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尘境心影录-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姬元就是卫灵公。
最后再补充一点,就是这位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与大圣人孔子还有一段趣话:那就是孔子见南子时,因为南子还礼,而环佩声叮叮当当,导致子路非常不高兴,孔子还因此而对天赌咒发誓。
卫“贱妾”的这个梦,最终确立自己儿子在卫一把手的地位。这个梦,是个真假难辨的梦!
………………………………
为了心之向往的美,曾想找个不相干的人拍婚
那天,我和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一起去走海边的木栈道,心情有几分雀跃。
我是一个满肚子不合时宜的人——我向来这么看自己。正因为内心的天马行空,我常常会被自己奇怪的想法吓得一愣一愣。
曾经,我以为那木栈道很长,长得就像人生的路,怎么走也走不完。那时,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到达过木栈道的尽头。每每在那木栈道上漫步,我常常在猜想,木栈道的尽头到底在哪里?真竺湾?泰央湾?月亮湾?清风寨?无缘湾?……甚或是环岛一周?
终于,有一天。我走到了木栈道的尽头,原来,那尽头就在不远处。
心中有了底,便索然无味。
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就如同鸟儿没有了翅膀,无法在天宇中自由地飞翔。
这,是一种悲哀。
其实,悲哀又如何呢?
人生原本就是一出悲剧;人活着,原本就是一个悲剧。
这么说,您或许会觉得我是消极的人,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正因为把人生看得轻了、把生命看得淡了,所以,我才会积极地去生活。这叫什么呢?
这叫“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这话不是我说的,是顾随先生说的。不过,在未读顾随之前,我已有所悟,我的想法是“以悲观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
晋·陆机在《文赋》中有云:
“虽杼轴於予怀,怵佗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这里之所以要说我的经验、体验,并且抬出了顾随先生,并非为了借贤达而自抬身价,我只是想说,对人生的感悟,大家会有相通的的地方。
对人生是如此,对木栈道也是如此。虽然走到了尽头,少了想象的空间,但是喜欢依然,向往依然。
至今为止,喜欢两种脚步声:
一是踩踏柔雪的声音,这,曾多次在我的文字中提及。当年在东北,最喜莫过于晨醒外面已是银装素裹,然后踏雪而行,听那迷人的声响。
二是踩踏木地板或者木栈道的声音,非常有感觉。海边的木栈道,有一段是塑料的,走上去一下子就能感觉的出来,少了很多意趣。
木栈道走过许多回了,有时偶尔会突发奇想,是否有一天也能和佳人相携,并行其上,那该是如何地惬意啊!想归想,每次去走时,依然冷清、依然孤零。
木栈道中,有我最喜欢的一段,为什么喜欢那一段呢?是因为那一段凌空而起,跨于海上,一边是茫茫碧海,一边是巉峭岩石。如若风吹浪起,击于岩上,浪花翻转回来,成无数水珠,撒在空中,落于栈道上,那真是动人心弦,那真是难得的风致!
那天,去了木栈道之后,因为没有浪,风也细细,于是,便没有那种点点扬花点点泪的场面,心中多少有些怅然。
想想,人生不也就那么回事么,美事也不会是心中想想便能成的。
于是,我对朋友说:
“为了心所向往的美,我曾经想找个不相干的人拍婚纱照。”
我说得淡然,朋友却听得惊奇。
他问我:
“什么意思?,说来听听如何”
刚到这里时,我常常在环岛的道路上行走或者跑步,海滩上一对对拍婚纱的男女很是吸引我的眼球。
对于情感,我是外行。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拍婚纱照?
是为了记住年轻么?记住年轻的方法很多,何必婚纱照?
是为了见证爱情么?爱情是要用心去体验的,没有感觉的婚姻,婚纱照也只是一种装饰,这装饰还常常会让婚姻进入尴尬状况的男女更加伤感。
是为了浪漫么?爱情婚姻是两个人的事,那被人策划排练出来的浪漫,是否已失去味道?
