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商二十年-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小白赶忙识趣的点上。
老大爷吸了口,然后皱皱眉,“烟卷还真是没旱烟好抽,没劲儿!”
张小白笑道:“您老是抽不惯,就跟我抽不惯旱烟似的,抽一口直冲鼻子,得咳嗽半天!”
老大爷爽朗大笑,“小伙子抽过旱烟?”
张小白说道:“我姥姥那时候就抽旱烟,我抽烟都是她老人家教的!”
简单聊了几句话,老大爷对这个年轻人的好感倍增,又吸了口烟,说道:“打听道的吧?就凭你小伙子这个厚道劲,我肯定不让你绕弯路!”
得嘞,原来这位老大爷理解错了。张小白赶忙解释道:“大爷,我们还真不是问道的,就是想跟你唠唠嗑了解点情况!”
老大爷蜷起腿,笑道:“来吧,只要你这烟管够,问啥我都说!”
张小白笑着将一盒烟放在地上,也蜷腿坐下,“这盒抽完我车里还有!”
………………………………
第二百五十九章 调查市场
田间道路旁,一老一少席地而坐,吞云吐雾侃侃而谈,还有一位姑娘闲不住,时而坐下时而站起,可耳朵始终竖起认真聆听。
老大爷年过花甲,身子骨硬朗不说,眼不花耳不背,甚是健谈。
抽完地上一盒烟,鲍小妹又从车里取来一盒,别看老大爷说抽不惯这烟,可这不花钱的烟还就是好抽,倒是应了他的话,这烟是真没劲儿,要不怎么一根接一根呢。
这一聊就是两个小时。
张小白了解了很多情况。
这位老大爷是土生土长的淮来人,年轻时候也是不安分的主,走过南闯过北,经历还真是不少。
不仅对于淮来市,甚至整个安苏省的农产品情况,他都能说出一二来。
其实相差不大,毕竟一个省,土壤气候也相近,所以所种农作物大致相同。
这里都种两季水稻,四月份到七月份一季,七月份到十月份一季。
虽然安苏省是农业大省,可农民光靠种地挣不了几个钱,村里青壮年过完年就外出务工,这一去就是一年,所以种地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稻苗大多都是买来的,自己培育的极少,费功夫费力得不尝试,化肥的用量可就大了,每一季都得施四次肥,老大爷说的头头是道,将四次施肥的用处以及用量都详细说了出来。
张小白挑起大拇指,笑道:“大爷你还真是个好把式!”
老人家哈哈一笑,“别的咱不敢说,要说种地,十里八村没有几个比我强的!”
张小白问道:“大爷,您这个化肥都用什么牌的?”
如今了解的情况是,种子这一块相对复杂,要想插手相对困难些,而且利润并不是很大,最关键的是化肥,用量大也就意味着利润大。
老人家看着烟干咳了几下,张小白顿时会意,赶忙抽出烟点上。
老大爷吸了一口,说道:“你是跑业务的吧?”
张小白点点头,如实作答,“大爷,我其实是卖化肥的,这不刚来淮来市,先了解下情况!”
既然被人看透,再隐藏下去就显得不实诚了,跟农村人打交道,印象很重要。
老大爷说道:“小伙子够实在,那我也说点实在的,别处我不了解,就说我们县吧,百分之九十以上用的都是惠农化肥,我猜的不错的话你应该卖的是其他牌子的,要想跟惠农争,不是很难,是太难。”
张小白微微一笑,看来这位老大爷真是眼明心亮,年轻时候走南闯北的真没白走,不过对于这种困难早就有所准备。
张小白问道:“大爷,那你说惠农为啥卖的这么好呢?”
老大爷皱起眉头想着,似乎很重视这个问题,良久后说道:“至于为啥我一个大老粗说不出个四五六来,就是一点,我们这的老百姓都认惠农的化肥,一来用惯了,二来一直没出过什么问题。”
“老百姓种点地图个啥?踏踏实实安安心心挣点辛苦钱,再就是我们这一辈挨过饿的人对于种地有着一种感情,所以有时候宁可多花点钱也不贪便宜买小厂家的,万一出什么问题可没有个保证!”
