一战,民国的土地也就那么多,他不可能无休止的忍让下去。

    自己的一次胆大妄为,竟然让何梅协定被提前一年签订了,李汉也被吓出了一声冷汗。

    他到不是担心自己会打乱历史轨迹,而是觉得事情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整体上来看还是民国吃亏了。

    他自己虽然是占了一点小便宜,但是对于整个民国来说,显然是弊大于利的。虽然中央对日的态度软弱,但是还勉强保住了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权。

    可是换上宋哲元之后就完全变了,宋哲元打仗虽然是把好手,但是治理地方的能力就很有限了,特别是河北这样的大省。他主政华北之后,华北地区的政事基本上都被后来的大汉奸给包揽了,宋哲元只负责收钱。

    这些大汉奸们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寻求日本和伪满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又大肆出卖华北经济主权,使国民政府在财政上蒙受了重大损失,大量的民营企业倒闭,剩下的被迫搬迁到其他省份去。

    而且二十九军彻底主政河北和京津地区之后,他们高层腐化的也很快。宋哲元把统税、盐税、关税、铁路一概接管,所有的税款全部扣下来自己用。

    南京拨给二十九军建筑国防工事线的五十万大洋专款也被宋哲元全部挪用,除了拿出一部分分给手下的四个师长以外,剩下全部进了宋的腰包,而计划中的国防工事连一块砖都没买。
………………………………

第一百六十章 财政困境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已经无法改变了,所以李汉考虑的是,接下来给该怎么给日本人找不痛快。

    只不过自从锦州和热河失陷以后,义勇军没有了武器来源,士兵受伤了也没有医药治疗,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缴获。

    不过义勇军的战斗力本来就比日军差,想要靠缴获来武装部队,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了,这要是为什么热河失陷之后,东北义勇军就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察哈尔和辽宁省接壤,这就李汉计划提供了可观条件,他可以为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提供他们所要一切条件,甚至可以直接派兵化妆进东北地区为抗日义勇军提供最直接的援助。

    不过这是一个大计划,也是个长久的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现在察哈尔也不具备直接武装东北义勇军的能力。

    因为保安军到现在连自己的武器装备都还没有统一呢,但是只要义勇军那边能够提供资金,自己帮他们买武器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现在德国政府已经和国民政府签订合作的合同,就算李汉没有威尔这层关系,再向德国政府购买武器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困难,关键还是钱的原因。

    对此李汉只能召集察哈尔省政府的高层全部找来,共同商量怎么解决钱的问题。

    本来李汉的赚钱的本事还是可以的,但是那最多只能够应付小场面,保安军还没有扩编之前,李汉其实就有些捉襟见肘。

    因为他赚钱的手段无非就是靠剿匪和缴获日军的战利品,要不是抢了一次正金银行,李汉根本无力为一四五旅换装。

    不过现在部队扩大到军级了,单纯的依靠缴获发展部队已经很困难了,其实这不难理解,保安军三万多人如果靠缴获,那得消灭多少鬼子的部队。要是李汉有那个能力,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现在就打回东北去。

    当然李汉也有自己的优势,他知道民国的大势发展趋势,可以引导省政府少走很多的弯路。就像他知道一九三四年六月份,美国政府会通过《白银法案》一样,到时候他就可以引导省政府在白银方面做文章了。

    “军座,这次日本人在察哈尔出事,给省政府带来了不小的损害,本来上次我和军座说过,到月底应该能够二十万大洋的收入,但是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只能够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了。”

    知道李汉召集大家是为了要钱是,负责长官省政府钱袋子的财政厅长燕中华率先说道。

    “什么?二十万大洋才换了五百个鬼子,这亏也吃的太大了吧!”