我说过,我是满肚子不合时宜的人,许多事情心中都是不愿意做的。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要结婚了,便不去拍什么婚纱照!哈哈,这也可能是我至今不被人看好的原因。
有时候想想,其实,之所以反感一些事,还是因为那是加给人的束缚。
我对拍婚纱照有些微词,这并不代表我就对此事深恶痛绝。
我也想过:找一个人和我拍婚纱照,只是,目的不大相同:不是为了做结婚的准备,而是为了心所向往的美:
两个人,穿着美丽礼服,自然的行进:时而远,时而近;时而行走,时而却步;时而欢笑,时而密语……摄影师要做的,只是记录,不需要设计动作,不需要特意造型。
两个人,不需要担心义务被熟视无睹、不需要担心责任会荡然无存。
两个人,不必对未来困惑迷茫,不必因情意的真假而心神不定。
两个人,不必以为有了束缚便有了保障,不必怕遭遗弃而暗暗胆战心惊。
……
朋友笑我:
“为了你心所向往的美,你都做了些什么?不要整天空想,没有行动”
我说:
“曾经,想到论坛上发个帖子,征个女孩去拍婚纱照……”
朋友说:
“做梦吧,你!”
哈哈
或许我这些胡思乱想,只是梦中的呓语。
管它是呓语是真言呢!
我会继续做我的梦,让自己多些活气;
我会继续做我的梦,去猜想木栈道的尽头;
我会继续做我的梦,携佳人漫步于木栈道上,走到天老地荒;
我会继续做我的梦,为了心所向往的美,找个不相干的人拍婚纱照;
我会继续做我的梦……
………………………………
看电视:电视剧《血色残阳》散记
题记
正是落魄的当儿,蜷居在那个不见天日的地方。心里除了着急,偶尔也会溢出淡淡的忧伤。日子如流水一般,在不经意间就那么悄悄地逝去了。一切没有半点进展。对生命的幻想也化烟化灰了。未来会怎样,不知道,前途将如何,更不知道。只是在一日一日的无奈之中打发时光。原本满怀的希望,逐渐变成了失望,接下来,大概只是绝望了。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这么挺下去了。
无所事事时,原来是每日到海边散步的。累了,便坐在沙滩上,看众生万象。后来,住得离海远了,也便不再去海边了。电视节目很无趣,实在无聊,也只能借它消磨光阴了。
残阳如血,人生暮年,衰飒之气仅仅八字便可以道尽。“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辛稼轩浩然正气背后的低声长叹,苦闷之中,对宋王朝日暮途穷的失望也让这铁血男儿的心隐隐作痛吧。
景随情迁,在没落的心境下,夕阳象征着一种完结,可能是国家的、可能是民族的、可能是家族的、也可能是个人的……所谓“落日熔金”、“飞霞满天”大约是无法和落魄的情怀伴生的。
心境原本就不怎么畅快,即便是看电视,也不愿去看那调子低沉的。遥控器在手中,不停地转换频道。《血色残阳》不知在眼前划过多少次,都不曾驻目一观。这“血色残阳”四字看着就不舒服,在那狭小的空间、阴暗的屋子里,已经够让人压抑的了。除此,电视画面采用了暗淡的色调为主,不是我所喜欢的明快,就更不愿意去看了。
“都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苦,为何到头来却发现一无所有……都说是痴情的人儿苦……”记不清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了,虽无法记全,但喜欢这词,还有这调子,心情不畅快时,便会有意无意哼唱这仅记得的几句。看《血色残阳》,想写几句话儿,抒抒胸中的烦闷与不快,首先想到的便是这几句词。
据说“爱”与“死”是文学的永恒话题。我想,“情”与“财”应该是生于斯世,长于斯世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了。世事有时看起来很简单,一字、二字就可以概括;世事其实很复杂,能看透这一字、二字者又有几人。有些人,至死也不明白;有些人明白了,但快要撒手人寰了;有些人,看不破,一辈子也就陷进去了;有些人,能参透,可是无法阻挡心中的欲望,参透也是徒劳。世事纷扰,才显得五彩缤纷。所以,什么样的人你都得让他活着。
一切均由天,万般皆是命。
言归正转,且莫让闲话聒耳。
人物展示
大太太——据五姨太说,只是刁钻罢了。
我开始看这部时剧作时,她早就命丧黄泉了。至于她是怎么个刁钻法,就不得而知了。
二姨太——陶家人都叫她“二蔫巴”。
由此,我想到了迎春——大观园里的“二木头”。千万别误会,“二木头”,那真是有点“木”;“二蔫巴”那可不是“蔫巴”,只是平时说话少而已,她要是说起话来,不在余人之下。