张小白很理解老人的想法,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这个地对于尤其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重要性,说是一种感情其实换一种说法是一种情结。
受过苦挨过饿的人,格外珍惜粮食。
张小白又问道:“大爷,那您就没听说过别的牌子的化肥?”
老大爷笑道:“没听说过,也不想听说,只要到了施肥的时候自然就去买惠农化肥。”
张小白心中感慨,最怕就是习惯俩字,就算远大化肥比惠农的好,老百姓还是不买远大的账,这种习惯是惠农经营十多年一点点积累而成的,也是老百姓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思想,是一种习惯性消费。
曾经想过市场不好打开,却不曾想会这么难。
看来要想做出一番成绩,必须得好好打算打算另辟蹊径,不能一味的苦干实干。
张小白问道:“大爷,你们是去哪买化肥,惠农公司在哪里?”
老大爷皱眉说道:“我哪知道惠农公司在哪?都没有见过。县里有个批发化肥的大户,他们卖各种牌子的化肥,只要到了施肥的时候,几户人家开着拖拉机去他们那买。”
张小白点点头,原来惠农集团并没有设立销售点,而是批发给经销商,再通过经销商卖给各户,到时候只需业务员联系就成。包括远大集团现在也是这种模式,既省心又省力还省资金。
惠农这里的业务员应该很赚钱,只要保持好跟经销商的关系就好,到时候一个电话发货就把钱赚到手了。
跑业务做市场难,不是一般的难,但说的是开头难,一旦形成一定知名度销量成规模,业务员就是躺着赚钱了。
不知不觉天以擦黑,张小白站起身笑道:“大爷,谢谢您啦,希望有机会再跟您聊天!”
然后张小白从车里拿出一盒烟递给老人,“大爷,拿回家抽去!”
老大爷擦了擦手,接过烟笑道:“小伙子,下次来的时候记得还找我啊,这烟开始抽着不咋地,还越抽越上瘾了。”
告别老人家,张小白开车往回返。
鲍小妹眉头紧皱,刚才一直在旁听着,也了解了事情的困难程度,这可比畅饮不好做。
饮料这块没有消费习惯,可化肥人家就认惠农的,要想从他们手里分蛋糕,太难了。
鲍小妹说道:“哥,咱们去淮北吗?”
张小白目视前方,说道:“暂时不去,先了解完情况再说!”
到了淮来市,掌握了第一手情况,张小白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现实跟听说的不一样。
姚远曾经说过,南方十省市场做的最好的是安苏省,因为这是公司制定的策略,必须从这个地方下手抢市场,杜飞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去年杜飞的分析报告指出,远大在这些年不断的努力下,已经占到了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并且有着继续扩张的趋势。
可这淮来市的情况,跟报告上的说的不一样!
看来这字面上的东西,也就看看就成当不成真,总把数据做的那么漂亮有什么用,骗得还是自己。
张小白叹口气,说道:“回县城住一宿,明天继续调查市场!”
………………………………
第二百六十章 大局观
要想做好市场,首先要了解市场。
足够深入透彻的了解市场之后,才能根据最真实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再因地制宜的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想当初张小白饮品畅饮公司之前,对饮料市场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才会在面试的时候说出那番话,让周平误以为他就是那个董事长家的公子哥。
周平的推断有一定道理,如果不是董事长家的人怎么能了解公司的大方向?