    他是找燕中华这些人来是要钱的,没想到钱还没有要到,反而损失了二十万大洋,李汉差点记得就要跳脚了,二十万大洋已经抵得上全军三万多人一个月的军饷了,就这么一声不响的就没了。

    而且李汉已经向威尔下了一万支步枪的订单了,光是步枪的订单就超过了一百万大洋,本来李汉是计划分三个月支付这笔军费,可是现在连第一个月的军火订单费都无法支付了。

    “军座,这个损失已经算小的,要不是鬼子把矛头指向了南京中央政府,我们的损失还会更大。”

    王威插话道,虽然不是察哈尔省政府主席,不过他现在基本上已经接管了察哈尔省政府的所有工作了。而原来省政府主席秦德纯已经被宋哲元调回二十九军任副军长去了。

    次察哈尔事件虽然让二十九捡了一个大便宜,但是宋哲元却不想在和李汉粘上关系了。

    在他看来李汉行事毫无顾忌,迟早会闯出大祸来的,这次算他运气好,有南京政府背黑锅,如果继续让秦德纯在察哈尔当省长,下次李汉在弄出什么幺蛾子,倒霉的就该是二十九军了。

    “难道省政府真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吗?”

    李汉有些难为情的说道,东北义勇军他也接触了不少,想要他们提供大量的资金购买武器很不现实,所以李汉自己先出钱武装义勇军。

    李汉知道扶持义勇军对抗日本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给日本人制造麻烦,不付出一些代价怎么行。况且等到义勇军能够在东北地区攻下几座城市,这些投资自己很快能够收回来。

    东北三省在老帅张作霖的带领下,其实发展的还不错,光看东北军的装备就知道了,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军的装备在部队中绝对是最豪华的。

    除此之外,还建起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军工厂――――东三省兵工厂。这些都和老帅掌权时期,东北军高层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这些本来都是中国可以用来对付日本人的本钱,现在却变成日本人用来侵略中国的利器,每当想到这里,李汉都会十分心痛。

    “如果军座急需用钱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发行债券,向大商人借钱。”

    听李汉这么说,他就知道李汉肯定是急需用钱了,虽然察哈尔省政府没钱,但是察哈尔的商人有钱啊,不但是商人,老百姓的手中也有不少的余钱。

    实际上察哈尔省政府之所以会拿不出钱,并不是他们没有赚到钱,保安军入住察哈尔已经四个多月了。

    在这四个月里,激活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来察哈尔投资,不说别的管是商人缴纳的税收和政府卖地皮这两项收入就达到了几百万大洋。

    不过察哈尔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少商人来投资,就是因为政府加大了察哈尔的开发。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为了更好的让商人投资,省政府拨出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修建全省各市县的主干道。光这一项就占据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

    此外还有从省外移民大察哈尔也是花费了大代价,同时整顿地方吏治,取缔地主和民团武装,这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以引起地方反弹,在保证尽可能减小流血冲突的情况下,就必须要用钱来解决问题了。

    在保安军的保驾护航下,这些政策都被有条不紊的执行下去了,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省政府虽然是穷的叮当响,但是老百姓和商人手中反倒是富了起来。

    “燕老说的对,如果商人那里不够,我们还可以向民间发行债券,现在察哈省的总人口已经接近三百万了,保守估计借个两三百万大洋是没问题的。

    但是我们必须要保证能够按时还上,否则发行债券不仅变成了一次性的生意了,而且还会对政府的信用度造成巨大的损害。”

    王威其实更偏向于向民众发行债券,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政府在民众中的威望,而且老百姓也可以获得实惠,老百姓购买政府的债券,利息可比他们把钱存在银行里也要高得多。

    如果全部是商人来买政府的债券,这可能会对以后政府出台新政策时造成影响,而且也很容易导致政商勾结的现象出现,从长远看,这对甚至省政府的发展很不利。

    不过在省政府已经穷的叮当响,就连他这个省政府的副主席,在做每件事之前都得先想一想是不是有这个经济实力,能有人借钱给政府就不错了,其他的暂时都可以不用考虑。

    不过王威也明白这是省政府第一次售卖债券,信誉度还不高,普通的老百姓恐怕不会买账。

    发行债券却是可以解决目前的财政危机,而且债券的购买力越强,就证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越高。