三姨太——陶家人都叫她“三猴子”,看她的“外号”,其人的精明当猜得二三分。
不过,别急着下断语,五姨太曾当着她的面说,大太太刁钻,刁钻也就罢了,不过是牛蹄窝里的水,她翻不出多大的浪来。三姨太是很聪明,可是,这聪明却和她的刁钻相依为命,这就惨了。一个人,聪明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这聪明不用到正道上,聪明也就成了他作恶的有力武器,成了他为害他人的坚强支柱,用东北人的话说。这聪明就“白瞎了”。这样说来,这聪明谓之“奸”倒很妥当。
四姨太——那个被唤作“四傻子”的女人。
她在这坟墓一般的家族里,在明争暗斗的是非漩涡中能够不为明枪暗箭所伤,大约得力于她的“傻”。其实,她有很多让人怜爱的地方,让人觉得她在那坟墓中还有活气。她是在该傻时不傻,不该傻时又显得十分聪明的一个人。性格的悲剧决定了命运的凄惨,她是可发一叹的!
五姨太——那个叫仪萍的女子。
其实,她压根就不是什么五姨太,她只是一颗种到陶家的复仇的种子。满腔仇恨终而被爱化解,那些“该死”的人,没有一个善终,这原本是她所期待的,但是,这结果却成了她永远的痛。爱恨情仇,人性善恶,到头来,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是对是错,哪里又有个评判的标准。
大少爷——按中国的传统,大少爷应该是陶家的嫡长子。
可惜,可惜他虽姓陶,骨子里却没有半点陶家的血脉,这就使得他的大少爷身份大打折扣。或许,真的是“龙生龙”吧,陶书利自己也不争气,完全是花花公子的做派,因而,从小到大,他就入不了陶家人的眼。
二少爷——陶书远。
陶家有五房太太,三个孩子。可是,这江南望族仅有的一点血脉,就是这陶书远了。二少爷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在我看来,有时我甚至觉得他的存在有蛇足之嫌。中蛊毒太深,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文人更在受害之列,且中毒之后为害甚烈。所以,那些个弄文艺的家伙,硬生生要把二少爷和革命党联系起来,看到这个中状况、这个时候,我大约只能苦笑、甚至笑不出来。
陶老爷——江南首富的一家之主。
自我看这部剧作起,他就传言被土匪杀了。可是,后来他还是回到了陶镇,直接参与了陶家毁灭的过程。这个动不动就要把家人钉刺、填井的人,最后自己把自己填了井。
当你对别人构成威胁时,别人就会防范你,当你对别人的生存制造恐怖时,别人就可能置你于死地。
陶老爷回来后,陶家已经是人人自危了。他一旦主持家务,许多人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所以,谁也不敢认他这个老爷,谁也不愿认他这个老爷,他只能装疯卖傻,但仇恨却在他的胸中酝酿、发酵。既然你们不让我好活,我也就不让你们活好。
剧作中还有其他人物,就不一一列举了,后面说到时,再作议论。
传奇式的旷古情痴——大梅子
大梅子这个角色,也许,您只是觉得他是个配角,可能,您会觉得他无关紧要。但是,您有没有想过,正是这个次要人物,为我们演绎了一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爱情绝唱。
痴情如此,专一如此,自我牺牲如此,大梅子,真正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这世间的爱情故事,多得不可计数。以凄美著称者,中国当推《梁祝》、《孔雀东南飞》;外国自然是《罗米欧与朱丽叶》了。
未经世事前,您问我,什么最可怕,我大约会回答:死亡。在看过诸多死亡,历经不少沧桑之后,我的答案已不再是“死亡”二字。
当一种刻骨的痛苦折磨你时,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并且一直活下去,是需要十足的勇气的。
所以,用死亡作为判断,定义爱情的伟大与忠贞、定义爱情的高尚与道义,或者,因爱致死从而觉得爱情的悲剧可歌可泣,这些都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在我看来,仅仅因为死亡来衡量爱情的轻重,这分量,多少还是轻了一些。
死亡,在一些时候,只是一时的事,只是一念之间的的决断。所以,仅从所受痛苦的时间长短来看,死去,只需要一点时间,很可能就是一种解脱;或许,活着,漫漫时日,会更痛苦。想想,为什么会有生不如死的说法?
