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

    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以和为贵”、

    “天下太平”等理念世代相传。21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

    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

    “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占领一寸土地,而是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

    中华民族曾遭到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

    中国人民不接受

    “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和平发展是中国基于自身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符合周边国家利益,符合世界各国利益。

    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既让中国更好利用世界的机遇,又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的机遇,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构建和平、发展、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但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
………………………………

三、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为丰富、深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人类历史上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促进不同安全机制间协调包容、互补合作,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需要一步一步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目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积累条件。
………………………………

四、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打造覆盖全球的

    “朋友圈”,与各国人民结伴而行、共创美好未来。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两国要巩固战略和政治互信,增强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扩大务实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方面肩负着特殊的重要责任。

    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变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本着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原则,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确保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影响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深化金砖伙伴关系,致力于推进经济务实合作,致力于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致力于促进人文民间交流,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

    “金色十年”。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共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东北亚、东南亚、中亚是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海外利益集中、交往密切、对外辐射影响力较强的地区。

    坚定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坚定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定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严格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四点原则共识,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中国和东南亚山水相连,血脉相通。坚定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坚定支持东盟发展壮大,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和南亚各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愿同南亚各国和睦相处,愿为南亚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其视为外交优先方向。

    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

    “快车”、

    “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路人。我国虽然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中非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对非合作要讲

    “真、实、亲、诚”。中非应该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为引领,继承真诚友好的光荣传统,把互助合作精神发扬光大,坚持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开放包容的多方合作、能力导向的务实合作、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优先的重点合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虽然相距遥远,但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彼此是相互尊重、相互认同、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双方将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

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现行全球治理体系跟不上时代发展、不适应现实需要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国际社会应对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

    全球经济治理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大势所趋。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要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

    以合作为动力,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

    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

    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

    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第二十七讲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一、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和世界各国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这是深刻把握和理解

    “一带一路”重大意义的基本出发点。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

    建设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这

    “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我们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这一重大合作倡议,既对新时代我国开放空间布局进行了统筹谋划,又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的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

    这是我们党关于开放理论的重大创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

    其深层次根源,仍然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实现发展?是在弱肉强食、以邻为壑中掠夺,还是在求同存异、共生共荣中实现?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纵深视野和大国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一重大合作倡议,旨在同沿线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

    “快车”、

    “便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一重大合作倡议,为全球发展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稳定,一直是人类社会努力的方向。

    为此,国际社会不断探索,既有成功经验,也不乏失败教训。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历史转折点上。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和世界各国的合唱。

    这一重大合作倡议,坚持继承创新、主动作为,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和谐共融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推动现有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增量改革,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
………………………………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要把

    “一带一路”真正打造成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