其实张小白能说出那些并不难,只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最正常的推断,按照畅饮的品牌形象以及市场占有率,也只能那样去。
畅饮公司在远大集团面前是一家小公司,可拿销售来讲,并没有什么大区别。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把商品卖出去,这就是销售。
掌握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这是销售的第一步。
来到县城,两人简单吃了晚饭,找个旅馆休息。
进屋后,张小白洗了个澡,掏出笔和本在上边写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张小白有两个笔记本,一个是专门的读书随笔,读书的时候他喜欢记录一些自认为对以后有用的东西,读完一本书时会写读后感,总之每读一本必须要有所收获。
前段时间张小白看营销类的书籍比较多,有各种营销技巧也有经典营销案例分析等,而最近一段时间他看管理的书籍较多,自从知道要当大区经理之后,侧重了这个方面的学习。
这一次张小白掏出的是另一个本,已经写了小半本了,大多记录的是姚远以及杜梦妮关于远大集团的情况,这些都是现在急需了解的,所以记得比较多。
每当杜梦妮关上门跟他讲这些的时候,张小白就跟小学生似的,掏出笔和本仔细听认真记,以至于招来杜梦妮不少的“嘲笑”。
张小白始终记得一句话,再好的记性也不如烂笔头,多写一些总没有坏处。
写完之后,张小白看书学习,十二点多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依旧起床锻炼,然后俩人吃过早饭又出发。
安苏省十个地级市,这只是其中一个县,要想跑遍所有地区不现实。
张小白的计划是每个市选择一个有代表的县,然后对这个县仔细考察。
即便这样,时间依然很紧,再有两个多月就到了插秧的时候,化肥也该用上了。
今天不同昨天,俩人到了乡下没有跟老农那么细致的了解情况,只是捡重点的问了些。
令人稍微有些欣慰的是,终于有人知道远大化肥了,也终于见到远大化肥的宣传语了。
有几个村子里,在农民家里的墙上有打着标语。
“要想庄稼收成好,远大化肥少不了!”
“要想大丰收,远大化肥是帮手!”
“远大复合肥,高产显神威!”
大标语打的很响亮,可是牌子却不响。
虽然有人知道远大化肥,可对这个品牌并没有什么好印象,有的虽然买过也只是图个便宜而已。
在这里,远大化肥价格比惠农价格稍低了一些。
捷达车上,看着那些标语,鲍小妹心情终于不再那么低落。
“哥,总算看见点业务员的作为了!”
张小白紧锁着眉头目视前方,看到那些标语听到老农的那些话,心情非但没有好转,似乎更加凝重了。
长叹一口气,张小白说道:“你知道原来南方大区的营销宣传费一年多少钱吗?”
鲍小妹缓缓摇摇头,她哪里会知道这些。
张小白对于这些情况早就了解过,自嘲一笑伸出一只手。
鲍小妹睁大双眼露出震撼之色,然后捂住嘴巴有些不相信这个事实。
张小白沉痛说道:“五百万啊!杜飞用这五百万都干嘛了?只在墙上写了几个标语?”
远大集团为了扩张市场给予南方片区很大的优惠,首先价格上便宜,其次资金上大力,为此光一年的营销费就有五百万。
现实的情况是,现在远大集团在南方这一块,始终处于亏损的境地,可即便这样依然不住的往这里砸钱,只因为这是公司的大计。
为了占领市场,宁可赔本赚吆喝。
当时姚远说出这个营销费的时候,张小白同样震撼不已,不过姚远却平静的说其实这个钱不算多,仔细算一算,南方十个省也就是说每个省五十万,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讲,这个营销费谈不上多。
窥一斑而知全豹,张小白只是通过这个县也就明白了这个营销费的用处。
只是在局部地区刷了小,换句话说搞搞形式主义。
张小白愤恨不已,杜飞啊杜飞!这他么是你家的企业好不好?就这么骗自己?
数据上作假,大搞形式主义,那么多费用肯定中饱私囊了。
怪不得姚远老哥怎么都得换了你,怪不得杜梦妮这个妹妹都反对你,纯粹是你自作自受。
良久后,鲍小妹问道:“哥,以后咱们拿这么多钱该怎么花?”
张小白想了想,说道:“重拳出击,集中资金砸在一个地方,务必见到效果!”