也许,在踏入阴曹地府的前一刻,有些人会为自己的轻率而悔恨,但为时已晚了。可是,真正活下来的,说不定哪一天也会为自己没有坚定的为爱赴死的决心而悔恨。
很多凄美的爱情,都是因为死亡而终结,因为死亡而被传唱。
人们热衷于爱情,是因为它的浪漫、它的让人热血沸腾,是因为爱着的感觉让人陶醉,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爱情恒久的。所以,热恋中的人往往喜欢海誓山盟,希望生生世世,期盼地老天荒。
可是,有谁仔细想过,古往今来的爱情故事,大多都是在浓烈的当儿,便戛然而止,让读者回味,让看客忧伤,让同感者感叹不已。这倒不是作者耍手腕子,糊弄人。其实,这世间永恒的东西本来就不多,爱情也不例外。假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死,让他们现实地生活,面对油盐酱醋,面对世事纷争,你能想象他们的生活么?我是不敢去想的。说白了,爱情是粉墨登场时的脸谱,是那一身披红挂绿的戏装,而现实生活才是洗去脂粉的颜面。就因为这,我才说,那些为爱人而徇情的故事分量有些轻。虽然轻些,对于那些不敢面对生死,惧怕死亡的人来说却已是相当不易了,所以,它会吸引人,它会流传不息。
中国的社会,对男子的在情感上的要求往往高于女子。你说它是传统习惯也罢,你说它是封建余孽也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男儿流血不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等,都是中国文学作品中英雄们的座右铭。所以,很多时候,你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能看见英雄,却看不见英雄的爱情;你能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读到男人的爱情,但是那男人大多不是英雄。中国的爱情,大多是“才子配佳人”,虽也有“美女爱英雄”一说,又大多是美女一厢情愿的。英雄无性,是一直以来的小说、戏曲等的惯例,或者叫传统。
故而,我们所见的多是怨女,而少痴男。国人有语“多情女子负心汉”或者叫做“痴心女子薄幸郎”,故事、传说、戏曲、小说中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子比比皆是,相比较而言,男子就少的可怜,所以大家似乎习惯了女子的徇情,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大梅子——一个为爱而痴狂的男子,向我们演绎了一出男子痴情的千古绝唱,所以,我把他称作“旷古情痴”。
为何有此一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说到大梅子,总觉得有些拗口,我是把他做了情痴中的男性典型来看待的,总是这么大梅子、大梅子地叫着,似乎有故意混淆他的性别之嫌。实在是抱歉,一则除了记得他姓魏以外,我实在记不起他的真实名讳是什么了;再则,他在整个剧作中始终是以大梅子的称呼、大梅子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个时候,为了表明他男性的身份,忽然间全部采用他的真实名姓,大家或许不知道魏XX是何人,给阅读和交流造成许多麻烦。所以,我就用大梅子这个名号来完成对这一人物的解读。
大梅子的身世如何,电视剧没有向我们展示,他是如何与三太太相恋的,剧作中也没有作详细介绍。他的身世,他和三太太之间的一切,大多是通过三太太口述的。三太太曾经把她们之间的事情向自己的宝贝女儿——陶书玉做了讲述。由此,作为观众的我,才知道了大梅子的故事。