    所以这其实买的不是债券而是政府的信誉,这个钱要是不能按时还上,不用王威说,李汉也知道政府这几个月做的努力恐怕就要白费了。。

    a

    <;/br>;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筹办兵工厂

    李汉虽然不怎么过问省政府详细的工作情况,但是每个月省政府的几大部门主事人包括王威在内,都会向他汇报政府的工作的进展情况。

    所以李汉知道省政府从下个月开始,省政府的毛收入就能够达到了三百万大洋。

    当然刨除一下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保安军的军费,在扣除其他杂七杂八的,大概能够有一百万大洋的左右剩余。

    这已经很不错了,之前察哈尔省在全国经济排名中一直都是倒数三位,很多时候不仅不能够上缴税收给中央政府,反而需要中央政府拨款才能够维持省政府的正常运转。

    这就是统一了全省的好处,如果国民政府能够做到实际上的统一全国,那么每年的财政收入将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数字。

    足够国民政府武装更多的德械师,不过可惜,这一点直到国民政府倒台的那一天也没能实现。

    既然每个月至少都有一百万大洋,李汉就打算多借一点,而且他不打算和老百姓借,那样来钱速度太慢,不适合他现在碰到的情况,而且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很容易被日本人用来当成攻击政府的武器。

    “燕老,如果向商人售卖债券大概能够筹集多少钱,时间上要多久呢?”

    这才李汉最关心的事情,察哈尔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正轨,犹太人那边要有回应至少也得等到明年。

    现在小胡子虽然已经表示出了要对付犹太人的意思,但是毕竟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法案,因此德国的犹太人也还处于观望状态,毕竟搬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目前包括老夫在内,在省政府内任职的商人就有十多个,其他各市县也多有商人在政府部门任职,我估计数额五百万以内,只需要十天就能够凑得起。”

    燕中华说道。

    “什么这么多?看来这段时间,诸公都发了不小的财啊!”

    李汉脸色不愉的道,本来他以为能够借到几十万大洋就不错了,没想到是自己小瞧了这些商人。

    五百万大洋这个数字却是让李汉震惊到了,仅仅是在政府机构任职的商人就能够借出五百万大洋的,而且按照燕中华的说法,这五百万大洋远远不是他们的极限。

    李汉立刻就联想到到这些人肯定是借察哈尔大开发的机会,公私兼顾,中饱私攘。

    他辛辛苦苦在察哈尔发展了几个月,不仅一毛钱没赚到,还把以前攒下来几十万大洋的经费全部填进去了,结果却把这些商人们养的肥肥的,李汉能高兴才怪呢。

    虽然他早就料到商人进入政府部门之后,这样的事是免不了的,但是这也太快了吧。

    “军座,五百万听起来很多,可是平摊到几十个商人身上,也就几十万大洋一个人。

    现在看好察哈尔的商人很多,所以来投资的商人也都是大商人,几十万大洋他们还是拿的出来的,况且还是借给政府又不是送给政府。”

    燕中华为人老谋深算,看到李汉的反应就知道他肯定是在怀疑他们的钱来路不明了。

    不过这可真是李汉想多了,察哈尔虽然发展的不错,但是时间比较太短了,还没有那个能力成就几十个身价几十万大洋的大商人。这个时期的几十万大洋可不是个小数字,和现代社会的亿万富翁差不多了。

    不过李汉突然变色,让燕中华也有些后怕,在这之前李汉从来没有在他面前展现过这样的表情,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尊敬有加。

    这一切燕中华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在就任财政厅的当天,燕中华就不在过问燕氏商行的具体事务了,就是以为他知道已商人的成分从政肯定会引不必要的麻烦。

    他现在已经是财政厅的厅长,儿子是保安军的主力团长,女儿在北平上大学,可以说他已经拥有了一个普通人想要拥有的一切。

    现在燕中华已经别无所求,唯一的目标就是在财政厅长的位置上干出一些出色政绩来,做到为官一方,造福一地,最好就是能够在民国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留下一个好名声。