具体怎么做,张小白没有想好,只是必须得是这个思路,一个省五十万不多,可加在一起不少,五个手指头力量不大,攥起拳头才能伤人。
鲍小妹说道:“哥,你说杜飞都那样,这里的业务员好管理吗?市场做不好,他们是不是赚的很少?”
业务员基本工资不高,主要是赚提成钱,现在南方市场这样,鲍小妹理所当然的想到业务员赚不多。
张小白摇摇头,说道:“其实他们赚的不少,总公司知道南方市场不好,很多人不愿意来,所以给了不少补贴,再加上各种费用报销,即便不拿提成赚得都不少。”
鲍小妹叹口气,“我还真理解不了公司的这种做法。”
张小白认真说道:“董事长是顾全大局的人,眼光视野格局都不是咱们能比的,不过你想一想,咱们现在亏损其实不要紧,只要挺住就好,如果有一天能打垮惠农,那么整个天下就是远大的了!”
张小白感叹道:“到了那一天,所有付出的都很快能拿回来!”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微服私访
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远大和惠农,十多年相安无事的局面,随着农业越来越发达,各自也是越来越不安分,都想着在对方的地盘上分得一杯羹。
一旦正面起了冲突,那么必然会有一伤。
只不过这伤,可能是皮外伤,也可能伤筋动骨。
关于大局,鲍小妹没有细想过,听张小白这么一说连连点头,明白了董事长的良苦用心。
鲍小妹问道:“哥,你说过商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本身的质量,那么咱们远大化肥比起惠农怎么样?”
张小白说道:“半斤八两,差不了多少,两家都有研发团队也都重视质量这一块,不过随着科技越来越透明,想要突破性进展,谁都不容易!”
“产品质量相差无几,那么营销策略便会显现出来,惠农的优势在于品牌效应,不过我们也有优势,一是实力雄厚可以跟他们掰掰手腕,另一个就是我们在暗处,可以先隐忍蛰伏有朝一日厚积薄发,突然杀出来!”
听到这种很像真正战争的说辞,鲍小妹振奋不已,笑道:“哥,我们一定会打败惠农的!”
张小白笑了笑,说道:“希望吧!尽自己最大努力,无愧于心!”
整整一天时间,俩人跑遍了整个县,也了解了大致情况,跟昨天了解的情况差不多。
在这个县,远大集团在局部地区有点销量也有点知名度,只不过是因为其价格优势建立起来的,惠农的市场份额能占到百分之九十。
回到旅馆,鲍小妹问道:“明天咱们去哪?下一个市吗?”
张小白说道:“明天先见识见识咱们的业务员,然后去下个地区!”
杜梦妮说过,安苏省的销售经理叫陈宇,在远大集团有着十来年的销售经验,原来一直在北方,三年前公司要发展南方市场,毛遂自荐过来的,有一定的销售能力。
陈宇在省会,其余各市都有一到两名销售员驻点,负责辖区内各县区的销售。
张小白在村子里贴的广告上看到联系方式,淮来市的销售员也姓陈。
无论是陈宇还是别人,这些人都是张小白的兵,既然来一趟淮来,先探探他们的情况。
第二天,鲍小妹用公用电话给姓陈的业务员打了个电话,自称是农户打算买化肥。
对方并不是很兴奋,好像没睡醒的样子,说他们的化肥不卖给散户,只针对经销商。
鲍小妹眼睛一转,说承包了四百多亩地化肥用量很大。
对方这才答应见面,然后告诉了准确地址。
挂掉电话,鲍小妹满门直冒汗,“哥,他以为他是谁啊?一个业务员怎么这么牛?”
有生意上门,面都不相见,鲍小妹都没见过这样做业务的。
张小白的脸也沉了下来,这样的人做销售,能把市场做起来?
料想杜梦妮看人应该很准的,不是说那个陈宇不错吗,怎么会用这种人?