大梅子和三太太之间的爱情,说起来也是老僧常谈,非常典型的中国式悲剧:两个青梅竹马的爱侣,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因为一贫、一富;因为家长的反对;而最终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俗套,中国爱情的悲剧大多是以这样的原因而告破产的。相爱的人既然不能在一起,殉情的有,遁入空门的有,无可奈何认命的也有……假如当初大梅子和三太太之间也走了平常的道路,那么,这个传奇式的旷古情痴就不得而见,无从寻找了。幸喜的是,剧作者没有按老路走,而是演出了新意,大梅子才成了我这里谈论的话题。
大梅子出身贫寒,在他之前,家里已有了几个兄弟。父母希望生个女儿,但天不遂人愿,大梅子生下来是个男的。男的就男的,你总不能去打天一巴掌吧?父母盼女心切,生个男的也只有认了。男的也无所谓,索性把他当闺女养就是了。这有什么啊?《红楼梦》里的凤姐当年还不是当男儿养的啊?所以,大梅子的举手投足,说话做事都和女生没有两样。当然,这里面剧作者有自己剧情方面的考虑,但这样处理也不违背常情。
大梅子虽然是当女孩子养大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自己男性身份的认同,也没有影响到他的爱情取向。所以,在和三太太青梅竹马的玩耍、读书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感情。虽然有些女里女气,但是大梅子在三太太面前表现的是地地道道的男子汉风范。三太太对女儿讲起下学回家,因为水涨,她骑在大梅子脖子上过河,大梅子问她累不累的情景时,尽管已是多年以前的往事,尽管自己的女儿都快出嫁了,她仍然满脸都是少女般的幸福、满脸都是被男人疼爱的甜蜜。
时间并不会因为爱情的壮烈而在某一时刻定格,时光会按照既定的法则,一日日地流逝。
大梅子和三太太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三太太出身地主之家,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三太太的父亲也多少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爱情的悲剧即将上演。也许那个时候,三太太和大梅子什么招数都想了,比如说私奔,比如说殉情,比如说……他们唯一没有想的,大概就是认命了。最终,他们想出了一个既能够活下去,又能够在一起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大梅子举手投足间的女儿气,将他扮作丫鬟,作为三太太的嫁妆一起陪嫁到陶家。这里的细节或许值得推敲,但是,人世间的事,是很难用公式去套,用常理去推的,怪事多的是。另外,认真也会输啊。所以,就不要深究、不要纠结,不要吹毛求疵,不要钻牛角尖。
当年的这一决断,在大梅子必然是痛苦的,在三太太也未尝轻松。大梅子这一去,放弃的不但是男人的身份,更是男人的尊严。世间男子能为爱而作此决断者,大概仅此一人而已。
(清)涨潮《幽梦影》中有语:“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所以说呀,感情的事,与学问大小无关,与家庭出身无关,与贫富贵贱无关……世间锦衣玉食而行如猪狗者,比比皆是。只有那些“痴人”才用情最真,才会用真情。许多人,说是爱对方,实际是爱自己,一旦对自己的利益有半点损耗,便会责怪被爱者不是真心、不知道爱人。岂知,不是真心、不知道爱人者正是那人自己。世间男子,爱一个人能够爱到放弃自己的男人身份,爱到放弃自己的男人尊严,能有几个?想想大梅子随三太太出嫁当日,洞房花烛之夜,大梅子为三太太和陶老爷铺床整被时的痛伤,自是钢刀剜心也不及其痛之二三吧。
为了所爱的人做出牺牲,这世间也不少见,但是能够忍辱二十余年者,恐怕就不多见了吧?大梅子随三太太二十余年,是把身心全交给了他深爱的女人。忍一时易,忍一生可就难了。他图的是什么?他放弃了作男人的一切,他还会图什么呢?除了爱,我无法对大梅子的行为做出别的解释。
大梅子真的就没有作人的尊严么,他真的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