    不过这次回去之后,他准备告诫燕家其他的后辈子孙,千万不要触及李汉的红线,不然就算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

    “军座,你误会燕老了,来察的商人政府部门都有记录,能够被燕老邀请的商人无一不是京津地区的大商人,几十万大洋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没有什么难度。”

    王威也补充说道,这几个月来,他和燕中华以及石定忠经常在一起商讨察哈尔发展的前景,亲眼见证了燕中华为了察哈尔发展呕心沥血,所以王威对燕中华十分的敬佩。

    “燕老,对不起,我说话有些重了,不过您是知道的,我并没有针对您的意思。”

    李汉也发现自己这话打击面有些广了,不说燕中华这段时间为察哈尔做出的努力,单是以他的身家和地位,也没有必要在这点小钱上下功夫。

    “军座严重了,我们还是接着往下说,不知道军座这次打算发行多少债券。”

    燕中华笑了笑说道。

    他走过的桥比李汉走过的路还多,当然是不会介意李汉说的话。

    而且燕中华知道自己现在也算是李汉这条船上的人了,不仅自己和儿子搭上了,甚至连女儿估计都得陪进来,对他而言,李汉越厉害就越好。

    “那就先借五百万大洋吧,有了这些钱应该足够了。”

    李汉说道。

    “军座,五百万大洋不是一个小数字,不知道军座打算用这些钱来做什么?”

    对于李汉的命令,王威一向是不过问的,但是这次数额有些大了,光是还这笔钱省政府就得白干大半年,这严重影响到省政府的后续发展计划,作为省政府的实际负责人,王威当然想要知道李汉借这么一大笔钱来做什么。

    五百万大洋李汉当然是不会全部拿去武装义勇军了,他还没有大公无私到这个程度。

    之前李汉一直打算等有了钱在准备筹建兵工厂的事情,不过燕中华提出发行政府债券的事,正好帮助李汉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现在就相当于后世贷款买房一样,房子先买下来住,钱咱们慢慢还。

    当然唯一的区别就是,李汉现在连首付也不用给,当然他也付不起。不过这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因为他是那政府的信誉作抵押。

    当然这对于李汉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他有信心把察哈尔发展的更繁荣、富强。

    “王威,我准备在察哈尔建一个兵工厂,你那边有合适的人选吗?”

    就算王威不问他,李汉也打算找王威谈了,五百万对于察哈尔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李汉知道自己必须对王威对省政府有个交代。

    而且建兵工厂也不是一句话的事,这些都需要王威去安排人来做,李汉正在负责的只是下这个决定和出钱,严格来说,连出钱都算不上,因为你他借的钱最后还得是省政府来还。

    “军座,兵工厂的事情我也考虑过,不过要建兵工厂对于我们来说,最缺的不是钱,而是技术人员。

    钱,我们集全省的财力,用不了几个月就能够建起兵工厂,设备的话花费一些代价,也能搞定,但是技术人员可就不好搞了。”

    搞兵工厂在民国时期是地方实力派和中央政府都必须做的事,因为买军械是在是太贵了。

    本来只要十块二十块就能解决,可是向别人购买可能就需要二十块四十块才行了,而且还容易受制于人。

    如果能够自己造就不一样了,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小开销,而且还可以用利用军火来控制其他军阀。

    不过兵工厂并不是砸钱下去,然后随便找几个工人就行的,必须要要有核心的技术骨干,可是察哈尔这个地方哪里去找军工方面的人才。

    到其他省份招人的话,肯定会引来南京政府的猜疑,搞不好直接对他们动手都有可能。

    王威也是军队系统出身的,当然也知道兵工厂对保安军的重要性了,不过他觉得现在还不时候,如果在给他一年的时间,不用李汉说他也会建议李汉筹办兵工厂的。

    鬼子就在家门口虎视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