开了两个小时的车,俩人来到市区,在一个小区里终于见识了这个牛哄哄的业务员。
就跟畅饮的条件差不多,远大在这边也是租了个楼房既当办公室也当宿舍。
张小白接过名牌,上边写着远大集团业务经理陈涛。
名牌上但凡做业务的大多都写业务经理。
见了面,陈涛的态度还算不错,忙着沏茶倒水上烟,坐下来后问道:“两位准备买多少化肥?”
张小白说道:“陈经理是这样的,我们是外地人在这里承包了几百亩地种水稻,对于化肥的行情也不是很了解,所以这次来是先了解情况!”
跟杜梦妮演戏已经有了经验,首先得符合逻辑,张小白的口音就不是这里人,所以才找了这样的说辞。
之前也了解过,村子里只剩下老弱病残,还真有人在这边承包大量的土地种地。
陈涛叼着烟,打量了一眼张小白,似乎看出点猫腻了,承包几百亩地也算有钱人,咋就这样穿着呢?
张小白看着他的眼神就猜测他想些什么了,心想坏了,应该把那身西装穿来的。
陈涛弹了一下烟灰,翘起二郎腿,说道:“你们不会是惠农的人吧?”
竞争对探虚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陈涛看俩人并不像那种包地的有钱人,自然想到了那里。
张小白说道:“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我是来买东西的,你不想卖我们立马走!”
说着张小白就站起身。既然对方起了疑心,气势必须得拿出来。
果然,陈涛赶忙赔笑道:“对不住!还真是我想多了!坐坐坐,咱们接着聊!我一定给予你们最大优惠!”
重新坐下,张小白说道:“坦白讲,惠农化肥我也了解过了,不过价格确实高了些,给我介绍介绍你们的化肥!”
陈涛咳嗽了一下,说道:“你可能不了解情况,就化肥行业来讲,我们远大集团绝对是龙头老大,惠农化肥根本比不了,他们的产品太差!”
张小白皱眉说道:“不对吧,我可听人讲过,这边都用惠农化肥,你们远大都没听过的!”
陈涛不悦的说道:“那是他们孤陋寡闻,不信你可以去北方打听打听,都是买远大化肥的,只不过我们刚进军南方市场,所以知名度差了些!但是质量肯定比惠农的好!”
张小白问道:“那你远大化肥好在哪里呢?”
陈涛愣了下,挠了挠头说道:“好在哪里……总之就是好,施用我们的化肥,产量高。”
身旁的鲍小妹轻轻皱起眉头。
张小白心中叹息,你这个棒槌!
见识到了这个孬兵,又简单聊了两句,张小白和鲍小妹走了出去。
张小白问道:“他错在哪了?”
鲍小妹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第一个,作为一个业务员,不能无端怀疑客户的身份,随时随地应该注意语气态度。”
“第二个,不应该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容易引起客户的反感。”
“第三个,也是最基本的,一个业务员竟然连自己产品的特点以及优势在哪都不知道,只会说一个好字,我也真是无语了!”
张小白挑起大拇指,然后说道:“还有一个,他应该把卧室的门关好,那里跟猪窝没两样,而客厅显然也是刚刚收拾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君子慎独才能有所为!”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再回白县
把车停在路边,张小白燃起一根烟。
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张小白原来的计划里,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惠农集团上,通过各种方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内部管理上,张小白知道不会容易,这些人曾是杜飞的属下,而自己又没有什么资历,他们肯定不服气。
不过没关系,手拿尚方宝剑,不服的直接“灭”了便是,然后对于剩下的员工提高收入,一来二去也就容易管理了。
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创造出奇迹。
只是现在看来,似乎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了。
即便打服他们,又能怎样?
张小白之前很相信杜梦妮的能力,南方大区又是重点区域,料想这里的业务员杜梦妮肯定把好了关,不可能是废材才对。
可是今天见识了这个姓陈的,就这样素质的人这样的工作态度,怎么能做好业务?
淮来市有个他,其他地区呢?真不知道会有多少姓陈的这样的人。
想到这些,张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